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红楼梦》对文学典型的认识
- 格式:docx
- 大小:17.38 KB
- 文档页数:3
《红楼梦》赏析中图分类号:i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1)10-0059-01摘要:任何流芳千古的艺术作品,都是真善美的统一。
关键词:《红楼梦》真善美高度统一任何流芳千古的艺术作品,都是真善美的统一。
《红楼梦》则是真善美的高度的高度的统一。
在古今中外百花争艳的艺术花园中,她是一株仪态万方、与众迥异的奇葩,因而具有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使人们为之倾倒,为之惊叹。
《红楼梦》之所以伟大,首先在于她具有博大而精深的真。
《红楼梦》真实地再现了封建社会末期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生活现象,把无数个别偶然的现象巧妙地组合起来,浑然一体,巧夺天工,波澜起伏,蜿蜒多姿。
她对生活的描写,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如生活本身那样亲切自然。
《红楼梦》撕破了封建道德、封建礼教金光灿烂的外衣,揭露了它们的反动、腐朽和残忍的本质。
这样就使《红楼梦》具有征服人心的强烈的真实感。
《红楼梦》之所以伟大,还在于她具有鲜明的思想倾向和进步的社会理想,以不可抗拒的形象逻辑否定了封建的经济基础和整个上层建筑,合乎历史发展的方向,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所以说《红楼梦》是善的化身。
《红楼梦》所否定的都是恶的人物,如薛蟠、贾赦、贾琏、贾珍、王熙凤、贾雨村、皇帝;所歌颂的都是心地善良的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晴雯、紫鹃、司棋、鸳鸯、芳官、龄官等人。
“爱是真实的善,至高的善”(见《托尔斯泰传》)。
《红楼梦》不但歌颂了宝黛生死不渝的爱情、龄官对贾蔷的爱情、司棋对潘又安的爱情,而且还讴歌了贾宝玉对广大奴婢纯洁无私的广义的爱,忧奴婢之所忧,乐奴婢之所乐。
金钏、晴雯、司棋的命运,都给他带来了莫大的痛苦,犹如“万箭攒心”,使他“五内俱伤”。
《红楼梦》之所以迷人,主要在于她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美。
艺术美虽然属于主观意识形态的范畴,但一经物化就变成了客观存在的东西。
美是生动的形象性与真善内在本质的统一体,不但符合人民的目的性,而且有赏心悦目的娱乐性,能陶冶、净化、丰富人们的心灵,它有一种征服人心使人陶醉的魅力,如林黛玉被《牡丹亭》的词曲弄得如醉如痴,心动神驰,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红楼梦》中真善美《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明珠,具有深刻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它集生活的三要素真、善、美于一炉,是现实、理想、象征的结合体。
本文试从典型、意境、意象三个方面浅谈《红楼梦》的精华。
个性人物,绝妙典型《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但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物性格,都是一个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他们身上既具有某一类人所共有的性格,同时也具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
他们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对于那些性格复杂的人物来说,他们带着“人格面具”生活,但那种真诚的东西却没有被那扇“面具”所遮掩,反而让那种真诚更显得自然。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类女性的典型代表。
这种女性在国内有,在国外有,在中国的古代有,在中国的现代也有。
这类女性,才华横溢,性格孤傲;追求自由恋爱,渴望婚姻自主;叛逆礼教,反抗旧制度。
最终走向生命的尽头。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是林黛玉的真实写照。
她自小失去双亲而寄居荣国府,由于她清高自尊的个性,常常有“寄人篱下”的伤感。
这种遭遇在现实生活中也可见,是作品“求真”的体现。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得小事而悲伤流泪,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
林黛玉这一典型形象,是长期封建社会妇女们的才华与苦痛的总结。
她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追求着美好生活的理想,要求个性发展与封建势力之间形成矛盾,最终造成她的悲剧命运。
她是秉具诗人气质的孤傲少女,纵有极好的才华,也不轻易展现。
她的叛逆性的性格与不敢叛逆的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纵使她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爱情,纵使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誓言,但她,又不敢公开。
林黛玉这一典型的特点就在于她的总特征是“多愁善感”,她留给世人最大的印象是“临风陨泪”,她的眼泪似乎是永远流不完的,永远有那么多的是让她伤感、感怀。
这种多愁善感的总特征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那个“木石前盟”的深化涵盖了多少精彩的故事。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10篇)《红楼梦》读后感1李纨这个人物,作者把她设计为"单亲育子,善良母性"的典型,珍珠玛瑙《红楼梦》(读后感九)。
高鹗根据判词和曲子,在续书里完成了这个人物完美形象的塑造。
如果在明朝,这样的节妇是要授奖立贞节牌坊的'。
作者没有朝这方面写。
虽然没有把她写成快乐的寡妇,但是她兼职于诗社掌坛,领导姐妹们读书练字,举行聚会,倒也悠然自得。
贾代儒的教育形式已经落后,他的私塾受社会污染太严重,读后感《珍珠玛瑙《红楼梦》(读后感九)》。
学生们不好好读书,谈起"性"来,争得大打出手。
李纨能在如此重污染的氛围里,把儿子贾兰培养成才,没使他落入污泥浊水中,功不可没。
从这一点讲,她还不是一个完全悲剧性的人物。
对于当今社会离婚的男女很有教育意义。
