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90.57 KB
- 文档页数:3
·121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FEB. 2024, Vol.22, No.2 Total No.172【通讯作者】王颖鑫Qualitative Diagnostic Value of Contrast-122·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2月 第22卷 第2期 总第172期区”为主要指标,“慢进”和“低增强”归为少见病理类型肾恶性肿瘤的阳性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以例表示,单因素分析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的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
2 结 果2.1 病理诊断结果例良性肿瘤。
本组恶性肿瘤均为肾细胞癌,包括CCRCC 284例,PRCC 31例,ChRCC 18例;良性肿瘤组,RAML 72例,RO 10例。
2.2 超声造影特征分析 良恶性肿瘤组间病灶增强方式、增强程度、环状高增强或未增强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良恶性肿瘤组间病灶消退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2.3 不同病理类型肾脏实性肿瘤CEUS增强特征比较 对单变量分析时,良恶性病灶增强方式、增强程度、有无环状高增强及未增强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消退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对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四个特征中以环状高增强鉴别诊断价值最高(OR值8.863)(图1),未增强区其次(OR值6.314),增强程度(OR值2.079)次之,增强方式最低(OR值0.205)。
恶性亚组间病灶增强方式、消退方式、增强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环状高增强及未增强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以增强方式鉴别诊断价值最高(OR值5.337),增强程度次之(OR值3.586)(图2,3),消退方式最低(OR值0.461)。
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中最常用的检查技术之一,具有无创、简便、安全、低成本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科室的诊断和治疗。
超声造影是在超声检查基础上,注入一种超声造影剂后进行的检查,可以增强超声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提高其诊断价值。
本文旨在对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进行指南,包括适应症、操作方法、常见并发症等方面,以便临床医师正确合理地应用超声造影技术。
一、超声造影剂的选择目前市面上的超声造影剂主要包括微泡型和颗粒型两种。
微泡型超声造影剂主要由气体泡和表面活性剂组成,注射后在血液中形成稳定的气体泡群,可以增强超声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适用于心脏、肝脏、肾脏、卵巢等多种器官的检查。
颗粒型超声造影剂则由固体或液体颗粒组成,也能增强超声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适用于肝脏、脾脏、肾脏等器官的检查。
在选择超声造影剂时,应根据具体的检查部位和需要增强的病变类型进行选用,并注意其使用的禁忌症和限制。
二、超声造影的适应症1.肝脏疾病: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包括肝血管瘤、肝癌、肝囊肿、肝炎等。
2.肾脏疾病:超声造影在肾脏疾病的诊断中也有很好的应用,包括肾癌、肾结石、肾囊肿、肾动脉狭窄等。
3.妇科疾病: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中也有广泛应用,包括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腔积血、宫颈癌等。
4.心脏疾病:超声造影在心脏疾病的诊断中也有重要作用,包括心肌梗死、冠心病、瓣膜病变等。
5.其他:超声造影还可以用于乳腺、胃肠道、淋巴结等部位的诊断。
三、超声造影的操作方法1.准备工作:患者应空腹或进食清淡食物,术前建议禁食4-6小时。
操作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禁忌症和过敏史。
2.设备准备:超声检查仪器应选用超声造影检查模式,并选择适宜的超声探头。
3.超声造影剂的使用:将超声造影剂注入导管后,通过引流管或静脉滴注管,呼气患者输入体内。
注入速率应适中,过快的注入速率会导致微泡过度扩散或破裂,过慢的注入速率又会影响造影效果。
引言:超声造影是一种通过在体内注射超声造影剂后利用超声波技术观察和评价器官和组织的影像方法。
在临床应用中,超声造影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以超声造影临床应用为主题,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概述:超声造影通过注射含有微小气泡的造影剂,可以使血管和实质性组织成为超声波强化影像信号的来源,从而提高超声检查的分辨率和对血流动力学的评价能力。
在临床上,超声造影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心脏、肝脏、肾脏、乳腺和子宫等器官的疾病诊断和评估。
