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期间严重并发症及防治
- 格式:ppt
- 大小:198.00 KB
- 文档页数:45
全身麻醉并发症及防治作者:罗敏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08期很多疾病采用手术治疗,而有些手术需要全身麻醉。
由于麻醉药是一种特殊的药物,在发挥麻醉作用的同时,可能会产生某些并发症,加上患者的体质不同,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重点介绍全身麻醉其并发症的处理与治疗。
全身麻醉并发症包括呼吸系统并发症和循环系统并发症。
呼吸系统并发症包括呼吸暂停、呼吸道梗阻、急性支气管痉挛、肺不张、肺梗死以及肺栓塞。
循环系统并发症包括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以及心跳停止。
另外,全身麻醉还包括气管插管并发症,如牙齿脱落、声带损伤、术后恶心、呕吐、苏醒延迟、躁动以及谵妄等。
1.呕吐、反流与窒息。
呕吐及反流多发于饱食、腹内压增高(如肠梗阻、产妇)、创伤、失血、休克、高颅压及昏迷病人。
某些药物如乙醚、硫喷妥钠的作用,腹腔内脏及咽喉部操作的机械刺激,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等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呕吐、反流。
为预防呕吐和反流引起误吸的意外,患者在全麻前应严禁饮食。
医生对饱胃患者的处理,应先行气管插管或快速插管,或用食管阻塞器,麻醉诱导力求平稳,医生也可使用镇静、镇吐或抗胃酸类药,必要时作胃肠减压。
若全麻状态下,患者发生呕吐或反流,医生应立即让患者保持头低位,使声门高于食管入口,头偏向一侧,便于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如因误吸酸性胃液,尤其是出现胃酸误吸综合征时,除气管内吸引外,应使用地塞米松、氨茶碱和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可用生理盐水10毫升进行气管内冲洗,以此稀释并中和胃酸,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2.舌后坠。
医生应托起患者下颌,放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头偏一侧或肩背垫高头后仰位。
麻醉患者未醒前头底下不宜垫枕,以免发生舌后坠。
3.喉痉挛。
喉痉挛常因脓性痰、血液、唾液或误吸物等阻塞下呼吸道,表现为呼吸困难、三凹征、紫绀、肺部能听到罗音以及手压呼吸囊感觉阻力增加。
如不及时解除气道阻塞,患者则可能因为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而死亡。
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一、呼吸道梗阻1.舌后坠舌后坠是麻醉期间最常见的上呼吸道阻塞。
由于催眠药、镇静药、镇痛药以及肌松药的应用,使下领及舌肌松弛,当病人仰卧时由于重力作用,舌坠向咽部阻塞上呼吸道。
如病人合并舌体过大、身体矮胖、颈短、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以及扁桃体肥大者,更易发生舌后坠。
当舌后坠阻塞咽部后,如为不完全阻塞,病人随呼吸发出强弱不等的奸声,如为完全阻塞,即无妍声,只见呼吸动作而无呼吸交换, SpO2 呈进行性下降,用面罩行人工呼吸挤压呼吸囊时阻力很大。
放置口咽通气道或鼻咽通气道及托起下领可缓解舌后坠造成的气道阻塞。
将病人置于侧卧头后仰位,也可立即缓解舌后坠造成的气道梗阻。
2.分泌物、浓痰、血液、异物阻塞气道分泌物过多常见于对气道有刺激性的麻醉药,且术前给予抗胆碱类药物。
与此病例不相关3.反流与误吸禁食水择期患者。
与此病例不相关4.插管位置异常、管腔阻塞、麻醉机故障与此病例不相关。
5.气管受压与此病例不相关。
6.口咽腔炎病变、侯肿物及过敏性喉水肿与此病例不相关。
7.喉痉挛与支气管痉挛喉痉挛与支气管痉挛常见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等病人,此类病人气道对外来异物刺激呈高敏感反应,这与气道的自主神经调节失常及某些生物化学介质释放有关。
7.1喉痉挛是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一声门闭合反射过度亢进的表现,是麻醉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可伴有高调的吸气性哮鸣音。
正常情况下声门闭合反射是使声门关闭,以防异物或分泌物吸人气道。
喉痉挛则是因支配咽部的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使咽部应激性增高,致使声门关闭活动增强。
硫喷妥钠是引起喉痉挛的常用全麻药。
喉痉挛多发生于全麻Ⅰ-Ⅱ期麻醉深度,其诱发原因是低氧血症、高CO2 血症、口咽部分泌物与反流胃内容物刺激咽喉部,口咽通气道、直接喉镜、气管插管操作等直接刺激喉部均可诱发喉痉挛,浅麻醉下进行手术操作如扩张肛门括约肌、剥离骨膜、牵拉肠系膜及胆囊等也可引起反射性喉痉挛。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及并发症处理规范方案及流程完美WORD格式全身麻醉并发症及防治气管插管术并发症一、插管时的并发症及预防1.牙齿脱落术前牙齿已有松动或有突出畸形,因上喉镜片触碰引起脱落。
一旦牙齿脱落,应及时找,并浸泡于盐水中,准备做牙齿再植。
2.软组织损伤气道插管困难,唇、舌、咽后壁皆可擦伤出血,黏膜水肿等。
3.其他反应可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心率加快或心动过缓等循环反应。
