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体系
- 格式:ppt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14
世界体系理论概述1、世界体系理论的内核:“现代世界体系”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认为,“世界体系是一个社会体系,它具有范围、结构、成员集团、合理规则和凝聚力”并进一步分析,迄今为止只存在过两种不同的世界体系:一种是世界帝国一在这些世界帝国中,存在一个控制大片地域的单一政治体系。
不论其有效控制程度减弱到什么程度;而在另一类体系中,在其所有的,或几乎所有的空间不存在这样的单一政治体系。
为了方便也是由于没有更合适的术语,我们用‘世界经济体’描述后者”。
也就是说,世界帝国是一种具有政治制度的社会单位,它的基础在于中央集权统治,它依靠政治权力,以纳贡的形式从直接生产者手中掠夺经济剩余。
到大约15世纪束16世纪初,世界经济体系开始出现。
“它不是一个帝国,尽管它像一个帝国那样幅员辽阔,并带有某些特征。
它既是不同的,又是崭新的。
这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一种社会体系,而且这正是现代世界体系与众不同的特点,它有异于帝国、辅邦和民族国家。
因为它不是一个政治实体,而是一个经济实体” 。
世界经济体是具有劳动分工和不同文化制度的单位,是一个没有权力中心的世界体系,主要是利用不平等交换机制把经济剩余从“边缘”转移到“中心”。
当然,这个世界经济体刚刚出现的时候,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仍然处在政治体系(世界帝国)的控制之下,甚至少数地区仍然处于无体系的杂乱状态之中。
经济体系是政治体系的发展,但不是所有的政治体系都能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体。
今天看来,历史上作为政治体系的帝国,由于未能及时地向经济体系演进,最终都由于内部或外部的冲击崩溃瓦解。
另一方面,经济体系内并不是没有政治上的联系力量,而是各部分之间的基本联系是经济的。
这一点与政治体系的帝国恰恰相反。
经济体系首先出现在欧洲。
但是,“欧洲并不是当时唯一的世界经济体,还存在其他的世界经济体,但只有欧洲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从而使它能超过其他的实际经济体。
第2期(总第103期)2019年6月No.2(Sum103"Jun'2019黎明职业大学学'Journal of 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文章编号:1008-8075(2019)02-0007-05doi:10.13446/kL jlvu.201905006世界体系的概念及涵义吴妍林(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福建厦门361021)摘要:学界所说的世界体系大体上分为经济意义的世界体系和政治意义的世界体系。
以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为代表的世界体系论派对世界体系概念作了定义和指标划定,依据这样的定义和指标,欧美资本主义体系是唯一的真正意义的世界体系。
世界体系论派的世界体系概念将欧美资本主义体系永恒化,其定义和指标并不完全合理。
在世界发展进程中,各国人民需要汇聚力量,创建一个符合全人类意愿和利益要求的更加美好的世界体系,终结西方霸权,实现世界平等、自主、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关键词:世界体系;新时代世界体系;国际经济组织体系;国家间政治联合体系;欧美资本主义体系中图分类号:F11;B03文献标识码:A今天,“世界体系”概念为人们熟知。
从学界情况看,伴随“世界体系”在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上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它的涵义及指认也变得愈加复杂。
这就启示我们,应当厘清世界体系概念能指和所指,而后才能做到合理使用它,才能准确地认清现行的世界体系的本质,以及努力变革,创建更加合理的新世界体系。
一、经济意义的世界体系从概念的起源看,“世界体系”是德国政治活动家和理论家罗莎•卢森堡在《资本积累论》一书中率先提出的,她用这个概念描述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及其发展特征%以她之见,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表现为世界体系扩张趋势,不断挤压、侵吞非资本主义世界,并使之转化为欧美资本主义世界的生存资源%可以看出,世界体系概念提出之始,是首先立足于经济意义的,这也使得经济意义的世界体系成为人们研究世界体系首先要关注的要点%卢森堡的世界体系概念后来被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费尔南•布罗代尔和以美国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为代表的世界体系论派所继承和创新%布罗代尔用世界体系概念描述地中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史的演变特征,世界体系论派则用它描述欧洲资本主义的演变特征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甚至用它来阐释现代世界历史的兴起及演变特征%到现时代,人们在更广的领域里使用世界体系概念,描述各种各样的国际性组织体系%问题在于,今天如此广泛使用世界体系概念,究竟是完善了它还是误用了它?世界体系论派的回答是:误用多于完善%就世界体系在经济意义的使用情况来说,今天的很多人就用“世界体系”指认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经济体系、欧洲联盟(简称“欧盟”)经济体系以及新市场经济体系、海湾国家发展组织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等,它们都是一个个跨越国界的经济组织体系,而在世界体系论派看来,它们并不属于经济意义的世界体系,只是某种意义的世界经济组织%世界体系论派的理由是:首先,它们没有“中心一边缘”的不平等结构体,不存在体系性霸权;其次,它们不存在向全球范围扩张的冲动,不存在经济殖民和掠夺的倾向;再次,它们基本上属于世界经济合作与收稿日期:2019-05-09作者简介:吴妍林(1992-),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研究。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概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政治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三个方面。
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逐渐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前)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时间:17~18世纪地点:西欧、北美代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等。
结果: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颁布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文件(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虽没有建立完整的资本主义制度,但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
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体系开始形成。
(2)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这是资本主义形成世界体系的最重要标志。
时间:19世纪中期。
地点:欧洲、亚洲、美洲代表: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
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统一——1870年意大利完成统一、1871年德意志完成统一。
结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定型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形式:资本主义民主议会制度取代封建专制制度;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异常活跃,自由竞选,胜者执政。
代表:英法美————政党政治、公民自由、民主代议制。
德日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君主立宪制。
