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寿险营销模式改革的背景和方向共41页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41
寿险营销制度的历史回顾与展望-人寿保险1寿险营销制度的历史回顾与展望2006年04月27日 09:10十年历程:见证保险业“黄金时代”1992年,当对中国保险市场情有独钟的友邦保险公司将寿险营销制度带进上海滩时,这家外资保险公司可能不会想到,10余年后,寿险营销制度竟然会催生出一支近150万人的庞大队伍。
然而,更深远的影响也许在于,它改写了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中国保险业加速驶入“快车道”,而寿险营销制度自身——通常也称为保险营销员制度,则成为现今各家寿险公司倚重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
寿险营销制度扩张的速度,与其他任何一种行业比都是惊人的。
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友邦上海分公司只有300余名保险营销员,到1995年底增加到1.2万人。
友邦保险公司的个人营销模式很快被国内中资寿险公司“克隆”。
1995年,全国共有保险营销员30余万人,保费总收入中的40%是通过寿险营销员实现的。
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全国共有保险营销员35万人。
2001年至2004年,全国保险营销员的数量分别为108万人、118万人、128万人、149万人。
截至2005年2季度.全国保险营销员约为143万人。
自1996年12月首次举行针对保险营销员的从业资格考试以来.全国参加考试的人数累计约为700万人。
值得关注的是,近一两年来,不少财产险公司也开始尝试个人营销制度。
如2005年1季度,143万名保险营销员中,除寿险营销员130万人之外,产险营销员达到13万人。
总的看来,目前寿险营销队伍规模大约保持在130万人左右。
以1992年为界,中国保险业至今约13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寿险营销制度的巨大贡献.也见证了中国保险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1992年以前,中国保险业处于产寿险混业经营时代,寿险产品的销售方式一直以“人保模式”为主,即多渠道、广代理,通过大力发展行业兼业代理和农村代办来拓展保险业务。
寿险营销制度的引入,革新了保险经营的传统落后观念,改变了保险公司固守的传统展业模式,推动寿险业实现跨越式增长,进而改变了保险市场格局。
我国寿险公司的盈利模式及优化方向关于《我国寿险公司的盈利模式及优化方向》,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由于寿险业自身的行业特性和外部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目前我国寿险公司的盈利模式倾向于以投资收益为主导的“海派”模式,盈利来源过度依赖投资收益,且承保业务处于亏损状态。
“海派”盈利模式受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较大,存在着重大隐患和风险,寿险公司应适当淡化“海派”盈利模式,并强化“山派”盈利模式,从“以利差为主”向“综合盈利”转型。
寿险公司应该重视并积极提高承保利润,加强保障性的利润相对较高的寿险产品开发与销售,压缩银保渠道业务,增加个险渠道业务,并强化风险管控,规范营销方式,通过产品和渠道的结构转型实现盈利的“承保+投资”双轮驱动。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寿险公司;盈利模式;投资收益;承保利润;“海派”保险理论;“山派”保险理论中图分类号:F842.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8)02-0042-08一、引言自1979年我国恢复保险业务以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保险公司盈利来源主要依赖于保费收入。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寿险业主体及其外部发展环境(尤其是金融投资环境)的深刻变化,传统单一的盈利模式使得一部分寿险公司难以为继。
以投资收益为主导成为诸多寿险公司的主动或被动选择。
2016年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保险机构资产负债匹配监管的长效机制,完善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匹配管理”。
因此,深入探讨寿险公司盈利模式,不仅有利于防控寿险业系统性风险,更是契合了“完善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匹配管理”的要求和发展趋势。
对于保险公司的利润主要应当来源于承保利润还是投资收益,学界和业界都有不同的观点。
“海派”与“山派”理论是有关寿险公司盈利模式选择的经典理论。
“海派”理论源于地中海地区,以英、美等国家为代表,认为寿险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对公司资金的有效运用,将承保视为筹集资金的过程;在管理策略上强调保险是金融的一支,认为保险公司应注重资金运用,用投资收益弥补承保亏损。
论我国寿险营销模式的创新寿险业是我国金融保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生活保障和财产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寿险公司不断创新营销模式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满足客户需求。
本文将从产品创新、渠道创新和服务创新三个方面探讨我国寿险营销模式的创新。
一、产品创新寿险产品的创新对于提高销售额和保险公司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开发具有特色的产品,寿险公司可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并增加销售的可能性。
在我国,寿险公司已经开始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如长期寿险、终身寿险、儿童寿险等。
这些产品通过提供更灵活的保障期限、更多元化的保障计划和更智能化的理赔服务,有效地吸引了更多的客户。
此外,寿险公司还积极探索在线寿险产品的开发和销售。
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寿险公司可以降低销售成本、简化销售流程,并实现全天候的在线服务。
例如,某寿险公司推出的“互联网尊享保”产品,通过在线渠道销售,并提供一键理赔、在线服务等功能,获得了广大客户的青睐。
二、渠道创新传统的寿险销售模式主要依靠保险代理人和银行柜面销售,但随着消费者购买意识的提高和互联网的普及,寿险公司开始探索新的销售渠道,以提高销售效率和客户体验。
一方面,寿险公司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将寿险产品引入在线购物平台。
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吸引年轻人群体,还能够提供个性化的保险服务,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例如,某寿险公司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在平台上开设了寿险专区,并提供在线购买和理赔服务,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
