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重选择博士后(或博士生)导师
- 格式:docx
- 大小:19.18 KB
- 文档页数:4
浅析博士后与合作导师的关系及在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丁林,吴春梅,杨仲卿,闫云飞,陈艳容(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重庆400044)一、引言我国于1985年建立博士后制度,到2020年已走过35年的历程。
30多年来,我国博士后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博士后工作紧密围绕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博士后管理制度和工作体系[1],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年轻复合型人才[2]。
然而,目前博士后制度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招收质量滞后于招收规模的增加、科研产出不多、合作导师参与度不够等[3,4]。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博士后研究项目与重大科技项目结合不够紧密、博士后国际交流不够广泛等[5]。
合作导师是博士后培养和使用的核心,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合作导师,合作导师的指导有助于博士后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6]。
本文作者结合亲身工作经历,实践了博士后向导师的转变过程,基于获得的认识和思考,分析博士后与导师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二、博士后与合作导师的关系国家、学校和流动站在博士后培养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家在方针政策上引导博士后工作的发展方向,学校和流动站根据国家各项政策开展具体的博士后工作,是博士后制度的具体实践者。
但是,对博士后的培养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博士后合作导师。
人们通常认为导师与博士后之间是一种简单的合作关系,这种认识过于片面,远远不能涵盖博士后与导师关系的全部内涵。
首先,合作导师是博士后学术研究的领路人。
与研究生不同,博士后面临更多困难和更大挑战。
当博士后在研究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合作导师能在关键时刻给出指导性建议,提升博士后科研能力,指引学术前进方向。
其次,合作导师是博士后科学创新的咨询师。
虽然博士后都具有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而且也累积了大量研究经验,但是合作导师具有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乐于进行分享,因此导师是知识的传递者。
导师如何拒绝别人的博士后申请模板
尊敬的申请者,
首先感谢您对我们实验室博士后岗位的关注和申请。
经过认真审阅和考虑,我们对您的申请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您能够理解以下情况。
很抱歉地通知您,经过我们团队的综合评估,我们决定不予接受您的博士后申请。
决策并不容易,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个申请者,并且会选择最合适的候选人加入我们的团队。
以下是我们对您申请被拒绝的几个主要原因:
1.竞争激烈:我们收到了许多优秀的候选人申请该博士后岗位,他们在相关研究领域有出色的成果和经验。
鉴于当前的竞争压力,我们不得不对申请进行严格筛选。
2.研究方向不匹配:我们的研究项目和课题组目前需要特定的
专业背景和研究经验,由于您的申请未能在这些方面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不得不考虑其他候选人。
对于您的研究兴趣和追求学术事业的热情,我们非常欣赏。
我们鼓励您继续寻找其他合适的机会来发展和实现您的目标。
我们相信,您将会找到更适合您背景和兴趣的项目和课题组。
再次感谢您的申请和对我们实验室的关注,祝您在今后的求学和工作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祝好,
[导师姓名]
[实验室/研究团队名称] [联系方式]。
开题报告用什么称呼开题报告用什么称呼在进行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开题报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开题报告是指研究者在开始一项科研项目之前,向导师或评审委员会汇报研究计划、设想和方法的一种文书形式。
它既是对研究者自身研究思路的梳理和总结,也是向导师和评审委员会展示研究项目的重要机会。
那么,在开题报告中,我们应该使用什么样的称呼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开题报告的目的和受众。
开题报告的目的是向导师和评审委员会介绍研究项目的设想和计划,以获得他们的支持和指导。
因此,在开题报告中,我们应该尊重导师和评审委员会的身份和地位,使用正式的称呼。
对于导师,我们可以使用“教授”、“导师”等尊称,例如:“尊敬的导师”,“亲爱的导师”,或者直接使用导师的姓名加上敬称,例如:“尊敬的张老师”。
对于评审委员会成员,我们可以使用“评委”、“专家”等称呼,例如:“尊敬的评委”,“亲爱的专家”,或者直接使用评委的姓名加上敬称,例如:“尊敬的李教授”。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作为开题报告的汇报者,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有所认识,并在称呼中体现出来。
如果是硕士研究生,我们可以使用“同学”、“学生”等称呼,例如:“尊敬的导师,亲爱的同学们”,或者直接使用导师和同学的姓名加上敬称,例如:“尊敬的张老师,亲爱的小明同学们”。
如果是博士研究生或博士后,我们可以使用“博士”、“研究员”等称呼,例如:“尊敬的导师,亲爱的博士后们”,或者直接使用导师和博士后的姓名加上敬称,例如:“尊敬的张老师,亲爱的王博士后们”。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和关系,使用更加亲切和熟悉的称呼。
如果导师和研究者之间有较为亲近的关系,可以使用“师兄”、“师姐”、“师弟”、“师妹”等称呼,例如:“亲爱的师兄们,师姐们”,或者直接使用师兄师姐的姓名加上敬称,例如:“亲爱的小明师兄,小红师姐们”。
如果导师和研究者之间关系较为平等,可以使用“老师”、“同事”等称呼,例如:“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事们”,或者直接使用老师和同事的姓名加上敬称,例如:“尊敬的张老师,亲爱的王同事们”。