正文内容:一、心脏病领域的应用1. 心肌缺血的评估:通过超声造影可以观察心室壁运动异常区域,评估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
2. 心脏瓣膜病的评估:超声造影可以准确评估心脏瓣膜疾病,并辅助决策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方式。
3. 心脏血流动力学的评估:通过超声造影可以观察心腔和心瓣的变形情况,评估心脏血流动力学的状态。
二、肝脏病领域的应用1. 肝血流动力学的评估:通过超声造影可以观察肝血流的速度和方向,评估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功能和血流量。
2. 肝脏肿瘤的检测和评估:超声造影可以帮助定位肝脏肿瘤,并评估其血供情况,对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初步判断。
3. 肝动脉栓塞治疗的指导:超声造影可以在肝动脉栓塞治疗过程中实时观察血流变化,指导操作和评估疗效。
三、肾脏病领域的应用1. 肾血流动力学的评估:通过超声造影可以观察肾血流的速度和方向,评估肾动脉和肾静脉的功能和血流量。
2. 结石的检测和评估:超声造影可以帮助定位肾脏结石,并评估其大小和位置,指导治疗和手术的决策。
3. 肾脏病变的定性和定量评估:通过超声造影可以观察肾脏病变的形态和血供情况,辅助肾脏病的定性和定量评估。
四、乳腺病领域的应用1. 乳腺肿瘤的检测和评估:超声造影可以帮助定位乳腺肿瘤,并评估其内部的血供情况,对乳腺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初步判断。
2.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检测和评估:超声造影可以观察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形态和血供情况,辅助诊断和治疗的决策。
肾脏超声造影:评价微血流动力和灌注超声检查在肾脏病学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二维超声可提供肾脏疾病形态学的特征,彩色和能量多普勒超声为肾血流灌注的评价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信息。
然而,传统超声也存在诸多自身不足,而在此领域肾脏超声造影成像正发挥着越来越多作用。
肾脏超声造影有很多优势,是一种安全的诊断方法,可在诸如重症监护室等多种医疗场所应用,无辐射,无碘或钆造影剂的肾毒性及多种副作用。
若常规超声上无法明确判断实性还是囊性病变,超声造影可提供额外信息(图 1A),即便是很小的分隔,超声造影也能够进行评估(图 1B)。
有学者认为,对于肾脏囊性病变,超声造影可替代 CT 和MRI 检查(图 2)。
图 1 肾囊肿(Bosniak I 和 IIF)。
图 A 为老年患者包膜下肾囊肿的二维超声图(白色箭头)和 CEUS 灌注成像(黑色箭头),后者显示囊肿无隔膜、钙化或囊壁强化(Bosniak I);图 B 为另一老年患者的二维图像(白色箭头)和相应的 CEUS 灌注图像,后者显示出前者未能显示的囊肿内薄分隔和小孔(Bosniak IIF)图 2 肾囊肿(Bosniak IV)。
图 A 为老年多囊肾患者,二维超声显示一伴实性包块的可疑肾囊肿(白色箭头);图 B 为 CEUS 显示囊肿内实性肿块增强(白箭头);图 C 为 MRI 显示可疑囊肿。
切除后病理证实为乳头状肾癌肾脏超声造影的目的之一是鉴别实性肿瘤,CEUS 可为精确区分良恶性肿块提供一个新方法。
此外,肾脏超声造影检查的另一常见目的是肾血流灌注评估。
增强 CT 是诊断肾梗死的金标准,但受限于患者肾功能。
尽管二维超声及多普勒超声值有限,但超声造影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证实CEUS 与增强 CT 的结果完全吻合。
动静脉瘘往往继发于肾活检后,自发性闭塞发生率高,多不需要临床处置。
偶然会持续存在,此时需要评估肾功能。
移植肾动脉狭窄通常无症状,但有时会发生动脉高张力症。
肾脏疾病的超声检查胎儿分娩后肾脏内部结构仍在继续发育,使结构与功能均逐渐成熟,因此新生儿的肾脏与成人肾有许多不同之处。
由绝对数值看新生儿肾脏甚小,比如其内部结构上,肾单位发育尚不完全,肾小球只有成人1/3大小,但就其在腹腔中的相对值来讲,婴儿与儿童的肾脏又均较成人所占位置为大,加之儿童躯体较小,而且腹壁脂肪亦少,更便于超声检查的应用。
儿童肾脏大小的正常数值,随年龄而改变。
新生儿肾脏表面凹凸不平呈分叶状,随着肾皮质的发育,至1岁(甚至3~4岁)表面开始变平滑,渐成蚕豆状。
婴儿肾脏解剖与成人有许多细节上的不同,如肾盂周围脂肪少于成人,肾脏的髓质锥体大而且明显,这些在声像图上也有相应的反映。
探头的频率婴幼儿用5mHz或7.5mHz,较大儿童用3.5~5 HMz。
正常肾脏的声像图是一个规则的圆形(横切面)或椭圆形(纵切面)的强回声光环所构成的清晰轮廓线,肾周围脂肪囊显示不显著肾轮廓线内围以低回声区是为肾实质。
儿童的肾实质回声较成人低,但其中肾皮质回声的年龄差异很大,婴幼儿肾皮质回声强度多与肝脾相等,髓质锥体大,回声低。
小儿肾窦分离的情况很易看到,常常是正常变异,若非严重分离,不一定是病理情况,有时幼小儿童尿液充盈肾盂与肾盏而构成按原腔隙分布的无回声区,冠状面则呈花朵状。
儿童尤其是幼小儿童肾实质较薄,不能按成人的比例估计有无病变。
2先天性肾脏异常2.1 肾数目的异常双侧肾缺如在生后不久即死去,而单侧肾缺如却并不少见。
在临床工作中,常因静脉肾盂造影时一侧肾未显影而进行超声检查,以明确原因。
超声检查未能发现此侧肾脏时,尚不能排除该侧肾发育不良。
无功能而且极小的肾是难以发现的;数目增多的额外肾是十分少见的。
2.2 肾形态与结构异常由肾脏体积分,异常改变有小肾脏,肾发育不良(有正常结构)及肾多发性囊肿(结构异常),大肾脏有重肾与多囊肾肾柱肥大与分叶肾临床意义不大。
此类病均可由肾脏超声测量与声像图确定。
2.3 形态的异常从肾脏形态的异常上分,如块状肾、S型肾、马蹄肾等亦可用超声诊断检出,后者宜采用左右对比,连续切面以显示出双侧上极或下极连接处,此方法在小儿较方便。
