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贴面修复牙体预备中的操作要点(特选借鉴)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5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8 年5月第5卷/第15期V ol.5, No.15 May. 201812超薄全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运用和体会俞雪琴(江苏省宜兴市牙病防治所,江苏宜兴 214200)【摘要】目的 评价用超薄全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运用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收集20例前牙美学缺陷的患者,用超薄全瓷贴面进行修复,来观察其临床美学效果。
结果 在20例不同美学缺陷病例中,17例患者进过检查美学效果良好。
有一例折裂,给予重新制作。
一例复查发现牙龈有炎症,一例下前牙发生脱落,后分析原因给予重做后效果良好。
结论 超薄全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可以达到良好的美学效果,值得我们广泛运用。
【关键词】超薄;全瓷;前牙美学修复【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8.15.12.02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瓷贴面修复是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
瓷贴面修复技术的正确应用可以为轻中度美学缺陷患者的美学效果改善带来明显的效果,并且较高的长期成功率可以获得。
[1-2]传统瓷贴面的唇面制备量通常为0.5~0.8,其牙体预备方式分为对接型、开窗型、包绕型,比传统的烤瓷冠牙体预备量明显减少。
[3]而超薄全瓷贴面的材料选用的材料是二硅酸里玻璃陶瓷材料,它具有高半透性,高强度,使得瓷贴面的制作厚度减少到0.3~0.5,又比传统的瓷贴面预备量又减少[4],牙体预备可仅在牙釉质内进行或者完全不进行牙体预备也可对前牙微创美学的完成。
这样可以让牙体硬组织的磨除减少,让患者的损伤减少到最少,符合修复治疗的生物学原则。
当瓷贴面的边缘通过粘结在牙釉质层时,可以使修复体的脱粘现象和微渗漏有效的避免,又可以形成很好的牙釉质-树脂-瓷复合体,抵抗咬合力和强度加强,瓷贴面粘结的持久性得以很好的保证[5]。
对于超薄瓷贴面来说,要想取得成功,我认为关键是对临床病例严格的设计和选择,牙体预备的精细操作,选择安全,合理的全瓷材料和技师们艺术化的制作,最后是临床上对树脂粘结步骤严谨化。
瓷贴面修复牙体预备中的操作要点一、牙体预备的原则从生物学角度出发,制作的修复体应尽量降低医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性。
如果能不预备牙体即可放置贴面并维持良好的美观性,也不继发牙周改变的话,显然是最理想的方案,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一定程度的牙体预备就是必要的。
以下列出几点作为牙体预备设计方案的参照:1.正常情况下,不进行牙体预备而直接进行贴面修复会存在牙体变大、唇侧突出等问题。
已有舌侧倾斜的牙齿可不预备唇面牙体,因为这类牙齿贴面修复后可纠正相对位置,获得满意的外观。
2.牙体预备要开辟容纳瓷贴面瓷层及粘结剂的厚度空间。
基于技工操作的需要,制作瓷贴面的瓷层厚度不应低于0.3~0.5mm,因此,即使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患牙舌倾),也必须确保修复空间足够时才可少预备或不预备牙体。
3.如果患牙唇面已经超出了牙弓外形线,则必然需要加大牙体预备量,使修复后的外形回纳到牙弓正常的弧度之内。
4.重度变色牙往往需要特殊的牙体预备和修饰措施以使修复体能够遮盖住底色,如增加牙体预备厚度或按照要求预备牙体后再另外将变色或着色严重区域的牙体组织局部磨除等。
5.牙体预备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及牙髓接近表面的程度,尤其是在患牙唇突需要增加牙体预备量时更应注意避免损伤牙髓。
6.医师应该了解患者对美观的要求程度、对牙体组织磨除的接受程度,在符合临床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参照患者的意见选择牙体预备方案的设计,如果患者对磨除牙体组织心有顾虑,则应尽量采用保守的牙体预备方案(如保留患牙邻接关系、不进行切端及舌面预备等),保留重新选择的机会。