4.预防(1)操作轻柔、熟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2)置入喉镜前,先做高流量过度通气,以提高血氧浓度。
(3)置入喉镜前,应有一定深度、充分完善的麻醉。
(4)限制暴露声门的时间不超过l5s。
二、导管存留期间的并发症及处理1.管道阻塞针对发生阻塞缘故原由进行防治。
(1)分泌物与异物应及时吸出以防反流误吸。
(2)因导管不合规格或导管过软扭曲等引起阻塞,应予及时搜检并更换之。
整理分享完美WORD格式2.导管误入一侧主支气管尤以小儿容易发生。
经由过程经常听诊两肺及胸廓的扩张度及时发现,马上将导管回拔。
3.导管误入食道多因插管操作时误入,也可因术中体位改变、手术操作等多种原因引起导管过浅脱出后而盲目推进误入,故完成插管后必须经常监听呼吸音及时调整导管位置,固定可靠。
4.呛咳及支气管痉挛多因麻醉变浅及气管内积压分泌物引起,可加深麻醉和加用肌松剂。
严重支气管痉挛可考虑用药解痉,平稳后吸净分泌物。
5.气管黏膜损伤多因套囊压力过高所致。
3、拔管后并发症及处理1.喉痉挛拔管前应充分吸引,以免分泌物刺激咽喉。
一旦出现痉挛,要及时托起下颌。
一般面罩供氧后痉挛即可解除;持续不止者,可用药物解除并加压通气。
2.误吸拔管呕吐,因喉部保护性反射尚未建立而出现误吸意外,须加强术后护理。
3.咽喉痛插管操作轻柔,所选导管适当,可减轻咽喉痛。
数日后一般不经特殊治疗而自愈。
4.喉水肿常在24h后出现,多发于zl,3L,常因插管困难时机械性损伤或感染,少数可因过敏等整理分享完美WORD格式引起。
全身麻醉并发症及防治全身麻醉是一种重要的手术麻醉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类手术。
然而,在全身麻醉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给手术过程带来一定的风险。
因此,及时了解并预防全身麻醉并发症,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全身麻醉并发症以及其防治方法。
一、术前准备在进行全身麻醉前,严格执行一系列术前准备措施,包括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家族病史等。
术前准备的目的是为了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麻醉措施。
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及防治全身麻醉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低血压、高血压等并发症。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监测患者的心血管指标,如血压、心率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血管收缩剂和扩张剂,在必要时调整血压。
3. 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电图,检测是否有心律失常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三、呼吸系统并发症及防治在全身麻醉过程中,患者存在着较大的呼吸抑制风险,而且可能会出现引起氧供不足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并发症。
以下是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方法:1. 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和呼气二氧化碳浓度。
2. 在必要时,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保持患者的氧供与氧需平衡。
3. 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以减少对呼吸功能的抑制。
四、神经系统并发症及防治全身麻醉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丧失时间过长或者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为了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如瞳孔反射、肌力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控制麻醉药物的给药剂量和速度,避免过度镇静或者过度兴奋。
3. 提前评估患者的神经病史和神经系统疾病,采取相应的麻醉措施。
五、其他并发症及防治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种常见的并发症外,全身麻醉还可能引发其他一些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过敏反应和感染等。
以下是预防这些并发症的方法:1. 给予充分的术前禁食和术前洗胃,避免因胃内容物误吸引发呕吐。
致全麻手术并发症的因素及预防性护理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物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体内,使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的过程,其并发症的发生主要出现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通过与传统的护理观念相比较,笔者认为,对术前禁食时间、术后低体温、术后高血压、术后体位、术后呼吸功能及术后疼痛等因素的监测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术前禁食术前禁食是为避免麻醉期间胃内容物反流及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如传统腹部手术前几个小时禁食、禁饮。
