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忆江南》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5.63 KB
- 文档页数:3
《忆江南》教学设计《忆江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
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
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1、自读“预习”。
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三、自读词,提出疑问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江南好好:美好。
旧曾谙旧曾:以前、过去。
谙:熟悉。
红胜火胜:胜过、强过。
忆江南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
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
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
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五、总结升华1、读《忆江南》。
(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江南美景大自然)【板书设计】日出江花红胜火忆江南能不忆江南?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谁愿意把你积累的诗词读一读或背一背呢?(指3至5名学生)教师对学生背诵情况做总结。
《忆江南》教学教案《忆江南》教学教案《忆江南》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为诗人白居易回忆江南景物之名作,艺术上很有特色。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忆江南》教学教案,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词,理解《忆江南》的词意。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一、揭题、导入1、听《忆江南》,看江南图。
秋天,雨季,天青色等烟雨,你和我,相逢江南。
(板书江南)2、亲爱的同学们,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就是江南。
我们脚底下踩的就是江南的沃土,这儿是老师——也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追寻的故乡——江南(齐读)3、读了这两个字,你一定很自豪。
你能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一句诗来说说你心中最美的江南吗?(风景秀丽、山清水秀、花红柳绿)(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就是自古以来被誉为“人间天堂”的——(齐)江南。
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齐)江南。
4、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绮丽的风光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江南的一草一木都给他留下的极深的印象,他与江南的人民结下了真挚的友情,回到洛阳十二年后,他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
(板书:忆)老师想请教大家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忆,是回忆,怀念。
忆江南,诗人怀念江南的往事。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词。
(生自由读)(请一个学生朗读)二、初步了解该词1、忆江南是词牌名,同学们知道词吗?2、说说这首词和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区别?(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宋朝的词很有名,向来以唐诗、宋词并举。
词的句式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词,原是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词。
后来逐渐脱离与音乐的关系,成为一种诗体。
)三、初步了解词意1、江南好,诗人白居易一开口就用这个通俗的“好”字来赞颂江南,你在怎么样的情况下说好?这个“好”让你体会到什么?(发自内心的喜爱,由衷的,不可抑制的喜爱)(这个“好”是赞美江南的美景。
)(一个“好”字说明江南不只是景美,还有很多的好。
2022年《忆江南》教案四篇《忆江南》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生字“谙”。
能正确读写“江南、风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看注解、阅读相关资料等方法,理解这首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词的意思。
4、通过对这首词的理解、诵读和欣赏,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这首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词的意思。
教学流程:一、创情境巧导入1、请学生说一说对江南的了解。
2、(播放课件)请学生欣赏江南的美丽景色。
二、解背景了解“词”1、理解题意: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三个字的意思。
2、介绍写作背景:白居易曾经担任过杭州刺史,在杭州生活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有一年多,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
晚年,回到故乡洛阳。
在他67岁时,写下了这首《忆江南》,可见江南美丽的景色在他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3、了解“词”:让学生比较这首《忆江南》与以往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说一说对“词”的了解。
三、明词意悟深情1、自主合作解读整首词:请同学们轻声读这首词,然后借助书下注释和阅读资料读懂这首词的大意,并与同学交流学习所得。
2、集体交流探究:(1)请学生说一说,通过读这首词你了解了江南的哪些景色?(品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品重点词:请学生说一说,你觉得词中哪个字用得好,最值得研究?(重点品析“胜”“蓝”“红胜火”“绿如蓝”的意思)★朗读指导层次一:请学生按照自己的朗读习惯读词。
层次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人读词的方法朗读。
层次三: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迁移拓展:“异色相衬”写作手法在其他诗词中的应用。
(3)品析“谙”“好”。
体会作者为什么不说江南“美”,而说江南“好”呢?(4)品析“能不忆江南?”一句,讲述作者挥泪告别江南的感人故事。
四、激情读诵全词1、激情朗读整首词,读出词中蕴涵的情感,读出词的韵味。
《忆江南》教案15篇《忆江南》教案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忆江南》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忆江南》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及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词,默写《忆江南》;2、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第一板块赏歌导入新课播放《忆江南》1、简介江南。
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
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
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
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白居易第二板块读出词中美景读通词句感受节奏美1、初读诗词,说一说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2、介绍“词”与“词牌名”。
3、再读诗词,读准字音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4、指名读。
5、教师指导读“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
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1、“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忆景2、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1)“日出江花红胜火”说说自己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春来江水绿如蓝”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仿佛了什么)(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
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
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男女生合作读。
3、如此景致,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呢?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旧曾谙”4、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难怪诗人要由衷的赞叹“江南好”。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忆江南》教案设计(精选13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忆江南》设计篇1教材分析:《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
