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建筑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21.37 MB
- 文档页数:43
美中有“术”,术中有“道”——参观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园感悟知道我喜欢看大学校园,几年前好友罗海鸥书记就向我推荐,一定要去四川美院的新校园虎溪校区看看。
借赴重庆高教学会讲学的机会,今天下午终于成行。
校办的小宗主任先带我参观学校美术馆,然后参观校园。
学校美术馆二万多平方米,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该馆据说是国内最大的高校美术馆。
庆祝建校八十周年的展览刚刚结束,馆员们正在重新布置新的展览,最想看的油画《父亲》早已经以400元的价格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上个世纪60年代风靡一时的泥塑群雕《收租院》,放在了大邑县的刘文彩故居,这里展出的是复制品铜塑群雕,占了一个很大展厅,据说是易于永久保存。
作为一个外行,无法欣赏和评论这些美术作品,只是记住了这是一所源于“六合工艺社”的美术殿堂。
川美校园,虽然是重庆大学城里最小的校园,但却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类美术学院校园,占地1000亩。
该校园应该是我看过的几百所大学校园里的“异类”,川美人则把自己的校园称之为“十面埋伏“,因为新校园启用之时,恰逢张艺谋的电影《十面埋伏》上映。
师生们之所以选用这个比喻,是因为整个校园掩映在山包背后或树林之中,一眼望去,无法把整个校园尽收眼底,只有走到跟前,才会给你带来新的惊喜。
漫步在虎溪校园,听小宗主任讲述修建校园的历程,无不为之震撼。
小宗说,整个校园规划都是老院长罗中立的杰作。
老校长的设计理念是:不铲一个山头,不种一棵草,不贴一块瓷砖,保持大自然的“原生态”。
老校长的最初设计理念并不完全被教师认可,可罗校长“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设计理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被罗校长的校园设计折服。
似乎有点像儿画家开始构思时画的作品“小样”,人们还无法理解一位大家的完整构思。
整个虎溪校园,就是一幅国画,是一幅山水画,是一幅具有“蜀风”的山水画,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着天府之国的田园风光,体现着艺术家的审美,体现着历史与现代的时代变迁,既有历史的痕迹,又有现代的色彩;既有中国式的浓墨色彩,又有艺术家们喜欢的留白……一幅“中国风”的写意国画呈现在眼前,就像是一幅四川美院的清明上河图:呈现的是一种说不出来的美术学院的味道,自然的美,纯粹的美,真实的美!现举几例:第一,校园内的矮墙中,镶嵌着许多泡菜坛子。
图书馆狭小空间设计与改造——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书馆为例摘要:图书馆常常被誉为高校的心脏。
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主要通过其物理建筑、馆藏资源和图书馆员所提供的信息服务而发挥其支撑教学和科研的作用。
然而边缘部分的狭小空间的利用经常受到人们的忽视。
提高狭小空间的利用率和舒适度不仅可以提高馆舍有效利用面积,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因此,本文以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书馆存在的狭小空间为案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图书馆;狭小空间;设计与改造;1狭小空间概念及设计原则狭小空间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人流量较少,自然通风不良的有限空间,不仅包括密闭空间,还包括受限制的空间,狭小空间不仅指体积小的空间,同时也可以是在大空间的对比下显得狭小的空间。
狭小空间的设计应基于大环境确定风格。
由于狭小空间受限的空间特性,在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光照、空间利用率、通风等因素,以人体工程学为基础,通过设计改善狭小空间照明、通风,配合合适的家具的设计与使用,来提高狭小空间的利用率和舒适度从而提高大空间整体利用率。
2现代图书馆空间设计原则在狭小空间的体现2.1淡化藏、借、阅服务空间概念淡化藏、借、阅服务空间概念,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整合原有图书馆的各个空间,实现图书馆各种空间的交叠和综合利用。
在强化主流服务空间的同时确保文献的保存与利用。
如:由于用户对于纸本馆藏资源的利用逐渐减少,加上可以利用移动设备获取在线电子资源,所以可将藏书区做适当的密集化、边缘化调整,对于通风、采光较差,且难以通过设计改善的狭小空间,可直接作为藏书区,从而增加阅读交流区的空间,变“狭小”为“不狭小”。
2.2平衡传统服务与拓展服务传统服务中的藏书、借书、阅览服务是图书馆体现社会价值的主要方式,但随着各种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的总量在逐渐减少。
因此有部分学者指出,应当着重加强图书馆的数字服务能力,但这种加强并不在于单纯地削减传统服务的空间,原因在于纸本资源外借数量的下降在人文社科类图书和部分基础自然科学类资源上体现得并不明显,所以只能是适当平衡传统服务与拓展服务之间的空间占用比例。
