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
- 格式:ppt
- 大小:4.03 MB
- 文档页数:72
高中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关于高中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可以归纳为:
1、中国的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是亚洲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2、中国的地形特征:中国的地形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东部为华北平原和华南草原;西部为西北高原、西南山地和内蒙古高原。
3、中国的气候特征:中国从北到南有五种不同的气候,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4、中国的土壤分布:中国有六种不同的土壤分布,分别是钙质土壤、红壤、粘土土壤、石灰土壤、沙质土壤和砂质土壤。
5、中国的河流特征:中国有两大河流系统,分别是长江河流系统和黄河河流系统,其中长江河流系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全长超过6000多公里。
6、中国的湖泊特征:中国湖泊较多,其中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面积超过4500多平方公里;其次是洞庭湖、太湖、洪泽湖等。
7、中国的资源特征:中国是世界上资源丰富的国家,其资源类型有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8、中国行政区划:中国行政区划一般分为九个大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南地区、台湾地区和新疆地区。
总之,高中中国地理知识总结,包括中国的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土壤分布、河流特征、湖泊特征、资源特征和行政区划等,为我们了解中国地理景观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二中国地理知识点中国地理知识点是高中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涵盖了中国国土面积、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对高二中国地理知识点进行全面介绍。
一、中国国土面积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国土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平原、盆地、丘陵、台地等多种地形类型。
其中,西部地区以高山和高原为主,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
二、中国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分布广泛,主要包括喀斯特地貌、河流三角洲地貌、冲积平原地貌等。
喀斯特地貌是中国特有的地貌类型,以喀斯特溶洞和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为代表。
三、中国气候特点中国气候类型多样,主要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三大类型。
中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大,气候差异明显。
其中,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西部内陆地区气候干燥,北部地区气候寒冷。
四、中国人口分布中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衡。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高,而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这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分布等因素有关。
五、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而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六、中国自然资源中国是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水资源和农田资源也很丰富。
然而,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均衡发展的瓶颈。
总结:高二中国地理知识点包括中国的国土面积、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了解中国地理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深入了解中国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特点。
同时,对于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和应对考试也非常重要。
高中地理:中国地形笔记知识点总结1、地形概况(1)陆上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界线: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盆地。
海拔lOOO米~2000米。
界线:第三级阶梯——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海拔500米以下。
海上大陆架的分布:黄海、渤海全部、东海大部(最宽广)、南海一部分“沿北纬320纬线我国地形剖面图”,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表中相应处:(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如何评价中国的地形特点)参见书本88页五种基本地形齐全,山区面积广大:占三分之二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在林、牧、矿、旅游等方面有优势2、主要山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弧形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4.43米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具有重要意义的山脉:参见书本90页填写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山脉名称完成下面的空格:省区界线:山脉:(山西、河北)、(内蒙古、宁夏)、_________(江西、福建)、_____________(湖南、广东)、____________(四川、陕西)、_________(重庆、湖北)、___________(甘肃、青海)流域界线:______________(黄河、长江)、____________(珠江、长江)、冈底斯山(雅鲁藏布江、怒江)、_______________(怒江与澜沧江、长江)主要山脉两侧的地形3、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参见书本89页)四大盆地的比较4、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书本89页)5、地震、火山、泥石流1.地震a.位于环太平洋和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上,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b.我国主要地震带: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2.火山a.山西大同附近——死火山。
b.白头山天池,五大连池——休眠火山。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考点我国地形地势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地理】高考地理考点-我国地形地势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国地形的基本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
1、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步和第二步的边界:昆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构成各级台阶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包括: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第二步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海拔2000-1000米;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海拔5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及学习方法地形对中国的影响a、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b、河流:中国西部地势较高,东部地势较低,导致中国的大河从西向东流入海洋。
c、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d、水电:梯级交汇处,河流流量差异大,流速快,水能丰富。
我国主要山脉(1)东北-西南走向,最西行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柱为长白山武夷山;最东边的一排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中国东南沿海的最高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秦岭是中国南北之间的重要地理边界。