(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前)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为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紧密联系的整体(2)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力量壮大起来。
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进入自由竟争时期(自由竟争主义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代表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世界体系〔格局)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0世纪以来政治体系历经三次演变,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了“一起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为重新分割世界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会议签定的凡尔赛和约、对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的和约统称为巴黎和约,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称为凡尔赛体系;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美、英、法、日、中等九个国家在以美国发起的华盛顿会议上,签定严重损害了中国利益的《九国公约》等国际条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称为华盛顿体系。
瓦解:由于该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瓜分战败国、强国瓜分弱国基础上的,因而体系中隐含着复杂的矛盾。
战胜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使战败国处于被宰割和奴役的地位,从而加深了两者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并未真正平息;帝国主义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委任统治”,进一步加深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随着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大力扩展陆军并进驻莱茵河非武装区和1931年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变突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名存实亡。
而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扩大则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二、美苏两极争霸格局为基础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二战结束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在战后不久,美苏两国的合作基础不复存在,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加剧,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
世界体系、世界格局、世界秩序三者的异同及其之间的关系:
1.同
(1)从范围看, 整个世界。
(2)从表现形式看, 对抗与合作。
(3) 从对抗与合作的基础和内容来看, 都以利益为基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
等领域。
2.异:
(1) 行为主体的范围不同。
(2)联系的复杂性有差异。
世界体系的联系,包含着各种行为主体之间双边的或多边的, 纵向的或横向的, 政治的或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等纷繁复杂的联系。
世界格局强调的是基本力量之间的对比关系。
世界秩序强调的是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次序, 包括世界基本力量之间、基本力量与其他国家之间及其他国家相互之间的关系。
(3)世界格局突出的是力量之间的对比,客观性较明显。
世界秩序以实力和利益为基础,但它包含着国家的理想成分和主观的努力, 有主观性。
3.相互关系
首先,世界体系包含着世界格局和世界秩序, 由世界格局和世界秩序来表现。
其次,世界格局是世界体系的核心, 是世界秩序的基础, 但受世界体系和世界秩序的制约。
最后,世界秩序的本质决定了世界体系的本质,世界秩序的变化对世界体系和格局的发展变化产生重大影响。
《现代世界体系》名词解释
(最新版)
目录
1.现代世界体系的概念与特征
2.现代世界体系的发展历程
3.现代世界体系的核心要素
4.现代世界体系的影响与挑战
正文
一、现代世界体系的概念与特征
现代世界体系是指自 16 世纪以来,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逐渐形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全球性体系。
其主要特征包括:全球性的经济联系、多元文化的交融、各国政治制度的相互影响以及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二、现代世界体系的发展历程
1.16 世纪至 19 世纪:欧洲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19 世纪至 20 世纪初:世界市场的拓展与现代世界体系的初步建立
3.20 世纪中后期: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与现代世界体系的巩固
4.21 世纪以来:全球化与现代世界体系的深化
三、现代世界体系的核心要素
1.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
2.政治多极化:国际政治格局由单一极向多极转变,各国政治制度相互影响、相互制衡。
3.文化多样化:世界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中保持各自特色,实现了文化的多元共生。
4.国际合作与竞争:各国在相互依赖的基础上,既开展合作,又进行竞争,推动世界体系的发展。
四、现代世界体系的影响与挑战
1.影响:现代世界体系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2.挑战:现代世界体系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均、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扩大等,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综上所述,现代世界体系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全球性体系,它既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简述世界体系理论
世界体系理论是指一种基于国际关系和社会经济关系研究的学术
学科,以弗里德曼·马歇尔为代表,他将世界上主要社会系统分为三
部分: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
这三部分并不是客观存在或
为特定历史时期独自存在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世界体系理论的所指的三个世界,也就是发达国家(第一世界)、
社会主义国家(第二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可以用三个概括:第一世界是资本主义国家、第二世界是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是发
展中国家。
前两个世界之间存在着政治观念、经济水平、社会发展程
度和军事力量等差异,而第三个世界则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主要指
一些发展滞后、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出现贫困等问题的国家。
在世界体系理论中,国家被视为政治实体,并存在着多种关系。
它关注在历史上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
世界体系
理论是审视国家之间的区别和相互作用的重要视角,也是审视社会经
济活动组织的侧面。
此外,它还考虑到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以
及影响国际关系的自然环境因素。
世界体系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以更全面地理解国家之间的
关系,以及影响国际关系的各种因素。