营造乌托邦--汤桦建筑理想解读余斡寒【期刊名称】《广西城镇建设》【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5页(P82-86)【作者】余斡寒【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_建筑师汤桦。
_家·园“哲学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去寻找家园。
”1999年汤桦在《营造笔记》一文里引用了德国诗人诺瓦利斯(Novalis)的这句名言,作为解读成都上河美术馆设计的开场白。
文中汤桦讲解了4个房子,成都的两个分别以“水边之舟”和“平原上的房子”为题,深圳和福州的设计则称之为“形式的表演”和“媒体工厂”。
是否由此可以看出建筑师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设计时,更具一种场所精神?汤桦生于成都,在重庆接受建筑学教育,深圳是他主要的建筑设计实践基地。
在汤桦的设计作品中,自由多变的基座平台和均质轻盈的构架形成的二元对立模式颇具视觉张力,是最为常见的形式主题。
不难让人推想,汤桦的设计语汇与重庆的山城地貌及其山地建筑文化有着紧密关联。
1986年,汤桦的“社区中心”设计获得日本《新建筑》举办的国际竞赛三等奖,在这个表达了一种后现代的乡愁的方案中,其个性鲜明的设计语汇已初见端倪。
这个纸上建筑在8年后以“南油文化广场”的名义在深圳转变为现实中的建筑,设计者将它形容为“孤寂的样子”。
这些“漂流”、“漫游”式的设计活动在20年后回到起初的原点,曾经带有“现代”、“普适”、“前卫”、“实验”色彩的设计语汇却表达出“乡土”、“地域”、“历史”、“人文”的意思。
回到建筑学家园的建造,一方面更具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也更有超现实的色彩。
在重庆的新作——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再一次呈现出“孤寂的样子”。
汤桦作品里的现实与超现实的双重意义复合,也许可以归结到他的建筑师和建筑学教师的双重角色扮演。
作为前者,大量实施作品应时代而生;作为后者,对图面建筑学的执著、迷恋,是前者的基础。
从校园出发,汤桦的图面建筑学发展成“营造乌托邦”的建筑理想,可以将这种建筑理想看成是以类型学方法在城市尺度上进行建筑构成游戏的一种设计倾向。
课题名称: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建筑及功能设计的课题调研课题小组成员:张友明,付仲超,李伟鹏,向艳课题主要负责人:张友明课题调研时间:2006年1月至12月一、图书馆基本情况介绍(一)图书馆现有规模1、建筑面积:5409平方米,使用面积:4489平方米2、读者人数:6551 人3、藏书:52万册(其中电子图书25万册)4、员工人数:32名(正式编制18名)(二)近几学院对图书馆的投入情况(三)近四年图书资料的建设情况(四)近三年图书资料的使用情况、图书流通量(单位:册)年份人次备注20038506现有计算机36台200415817200523390图书阅览人次4、超星电子图书访问量:151474人次(2003年11月投入使用)5、CNKI电子期刊访问量:152366人次(2003年11月投入使用)& 书生之家电子图书访问量:56255人次(2005年12投入使用)】、全国艺术院校图书馆新馆建设情况1、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12000平方米2、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9000平方米3、山东艺术学院大学城校区:20000平方米4、南京艺术学院新馆:8000平方米三、成渝地区新馆建设情况1、四川大学新校区2、四川师范大学新校区3、西南交通大学新馆4、重庆大学虎溪校区5、重庆师范大学虎溪校区6、重庆科技学院虎溪校区四、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建筑设计要求(一)新馆建筑总的指导思想图书馆是为学院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学术机构,是学院发展水平的标志。
因此图书馆建筑必须是一座高水平的文化建筑,它既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应有高水准的审美外观。
新馆的性质特点: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属全国性高等美术院校专业性图书馆,是学院教学科研的文献信息保障系统,虎溪校区新馆建设除具备上述两点性质外,同时兼顾重庆市大学城其他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并配合学院长远发展目标,朝着高水平的现代化大学图书馆的目标前进,集学术性、教育性、美术信息资源开发研究于一体。
中国大学校园整体规划的人性化研究——以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为例作者:*** 四川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系景观建筑班,重庆400000摘要:本论文研究中国校园的规划,对于学生与教师是否有着人性化的设计与规划。
因为大学校园是建筑规划中一种特别的存在,因此校园建设往往要考虑到很多的方面。
需要做到人与环境的和谐,设计能够体现对人的尊重。
如何设计规划一个大学校园,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人性的规划空间,将在本论文进行探讨。
