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行为动力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660.50 KB
- 文档页数:34
第六章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本章框架:●卢因的群体动力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激励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本章内容:第一节卢因的群体动力理论本节框架:●群体动力论公式●群体气氛对群体成员的影响●群体中成员相互作用的关系本节内容:一、群体动力论公式●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库尔特·勒温)●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亦称“团体动力学”,特别关注群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和影响,二战中他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对军队士气问题的研究,同时还进行了劝诱人们改变饮食习惯的研究。
●群体动力学就是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受到其它人的影响。
1.人的行为动向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景力场的相互作用B=f(P, E)2.群体的行为动向取决于内部场力与情景力场的相互作用B=f(P, E)3.群体的行为不等于群体中各个成员个人行为简单的算术和,它包含着集体智慧,因而可能会产生新的行为形态(总体可能大于或小于个体之和)二、群体气氛对群体成员的影响卢因的群体动力学告诉我们,要使员工形成有利于组织目标的行为,达到激励的目的,一方面要选拔合适的员工,另一方面要营造好的群体气氛。
群体气氛包含:1.群体的风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同风气的群体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合作—友好;恶性—争斗】2.领导方式●民主【毛泽东】●专治【蒋介石】要形成好的群体气氛,领导方式应该具备如下特点:●沟通●支持下属●尊重下属●公正无偏●行为一贯●展示能力3.群体中成员间相互作用的关系1)群体成员对个人的行为●正的人际关型行为【团结、谅解】●负的人际关系型行为【分歧、对抗】2)群体成员对工作任务的行为●正的工作任务型行为【帮助、真诚】●负的工作任务型行为【保密、批评】案例讨论:马林是联合化学公司流程设计中心的主任,手下有8名工程师,均系男性。
企业安全管理群体行为与动力理论探讨论文关于《企业安全管理群体行为与动力理论探讨论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引言企业的安全管理要面对有组织的正式群体,如部门、车间、科室、班组等,同时也要面对职工所自发形成的各种非正式群体,如老乡帮、业余兴趣小组等。
任何职工个人都不会孤立地存在于企业之中,他总是位于一个群体或若干个群体之中。
在职工群体中,职工个体为了适应群体和群体环境,会表现出与其在单独情况下不同的行为方式,使个体的安全行为产生不同情形和不同程度的变化。
因此,研究群体行为在安全管理中的规律和特征、考察群体动力对安全的影响,对更好地发挥职工群体的作用,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群体的概念及其特征目前,对群体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
一般认为,群体是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彼此间相互作用,心理上和行为上存在相互联系的人的集合体。
群体是两个以上人的集合,但个人的简单集合并不等于群体。
例如,球赛的观众、候车的乘客、围观的人群等,都不认为是群体。
这些偶然聚集在一起的人群,虽然在时间、空间及某些目标上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但这些人们在心理上缺乏内在的共同点,行动上也不存在直接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因而只是个人的集合体,而不是群体。
群体与一般人的集合体相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群体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或利益,这些目标被成员们清晰地意识到,并由共同的活动结合在一起;第二,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群体中的其他个体,也意识到自已是群体的一分子,具有“我们同属一个群体”的感受,即成员具有群体意识,具有归属感;第三,各成员在行为上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成员之间有信息、思想和感情上的交流;第四,群体成员具有一定的组织性,每个成员在群体中均占有一定的地位,担当一定的角色,有一定的权利与义务;第五,群体中有一定的规范和规则,要求每个成员必须遵守。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包括:①心理状态:注意,意识,灵感②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③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点。
3、心理学基本观点:①心里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
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
②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记过。
③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
人的心理活动的主体性表现在:a.心里是人脑的主观映像b.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
c.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d.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4、心理学的理论取向:①心理生物学理论取向②行为主义理论取向③任职理论取向④人本主义理论取向⑤现象学理论取向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岗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开设实验心理学。
标志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
6、心理学的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提升。
7、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个案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理论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得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2、遗传和环境的关系:①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②心理成熟影响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③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章认知理论1、意识是心理反应的高级形式,是人区别于动物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个体所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
个体的意识有三个特点:概括性,自觉性,能动性。
2、无意识也称为潜意识,就是不能为人所觉察到的个体心理活动的总和。
做梦,口误,笔误。
3、睡眠的5阶段:①睡眠开始,昏昏欲睡②浅睡阶段,开始正式睡眠③④阶段为深睡阶段,不易叫醒,脑电波形有变化所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⑤快速眼动阶段,睡眠者的眼球呈现快速跳动的现象。
4、注意是指对一定的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