另一方面,寿险公司也积极拓展合作伙伴关系,与互联网金融公司、汽车销售商、健康管理机构等进行合作。
通过与这些合作伙伴共享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寿险公司能够更加精准地锁定潜在客户,并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三、服务创新寿险营销模式的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产品和渠道上,更体现在服务上。
寿险公司通过提供更周到、更便捷的服务,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首先,寿险公司积极推进在线服务平台的建设。
我国寿险营销体制改革研究一、传统寿险营销体制在我国所取得的成就寿险营销体制自1992年被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引入中国后,迅速被国内大多数保险公司采用,取得显著成就。
1982年全国寿险保费收入仅为159万元,占同期总保费收入的0.15%,随后寿险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在总保费收人中的占比稳步上升,至2012年寿险保费收入1.016万亿元1,占同期总保费收入1.55万亿的65.5%。
由下表可看出,全国寿险保险密度由1982年底的0.0016元发展到2012年底的1143.8元2,全国寿险保险深度由1982年底的0.0003%发展到2012年底的2.98%。
这种传统营销体制使中国保险业在过去的十年间,总资产增长12倍,取得了年复合增长率27%的超常规发展速度。
保险业也由“金融洼地”成长为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
寿险业超常发展,个人寿险代理人体制功不可没。
它突破了一家公司寿险营销人员的局限性,经过展业中的竞争、淘汰和选择,积存下来的营销人员已经成为中国寿险业发展的有生力量;同时广泛启蒙了民众的保险意识,切实提高了广大寿险公司尤其是中资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这些都为中国寿险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寿险营销体制的弊端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现有寿险营销体制下的人海战术,销售误导,“广增员、高脱落、低素质、低产能”的弊端日渐突出,这一制度的不可持续性逐渐暴露:1《2012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数据统计分析》中研普华报道2《保险密度区域差异仍然明显》中国保险报-中保网(一)寿险营销渠道“割裂营销”我国保险公司大都采用以下三种主要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直销型、银邮兼代型和个人营销型。
长期以来个人营销型渠道业务大致占总业务的一半以上,传统的营销体制下,三种渠道独立运营,造成“营销割裂”。
主要表现为分裂客户需求。
三类渠道营销人员有独立的销售管理办法(俗称“基本法”),分别建立了不同渠道销售人员培训、薪酬政策、考核、福利待遇的销售管理体系,不同渠道销售各自的渠道产品。
保险行业运营模式及发展趋势1. 引言保险行业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提供了对人们财产和生命的保护。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保险行业不断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保险行业的运营模式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2. 传统保险运营模式传统的保险运营模式主要包括产品开发、渠道销售、风险管理和理赔服务。
产品开发阶段,保险公司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和开发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
渠道销售阶段,保险公司通过经纪人、代理人、银行等渠道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
风险管理阶段,保险公司通过风险评估和定价来管理风险。
理赔服务阶段,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对客户的损失进行赔付。
3. 创新的保险运营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保险行业也面临着变革。
创新的保险运营模式通过整合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保险业务模式。
例如,一些保险公司开始关注互联网保险平台的建设,通过在线销售和服务提高客户体验和满意度。
同时,一些保险公司还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保险产品,提高了保险合同的安全性和透明度。
此外,一些保险公司还开展了智能保险业务,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来提高风险管理和理赔效率。
4. 保险行业发展趋势未来,保险行业将继续面临挑战和机遇。
以下是保险行业发展的几个趋势:4.1 数字化转型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保险公司将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数字化转型将促进保险产品的创新和销售渠道的多样化。
保险公司需要开发和整合数字化技术,提高客户体验和公司的运营效率。
4.2 数据驱动决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保险行业决策的重要工具。
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分析大数据来了解客户需求、优化风险管理模型和改进理赔服务。
数据驱动决策将提高保险业务的效率和准确性。
4.3 智能化服务智能化服务将成为保险行业的发展趋势。
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更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
例如,保险公司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快速审批保险合同,提高办理速度和用户体验。
4.4 网络安全与风险管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将成为保险行业的重要问题。
我国人寿保险公司营销模式探析一、前言人寿保险作为金融服务领域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目前在市场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我国的人寿保险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保险服务企业群体。
但就其经营活动而言,人寿保险公司的各种营销活动始终是其业务成果的重要支撑。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何营造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营销模式,成为了每个人寿保险公司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因此,本文将对我国人寿保险公司营销模式进行系统的探析,以期能够从中找到最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二、我国人寿保险公司的营销模式1、定位营销模式基于差异化定位的营销模式在人寿保险业内的应用比较普遍。
