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常见化学品中毒现象与解救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32
编号:AQ-CS-02756( 安全常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常见化学危险品的中毒急救办法First aid measures for poisoning of common dangerous chemicals常见化学危险品的中毒急救办法备注:安全是指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
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1)氯气。
中毒症状:流泪、流涕、干咳、胸闷、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引起肺气肿。
急救不及的或吸人浓度过高会造成人员死亡。
急救措施:①立即将病人移离现场,脱去污染衣服,对染毒皮肤及时清洗。
②充分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安静、保暖,避免活动,防止病情加重。
③眼、鼻污染时,可用2%碳酸氢钠清洗并滴抗菌素眼药水。
(2)氨气。
中毒症状:流泪、流涕、剧烈咳嗽、呼吸困难。
如氨气浓度过高,不仅会使眼睛、皮肤发生化学烧伤,而且会发生化学性肺水肿。
急救措施:①迅速撤离毒区,将中毒病人搬运到空气新鲜的场所,呼吸停止者,应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做人工呼吸;呼吸困难者应立即输氧。
②迅速脱去中毒者污染衣服,对染毒的眼睛、皮肤用大量清水冲洗,或用2%硼酸溶液冲洗污染部位,但不能冲洗灼伤处。
③中毒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3)硫化氢。
中毒症状:眼痛畏光、头痛恶心、视力模糊,严重者将出现昏迷、呼吸循环衰竭。
急救措施:①立即将中毒者移到空气新鲜处,进行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进行体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
②眼睛可用生理盐水或1~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常见中毒症状及应急处理中毒是指身体内受到了某种有害物质的损害,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些常见中毒症状及应急处理。
一、食物中毒1、症状:急性上腹痛、腹泻、呕吐、口渴等。
2、应急处理:首先要及时吐出致病食物或进行洗胃,补充水分,含服碳酸氢钠片、透明质酸钠口服液等药物。
二、药物中毒1、症状:眩晕、恶心、头痛、心慌、呼吸困难、血压剧降等。
2、应急处理:立即停药,进行紧急处理,如洗胃、吸氧、心肺复苏等。
三、化学品中毒1、症状:有些化学品中毒症状类似流感,如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嗓子疼等;而有些较严重的化学品中毒,还会出现肺部水肿、心脏病、脏器损伤等。
2、应急处理:立即将受伤者脱离毒源,将其远离危险区域,尽快进行紧急医疗救治。
四、生物毒素中毒1、症状:常见的生物毒素中毒症状有恶心、呕吐、腹泻、发热、抽搐、昏迷等。
2、应急处理:生物毒素一般有明确的解毒药物,医生要根据病人情况和毒素类型适时使用解毒药物,并进行支持治疗。
五、放射性物质中毒1、症状:放射性物质中毒的症状类似于普通的急性放射病,如恶心、呕吐、腹泻、发热、口腔溃疡、白血球减少等。
2、应急处理:及时将受污染的人员送往医院进行紧急治疗,接受放射性抗体和液体支持治疗。
六、毒蘑菇中毒1、症状:发汗、恶心、腹泻、呕吐、头痛、心悸、腹痛、肌肉无力等。
严重中毒还可能导致心跳骤停、呼吸困难、昏迷等。
2、应急处理: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口服活性炭吸毒、解解鲑氨酸等治疗。
总之,在涉及到中毒应急处理时,我们需要了解中毒类型,及时制定救治计划。
遵循适当的急救法,将受伤者尽快送往医院。
此外,还要注意预防中毒,不要随意食用未知食材、不饮酒驾车、不过多接触化学品、不过量服用药物等。
保持环境卫生、科学用药,合理饮食等,有益于防范中毒事件的发生。