中共中央党校张玉杰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考博参考书-考博笔记资料-考博辅导一、专业的设置张玉杰老师的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方向是一个考博热门方向,一方面是因为张老师长期从事此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对于这方面造诣深厚,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个方向本身有研究的学术价值,并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个专业的人才正是是社会所需要的,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这一个方向属于政治经济学专业的一个下设方向,导师是张老师,张老师同时也是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方向的导师。
二、导师介绍张玉杰,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经济学教研部。
张玉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美国关岛大学客座教授、澳大利亚梅铎大学客座教授、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曾主持大唐集团竞争策略、北京将台地产公司CIS设计、成山集团发展战略、将军集团技术中心设计、将军集团发展战略、北京工业发展规划、北京光机电产业基地设计与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等多项研究课题。
三、参考书目政治经济学:1、《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版。
3、李兴山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4、王东京主编:《中国经济观察》,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2007年版。
5、中央文献中有关经济理论部分。
复试加试科目一:公共财政;复试加试科目二:现代企业管理复试加试参考书目:1、潘云良主编:《现代企业管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2、梁朋主编:《公共财政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四、党校考博英语党校的考博英语满分100分,题型有20题20分的词汇,10分的完形填空,5篇40分的阅读理解,15分的英译汉翻译,15分的作文。
党校考博英语的整体难度介于六级和老托福之间,对词汇量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注重对形近字、意近词和固定搭配以及语法的考察。
做阅读理解一定要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翻译这一个题型很容易丢分,要想得高分,每一天都要遵循“八步法”练习三个句子。
博士后招收需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博士后招收需求的大背景下,学术界对博士后学位的需求日益增长。
博士后阶段被认为是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科研成果转化和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机遇。
博士后招收需求的增加不仅能够提升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实力,同时也能够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本文将围绕博士后招收的需求展开深入研究,旨在分析博士后招收的定义、条件和程序,并探讨其对学术界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将总结博士后招收的需求特点和趋势,并提出对博士后招收的展望和建议。
尽管博士后招收需求的增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科研机构和社会对高水平科研人才的需求,有必要不断优化博士后招收的机制和政策,并加强对博士后的培养和支持,以提高培养质量和效果。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对博士后的定义和背景进行介绍,分析博士后的需求和重要性,探讨博士后招收的条件和程序,并评估博士后招收对学术界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最后,我们将对博士后招收需求进行总结,并展望博士后招收的未来发展。
同时,我们将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博士后招收的优化和提升。
通过深入探究博士后招收需求这一话题,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博士后招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篇章组织和布局,它是整篇文章的骨架,一般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讨论:1. 引言部分:在引言中,我们将提供一个概述来引入该主题,并简要介绍博士后的招收需求。
接着,我们将介绍文章的结构,指导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组织方式。
最后,我们将明确文章的目的,即探讨博士后招收需求及其重要性和影响。
2. 正文部分:正文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博士后的定义和背景,以便读者对博士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然后,我们将探讨博士后招收的需求和重要性,说明为什么博士后的招收是如此关键和必要的。
