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1)
- 格式:ppt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26
第十五章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发生麻醉并发症涉及三方面问题,即:①病人的疾病情况;②麻醉医师素质;③麻醉药、麻醉器械及相关设备的影响和故障。
这三者中任一发生问题,都将造成并发症发生,其中麻醉医师起主导作用。
即便在拥有先进麻醉器械、麻醉监测设备、各种性能较好的麻醉药及辅助药的麻醉科,麻醉并发症仍时有发生,这是由于麻醉医师对各种麻醉药和辅助药的应用并非总是恰如其分,气管插管困难与操作失误,麻醉器械发生故障.术前、术中对病情判断错误,特别是对麻醉危险性丧失警惕,便可导致麻醉并发症发生。
此外,在很多情况下麻醉并发症的发生还牵涉到病人的并存病、创伤与手术引起的病生理变化等因素,因此完全避免麻醉并发症发生是困难的,但如麻醉医师能意识到在围麻醉期各阶段都有可能发生麻醉并发症,并制定出必要的防范措施,则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下面将与病人疾病情况、麻醉操作与管理不当、麻醉药影响及麻醉器械故障有关的并发症介绍如下。
第一节呼吸道梗阻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必经之路,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进行有效通气的前提。
各种原因的呼吸道梗阻和呼吸道高敏反应是造成通气障碍的原因,若处理不及时和不当,可导致不同程度低氧血症与高二氧化碳血症,甚至死亡。
麻醉期间呼吸道梗阻多为急性,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阻塞,按阻塞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阻塞。
呼吸道阻塞后临床表现为胸部和腹部呼吸运动反常,不同程度的吸气性喘鸣,呼吸音低或无呼吸音,严重者出现胸骨上凹和锁骨上凹下陷,以及肋间隙内陷的“三凹征”, 病人呼吸困难,呼吸动作强烈,但无通气或通气量很低。
常见的呼吸道梗阻有以下几种。
一、舌后坠是麻醉期间最常见的上呼吸道阻塞。
由于镇静药、镇痛药、全麻药以及肌松药的应用,使下颌骨及舌肌松弛,当病人仰卧时由于重力作用,舌坠向咽部阻塞上呼吸道。
舌体过大、身体矮胖、颈短、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以及扁桃体肥大者,更易发生舌后坠。
当舌后坠阻塞咽部后,如为不完全阻塞,病人随呼吸发出强弱不等的鼾声;如为完全阻塞,即无鼾声,只见呼吸动作而无呼吸交换,SpO2呈进行性下降,用面罩行人工呼吸挤压呼160吸囊时阻力很大。
全身麻醉并发症及防治全身麻醉是一种重要的手术麻醉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类手术。
然而,在全身麻醉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给手术过程带来一定的风险。
因此,及时了解并预防全身麻醉并发症,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全身麻醉并发症以及其防治方法。
一、术前准备在进行全身麻醉前,严格执行一系列术前准备措施,包括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家族病史等。
术前准备的目的是为了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麻醉措施。
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及防治全身麻醉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低血压、高血压等并发症。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监测患者的心血管指标,如血压、心率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血管收缩剂和扩张剂,在必要时调整血压。
3. 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电图,检测是否有心律失常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三、呼吸系统并发症及防治在全身麻醉过程中,患者存在着较大的呼吸抑制风险,而且可能会出现引起氧供不足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并发症。
以下是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方法:1. 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和呼气二氧化碳浓度。
2. 在必要时,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保持患者的氧供与氧需平衡。
3. 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以减少对呼吸功能的抑制。
四、神经系统并发症及防治全身麻醉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丧失时间过长或者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为了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如瞳孔反射、肌力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控制麻醉药物的给药剂量和速度,避免过度镇静或者过度兴奋。
3. 提前评估患者的神经病史和神经系统疾病,采取相应的麻醉措施。
五、其他并发症及防治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种常见的并发症外,全身麻醉还可能引发其他一些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过敏反应和感染等。
以下是预防这些并发症的方法:1. 给予充分的术前禁食和术前洗胃,避免因胃内容物误吸引发呕吐。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气管插管术并发症一、插管时的并发症及预防1.牙齿脱落术前牙齿已有松动或有突出畸形,因上喉镜片触碰引起脱落。
一旦牙齿脱落,应及时找,并浸泡于盐水中,准备做牙齿再植。
2.软组织损伤气道插管困难,唇、舌、咽后壁皆可擦伤出血,黏膜水肿等。
3.其他反应可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心率加快或心动过缓等循环反应。
4.预防(1)操作轻柔、熟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2)置入喉镜前,先做高流量过度通气,以提高血氧浓度。
(3)置入喉镜前,应有一定深度、充分完善的麻醉。
(4)限制暴露声门的时间不超过l5s。
二、导管存留期间的并发症及处理1.管道阻塞针对发生阻塞原因进行防治。
(1)分泌物与异物应及时吸出以防反流误吸。
(2)因导管不合规格或导管过软扭曲等引起阻塞,应予及时检查并更换之。
2.导管误入一侧主支气管尤以小儿容易发生。
通过经常听诊两肺及胸廓的扩张度及时发现,即刻将导管回拔。
3.导管误入食道多因插管操作时误入,也可因术中体位改变、手术操作等多种原因引起导管过浅脱出后而盲目推进误入,故完成插管后必须经常监听呼吸音及时调整导管位置,固定可靠。
4.呛咳及支气管痉挛多因麻醉变浅及气管内积存分泌物引起,可加深麻醉和加用肌松剂。
严重支气管痉挛可考虑用药解痉,平稳后吸净分泌物。
5.气管黏膜损伤多因套囊压力过高所致。
三、拔管后并发症及处理1.喉痉挛拔管前应充分吸引,以免分泌物刺激咽喉。
一旦出现痉挛,要及时托起下颌。
一般面罩供氧后痉挛即可解除;持续不止者,可用药物解除并加压通气。
2.误吸拔管呕吐,因喉部保护性反射尚未建立而出现误吸意外,须加强术后护理。
3.咽喉痛插管操作轻柔,所选导管适当,可减轻咽喉痛。
数日后一般不经特殊治疗而自愈。
4.喉水肿常在24h后出现,常因插管困难时机械性损伤或感染,少数可因过敏等引起。
可针对原因防治。
5.喉溃疡及肉芽肿多因导管摩擦声带突上的黏膜,尤以头部过度后伸以及长时问留管者(6—7d)为多见,需在直接喉镜下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