《红楼梦》,不仅写了"金陵十二钗正副册"里,十五位女性的悲剧人生,还写了尤二姐吞金,尤三姐拒辱自刎,鸳鸯拒嫁殉主。
这十八位女性,除了凤姐、尤二姐,她们的悲剧命运都由于男人。
"家事消亡首罪宁",男人是败家子。
香菱比别的女人又苦一层,不仅有一个犯了杀人罪要处斩的丈夫,还遇到一个泼赖十足的,霸占正房位置的女人夏金桂。
"自从两地生孤木(孤木一是牢狱里的杀字,孤木二是家里的桂字),致使香魂返故乡。
"《红楼梦》不是写一个家族的兴亡,是隐喻一个国家应当怎样对待女性,怎样调整穷人和富人的关系。
高鹗续的《红楼梦》基本上是连贯的,也符合总体设计。
如果是"白茫茫大地好干净",那就没有李纨与巧姐的戏了。
(未完待续)《红楼梦》读后感2“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在那样的年代,多少女子甘为农妇。
今读《红楼梦》别样的香菱启示了我,“女子有才便是德”。
——题记读完《红楼梦》,合上书,书中个个人物浮现在我脑海中:聪明灵秀的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豁达稳重的薛宝钗……可最吸引我的是一个平凡、勤学苦练的香菱。
红楼梦人物形象文学短评800字《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作为《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下面将对几位重要人物进行形象文学短评。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角之一,他是一个情感丰富、聪明伶俐的人物。
贾宝玉对待人物真挚善良,关心家人和朋友,并关心人类的命运。
他表现出的感情和深思熟虑使他更具亲和力。
他的人物形象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也让读者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共鸣。
林黛玉是女主角,她个性独立、聪明,但又带有一丝忧郁和敏感。
她有着非凡的才华和美貌,但却不屑世俗的虚荣和权力。
她的人物形象代表了一个自由思想、开放心胸的女性,她正面临着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
林黛玉的形象给予读者一种崇高和美丽的感觉,也使得读者对她的命运充满忧虑和不平。
王熙凤是一个复杂的角色,她具有高智商、利己主义、见利忘义的特点。
王熙凤的形象代表了冷酷和利益的一面,她能够把个人利益置于一切之上,甚至可以出卖亲人和朋友。
她的人物形象给了读者一种阴暗和冷漠的感觉,也引发了读者对权力和利益的深思。
贾母是《红楼梦》中一个典型的慈祥和慈爱的老人形象。
她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也是一个智慧和充满人情味的女性形象。
她的人物形象给了读者一种温和而宽容的感觉,也唤起了读者对家庭、亲情和人性的思考。
薛宝钗是一个美丽、高贵、聪明的女子,她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形象。
她对贾宝玉一往情深,对家人和朋友关心备至。
薛宝钗的人物形象给了读者一种美丽和高尚的感觉,同时也引起了读者对婚姻、爱情和人性的思考。
以上是几位《红楼梦》中重要人物的形象文学短评。
他们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内心感受,不仅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也给了读者一个思考人生和社会的机会。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提供了故事的驱动力,也让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引发了读者对情感、人性、正义等多重话题的思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红楼梦读书报告范文(精选4篇)红楼梦读书报告范文篇1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和主张。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永放奇光异彩。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
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
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为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口气。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卓越成就,因而使红楼梦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或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崭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它足以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不逊色。
红楼梦读书报告范文篇2《红楼梦》通过四大家族由胜而衰的过程和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家族兴衰史,揭示了封建末世的人间百态。
其中元春省亲、宝钗扑蝶、黛玉葬花等经典情节,充满了诗情画意,被广为传诵;所塑造的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聪明灵秀的贾宝玉、稳重端庄的薛宝钗等大量人物,形象丰满,风采各异。
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令人抚怀感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令人永远难忘。
透过他们的人生遭遇,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场悲欢离合、命运浮沉的人生大戏,更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书中的人物之多、场面之盛,在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是空前绝后的。
掩卷沉思,泪水长流。
宝玉和黛玉悲剧式的结果,让我感怀不已。
可冷静思考,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他们,结果自然是注定的。