二、牙体预备的操作要点在临床操作时,牙体预备通常需从5个方面考虑,包括唇面、邻间区、龈端、切端和舌面。
预备过程应按照各方面的要求有序进行。
1.牙体唇面的预备部分的预备限制在釉质范围内,尤其是边缘部分必须位于釉质内以确保获得良好的封闭。
某些情况下为使牙齿达到整齐的排列,牙体预备会不同程度的导致牙本质暴露,如果暴露区域局限且预备边缘仍保持在釉质内,则并无不良后果。
瓷贴面粘接的操作流程如下:
1. 隔离术区:最好使用橡皮障或棉卷辅助开口器等材料进行隔湿,聚四氟乙烯薄膜或成形片隔离邻牙。
若瓷贴面预备为龈下边缘,或平龈,龈上边缘者有龈沟液渗出,则需在贴面就位前对基牙进行排龈。
2. 基牙粘接面的处理:在贴面粘接前,需要保证基牙粘接面的清洁,可用抛光杯加无氟抛光膏或浮石粉清洁牙面。
如果基牙待粘接面局限于牙釉质层内,则首选能与酸蚀—冲洗粘接系统(即全酸蚀粘接系统)配合使用的树脂水门汀,按照经典的“酸蚀——冲洗——粘接”步骤处理牙面。
如果备牙比较多,暴露了牙本质,那么全酸就有可能导致牙齿敏感,对于这种情况,全酸只酸蚀釉质面就行了,暴露的牙本质面要用自酸,选择性酸蚀就能有效避免过敏的产生。
3. 瓷贴面表面处理:包括氢氟酸酸蚀、超声荡洗、硅烷化处理和粘接剂处理等步骤。
氢氟酸酸蚀后,需要用95%乙醇、丙酮或蒸馏水进行超声震荡清洗,再涂擦无水乙醇,自然干燥,或用电吹风,或使用无油无水的牙科三用枪吹干。
硅烷化处理则是使用硅烷偶联剂或含硅烷的瓷处理剂进行贴面组织面的处理。
粘接剂处理则是将粘接剂涂抹在贴面的待粘接组织面上,厚度尽量均匀,吹薄,涂抹后不能光固化,以免形成过厚的粘接剂层,影响贴面的准确就位。
4. 应用树脂水门汀:将树脂水门汀应用于贴面,然后进行就位。
5. 固化、清理多余粘接材料:对树脂水门汀进行固化,然后清理掉多余的粘接材料。
6. 调 、抛光:调整贴面的 度,进行抛光。
7. 复查:进行功能评价、美学评价和生物学评价(是否侵犯生物学宽度),检查瓷贴面是否合格。
以上是瓷贴面粘接的操作流程,供您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师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瓷贴面修复牙体预备中的操作要点瓷贴面修复牙体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牙齿修复方法,能够改善牙齿外观和功能。
正确的操作要点对于瓷贴面修复牙体的成功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瓷贴面修复牙体预备中的操作要点,以及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在进行瓷贴面修复牙体之前,牙医需要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这包括对患者的牙齿进行彻底检查和评估,确定是否适合进行瓷贴面修复牙体,以及选择合适的瓷贴面材料。
二、牙体预备1. 牙体植体检查在开始预备牙体之前,需要对牙齿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这包括检查牙齿的咬合情况、牙齿表面的损伤和缺陷等。
2. 牙体预备设计根据患者的牙齿情况和期望的修复效果,牙医需要进行精确的牙体预备设计。
这包括确定瓷贴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
3. 牙体表面预备在进行牙体预备时,牙医首先需要清洁牙齿表面,以确保瓷贴面能够与牙齿牢固地粘合。
然后,使用特定的工具和技术,对牙齿表面进行修整,以确保瓷贴面可以自然地融入到牙齿中。
4. 牙体预备深度控制瓷贴面修复时,牙体预备的深度控制非常重要。
牙医需要准确地掌握瓷贴面与牙齿接触的深度,避免过度修复或不足的情况。
5. 牙体预备边缘设计牙体预备边缘的设计对于瓷贴面的质量和粘合力非常重要。
牙医需要精确地设计牙体边缘的形状和角度,确保瓷贴面与牙齿的边缘无缝贴合。
三、注意事项1. 临床操作规范在进行瓷贴面修复牙体的操作过程中,牙医需要严格遵守临床操作规范。
这包括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采用正确的姿势和技术、遵循无菌操作要求等。
2. 牙齿保护在进行牙体预备时,牙医需要注意保护周围健康的牙体组织。
这包括使用适当的隔离措施,以及避免对其他牙齿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 粘接剂选择选择合适的粘接剂对于瓷贴面修复牙体的质量和寿命至关重要。
牙医需要根据患者的牙齿情况和修复需求,选择适合的粘接剂。