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教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了解词的结构、认识词牌名《忆江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4、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2、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1、诵读描写江南的诗句,这两句诗都写了哪个地方的景色?出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简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
3、揭题,读题,理解“忆”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以知促情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正确、通顺;边读边看注解,想想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2、诗词对比巧识词牌:这首《忆江南》和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3、指读,指正读音。
(注意“谙”字。
)4、齐读。
5、诗人为什么忆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一)忆江南之美景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1)指名读。
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理解“胜”和“蓝”的意思。
(2)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3)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的脑子里浮现出了哪些词语?(4)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5)体会江花和春水就这样互相映衬的美。
男女生合作读。
(6)春天的景物很多,但诗人只抓住了两种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两种对比最强烈的颜色,把一个亮丽、美妙的江南的春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忆江南》教学设计(精选12篇)《忆江南》篇1【教学设计】古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对小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古诗词积累,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领悟和欣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词作品中情感与美的熏陶。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采用逐字逐词逐句的呆板方法进行教学,把一篇篇名篇佳作弄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没有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品的无穷魅力。
《忆江南》堂课的教学,我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采用“自主阅读──相互交流──领悟赏析”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来感悟作品的魅力所在,从而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⑴训练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查看注释等方式理解词的意思。
⑵通过领会作品中创设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⑶通过课堂答问,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⑴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⑵通过对词中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⑶通过感悟作品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意思;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词中所创设的情景;感悟作品的美。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许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
(板书忆江南)二、简介词的基本知识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它和学过的诗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中的“预习提示”。
(学生看书并思考)生回答问题:(略)师归纳:词与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两朵奇葩。
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长有短,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维情感。
词有不同的“词牌”,如“忆江南”、“西江月”、“渔歌子”、“浣溪纱”等。
词牌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忆江南-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古典音乐中的江南文化;2.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情感和审美意识;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4.通过学习和演唱,增进学生对中国江南地区的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1.理解江南文化;2.演唱《忆江南》。
三、教学难点1.将情感和审美意识表达在音乐中;2.正确掌握歌曲的节奏、音高和发音。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乐器及演唱CD;2.打印歌词及乐谱。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情境教师播放一段演唱《忆江南》的音乐,并给学生介绍一下这首歌的故事背景,让学生体验这首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情境。
2. 学唱歌曲1.先让学生跟着CD练习唱整首歌曲;2.教师给学生讲解歌词的意思,并教授歌曲的节奏、音高和发音;3.分段学唱,逐渐将整首歌曲学会。
3. 听、评、析1.再次播放CD,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2.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音调和情感表达;3.通过听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江南文化的了解。
4. 表演展示1.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让每组学生练习唱歌;2.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展示,并让其他组评价。
六、教学方法1.听、说、唱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小组合唱的教学方法;3.团队互评的教学方法。
七、学习后的拓展1.将这首歌曲与其他民族音乐进行比较,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共性;2.进一步了解江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3.带领学生参观一些江南的文化景点,如苏州园林等。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演和学生的评价,了解学生熟练掌握这首歌曲的程度和对江南文化的认识程度,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同时,可以通过测试、问卷等方式进行评价,以检测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九、教育思考1.是否能够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2.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和审美意识?3.如何加强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忆江南》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背景《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咏史名篇,全篇描绘了他对江南山水、美食和文化的回忆和思念之情。
本节课将以《忆江南》为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唐代江南地区的文化和风貌,并让学生产生对历史和文化的浓厚兴趣。
2. 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那个时期的文化和风貌;2.读懂《忆江南》中唐代古人的思念之情;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感。
3. 教学重点通过《忆江南》了解唐代文化和江南风貌。
4. 教学难点1.如何能通过《忆江南》了解唐代文化和江南风貌;2.如何通过阅读理解把握古人思念之情。
5. 教学方式以文本阅读和讨论为主要方式,补充相关影音教学资料为辅助。
二、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1.讲解本节课你将会学到什么内容;2.给学生讲述《忆江南》的背景和故事;3.调整学生的心态,让他们进入学习情境。