想到自己,成长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美好新社会里,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和谐大家庭里,我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增强本领,用异的成绩去拥抱美好的未来!红楼梦读书报告范文篇3在这个周末,我把《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粗略地读了几遍,一部中华公认的鸿篇巨著,让千百万人研究探讨的文学作品,就着这样草草的读完了。
红楼梦中的文化底蕴与艺术表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细腻的情感描写、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风貌。
本文将从红楼梦中的文化底蕴与艺术表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文化底蕴红楼梦作为一部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小说,其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红楼梦以家族为背景,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家族观念。
小说中的贾府是一个典型的大家族,通过对贾府的描写,展现了封建家族的血缘关系、家族秩序和家族伦理。
例如,贾府的婚姻制度严格遵循封建礼教,男女之间的婚姻关系受到严格的规范,这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家族观念和婚姻制度。
其次,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社会阶层。
小说中的贾府是一个封建贵族家族,贾府内部的人物按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进行分层,各自有着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例如,贾府中的贾母作为家族的长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她的话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这种等级制度和社会阶层的描写,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社会地位。
此外,红楼梦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礼教观念和文化传统。
小说中的人物言谈举止、衣着饰品、礼仪规范等方面都充满了封建礼教的痕迹。
例如,人物之间的交往必须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如拜见长辈要行三跪九叩之礼,妇女要遵守妇道等。
这些细节描写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礼教观念和文化传统。
二、艺术表现红楼梦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小说以细腻的情感描写打动读者的心灵。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情感世界丰富多样,既有喜怒哀乐,又有爱恨情仇。
小说中的爱情描写尤为精彩,如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贾宝玉与薛宝钗之间的纯真爱情等。
这些情感描写细腻入微,真实动人,使读者产生共鸣。
其次,红楼梦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
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诗词、曲调、俚语等形式,使作品具有音乐性和韵律感。
例如,小说中的《葬花吟》、《秋窗风雨夜》等诗词,以及《葬花曲》、《薛宝钗悲鸳鸯曲》等曲调,都成为了红楼梦的经典之作。
红楼梦读后感400字第一篇: 红楼梦读后感400字最近,我在看一本名为《红楼梦》的书,这可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十分有名!我读了其中的故事感触颇深,今天我就来写写关于这本书的故事和感受吧。
《红楼梦》讲述的是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他们分别是:贾家、史家、王家以及薛家,他们之间发生了无数悲欢离合的凄凉故事。
故事围绕着贾家展开,贾家在这四大家族中是最有势力也是最富有的家族,但因为贾家开支多,并且没有节制,所以害的倾家荡产,又因为贾家也曾做过许多贡献,所以最后还是留下了一些家产。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家中许多人渐渐死去,贾家的大公子贾宝玉也看破红尘,做了和尚。
这本书让我体会了很多东西,其实古代和现代是一样的,在故事当中,虽然这四大家族很有钱,权利很大,但最终还是落得悲惨结局!引发我思考的是,造成他们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看完一整本书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就是因为有些官员总是自私自利,不顾百姓的安危和利益,一切从自身利益出发,腐朽最终不得善终!我同时调查了一些关于这本书作者的资料,《红楼梦》的作者原名曹雪芹,他本人就是这本书中贾宝玉的原型,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警戒世人不要被名利迷瞎自己的双眼,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第二篇: 红楼梦读后感400字《红楼梦》倾注了曹雪芹毕生心血的鸿篇巨制,堪谓封建末世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渗透着宋词深情绵邈,销魂蚀骨的意致,时常笼罩着轻如杨花的梦幻,细如丝雨的哀愁;又有元曲明白如话,清新真切的境界,大观园的舞台上演的是看似平常的家常事,实际上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不同寻常的人间悲剧。
中国古典艺术的神韵,曹雪芹天才般的创造精神以及小说为我们展示的寥廓,充实而又绚烂的美的世界无不引人入胜!贵族之家的败落,青春的`生命,美好的爱情被悲剧所吞噬,红楼一梦醒来后,却发现茫然无措,无路可走了。
浓墨重彩,精雕细刻,人物的种种性格特征象如星星点点的雪花,静悄悄地融化在生活的漩涡之中。