常见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紧急救护方法1.强酸:皮肤沾染时用大量的清水冲洗,或用小苏打、肥皂水洗涤,必要时敷软膏;溅入眼睛时用温水冲洗后,再用5%小苏打溶液或硼酸水冲洗;进入口内时立即用大量的清水漱口,并服用大量冷开水催吐,或用氧化镁悬浊液洗胃;呼吸中毒时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体温,必要时供氧;2.强碱:皮肤沾染时用大量的清水冲洗,或用硼酸水、稀乙酸冲洗后涂氧化锌软膏;触及眼睛用温水冲洗;吸入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严重者送医院治疗;3.氟酸:眼睛或皮肤沾染时,立即用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可用稀氨水敷浸后保暖,再送医院治疗;4.高氯酸:皮肤治染后用大量温水及肥皂水冲洗,进入眼内用温水或稀硼酸水冲洗;5.氯化铬酰:皮肤受伤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后,用硫代硫酸钠敷伤处后送医诊治,误入口内用温水或2%硫代硫酸钠洗胃;6.氯磺酸:皮肤受伤用清水冲洗后再用小苏打溶液洗涤,并以甘油和氧化镁润湿绷带包扎,送医院治疗;7.溴(溴素):皮肤灼伤用苯洗涤,再涂抹油膏;呼吸器官受伤可嗅氨;8.甲醛溶液:皮肤治染时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酒精洗后涂甘油;呼吸中毒者可移到空气新鲜处,用2%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以解除呼吸道刺激,然后送医院治疗。
附件:1汽油(一)理化性状和用途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密度:0.67~0.71,闪点:-58~10℃,沸点:50~150℃,自燃点:255~530℃,爆炸极限:0.76~6.9%,蒸汽密度:4。
不溶于水。
汽油是一种混合物,一般工业汽油含有丁烷到十二烷的烷烃和一些环烷烃,并含有不等量的芳香烃,按用途可分为航空汽油、车用汽油和溶剂汽油等。
主要用作汽油机的燃料并用于橡胶、制鞋、印刷、油漆、洗染行业,也用作机器零件的去污剂。
(二)毒性为麻醉性毒物,对皮肤、粘摸有刺激作用。
最高容许浓度:300mg/m3。
(三)短期暴露的影响吸入:大量吸入蒸汽可引起麻醉症状、兴奋、酒醉样,步态不稳并有恶心、呕吐等。
吸入高浓度蒸汽后,很快出现昏迷。
各类中毒的急救治疗[急救医学] 各类中毒及急救治疗杀鼠剂的中毒及急救治疗杀鼠剂有无机杀鼠剂(如磷化锌等)、香豆素类(如大隆、杀鼠灵、杀鼠迷、溴敌隆等)、茚满二酮类(如敌鼠、氯鼠酮等)、致痉挛剂(如氟乙酸钠、毒鼠碱等)和其他类(如安妥目前常用的杀鼠剂有磷化锌、大隆、敌鼠、安妥、灭鼠灵等。
1.磷化锌磷化锌经口进入胃中遇胃酸或水可产生磷化氢气体引起中毒,它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呼吸系统及肝、肾等器官。
但磷化氢在体内存留时间较短,易被分解为无机磷,从肾脏排出体外。
(1)中毒症状磷化锌经口吸入后,对肠道有刺激作用,这是因为磷化氢和锌造成的。
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激动、发冷、胸闷、呼吸困难和咳嗽,可发展成肺水肿。
严重时可出现危及生命的中毒症状,即由中毒性心肌受损引起休克,肝脏受损引起黄疸和出血,中毒性脑病引起谵妄、惊厥、昏迷,由低血钙症引起的手足抽搐及肾脏受损的无尿症。
(2)急救对经皮肤中毒者应立即用大量的水清洗皮肤烧伤处,如烧伤处有感染,涂抗菌药膏。
对经口中毒者用 1:1/ 35000 的高锰酸钾溶液洗胃,不需导泻,可服用矿物油(成人及12 岁以上少年用 100 毫升, 12 岁以下按体重每公斤 1. 5 毫升),但不要用植物或动物油。
因高毒磷化氢气体可从中毒者的呕吐物、灌洗液、粪便中逸散出来,所以必须保持房间通风。
(3)对症治疗对休克者应输血,并滴注葡萄糖和电解质溶液防止酸中毒,必须注意输液量与排出液体平衡以及中心静脉压,以防超负荷。
对肺水肿者,间歇或连续地输入氧气。
对肾衰竭者应进行血液透析,用 ECG 监视和发现心肌受损情况,监测血清碱性磷酸酶、 LDH、ALT、 AST、前凝血酶时问和胆红素,以判断肝脏受损程度,若前凝血酶浓度下降,在静脉输液时加入维生素 K,要求每天用药量为 10~50 毫克,从静脉缓慢注入维生素K,如患者出现潮红、发绀、感觉异常、低血压和呼吸困难,便停止输液。
对疼痛者,每隔几小时皮下注射硫酸吗啡 8~10 毫克。
危险化学品中毒的临床表现,中毒机理,急救措施,应急常识包含急性硫化氢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氯气中毒,急性氨中毒,甲醇中毒,氮气窒息,汽油中毒,3,4-二氯苯胺中毒,苯中毒,急性二氧化硫中毒,环氧乙烷中毒,急性氢氟酸中毒,醋酸中毒,甲醚中毒,甲酸中毒,硫磺中毒急性硫化氢中毒硫化氢有臭鸡蛋味,为无色、有毒、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广泛存在于石油、化工、皮革、造纸等行业中。
废气、粪池、污水沟、隧道、垃圾池中,均有各种有机物腐烂分解产生的大量硫化氢。
吸入浓度大于300mg/m3,就可对呼吸道、眼睛产生刺激症状。
高浓度吸入可发生“闪电式”死亡。
