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滤过率(GFR)
• GFR标志物来源,分外源性和内源性。 • 外源性标志物肾清除率测定方法被视为 GFR评判的“金标准”。
肾小球滤过率(GFR)
外源性标志物包括菊粉 (inulin)、碘海醇 (iohexol)、51Cr-EDTA、99mTc-DTPA。 • 费用昂贵 • 实验操作烦琐 • 受年龄、性别和体表面积的影响 • 无法实现危急患者检测的及时性
循环中的胱抑素C
• 仅经肾小球滤过而被清除,是一种反映肾 小球滤过率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并在近曲 小管重吸收,但重吸收后被完全代谢分解, 不返回血液, • 其血中浓度由肾小球滤过决定,而不依赖 任何外来因素,如性别、年龄、饮食的影 响,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理想 同源性标志物。
肾小球滤过率(GFR)
CysC与肾功能
• 已有研究证实CysC血清浓度与肾功能损害 程度高度相关,能够准确反映人体GFR的 变化。临床专家通过研究血中β2-微球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CysC浓度与GFR的相关 性,发现CysC血清浓度与GFR的相关性最 好,认为CysC是低分子量蛋白质中与GFR 最相关的内源性标志物,甚至优于血清肌 酐。
肾小球滤过率(GFR)
作为肾小球滤过率,可以代替: • ① 复杂的全血检测; • ② 24小时小便收集; • ③ 体表面积和肌酐清除率的计算; • ④ 患者受放射物质的照射。
Cys C的临床意义
• Cys C在血清和血浆中的浓度为≤1.03mg/L (参考范围)。 • 当肾功能受损时,Cys C在血液中的浓度随 肾小球滤过率变化而变化.肾衰时, 肾小球滤 过率下降,Cys C在血液中浓度可增加10多 倍;若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而肾小管功能失常 时,会阻碍Cys C在肾小管吸收并迅速分解, 使尿中的浓度增加100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