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桡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 格式:ppt
- 大小:175.00 KB
- 文档页数:22
骨科手术记录模板的骨折复位与固定手术时间:YYYY年MM月DD日手术医生:XXX助理医生:XXX手术护士:XXX患者信息:姓名:XXXXXX性别:XX年龄:XX岁住院号:XXXXXX主诉:XXXXX病史:XXXXX体格检查:XXXXX辅助检查:XXXXX术前准备:1. 患者进入手术室,进行全身清洁消毒。
2. 术前进行局部麻醉。
手术步骤:1. 骨折部位定位:根据术前CT或X光片,确定骨折的具体位置。
2. 切口:在骨折部位进行清洁消毒,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切口。
3. 骨折复位:根据骨折的类型,采取适当的手法进行骨折复位。
注意避免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的损伤。
4. 骨折固定:根据骨折的特点和复位情况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常见的固定方法包括内固定和外固定。
内固定可以通过钢板、钢钉、螺钉等将骨折片固定在一起;外固定则是通过钢针等将骨折片与外部固定器相连。
5. 切口缝合:确保骨折部位完全复位并固定后,将切口进行严密缝合,注意切口血肿的处理。
6. 术后处理:根据手术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后处理方法,例如进行石膏绷带包扎或者安装外固定器。
术后观察与处理:1. 观察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 术后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控制患者的疼痛感。
3. 安排患者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4. 术后定期进行复查,观察骨折复位和固定情况的稳定性,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术后效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术后可以获得骨折的稳定复位,恢复相关功能的良好效果。
注意事项:1. 术后患者应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2. 术后患者应遵守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诊。
3. 术后患者应合理安排休息和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和摔倒等导致骨折复发的情况。
以上是对骨科手术记录模板的骨折复位与固定的详细操作步骤和处理要点的叙述。
这个模板可以为医生提供标准的手术记录格式,便于术后的观察和随访,并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
手部骨折切开复位与内固定术摘要】目的讨论手部骨折切开复位与内固定术。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腕前方入路适用于新鲜的腕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陈旧性骨折不愈合、囊性变或近极出现缺血性坏死等的植内内固定。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脱位又称为Bennett骨折脱位。
如整复位置不理想,或外固定不能雍持整复位置,应尽早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以免造成第一腕掌关节持久性疼痛和僵直。
【关键词】手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一、腕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压证:新鲜有移位或有成角的腕舟骨骨折,经整复后复位不满意或用石膏管型固定不能维持整复位置等不稳定的腕舟骨骨折,以及新鲜的腕舟骨近极骨折,应考虑早期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新鲜的腕舟骨粉碎性骨折,或陈旧性腕舟骨骨折不愈合,或骨折端出现囊性变,或骨折近端出现缺血性坏死等,应考虑施行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
(一)腕前方入路腕前方入路适用于新鲜的腕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陈旧性骨折不愈合、囊性变或近极出现缺血性坏死等的植内内固定。
1.手术步骤(1)于腕部桡侧沿桡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作4~5cm长的弧形切口,切口的中部相当于桡骨茎突水平的位置,通常为舟骨骨折的部位。
(2)将桡侧腕屈肌腱向尺侧牵开,分离桡动脉并将其向桡侧牵开,斜跨切口的桡动脉掌浅支予以切断结扎,显露腕舟骨前面的桡腕掌侧韧带及腕关节囊。
(3)纵形切开桡腕掌侧韧带及关节囊,轻度背伸腕关节,即可清楚地显露腕舟骨骨折部。
(4)在新鲜的腕舟骨骨折中,只需将骨折间隙内的血凝块或纤维组织清除后,即可根据需要应用2枚克氏针,或普通螺钉,或Herbert螺钉作内固定。
(5)在陈旧性舟骨骨折不愈合或骨折处已发生囊性变,或缺血性坏死,需将骨折两端的硬化骨及纤维组织清除干净。
在新鲜的粉碎性骨折中,骨折碎片应予清除。
在施行植骨之前,在骨折两端用小骨凿和小刮匙作一长方形骨槽,或于两骨折端中央挖一植骨腔。
然后于髂骨嵴上凿取相应大小、带有松质骨的皮质骨块,并根据舟骨上骨槽或植骨腔的形状和大小,修整成骨栓,将此骨栓插入舟骨的骨槽或植骨腔内并用力压紧。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技巧: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
