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原则与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专有名词的翻译原则和技巧在跨语言交流中,专有名词的翻译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由于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差异,专有名词的翻译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技巧。
尊重源语言文化在翻译专有名词时,应该尊重源语言的文化习惯和背景。
例如,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可能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需要在翻译中尽可能地保留这些文化元素。
准确性翻译专有名词时,应该准确无误地传达源语言中的意义。
这需要深入理解源语言的语境、文化背景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
清晰易读翻译后的专有名词应该清晰易读,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晦涩的词汇,以确保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音译法对于一些在目标语言中没有对应词汇的专有名词,可以采取音译法。
即根据源语言的发音,寻找目标语言中与之相似的词汇。
例如,“沙发”音译自英语“sofa”。
意译法意译法是指根据专有名词的原始意义,在目标语言中找到与之相近的词汇。
这种方法常用于翻译人名、地名等。
例如,“Shanghai”意译为“上海”。
音意结合法音意结合法是指在翻译专有名词时,既考虑其发音,又兼顾其意义。
这种方法常用于翻译一些具有特殊文化背景的词汇。
例如,“Hui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名称可以音译为“Hui”,同时结合其文化背景,选用“回族”作为辅助表述。
音译加意译法音译加意译法是指在翻译专有名词时,先进行音译,然后在音译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具有目标语言文化背景的词汇。
例如,“Tai Chi”可以音译为“太极”,加上意译“拳”,成为“太极拳”。
创造新词汇对于一些在目标语言中完全不存在的专有名词,可以尝试创造新词汇。
这需要考虑到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创造一个既能准确表达源语言意义,又符合目标语言习惯的新词汇。
例如,“email”在中文中原本没有对应的词汇,但随着其广泛应用,中文中创造了“电子邮件”这一新词汇来对应。
专有名词的翻译需要遵循尊重源语言文化、准确性和清晰易读的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音译法、意译法、音意结合法、音译加意译法或创造新词汇等技巧来实现准确、清晰的翻译。
翻译外国文献的几点原则暨技巧1、尊重原文。
翻译,讲究“信、达、雅”。
不过像我这样的新手翻译专业性强的文章,力求准确才是最重要的,有些汉语表达不地道没关系,最主要的是把问题解释准确。
所以要尊重原文,切忌主观臆断,添油加醋。
2、参考背景。
每篇文章都有知识背景,对这些背景知识要了解。
比如海洋产业相关的、经济相关的等等。
有时候拿捏不准的词在文章的知识背景下就可以搞定了。
3、前后一致。
一个单词,尤其是关键词、专有名词、次关键词,在文章的概述和结论中的汉语表达要使用同一个词。
以免引起歧义。
比如marine-related activity,有好几种翻译都是可以,在文章中反复出现,那就确定下来只用一个汉语词组来表示,就是“海洋产业”。
4、先通读、后翻译。
文章不通读一遍直接上来就翻是不科学的。
泛读就可以。
或者读一个章节,然后翻译这个章节,然后再读下一个章节,再翻一下个。
总而言之,翻译之前一定要通读一遍,大体有一个感性的理解。
5、不迷信词典解释。
有时候词典的汉语意思会给人不恰当的引导,所以当你遇到一个词有好多意思你有把握不住时,仔细研究一下这个单词的英语解释。
所以,一定要有一本双语词典。
我有牛津高阶,很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充分利用网络。
专业领域特殊表达、专有名词、外国政府机构公司、外国书籍杂志、某些人物等等,再大的词典都不会告诉你答案,这时候网络就要大显身手了。
网络是个好东西。
建议使用google,用百度搜英文,不爽!(道哥,绑架我们不专业呀!)留心观察,你会从网络上淘到很多好东东。
甚至要翻译的文章直接就能搜到,相关信息相当丰富。
7、敢于创造。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有的词语或者表达是作者自己创造的,或者用得很少,那你就得创造了。
总不能交作业的时候把英文也夹杂在汉语里面吧。
但是创造要有根据,不能凭空臆断。
比如我遇到个词组:value added factor,查遍了也没有准确含义,但是通过网络知道增值税是value added tex,那么我就翻成“增值系数”,自我感觉良好,呵呵。
简述高中英语翻译基本原则与训练方法关键词:直译;意译;主语定位;翻译训练近几年,在中学教育领域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广泛重视。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要求“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王蔷2015)。
语言能力主要指听说读写,但要提高目标语运用能力,原语与目标语之间的翻译能力也是中学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高中英语翻译教学中需重视的基本原则翻译是运用目标语把原语所表达的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翻译过程中对原语的理解是重要基础,用目标语准确的表达原文所要表达的内容是英汉翻译的难点。
1.主语定位的基本原则英语句子重“形合”,是偏重形式的语言,一个句子要独立表达一个完整意思,需包含主语和谓语这两个组成部分。
“主谓结构”是英语中大部分句子的基础。
而汉语句子则注重“意合”,“形散神聚”是汉语句子的明显特点。
