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区和保税区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自贸区、自贸试验区、保税区、保税港区如何区分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简称自贸区,传统的自贸区是Free Trade Area(英文简称FTA),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根据WTO相关规则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所形成的区域,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还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更多领域的相互承诺,是一个国家实施多双边合作战略的手段。
自贸区的生产、贸易和投资活动适用的关税、审批和管理政策灵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就是FTA类型。
另一种自贸区是Free Trade Zone,(英文简称FTZ),指某一国或地区在己方境内划出一个特定区域,单方自主给予特殊优惠税收和监管政策。
中国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自由贸易区是指在我国境内关外设立的,以优惠税收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为主要手段,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
中国自由贸易区是政府全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举动,其核心是营造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对内外资的投资都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商业环境。
2013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首个自由贸易园区,同时也是我国第一批设在境内关外的自贸区。
2013年9月至2019年8月,中国已经分多批次批准了18个自贸试验区,已经初步形成了“1+3+7+1+6”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协调、陆海统筹的开放态势,推动形成了我国新一轮全面开放格局。
图片来源:广西日报保税区:保税区又称保税仓库区,是一国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
中国最早是没有保税区的,货物过关入境是需要缴税的,直至1990年,上海外高桥有了中国的第一个保税区。
运入保税区的货物可以进行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展览,以及加工制造。
外国货物可以在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自由进出,但如果要进入关境就需交纳关税了。
在自贸试验区出现之前,保税区就是境内最开放的地方。
自由贸易港之香港与上海综合保税区的比较摘要:香港凭借其自由贸易港的政策由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小渔村成为如今最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之一,同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也正在建设综合保税区,并向自由贸易区挺进。
通过上海与香港的比较,分析上海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与发展前景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带动和影响。
关键词:自由贸易港上海自由贸易区比较发展一、自由贸易港与自由贸易区1,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港(Free Trade Fort)是指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的,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港口区。
对进出港区的全部或大部分货物免征关税,并且准许在自由港内,开展货物自由储存、展览、拆散、改装、重新包装、整理、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
只有将货物转移到自由港所在国内消费者手中时才需要缴纳关税,但外国船舶进出时,仍必须遵守有关卫生、移民等政策法令。
自由港有全自由港和有限自由港之分。
前者对外国商品一律免征关税,后者对绝大多数外国商品不征收关税,只对个别商品征收少量进口税或禁止进口。
开辟自由港可扩大转口贸易,并从中获取各种贸易费用,扩大外汇收入。
目前,世界上有600多个自由贸易港,荷兰、美国、新加坡、香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自由贸易港或类似的贸易自由区,成为主导国际间贸易的枢纽、集散地和交易中心。
2,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和自由贸易区的规定和作用区别不大,但前者通常是整个港口和城市,而后者只限于港口或城市的某特定地区,它可设在内陆或远离港口的地区。
二、挺进自由贸易区—上海综合保税区的建设有学者提出,我国自由贸易港的发展路径是:保税区→区港联动→保税港区→自由贸易港。
上海综合保税区,2009年11月正式挂牌,由洋山港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构成,作为我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保税物流区,第一个保税港区,自诞生之日起就就成为带有“自由贸易区”基因的“试验田”。
洋山保税港区,重点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大力发展国际中转、现代物流、商品展示、保税仓储、期货保税交割等多层次业务;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重点建设国际贸易示范区,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保税展示、仓储分拨等服务贸易功能;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重点建设临空功能服务先导区,大力发展航空口岸物流、贸易和金融服务等功能。
保税区与自由贸易区的区别
自贸区与保税区的区别:
尽管保税区与自由贸易区都起到类似自由港的作用,但在开放程度、功能设计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区别。
一是保税区在海关的特殊监管范围内,货物入区前须在海关登记,保税区货物进出境内、境外或区内流动有不同的税收限制;而自由贸易区是在海关辖区以外的、无贸易限制的关税豁免地区。
二是保税区的货物存储有时间限定,一般为2~5年;而在自由贸易区内,货物存储期限不受限制。
三是由于保税区内的货物是“暂不征税”,对货物采用账册管理方式;而在自由贸易区,主要考虑货畅其流为基本条件,多数自由贸易区采取门岗管理方式,运作手续更为简化,交易成本更低。
四是目前许多保税区的功能相对单一,主要是起中转存放的作用,对周边经济带动作用有限;而自由贸易区一般是物流集散中心,大进大出,加工贸易比较发达,对周边地区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保税店和免税店的区别自贸区和保税区的区别尽管众多国际大牌早已在国内随处可见,但境外购物的乐趣仍然无法阻挡,许多人出境游回程之时都喜欢去免税店捎上几件东西,而近年来,我们在国内可能听到相关的词语还有自贸区、保税店、免税店等。
消费者对这几个概念,还真是傻傻分不清楚,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呢,消费者真的能从这些地方买到便宜的进口商品吗?保税区在了解自贸区前,我们先来看看保税区的概念。
最早是没有保税区的,货物过关入境是需要缴税的,直至1990年,上海外高桥有了中国的第一个保税区。
保税区,又称保税仓库区,是一国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
运入保税区的货物可以进行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展览,以及加工制造。
外国货物可以在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自由进出,但如果要进入关境就需交纳关税了。
自贸区在自贸区出现之前,保税区就是境内最开放的地方。
就地理位置而言,自贸区是现有保税区的合并;从政策上来讲,自贸区就是现有保税区的全方位升级,自贸区实行“境内关外”政策,保税区实行“境内关内”政策。
自由贸易区也分两种,第一种是Free Trade Area,简称FTA,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根据WTO相关规则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所形成的区域,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还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更多领域的相互承诺,是一个国家实施多双边合作战略的手段,属于比较广义的范畴了,亚太自贸区就是FTA类型。
我们生活中更能接触到的是第二种,Free Trade Zone,简称FTZ,指某一国或地区在己方境内划出一个特定区域,单方自主给予特殊优惠税收和监管政策。
沪、津、粤、闽自由贸易试验区就属于这种类型。
自贸区的政策较为开放,主要表现在贸易自由、人员进出自由、货币流通自由、货物存储自由、货物进出自由等方面。
中国现有四个自贸区,分别位于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
冠冕堂皇地嘚吧那么多,那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卵用?自贸区的设立为做外贸的商家、企业创造了很多机遇,但对于平常老百姓而言,衣食住行才是贴近于生活的,讲到自贸区,第一反应当然就是买洋货,那自贸区的东西真的便宜吗?自贸区享有免税政策,自贸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内的商品价格会比市场便宜大概10%至30%,但对于懂海淘的小伙伴来说,这个价格的吸引力度可能还是不够大。
一、保税区duty-free zone1)定义经主权国家海关批准,在其海港、机场或其他地点设立的允许外国货物不办理进出口手续即可连续长期储存的区域。
2)功能定位为“保税仓储、出口加工、转口贸易”三大功能。
保税区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
3)政策比较二、出口加工区export processing zone1)定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利用外资、发展出口导向工业、扩大对外贸易而设立的以制造、加2)功能定位出口加工区的特殊性在于,它是海关特别监管区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之外的一个特殊区域。
俗称“境内关外”。
所谓“境内”,指公司所在之出口加工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因此适用中国的所有法律法规。
公司的注册、运营和税收适用中国法律和法规的相关规定。
所谓“关外”,指公司所在之出口加工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之外,即对海关而言,出口加工区视作境外。
“关外”构成出口加工区的主要特征。
所有在出口加工区内的物品视作在国外三、保税物流区Bonded logistics zone1)定义一存储进出口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二对所存货物开展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三进出口贸易,包括转口贸易;四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五国际中转;六检测、维修;七商品展示;八经海关批准的其他国际物流业务。
园区内不得开展商业零售、加工制造、翻新、拆解及其他与园区无关的业务。
四、保税港区bonded port area1)定义保税港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口岸港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2)功能定位3)业务范围1、存储进出口货物和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的货物;2、对外贸易,包括国际转口贸易;3、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4、国际中转;5、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6、商品展示;7、研发、加工、制造;8、港口作业;9、经海关批准的其他业务。
我国开发区管理体制类型及其比较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的开发区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有了大幅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