超声造影新技术的临床实践超声造影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利用超声波的特性来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的病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超声造影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超声造影新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优势。
超声造影新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多种疾病,如肝脏病变、肾脏疾病、乳腺肿瘤等。
与传统的超声检查相比,超声造影新技术可以提供更为清晰和详细的影像信息,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同时,超声造影新技术还可以用于引导和监测介入手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超声造影新技术的优势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比于其他影像技术,如CT扫描和MRI,超声造影具有无辐射、无损伤、无创伤和易于操作等特点。
这使得超声造影成为一种安全和可靠的检查方法,尤其适用于儿童、孕妇和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
此外,超声造影还可以实时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如血流速度和血管形态等,有助于评估血管病变的程度和分布。
超声造影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医学图像处理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算法和图像处理软件的不断创新,超声造影图像的质量和分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例如,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图像增强技术可以提高超声造影图像的对比度和细节显示,进一步提高医生对病变的识别和判断能力。
此外,还有一些新的超声造影剂和探头技术被开发出来,可以进一步改善图像质量和增加对特定病变的敏感性。
然而,超声造影新技术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超声波在体内传播时受到组织的散射和衰减影响,导致图像的分辨率和深度有一定的限制。
其次,由于超声波无法穿透气体和骨骼,所以超声造影在某些部位的检查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此外,超声造影剂的使用和对患者的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超声造影新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诊断优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超声造影的图像质量和临床应用将会进一步提升。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超声造影将成为医生们重要的诊断工具,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和及时的诊疗服务。
肾脏疾病超声诊断知识人们在生活中身体出现不适感后进入医院检查,医生会询问患者症状,根据症状让患者进入影像科检查,其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检查技术是超声,尤其是在肾脏疾病诊断中,超声技术检查会呈现出可靠的结果,对人们后续的疾病治疗产生重要的影响。
肾脏疾病发展速度快,在超声检查中,过往无法检查的疾病通过超声检查,会观察到病变组织情况及血流情况,医生会根据超声检查结果,从而掌握患者体征,提出疾病的治疗方法。
一、超声诊断急慢性肾衰竭①急性肾衰竭:人们在发生肾脏病变后,肾脏体积会随之增大,在超声影像中,可以见到肾实质回声及增厚的变化。
有些患者的肾椎体变大,形状呈现圆形,回声也随之降低。
人们的肾脏血流正常,肾动脉及肾窦具有清晰的分界线,在图像中会有压痕。
肾脏中的各个分支结构在多尿的情况下会出现分支增大。
肾脏疾病检查中,应当关注多尿期及少尿期检查,通过动态的检查方法,观察人们的肾脏结构变化,评价治疗方案的效果,为急性肾衰竭治疗提供帮助。
②慢性肾衰竭:超声的声像图是根据人们的疾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肾病、肾盂肾炎等,每种肾脏疾病的超声图像存在差异。
比如,在检查早期肾小球肾炎过程中,二维图像往往无异常,但随着病情进展,肾实质回声增强,超声中会看到身体及缩小及包膜不光滑,皮髓界线不清晰。
肾脏中的血流色彩减少,肾脏搏动时间随之缩减,肾脏中的血流色彩减少往往与肾损害具有相关性,一旦病情严重,肾弓形动脉及皮质小叶间动脉不会出现在图像中,只会显示部分动脉。
在超声频谱中,会看到RI>0.7、RI>0.65,此类数值往往是频谱形态出现小慢波,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只会见到其中的收缩峰值,舒张峰值会消失。
常规使用的无靶超声造影慢性肾病诊断中无明显作用,可评价肾脏血流灌注情况。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可达到基因转移增强的目的,对结缔组织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肾脏纤维化病变,在未来超声靶向微泡也会应用于肾脏疾病的治疗领域。
超声造影的主要应用原理什么是超声造影?超声造影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可见性更好的超声造影剂来增强超声图像的技术。
超声造影剂通过在引导下注射到患者体内,进而显影出更多有用信息。