它为学者们提供了探讨国家之
间的微观关系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国家及其真实环境。
然而,这一理论也决定了一些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特殊地位。
因此,必
须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各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去深入研究,以便正确理
解世界体系理论。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概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指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即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经济整体。
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它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
1、形成: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逐渐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于工业革命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
2、内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发生在19世纪6、70年代。
(即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第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至20世纪初,亚洲除日本外,大部分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非洲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拉美除原有的殖民地外,独立的国家实际上成了英美等国的附庸国。
这样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第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即亚非拉美被侵占的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的输出场所和掠夺性的贸易,瓦解破坏了当地自然经济,把当地经济都纳入资本主义轨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二、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前)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
时间:17-18世纪地点:西欧、北美代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等。
结果: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颁布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文件(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虽没有建立完整的资本主义制度,但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
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体系开始形成。
(2)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世界体系理论名词解释世界体系理论(WorldSystemTheory)是由美国社会结构学家和历史学家阿莱克斯斯坦利(AlexisdeTocqueville)提出的一种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分析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广泛流行。
它是以经济活动、社会结构和历史流变为基础,分析和研究世界经济系统的演变过程,研究世界经济间的关系,评价不同国家的地位关系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世界体系理论认为,全球经济体系是一个巨大的色彩多变的网状结构,由大量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组成,由各种国家、经济体和文化区域构成,这些部分彼此之间存在强大的耦合和联系,而且这些耦合和联系是一个有序的、可持续的整体系统。
世界体系理论坚持以“系统”的视角来分析世界经济,把世界经济分为三大类:核心国(Core Nations)、半周边国(Semi-Periphery Nations)和周边国(Periphery Nations)。
核心国拥有最先进的科技、最高水平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最大的市场,是国际金融中心,具有统治地位;半周边国是由核心国把控的一种传统半奴性经济结构,其工业生产能力水平落后于核心国,但技术还没有完全落后于核心国;而周边国的工业技术水平远低于核心国,在全球经济中处于次要地位。
世界体系理论又将这些国家划分为五大群体:发达国家(Advanced Countries)、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国际贸易国家(International Trading Countries)、发展迅速国家(Rapidly Developing Countries)和落后国家(BackwardCountries)。
发达国家在现代社会中占有支配地位,其经济实力强大,制度先进,科技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和国际贸易国家处于经济中等级,在国际社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发展迅速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但技术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而落后国家则处于最低等,在现代社会中拥有最低等的地位。
世界体系理论(World system theory)作为一种理论和方法主要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主要标志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于1974年出版的《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16世纪资本主义农业和欧洲世界欧洲的起源》(Morderm World—Syste m I: Capitalist Agriculture and the Origins of the European World –Economy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这种理论和方法是西方学术界继5 0,60年代现代化理论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理论和新方法,其影响遍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以及地理学等主要社会科学领域.世界体系理论创造性地融合了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主流学派与非主流学派(即―经典现代化理论‖与―依附论‖),揭示了现代化的不可阻挡的全球发展的趋势。
沃勒斯坦采取了新的观察视角,他认为民族国家并不是近代以来社会变迁的基本单位,而是具有结构性经济联系和各种内在制度规定性的、一体化的现代世界体系才是考察16世纪以来社会变迁的唯一实体。
现代世界体系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维度构成的复合体。
经济体是整个世界体系的基本层面,是政治体和文化体存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世界经济体的雏形是产生于―延长的16世纪‖(1450―1640年)的欧洲经济体。
在这一时期,欧洲内部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重要的―分化‖:在西欧,制度性的总危机导致了封建社会的全面衰朽,随着现代工业体系和自由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逐渐确立并巩固;而在与之毗邻的东欧,同样的危机却导致了不同的社会后果,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得到加强,已经趋于消失的封建农奴制死灰复燃;地中海沿岸各国的社会发展程度则介于两者之间。