文学典型形象的意义首先,文学典型形象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社会现实。
在文学作品中,典型形象往往以一种具体的、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通过对典型形象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好地认知和体验社会的多样性,了解人类的各种行为和动机的复杂性。
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贾宝玉等形象,展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性的种种弱点和脆弱,让读者对封建等级制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其次,文学典型形象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审视和思考自己人生的机会。
这些典型形象往往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他们的命运和经历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通过与文学典型形象的对比和对话,读者可以反思自己的价值观、人生选择和行为模式,进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
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通过对抗宿命和人生的困境,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思考。
此外,文学典型形象还可以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对形象的丰富描写,作家可以在读者的脑海中勾勒出一个个生动丰满的形象,让读者徜徉于虚构的世界中。
这些形象和虚构的情节、场景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世界,激发读者面对现实生活时的虚构创造能力。
例如,《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哈利、赫敏和罗恩等角色形象,通过丰富的描写和情感的呈现,让读者走进了一个奇幻、神奇的魔法世界。
最后,文学典型形象还可以通过对人性的深入剖析和探讨,展现出作家对世界的审美观和思考。
通过对形象的刻画和塑造,作家可以展现出对人性的不同层面和角度的观察和思考,揭示出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境。
通过对人性的揭示,作家可以引发读者对于人类共通性和普遍性的思考,塑造更加美好的人性理想。
例如,古希腊喜剧中的典型形象,通过对社会阶级、道德观念等方面的讽刺,展现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总之,文学典型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社会现实,还可以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其思考和审视自己的人生。
《红楼梦》读后感心得感悟范文10篇《红楼梦》展现了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心得感悟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红楼梦》读后感心得感悟范文一《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读完它感触颇深。
它讽刺了我国古代封建恶势力独霸一方的丑态,与他最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
《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各有各的特点。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贾宝玉这个人由于从小被祖母和母亲你爱而造成每日与女孩儿们玩乐,不顾学业,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但也是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欢他,宝玉也很惧怕他父亲,虽然大观园里的人竟是心灵肮脏,不过也有真情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真心相爱,最终却逃不过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命运。
林黛玉也是多愁善感、经常落泪,都说他小心眼,可是只有她才有有贾宝玉这个知己。
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是最有心计的一个了。
她为人处事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的真爱,他极力讨好每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
王熙凤是最泼辣的一个了,不仅办事干练,而且心直口快,常噎得人说不上话来,却也逃不过早逝的命运。
读完了《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人们之间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
《红楼梦》读后感心得感悟范文二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和主张。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放奇光异彩。
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在以往传统小说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它以改变了以往如西游记等一类长篇小说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构,使众多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和时间,并且情节的推移也具有整体性,表现出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