教育部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0.09.22•【文号】教研〔2020〕11号•【施行日期】2020.09.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教研〔2020〕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顶端,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博士生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博士生导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同时,部分培养单位对博士生导师的选聘、考核还不够规范,个别博士生导师的岗位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建设一流博士生导师队伍,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现就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严格岗位政治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依法履行导师职责,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
二、明确导师岗位权责。
博士生导师是因博士生培养需要而设立的岗位,不是职称体系中的一个固定层次或荣誉称号。
博士生导师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承担着对博士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规范训练、创新能力培养等职责,要严格遵守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
培养单位要切实保障和规范博士生导师的招生权、指导权、评价权和管理权,坚定支持导师按照规章制度严格博士生学业管理,增强博士生导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三、健全岗位选聘制度。
培养单位要从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学术水平、育人能力、指导经验和培养条件等方面制定全面的博士生导师选聘标准,避免简单化地唯论文、唯科研经费确定选聘条件;要制定完善的博士生导师选聘办法,坚持公正公开,切实履行选聘程序,建立招生资格定期审核和动态调整制度,确保博士生导师选聘质量;选聘副高级及以下职称教师为博士生导师的,应从严控制。
博士后合作导师条件
作为博士后合作导师,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学术水平高:具有博士学位,并在相关学科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一定的学术地位。
2.研究经历丰富: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良好的科研成果,能够引导博士后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3.热心支持博士后:能够为博士后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支持,帮助博士后开展研究工作,并定期与博士后交流研究进展。
4.具有较强的指导能力:能够指导博士后开展研究工作,帮助博士后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5.有稳定的职位:担任博士后合作导师需要有稳定的职位,能够为博士后提供长期稳定的科研支持。
以上条件是博士后合作导师必备的基本条件,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够为博士后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指导,并帮助博士后取得更好的科研成果。
- 1 -。
化学专业保研手册2013级化学院王浩然整理导师也要生存,而导师和学生是合作关系,导师提供经费和研究方向,学生给他做实验,毕业时(合作结束)学生拿到毕业证和挂名的论文;导师得到你的实验数据,重新申请经费,周而复始。
遵守游戏规则,让学生得到应有回报的导师就是好导师。
切记,学生是导师的工具,是弱势群体,主要任务是做实验和学习。
作为学生,只要能得到应该得到的东西,其他的都可以忽略。
比如脾气差、工作狂、长得不帅、说话没水平但学术能力强等。
但如果我得不到我应得的东西,导师再有优点也是个废人。
比如长得帅、脾气好、好请饭、给介绍女朋友等。
导师对学生好是因为学生能给导师出成果,而不是因为学生会说话、长得帅。
一、提前联系导师有什么用处?有什么用?给你举两个极端的例子:实例一:某人申请浙大夏令营没中,后来之前联系的导师打来电话,说跟研究生处打了招呼,告诉他可以参加夏令营了。
实例二:中科大某学生上交夏令营初选没过,于是打电话让老师把他的资料重新看一下,结果就拿到了入营资格,最后由于他项目经历丰富,拿到了A组两个学硕中的一个;之所以极端,是因为像他们一样这么幸运的人不多,大部分高校都不愿为个别落选者复查材料,教授的权利也不会这么大。
在大多数情况下,找导师和获得优秀营员相辅相成,老师愿意接受优秀营员做自己的研究生,优秀营员没有导师接收则没有用处。
而每个导师每年的招生名额只有1~2个,导师越提前了解你,也更倾向于把你收为他的学生,你推免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二、联系导师的经验与注意事项联系导师的时间说法很多,有在3月初的,还有在夏令营前后的。
我的经验是:申请夏令营时确定目标导师,并在确定入营时给老师发一封邮件,一星期之内不回复再发给下一人。
若被婉拒则立即联系下一位。
夏令营期间要抓紧时间,尽早与老师见面,尽一切可能锁定名额。
夏令营结束直至推免期间与老师时刻保持沟通。
如果是考研的学生,建议在初试出分以后联系老师;9月推免的再确定获得保研名额后就可以联系,当然,如果十分确定能拿到推免资格,早联系也可以。
博士后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博士后是在博士毕业之后,进一步从事科研工作的职位。
在担任博士后期间,博士后研究人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和遵守相关要求:1. 科研能力提升:博士后期间是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的重要阶段。
研究人员应该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深入研究并解决实际科学问题,积累科研经验和成果。
2. 承担责任:作为一名博士后,应该对自己的科研项目负责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要学会制定科研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并对自己的研究进展进行定期的评估和反思。
3. 追求独立思考:博士后阶段是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科学问题能力的关键时期。
研究人员应该勇于提出自己的科研观点和想法,并与导师和其他研究人员进行积极的讨论和交流。
4. 学术交流:博士后应该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
