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实验课
- 格式:ppt
- 大小:8.07 MB
- 文档页数:219
病理学实验教案(带目录)病理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3.掌握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内容1.病理学总论:包括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等。
2.系统病理学: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淋巴造血系统等的病理学。
3.病理学技术:包括病理标本的制作、染色技术、显微镜的使用等。
三、实验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讲解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方法。
2.示教:演示病理学实验的操作过程。
3.学生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病理学实验操作。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病例讨论,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四、实验考核1.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课堂提问、实验操作等。
2.期末考试: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
五、实验安排1.实验室安排:确保实验设备齐全,实验环境安全。
2.实验课时安排: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实验课时。
3.实验材料准备: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标本、试剂等。
六、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室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生物安全、化学安全和物理安全。
2.实验操作规范: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实验报告撰写:认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实验效果评估1.学生对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病理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3.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1.及时总结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2.加强师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3.注重实验教学的反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病理学实验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知识,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理论讲授1.系统性:理论讲授应该按照病理学知识的逻辑顺序进行,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谈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体会【摘要】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病理学实验又是病理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如何开展病理学实验课,提高教学质量,为理论课和临床课服务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病理学实验;方法;诱导;评估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它既联系基础各学科又为临床各学科打下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这门课很重要。
病理学又是一门以形态学为主的学科,其重点之一是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变化,所以病理学实验是病理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校首先提升了实验教学地位,增加了实验课时,同时我们改进了实验方法。
在实验操作中就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病理学实验课,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诱导入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次病理实验课时,让同学们先知道本次实验所需要的教学资源,怎样利用这些资源上好实验课,需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让他们一清二楚,了解病理实验课的重要性,在每次实验课中添加有趣的,近期发生的病例及分析,有时老师扮演成病人,学生作出诊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内容的质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以清晰的图片、简洁准确的文字、生动的影视录像和动画等方式将知识直观形象的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其次,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推行以问题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
二、实验方法多样化、趣味化,针对不同的章节,不同的标本采用不同的方法1、设问诱导法: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老师为主导。
通过师生相互提问不同的问题,根据问题观察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如看肝淤血的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时,老师提出问题:肝淤血的病人为什么肝区胀痛?触诊时肋下能否触及?质地如何?有无触痛、叩击痛?切面看为什么称之为槟榔肝?镜下病变特点如何?什么原因能导致肝淤血?右心衰竭的病人除了肝淤血外还有哪些临床表现?肝淤血的结局如何?让同学们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观察标本,从标本中找出答案,再联系临床,推出临床表现,这样同学们在找出答案的同时就记住了肝淤血的病理变化,而且也不易忘记,老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一个画龙点睛,精心指导的作用,通过观察标本即复习了基础知识,又掌握了基本病理变化,还为临床打下了基础。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课名称:细胞与组织的损伤二、实验课目标:1. 理解细胞与组织的损伤类型及其特点。