4. 修复后护理在完成瓷贴面修复后,患者需要做好相应的修复后护理工作。
这包括注意饮食习惯、定期刷牙和清洁瓷贴面等,以保持修复牙体的良好状态。
牙科贴面粘接流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人们对美牙需求的增加,牙科贴面粘接成为一种常见的美牙修复方法。
贴面粘接是指通过将薄片状的陶瓷或树脂材料粘贴在牙齿表面以改善牙齿外观的过程。
通过牙科贴面粘接,可以轻松实现牙齿色泽、形态、大小等各方面的美学修复,并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牙科贴面粘接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术前检查:在进行牙科贴面粘接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口腔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口腔卫生情况、牙齿状态、咬合情况等,以确保粘接过程的顺利进行。
2. 牙体准备:在确定进行贴面修复的牙齿后,医生将对牙体进行准备。
这一步骤主要包括去除牙釉质表面的一层薄片,以便粘贴贴面时有更好的粘接力。
在一些情况下,医生还可能需要对牙体进行局部修复或者根管治疗等处理。
3. 选取贴面材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医生将选择合适的贴面材料。
目前常用的材料包括陶瓷贴面和树脂贴面,它们各有优缺点,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选择。
4. 贴面设计:在确定了贴面材料后,医生将根据患者的牙齿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贴面设计。
设计包括贴面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医生将根据需求进行精细调整。
5. 贴面粘接:在完成贴面设计后,医生将进行贴面粘接。
这一步骤需要使用特殊的粘接剂将贴面牢固地粘贴在牙釉质上,同时使用照射光线进行固化,以确保贴面与牙齿结合紧密牢固。
6. 调整和完善:在完成贴面粘接后,医生将进行最后的调整和完善。
这包括牙齿的形态、颜色、咬合等方面的调整,以确保修复后的牙齿与周围牙齿的协调一致。
7. 定期复诊:贴面修复完成后,患者需要定期复诊检查,以确保贴面的使用寿命和效果。
医生将对牙齿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处理和维护。
牙科贴面粘接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修复方法,需要医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通过严谨的流程和细致的操作,可以实现美学修复和牙齿功能的恢复,提升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美观度。
瓷贴面粘接技术操作规范摘要瓷贴面由于具有微创、美观、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已成为口腔美学微创修复的主流技术之一。
粘接是保证贴面固位、边缘封闭,并影响修复体临床使用寿命的关键步骤。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瓷贴面粘接技术操作规范,标准化该技术的临床操作流程,以提高瓷贴面的长期修复成功率,促进瓷贴面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
本规范按GB/T1.1—2009的规则起草,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瓷贴面由于具有微创、美观、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已成为口腔美学微创修复的主流修复技术之一。
由于瓷贴面不要求机械固位形,其固位力主要来源于树脂粘接材料与瓷贴面和牙体组织间形成的粘接力。
瓷贴面的临床使用寿命与贴面粘接后所形成粘接界面的密封性和稳定性密切相关,粘接环节的失误可导致粘接界面结构缺陷,破坏界面稳定性,从而易发生贴面剥脱、碎裂,乃至修复失败。
此外,瓷贴面有一定的透光性,粘接材料的颜色可直接影响瓷贴面修复后的美学效果。
因而瓷贴面粘接材料的选择以及临床粘接操作的规范与否是决定瓷贴面修复能否成功的关键,这对牙体预备量进一步减少、甚至无预备的超薄贴面尤为重要。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通过对瓷贴面粘接技术操作制定细化规则,标准化该技术的临床操作流程,提高瓷贴面修复成功率和临床耐久性,促进瓷贴面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
