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10个高频考点
- 格式:docx
- 大小:19.60 KB
- 文档页数:9
2020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复习资料精编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文学常识】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都属于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五经”则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
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知识积累】1. 字词论(lún)语人不知而不愠(yùn) 曾(zēng) 子逾(yú)矩(jǔ) 不思则罔(wǎng) 不学则殆(dài)不亦(yì)说(yuè)乎三省(xǐng)吾(wú)身传(chuán)不习乎为(wèi)人谋一箪(dān)食曲肱(gōng)笃(dǔ)志好(hào)之者如斯夫(fú)四十而不惑(huò)2通假字(1)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汇总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对很多学生来说,语文是成绩提升速度最慢的学科,同时也是学起来最为复杂的学科。
语文需要大量的背诵记忆,如果没有掌握好知识点,很容易就会遗漏知识,从而导致扣分。
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些2020中考语文复习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考点之多音字知识点总结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读音1.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
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
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
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汇总对很多学生来说,语文是成绩提升速度最慢的学科,同时也是学起来最为复杂的学科。
语文需要大量的背诵记忆,如果没有掌握好知识点,很容易就会遗漏知识,从而导致扣分。
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些2020中考语文复习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考点之多音字知识点总结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读音1.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
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
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
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
如“给”:口语读gěi;书面语读jǐ,给予、给养。
4.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
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地区。
如“忒”:tè,差忒(差错之意);tuī(方言),风忒大、房子忒小(忒:太)等。
5.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在而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
(此部分详见第二节“异读字”。
)积累卡片常见多音字例释行xíng①行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述而》)②运动天行有常(《荀子。
天论》)háng①路遵彼微行(《诗经。
七月》)②行列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汉乐府。
鸡鸣》)③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难nán困难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nàn患难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数shǔ①动词,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②数落,列举罪状晏子请数其罪(《贞观政要。
2020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大全2020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波涛汹涌,山岛高耸挺立。
树木苍翠茂密,各种草丰盛茂密。
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万顷波涛溯涌澎湃。
日月好象是在海涛中运行,光彩耀眼的星辰好象是在海涛中闪烁。
庆幸到了极点啊,就用诗歌来表达白己的心愿和志向吧。
【主题思想】通过登高揽胜所见山水的壮丽景色,热情歌颂了包罗万象的辽阔大海和生机勃勃的山岛树木,抒发了自己气吞山河的豪情壮志,表现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伟政治抱负和奋发乐观的精神。
【理解背诵】1《观沧海》中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对景物作总写,渲染大海苍茫动荡气势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用欣欣向荣的景象点染大海的勃勃生机的句子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表达自己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
”《观沧海》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简答题】1.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两句作简要赏析。
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进行虚写,将眼前海上的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的胸怀。
2.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两个“若”字表明这是写的是虚景,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有助于描绘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更能突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宏伟的政治抱负。
3.本文的写作特点。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苍凉慷慨。
4.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虚景?河水、山岛、树木、秋风、洪波、日月星辰等。
2020北京中考——必考文言文重点知识梳理《陈太丘与友期行》重点知识一、重要字词1.【日中】正午时分2.【舍】去丢下(他)离开。
舍:舍弃。
3.相【委】而去舍弃(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4.去后【乃】至才5.下车【引】之拉,牵拉6.入门不【顾】回头看7.【尊君】在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待【君】久不至对别人的尊称,是“您”的意思君与【家君】期日中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二、通假字尊君在【不】 fǒu,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三、古今异义1.【期】行 <古>约定 <今>日期(期行:相约同行)2.舍【去】 <古>离开 <今>到,往四、特殊句式(1)过中不至省略主语“友”,应为“过中(友)不至”。
(2)太丘舍去省略宾语“之”,指“友”,应为“太丘舍(之)去”。
(3)去后乃至省略主语“太丘”“友”,应为“(太丘)去后(友)乃至”。
五、重点句翻译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时分。
2.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朋友)过了中午还没有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3.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您很久您还没来,已经离开了。
”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和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5.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朋友感到很惭愧,(于是)下了车子想拉他(元方)。
元方头也不回的走进房门。
六、课文理解1.《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文章写了陈元方对父亲朋友不礼貌的言行进行反驳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做事要守约定、讲诚信、懂礼貌,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2.《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10个高频考点语文的文言文是很多初中孩子的痛点,看不懂、答不对、分不高是常常出现的情况,那么要做文言文首先就要解决读懂的问题,小编整理了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10个高频考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10个高频考点1.爱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攵部,(安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
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
表示安定。
①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②安置,安放。
安营扎寨(成语)③使被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皮声。
表示被子。
b披,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②披散,散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4.倍b倍是形声字,小篆从人部(即亻),咅声(古音相近)。
表示背向、背着。
后引申为数量重叠(一倍)。
①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过秦论》)②更加。
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③通背,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5.本běn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木(义为棵树)字下加一点,表示树木的根部。
表示植物的根部。
①草木的根。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种树郭橐驼传》)②草木的干、茎。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种树郭橐驼传》)③根本,主要的、基础的东西。
君子务本。
(《学而》)④原来的。
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⑤推究,考察。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6.鄙bǐ鄙是形声字,小篆从邑[即阝(在右边)]部,啚(bǐ)声。
表示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
①边远的地方。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荆轲刺秦王》)②以兵是会意字。
甲骨文上边是斤字,像古代一种斧形的武器;下边是廾字,像左右双手。
合起来像双手拿着兵器。
表示兵器。
①兵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
2020北京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重点知识梳理《陈太丘与友期行》重点知识一、重要字词1.【日中】正午时分2.【舍】去丢下(他)离开。
舍:舍弃。