赵元任先生曾指出:“在汉语里,把主语和谓语当作话题和说明来看待,比较合适”。
汉语句子外形比较松散、自由,句中逻辑和语法关系往往隐藏其中。
因此,在汉译英中,确定英语句子的主语是决定英语句子结构的关键。
[例1]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实验。
此句中主语隐藏其中,改革开放不是主语,是提出话题背景。
在理解的基础上不难分析出主语是人。
可译为:Whenitcomestoreformsandopening-up,wemustbecourageousenoughtoreturnonexperiments.[例2]人们已把李白的诗集翻译成了多种外国文字。
在把汉语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英语主语应该是句中最突出的信息。
李白的诗集当主语比人们显得更加合英语习惯。
文化翻译的原则与方法英语翻译的三大原则是:忠实原则、准确原则、统一原则;英语翻译首先是语序问题,注意不要直译,要调整为翻译后的语序;其次是连贯达意,一词多义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第三就是要复合当时的环境来进行意思的扩展或者延伸。
英语翻译,是指用英语来表达另一种语言或用另一种语言表达英语的语言之间互相表达的活动。
英语翻译既包含中译英、英译中,同时也包含英韩对译、日英对译以及英语和其它语种的对译。
英语翻译中有直译和意义两种基本翻译方法,另有增译法、省译法、转译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等技巧。
英语翻译的三大原则就是:钟爱原则、精确原则、统一原则。
一、忠实原则在英语翻译中,译文对原文的钟爱,就是建议译者能够精确地将原文信息表达出来,较之起至形式,意义更为重要,因此无须故意恭维语法与句子结构的一致,而应当崇尚信息对等。
例如牵涉贸易、合约、保险、金融等领域的商务体裁的文章,译文则必须从措辞、结构及行文方式上钟爱于原语言的行文规范。
二、准确原则精确原则指商务英语译者过程中选词必须精确,概念抒发必须恰当,数据与单位必须准确,尤其就是商务英语中发生的大量专业词汇,缩略语等等,必须同时实现译文的规范性与功能方面的对等。
三、统一原则统一原则就是概而言之遵从惯例,“译名、概念、术语等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维持统一,不容许将同一概念或术语随意转换译名”,以免产生误解,导致信息上的不对等。
英语翻译的重要意义英语自从问世以后,就变成了一种一直在展开的抒发活动,它对于英语国家文化以及语言的发展有著非常大的影响,并且,对于其它语言国家的发展也具备一定的影响。
对于英语与其它语言之间的转变与交流起至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对英语本身以及其它语言的发展也具备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展开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对于英语以及其它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必须存有全面的介绍,对同一时期下相同写作人群的读取习惯也必须存有一定的介绍。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现在我们国家在岗委任的译者专业人员大概存有三万五千人,同时,以相同形式专门从事译者工作的人数达至十万人以上。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我们在语文上接触到了文言文,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些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注释:“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一)针对实词(1) 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a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 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d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 译。
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a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c 以旌其所为d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英语翻译的十大技巧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
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英语翻译的十大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语翻译的十大技巧一、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
二、省译法: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
增译法的例句反之即可。
三、转换法:指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
具体的说,就是在词性方面,把名词转换为代词、形容词、动词;把动词转换成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把形容词转换成副词和短语。
在句子成分方面,把主语变成状语、定语、宾语、表语;把谓语变成主语、定语、表语;把定语变成状语、主语;把宾语变成主语。
在句型方面,把并列句变成复合句,把复合句变成并列句,把状语从句变成定语从句。
在语态方面,可以把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
四、拆句法和合并法:这是两种相对应的翻译方法。
拆句法是把一个长而复杂的句子拆译成若干个较短、较简单的句子,通常用于英译汉;合并法是把若干个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一般用于汉译英。