它在医疗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超声造影的主要应用原理超声造影的主要应用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回波信号和超声造影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超声造影的主要应用原理:1.回声增强效应:超声造影剂在体内注射后,它们能够反射更多的超声波,从而增加超声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
这种增强效应使得医生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血管、器官及其血管的分布情况。
2.血流检测:超声造影剂能够平滑地流动到体内的细小血管中,因此可以通过超声波信号来检测和观察血流的速度、方向和性质。
这对于检测血管疾病如血栓形成、动脉瘤和其他血管异常非常有用。
3.检测和定位肿瘤:超声造影剂能够在体内的肿瘤部位聚集,从而增加超声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
这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定位肿瘤,并进行诊断和治疗。
4.引导和监控介入治疗:超声造影剂可用于引导和监控介入治疗,如导管放置、穿刺和取样。
它能够提供更清晰的图像,使医生能够准确地操作。
5.心脏超声造影:超声造影剂在心脏超声检查中应用广泛。
它可以增强心脏超声图像,提供更准确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
这对于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特别有帮助。
6.其他应用:超声造影还有其他应用,如肝脏疾病的诊断、淋巴结检测、肾脏疾病的评估等。
它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结论超声造影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注射可见性更好的超声造影剂来增强超声图像。
其主要应用原理是通过超声波的回声信号和超声造影剂的相互作用来增强图像。
超声造影在诊断和治疗中有许多重要应用,如血流检测、定位肿瘤、引导介入治疗等。
它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技术的进步,超声造影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超声造影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一、引言超声造影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诊断技术,在现代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是将超声波与造影剂相结合,通过电子成像技术对人体内部进行成像,从而实现强大的诊断功能。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造影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超声造影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二、超声造影技术概述超声造影技术是指在超声扫描中使用外部注射剂,使超声波可以更清楚地反射组织和器官的血液流动和排列情况的一种成像技术。
在超声扫描中,通常使用含有空气微泡或光学造影剂的溶液来改进图像质量。
与传统的超声成像技术相比,超声造影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从而能够提供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三、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内脏器官,因此在医学领域中其诊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超声造影技术可以在肝脏成像中起到关键作用。
一种重要的应用是检测肝脏肿瘤。
通过注射造影剂扫描,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肝脏肿瘤的生长和血管分布情况,从而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判断病情。
此外,超声造影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肝脏内部缺血病变以及动脉瘤等复杂的肝脏疾病。
四、超声造影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医学难题,因其诊断和治疗都比较困难。
然而,超声造影技术却可以为医生提供一种更简便的方法。
通过注入造影剂,医生可以观察到心脏内腔和心血管系统的准确图像,并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状况。
此外,超声造影技术还可以检测心脏瓣膜病变和心脏壁运动异常等难以观察的心脏疾病。
五、超声造影技术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肾是人体的重要内分泌器官,因此肾脏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使用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肾脏内部情况,从而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肾脏疾病。
在肾脏创伤、囊肿、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方面,超声造影技术起到了很大作用。
此外,在研究肾脏血流的血管病变时,也可以使用该技术进行图像增强。
六、超声造影技在其他领域的应用除了在心血管、肝脏和肾脏疾病的诊断上应用外,超声造影技术在其他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