然而在临床上,许多因素,如灌肠等肠道准备的过早进行,使患者空腹等待手术时间大大延长,极易产生饥饿感,降低机体抵抗力。
不仅影响患者睡眠,还容易导致麻醉诱导期间低血压的发生,影响到患者的愈合。
研究表明,水能稀释胃酸,降低胃液PH值,又能刺激胃排空。
因此择期手术病人,如不存在胃排空延迟因素(如肠梗阻),可以午夜禁食,术前3个小时禁饮,急诊手术视情况而定[1]。
术后低体温通常医护人员只注意患者体温是否升高,而对术后体温在35℃以下未予重视。
实际上,持续过低体温对人体是有害的,它能引起凝血病,致使出血增加,使代谢率降低,机体氧供减少,导致酸中毒,免疫功能损害,尤其是中性白细胞氧化杀伤作用降低,使机体对切口感染的抵抗力降低,从而导致伤口感染率的增加。
此外还可对心、肝、肾等器官造成损害,严重的可致死。
引起手术期低体温的因素主要有:①麻醉剂对体温调节有抑制作用。
麻醉抑制了血管收缩、寒颤和非寒颤分担机制。
②大量输液输血。
成人每输注1升环境温度下液体或1单位(200ml)冷藏血可降温度0.25℃。
③低温环境。
④体腔开放。
手术中切口暴露时间过长,水分蒸发[2]。
由于全麻腹部手术多为大手术,手术时间较长,以上引起低温的因素常同时存在,因此手术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①术中加强覆盖,避免不必要的暴露,术后用温暧毛毯遮住皮肤,必要时使用压力气体加温盖被。
全身麻醉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全身麻醉术后由于全麻药、麻醉性镇痛药以及肌松药的残余作用,使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容易发生并发症。
因此,在全身麻醉恢复期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精心观察、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总结如下:1 临床观察及处理1.1上呼吸道梗阻(1)部分呼吸道梗阻:呼吸困难并有鼾声。
(2)完全呼吸道梗阻:鼻翼扇动,有三凹征,无气体交换。
常见原因及处理:①舌后坠:托起下颌,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②喉痉挛:常因在缺氧时刺激喉头所致,纠正缺氧常可解除。
③喉头水肿:可因气管内插管、手术牵拉或刺激喉头引起。
轻者可静注皮质激素,地塞米松5~10mg或雾化吸入肾上腺素;严重者应行紧急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
④局部压迫:主要是颈部手术后血肿形成压迫气管,应立即通知外科医师,并以面罩加压给氧后行气管内插管。
1.2低氧血症临床观察:(1)停氧呼吸时,SPO2<90%。
(2)呼吸急促,紫绀,躁动不安。
(3)心动过速,心律紊乱,血压升高。
常见原因和处理:①上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或气胸。
②肺不张:因分泌物过多或通气不足等因素引起肺容量降低所致。
应鼓励病人深吸气、咳嗽及胸部物理治疗。
③误吸: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吸入物的pH值及容量。
轻者对氧治疗有效,严重者应行机械通气治疗。
1.3通气不足临床观察:(1)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 (2)潮气量不足,或呼吸频率慢; (3)SPO2<90%。
常见原因和处理:①中枢性呼吸抑制:吸入麻醉剂、麻醉性镇痛药和镇静药等的残余作用。
应以机械通气维持呼吸直到呼吸功能的完全恢复。
必要时以拮抗药逆转,静注纳洛酮0.2~0.4mg。
②肌松药的残余作用:肝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及抗生素的应用等,可使肌松药的代谢速度减慢,加重术后肌松药的残余作用。
应辅助或控制呼吸直到呼吸肌肌力完全恢复,必要时给以拮抗,静注新斯的明1~2mg。
③气胸:为手术及一些有创操作的合并症,听诊或胸部X片可以确诊。
全麻技术风险预案(一)全麻技术主要和常见风险与应急对策1、呼吸道阻塞(1)上呼吸道阻塞:阻塞部位在喉头以上原因:机械阻塞的原因有舌后坠、口腔内分泌物及异物阻塞、喉头水肿等。
性能性原因有喉痉挛。
预防及处理:①全身麻醉下发生的呼吸道阻塞,其阻塞症状可不明显,因此应密切观察,麻醉恢复期的护理更为重要。
②舌后坠时可将头后仰,托起下颌或置入口咽通气道。
③吸除口咽部分泌物,将病人头转向一侧,有利于分泌物的流出。
④喉头水肿多发生于婴幼儿及气管导管插进困难者,遇此情况,可预防性注射氢化可的松0.5—1.0mg/kg:术后发生喉头水肿者除吸氧、激素治疗外,严重者尚需行气管切开。
⑤轻度喉痉挛者可加压给氧,严重者可经环甲膜穿刺置进粗针头行加压给氧,多数均可缓解。
对上述处理无效或严重喉痉挛下刺激后喉头;采用硫喷妥钠麻醉或行尿道、宫颈扩张等手术时,应给予阿托品0.3-0.5mg,预防喉头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
(2)下呼吸道阻塞:阻塞部位在喉头以下者。
原因:机械性阻塞最常见原因是气管导管扭折、导管斜面过长而紧贴在气管壁上、粘痰或呕吐物误吸堵塞气管及支气管。
性能型原因:由于支气管痉挛,多见于浅麻醉时、支气管内异物、炎症刺激、肌松药的组胺开释作用以及支气管哮喘者。
预防及处理:①仔细挑选气管导管,过软或分歧格者应丢弃。
②经常听诊肺部,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③维持适当麻醉深度,预防及解除支气管痉挛的诱因。
保持麻醉深度及氧合(通气)适当是缓解支气管痉挛的重要措施,必要时可静注氨茶碱0.25mg或氢化可的松100mg。
2.通气量不足: (1)原因:①麻醉药对呼吸中枢的抑制;肌松药对呼吸肌的麻痹而辅助呼吸及控制呼吸又不充分者。