目前用于瓷贴面修复的主流材料是玻璃陶瓷,因而本规范主要针对玻璃陶瓷的临床粘接操作进行规范,对于玻璃相含量高、陶瓷支架中含树脂聚合体的可切削复合材料制作的贴面,粘接时也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本规范提出瓷贴面粘接的常规临床操作技术原则,对于具体瓷贴面材料和粘接材料,除参照本规范外,还应参照相关材料的使用说明书,并以说明书推荐的具体操作为准。
范围本规范给出瓷贴面规范化粘接操作流程的临床技术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玻璃陶瓷材料(如长石质瓷、白榴石基玻璃陶瓷、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等)制作的常规瓷贴面、微创瓷贴面和无预备瓷贴面。
瓷贴面修复套装的使用流程1. 介绍瓷贴面修复套装是一种用于修复瓷贴面的工具套装。
它包括了一系列的修复工具和材料,可以帮助用户轻松修复损坏的瓷贴面。
本文将介绍瓷贴面修复套装的使用流程。
2. 准备工作在使用瓷贴面修复套装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清洁工作区域:将待修复的瓷贴面周围的区域清洁干净,移除附着的灰尘、污垢等。
•检查工具和材料:确认瓷贴面修复套装中的工具和材料完整无损,并将其准备好。
3. 使用流程以下是使用瓷贴面修复套装的具体流程:1.准备工作台:在一个平整、整洁的工作台上,摆放好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2.清洁瓷贴面:使用清洁剂和柔软的布将待修复的瓷贴面彻底清洁干净,确保表面无灰尘、油脂等物质。
3.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根据瓷贴面的颜色和纹理,选择与之匹配的修复材料。
瓷贴面修复套装通常提供多种颜色的修复材料供选择。
4.填补破损部位:使用套装中的修复胶将破损的部位填补起来。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调色剂来调整修复胶的颜色,使其更加贴近原有的瓷贴面颜色。
5.平整表面:等待修复胶干燥后,使用砂纸或磨石将修复胶的表面磨平,与周围的瓷贴面保持一致。
6.润饰表面:使用抛光剂或者瓷面蜡将修复后的表面进行润饰,使其恢复原有的光泽。
7.清洁和保养:完成修复后,使用清洁剂再次清洁整个瓷贴面,并使用保养剂进行保养,延长修复效果的持久性。
8.等待固化:根据修复胶的说明,等待一定的时间让修复胶完全固化。
4. 注意事项在使用瓷贴面修复套装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使用工具时需小心,避免受伤。
•注意选择与瓷贴面颜色和纹理相匹配的修复材料,以达到修复效果的最佳效果。
•修复后的瓷贴面需要等待足够的时间让修复胶完全固化,否则可能会影响修复效果。
•在使用清洁剂和保养剂时,根据说明书正确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损坏。
•对于大面积的瓷贴面修复,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5. 总结瓷贴面修复套装是一种简便实用的工具套装,可以帮助用户修复瓷贴面的破损部位。
瓷贴面的粘接步骤和要点
玻璃陶瓷贴面的粘接要点:
a. 首先粘结系统要求是光固化的,这样粘结系统才不容易变色。
对于双固化的贴面粘接系统,里面自固化树脂的催化剂成分(通常为叔胺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色,颜色会透过薄薄的贴面显示出来,临床看到贴面的颜色会变黄变暗,影响修复效果。
b. 粘结系统固化后要有足够的抗压强度来支撑贴面,防止贴面折裂。
牙体制备后保留有50%以上的牙釉质,就是为了有足够硬的组织支撑贴面,但如果贴面和牙釉质之间的粘结剂硬度不够,贴面也容易发生折裂。
贴面的粘接涉及到两个部分:牙体与水门汀之间的粘接,及水门汀与贴面之间的粘接。
粘结操作流程:
1、试色
试戴糊剂与水门汀基质颜色一致,在试戴中能准确反映粘结后颜色效果。
2、瓷组织面的处理
(1) 10%的氢氟酸处理60秒
(2)清水冲洗20秒后,置入95%酒精中荡洗5分钟
(3)涂布1-2层硅烷偶联剂,30-60秒后热吹风吹干
(4)涂布粘结剂,不光照
3、对牙体的处理
(1)浮石粉液清洁
(2)用37%的磷酸酸蚀牙体(牙本质10-15秒,牙釉质30秒)