体位及术前准备:同掌侧入路。
切口体表投影
切口位于Lister结节桡侧,长约5cm,跨度腕关节
手术入路
•桡骨背侧肌腱分为6个筋膜鞘,可以采取切开第3筋膜鞘,以及1、2筋膜鞘间入路;
•切开皮肤、皮下,分离皮瓣以显露伸肌支持带;
•在Lister结节的尺侧切开伸肌支持带,打开第3筋膜鞘
•用橡皮条牵开保护拇长伸肌腱;
•沿桡骨背侧骨膜下游离,将第4筋膜鞘连同指总伸肌一起向尺侧拉开,显露尺侧角骨块,背侧关节囊;
•向尺侧的分离应至第5筋膜鞘为止,不要破坏尺侧角骨块上附着的软组织;
•横行切开少许关节囊,直视下复位尺侧角骨块,克氏针临时固定;
•在第1、2筋膜鞘之间切开伸肌支持带,尽量不破坏第2筋膜鞘;
•骨膜下游离第1筋膜鞘,显露桡侧柱。
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首先直视下复位桡骨远端尺骨角侧的骨折块,以及桡骨茎突骨折块,应用克氏针临时固定
•将塑形后的背侧钢板置于Lister结节尺侧,应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并在滑动孔内置入一枚螺钉作为临时固定;
•将桡骨茎突钢板置于桡骨茎突的桡侧,在滑动孔内置入一枚螺钉临时固定;
•在背侧钢板及桡骨茎突钢板干骺端及骨干一侧置入锁定螺钉
•注意两钢板大致垂直放置,可使固定更加牢固
•尺骨茎突骨折及下尺桡关节的处理:同掌侧入路。
•关闭切口:缝合关节囊:将筋膜鞘覆盖钢板,在肌腱下做筋膜缝合,保护远端腱鞘,保证肌腱位于正常解剖位置上,避免肌腱和钢板接触,防止肌腱出现远端的磨损断裂。
•术后处理:同掌侧入路。
经验与教训
对于严重的桡骨远端骨折,可以采取掌侧、背侧联合入路治疗。
骨科尺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配合常规
一、术前准备:
1、器械敷料:骨科包、骨上肢包、电钻、敷料包、手术衣、大碗、持物钳、灯把、驱血带、气压止血带
2 、一次性物品:电刀、吸引器、吸引器管、1号、4号、7号慕丝线、缝合针
二、麻醉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三、手术体位:
仰卧位,患肢外展置于清创车上,上臂安放气压止血带,健肢固定于体侧,下肢约束带固定,静脉通路建立在下肢
四、手术配合:
1.常规手术野皮肤消毒铺巾,安放气压止血带,驱血后启动气压止血带
2.暴露尺骨: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电凝止血,用甲状腺拉钩拉开切口,电刀打开筋膜、骨膜,弯钳分离松解,用甲状腺拉钩拉开肌肉,显露尺骨骨折部
3.尺骨骨折复位内固定:刮匙、弯钳清除骨折面凝血块,复位钳对合骨折,选择合适的钢板、钻头,电钻钻套保护电钻,通过钢板钻入骨孔,测深、攻丝后植入螺钉,同法植入其他螺钉
4.桡骨显露整复内固定同尺骨整复内固定
5.透视检查钉位,、长度及骨折复位情况,无菌中单遮盖透视部位,进行C臂透视
6.缝合切口:生理盐水冲洗并止血,逐层缝合切口,必要时放置引流条,敷料包扎切口
五、注意事项:
1.掌握气压止血带的正确使用
2.熟练掌握电钻的使用及保养
3.使用C臂透视时注意做好无菌防护,避免污染手术视野
4.肢体避免过度外展,防止损伤腋神经。
手术讲解模板桡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桡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应用于桡骨骨折复位和固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手术的步骤、术前准备、麻醉方式、手术时的操作技巧以及术后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1.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
2.临床症状,如肿胀、疼痛和活动障碍的评估。
3.骨折类型的确定和影像学评估,如X射线、CT扫描等。
4.全身情况的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手术。
二、麻醉方式:桡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配合静脉镇静或全身麻醉。
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三、手术步骤:1.患者被放置在手术台上,上肢处于外展位。
2.术区消毒,骨折部位覆盖纱布。
3.切开:进行局部麻醉后,医生会在骨折部位做一条小切口,以便观察和处理骨折断端。
4.骨折复位:医生会用特殊的工具进行骨折复位。
复位的目标是恢复桡骨的正常解剖位置,确保骨折断端完全贴合。
5.钢板固定:在骨折部位放置适当尺寸的钢板,通过螺钉固定钢板和骨折断端,以保持骨折的稳定性。
6.术区清洁:确保手术区域的切开口干净无菌。
7.结束手术:对手术区域进行缝合,并固定切口处的绷带。
四、手术技巧:1.切口位置的选取:通常选择桡骨远节部的后侧作为手术切口。
2.骨折复位:复位时需综合考虑骨折断端的位置和角度。
3.钢板选择: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尺寸和形状的钢板。
4.螺钉固定:螺钉的选择和固定的顺序要根据骨折断端的情况进行调整。
五、术后注意事项:1.术后患者需要保持手部的休息,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活动。
2.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如镇痛药、抗生素等。
3.定期复诊:患者需要定期复诊,以评估骨折的康复情况。
4.患者需遵守医生的康复指导和护理指南。
5.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需及时就医。
总结:桡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恢复骨折的稳定性,促进骨折的愈合。
术后患者需遵循医生的康复指导和注意术后护理,以保证手术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桡骨骨折固定手术记录日期:XXXX年XX月XX日手术记录患者姓名:XXX 年龄:XX岁性别:XX 住院号:XXX手术骨科医生:XXX 助手:XXX手术过程:1. 术前准备患者于XX时XX分进入手术室,经评估后,在全麻下进行手术麻醉。