解读红楼梦中的诗词与文化传统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中融入了大量的诗词与文化传统。通过解读红楼梦中的诗词与文化传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部经典之作所蕴含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一、红楼梦中的诗词 红楼梦中出现了大量的诗词,这些诗词不仅仅是为了修饰文辞,更是作为角色表达情感、展现个性的工具。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就是《葬花吟》。这首诗借花喻人,表达了林黛玉对自己身世的无奈和对将要失去青春的恐惧,道出了她对生命的悲凉和对时光的不舍。
除了林黛玉之外,贾宝玉也常常吟诗作对,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就是《庆历真空塞听管斗》,这首诗道出了贾宝玉对时光的无尽愁绪和对红楼空灵与虚无的思考。
红楼梦中的诗词大多数都是七言绝句,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常见形式。通过这样的形式,作者巧妙地表达了角色的情感和心境,使作品更具韵味和艺术性。
二、红楼梦中的文化传统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自然融合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儒、释、道三教的传统思想。 首先是儒家思想。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贾母等人物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注重家族的尊卑秩序,重视孝道、礼仪等传统价值观念。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一个典型的儒家家庭小世界,它体现了传统的家族观念和家庭伦理道德。
其次是佛家思想。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贾母等人物都具有强烈的佛家修行意识,她们常常参加佛事,修身养性,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佛家思想在红楼梦中通过人物形象和情节展示出来,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深刻。
最后是道家思想。红楼梦中的黛玉和宝玉都有着浓厚的道家气息。他们不拘泥于世俗的成败得失,追求心中的纯净与自由。红楼梦中的幽默描写、诙谐对白也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随和”和“无为而治”。
三、红楼梦中的诗词与文化传统的关系 红楼梦中的诗词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诗词是对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延续,而文化传统则为诗词提供了充分的滋养和温床。在红楼梦中,诗词成为人物行动的内在动力,表达了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透过《红楼梦》对文学典型的认识
她,出生于姑苏钟鼎世家。其父是前科探花,官至兰台自大夫,
又被钦点为扬州盐御史;其母是贾母之女,贾政之妹,后母亲逝世,
又无兄弟姐妹相伴,贾母怜其孤独故接至荣国府。她,聪明清秀、纯
洁率真、藐视权贵、生性孤傲、小气多疑,是封建的叛逆者。她,与
宝玉真心相爱却被残忍扼杀,到头来在无奈中香消玉殒,留下千古遗
憾。她是红楼梦中令我喜忧参半的典型人物。喜,喜欢她敢于藐视权
贵的率真心性。忧,她由内至外散发的抑郁伤感梨花带雨令我极其不
舒服却又万分心疼。
一
她,小气却纯真
她寄人篱下,因而什么事都显得小心翼翼。而她又自尊心极强,
唯恐内心的自尊受到伤害。在那样一个封建规矩的环境下,使她的性
格贴上了“小心眼”的标签。但她的“小心眼”背后却是坦诚的,正
是因为她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所致,可比起那些表面克制规矩,背后
却使阴招的“世故圆滑”来的更让我欣赏。她,把薛宝钗、史湘云当
作情敌,说话尖酸刻薄,见一个打趣一个,有时简直不太近乎情理。
譬如:薛宝钗生病,宝玉去探望,本是合情合理之事。她见了心中不
悦,说出“哎哟,我来的不巧了!早知他来了,我便不来了。”这带
刺儿的话,使得宝玉宝钗下不来台。可这些,都只是因为她真心爱着
宝玉,爱情本就是自私的。她虽一开始把宝钗当情敌,但后来也坦诚
相待,结为姐妹,谱写了最动人的友情篇章。在她的眼中容不得半点
微尘却也不计前嫌,坦率纯真。她的灵魂是清澈的,“小心眼”只不
过是美玉上的一点瑕疵罢了,都说残缺美。
二
她,自尊又自卑
在她尖酸刻薄,诸事挑剔的性格背后隐藏的是她强烈的自尊心。
执着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不能容忍他人对自己自尊心的丝毫亵渎,正
是她一切性格的根源。母亲的逝世对她打击太大,之后又寄人篱下更
是让她没有安全感,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
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她去。要列举她因一点误会一点委屈伤害
了她强烈的自尊心而撕心裂肺的痛苦的例子实在俯首皆是。对她来说,
自尊和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与贾府门第差异,加之寄人篱下
令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所以她时刻在别人面前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
其实只是掩饰她内心的自卑。
三
她,因何性情复杂
贾府是一个典型传统势力根深蒂固的封建没落家族。在这里,可
以找到太多封建社会的不合理现象。然寄人篱下的她却执着地追求叛
离封建传统的人生和不被祝福的爱情,“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浊
渠沟”。于是乎,她那高洁的不肯折节媚俗,孤极傲世的性格便显得
和世俗格格不入。她坚持固有的高洁本性便不见容于这污浊世俗的更
大不满。正是这些观念循坏往复的作用令她的性格与现实产生尖锐的
矛盾冲突,形成了她复杂的性格特征。
她性格的丰富、深刻、多侧面是时代所赋予的,是在与污浊世俗
的斗争中形成的。这个形象是鲜活的,使我感到她就是我所熟悉的人,
我所喜爱的人。她是被赞颂的敢于反抗封建的优秀女性,却成了“薄
命司”册子上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物。正如书中所说“千红一窟(哭),
万艳同杯(悲)”,这样一个美丽,柔弱,勇敢的悲剧形象永远铭记在
我心中,屹立在中国文学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