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开发区,由于历史、地理、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其管理体制存在差异。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开发区管理体制类型及其比较。
一、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第一个开发区,成立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开发最为集中和体制最为成熟的一类开发区。
其主要功能是引进外资和技术,推动国内外资企业合作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其管理体制由国务院设立的领导机构和管委会共同组成,通常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负责对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划等主要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和领导。
二、保税区保税区是指为推动出口贸易发展和促进对外开放,以出口作为主要发展方式的特殊经济区域。
保税区通常设立在海关直属区域或者离岸岛屿,商品可以进出保税区而不再缴付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等税费。
保税区的管理由国务院海关总署设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管理,不同于其他开发区的管理体制。
保税区的发展方式也在近年来逐渐走向多元化,成为跨境电商、全球采购和物流等的发展重要平台。
三、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政府于2013年9月设立的特殊经济区,目的在于推进经济转型和全面对外开放。
试验区内的企业和个人可享受更加宽松的投资环境和贸易政策,提高市场准入、金融服务、人才引进等自由度。
试验区的管理由国务院下设的由多个部门共同组成的领导小组和管理机构负责,具有更加灵活的管理体制和政策试验的特殊权限。
四、新区新区是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经济发展需要设立的特殊开发区域,其目标是实现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新区通常由国家制定发展规划、政策支持和对外开放措施,集聚高端产业和人才,推动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它们的管理体制较为灵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和改变,从而更加适应市场和发展的需求。
目前,我国已经设立了多个新区,例如广东大湾区和雄安新区等。
保税区的名词解释一、保税区定义保税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在海关监管下,实行境内关外政策的特定区域,是自由贸易区的一种形式。
在此区域内,国内外货物可以自由进出、存储、加工、交易和展示,而不必缴纳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二、保税区特点1. 自由贸易:保税区内货物进出自由,不受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限制。
2. 投资便利:保税区内企业注册手续简便,对境外投资者实行优惠政策。
3. 高度开放:保税区与国内外市场相连接,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广阔的市场机会。
4. 政策优惠:保税区内企业享受税收、外汇、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三、保税区功能1. 国际贸易:保税区内企业可开展国际贸易业务,包括进口、转口、出口等。
2. 仓储物流:保税区内可进行商品的存储、中转和配送等物流服务。
3. 加工制造:保税区内企业可进行加工、制造等业务,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4. 展示展览:保税区内可举办各类商品展示、展览活动,促进商品流通和国际贸易。
5. 金融服务:保税区内可提供金融服务,支持企业贸易和投资活动。
四、保税区作用1. 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保税区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国际贸易平台,促进了国内外商品的流通和交换。
2. 吸引外资:保税区的优惠政策吸引了许多国内外企业投资,推动了经济发展。
3. 增加就业机会:保税区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4. 提升城市竞争力:保税区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所在城市的竞争力,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
五、保税区管理保税区由政府主管部门进行管理,负责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监管区内企业的经营活动,保障区内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规范运作。
同时,保税区还设立了相关的服务机构,如海关、商检、税务等部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自由贸易区和保税区的区别保税区是海关监管的特定区域,设立保税区须经国务院批准。
保税区与我国境内的其他地区之间应当设置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隔离设施。
而自由贸易区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一国在其本土内划定的置于海关辖区之外、以贸易为主要内容的特殊区域;二是指由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
第一种是国内自由贸易区,外国货物一般可以贸易免征关税,并且允许在区内自由储存、取样、分级、装卸、加工、重新包装、贴标签等。
外国货物若要进入东道国海关管辖区域,则必须按规定办理进口手续,交纳关税。
外国商人必须严格遵守东道国的法律。
从历史看,这种自由贸易区与自由港有密切联系,一些自由贸易区就是由自由港发展而成的,如德国的汉堡、不来梅。
第二种即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区,是指一种跨国界的多国经济区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一种形式,旨在通过免除区域内成员国关税及非关税限制,消除成员国间经贸差别待遇,扩大该区域成员国互相贸易和投资。