汉语强调意合,结构较松散,因此简单句较多;英语强调形合,结构较严密,因此长句较多。
所以汉译英时要根据需要注意利用连词、分词、介词、不定式、定语从句、独立结构等把汉语短句连成长句;而英译汉时又常常要在原句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主谓连接处、并列或转折连接处、后续成分与主体的连接处,以及意群结束处将长句切断,译成汉语分句。
翻译的定义和基本原则翻译是人类社会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翻译,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们可以相互理解、相互沟通,促进交流和合作。
翻译的定义很简单: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以达到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交流目的。
但是,翻译的过程和方法并不简单,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一、精准性原则翻译的首要目标是保持原意的精准性。
翻译过程中,应尽力理解原意,掌握原意所在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
翻译时,必须把原意准确、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不能脱离原文的含义、语境、语气和情感,不能添加、删除、曲解原意。
只有保持原意的精准性,才能达到翻译的真正意义。
二、通顺性原则翻译的第二个原则是保持语言的通顺性。
通顺性是指翻译后的文章在语法、语调、语气等方面与目标语言相符合,并且能够流畅地表达意思,使读者易于理解。
在翻译时,应当注意词语的用法和特殊标点符号的使用,以确保文章的通顺性。
一个理解完全正确的翻译,如果语言结构不通顺,往往会使目标语言读者感到阅读起来困难,甚至会引起误解。
三、忠实原则翻译的第三个原则是忠实原则。
忠实原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忠实地表达原文中的含义和文化背景。
在翻译时,应该尽可能保留原文中的文化元素和情感,注意原文的所在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
翻译应该尽量把原意传达到目标语言读者,让目标语言读者能够体验到原文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色。
四、通用性原则翻译的第四个原则是通用性原则。
通用性原则是指翻译应该根据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考虑使用熟悉、通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翻译不是简单的把原文转化成目标语言,而是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语言表达的方式,以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习惯和口味。
五、美感原则翻译的第五个原则是美感原则。
美感原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原文的文学艺术风格和特色,同时在目标语言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中发挥其艺术价值。
翻译应该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转化,而是在语言的表达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让目标语言读者能够体验原文的文学之美。
英语四级翻译的原则与方法(二)翻译的几种基本方法翻译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不是三言两语几次讲座所能说明白的。
本文也无法涵盖翻译的诸多方面,只打算就汉译英中的长句的译法、词汇转换、正反译与反正译几种基本方法进行介绍,最后简要提一下翻译中易犯的错误。
一、长句的翻译英语中长句比较常见,而汉语中句子一般都比较短。
因此,在翻译时,为了使译文符合汉语习惯经常需要把英语句子分成几个短句来处理。
在将长句切分之前,需要通过语法分析,弄清句子各部分之间的语法关系、逻辑关系、结构层次,尤其是要分辨出长句中的主句及主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
然后,按照汉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将长句译为几个短句。
在长句的翻译中,通常会用到的方法有对原文逻辑顺序处理的方法:顺译法、倒译法和分译法,以及对原文从句的处理方法。
1.对原文逻辑顺序处理的方法1)顺译法所谓顺译法,是指按照原文顺序,从前往后译。
汉语叙述中基本上是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的。
在英语中表示连贯动作的并列句也是如此。
另外,有些英语长句的逻辑结构和汉语的表达也比较一致。
这些情况下,就可以采用顺译法,按原句顺序翻译。
例如:1. Trying doors as he went, swinging his club with many clever movements, turning now and then to cast his watchful eyes down the peaceful street, the officer, with his strongly-built form and slight air of superiority, made a fine picture of a guardian of the peace.译文:这位警官边走边审视周围的房门,灵巧的挥动着警棍,警惕的目光不时投向寂静的街头。
他身材魁梧,姿态略显神气,展现出一幅和平卫士的优美画面。
原文的主句是the officer, with his strongly- built form and slight air of superiority, made a fine picture of a guardian of the peace。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对文言文进行翻译时,要遵循三个基本要求,那就是要做到“忠实原文”(信)“表意明确”(达)“简明优美”(雅)。