(3)冲洗20秒,牙面保持稍湿润
(4)涂布1-2层粘结剂,吹干后光固化10秒
4、树脂水门汀粘接
用选择好颜色的树脂水门汀粘接贴面
5、光固化树脂水门汀
修复体就位后,使用短时光照每个区域1~2秒钟,使多余水门汀初步凝固至硬橡胶状态,方便多余水门汀的去除。
在修复体粘结边缘涂布氧隔绝剂,光照40秒彻底固化水门汀。
病例照片由济南牙医国洪波友情提供。
第1篇一、实验背景牙齿贴面是一种常用于改善牙齿外观的修复技术,通过将贴面材料粘贴在牙齿表面,可以遮盖牙齿的色泽、形状、大小等缺陷,从而达到美观的效果。
本实验旨在了解牙齿贴面的制作过程,掌握相关技术,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牙齿贴面制作的原理和流程。
2. 掌握牙体预备、取模、制作贴面、粘接等关键技术。
3. 评估牙齿贴面的美观性和稳定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瓷贴面材料、树脂贴面材料、粘接剂、酸蚀剂、抛光剂等。
2. 实验仪器:牙科手机、牙钻、取模器、比色卡、显微镜、牙科抛光机等。
四、实验方法1. 牙体预备:将待修复的牙齿表面进行清洁,去除牙石、牙菌斑等,然后使用牙钻去除牙釉质,形成适合贴面的牙体形态。
2. 取模:使用取模器取下牙齿的印模,确保印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制作贴面:根据印模和比色卡,制作出与牙齿颜色、形态相匹配的瓷贴面或树脂贴面。
4. 粘接:将制备好的贴面粘贴在牙齿上,使用粘接剂固定,并进行光固化处理。
5. 抛光:使用牙科抛光机对贴面进行抛光处理,使其表面光滑、美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牙体预备:本实验中,牙体预备过程顺利进行,牙体形态符合贴面要求。
2. 取模:印模制作过程中,确保了印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贴面制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 制作贴面:根据印模和比色卡,成功制作出与牙齿颜色、形态相匹配的瓷贴面或树脂贴面。
4. 粘接:粘接过程中,粘接剂固化良好,贴面与牙齿紧密结合,无脱落现象。
5. 抛光:抛光处理后,贴面表面光滑、美观,达到了预期效果。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完成了牙齿贴面的制作,掌握了相关技术。
2. 牙体预备、取模、制作贴面、粘接等关键技术在本实验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3. 瓷贴面和树脂贴面均具有良好的美观性和稳定性,可满足临床需求。
七、实验建议1. 在牙体预备过程中,应尽量保留牙釉质,减少对牙齿的损伤。
2. 取模时,应注意印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影响贴面制作。
瓷贴面的操作方法
瓷贴面是一种装饰性材料,可用于墙壁、地板、柜子等表面。
以下是瓷贴面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确定要安装瓷贴面的表面清洁、平整、干燥,并移除任何障碍物。
同时,还需准备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瓷贴面、瓷贴面粘合剂、刷子、刮板、橡皮锤、绳子、量具、水平仪等。
2. 测量:使用量具测量瓷贴面将要安装的区域的大小,然后根据测量结果计算需要的瓷贴面数量。
同时,根据测量结果标记出最适合的起始位置。
3. 准备瓷贴面:按照需要的尺寸,使用适当的工具将瓷贴面切割成所需的大小。
注意遵循安全操作规程,戴好护目镜等防护设备。
4. 涂抹粘合剂:使用刷子将瓷贴面粘合剂均匀地涂抹在要安装瓷贴面的表面上。
在涂抹粘合剂之前,可以使用刮板清除表面上的任何灰尘或杂质。
5. 安装瓷贴面:将瓷贴面轻轻地放置在涂抹了粘合剂的表面上,并稍微用力按下,使其与表面紧密结合。
可以使用橡皮锤轻轻敲打瓷贴面,以确保其粘合牢固。
6. 排列瓷贴面:根据设计要求,将瓷贴面排列成想要的样式。
在排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绳子或水平仪来确保瓷贴面的水平或垂直。
7. 排除空隙:如果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瓷贴面之间的空隙,可以使用专门的填缝剂来填补。
使用填缝剂前,确保瓷贴面已经完全干燥。
8. 清洁和保养:在瓷贴面安装完成后,用湿布或拖把清洁表面。