清洗手术部位,遮盖好周围组织,保持无菌环境。
患者在仰卧位,上肢外展,上臂躯干轴直立。
2. 切口与暴露术者于XX时XX分在上臂肱骨外侧1/3处做皮肤切口,向下延伸至肘关节,皮肤切口约XX厘米。
逐层深入,保护周围血管、神经。
扩展皮肤切口至肌肉层,显露桡骨骨折部位。
3. 桡骨骨折复位与固定先进行骨折复位,使用XXX等器械进行逐层复位,确保骨折面对位。
确定复位后,选择合适的钢板与螺钉,将其固定在骨折部位,以加固骨折处的稳定性。
经过调整,确保桡骨长度与相邻正常骨段对齐。
4. 术后处理完成固定后,彻底清洗手术切口,排除深部血肿。
将切口层层缝合,采用无张力缝合技术。
切口覆盖无菌敷料,固定好后,上肢轻度屈曲,固定在上胸壁枕式架上,进行固定。
5.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患者留置引流管,观察引流情况,并记录引流液量。
床旁设置便于观察患者上肢周围血液循环情况的监测仪器。
术后医生进行详细的术后交代,提醒患者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剧烈运动,按时服用抗生素等。
6. 术后影像学检查术后XXX部位X光片显示:桡骨骨折复位良好,钢板与螺钉固定牢固,无明显异常。
手术总结:本次手术中,我们成功修复了患者的桡骨骨折。
手术过程中,骨折复位准确,固定牢固。
术后患者的病情稳定,术后处理得当。
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折处无明显异常,符合预期效果。
手术中未出现并发症和其他问题。
术后,患者将继续留院观察,床旁注意观察术后恢复情况,进一步保持伤口的清洁,科学用药,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以上为手术记录,供参考。
医生签名:授权签字:责任护士签名:助手签名:。
【3D手术动画】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如下:
1、病人取仰卧位,患者肢体与躯干呈90度水平外展,手掌朝上;
2、远端手指皮套牵引,骨折手法复位,并通过X线透视证实;
3、常规消毒铺巾,从腕横纹处向近端切开;
4、使用2把撑开器将组织撑开,在桡骨止点部分附近剥离旋前方肌;
5、从骨折线使用剥离子进行撬拨骨折复位;
6、骨折复位成功后,使用2-3枚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确定掌侧钢板的放置位置;
7、使用钻钻入椭圆孔中心位置(需打穿对侧皮质);
8、测深后拧入自攻钉,用钻在钢板远端孔钻孔,测深并拧入锁定钉;
9、打入其他远端锁定螺钉,拧入剩下的近端锁定螺钉;
10、缝合旋前方肌及皮肤。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手术记录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手术医生:xx医生手术记录编号:xxxxxx手术前准备:1. 患者于手术前完成必要的骨折检查和影像学评估,并经医生详细解释手术的目的、方法和可能的风险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患者处于全身麻醉状态,经过全身消毒。
手术过程:1. 患者采取仰卧位,使用通用麻醉。
2. 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局部消毒,并覆盖无菌巾。
3. 术者进行患者骨折部位的准确定位,确认骨折类型和骨折断端的相对位置。
4. 在断骨段上方和下方切开皮肤,暴露出骨折端和骨折间隙。
5. 术者将骨折端进行轻度牵拉,以纠正畸形。
同时,通过外科器械(如扳手、垫块等)的使用,将骨折端进行适当的旋转和侧向移位,以实现骨折复位。
6. 完成复位后,术者将断端稳定起来,使用钢板和钢钉等植入物进行内固定,以保持骨折端的稳定和正确位置。
7. 完成内固定后,术者进行创口缝合,并进行敷料覆盖。
8. 手术结束后,对手术区进行适当的清洗,确保创面清洁无菌。
术后处理:1. 患者转入恢复室进行观察和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稳定。
2.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止痛药物,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3. 术后第二天开始,配合康复科医师制定的康复方案进行康复训练,包括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功能锻炼等。
4. 术后第三天进行X光检查,评估骨折复位效果。
5. 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结合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骨折愈合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石膏固定或患肢的功能锻炼。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本次手术过程中未发生明显并发症。
患者苏醒期间生命体征平稳。
注意事项及后续随访:1. 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了术后注意事项,包括伤口护理、饮食调理、康复训练等。
2. 安排患者定期复诊,密切随访骨折复位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
3. 提醒患者遵守医嘱,按时服药、定期进行复诊,并及时与医生联系,如出现异常情况。
4. 根据术后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恢复手臂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并提供必要的康复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