通过与其他研究人员的交流合作,拓宽自己的科研视野,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
5. 科研伦理:博士后研究人员应该具备高尚的科研道德和职业操守,严守科研伦理规范,诚实守信,尊重知识产权,且不得从事与科研不相关的商业活动。
6. 科研成果和论文发表:博士后要努力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并将其发表在相关学术期刊上。
同时,应该加强与导师的沟通合作,争取在高水平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7. 导师关系:博士后需要与导师保持密切的交流和合作,及时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寻求导师的指导和指导。
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导师的指导和经验,确保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除了上述注意事项外,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合同期间还需要满足一些基本的要求:1. 按时完成研究任务:博士后期间需要按时完成导师交给的科研任务,并履行相应的研究报告和技术资料的书写、整理和上交工作。
2. 不允许借调和兼职:博士后期间不允许借调到其他科研机构或单位工作,也不能兼职从事其他工作。
3. 学术活动报告:博士后应定期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和成果,可以参加学术报告和讲座,与各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
博士后流动站导师条件博士后流动站导师是指在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导师,是高水平科研人才的代表。
导师条件是博士后流动站选拔导师的基础,也是博士后流动站优质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保证。
以下是博士后流动站导师条件的详细描述。
一、资格要求1. 导师应具有高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科研经验,在其研究领域内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创新研究成果,并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2. 导师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国内外同等学位,同时满足博士后流动站“全职导师”或“合聘导师”的条件要求。
3. 导师应年龄在40周岁以上,身心健康,能够独立承担博士后研究工作,具有诚实守信、科学执业、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和师生关系和谐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
二、科研能力要求1. 导师应在博士后研究领域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丰富的研究经验,从事前沿的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研究成果,并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2. 导师应具有一定的科研管理能力和团队领导能力,能够有序地组织和管理博士后的科研工作,并能够有效地推进研究项目的进展。
三、指导能力要求1. 导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教学水平,能够指导和培养博士后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帮助其在研究领域内取得较高的学术水平,并为其职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2. 导师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够有效地解决博士后在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对其进行反馈和指导。
四、其他要求1. 导师应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与国内外同行保持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不断增强其在研究领域内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
2. 导师应具有管理能力和团队意识,能够与博士后研究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共同推动科研工作的进展。
以上即是博士后流动站导师条件的详细描述。
总的来说,博士后流动站导师需要具备高学术水平、丰富研究经验、科研管理和团队领导能力、良好的指导能力和师德师风、优秀的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条件。
说说中科院研究生的毕业出路问题文/吴宝俊又是一个夏天,高年级的研究生格外忙碌,有人延期,有人答辩,有人出国,有人工作,每个人都有心事,大家偶尔凑在一起,聊得都是何去何从的问题。
我注意到有不少低年级的研究生和尚处在大学阶段的年轻朋友也很关注研究生的毕业去向问题,所以在这篇文章里以过来人的身份跟大家聊聊科学院研究生的毕业情况,以供大家参考。
研究生的毕业去向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每个专业的情况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我只能站在自己专业的角度进行评论,所谈及的也只是个人的感受和看法,文中如涉及一些统计数据,一切都应以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准。
中国科学院是官办科研机构,包括遍布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个研究所,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科学家,或者说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一线人员,所以科学院最主要的研究生培养学制是直博,通过5-7年的弹性学制直接向研究生授予博士学位。
只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在科学院各所中所占比例较小。
以我所在的中科院物理所为例,每年招收的研究生共有140人左右,但其中只有大约十分之一是硕士研究生,其余全部是博士研究生。