但是每个成员国对其他非成员国保留了原有的独立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保税区的政策、保税区货物进出境监管限制政策、保税区的金融、外汇等情况。
一、保税区的特殊政策:1、关税政策从境外进入保税区的货物,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按照下列规定办理:(1)、区内生产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需的机器、设备和其他基建物资,予以免税。
(2)、区内企业自用的生产、管理设备和自用合理数量的办公用品及其所需的维修零配件、生产用燃料,建设生产厂房、仓储设施所需的物资、设备,予以免税。
(3)、保税区行政管理机构自用合理数量的管理设备和办公用品及其所需的维修零配件,予以免税。
(4)、区内企业为加工出口产品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件、予以保税。
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货物或者物品从境外进入保税区,应当贪污纳税。
转口货物和在保税区内储存的货物按照保税货物管理。
2、保税区货物进出口手续从简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进出口的货物,由货物的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向海关备案。
保税区和自贸区的区别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不受海关监管地自由运出境外,是指自由贸易区与国境外的通道口。
自贸区与保税区的区别是什么呢?下面就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自贸区和保税区的区别保税物流园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
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技术、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
这是一国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 tariff-free zone 。
所谓“一线”,二线管住”,在保税区规划面积或者毗邻保税区的特定港区内设立的。
物流园区(logistics park)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有时它也用来形容一国国内。
保税区(Bonded Area ,实现优势互补、海关实施特殊监管的经济区域、服务和资本、或货物从国内非自由贸易区进入自由贸易区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自由贸易区的最大特色是“境内关外”的特殊海关监管制度,海关必须依据本国海关法的规定,“二线管住”、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共同发展,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指一个或多个消除了关税和贸易配额,即“一线放开、专门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tax-protected zone)亦称保税仓库区、并且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较小的区域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the low-tax,则是指自由贸易区与海关境内的通道口,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自由贸易区内的货物也可以自由地;所谓“二线”,“一线放开”是指境外的货物可以自由地,征收相应的税收。
和国内各类保税区不同的是,是指货物从自由贸易区进入国内非自由贸易区、不受海关监管地自由进入自由贸易区。
自贸区和保税区有什么区别上海自贸区是在保税区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融资便利政策,本质上和保税区基本管理手段相同。
大连自贸片区与保税区的联系与区别?
信息发布时间:2017-11-03
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与大连保税区都是我们国家设在大连地区的开放先导区,二者在区域上有重合,在功能上有递进关系,但二者在概念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区域不同。
大连自贸片区范围除涵盖大连保税区部分区域外,还涵盖大连开发区部分区域。
大连保税区自1992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以来,管理范围经历过多次调整,目前大连保税物流园区、大窑湾保税港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大窑湾港区、以及托管的二十里堡街道、亮甲店街道区域均为大连保税区的组成部分。
金普新区成立后,大连保税区成为金普新区下属四个正局级功能区之一。
此次保税区划入大连自贸片区的部分主要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和港区部分,其他部分未划入大连自贸片区。
二是主要功能不同。
保税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海关实施特殊监管的经济区域,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外国商品进入保税区,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不必缴纳进口关税,可自由进出,运入保税区的货物可以进行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展览,以及加工制造。
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三是开放程度不同。
自由贸易试验区除了贸易便利化与海关特殊监管之外,还尝试进行服务业开放、投资自由化、金融开放与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等改革措施,主要试验对外开放的新规则、新领域、新路径,探索制度创新的新理念、新模式、新经验。
自贸试验区比保税区功能更加全面,是保税区功能的提升。