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剂,其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伴有心脏等多器官损害,对毒作用最敏感的组织是脑和粘膜接触部位。
高浓度硫化氢可直接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区的化学感受器,致反射性呼吸抑制。
二.临床表现1.刺激反应接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畏光、眼刺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等刺激症状。
2.轻度中毒主要是刺激症状。
表现为怕光流泪,眼灼热和刺痛,咽喉灼热感,伴有刺激性咳嗽、胸闷、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
3.中度中毒有明显的头痛、头晕等症状,轻度意识障碍;有明显的粘膜刺激症状,出现咳嗽、胸闷、视力模糊、眼结膜水肿及角膜溃疡等。
可闻及双肺干性或湿性罗音,X线胸片显示肺纹理增强或有片状阴影。
4.重度中毒具有下列临床表现之一者:昏迷,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
可发生闪电式死亡:即在接触后数秒或数分钟内呼吸骤停,数分钟后可发生心搏停止;也可立即或数分钟内昏迷,并呼吸骤停而死亡。
三.急救措施1.迅速脱离现场应立即使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有条件时立即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现场抢救人员应有自救互救知识,防止抢救者自身中毒,并防止吸入患者的呼出气或衣服内逸出的硫化氢,以免发生二次中毒。
2.及时转送医院以对症及支持疗法为主,积极防治脑水肿、肺水肿,早期、足量、短程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 安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常见化学危险品的中毒急救办法(2020年)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accidents.常见化学危险品的中毒急救办法(2020年)(1)氯气。
中毒症状:流泪、流涕、干咳、胸闷、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引起肺气肿。
急救不及的或吸人浓度过高会造成人员死亡。
急救措施:①立即将病人移离现场,脱去污染衣服,对染毒皮肤及时清洗。
②充分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安静、保暖,避免活动,防止病情加重。
③眼、鼻污染时,可用2%碳酸氢钠清洗并滴抗菌素眼药水。
(2)氨气。
中毒症状:流泪、流涕、剧烈咳嗽、呼吸困难。
如氨气浓度过高,不仅会使眼睛、皮肤发生化学烧伤,而且会发生化学性肺水肿。
急救措施:①迅速撤离毒区,将中毒病人搬运到空气新鲜的场所,呼吸停止者,应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做人工呼吸;呼吸困难者应立即输氧。
②迅速脱去中毒者污染衣服,对染毒的眼睛、皮肤用大量清水冲洗,或用2%硼酸溶液冲洗污染部位,但不能冲洗灼伤处。
③中毒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3)硫化氢。
中毒症状:眼痛畏光、头痛恶心、视力模糊,严重者将出现昏迷、呼吸循环衰竭。
急救措施:①立即将中毒者移到空气新鲜处,进行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进行体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
②眼睛可用生理盐水或1~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③立即把中毒人员送往医院,采用高压氧治疗。
(4)二氧化硫。
中毒症状:轻度中毒者,畏光、流泪、流涕、咳嗽、胸闷、全身无力;严重者,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状痰,甚至发生肺水肿、喉水肿。
常见的化学毒物及中毒预防和急救一、有毒气体1. COCO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67毒性很大它是煤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固体燃料燃烧不完全时也产生大量的CO。
CO进入血液后与血色素的结合力比氧气大200~300倍因而很快形成碳氧血色素使血色素丧失输送氧气的能力导致全身组织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缺氧造成中毒。