秦岭南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
多在我国西部。
(4)弧形山系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
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位于中国和尼泊尔的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横断山脉由许多平行的山脉组成,从北向南延伸。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北临黄海、东海和渤海,西与14个国家接壤,南濒南海,陆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北高南低,地势南高北低。
主要地势有平原、丘陵、高原和山地。
中国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现阶梯状。
1. 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包括松花江和辽河平原。
2.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有大量小山丘和丘陵,由商南纵向的山脉和沿海平原组成。
3. 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中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
4. 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南亚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势复杂,山地多。
5. 中国西北地区地势复杂,有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众多山脉。
6. 中国南部有许多低山丘陵,是湘江、赣江、崇山峻岭,大部分地区是丘陵和盆地。
三、气候中国气候多样,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旱涝频繁,温差大。
温带气候占中国面积的70%以上,热带气候约占2%。
1. 华北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天气变化大。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 华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季雨水多。
3. 西南地区气候多变,风雨无常,气候复杂多样。
4. 西北地区干旱,雨量少,气候干旱,季节明显。
5.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温度极低,雨量较少。
四、水系中国河流众多,流域面积达784.1万平方千米。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市。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其他著名河流还包括长江支流、黑龙江、珠江、淮河、壶口、松花江等。
五、自然资源中国是全球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等。
中国的山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1.66%,人均水资源仅占世界平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六、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等。
如长城、敦煌莫高窟、颐和园、泰山等。
同时还有丰富的古代文化和历史文化。
七、人口和城市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人口大国,也是城市化率较高的国家。
高中中国地形知识点总结一、地形类型中国地形多变,包括高山、平原、盆地、丘陵、河流、湖泊等。
其中,中国的高山地形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山峰众多,绵延不绝,包括著名的珠穆朗玛峰。
中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东北平原,是我国的主要农业区。
盆地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包括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等。
中国的丘陵地形分布广泛,包括南岭、秦岭、云贵高原等。
河流众多,包括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
湖泊也很多,包括青海湖、滇池、鄱阳湖等。
二、自然地形特征1. 山脉中国有多条大大小小的山脉,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秦岭山脉、南岭山脉、云贵高原等。
这些山脉将中国大地分割成多个地区,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形景观。
2. 高原中国的高原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其中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
中国的高原地形地势较高,气候变化大,地貌特征明显。
3. 平原中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4. 盆地中国的盆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包括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等。
盆地地貌特征为低洼平坦,多为沙漠和草原。
5. 河流中国众多的河流包括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它们织就了中国丰富的水系,为中国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6. 湖泊中国的湖泊众多,包括青海湖、滇池、鄱阳湖等。
这些湖泊为中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地形的成因1. 地壳运动中国的地形主要受地壳运动的影响。
地壳运动是地球上地壳板块的活动和变动,包括构造运动、火山活动、地震等。
2. 气候侵蚀中国的地形也受气候侵蚀的影响,包括风蚀、水蚀、冰蚀等。
气候侵蚀会使地形不断变化,形成各种地貌。
3. 河流侵蚀中国众多的河流也是地形形成的重要因素。
河流的侵蚀、冲积,不断改变着地形的面貌。
4. 孕积作用孕积是指陆地上风吹、水流、冰雪等运动,携带着土壤、石头等物质,在地表堆积形成新的地形。
【高中地理】中国地形概述1、我国的地形特征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
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
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
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云贵高原东一线以西与第一阶梯之间为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
第二阶梯以东,海平回以上的陆面为第三级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
繁杂多样的地形,构成了繁杂多样的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高、呈圆形阶梯状原产的特点,有助于湿润空气浅人内陆,供给大量水汽;并使大河滚滚乐流,沟通交流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人高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水流,产生非常大的水能。
2.主要山脉分布东西迈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一阴山一燕山;昆仑山一秦岭;南岭。
东北一西南迈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一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2条:贺兰山;横断山。
西北一东南走向的有2条:阿尔泰山、祁连山。
在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一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最高峰。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分布: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其特点是高峻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
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
其特点:地面开阔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
黄土高原位于海拔为1000米一2000米。
地面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黄士布最阔、最深厚的地区;水上流失严重;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岩溶地形广布;山岭起伏;崎岖不平。
四大盆地的原产及特点:四川盆地坐落于四川东部,因广布紫色砂页岩,存有‘红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表示,就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坐落于新疆南部,呈圆形环状原产,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就是我国最小的沙漠,就是我国最小的内陆盆地。
中国大陆上东西走向的山脉较为明显的有三列,由北向南依次为: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大别山;南岭。