综保区和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及政策的区别一、综保区和自由贸易区的概念综合保税区是我国设立在内陆地区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封闭管理,是目前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因此,综保区实际上就是叠加了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的内地保税港区,目前厦门的海沧保税港区的政策和地位就类似于综合保税区。
国际上的自由贸易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发展转口贸易和进出口贸易、划在一国国境之内、关境以外的允许外国货物自由进出,并与其他地区实行严格隔离的特定经济区域。
综保区与自由贸易区有如下共同点: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设置隔离设施;不允许区内住有居民,进口货物在区内限于生产消费,而不允许用于生活消费;在货物监管上都存在“二线”问题。
综保区可以说是自由贸易区的前期形态,基于中国国情,两者存在以下差别:二、综保区和自由贸易区的差别1、功能定位——国际上自由贸易区的功能设定是根据区位条件和进出口贸易的流量而确定的,并且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而调整和发展,各国自贸区的主要功能都不尽相同。
其主要类型有:转口集散型、贸工结合,以贸为主型、出口加工型、保税仓储型。
——国内的综合保税区在功能定位上试图涵盖自由贸易区的全部功能,即以发展出口加工、转口贸易、保税仓储和商品展示为主要功能。
2、管理体制——国际上自由贸易区多由设置国政府直接管理,区内管理机构代表国家行使管理权力,因而具有较高的权威。
——综保区则缺乏全国性的法律来规范运作,由于没有全国性的统一法规,各地都先后“因地”甚至“因区”出台了地方性法规,保税区管委会作为地方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地方政府管理保税区的行政事务,行政力仅限于当地。
3、海关监管——自由贸易区是“境内关外”的特殊区域,区内普遍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货物监管模式,区内有较大的贸易自由度。
——综合保税区只是“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名义上号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其实仍是一线、二线同时管理,因而存在报关与报备同时出现的问题。
经济特区介绍与区别(保税区、自由贸易区等)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是指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
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
狭义仅指提供区内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货物的进口豁免关税的地区,类似出口加工区。
广义还包括自由港和转口贸易区。
定义是:自由贸易区对用于再出口的商品在豁免关税方面有别于一般关税地区是一个只要进口商品不流入国内市场可免除关税的独立封锁地区。
自由贸易区的另一种官方解释,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包括独立关税地区)根据WTO(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则,为实现相互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所进行的地区性贸易安排(Free Trade Agreement:FTA自由贸易协定)的缔约方所形成的区域。
这种区域性安排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而且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更多领域的相互承诺,是一个国家实施多双边合作战略的手段。
关税制度1、立即免税的商品范围不断扩大每一个新签订的FTA协定会产生贸易转移,同时也会产生贸易创造,这些贸易创造可能会纠正先前FTA协定产生的贸易转移,为了尽可能利用新自贸区协定的这一功能,就需要协调各个FTA协定的条款。
2、削减关税的过渡期逐步缩短削减关税的过渡期逐步缩短也是为了利用新的自贸区协定来纠正先前自贸区协定产生的贸易转移。
3、单边降低关税和促进多边谈判自贸区协定成员方的净收益直接取决于其外部贸易政策的姿态,与区域一体化相配合,成员方应采取一种开放性的外部政策。
在高外部关税情况下,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相对价格差异会更大,从而引起更多的贸易转移。
多边自由化能够消除贸易转移,并能带来最大的福利效应。
因此,通过单边或通过多边贸易谈判降低外部关税,将进口转回更有效率的供应商,能够把贸易转移限制到最低限度。
产地规则自由贸易区内建立的原产地规则一般用来防止“贸易运转”,即阻止非成员国原产地的产品经由保护程度低的成员向保护程度高的成员转运。
保税区、加工出口区、保税物流区、保税港区、自贸区简要比较1。
保税区免税区1)定义主权国家海关设立的允许外国货物在港口、机场或其他地方长期连续存放而无需办理进出口手续的区域。
2)功能定位为“保税仓储、出口加工和转口贸易”保税区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库货物展示等功能。
享有“免执照、免税、保税”的政策,实行“内外通关”的经营模式。
它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行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
3)政策比较项目保税区实行保税制度。
货物在没有进口关税或许可证的情况下从国外运入或运出保税区。
从保税区运往国内非保税区的海关监管货物,视同进口。
从国内非保税区运输到保税区的货物视为出口。
区内企业和海关实行计算机联网,货物进出实行电子数据交换电子报关以《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为法律保障外汇收入实行现金管理,可以存入本地区的金融机构,也可以出售给本地区的指定银行。
无论是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可以按规定开立外汇账户。
不办理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手续的;经常项目外汇支出由开户银行按照有关规定,由中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统一管理。
以《保税区外汇管理办法》为法律保障非保税区仅对保税仓库或保税工厂实行保税制度;外国货物到达港口后必须办理进口手续;国内货物离港时必须办理出口手续;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实施电子数据交换电子报关经常性外汇收入实行强制结汇,外汇必须卖给指定银行;境内企业未经批准不得保留外汇账户;企业必须办理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手续;内资企业在结汇和售汇方面不同于外资企业。