此外,还要定期保养瓷贴面,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瓷贴面过程中,务必遵循产品使用说明,确保安全操作。
如果对操作方法不熟悉,建议请专业人士进行安装。
贴面(vaneer):在不磨牙或少量磨牙的情况下,应用粘结技术,将复合树脂、瓷等修复材料覆盖在表面缺损的牙体、着色牙或畸形牙等牙患部位,以恢复牙体正常形态或改善其色泽的一种修复方法。
一、理想贴面应具备条件:1、厚度小,一般不超过0.8mm2、表面及边缘光滑,对牙龈无刺激3、能恢复牙齿正常外形,能遮挡牙齿的各种变色4、能逼真模仿天然牙牙色,表面质地及半透明特征,与邻牙协调5、抗磨损,抗折裂,经久耐用6、长久抗着色7、抗边缘微漏8、易于制备和制作9、易于修理或重做10、价格便宜二、全瓷贴面修复的优点1.牙体磨除量少2.美观仿真3.全瓷表面高磨光性,抗菌斑附着,有利于牙龈健康4.边缘密合性佳,有利于减少牙龈刺激和边缘微漏5.内部强度高,抗磨耗和磨损能力较复合树脂强6.经氢氟酸酸蚀、硅烷处理后的贴面粘结强度好7.稳定性好,抗边缘微漏和着色三、全瓷贴面修复的缺点1.间接法制作,对临床及技工工艺要求高,操作精细,过程费时2.价格较贵3.需二次就诊4.粘接前需用试色糊剂调配好颜色,一旦与釉质粘接后不能改变颜色5.瓷贴面较脆,制作时操作困难,而且粘接后贴面也较易发生折裂6.与牙齿粘接后,若发生折裂等问题不易修理,必须重新制作7.对重度染色牙的遮色效果仍然欠佳8.牙体预备比直接法复合树脂贴面要求严格四、全瓷贴面修复的适应证1.前牙或双尖牙2.变色牙(四环素牙、氟斑牙)3.改善前牙外观形态(畸形牙、过小牙)4.唇面、切端或牙尖釉质缺损(釉质发育不全、轻度龋损)5.轻度错位牙(扭转牙)6.牙间隙7.过短牙、磨耗牙且切端釉质量足够者五、全瓷贴面修复的禁忌症1.上颌牙严重唇向错位或唇向移位、反牙合牙2.下颌严重深覆牙合3.下颌唇面严重磨损无间隙者4.有磨牙症、咬异物等习惯的患者不建议使用5.预备牙缺损较大使全瓷修复体局部厚度大于2mm时避免使用6.当重度釉质发育不良等造成釉质粘接面不足时,贴面的粘接力不仅下降,而且贴面与牙表面的封闭作用也下降,容易发生微漏或染色,此时禁用贴面六、全瓷贴面牙体的预备原则★1.尽量减少牙体预备量2.牙体预备均匀、适量,保证有足够的空间来形成修复体的正常形态(0.5~0.8mm)3.有足够的釉质粘结面4.边缘应光滑连续,位于釉质内5.齐龈或龈下0.5mm的无角肩台6.无尖锐内线角7.预备体无倒凹七、牙体预备的分型★1)切端是否需要加长(要加长则不用开窗型)2)切端厚度是否足够(不够包绕型×)3)咬合关系(下颌牙不用开窗型)八、贴面的预备要点(瓷贴面最小的厚度在0.3-0.5mm)1、唇面预备分为龈端1/3 -1/2和切端1/2-2/3。
一、预备忌:无肩台预备和带有斜面的肩台预备,Cercon氧化锆修复体的基牙预备原则与已知的全瓷修复体一致。
因此氧化锆修复体不适合作无肩台预备或预备为带有斜面的肩台。
这两种方法都会形成过薄的边缘,有发生折裂的危险。
宜:圆缓的斜面肩,或轴-颈线角圆钝的水平直角肩台。
应预备成以下形态:1.明显的斜面(90度)2.将肩台预备成圆钝的轴-颈线角具有圆形尖端的圆柱形金刚砂车针很适合用于预备斜面,而具有圆形边缘的锥形金刚砂车针适合将肩台预备成圆钝的铀-颈线角。
二、前牙修复体基本要领:前牙修复体的预备主要是根据如前所述的基本预备原则。
周缘的预备宽度为1.0mm,同时轴壁必须圆钝,就像唇面一样(最小半径:0.4mm)切缘的宽度:从美观的角度出发,切缘的去除量应达到2.0mm,前庭-- 口腔方向的最小切缘宽度应为0.9mm,以确保切削装置能够精确的复制出基底冠的内侧组织面。
形成腭侧的轮廓:建议使用所示的腭侧外形修整车针,形成上颌前牙舌面及尖牙腭侧轮廓。
瓷肩台:Cercon氧化锆修复体也可以在唇侧或牙颈部一周制作瓷肩台,并有相应的饰面肩台瓷材(Cercon ceram kiss)。
瓷肩台的制作还可以选用覆盖压铸技术(Cercon ceramexpress)。
接下来的形态复制可以使用染色技术或“回切”技术,利用Cercon ceram kiss饰面瓷完成整个牙体表态及层次。
如果设计要求制作瓷肩台,直角肩台预备体优于斜面肩台预备体。
三、后牙修复体咬颌面磨除1.5mm对于后牙区的修毛毛虫体必须为饰面瓷预留出最小1.0mm的咬颌面瓷层厚度。
基底冠的厚度最少为0.4mm,因此咬颌面应该磨除1.5mm。
相对的轴面聚合角度应6-8°,轴壁与咬颌面的连接处应圆钝。
简化咬颌面的起伏度咬颌面的起伏程度应该简化。
咬颌面120-140°的开放角度,可以保证在切削过程中精确的复制出内冠的表面,进而达到完好的密合。
使用长菱形的金刚砂车针与牙齿的长轴垂直切磨,很适合于预备咬颌面。
铸瓷贴面粘接流程一、准备工作。
咱们得先把要用的东西都找齐咯。
铸瓷贴面肯定是主角啦,还有专门的粘接剂,这个可不能随便乱选哦。
然后呢,还得有个小工具盒,里面装着像口镜、探针之类的小工具。