CO轻度中毒时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有时有恶心呕吐全身疲乏无力。
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加剧外迅速发生意识障碍、嗜睡全身显著虚弱无力不能主动脱离现场重度中毒时迅速陷入昏迷状态因呼吸停止而死亡。
急救措施: 1立即将中毒者抬到新鲜空气处注意保温勿使受冻2呼吸衰竭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给以氧气立即送医院。
2.氯气氯气为草绿色气体比空气重2.49倍一旦泄露沿地面流动。
它是强氧化剂溶于水有窒息臭味。
一般工作场所空气中含氯气不得超过0.002mg/L。
含量达3mg/L时即使呼吸中枢突然麻痹肺内引起化学灼伤而迅速死亡。
发现氯气中毒时要立即离开现场让中毒者吸稀薄的氨气立即送医院抢救。
3.硫化氢硫化氢为无色气体具有腐蛋臭味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19.硫化氢使中枢神经系统中毒使延髓中枢麻痹与呼吸酶中的铁结合生成FeS沉淀酶活动性减弱。
硫化氢浓度低时头晕、恶心、呕吐等浓度高或吸入量大时可使意识突然丧失昏迷窒息而死亡。
因硫化氢有恶臭一旦发现其气体应立即离开现场对中毒严重者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吸氧急送医院。
4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主要成分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为无色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037在空气中很快被氧化变为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为棕色气体有腥臭味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539.在用高氯酸、硫酸及硝酸消化有机物样品时能产生大量二氧化氮。
氮氧化物中毒表现为对深度呼吸道的刺激作用能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等。
严重者则导致肺坏疽吸入高浓度氮氧化物时可迅速出现窒息、痉挛而死亡。
一旦发生中毒要立即离开现场呼吸新鲜空气或吸氧并急送医院急救。
急性中毒的急救措施急性中毒是指人体短期内接触或者摄入有毒物质后引起的严重中毒症状。
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对于拯救中毒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性中毒的常见类型及相应的急救措施。
一、化学品中毒的急救措施1. 酸碱中毒酸碱中毒是指人体摄入或者接触到强酸或者强碱后引起的中毒症状。
急救措施包括:- 立即将中毒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确保自身安全。
- 如果中毒物质进入眼睛,应即将用清水冲洗眼睛,每次冲洗至少持续15分钟。
- 如果中毒物质被皮肤接触,应即将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 如果中毒物质被摄入,不要催吐,应即将给中毒者喝大量清水稀释中毒物质,并尽快送往医院。
2. 有机溶剂中毒有机溶剂中毒是指人体吸入或者皮肤接触到有机溶剂后引起的中毒症状。
急救措施包括:- 将中毒者迅速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确保自身安全。
- 如果中毒者呼吸难点,应即将进行人工呼吸或者胸外按压。
- 如果有机溶剂进入眼睛,应即将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 如果有机溶剂接触到皮肤,应即将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用肥皂清洗。
3. 重金属中毒重金属中毒是指人体长期接触或者摄入含有重金属的物质后引起的中毒症状。
急救措施包括:- 立即将中毒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确保自身安全。
- 如果中毒者呼吸难点,应即将进行人工呼吸或者胸外按压。
- 如果重金属进入眼睛,应即将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 如果重金属接触到皮肤,应即将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用肥皂清洗。
二、药物中毒的急救措施1. 过量药物中毒过量药物中毒是指人体摄入药物剂量超过安全范围后引起的中毒症状。