②吸进麻醉药残存0.1MAC时仍可抑制缺氧—通气反应,致麻醉恢复期通气不足。
③麻醉恢复期肌松药的残存作用。
④术中过度通气2小时可消耗近3L的co2储备,术后机体则需降低通气量以补充所消耗的co2,故通气不足,且可导致低氧血症⑤术中所有的麻醉性镇痛药常为术后呼吸抑制的重要原因,尤以高龄、肥胖者为然。
最新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一、引言麻醉过程中意外与并发症的处理是麻醉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为了提高麻醉安全,减少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将结合最新研究进展,详细介绍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
二、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1. 呼吸系统并发症(1)呼吸抑制:全麻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抑制,表现为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减少。
处理方法包括增加吸氧流量、使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2)呼吸道梗阻:包括舌后坠、喉痉挛等。
处理方法包括托下颌、使用口咽或鼻咽通气管、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3)误吸:全麻患者在插管过程中或拔管后可能发生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
处理方法包括及时吸引分泌物、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给予抗生素治疗。
2.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1)低血压:全麻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导致组织灌注不足。
处理方法包括输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调整麻醉深度。
(2)高血压:全麻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高血压,增加心肌氧耗。
处理方法包括使用降压药物、调整麻醉深度。
(3)心律失常:全麻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
处理方法包括观察心电图变化、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3. 神经系统并发症(1)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全麻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处理方法包括优化麻醉方案、早期康复训练。
(2)术后疼痛:全麻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疼痛,影响患者康复。
处理方法包括多模式镇痛、个体化用药。
4. 其他并发症(1)恶心、呕吐:全麻患者术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影响患者舒适度。
处理方法包括预防性使用止吐药物、调整麻醉深度。
(2)尿潴留:全麻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尿潴留,影响患者康复。
处理方法包括留置导尿管、给予膀胱功能训练。
三、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1. 术前评估(1)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麻醉禁忌症。
(2)进行体格检查,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神经系统状况。
全身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式,能够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失去知觉,减少疼痛和不适。
然而,全身麻醉也可能带来一些意外和并发症,了解这些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全身麻醉常见意外和并发症1. 呼吸系统并发症全身麻醉可能导致呼吸系统并发症,包括呼吸暂停、呼吸道梗阻、肺炎和肺不张等。
这些并发症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麻醉药物、手术操作、患者自身状况等。
2.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全身麻醉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导致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可能由麻醉药物、手术刺激、患者自身状况等引起。
3. 神经系统并发症全身麻醉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术中知晓等。
这些并发症可能由麻醉药物、手术操作、患者自身状况等引起。
4. 消化系统并发症全身麻醉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误吸等。
这些并发症可能由麻醉药物、手术操作、患者自身状况等引起。