2. 阅读(10分钟)1.教师向学生读出《忆江南》全文;2.学生独立阅读其中一部分后,教师点名学生读出所读部分;3.教师再次读出全文,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忆江南》的内容。
3. 分析和解读(20分钟)1.教师讲解《忆江南》中文化和风貌与当代的对比;2.学生交流讨论,探究唐代古人的思念之情;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4. 展示(15分钟)1.学生自由选择表现形式,可以是图画、诗歌或是文章等,表现对唐代文化、风貌与历史人物的感悟;2.学生分享自己的表现和心得。
5. 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2.学生交流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三、教学评价1. 评价手段1.学生的表现形式;2.学生的分享和交流;3.学生的阅读笔记。
2. 评价标准1.表现的思路和深度;2.分享的语言表达;3.阅读笔记的准确度和完整度。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虽然加入了展示环节,但是还没有使学生在知识和思维方面能够得到更充分和深入的训练和提高,下次课上需要更准备更充分的测试和练习环节对学生进行检验和训练。
忆江南教学设计一等奖1、忆江南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
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
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1、自读“预习”。
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三、自读词,提出疑问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1、《忆江南》的是谁?哪个朝代的人?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江南好好:美好。
旧曾谙旧曾:以前、过去。
谙:熟悉。
红胜火胜:胜过、强过。
忆江南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
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
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
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五、总结升华1、读《忆江南》。
(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江南美景大自然)【板书设计】日出江花红胜火忆江南能不忆江南?春来江水绿如蓝2、忆江南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理解《忆江南》的词意。
2、背诵《忆江南》,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3、理解词意,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得到对词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读出词的韵味,运用多种方法背诵《忆江南》。
【教学难点】对词中所写景象的想象。
【教学过程】一、初读词,了解词、(板书:词忆江南唐白居易)1、看板书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同学相互解答,师补充)。
预设:我想知道白居易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词?我想知道词与诗有什么不同?我想知道白居易还写过哪些作品?从学生质疑导入,解决学生最想知道的问题,体现学生自主性。
《忆江南》教学教案【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忆江南》教学教案【优秀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忆江南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析】《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老年回忆江南风景写的,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
这首词围绕江南的特征“江花”“江水”具体描写春天景物的美,抒发了自己热爱、怀念江南美景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两首词的意思,根据这两首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忆江南》,熟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词。
(板书:忆江南)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二、学习《忆江南》1、以师生谈话的形式介绍作者:⑴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是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⑴补充:白居易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
这首《忆江南》词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
3、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⑴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⑴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023年《忆江南》教案4篇《忆江南》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5个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内容,由《忆江南》体会江南春景之美和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热爱之情;由《清平乐》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安适悠闲以及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4、查找有关资料,阅读有关词作,激发学生学习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感悟江南春天与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理解这两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过程:一、诗词对照,导入课题。
1、出示诗歌,学生自由读议。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高鼎《村居》)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江南春景)2、江南春景之美,是历代文人骚客所吟唱歌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江南春景的词,题目是《忆江南》。
(板书课题)出示文本,读一读,比较诗词有什么不同。
3、简介词及词牌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子。
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这首词,词牌名原是谢秋娘,自从白居易用忆江南为题填了三首词之后,词牌名就由谢秋娘变成忆江南了。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通过课前预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__的知识?(学生参照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老师适当补充。
)1、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的诗大多反映中唐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其中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
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
2、朗读情况:注意谙读作ān;最后一句读出反问的语气。
3、诗意理解。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由说。
)4、提出不懂的问题。
Successfully tried since ancient times.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忆江南》教案三篇《忆江南》教案篇1《词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朗读课文。
背诵《忆江南》。
3.理解两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忆江南》,理解词的意思。
2.能对《忆江南》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词。
(板书:3 词两首)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二、学习《忆江南》1.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
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3.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4.自学(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诗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思,然后可欣赏插图。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三、布置作业背诵并抄写《忆江南》。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
古诗三首忆江南教案第一篇:古诗三首忆江南教案《忆江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朗读。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解题入情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介绍“江南”:关于“江南”究竟在什么地方,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说法:现在一般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