外汇管理。
1)出口加工区(export processing zone)的定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产业和扩大对外贸易,主要是制造、加工或装配出口商品而设立的特区作为经济特区的一种形式,各地往往享受税收优惠。
出口加工区一般选择在经济相对发达、交通和外贸便利、劳动力资源充足、城市发展基础良好的地区,大多位于沿海港口或国界附近。
海运保税区与自由贸易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国际贸易与跨国运输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为了促进贸易便利化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海运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
本文将探讨海运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的定义、功能和优势,并对两者进行比较。
一、海运保税区的定义和功能海运保税区是指将海运物流和贸易业务结合起来的特殊经济区域。
其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海关监管放松:海运保税区允许在特定区域内进行海上运输、仓储和加工等一系列贸易活动,而不受严格的海关监管。
这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灵活的贸易环境,并降低了运输成本。
2. 关税和税费减免:海运保税区通常享有较低的关税和税费,甚至是零关税。
这为企业及其产品提供了更有竞争力的价格,促进了贸易的顺利进行。
3. 资金周转加快:海运保税区允许企业进行快速的货物结算和资金周转,减少了商业活动中的资金压力,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
二、自由贸易区的定义和功能自由贸易区是一种建立在地理区域内的特殊经济区域,其主要目的在于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其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关税和贸易壁垒的消除:自由贸易区内的成员国之间实施零关税和减少非关税壁垒,促进了跨国贸易的便利化。
2. 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自由贸易区使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资源,实现规模经济。
同时,它还促进了技术和信息的交流,提高了生产和管理的水平。
3. 吸引外资和促进投资:自由贸易区通过提供稳定的法律和经济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
这些投资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带来了就业机会和技术创新。
三、海运保税区与自由贸易区的比较海运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在功能上有所重叠,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是它们之间的比较:1. 地理位置:海运保税区通常建立在港口附近,侧重于海上运输和海关监管;而自由贸易区可以建立在任何地理位置上,侧重于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
2. 目标和范围:海运保税区的目标主要是促进贸易活动和加工业发展,重点放在物流和供应链方面;而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主要是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重点放在关税和壁垒的消除方面。
保税区国际贸易术语
保税区国际贸易术语是指在保税区内进行的国际贸易活动涉及到的特定术语和概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保税区国际贸易术语:
1. 保税区(Free Trade Zone):也称为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
是指根据国家法律设立的特殊经济区域,通常免征关税和其他税费。
2. 进口(Import):指从国外购买商品或服务进入保税区或国
家的行为。
3. 出口(Export):指将在保税区或国家境内生产的商品或提
供的服务销售到国外的行为。
4. 集中报关(Centralized Customs Declaration):指保税区企
业在一定时期内汇总其进出口货物的报关信息,由特定部门进行统一报关。
5. 跨境电商(Cross-border e-commerce):指通过互联网进行
的跨境贸易活动,包括购物、支付、物流等环节。
6. 内销(Domestic Sales):指在保税区内销售商品或提供服
务给国内市场的行为。
7. 外销(Foreign Sales):指将在保税区内销售的商品或提供
的服务销售到国外市场的行为。
8. 保税仓库(Bonded Warehouse):指在保税区内设立的用于
存储进口货物和进行进出口贸易活动的仓库。
9. 境外仓储(Offshore Warehousing):指将进口货物存储在
保税区外的仓库,以缩短物流时间和降低成本。
10. 离岸结算(Offshore Settlement):指在保税区外以外币结
算国际贸易交易的行为,通常使用离岸账户进行资金结算。
这些术语和概念在保税区国际贸易活动中起到指导和规范作用,保障交易的顺利进行。
自由贸易区和保税区的区别
保税区是海关监管的特定区域,设立保税区须经国务院批准。
保税区与我国境内的其他地区之间应当设置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隔离设施。
而自由贸易区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一国在其本土内划定的置于海关辖区之外、以贸易为主要内容的特殊区域;二是指由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
第一种是国内自由贸易区,外国货物一般可以贸易免征关税,并且允许在区内自由储存、取样、分级、装卸、加工、重新包装、贴标签等。
外国货物若要进入东道国海关管辖区域,则必须按规定办理进口手续,交纳关税。
外国商人必须严格遵守东道国的法律。
从历史看,这种自由贸易区与自由港有密切联系,一些自由贸易区就是由自由港发展而成的,如德国的汉堡、不来梅。
第二种即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区,是指一种跨国界的多国经济区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一种形式,旨在通过免除区域内成员国关税及非关税限制,消除成员国间经贸差别待遇,扩大该区域成员国互相贸易和投资。