因而在这里我主要谈一谈科学院毕业博士的工作状况,目前的潮流趋势以及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一、科学院毕业的博士生,大部分会继续做博士后,其中出国继续深造是目前最大的趋势。
据我个人观察,科学院物理类专业每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中,超过半数会选择继续做博士后。
在学术水平相对较高的研究所(例如物理所,高能所,理论所),这个比例可能会达到70%甚至更高,其中大部分会选择直接出国做博士后,而在国内做博士后的毕业生中则有大约一半会在第一期博士后出站以后出国做第二期博士后。
毕业生出国做博士后所选择的地方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各国的大学和科研院所。
其它专业,诸如化学,生物等,情况也差不多(生物类出国的比例也许更高)。
这一部分出国的毕业生,基本上可以认为是科学院培养出的水平最高,读博期间工作最出色,发表文章最优秀的毕业生。
博士勿需再读‚博士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周思源如果问起中国现在有哪些学位,除了学士、硕士、博士外,一些人恐怕会说,‚还有‘博士后’‛。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与研究所为了提高‚档次‛,千方百计争取多建立几个‚博士后流动站‛,全国‚培养‛出来的‚博士后‛与年俱增;各地招聘时开列的薪酬、住房、配偶调入、子女入学、科研津贴等优惠条件,‚博士后‛明显优厚于博士;直接与各种待遇挂钩的晋升职称、提拔职务等,‚博士后‛比博士也更具优势。
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博士只好去‚读博士后‛。
‚博士后‛究竟是什么?据说‚博士后‛在中国是这样开始的: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某著名华裔科学家向我国家领导人建议设立‚博士后‛制度,让一些已取得博士学位者能够继续完成某些课题。
这位领导批示有关部门办理,于是一些研究所和重点大学开始陆续设立博士后研究流动站。
但后来‚博士后‛由个别‚研究‛变成正式‚培养‛,直至成批招收。
自90年代末以来,我已收到好几张印有某某大学‚博士后‛头衔的名片,至于自我介绍或者领导介绍某人是‚博士后‛者,已不计其数了。
‚博士后‛在发达国家是这样的:有些人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一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也许专业不理想,或待遇不满意,或有的课题尚未完成,而某些大学设有博士后研究工作站,那么他就可以申请在那里做博士后研究,有一份收入。
尽管衣食不愁,但收入远低于有工作的博士。
很明显,一,这是‚做博士后研究‛,而不是‚读博士后‛,是做不是读。
二,做博士后研究没有明确的年限,要看那个大学给你的经费,你也可以自己决定是否暂时栖身。
比如我那位学生只做了一年博士后研究就找到满意工作,走了。
三,不论你做了多久的博士后研究,出来以后你仍然是博士。
换言之,‚博士‛是学位,而‚博士后‛只是一种经历,没有人会拿它放在‚博士‛之上来表明自己的身份。
四,通常做博士后研究具有一定的无奈性,绝不比博士高一等,没有值得骄傲之处,不能因此得到比博士更高的荣誉和待遇。
博士后研究人员退站在科研领域,博士后研究人员是一群充满激情和追求的知识探索者。
然而,有时候出于各种原因,他们可能会选择退站,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博士后研究。
博士后研究通常是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为了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拓展研究领域、提升科研能力而进行的一段工作经历。
对于许多科研人员来说,这是他们学术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通往更高学术成就和职业发展的桥梁。
那么,为什么会有博士后研究人员选择退站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个人发展规划的改变是一个常见的因素。
在从事博士后研究的过程中,个人对于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可能会有新的思考和认识。
也许他们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不在于当前的研究领域,或者意识到在其他领域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比如,有些人可能在研究过程中对产业界的应用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决定投身于企业的研发工作;而另一些人可能在学术道路上经历了一些挫折,重新评估后认为自己更适合从事教育、管理等其他职业。
家庭因素也可能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博士后研究人员可能面临家庭成员的健康问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家人;或者因为家庭的搬迁,无法继续在原有的研究站点进行工作。
此外,婚姻、生育等家庭重大事件也可能导致他们需要重新调整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从而做出退站的决定。
科研环境和条件的不适应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研究站点可能存在实验设备不足、研究团队协作不畅、导师指导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都可能严重影响研究工作的进展和个人的科研热情。
如果在长期努力后仍无法改善这些状况,博士后研究人员可能会感到沮丧和失望,进而选择退站。
经济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
博士后的待遇相对较低,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和领域。
在面对生活成本的不断上涨和经济负担的加重时,一些博士后研究人员可能会因为经济原因而不得不放弃当前的研究工作,去寻找一份能够提供更好经济保障的职业。
此外,心理健康问题也可能成为促使博士后研究人员退站的潜在因素。