急救措施包括:- 即将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医务人员中毒的药物和剂量。
- 如果中毒者意识清醒,应即将让其吐出胃内残留的药物。
- 不要让中毒者进食或者喝水,以免加重中毒。
- 尽快将中毒者送往医院,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2. 麻醉药物中毒麻醉药物中毒是指人体吸入或者注射麻醉药物后引起的中毒症状。
12种常见化学品中毒现象与解救方法化工生产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好处,但是由于化学品有毒有害的特殊性质,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稍有不慎也很容易发生中毒事故,介绍12种常见化学品的中毒现象与解救方法,供朋友们参考。
1.甲醇中毒甲醇又称木醇、木酒精,为无色、透明、略有乙醇味的液体,是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之一。
摄入甲醇5~10毫升就可引起中毒,30毫升可致死。
中毒途径(1)职业中毒主要见于甲醇的生产、搬运和以甲醇为原料或溶剂的工业。
在用甲醇制造甲醛或生产纤维素、摄影胶片、防冻液和变性剂等接触甲醇岗位,如通风不良或发生意外事故,可在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甲醇,引起急性或亚急性中毒。
此外,在包装或搬运时,如容器破裂或泄漏,可经皮肤吸收大量甲醇而引起中毒。
(2)经口中毒多数为误服甲醇污染的酒类或饮料所致,部分为企图自杀者。
人口服中毒最低剂量约为100mg/kg体重,经口摄入0.3~1g/kg体重可致死。
(3)甲醇的参考中毒量5~10ml(约4~8g)。
甲醇参考致死量30ml(约24g),但有少至5m1,多到250m1致死的报道。
甲醇中毒多因饮甲醇含量过高的酒引起。
近年来国内假酒造成的急性甲醇中毒事件屡有发生。
假酒多系用甲醇或含甲醇很高的工业酒精勾兑而成。
甲醇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用1~2%的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洗胃。
然后,把患者转移到暗房,以抑制二氧化碳的结合能力。
甲醇又称木醇、木酒精,为无色、透明、略有乙醇味的液体,是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之一。
摄入甲醇5~10毫升就可引起中毒, 30毫升可致死。
甲醇对人体的毒作用是由甲醇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甲醛和甲酸引起的,主要特征是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眼部损伤及代谢性酸中毒为主,一般于口服后8-36小时发病,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步态不稳、嗜睡等。
重者有意识朦胧、瞻盲、癫痫样抽搐、昏迷、死亡等。
造成中毒的原因多是饮用了含有甲醇的工业酒精或用其勾兑成的“散装白酒”消化系统及其他症状:患者有恶心、呕吐、上腹痛等,可并发肝脏损害。
口服中毒者可并发急性胰腺炎。
少数病例伴有心动过速、心肌炎、S-T段和T波改变,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急性甲醇中毒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双目失明, 意识朦胧、谵妄、抽搐和昏迷。
最后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急救处理患者应立即移离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
口服者用 1%碳酸氢钠洗胃,硫酸镁导泻。
解毒剂: 乙醇为甲醇中毒的解毒剂,应用乙醇可阻止甲醇氧化,促进甲醇排出。
用10 %葡萄糖液配成 5%乙醇溶液,静脉缓慢滴注。
国内临床经验不多。
2.光气中毒光气; 碳酰氯; 氧氯化碳; 无色,高毒性气体,有窒息性气味。
空气稀释时,有一种干草的霉味,毒性比氯气大10倍。
吸入一定量的光气可出现轻度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咽部不适、咳嗽、胸闷;或无明显症状。
光气中毒会引发呼吸系统急性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大部分中毒病人初期症状为胸闷、咳嗽以及头昏等,严重的引起肺气肿等。
理化性质无色,高毒性气体,有窒息性气味; 空气稀释时,有一种干草的霉味。
在0℃时冷凝为透明无色发烟液体。
分子式 COCl2。
分子量98.92。
相对密度 1.381(20/4℃)。
熔点 -118℃。