2. 学会观察细胞与组织的损伤形态学变化。
3. 掌握基本的显微镜使用技巧。
三、实验课内容:1. 细胞损伤的类型及特点2. 组织损伤的类型及特点3. 损伤形态学变化的观察四、实验课步骤:1. 教师讲解细胞与组织的损伤类型及其特点。
2.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显微镜,观察损伤形态学变化。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解释观察到的损伤形态学变化。
4.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课材料与工具:1. 显微镜2. 细胞与组织损伤的切片3. 实验报告模板六、实验课评价:1.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度。
3. 学生对损伤形态学变化的观察和解释能力。
七、实验课建议:1. 提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切片,使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促进学生的理解。
3. 鼓励学生在实验报告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实验课时间安排:1. 讲解细胞与组织的损伤类型及其特点:20分钟2. 学生观察损伤形态学变化:40分钟3.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20分钟九、实验课注意事项:1. 学生应遵守实验室纪律,不得随意操作显微镜。
2. 学生应小心处理切片,避免损坏。
3. 学生应在实验报告中注明所观察到的损伤形态学变化。
十、实验课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细胞与组织损伤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
3.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科研活动,提高其科研能力。
六、实验课名称:炎症反应与修复七、实验课目标:1. 理解炎症反应的类型及其特点。
2. 学会观察炎症反应的形态学变化。
3. 掌握基本的显微镜使用技巧。
八、实验课内容:1. 炎症反应的类型及其特点2. 炎症反应的形态学变化3. 炎症反应的观察与分析九、实验课步骤:1. 教师讲解炎症反应的类型及其特点。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课主题:观察常见疾病组织的病理变化二、实验目的:1.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
2. 熟悉常见疾病组织的病理变化特征。
3. 理解病理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三、实验内容:1. 观察正常心脏组织切片。
2. 观察心肌梗死组织切片。
3. 观察慢性胃炎组织切片。
4. 观察肝癌组织切片。
5. 观察肺结核组织切片。
四、实验步骤:1. 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和内容,介绍病理切片观察的基本方法。
2.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显微镜,按顺序观察各个切片。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切片中的细胞结构、组织形态等特征,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病理变化,并进行小组讨论。
5. 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分享学习心得。
五、实验课评价:1. 学生显微镜操作的正确性。
2. 学生观察切片的能力,如能否准确描述病理变化特征。
3. 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能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观察相结合。
4. 学生课堂参与度,如提问、讨论和分享学习心得的积极性。
注意:本教案为初步设计,具体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实验课前,请确保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并对显微镜的使用有一定了解。
六、实验课主题:肾脏疾病病理学观察六、实验目的:1.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肾脏疾病病理切片。
2. 了解肾脏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
3. 掌握肾脏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
七、实验内容:1. 观察正常肾脏组织切片。
2. 观察肾小球肾炎组织切片。
3. 观察肾病综合征组织切片。
4. 观察肾细胞癌组织切片。
5. 观察肾盂肾炎组织切片。
八、实验步骤:1. 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和内容,介绍肾脏疾病病理切片观察的基本方法。
2.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显微镜,按顺序观察各个切片。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切片中的细胞结构、组织形态等特征,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病理变化,并进行小组讨论。
5. 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分享学习心得。
九、实验课评价:1. 学生显微镜操作的正确性。
《病理学》实验大纲病理教研室《病理学》实验大纲课程名称:病理学课程代码:120007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时:总学时 90 实验学时: 18开课学期:第二学期适用专业:护理、助产、临床、药学、影像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探讨疾病病因、发展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等基本规律,从而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基础。
所以,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以形态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在病理学的教学和学习中,病理学实验课是病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习课的学习,学生要验证理论课所讲授的基本内容,要学会掌握“形态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临床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为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对所有参加病理学实验课的学生做出以下具体要求:1.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学生必须全面执行。
2、病理学标本包括肉眼标本和组织学切片。