患者的牙齿也得提前清洁干净,要是牙齿上脏脏的,贴面可就粘不牢啦。
就好像盖房子,地基得先打扫干净才能盖得稳稳当当的呀。
二、试戴贴面。
把铸瓷贴面拿出来,轻轻地放在患者的牙齿上,就像给牙齿试穿一件漂亮的小衣服一样。
这个时候要看看贴面的大小、形状合不合适,边缘是不是和牙齿贴合得很好。
要是哪里不合适,就得稍微调整一下。
这就像试衣服的时候,发现衣服有点大或者有点小,就得改一改嘛。
有时候贴面可能会有点小瑕疵,比如说边缘不太光滑,这时候就得用小工具稍微打磨一下,可不能让这个小瑕疵影响了最后的效果呀。
三、牙齿表面处理。
牙齿表面就像一个小舞台,要把它弄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贴面才能在上面站得稳稳的。
得用酸蚀剂处理一下牙齿表面,这个酸蚀剂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法药水,它能让牙齿表面变得有点粗糙,这样粘接剂就能更好地抓住牙齿啦。
不过用酸蚀剂的时候得小心哦,不能让它在牙齿上停留太久,不然牙齿会受伤的呢。
处理完之后,要用清水把牙齿冲洗干净,然后吹干。
这就像是给牙齿做了一个小清洁,让它焕然一新,准备迎接贴面这个新朋友。
四、粘接贴面。
这可是个关键的步骤哦。
把粘接剂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调好,这个就像调小调料一样,比例得刚刚好。
然后把调好的粘接剂均匀地涂在铸瓷贴面的内侧,可不能涂得太厚或者太薄啦。
太厚了可能会溢出来,影响美观,太薄了又粘不牢。
涂好之后,把贴面轻轻地放在牙齿上,然后稍微施加一点压力,就像轻轻地给它一个拥抱,让贴面和牙齿紧紧地贴在一起。
这个时候要按照正确的方向和位置放好,可不能放歪了,不然就不好看啦。
五、清理和检查。
贴面粘上之后,周围可能会有一些多余的粘接剂溢出来,就像蛋糕上多余的奶油一样,得把它们清理掉。
可以用小工具小心地把多余的粘接剂刮掉,然后再用抛光工具把贴面的边缘抛光一下,让它看起来光滑又漂亮。
烤瓷贴面粘接流程烤瓷贴面粘接可是个挺有趣的事儿呢,让我来给你好好讲讲这个流程吧。
一、准备工作。
我们得先把要用的东西都找齐咯。
这就像做饭得先备好食材一样。
需要用到的有烤瓷贴面,当然这是主角啦,还有专门的粘接剂,这个可不能选错哦。
然后呢,还有一些小工具,像口镜、探针之类的,这些小工具虽然不起眼,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就像小助手一样,能帮我们查看牙齿的情况。
另外,还得准备好牙面处理的材料,像是酸蚀剂之类的。
二、牙齿的处理。
在粘接之前,牙齿得处理得干干净净的。
先把牙齿表面的脏东西都去除掉,就像给牙齿洗个澡一样。
这时候就可以用到那些清洁的小工具啦。
然后呢,要用酸蚀剂来处理牙面,这个过程就像是给牙齿做个小小的“改造”,让牙齿表面变得粗糙一点,这样粘接剂就能更好地抓住牙齿啦。
不过这个酸蚀的时间可得把握好,就像烤蛋糕一样,时间长了或者短了都不行呢。
酸蚀完了之后,要把牙齿冲洗干净,然后吹干,这时候牙齿就像是等待被装饰的小城堡一样,干干净净地等着贴面来啦。
三、贴面的处理。
烤瓷贴面也不能就这么直接粘上去呀。
要先检查一下贴面有没有什么瑕疵之类的。
要是有小瑕疵,就像脸上有个小痘痘一样,那可不行,得处理好。
然后呢,也要对贴面的内表面进行处理,一般也是用一些特殊的处理剂,让贴面的内表面也能更好地和粘接剂结合。
这就像是给贴面穿上一件能和牙齿更好相处的小衣服一样。
四、粘接。
好啦,前面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就到了最关键的粘接环节啦。
把适量的粘接剂涂在贴面的内表面,这个量可不好掌握呢,就像给面包抹果酱,抹多了会流出来,抹少了又不够味儿。
涂好之后,要把贴面准确地放到牙齿上,这个过程得小心翼翼的,就像把一颗珍贵的宝石镶嵌到戒指上一样。
放好之后,要稍微施加一点压力,让贴面和牙齿能够紧紧地贴合在一起。
这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多余的粘接剂流出来,就像蛋糕上多余的奶油一样,要用小工具把它们清理干净。
五、固化。
粘好之后还没完事儿呢,得让粘接剂固化。
这个就像是让胶水彻底干透一样。
【经验分享】瓷贴面修复牙体预备中的操作要点2014-04-18
(信息来源:一牙网)
美学已经成为口腔医师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随着牙科美容治疗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熟知,社会对牙科美容服务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