沸点 8.2 ℃。
蒸气压161.96kPa (20℃)。
蒸气密度3.4。
微溶于水;易溶于苯、甲苯、冰乙酸和许多液态烃类。
遇水缓慢分解, 生成一氧化碳和氯化氢。
加热分解, 产生有毒和腐蚀性气体。
万一有光气漏逸, 微量时可用水蒸汽冲散; 较大量时, 可用液氨喷雾解毒,也可被苛性钠溶液吸收。
COCl2+4NH3→CO(NH2)2+2NH4Cl 侵入途径:可经呼吸道吸入毒理学简介人吸入LCLo: 50ppm/5M;男性LCLo: 360mg/m3/30M。
人吸入5ppm/30M。
属高毒类。
为窒息性毒气。
毒性比氯气大10倍。
大鼠吸入20分钟的LC50为100mg/m^3。
较低浓度时无明显的局部刺激作用,经一段时间后出现肺泡-毛细血管膜的损害,而导致肺水肿。
较高浓度时可因刺激作用而引起支气管痉挛, 导致窒息。
人的嗅觉阈为0.4~4mg/m^3。
8mg/m^3对眼和鼻有轻度刺激作用。
临床表现急性中毒:吸入一定量的光气当时可出现轻度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咽部不适、咳嗽、胸闷; 或无明显症状。
经1~24小时或长些时间的症状缓解期,后迅速出现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可并发纵膈及皮下气肿、气胸等。
血气分析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胸部X线片呈支气管炎或肺水肿的表现。
部分患者在肺水肿消退后2周左右可出现迟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
胸部X线片示两肺满布粟粒阴影。
处理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绝对卧床静息。
密切接触者即使无症状,亦应观察24~48小时, 注意呼吸率及肺部听诊等。
及时观察血气分析及胸部 X线片变化。
给予对症治疗。
防治肺水肿, 给予合理氧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 , 应用支气管解痉剂,肺水肿发生时给去泡沫剂如消泡净,必要时作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早期、适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如可按病情轻重程度, 给地塞米松10~60mg/日,分次给药, 待病情好转后即减量,大剂量应用一般不超过3~5日,重症者为预防阻塞性细支气管炎,可酌情延长小剂量应用的时间; 短期内限制液体入量。
合理应用抗生素。
脱水剂及吗啡应慎用。
强心剂应减量应用。
标准车间空气卫生标准: 中国MAC 0.5mg/m^3; 美国ACGIHTLV-WA0.40mg/m^3中国职业病诊断国家标准: 职业性光气中国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8787-88危规: GB2.3类23038。
UN NO.1076。
IMDG CODE 2070页2类。
副危险6.1 类和8类。
光气中毒的预防性治疗耶鲁大学的Jonathan Borak博士等在题为“光气接触:受损机制和处理方法”的论文中阐述了光气引发肺水肿的机制,并总结了接触光气后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方法:激素在接触光气后无症状的潜伏期内,立即静脉注射250 mg的泼尼松龙(prednisolone)。
也可用雾化吸入地塞米松或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
布洛芬(ibuprofen) 在潜伏期内立即口服至少25~50 mg/kg。
因布洛芬与蛋白紧密结合,其口服剂量与注射剂量几乎相同。
N-乙酰半胱氨酸(NAC,痰易净) 在无症状潜伏期内用20%的NAC 溶液20 ml雾化吸入。
正压通气有些人推荐在潜伏期内作机械正压通气,预防光气引起肺水肿。
该方法起到减少液体蓄积、稳定肺泡内表面活性剂膜,并抑制静动脉分流,但是在某些无症状的个体不能接受这种疗法。
以上预防性药物治疗方法已在动物试验中得到证实,能预防光气引起的肺水肿,但目前尚无临床经验,上述剂量是作者根据动物试验推算的。
3.铅中毒铅是常见的工业毒物。
接触铅的行业和工种有印刷、蓄电池、玻璃、陶瓷、塑料、油漆、化工、造船、电焊等,铅矿的开采和冶炼也接触大量的铅。
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粉尘、烟或蒸气的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其次是消化道,如果在生产中长期吸入大量的铅蒸气或微细粉尘,血液中铅含量就会超过正常范围,引起铅中毒。
铅中毒有急性和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主要是由于服用大量铅化合物所致,工业生产中急性铅中毒较少见。