在学习标本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环节:(1).实习前,认真复习病理理论课所讲授的基本理论,特别是疾病的病理形态特征。
(2).系统全面地观察病变。
(3).学会用病理学的术语来描述病变,并结合基本理论,综合做出病变诊断或疾病诊断。
3、典型病例讨论,对学生的综合分析、正确诊断能力具有检查功能,要求每个学生应当积极参与。
4、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和总结实验结果,按规定格式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实验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一、目的要求二、实验内容1大体标本观察描述2.病理切片观察描述3、病例讨论三、绘图(每次实验课中重要结构的镜下特征)三、主要仪器设备病理学VCD光盘或多媒体课件,显微图像显示器,学生用电光源单目显微镜,大体标本,病理切片,《病理学实验指导》,实验报告册四、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实习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实验属性】必修【实验学时】 2【目的要求】1. 熟悉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及病理学实习的一些基本要求。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学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检验医学专业学时:51学时一、实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主干学科,一方面,通过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的病理改变,理解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机能变化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另一方面,通过临床病理讨论,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结局及转归。
病理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为培养适应21世纪新医学模式的高质量医学专业人才服务,使学生通过对各类疾病一般性和特殊性规律的学习,逐步提高观察及分析思考能力,深化对各种疾病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为后续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实验一诊断病理学概要实习注意事项【目的要求】1.熟悉诊断病理学的概念及其对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导意义2.熟悉常规病理诊断流程3.熟悉实验室注意事项4.熟悉病理学、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病因、发病机制及免疫组织化学的专业英语5.了解病理学研究方法【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诊断病理学的概念及对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导意义2. 常规病理诊断流程3. 实验室注意事项【实验方法】1. 多媒体示教、讲解2. 参观临床病理诊断流程实验二适应、损伤与修复【目的要求】1.掌握适应、变性、坏死、凋亡、再生和修复的概念2.掌握各类坏死的形态特点及坏死的结局3.掌握肉芽组织的组成、形态特点及其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4.熟悉萎缩、化生、水变性、脂肪变性和玻璃样变性的病变特征5.熟悉肥大、增生的概念和类型6.熟悉创伤愈合的类型7.熟悉适应、变性、坏死、凋亡、再生、修复、肉芽组织、纤维性修复的专业英语8.了解损伤的原因及发生机制【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心脏肥大(高血压心脏) (2)肾萎缩(肾盂积水)(3)心脏萎缩(营养不良性) (4)脑萎缩(老年性)(5)肝脂肪变性(6)脾被膜玻璃样变性(7)脾/肾凝固性坏死(贫血性梗死) (8)足或趾干性坏疽(9)肺结核病(干酪样坏死)(10)脑液化性坏死(脑脓肿)(11)肉芽组织(狗皮实验创伤) (12)骨痂(狗胫骨实验性骨痂) (13)骨畸形愈合2. 组织切片1# 肝脂肪变性2# 宫颈粘膜鳞状化生3# 肾凝固性坏死4# 淋巴结干酪样坏死5# 肉芽组织(绘图)【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通过绘图,加深对肉芽组织形态特点的理解5. 课后小结实验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目的要求】1.掌握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2.掌握血栓形成的概念、形成条件、形态特点及结局3.掌握贫血性、出血性梗死的原因、形态特点及其对机体的影响4.掌握血栓、栓子、栓塞、梗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5.熟悉栓子的类型及其影响6.熟悉动脉性充血的概念、形态特点、类型和意义7.熟悉充血、淤血、心衰细胞、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栓子、梗死的专业英语8.了解血栓形成的机制【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慢性肺淤血(2)慢性肝淤血(3)慢性脾淤血(4)脑出血(5)腹主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血栓形成(6)肺动脉血栓栓塞症(7)肾贫血性梗死(8)脾贫血性梗死(9)肺出血性梗死2. 组织切片6# 急性肺淤血7# 慢性肺淤血8# 混合血栓(绘图)9# 机化血栓【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通过绘图,加深对混合血栓形态特点的理解5. 课后小结实验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病例讨论【目的要求】1.掌握临床病理讨论的方法2.掌握静脉延续性血栓的内在涵义3.掌握淤血、血栓形成、血栓、栓子、栓塞、梗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4.熟悉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病变特点及影响5.了解“经济舱综合征”【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病例讨论2.相关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复习3.测验一:损伤、修复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分组汇报2. 提出问题、分析讨论3. 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复习4. 用简单线条图配合文字说明归纳和总结病例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5. 测验一:闭卷笔试实验五炎症【目的要求】1.掌握炎症的基本病变2.掌握炎性渗出的概念、渗出液的的特点和意义3.掌握炎性浸润的概念、炎细胞种类、形态特点及其作用4.掌握急、慢性炎症的常见组织学类型及形态特点5.