研究以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为例,探索在整体规划、建筑设计上如何既能满足学生与教师的功能诉求,又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关键词:人性化;大学校园;规划设计1 研究意义1.1规划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后,设计就成为解决功能,影响社会,改变人的行为的一个重要手段。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全国各地各省都在兴建大学城,但在校园规划这一方向上,却多是停留在只考虑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布局和建筑本身的功能造型上,未能过多的考虑整体规划上的人性化考虑。
从整个行业来看,其被重视程度也亦低于建筑设计。
多是将车路规划出来后,随意栽植树种。
也有一些学校为了追求所谓的气派、面子,也无意中营造了许多让人无法亲近的元素。
比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大门,不但因为不合技术规定而被罚了款,学生更表示更愿意走后门与小门。
由于这些等等原因,让我们的设计缺乏人性化,也就无法做到自然与人相和谐,使校园的主人功能诉求与心理需求没有得到相应的满足。
1.2规划前景这个发展的洪流中,大学也变得越来越开放。
学生们有自选课,学校常常会有各种交流讲座活动,学校与学校甚至与国际的交换生也变得普遍,这样的大环境迫使各大学对校园整体规划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设计也随之变得更为开放,更能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中心。
因为校园建筑、环境本身、整体规划也应该是教育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能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念,怎样的环境熏陶出怎样的人格性情。
建筑美学论文川美虎溪校区图书馆美学分析川美虎溪校区图书馆美学分析摘要:本文选取川美虎溪校区图书馆,从美学方面入手对其从形体,入口空间,材料,立面,结构,环境景观等进行分析与对比。
关键词:建筑美对比统一质感引言:图书馆是那类精神和审美意义不亚于功能的建筑,世界各地的建筑师对于图事馆设计手法千差万别,川美虎溪校区图书馆位于风景优美的川美校园,周边的田园风光成为建筑师灵感的重要来源,在这里建筑师汤桦很好的运用美学原理和建筑手法,成功的设计出一个宁静而谦逊,高雅而朴实的图书馆,下文对整个建筑进行一个美学分析。
一.概述1.建筑位置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位于校园中心区,地处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建筑垂直等高线沿正南北方向布置,东侧靠近校园主干道。
2.规模它集图书馆、办公、会议一体。
总用地面积约286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681平方米,建筑层数6层,计划安排1200个阅览座位,容纳100万册图书。
3.设计师汤桦、余斡寒、徐浪二.形体川美图书馆建筑形体塑造极其简洁,就是一幢坡屋顶的块状单体建筑。
坡屋顶取自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加以提炼简化,创造出这种45度的坡屋顶几何形式,具后现代精神,突出于周围的环境,具有很强的图底关系。
优美的环境作为背景,而古朴,厚重的建筑作为内容,同时建筑本身作为一种硬质景观,也是与周围的软质景观的一种对比。
取材于重庆地方随处可见的建筑原型,如砖窑、仓库等,以一种简洁整体的形式屹立于山地中,与校园已形成的小体量分散布局的建筑物形成对比。
具有地域精神的建筑形式与刻意保留和设计的农业景观形成有意味的关系。
简明的体型在创造最大化空间通用性的同时,也暗合了传统建筑空间的构成方式。
形体在不同数量级别上有着不同的处理手法,整体为减法处理,而内部为加法处理。
据Atkins事务所在设计迪拜帆船伯茨酒店时做过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其轮廓是正常人能在5秒内画出来的,时间少了形体难免过于简单,时间长了形体将过于复杂,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与记忆,而那些最容易被人记忆并且难以忘记的建筑,才有可能成为标志性建筑。
虎溪校区图书馆设计之我看法摘要虎溪分馆位于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综合楼,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拥有10余万册藏提供600多个阅览座位。
2004年开始建,并于2010年六月正式开放。
本文将以重庆大学虎溪图书馆谈谈自己对其设计的一些看法。
重点了解其内部的设计,消防系统以及给排水系统的理解。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设计理念消防配置工程实例一、外观的浅谈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书馆位于虎溪校区中心区,是校园中轴线边的重要建筑。
西侧和南侧为校区主干道,北侧面对中央山水公园。
建筑位置与校区公共教学组团均有便捷的联系,并且南区和北区学生宿舍亦有直接的交通到达。
场地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坡,其北侧的虎溪公园为绵长的城市绿带。
图书馆作为大学的心脏,不容质疑的成为大学精神的象征。