3.相【委】而去舍弃(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4.去后【乃】至才5.下车【引】之拉,牵拉6.入门不【顾】回头看7.【尊君】在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待【君】久不至对别人的尊称,是“您”的意思君与【家君】期日中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二、通假字尊君在【不】 fǒu,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三、古今异义1.【期】行 <古>约定 <今>日期(期行:相约同行)2.舍【去】 <古>离开 <今>到,往四、特殊句式(1)过中不至省略主语“友”,应为“过中(友)不至”。
(2)太丘舍去省略宾语“之”,指“友”,应为“太丘舍(之)去”。
(3)去后乃至省略主语“太丘”“友”,应为“(太丘)去后(友)乃至”。
五、重点句翻译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时分。
2.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朋友)过了中午还没有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3.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您很久您还没来,已经离开了。
”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和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5.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朋友感到很惭愧,(于是)下了车子想拉他(元方)。
元方头也不回的走进房门。
六、课文理解1.《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文章写了陈元方对父亲朋友不礼貌的言行进行反驳故事,给我们启示是:做人做事要守约定、讲诚信、懂礼貌,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2.《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
最新2020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梳理2020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梳理第一册重要成语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
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扁鹊见蔡桓公》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重要语句翻译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重要成语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考知识点整理汇总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对很多学生来说,语文是成绩提升速度最慢的学科,同时也是学起来最为复杂的学科。
语文需要大量的背诵记忆,如果没有掌握好知识点,很容易就会遗漏知识,从而导致扣分。
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些2020中考语文复习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考点之常用实词知识点总结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积累卡片常见文言实词例释1.安(1)安逸。
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养,奉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3)怎么。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4)安稳,安定。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曾(1)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
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3)曾经。
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4)同“层”,重叠。
例:荡胸生曾云(《望岳》)3.从(1)跟,随。
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2)学习。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述而》)(3)追寻。
例:溯洄从之(《蒹葭》)(4)依从。
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5)自,由。
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6)在。
最新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10个高频考点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10个高频考点
1.爱ài
"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攵部,(ài)声。
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
①喜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
热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
②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
③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论》)
吝惜,舍不得。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
④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梁惠王上》)
2.安ān
"安"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
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
表示安定。
①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②安置,安放。
安营扎寨(成语)
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
④安适,安身。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
⑤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
⑥哪里,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⑦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
3.被
"被"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皮声。
表示被子。
bèi
①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
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
②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
③表被动。
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
pī
①通"披",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②披散,散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
4.倍bèi
"倍"是形声字,小篆从人部(即亻),咅声(古音相近)。
表示背向、背着。
后引申为数量重叠(一倍)。
①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过秦论》)
②更加。
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③通"背",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
5.本běn
"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木"(义为棵树)字下加一点,表示树木的根部。
表示植物的根部。
①草木的根。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种树郭橐驼传》)
②草木的干、茎。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种树郭橐驼传》)
③根本,主要的、基础的东西。
君子务本。
(《学而》)
④原来的。
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⑤推究,考察。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6.鄙bǐ
"鄙"是形声字,小篆从邑[即阝(在右边)]部,啚(bǐ)声。
表示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
①边远的地方。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荆轲刺秦王》)
②以……为边界(边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
③轻视,看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
(《训俭示康》)
④轻贱。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孔雀东南飞》)
⑤庸俗,浅陋。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滕王阁序》)
7.兵bīnɡ
"兵"是会意字。
甲骨文上边是"斤"字,像古代一种斧形的武器;下边是"廾"字,像左右双手。
合起来像双手拿着兵器。
表示兵器。
①兵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
②士兵,军队。
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鸿门宴》)
③军事,战争。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8.病bìnɡ
"病"是形声字,小篆从疒部,丙声。
表示疾病。
①重病。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陈情表》)
②弊病,缺点。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训俭示康》)
③生病。
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
(《祭十二郎文》)
④使……成病态。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病梅馆记》)
⑤担心,忧虑。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卫灵公》)
⑥责备,羞辱。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训俭示康》)
⑦穷困。
辍飧饔以劳吏者……故病且怠。
(《种树郭橐驼传》)
⑧疲劳。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揠苗助长》)
9.察chá
"察"是形声字,小篆从"宀"部(表示覆盖),祭声(古音相近)。
表示仔细观察。
①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
(《石钟山记》)
看清楚。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梁惠王上》)
②详审,细究。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考察,审查。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寡人之于国也》)
③考察和推举。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
④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答客难》)
10.朝
"朝"是会意字,金文左边像日在草中,右边像水流,合起来指潮水按时涨落。
"潮"的本字。
后引申为表示早晨。
cháo
①接受朝见,使……朝见。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过秦论》)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皇帝的一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
④对,向。
坐北朝南。
zhāo
早晨。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蜀道难》)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10个高频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