熟悉炎症的经过和结局6.熟悉炎症、变质、渗出、增生、趋化、肉芽肿、败血症的专业英语7.了解炎症介质的概念、常见类型及意义【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急性重型肝炎(2)气管白喉(3)纤维素性心包炎(绒毛心)(4)化脓性脑膜炎(5)化脓性胸膜炎(6)脑脓肿(7)肺脓肿(8)蜂窝织性阑尾炎(9)慢性扁桃体炎(10)肺结核病(11)机化性胸膜炎(12)机化性心包炎(13)肠粘连(14)心瓣膜变形2. 组织切片10# 蜂窝织性阑尾炎11# 纤维素性心包炎12# 皮肤慢性炎13# 机化性心包炎14# 肺脓肿3.绘图:炎症细胞【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课后小结实验六肿瘤【目的要求】1.掌握肿瘤及异型性的概念、特点及意义2.掌握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3.掌握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要点4.掌握肿瘤的大致分类和一般命名原则5.掌握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原位癌的概念6.熟悉肿瘤对机体的影响7.熟悉常见的癌前病变8.熟悉肿瘤、异型性、转移、癌、印戒细胞癌、肉瘤、库根勃氏瘤的专业英语9.了解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皮肤乳头状瘤(2)结肠息肉状腺瘤(3)子宫平滑肌瘤(4)甲状腺腺瘤(5)脂肪瘤(6)乳腺纤维腺瘤(7)卵巢粘液性囊腺瘤(8)结肠癌(9)乳腺癌(10)足跟鳞癌(11)阴茎癌(12)淋巴瘤(13)纤维肉瘤(14)平滑肌肉瘤(15)肺转移癌(16)卵巢畸胎瘤(17)恶性黑色素瘤2. 组织切片15# 子宫平滑肌瘤16# 子宫平滑肌肉瘤17# 皮肤乳头状瘤18# 皮肤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9# 淋巴结转移癌20# 结肠腺癌3. 测验二:心血管疾病及肿瘤【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测验二:闭卷笔试5. 课后小结实验七心血管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变2.掌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部位、心肌梗死的原因、类型、病变及合并症3.掌握缓进型高血压病的分期、内脏病理变化及后果4.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及对机体影响5.掌握心瓣膜病的病因、病变特点、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6.熟悉动脉瘤的概念及病变特点7.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8.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风湿病、风湿小体、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专业英语9.了解心肌病和心肌炎的概念、类型、主要病变特点【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腹主动脉粥样硬化(2)脑动脉粥样硬化(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心肌梗死(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心肌梗死、穿孔(5)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大(6)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7)高血压脑出血(8)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9)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10)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1)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 组织切片21# 主动脉粥样硬化2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绘图)23# 风湿性心肌炎24# 高血压病固缩肾【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通过绘图,加深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态特点的理解5. 课后小结实验八呼吸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病变特点及相互联系2.掌握细菌性肺炎:大叶性、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联系及并发症3.掌握矽肺的病变特点4.掌握鼻咽癌、肺癌的好发部位、类型、主要临床病理特点及扩散规律5.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概念6.熟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肺癌、矽肺的专业英语7.了解病毒性肺炎(包括人禽流感病毒感染及SARS)、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肺气肿并肺大泡形成(2)肺源性心脏病(3)矽肺(4)支气管扩张症(5)大叶性肺炎(红肝、灰肝变期)(6)融合性小叶性肺炎(7)支气管肺癌(中央型、周围型、弥漫型)2. 组织切片25#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6# 大叶性肺炎27# 小叶性肺炎28# 鼻咽癌29# 矽肺【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课后小结实验九心血管系统整合式病例讨论【目的要求】1.掌握临床病理讨论的方法2.掌握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相互关系及病理临床联系3.熟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心肌梗死的病变特点及影响4.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与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心血管疾病病例讨论2.相关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复习【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分组汇报2. 提出问题、分析讨论3. 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复习4. 用简单线条图配合文字说明归纳和总结病例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实验十消化道疾病, 学生讲课:消化道肿瘤【目的要求】1、掌握溃疡病的好发部位、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和合并症。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课主题:观察病理学切片二、实验课目标:1. 了解病理学切片的基本制作方法和观察技巧。