下面我们来看看重庆虎溪图书馆的整体轮廓,从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该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就像一本刚刚翻开的书,旁边有一个美丽的湖和一些看似动人的垂柳,这建筑整体的外观给人以宏伟大气的感觉,在加上这些诗意的气息,给人有很好的学习的心情。
该建筑整体就有一种开放性、现代性、时尚性和亲和性,很好体现啦人文气息的理念。
二、内部的浅谈上图为内部放书架与学生自习的位置的设计,通过该图我们可以知道,该内部主要是以书架为中心摆放,自习桌子为两边紧凑摆放的设计方式。
该设计是比较好的,首先学生借书方便都集中在中间,其次学生在旁边自习不影响学生在书架旁阅读。
符合图书馆内部的设计理念。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虎溪图书馆天花板上有很多孔状,天花板上布满了日光灯,为了内部有足光源,然后上面布满孔,重庆是个火炉城市,到啦夏天该孔可以释放冷气,让学生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下面介绍下图书馆内部建筑结构数据,首先先说下建筑一些定义:1、横向:指建筑物的宽度方向。
2、纵向:指建筑物的长度方向。
3、房间的净高:是指楼地面到楼结构层(梁板)底面或顶棚下表面的距离。
4、层高:是指该层楼底面到上一层楼面之间的距离。
绿色环保建材D0l:10.16767/ki.10-1213/tu.2021.04.072高校建筑场所精神的回归—以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为例郭红利四川文理学院建筑旅游学院摘要:高校校园建筑是最具有物质文化载体的代表,高校 校园所体现的场所精神对高校建筑发展有深远影响。
文章以四 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为例,探索场所精神所蕴含的校园文化和 地域文化在高校建筑中的运用及其价值体现。
研究中充分挖掘 山城重庆文化元素,体现出地域文化精神和塑造校园传统文化 氛围提升师生文化认同感,营造出一种拥有地方特色的归属感 的场所。
关键词:高校建筑;场所精神;地域文化;校园文化1引言在科教兴国的背景下,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造成老校区占 地面积不能满足人数增长,同时老旧的教学设施不能满足使用,很多高校进行老校区扩建和新校区的建设呈快速发展之势。
特 別是在新校区的建筑中,过分关注校园“量”的增长,而忽略“质”的重要性,出现“千校一面”的发展模式,同质化的校园建筑和规 划,丧失不同学科的个性特点,也隔断新老校区历史延续和校园 文化的传承。
高校校园建筑是学校发展的物质载体,其建设应 体现出校园的文化意蕴和治学精神,使其具有校园地域特色,营 造出具有归属感的场所。
因此,如何将校园文化和场所精神融 入高校校园的建设中,是一个值得分析和探索的方向。
2场所精神概述“场所精神”一词源于罗马,其内在含义为世间万物的存在 都有其精神,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舒兹是最早系统全面地阐述 场所精神的,其著作《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是目前对场所 精神理论进行最系统地研究%他对“场所”一词做过阐述,“场 所是由人造环境和自然环境相结合的有意义的整体”。
通常,建 筑是场所精神具体化的物质载体,为了体现建筑特定的环境氛 围,场所精神是自然环境与建筑环境相协调,将传统、地域文化 思想融人建筑之中,使人们在营造地场所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 感|21。
场所精神是高校建筑设计的方向,需运用其理论指导高校 校园建筑的设计。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Library of Huxi Campus, 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设计团队:汤桦,胡铮,韩海兵,孙伟,高卫国 等合作单位:重庆市设计院项目地点:重庆委托机构:四川美术学院用地面积:28 636m 2建筑面积:14 260m 2设计时间:2006.02-2007.11建成时间:2009.03建筑摄影:戴琼,汤桦,傅兴,何震环Designer Team :Tang Hua, Hu Zheng, Han Haibing, Sun Wei, Gao Weiguo etc.Cooperator :Chongqing Design Institute Location :Chongqing Client :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 Site Area :28 636m 2Gross Floor Area :14 260m 2Design :2006.02-2007.11Completion :2009.03Photographer :Dai Qiong, Tang Hua, Fu Xing, He Zhenhuan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位于校园中心区,在教学组团和生活组团之间,计划安排1200 个阅览座位,容纳100 万册图书。
作为校园建设的核心工程,它将成为一个集文献收藏、信息中转、文化交流及学习求知于一体的多功能开放型场所。
项目用地为东西向延伸的梯田,最大高差约6m,由南向北为相对高度不超过20m的浅丘。
建筑体量垂直于梯田等高线,并沿正南北方向布置,较薄的条形体量有利于自然采光和通风,在室内形成长卷式的景观画面。
建造从地点开始,地点延续的历史及其将要承载的生活是设计的支点。
四川美术学院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对地域传统的关注影响了几代美术家性格的形成。