这种模式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将企业产品和市场需求进行差异化定位,以实现目标市场的精准定位。
2、代理营销模式代理营销模式是许多人寿保险公司广泛采用的模式。
它通过与代理人合作的方式,将人寿保险产品推向市场。
代理营销模式的重点在于发掘和培养能够达成长期合作的代理人。
通过代理人渠道,人寿保险公司可以更好地将产品推向市场。
3、直接营销模式直接营销模式是针对有一定经验和能力的销售型人士,通过直接面对消费者销售人寿保险产品,以达到更快的业务量和更高的投资回报。
4、线上营销模式线上营销模式是一种快捷高效的营销手段,是随着新科技的发展而兴起的模式。
许多人寿保险公司通过建立互联网平台,面向消费者进行线上销售。
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吸引客户,还能够降低营销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我的启示1、创新适用各种营销方式和手段,对提升销售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有着重要作用。
2、在当今快速变革的市场背景下,企业需要注重发掘新技术、新渠道和新工具,充分利用其巨大的潜力。
3、企业需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切实解决客户存在的问题,从而获取消费者信任和忠诚度,帮助企业实现长期更为持久的市场竞争优势。
四、结语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营销创新是企业必不可少的核心竞争力。
人寿保险公司应该注重合理规划和整合各种资源,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品牌效应,不断巩固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浅谈我国保险营销模式存在问题及改革策略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我国至1980年国内保险正式恢复业务以来,中国保险业进入了全面恢复和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保险业完成了经营体制改革、股份制改革及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保险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
2011年全年实现保费收取1.43万亿元,2012年实现保费收入1.55万亿元。
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保险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水平与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保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突出体现在保险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但是由于我国保险业起步晚和保险体制以及社会经济等原因,保险业在最近二十多年来取得了很大发展的同时也浮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一是我国保险行业整体形象不佳,消费者对保险行业和保险公司认同程度,保险公司的很多市场行为有待规范。
二是营销体制本身存在问题,代理人制度下,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只是委托代理关系,而并非正式员工,这就存在了许多的隐患。
三是代理人自身也存在问题,目前我国代理人普遍素质较低,综合能力不高,人员流失很严重,四银行保险模式还停留在浅层合作基础之上,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
我国保险业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快速健康的发展,取决于自身能否自我认识、自我创新、加快完成转型。
本文在分析我国保险营销现状的基础上,从保险业的营销渠道方面着手提出了如何提高保险营销效果的策略以及对国外其他几个国家的保险业的比较,希望可以提高保险营销的决策水平,优化保险营销环境,进一步壮大和发展保险企业,希望能够为我国保险业的长远发展做出一点有用的贡献。
1.2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保险公司市场营销渠道的考察和相关学者理论进行了一些概括总结,形成数据分析、文献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目前保险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国寿险行业发展回顾及在新经济环境下的寿险营销策略分析一、基本定义及分类人寿保险是人身保险的一种,以被保险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且以被保险人的生存或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人身保险。
和所有保险业务一样,被保险人将风险转嫁给保险人,接受保险人的条款并支付保险费。
与其他保险不同的是,人寿保险转嫁的是被保险人的生存或者死亡的风险。
二、行业发展回顾人寿保险是以人的生命为标的的商业保险,在我国居民保险保障意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总体增长,2021年中国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3572亿元,较2020年减少410亿元。
中国已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寿险和非寿险市场。
近年来保险行业发展迅速,其中寿险尤为突出,而寿险保费收入是衡量寿险行业发展的重要经济指标,近年来,中国寿险业务保险保费收入占原保险保费收入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但有下降趋势,2021年中国寿险业务保险保费收入及占原保险保费收入的52.50%,较2020年下降0.44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国的法律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法律环境和寿险的发展。
2021年中国寿险业务赔款3540亿元,同比下降4.7%。
从中国寿险业务赔款占原保险赔款的比重来看,2021年中国寿险业务赔款占原保险赔款的22.68%,较2020年下降4.03个百分点。
随着国民生活质量提升以及社会老龄化速度加快,国内的保险行业发展速度随之提升,尤其是人寿保险企业,但是寿险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
并且随着保险回归本源和监管趋严,部分寿险公司业绩下滑。
2021年中国人寿的寿险业务收入6200亿元,较2020年增长1394.07亿元;中国平安的寿险业务收入4570.35亿元,较2020年减少190.43亿元;中国太保的寿险业务收入2096.1亿元,较2020年减少23.42亿元。
三、新经济环境下的寿险营销策略分析保险营销行业在我国一直以良好的状态发展,社会及人民对其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