瓷作为一种最具美学效果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应用于牙科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它的性能几乎可以与人体自身的牙釉质相媲美。
陶瓷材料耐磨性好、色泽稳定,并且不会对牙龈组织产生刺激。
1866年诞生了第一个瓷甲冠,此后,陶瓷修复技术不断发展,涌现出了很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
早在19世纪30年代,好莱坞的演员们就用陶瓷烧至成很薄的饰面用于提供一种无需牙体预备的暂时性美学修复,这就是瓷贴面的最早雏形。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瓷贴面已经演变到今天的概念,瓷贴面作为永久性美学修复体的出现标志着口腔粘结、酸蚀、美学修复的巨大飞跃。
尽管瓷贴面的最终修复效果具有一定的技术敏感性,但由于其具有出色的美观性和对牙体组织损伤小等优势而仍在美容修复、牙体缺损修复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
牙体预备是瓷贴面修复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它直接影响到贴面的固位、修复外形和使用寿命等方面。
目前,关于瓷贴面的牙体预备仍有多种不同的观点,一些临床工作者主张不磨或少磨除牙体,而另一部分人则提倡对牙体唇面和邻面接触区的组织进行充分的预备。
尽管各种预备方法略有不同,也均存在一定的优点与不足,但总体而言,瓷贴面的牙体预备有一定的原则和步骤可以遵循。
•
牙体预备的原则
•
从生物学角度出发,制作的修复体应尽量降低医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性。
如果能不预备牙体即可放置贴面并维持良好的美观性,也不继发牙周改变的话,显然是最理想的方案,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一定程度的牙体预备就是必要的。
以下列出几点作为牙体预备设计方案的参照:
1.正常情况下,不进行牙体预备而直接进行贴面修复会存在牙体变大、唇侧
突出等问题。
已有舌侧倾斜的牙齿可不预备唇面牙体,因为这类牙齿贴面修复后可纠正相对位置,获得满意的外观。
2.牙体预备要开辟容纳瓷贴面瓷层及粘结剂的厚度空间。
基于技工操作的需
要,制作瓷贴面的瓷层厚度不应低于0.3~0.5mm,因此,即使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患牙舌倾),也必须确保修复空间足够时才可少预备或不预备牙体。
3.如果患牙唇面已经超出了牙弓外形线,则必然需要加大牙体预备量,使修
复后的外形回纳到牙弓正常的弧度之内。
4.重度变色牙往往需要特殊的牙体预备和修饰措施以使修复体能够遮盖住
底色,如增加牙体预备厚度或按照要求预备牙体后再另外将变色或着色严重区域的牙体组织局部磨除等。
5.牙体预备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及牙髓接近表面的程度,尤其是在患牙唇突需
要增加牙体预备量时更应注意避免损伤牙髓。
6.医师应该了解患者对美观的要求程度、对牙体组织磨除的接受程度,在符
合临床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参照患者的意见选择牙体预备方案的设计,如果患者对磨除牙体组织心有顾虑,则应尽量采用保守的牙体预备方案(如保留患牙邻接关系、不进行切端及舌面预备等),保留重新选择的机会。
•
牙体预备的操作要点
•
在临床操作时,牙体预备通常需从5个方面考虑,包括唇面、邻间区、龈端、切端和舌面。
预备过程应按照各方面的要求有序进行。
1.牙体唇面的预备
部分的预备限制在釉质范围内,尤其是边缘部分必须位于釉质内以确保获得良好的封闭。
某些情况下为使牙齿达到整齐的排列,牙体预备会不同程度的导致牙本质暴露,如果暴露区域局限且预备边缘仍保持在釉质内,则并无不良后果。
如果暴露区域较大,由于牙本质提供的粘结强度和封闭效果均不如釉质,此时也应确保至少一半以上的预备在釉质内进行。
唇面预备应分为两个平面,即龈端1/3~1/2和切端1/2~2/3(图1),前者的标准预备量一般为0.3~0.5mm,后者一般是0.5~0.8mm。
牙体预备时没有引导的随意磨除其去除量是很不准确的,深度引导车针和硅橡胶剖面是两种理想的牙体预备指示工具。
研究显示,通过以上两种工具,医师区分相对预备深度的能力可达±
0.1mm[1]。
深度引导车针可以在牙体的颊面形成水平条纹或切割沟槽,车针径的
空白区域不具有切割作用,用来限制预备的深度(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