职业性铅中毒主要为慢性中毒。
早期常感乏力、口内金属味、肌肉关节酸痛等,随后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食欲不振、腹部隐痛、便秘等。
病情加重时,出现四肢远端麻木,触觉、痛觉减退等神经炎表现,并有握力减退。
少数患者在牙龈边缘有蓝色“铅线”。
重者可出现肌肉活动障碍。
腹绞痛是铅中毒的典型症状,多发生于脐周部,也可发生在上腹部或下腹部。
发作时查体腹软,无压痛点,挤压腹部时疼痛可以减轻,面色发白,全身冷汗。
每次发作可持续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另可出现中度贫血,有时伴发高血压。
预防铅中毒关键在于使车间空气中铅的浓度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应采取如下措施:用无毒或低毒代替铅,如印刷用锌代替铅制板,用钛白代替铅白制油漆等;改革工艺,使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减少手工操作,如用机械化浇铸代替手工,熔铅炉使用感应电加热炉控制温度,安装吸尘排气罩,回收净化铅尘等。
铅作业的工人应穿工作服、带过滤式防烟尘口罩,严禁在车间进食,饭前应洗手,下班应淋浴,坚持湿式清扫。
定期监测车间空气中铅的浓度、检修设备。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4.甲烷中毒甲烷(CH4)又称为“沼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天然气、煤气的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天然气、煤气、沼气、淤泥池塘和密闭的窖井、池塘、煤矿(井)和煤库中的有害气体之一。
倘若上述环境空气中所含甲烷浓度高,使氧气含量下降,就会使人发生窒息,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若空气中的甲烷含量达到25--30%时就会使人发生头痛、头晕、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乏力、四肢发软等症状。
若空气中甲烷含量超过45--50%以上时就会因严重缺氧而出现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昏迷以致窒息而死亡。
急救措施:(1)迅速将中毒者移离现场(抢救人员必须佩戴有氧防护面罩)并向“120"呼救;(2)吸氧,有条件送高压氧舱;(3)人工呼吸。
必要时作气管插管,予兴奋剂洛贝林;(4)防治脑水肿,20%甘露醇250毫升静注并予速尿20毫克静注;(5)地塞米松20--40毫克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中静滴,并予ATP、辅酶A、细胞色素C等。
5.水银中毒水银,又称汞(mercury,Hg),在各种金属中,汞的熔点是最低的,只有-38.87℃,也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态并易流动的金属,质感犹如果冻。
比重13.595,蒸气比重6.9。
它的化学符号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液态银”。
体温表内的水银主要含汞元素,不慎吞服后,会与体内含巯基的酶和蛋白质结合,影响其活性,妨碍细胞正常代谢导致重金属中毒。
尽管体温表内的汞含量不多,但服用后也会引起口腔炎、急性胃肠炎,表现为口腔糜烂、溃疡,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不慎误服以后,尝试用示指刺激咽喉部催吐,不一定能奏效。
不做任何处理就叫车去医院就诊,可能延长汞吸收的时间,加重损害的程度。
只有用喝水漱口后喝点蛋清或牛奶的方法,才能清除口腔中的残留汞,还能使蛋清或牛奶中的蛋白质与吞服的汞结合,从而保护胃黏膜,减少汞与体内蛋白质的结合。
汞中毒的诊断急性汞中毒的诊断主要根据职业史或摄入毒物史,结合临床表现和尿汞或血汞测定(明显增高)而确立。
慢性汞中毒的诊断,应强调接触史,临床有精神-神经症状、口腔炎和震颤等主要表现,并需除外其他病因引起的类似临床表现。
尿汞和血汞等测定值增高对诊断有辅助意义。
驱汞试验可用二巯丙磺钠0.25g,肌肉注射;或二巯丁二钠0.5g,静脉注射;如尿汞排出量明显增高,可作为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
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中毒科副主任医师孔祥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含有水银的用品打碎后,如果大人看管不善,小孩子有可能误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