四川省人事厅关于开展第八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推荐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事厅•【公布日期】2008.08.25•【字号】川人办发[2008]286号•【施行日期】2008.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四川省人事厅关于开展第八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推荐工作的通知(川人办发〔2008〕286号)各市(州)人事局,省直有关部门,中央在川单位主(代)管部门,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所在单位:为贯彻落实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强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培养造就国内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胜利,根据《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管理办法》和《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管理办法》(川人发〔2008〕10号)的规定,经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协、省社科联研究,决定开展第八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推荐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推荐人选基本条件(一)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推荐条件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以下简称“带头人”)推荐人选必须是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在职的专家、学者,并应具备以下条件: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积极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四川经济社会事业作贡献;2.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创新、拼搏奉献的精神;3.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熟悉本学科、专业的发展动态,能够预见和把握其发展趋势;4.有较强的研究、开发才能与组织、管理能力,能开辟本学科、专业新的发展方向,能带领本学科、专业保持和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善于提出重大课题和思路,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5.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业务工作;6.具有教授、研究员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称)(含享受教授、研究员待遇的高级工程师,具有特级教师称号的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一般应具有中国国籍;7.已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学术和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或居省内领先地位。
中科院在职博士后招生简章2023为了提升科研人才的研究水平和能力,中科院决定继续开展在职博士后招生工作。
此简章旨在对2023年度中科院在职博士后招生政策、条件、程序等进行详细说明。
一、招生政策1.招生对象:在职人员(含高校教师、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等)。
2.招生学科:各科研院所设立的学科均可招生。
3.学位授予:经过培养和考核合格的学员将获得中科院授予的博士后研究员职位和博士后证书。
二、招生条件1.基本条件:(1)具有博士学位,并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潜力;(2)研究方向与所申请的科研院所学科领域相关;(3)在担任现职期间已经取得一定科研成果,发表过相关学术论文;(4)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完成博士后研究计划;(5)拥有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能够进行科研文献的阅读和撰写。
2.具体要求:(1)申请人在本单位工作满2年,有现聘单位负责人推荐,并获得本单位相关科研条件支持。
(2)申请人必须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和经验,并有明确的学术研究计划。
(3)满足相关学科领域的其他要求,如实验室设备、研究生导师资源等。
三、招生程序1.申请报名:申请人需要填写《中科院在职博士后招生报名表》,并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包括个人简历、学历证书、博士学位证书、推荐信、科研成果等。
2.考核选拔:根据报名材料初审,选拔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进行面试和学术考核。
3.招生确定:根据面试和学术考核结果,确定招生名单,并发布公示。
4.培养实施:通过导师指导,培养期间进行相关科研工作,并定期进行研究成果汇报和学术交流。
5.终期考核:培养期满后进行终期考核,合格者颁发博士后证书。
四、申请流程1.填写报名表:下载并填写《中科院在职博士后招生报名表》,清晰填写个人信息、联系方式等。
2.提交材料:将填写好的报名表以及相关材料的扫描件通过指定邮箱或邮寄至招生单位。
3.考核面试:通过审核的申请人将接受面试和学术考核。
4.确定招生名单:综合面试和学术考核结果,招生单位确定招生名单,并公示。
浅析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与治理论文关健词:科学道德科研不端行为治理论文摘要:科研不端行为是科学道德中学术道德研究的重要范畴。
在界定科研不端行为、分析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规范评审制度,严格管理额外收入以抵制学术腐败,读重而严格处理科研不端行为投诉,重视大学生和年轻科学工作者的科学道德教育和运用社会力量进行监替等治理措施。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日益凸现,科学道德问题的社会背景发生了变化。
在科学家作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之一、科学技术使社会发展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的同时,在利益驱动和竞争压力下,科研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并产生严重危害。