但是每个成员国对其他非成员国保留了原有的独立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保税区的政策、保税区货物进出境监管限制政策、保税区的金融、外汇等情况。
一、保税区的特殊政策:
1、关税政策
从境外进入保税区的货物,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1)、区内生产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需的机器、设备和其他基建物资,予以免税。
(2)、区内企业自用的生产、管理设备和自用合理数量的办公用品及其所需的维修零配件、生产用燃料,建设生产厂房、仓储设施所需的物资、设备,予以免税。
(3)、保税区行政管理机构自用合理数量的管理设备和办公用品及其所需的维修零配件,予以免税。
(4)、区内企业为加工出口产品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件、予以保税。
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货物或者物品从境外进入保税区,应当贪污纳税。
转口货物和在保税区内储存的货物按照保税货物管理。
2、保税区货物进出口手续从简
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进出口的货物,由货物的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向海关备案。
对上述货物除实行出口被动配额管理的外,不实行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
二、对保税区进出货物的监管
1、对保税区与非保税区之间进出货物的监管
(1)、从保税区进入非保税区的货物,按照进口货物办理手续;从非保税区进入保税区的货物,按照出口货物办理手续,出口退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海关对保税区与非保税区之间进出的货物,按照国家有关进出口管理的规定实施监管。
(2)、从非保税区进入保税区供区内使用的机器、设备、基建物资和物品,使用单位应当向海关提供上述货物或者物品的清单,经海关查验后放行。
前款货物或者物品,已经缴纳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收的,已纳税款不予退还。
(3)、保税区的货物需从非保税区口岸进出口或者保税区内的货物运往另一保税区的,应当事先向海关提出书面申请,经海关批准后,按照海关转关运输及有关规定输。
2、对区内货物的监管
(1)、保税区内的货物可以在区内企业之间转让、转移;双方当事人应当就转让、转移事项向海关备案。
(2)、保税区内的转口货物可以在区内仓库或者区内其他场所进行分级、挑选、刷巾标志、改换包装形式等简单加工。
(3)、区内企业在保税区内举办境外商品和非保税区商品的展示活动,展示的商品应当接受海关监管。
3、对保税区内加工贸易货物的管理
(1)、区内加工企业应当向海关办理所需料、件进出保税区备案手续。
(2)、区内加工企业生产属于补动配额管理的出口产品,应当事先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3)、区内加工企业加工的制成品及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余料运往境外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海关办理手续;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免征出口关税。
区内加工企业将区内加工的制成品、副次品或者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余料运往非保税区
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海关办理进口报关手续,并贪污纳税。
(4)、区内加工企业全部用境外运入料、件加工的制成品销往非保税区时,海关按照进口制成品征税。
用含有境外运入料、件加工的制成品销往非保税区时,海关对其制成品按照所含境外运入料、件征税;对所含境外运入料、件的品名、数量、价值申报不实的,海关按照进口制成品征税。
(5)、区内加工企业委托非保税区企业或者接受非保税区企业委托进行加工业务,应当事先经海关批准,并符合下列条件:
A、在区内拥有生产场所,并已经正式开展加工业务;
B、委托非保税区企业的加工业务,主要工序应当在区内进行;
C、委托非保税区企业加工业务的期限为6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期限的,应当向海关申请展期,展期期限为6个月。
在非保税区加工完毕的产品应当运回保税区;需要从非保税区直接出口的,应当向海关办理核销手续;
D、接受非保税区企业委托加工的,由区内加工企业向海关办理委托加工料、件的备案手续,委托加工的料、件及产品应当与区内企业的料、件及产品分别建立帐册并分别使用。
加工完毕的产品应当运回非保税区企业,并由区内加工企业向海关销案。
(6)、海关对区内加工企业进料加工、来料加工业务,不实行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
委托非保税区企业进行加工业务的,由非保税区企业向当地海关办理合同登记备案手续,并实行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
4、对进出保税区运输工具和个人携带物品的监管
(1)、运输工具和人员进出保税区,应当经由海关指定的专用通道,并接受海关检查。
(2)、进出保税区的运输工具的负责人,应当持保税区主管机关批准的证件连同运输工具的名称、数量、牌照号码及驾驶员姓名等清单,向海关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3)、未经海关批准,从保税区到非保税区的运输工具和人员得运输、携带保税区内的免税货物、物品、保税货物以及用保税料、件生产的产品。
(署监[1997]594)
三、对保税区进出境货物的限制
1、除国家指定的汽车进口口岸的保税区(天津、大连、上海、广州、福田)外,其他保税区均不允许运进转口方式的进口汽车。
对保税区内企业自用的汽车,也应由指定的口岸
办理进口手续。
2、进出口第三商品,如受被子动配额许可证管理的纺织品,可生产化学武器的化学品、化学武器关键前体、化学武器原料、易制毒化学品,一律凭主管部门的许可证验放。
区内企业进口激光光盘生产设备,凭进口许可证验放。
3、区内设立以进口国家限制进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废物进行加工、拆解等业务的企业时,包括国家限制过境的废物,要经主管部门批准,不允许区内企业以转口货物为名,将国家限制进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废物存放于区内仓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