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建设方案详细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建设方案详细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建设方案详细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建设方案详细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建设方案

目录

1 建设背景 (1)

1.1基本情况 (1)

1.2现有水利设施情况 (4)

1.3工程特性表 (4)

2 工程地质 (5)

2.1地形地貌 (5)

2.2地质构造及地震 (6)

2.3坝址区域地质 (6)

2.4建筑材料 (8)

3 建设容 (9)

3.1项目概况 (9)

3.1.1项目基本情况 (9)

3.1.2建设规模及主要容 (9)

3.1.3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9)

3.2项目建设单位 (9)

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 (10)

3.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

3.3.2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1)

4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2)

4.1径流 (12)

4.1.1供水水源 (12)

4.1.2水文气象 (12)

4.1.3径流计算 (12)

4.2需水计算 (13)

4.2.1灌区围 (13)

4.2.2灌溉方式 (13)

4.2.3灌溉设计保证率 (13)

4.2.4灌溉制度设计基本参数选用及计算方法 (13)

4.2.5灌溉净需水量及需水过程 (16)

4.2.6灌区设计流量 (17)

4.2供需水平衡分析 (18)

4.2.1灌区水利设施可供水量 (18)

4.2.2灌区水量平衡 (18)

5 工程总体布置 (20)

5.1方案布置 (20)

5.2技术方案 (20)

5.2.1山坪塘 (20)

5.2.2蓄水池 (22)

5.2.3泵站 (23)

5.2.4灌溉管网 (24)

5.2.5设计计算 (27)

6 机电设备 (31)

6.1水力机械 (31)

6.1.1 水泵型号选择 (31)

6.1.2 附属设备选择 (32)

6.1.3 主要设备汇总表 (32)

6.2.1 电源的接入 (32)

6.2.2电气主接线 (32)

6.2.3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33)

6.2.4电气设备布置 (34)

6.2.5过电压保护及接地 (34)

6.2.6控制方式 (35)

6.2.7继电保护及仪表配置 (35)

6.2.8通信 (35)

7工程管理及施工 (36)

7.1工程管理 (36)

7.2施工方案及进度 (36)

7.2.1施工条件 (36)

7.2.2主体工程施工 (37)

7.2.3施工交通运输 (38)

7.2.4施工总布置 (38)

7.2.5施工总进度 (38)

8 投资概算 (41)

8.1编制说明 (41)

8.1.1编制依据 (41)

8.1.2有关取费标准 (41)

8.1.3基础单价 (42)

8.2工程投资 (43)

8.3资金筹措与整合方案 (43)

8.4工程概算附表 (44)

9 主要效益 (45)

9.1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方面 (45)

9.2 经济效益分析 (45)

10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 (46)

10.1水土保持方案 (46)

10.2环境影响评价 (46)

1建设背景

1.1基本情况

(1)项目概况

某农业园区位于某区慈云镇,是晋愉控股(集团)旗下一新建的集农业、旅游、度假为一体的项目。慈云镇位于某主城区西部,处于某版图的中心,距某市中心80km,某主城区36km,是某现代农业农庄“核心区”,处于白沙、市、永兴、等镇的交汇处,具有物流聚散的潜在功能。该项目主要位于慈云镇围,总占地3.4万亩,是高标准农业示园项目,本期实施发展管道灌溉1100亩,主要以经果林、蔬菜为主,整治一座塘坝并新建2处提水泵站和2口蓄水池。

(2)自然条件

某区位于长江上游,某西部,紧邻主城外环的某城区,正好位于都市拓展区与城市发展新区的粘连处,是主城联动城市发展新区、构建大都市区的重点区域。区政府所在地——几江镇距某市主城区42km。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5°49′16″~106°21′43″,北纬28°31′37″~29°27′15″之间。东临巴南区、綦江县,西接区、省合江县,南靠省习水县,北与壁山县,九龙坡区毗连,东西宽80km,南北长100km,幅员面积3219k㎡。全市设3个街道办事处、23个镇和1个风景区管委会。

某区地处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境展布的地形地貌有:中低山、深中浅丘陵、河谷阶地。总趋势是南高北低,南北又向长江倾斜。在境长江以北有“一山两岭一槽”的岩溶槽谷地貌,在其山麓串珠状单斜丘陵发育,呈狭长带展布;在长江以南呈现出此起彼伏的中丘深谷的地形地貌:在沿江河两岸时有砂岩盖顶地形倒置的平状高丘分布;在境南部则为海拔高程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岭,峡谷幽深的盆缘山地,山脉大体呈南北延伸,构成条形梳状山岭。

某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据某气象局39年观测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8.3℃,极端最高气温41.3℃,最低为-2.3℃。某南北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气温随海拔高程升高而递减,南部山区较北部丘陵区年均气温偏低3至5℃;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13.4mm,年际年分配不均,最大年降水量为

1267.2mm,最少年降水量为663.8mm,年各季降水量分配为:春季占26%,夏季占43%,秋季占25%,冬季占6%,全年降水主要集中于5至9月,占69%;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094.1mm;多年平均风速2.9m/s。

某区境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一是水资源丰富,境流域面积大于30k㎡的江河27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200 k㎡的有7条,即长江、临江河、璧南河、塘河、驴子溪、綦江河、笋溪河。境水能理论蕴藏量190MW,可开发水能资源114MW。二是矿产资源丰富。有天然气、石膏、石英砂、石英石、石灰石、矿泉水等10多种可开发的矿产资源。三是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全区有多处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景点,其中四面山风景区有42万亩地球同纬度地区唯一幸存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带,容纳了2000余种动植物,28处常年瀑布,8个高山湖泊,总计128个风景点,是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胜地。

某区地处某西南长江要津,地跨长江两岸,成渝、川黔铁路环绕区境135km,是川南、黔北通往某的必经之地,某西南方向的交通总口。经过多年建设,全区基本形成了以几江城区向外辐射,南连四面山风景区,北接成渝高速路纵贯全区,东起巴南区,西至白沙镇横贯主要镇(街)的高等级公路网络。长江黄金水道紧倚城南侧而过,流经境河道127km,拥有5个国家级深水港,境大小溪河通航里程长达305km。

(3)社会经济概况

据某区统计年鉴,某区2013年总人口全区户籍人口150.26万人(常住人口),比上年减少0.1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6.40万人,农业人口93.86万人。城镇化率37.53%,城镇化程度居某市中等水平。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3.51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13.5%,在同组10区中名列第3位。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4.1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8.54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9.13亿元,增长8.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914元,增长16.5%。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1.6亿元,比上年增加14.9亿元,增长17.2%。

某区2013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32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农业总产值39.83亿元,增长17.4%;林业总产值12. 62亿元,增长23.6%;牧业总产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