研究治理科研不端行为,已成为科学道德研究的重要领域。
1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学术界理解的科学道德,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术道德问题,二是科学伦理问题,后者涵盖了生物技术和基因伦理道德、生态伦理道德、信息网络道德、军事技术伦理道德等广泛的内容。
而科研不端行为属于学术道德范畴。
对学术道德,国外一般从两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提倡良好的科学实践,二是反对科研中的不端行为。
在欧洲国家的提倡良好科研实践的条例中,要求科学家有社会责任感,要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强调科研中的原始记录,要求科研原始记录中不能有任何涂改,并且要认真保存50年以上;强调科学家对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成果质疑,要育匕注行重复实验,即提倡科学家对成果反思的科学精神;要求科学家如实承认别人的成就,善于与人合作,包括同一课题组及国内外同行的合作;规定研究成果在正式发表后,才能向媒体公布,以避免新闻炒作使成果失真,或使经受不起同行质疑的成果抢先发表。
关于不端行为,欧洲国家川强调科研人员不能假造、修改数据,不能有剿窃、欺诈行为,更不能存在海盗行为,即不能把别人做出的成果据为己有,包括自己学生的成果。
英国皇家物理学院、英国生命技术和生命科学研究理事会将科学不端行为分为三类:侵权、盗用他人成果;抄袭和剿窃;伪造数据和弄虚作假。
论的精髓融入多元英语教学评估体系中。
3.在评估方法上,从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
传统英语教学评估的方法主要是考试,测试手段单一,忽略了对学生英语运用技能的评价。
多元化教学评估注重观察和评估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学习态度及方法、文化理解等多方面能力,能反映学生最真实的学习状况,亦可有效促进英语教学方式的完善。
4.在评估目的方面,由分散型转变为综合型。
传统评估过多注重学生成绩,盲目为学生设计学习计划,各学习计划的目的处于分散状态。
多元化教学评估体系建构后,对评估目的有了统一要求,每个学习计划都围绕一个目的服务,从而能制定系统的符合需求的学习计划。
(二)多元化教学评估体系的优势在多元化英语教学模式中,多元化教学评估处于关键环节。
科学的评估系统能清晰地测量教学的信度和效度,从经验中完善英语教学模式体系才能获得较高的英语教学质量,弥补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不足。
随着多元化教学评估的发展,其优势已逐渐明晰[4]。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学习能力。
与传统的评估方式不同,多元化的评估对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一些行为表现的评估任务必须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完成,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协作及沟通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英语知识。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多元化评估给了学生很大的空间建构知识框架,进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同时自主学习、自我构建知识也使得学生有机会对于教学内容及评估体系进行评价,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减轻传统教学评估的负面影响。
多元化评估与传统单一评估模式相比,具有多层次,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特点。
这使它能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考分定优劣的评估方式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4.多元化评估体系可使高等院校英语教学满足学校和社会两方面的要求。
传统的评估体系侧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牢固程度的考察。
慎重选择博士后(或博士生)导师【修改后发表】----马臻在科学界,很多人(包括以前的我)认为只要做好科研,就能成功。
很多导师不知是不懂或是愚民,对学生说只要你好好做科研,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的确,没有good science,就可能没有good future;但是有了good science,走错了路,还是一样没有good future。
这就是Peter J. Feibelman写的A PhD is Not Enough: A Guide to Survival in Science一书的精髓。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采取达尔文“适者生存”学说,认为不必教学生这种生存技能和politics,好的学生自然能脱颖而出,但是作者认为这恰恰浪费了社会资源,应该给学生讲述这种politics。
博士后是取得博士学位以后的重要学术经历。
对于想成为博士后的博士,首先得问自己:What do I want after going through this? Am I serious? 登山何必扛着船?做博士后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出站后以科研作为职业的,也就是说要以教授、研究员作为目标岗位的。
如果博士的本来想法是要去工业界或者经商,那么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了。
对于想做博士后的人来说,选择导师有很大的关系。
A PhD is Not Enough: A Guide to Survival in Science一书说:"Making a mistake in choosing your advisor can mean years of frustration."该书说,选有名的老教授有两个好处:一是有名的老教授有广泛的网络,并且处于学术网络里面的都是名人;二是功成名就的老教授不怕你超过他,不怕你和他竞争,相反会以你成为教授而感到光荣,把你当作他的学术产品。