2.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病理学切片。
3. 识别和理解常见病理学变化。
三、实验课内容:1. 病理学切片的基本制作方法。
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观察技巧。
3. 常见病理学变化的识别和理解。
四、实验课步骤:1. 介绍病理学切片的基本制作方法,包括取材、切片、染色等步骤。
2. 演示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病理学切片,包括调焦、换倍等操作。
3. 提供病理学切片样本,让学生分组观察并识别常见病理学变化,如炎症、肿瘤等。
4.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理解病理学变化的意义和临床应用。
五、实验课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病理学切片。
2. 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常见病理学变化。
3. 学生能够参与讨论和分析,理解病理学变化的意义和临床应用。
六、实验课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观察切片时保持安静,以免影响他人。
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避免损坏设备。
3. 提醒学生注意切片样本的卫生和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七、实验课资源:1. 病理学切片样本。
2. 显微镜设备。
3. 相关病理学教材和参考资料。
八、实验课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病理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设备和操作流程。
2. 安排学生进行病理学切片制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制作技能。
九、实验课反馈:1. 收集学生对实验课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改进建议。
2. 评估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跟踪和指导。
十、实验课总结:1. 对实验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强调病理学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六、实验课主题:细胞凋亡与坏死的观察七、实验课目标:1. 理解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定义及其在病理学中的区别。
2. 学会观察细胞凋亡与坏死的病理学特征。
3. 掌握细胞凋亡与坏死在临床疾病中的意义。
八、实验课内容:1. 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定义及其在病理学中的区别。
14223.4PB L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全面、创新的思维方式,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在PB L教学模式下,学生仅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
为了解决临床上复杂的实际问题,学生们不能单只从一个学科、一个角度去看问题。
需要综合多个相关学科的内容,加以全面的分析才能的出正确的答案。
同时,由于教师并没有对每个问题预先给出所谓的正确结论,所以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去寻找合理的、创新的结论。
在寻找结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对各种疾患的诊疗能力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而且由于每一个问题都是经过大家讨论,所以也就尽可能的避免了在实习生间出现对不同病患诊疗技能差距过大的现象,即使是非常见病例也能做到让所有实习生有所接触。
3.5有利于提高实习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增进医患间的沟通分析收集到的资料,自己组织语言,在讨论中利用论据说服其它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这些也是PB L教学模式中的一个基本步骤。
学生在经过这样的训练后,在临床上基本上不存在与患者沟通的问题,也就能取得患者的信任,让患者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从而取得预期的疗效。
一旦结束学业步入社会,在自己的岗位上也能熟练的与同事配合,迅速融入角色。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比较我们不难发现,PB L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同时也解决了现阶段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临床教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该模式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与我国现在对医学生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因此,我们设想将PBL这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刚刚独立的的儿童口腔医学临床教学工作,这样应该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并且进一步创建适合我院实际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1]吕长海,欧沫,邓惠芬,多媒体仿头模实验室教学利弊谈[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96-97[2]吕长海,欧沫,林正梅,等.影响口腔内科学毕业实习的心理因素及对策[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110-111[3]祁兵,宋晓陵.运用“以问题为引导”教学法教学的过程及效果评价[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71-173[4]刘大庆,董广英,王辉.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口腔专业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北京口腔医学,2004,2:105-106(收稿日期:2008-07-04)病理学实验课教学的几点体会唐锡萍龙捷张燕青谢晓斌黄榕权广州医学院病理教研室(510182)摘要: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规律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因其是一门形态学科,理解内容相对少,记忆内容多而令人感到枯燥乏味,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影响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