3、课件出示江南的一些风景图。
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好,风景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
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当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
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4、板书:忆江南5、课件出示本词。
(齐读本词)6、解题:“忆”是什么意思?说说忆江南的意思。
(诗人回忆、追忆江南)7、了解“词”与“词牌”。
与前两首诗比较一下,这首词有什么不同?(词与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两颗明珠。
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长有短,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情感。
词有不同的“词牌”,“忆江南”就是其中之一。
二、初读释义,感知促情1.学生自由练读(4~6),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注意读准“谙”;◎熟悉,精通:~练。
~悉。
~晓。
~达。
深~医道。
◎熟记,背诵:~记。
~诵。
一览便~。
“蓝”:在这里用来形容江水深绿的景象。
2、指名读。
指导读出节奏。
/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南江南?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一)、忆景1.这首词中的哪个字点出了诗人忆江南的原因?(好)2、在诗人眼里江南好在哪里?引出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3、自读这两句,说说: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写了哪些颜色?(日出江花江水;红绿)4、这两句诗可是流传至今的名句呀!你认为这两句写得好吗?好在哪?(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借助比喻“红胜火”和“绿如蓝”,并运用了异色相衬的写法,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
忆江南教学教案优秀8篇《忆江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
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
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
区别1、自读"预习"。
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旧曾谙红胜火忆江南好:美好旧曾:以前、过去谙:熟悉胜:胜过、强过忆:想念、想起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
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
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
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五、总结升华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江南美景大自然)板书设计:日出江花红胜火能不忆江南?春来江水绿如蓝[学生活动设计]:朗读背诵教学反思:忆江南教学设计篇二【学法指导】首先学会生字词,然后反复朗读古诗词,借助书中注释、词典等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带着感情展开想象,把诗中表达的意境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从而体会诗人对大自然壮美山河的热爱,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激趣导入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诗,应该表扬)二、释题,简介背景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四年级古诗词忆江南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忆江南》这首词。
2、引导学生理解词的意思,感受江南春天的美景,体会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与眷恋之情。
3、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大意,体会词中描绘的江南美景。
领悟作者通过景色描写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感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理解词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一经典名句的妙处。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都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学生自由回答)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充满诗意和美景的地方——江南。
江南,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那里有如画的风景、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词——《忆江南》。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他曾在江南为官,对江南有着深厚的感情。
(三)初读诗词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正音。
(四)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词的意思。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忆江南”是什么意思?(回忆江南)“江南好”,好在哪里?(风景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太阳升起的时候,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春天来了,江水绿得像蓝草一样。
)“能不忆江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五)感悟意境1、引导学生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感受江南春天的美景。
(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如:在阳光的照耀下,江边的花朵红得像燃烧的火焰,江水碧绿如蓝草,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
忆江南-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了解并记忆此曲的名称、歌词和旋律,理解此曲的歌词内容和意蕴。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唱、读、写的能力,强化学生的感受和表现力。
3.通过学生演唱和表现,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强化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选介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忆江南》。
这首歌的旋律非常优美动听,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韵味,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水乡风光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生通过学习此曲,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2. 歌曲分析《忆江南》是一首表现“江南水乡”美景的传统唱词,作曲家是林建和,填词人是吴光正。
整首曲子共分为4个段落,演唱方式以柔和、轻松、缓慢、优美为主。
1.第一段以“绿树村边合,波流茅舍前”为主题,表现江南水乡的美景,旋律优美动听,声音需要柔和轻缓。
2.第二段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了江南水乡春天的美景,声音需要轻快、明亮,将生机勃勃的春天情趣表现出来。
3.第三段以“如今别后无多年,世情恶衰多岐危”为主题,描绘了人生苦短、时光如梭的感叹,声音需要增加几分的悲伤和凄凉。
4.第四段以“愿将腥羶闻一曲,岂惟情深思难忘”为主题,表达了感恩与祝福的意义,声音需要明快、响亮,将祝福表达到位。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着重于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丰富学习内容,同时也要强化互动性。
具体来说,教学方法包括:1.听唱:学生放松身心,静听老师唱唱歌曲,感受旋律,初步了解此曲曲式和音乐风格。
2.分析:学生通过分析歌词内容,了解歌词节奏、押韵技巧、意蕴、情感表达,进一步深化对曲子的认识。
3.唱歌:老师让学生在音乐教室里开心释放情感,放声高歌,“把乐曲和情感联系在一起”。
4.合奏: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老师为学生量身定做演唱模式,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四、教学步骤1. 手段•设计好听录音,为学生于课堂上观赏;•准备好要分析的歌曲的歌词,作为供学生阅读和分析的素材;•在课堂上启动热身环节,鼓励学生合唱,全方位摆脱害羞和语言障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曲子中蕴含的情感,并能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