"An advisor who has made his mark views the accomplishments of his students with pride, even joy. They are his research 'children.' Thus, 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an established professor is a superior choice for an advisor."相反,"A young advisor, trying to make his way in the world, does not want to be shown up by his student or postdoc. He has a lot to prove, and is unlikely to be generous with credit for ideas or progress.
看到这些话可能很多人不服气,提出争议。
比如说有的年轻导师看这番话,说他自己虽然年轻,但确实是好导师。
还有的博士后说他的导师是年轻人,但却是好导师。
有的同学也许会说:“我的目标是成为教授。
无论导师怎样,最后去评教授的是我,只要我发表了几篇好文章,跟谁都一样。
”这些看起来有道理,
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
好的导师培养人、提携人,但是平庸的导师利用人,把人当作有手的工具(a pair of hands)!A PhD is Not Enough: A Guide to Survival in Science一书说:"For the typical employer, a postdoc is cheap labor. Acquiring a postdoc is therefore much like buying a piece of laboratory equipment. One assumes that it will work for a while, helping to produce results. Then it will be replaced with a new model."当作有手的工具的意思是说每天给你布置很多点子,叫你试试这个、试试那个,旧的任务还没做完,新的任务又上来了。
上午刚布置了点子,下午就来询问结果,晚上和周末打电话询问实验进展。
嘴上说鼓励你提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只要你在做自己的想法,马上给你打岔问你有没有做布置的任务。
拿人钱财,当然要替人消灾。
导师有没有布置任务、询问实验结果的权利?当然有。
但是这种做法好吗?你吃得消每天如儿子伺候老子一样事无巨细地汇报“最新实验进展”,汇报上午做了什么,下午准备做什么,晚上准备做什么吗?你要成为教授还是成为本科生?往往,这样的导师总是辩驳说自己如此这般管理,每年发表多少多少篇文章,恰巧证明管理有方。
但是我要说不能一俊遮百丑,正如马俊仁带领马家军为中国体育作出有目共睹的贡献,但是不能因此说他的管理方法是科学的、他的作风是民主的。
把人当作有手的工具还在于不断地榨取,不断地push,无论你干地多么出色,无论你出了多少篇文章,总是有话说。
常见驾驭别人的方法有:(1)比较法,就是说举出实验室的一个正面典型,说谁谁谁同时做五摊实验,出文章多少多少篇,来激起你的愧疚心理(guilty feelings);(2)说你利用了我多少人力、物力,让谁谁谁给你花费了很多时间提供数据,你什么时候能出文章啊?这也是激发你的愧疚心理;(3)诈唬法:就是说你在做实验,导师突然谎称说他在审一篇稿子,发现别人和你做的一模一样,你下星期再不出文章就要被“舀光”了;(4)内部竞争法:就是让两个学生做同样的东西或者有竞争冲突的东西,对任何一方都分别说:如果你慢一点的话,对方就要先发表了;(5)找茬法:就是说这一段时间让你给他写综述,下一段时间让你指导研究生给人家研究生作实验,但是你辛勤地干完这些事情自认为对得起工资以后,你的导师反而杀了个回马枪说你自己的科研做了吗?每过一段时间就如小孩般地要闹一次,找块活靶子来打。
(6)黑脸白脸法,就是说别人曾经说了一句什么话,可是当你的老板转述给你听时,故意
夸大、曲解成为对你不利的话,把别人曲解成“黑脸”,借别人的口来让你做什么事情或者不做什么事情;(7)哥俩好法:就是在一个下属面前说另外一个下属的坏话,使听到这番话的人感到老板把他当作是自己人,但是实际上,能在A 面前说B的坏话,也能在B面前说A的坏话;(8)画大饼法:就是说当导师急需你“救火”的时候,给你某种不明不白的幻觉,暗示你只要你给他救了火,可以得到如此这般好处。
你屁颠屁颠地干了别人不愿意干的额外的活,结果当初暗示的东西都没有兑现;(9)不负责任法,就是说要你做什么事情,不会在电子邮件里面吩咐,而是口头授意,结果出了乱子就是下属的个人行为。
用人的时候就使劲地榨取的表现还在于不在乎下属的职业发展。
外单位托你的导师举荐人才导师也不转发广告,或者转发一些明摆着就不会去的广告。
可是一旦你坦诚地告诉导师你在找工作,马上“政局”就开始动荡,三天两头来考验你是在坚守岗位还是思想松懈了,然后马上物色“备用轮胎”。
当你拿到一个工作正准备走走看看、货比三家时,你的导师马上抽刀断水,不让你有选择的权利。
好的导师学术水平非常高,他有一湖的水,但是平庸的导师除了催促下属以外什么也不会。
比如说,在走廊上看到你就是问有没有在整理文章,什么时候能够把文章交出来。
可是你将计就计说需要做什么实验才能把文章水平进一步提高时,他就嫌你烦了,说你先把文章整理出来再说。
平庸的导师看到的只是潜在的获得,而看不到付出。
好比说叫你做什么实验,实验还没怎么开展,导师就兴奋地说:"Nature! Science!"还没有上法庭就先判决了。
可是在你想把实验工作开展地更深入的时候,导师却说:“你还在等什么?还不快写成快报!”仿佛你白拿他工资了。
结果匆忙整理出hand-waving(即证据不充分的)快报,当然是退稿了。
退稿后不是失魂落魄转投垃圾杂志就是干脆没有声音了。
好的老板至少在表面上看起来两袖清风,但是平庸的老板如生意人,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说什么话,都是如做生意。
比如知道通过某种渠道可以与出版社接洽出书,于是就找到别人说可以“合作”写书。
再比如一些新杂志向业界征稿,就号召下属撰写和本课题组无关的综述去抢占市场,白赚一篇文章。
科研场所的politics在举荐人才上就可以看出来。
好的导师能够不顾自己的私利,为国家举荐人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寄意寒星全不茶,我以我血荐轩辕”,而生意人老板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他的利益服务的,留校宁可留科研能力
差的、能够成为他所用的、成为他傀儡的,也不会留独当一面的将才。
对于生意人来说,什么东西都是筹码。
比如署名是筹码、经费是筹码、口头的小恩小惠(pay lip service)是筹码。
结论是选导师不能只是看光鲜的外表、职务、简历、发表文章,还要看人品、“生产关系”(即style)和是否愿意并有能力提携下属。
能做一些科研、发一些文章只是表面上的事情,要有利于将来的发展必须钻到深层次的东西里去!别说你是霍元甲打迷宗拳也行,也别说你是成吉思汗无论吃了多少苦都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如果“路子”不对,花了很多力气都得不到期望的结果!
后记:本文经过精心修改后,发表于《科学新闻》“评论”栏目,2009年第12期,第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