高中数学_组合(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0.71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正确理解组合、组合数的概念

2、使学生会利用排列与组合的推导组合数公式

3、使学生能应用组合的概念,组合数的公式解决一些与组合有关的简单问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对简单实例思考、分析、解决,初步形成组合、组合数的概念;用类比、归纳的思想得出组合的概念,并深刻认识组合、排列的区别与联系;推

导组合数公式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能深刻体会排列与组合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并会利用排列数公式及两个概念的联系来推导组合数公式;同时通过对组合数公式的推导,加深对排列、组合概念的理解,增强对组合数公式的记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组合的概念

教学难点:组合数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式

四.教学流程:

问题情境引入课题————实例分析、解决,初步形成概念-----变式训练,得出概念并深化对概念的认识——应用概念,突破难点——随堂拓展,归纳总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看,在学习本节前,学生已用了2个课时学习了两个基本计数原理、4个课时学习了“排列”。绝大多数学生能正确运用两个计数原理,能正确理解排列、排列数的概念,能比较熟练地应用排列数公式进行计算。还能遵循先特殊后一般、先取后排、先分类后分步的原则,解决典型的排列问题。因此在本节课教学要借助这些已有的知识,通过类比、归纳,帮助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从能力的角度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思考的能力、探究的能力、计算的能力、数学表达的能力,教学中要借助学生已有的能力,提供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向学生提供合适的探究材料,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借助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数学表达能力。

效果分析

排列与组合都是研究从一些不同元素中任取元素,或排成一排或并成一组,并求有多少种不同方法的问题.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在于问题是否与顺序有关.与顺序有关的是排列问题,与顺序无关是组合问题,顺序对排列、组合问题的求解特别重要.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从定义上来说是简单的,但在具体求解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困惑,分不清到底与顺序有无关系.

指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问题的内涵领悟其中体现出来的顺序.教的秘诀在于度,学的真谛在于悟,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学生易于辨别组合、全排列问题,而排列问题就是先组合后全排列.在求解排列、组合问题时,可引导学生找出两定义的关系后,按以下两步思考:首先要考虑如何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元素来,选出元素后再去考虑是否要对元素进行排队,即第一步仅从组合的角度考虑,第二步则考虑元素是否需全排列,如果不需要,是组合问题;否则是排列问题.

排列、组合问题大都来源于同学们生活和学习中所熟悉的情景,解题思路通常是依据具体做事的过程,用数学的原理和语言加以表述.也可以说解排列、组合题就是从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具体情景的出发,正确领会问题的实质,抽象出“按部就班”的处理问题的过程.据笔者观察,有些同学之所以学习中感到抽象,不知如何思考,并不是因为数学知识跟不上,而是因为平时做事、考虑问题就缺乏条理性,或解题思路是自己主观想象的做法(很可能是有悖于常理或常规的做法).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师生一道在分析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怎么做事就怎么分析,若能借助适当的工具,模拟做事的过程,则更能说明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数学选修2-3第一章1.2“排列与组合”。鉴于本节课的重要性安排两个课时教学,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两个内容:

1、理解组合与组合数的概念。

2、会推导组合数公式,并会应用公式求值。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完排列的相关知识之后进行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有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类比排列的相关概念理解学习组合的概念,让学生掌握类比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合(一)

1.下列问题中,是组合问题的有.

(1)从1~9这9个数字中取2个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和?

(2)从1~9这9个数字中取2个相减,有多少种不同的差?

(3)某班有50人,从中选出6人分别担任6门学科的课代表,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方法?

(4)某班有50人,从中选出6人参加学校的座谈会,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方法?

2.从5篇稿件中选出3篇参加征文比赛,不同的选法有种.

3.有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面值的人民币个一张,取其中的一张或,共可组成种不同的币值数.

4.已知平面内A、B、C、D这四个点中,任何三点不共线,写出以其中任意三点为顶点的所有三角形.

4.圆上有10个点,问:

(1)以这些点为端点,一共可以画多少条弦?

(2)以这些点为顶点,一共可以画多少个三角形?

6.(1)空间有8个点,其中任何4点不共面,过每3个点作一个平面,一共可以作多少个平面?

(2)空间有10个点,其中任何4点不共面,以每4个点作一个四面体,一共可以作多少个四面体?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弄清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在推导组合数公式这一难点的突破上我分了四个层次:1、简单实例解决。我先让学生用列举法,将从3人中选出2人的所有情况列举出来,共三种,种数记作,合情地得到=3;变式训练:若从4个人中选2个呢?=6;

2、观察、猜测。学生通过简单计算,很容易发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的组合数如何计算呢?怎样得到计算的公式呢?

3、深层评析。引导学生再次分析从排列与组合概念的区别,强调排列需经过先取后排两个步骤完成,而组合只需将取出的元素并成一组。因此学生能从中寻找的联系,,自然得到

4、理性推导。或我通过层层递进式,分散了教学难点,化解了学生学习的障碍,感觉比较流畅,自己也较满意。但学生在做课堂练习第6题时,对用组合数阶乘形式去论证等式成立,对式子的变形还不熟练,需加强组合数公式的记忆和灵活应用。

课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