新校区的布局采用了尊重自然和现状的基本策略,建筑依形就势而建,道路蜿蜒于山水之间,余下的就是场地内原有的田地和鱼塘,各种各样现存的农业痕迹悉数保留。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考察报告背景资料: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地处重庆沙坪坝区大学城,毗邻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
学校行政用房14万平方米,生均21.5平方米,设有1.5万平方米的图书馆,待建的罗中立美术馆将达到1.5万平方米。
(好我于2012年3月23日到川美新校区实地考察。
像这一节基本是废话)设计解析校园整体规划:川美新校区占地1000多亩,由其副院长,著名设计师郝大鹏主持设计,强调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保留了校园原有的12座山头,从而不破坏原有生态的山际线,天际线。
采用了“农村原原生态”的独特设计理念,保留原有的农舍,水渠等建筑。
(呃,没办法,都是别人的话)在建筑的表皮上,大多使用清水混凝土,使校园程深灰色调。
(开始自己的了)校门及前广场设计:川美校门大量使用了调条石作为基本构成单位,巨大的条石展示出一种原始粗狂的美感,类似于巨石阵一类的史前文明作品。
前门的路面呈起伏的波浪形,显得十分怪异。
据某川美老师介绍,这样设计的目的有两点,一是艺术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3,二是川美的大门不是那么好进的。
当然,算是笑谈。
个人认为这样设计是出于协调两侧山体的起伏姿态,显得与原始山体的自然统一:二是与中间的建筑物形成风浪中的船这一意象,很自信的表达川美在艺术探索上乘风破浪的勇气。
(Are you sure?)前门广场则大量使用了来自农村的废旧建筑材料,如条石、旧瓦、青砖等,给梯田式的广场加入了独特的质感,而有的地方还应用到了磨盘。
这里的设计和王澍的建筑表皮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复古长廊及山间小径复古长廊使用了类似南方园林的做法,又很像栈道的构造。
在长廊中安放了很多川美过去的雕塑作品,如收租院中的个别人物,也收集了一些农家用品如风箱,古床等作为摆设。
山间小径则使用了农村传统的石门,石像雕塑等,采用了高密度连续安放的方式,产生不规则但又连续的韵律效果,与山势树木融为一体。
校内原有农舍的保留:川美虎溪校区原为虎溪镇五家村七社,在建设新校区的时候学校保留了大量原来农村的设施,像农舍,引水渠,而这些设施有成为了学生绘画写生的视线地。
浅谈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书馆部分建筑的设计【摘要】建筑工程设计一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
本文是通过一定的观察实测,着重对重大虎溪图书馆的地下车库、三楼建筑设备的设计所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地下车库设备三楼平面消防楼梯所谓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直接供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居住以及从事生产和各种文化活动的建筑称为建筑物。
不直接供人食用的建筑物,如水池、水塔、支架、烟囱等间接为人们提供服务的设施称为构筑物。
建筑工程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一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设备设计主要包括给水排水、电气照明、通讯、采暖、空调通风、动力等方面的设计,由有关的设备工程师配合建筑设计来完成。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三个方面的工作既有分工,又密切配合,形成一个整体。
曾经,我对建筑行业人员的认识就是建筑师或者结构工程师。
而现在才知道,一个建筑物的诞生需要的是建筑师的艺术创意,结构工程师的可行性论证,还有就是建筑环境设备工程师创造出的使用环境。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自己居住的建筑物最直接的感受通常是由设备工程师营造出来的,可以说建筑环境设备工程师是建筑物和使用者之间的桥梁。
他们,是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所占有的地位和作用更是无法言喻。
而我现在才知道,我若好好学习努力拼搏,将来也会有幸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我们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图书馆、教学楼、食堂和学生宿舍等等建筑既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又美观大方。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学校里部分建筑设计的一些浅见吧。
Ⅰ.对图书馆地下车库的设计分析1.1层高和净高的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层高是指层间高度,即地面—楼面或楼面—楼面的高度。
净高是指房间的净空高度,即地面至吊顶下皮的高度。
它等于层高减去楼地面厚度、楼板厚度和吊顶棚高度。
在图书馆地下车库中,楼板下方还布置有电缆桥架,水管、风管以及消防喷淋头和照明等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