青藏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咯喇昆仑山也可大致看作东西走向的山脉。
这些山脉阻挡着南来气流的北上和北来气流的南下,对中国南北地理环境有巨大的影响。
中国自然地理的三条明显的分界线,实际上就是与三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相对应的。
其中,南岭为热带与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天山-阴山是暖温带与温带的地理分界线。
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为横断山、六盘山和贺兰山。
其中尤以横断山脉中段南北走向的特点最为明显。
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自东向西依次排列着大雪山、怒山、玉龙山、高黎贡山,高度都在4000米以上。
金沙江谷地、澜沧江谷地和怒江谷地相夹其间,形成了岭谷相间、山险流急的地形。
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中,有两列在陆地上,一列在海中。
最东面的台湾山脉,向东北方向延伸,连结琉球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勘察加半岛,形成太平洋西岸的一个边缘弧,因此得名“岛弧山脉”。
沿中国海岸排列的沿海山脉,从北向南依次为小兴安岭-长白山-山东丘陵-以武夷山为代表的浙闽丘陵。
最西面的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位于中、苏、蒙边境上的阿尔泰山是典型的西北-东南走向山脉。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中国地形上最高一级的阶梯: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面积达23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它雄踞西南,在高原上横卧着一列列雪峰连绵的巨大山脉,自北而南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唐古拉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
第二级阶梯:越过青藏高原北缘的昆仑山—祁连山和东缘的岷山—邛崃山—横断山一线,地势就迅速下降到海拔1000~2 000米左右,局部地区可在500米以下,这便是第二级阶梯。
它的东缘大致以大兴安岭至太行山,经巫山向南至武陵山、雪峰山一线为界。
这里分布着一系列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和盆地,自北而南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秦岭山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
高二地理中国的地形知识点中国地形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掌握中国的地形特点对于理解国家地理环境、资源分布以及地理灾害等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地理范围广阔,地形多样,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河流等地貌特征。
下面将就中国地形的几个主要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中国地形概述中国位于东亚,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多样。
总体上,中国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呈现出一种“东高西低”的特点。
整体上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东部沿海平原区、中部山地丘陵区和西部高原和盆地区。
中国地面的海拔变化较大,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最低点是塘泊地势。
同时,中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跃,地质灾害频发,因此地形地貌与自然灾害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二、中国山脉中国境内存在众多山脉,其中著名的山脉有长白山、太行山、华山、黄山、岳阳楼、青藏高原等。
这些山脉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代表了中国的地质演化和地貌特征。
山脉在地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中国自然风景的象征,也是自然资源的富集区。
三、中国高原和盆地西部地区是中国的高原和盆地聚集区。
西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地质资源。
黄土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此外,还有松花江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等多个地理单元。
四、中国河流中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主要的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等。
中国河流全长数万公里,不仅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涵养了丰富的生态系统。
河流还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古代文明和现代城市都依托于河流而兴起。
五、中国的岛屿除了大陆地区,中国还拥有许多岛屿,如台湾、海南岛、长寿岛等。
这些岛屿位于中国东南沿海,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
同时,岛屿地区还面临着独特的地缘政治和环境问题等挑战。
六、中国地形与自然灾害中国地形条件给予了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中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容易发生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2023年中考地理必背内容专题18 中国的地势、地形和气候➼考点一中国的地形特征1、主要山脉(1)四大高原3、山脉是地形区之间的分界4、位于省级行政区界线上的山脉:5、山脉的骨架作用(1)我国地域辽阔,地形类型多种多样。
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地形,在我国都有分布。
(2)在我国的各种地形类型中,山地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3。
习惯上,人们把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的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3)地形总体特征: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4)山区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考点二中国的地势特征1、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三级阶梯概况:➼考点三气候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1)划分依据:人们根据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将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此处还有青藏高原高寒区。
(2)我国的温度带:(1)火烧寮位于台湾山脉东北端,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有利于地形雨的形成,所以这里成为全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2)托克逊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内部,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地形闭塞,所以降水量少,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
5、降水的时间分布: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呈现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
在不同地区,雨季的长短差别很大。
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由于夏季风不稳定,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
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7月,阴雨连绵,这种天气被称为“梅雨”,而7、8月份,此地又出现伏旱天气。
6、我国的干湿区(1)划分依据: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干湿状况。
(2)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四类地区。
①季风的概念:风向在一年之中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又规律改变的风叫做季风。
②影响我国的冬、夏季风:(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①有利方面:季风气候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这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