这样,在互补性的地区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欧洲的各个地区之间结成了经常的、稳定的、大规模的贸易联系,一体化的欧洲经济体由此诞生。
世界体系论名词解释世界体系论是一种国际关系的理论框架,旨在解释和理解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国际秩序的形成和演变。
它涉及到众多名词和概念,以下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
第一,世界体系。
世界体系是指由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组成的全球性体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世界体系的发展演变受到各个国家的利益、力量和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它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
第二,国际秩序。
国际秩序是指在世界体系中各国之间建立的规则和机制,用于维护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与稳定。
国际秩序的形成和维护需要各国共同努力,通过国际组织、国际法和国际准则等手段来实现。
第三,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是指国家作为主权实体所拥有的行使权力的能力。
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权力,用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内稳定。
在世界体系中,国家权力的强弱关系会影响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四,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是对国际关系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学科体系。
它涉及到多种理论流派,如现实主义、自由主义、构造主义等,这些理论试图从不同的视角解释国际关系的本质和规律。
第五,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
它促进了跨国贸易、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加速了国际分工和资源配置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和问题。
世界体系论名词解释只是对其中几个重要名词进行了简单解释,实际上这个领域还有更多的名词和概念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
通过对这些名词的解释,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体系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国际关系中的问题。
世界体系理论一、现代化理论、依附论和世界体系理论的基本观点现代化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美国,其后迅速向其他国家传播。
这一时期正是二战结束后,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现代化研究所关注的问题是:受战争创伤的国家如何发展和复兴,战后摆脱殖民统治的新兴独立国家与地区如何建设。
这一时期的现代化研究主要提出了以下三种观点:一、将所有国家划分为“传统型”和“现代型”,现代化就是“传统型”国家向“现代型”国家迈进的过程;二、认为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是来自内部,而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的不顺利,根本原因也是来自内部的障碍。
三、认为各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将会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地具有现代化国家的特征。
这一阶段形成的现代化的理论通常被称为经典现代化理论。
依附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主要由拉丁美洲的现代化研究的学者提出的,这一理论对经典现代化理论发起了强劲的挑战。
支持依附理论的学者认为,世界分为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处于中心的国家是早发的西方发达国家,处于外围的国家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外围国家的发展依附于中心国家,形成了一种依附关系,而这种依附关系是不平等的,发达国家在这种依附关系中受益,发展中国家受害。
也就是说,西方国家的发达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
二、现代化理论的优缺点其次,经典现代化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抛弃了传统的价值观。
经典现代化理论认为,传统的价值观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发展中国家只有抛弃自己的传统价值观,采取西方的现代价值观体系,才能成功的实现现代化。
但是传统与现代化价值观真的排拆吗?抛弃了传统价值的发展中国家能发展得好吗?很多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给这种观点重重一击,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1979年伊朗所发生的伊斯兰革命。
伊朗巴列维王朝在发展国家时,彻底地抛弃了自己的传统价值观,结果导致社会思想混乱,社会弊病丛生,发展也停滞不前,王朝也被革命所推翻。
传统价值观其实和现代化并不冲突,各个国家应该从自己的传统出发,找到适合自己国家国情的发展道路,也就是说,现代化发展不仅不是抛弃传统价值观,而是在新情况下融合传统价值观。
《现代世界体系》名词解释现代世界体系名词解释1. 现代世界体系 (Modern World-System)现代世界体系是由历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其著作《现代世界体系》中提出的概念。
它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一种组织形态,其核心特征是全球范围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现代世界体系不仅包括经济交往,还涉及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文化交流等方面。
例子:近代欧洲发起的列强殖民扩张就是现代世界体系下的一种表现。
这些殖民国家在经济领域掠夺殖民地资源,同时通过政治手段维持其殖民地体系的稳定。
2. 核心-边缘结构 (Core-Periphery Structure)核心-边缘结构是现代世界体系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核心地区(通常是工业化国家)与边缘地区(通常是农业和原材料供应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不平等关系。
核心地区通常拥有经济先进、技术发达、政治实力强大的特点,而边缘地区则在全球经济中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
例子:欧洲国家和非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就是核心-边缘结构的一个典型例子。
欧洲国家通常是经济的核心地区,从非洲国家进口大量的原材料,而非洲国家则经历着资源的外流和贫穷的困境。
3. 经济全球化 (Economic Globalization)经济全球化是现代世界体系下的重要特征之一,指的是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的增加和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经济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金融等活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运行。
例子:跨国公司的兴起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显著标志。
这些公司在不同国家建立生产基地、销售网络,将产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通和交换。
4. 文化同化 (Cultural Assimilation)文化同化是指较强势的文化对较弱势的文化进行渗透和融合的过程。
在现代世界体系中,文化同化常常是由核心地区的文化对边缘地区的文化产生影响,并导致边缘地区的文化逐渐丧失独立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