5. 代谢和内分泌系统并发症全身麻醉可能导致代谢和内分泌系统并发症,如低血糖、高血糖、电解质紊乱等。
这些并发症可能由麻醉药物、手术操作、患者自身状况等引起。
6. 感染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发生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等。
感染可能由手术切口、导管插入、麻醉药物等引起。
二、全身麻醉常见意外和并发症的处理1. 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处理对于呼吸系统并发症,应立即进行评估和处理。
对于呼吸暂停,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对于呼吸道梗阻,应立即调整气管导管位置或使用其他通气设备。
对于肺炎和肺不张,应给予抗生素治疗,并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
2.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处理对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应立即进行评估和处理。
对于低血压,应给予液体复苏或使用升压药物。
对于高血压,应给予降压药物,并评估是否存在其他原因。
对于心律失常,应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并评估是否存在其他原因。
3. 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处理对于神经系统并发症,应立即进行评估和处理。
对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应给予认知康复治疗。
麻醉中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麻醉是一种医疗技术,通过使用药物或器械来减轻患者在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中的疼痛或乏力感。
然而,尽管麻醉是相对安全的,但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
本文将讨论麻醉中的常见并发症,并介绍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在手术前,麻醉医生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药物过敏史、病理检查结果,并充分了解患者的生理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况。
这样可以帮助麻醉医生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常见麻醉并发症及处理方法1. 低血压:低血压是麻醉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是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导致患者血压降低。
处理低血压的方法包括: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速度,增加补液量,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等。
2.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麻醉中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可能是由于麻醉药物或手术刺激引起。
处理心律失常的方法包括:停止或更改使用引起心律失常的药物,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等。
3. 呼吸抑制:麻醉药物可能会抑制患者的呼吸功能,导致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
处理呼吸抑制的方法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补充,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等。
4. 过敏反应:麻醉药物可能会引发患者的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肿、呼吸急促、血压降低等症状。
处理过敏反应的方法包括:停止使用引发过敏反应的药物,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等。
5. 恶心和呕吐:麻醉后的患者常常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可能是由于麻醉药物或手术刺激引起的。
处理恶心和呕吐的方法包括: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给予止吐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等。
总结:麻醉中的常见并发症可以通过全面评估患者、减少麻醉药物的剂量和速度、调整治疗方法等措施来预防和处理。
然而,麻醉中的并发症处理也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方案,请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
安全是麻醉医生最重要的责任之一,他们应该始终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并处理麻醉中的并发症,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