“忠实原文”就是要做到忠实于原文的内容,不能遗漏,也不能多余,要求字字落实。
“表意明确”就是要做到翻译出来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简明优美”就是在翻译文言文时用简明、优美并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式文言文翻译的方式通常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易记住词义,可以积累文言词汇,感悟古人写作习惯。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对于初中生来说,只要能做到通畅连贯地用现代汉语如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就够了。
三、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在文言文中,由于古今词汇量的不同,古人用许多单音节词表达了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的意思,并且古人在写作时,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也使用了很多特殊句式。
因此,对文言文进行翻译,应学会一些翻译的具体方法,这些具体方法可以归纳为“四字法”,即“留”“补”“删”“调”等。
1. 留“留”,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保留下来。
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远调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2. 补“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
翻译原则有哪些翻译原则是指在进行翻译工作时需要遵循的准则和方法。
以下是翻译原则的主要内容:1. 信实原则:翻译应该忠实于原文的原意和语气,不加删除、增加或曲解。
译文应能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和意图。
2. 阅读者导向原则:翻译应考虑目标读者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以便译文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译文不仅要准确,还要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和规范。
3. 周全性原则:翻译应全面收集原文的相关信息、背景和上下文,尽量还原原文的完整意义,避免片面理解和误解。
4. 简明扼要原则:译文应简洁明了,语言流畅,不过多冗长或累赘。
适当使用目标语言中的惯用语和表达方式,使译文更符合读者的习惯和口味。
5. 规范性原则:译文应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和用法规范,避免使用古语、方言、口语和其他不合适或过时的表达方式。
6. 一致性原则:翻译应保持译文内部的一致性,尽量使用相同的词汇、句型和结构,以增强译文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7. 美观性原则:译文应具有美感和可读性,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保持其阅读的兴趣。
文字排版、标点符号和字体等方面也需要注意美观和统一。
8. 翻译审定原则:翻译需要经过专业人士的审定和校对,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连贯性和优化性。
审定人员应对原文和译文进行比对,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9. 专业素养原则:翻译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基础和专业知识,不仅要精通目标语言,还要对原文语言具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翻译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翻译技巧和能力。
总之,翻译原则旨在保持原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使译文适应目标语言和文化背景,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译文。
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文化差异、语言规范和读者需要,并经过专业审定和校对,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英语翻译的原则和技巧1、增译法:指依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涵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2、省译法: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
增译法的例句反之即可。
例如:(1) You will be staying in this hotel during your visit in Beijing.你在北京访问期间就住在这家饭店里。
(省译物主代词)(2) I hope you will enjoy your stay here.希望您在这儿过得愉快。
(省译物主代词)3、转换法: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英译汉时经常有必要改变表达方式,使译文通顺流畅、地道可读。
这种变通技巧就是转换法(shift of perspective)。
4、合并法: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英译汉时有时直译原文就会使译入语读者感到费解,甚至误解。
这时,就有必要借用汉语中意义相同或相近、且具有自己鲜亮文化色彩的表达法对原文加以归化。
归化翻译法常用于处理某些英语成语、典故、形象词语等一类文化色彩较浓的表达方式。
恰倒好处地归化可以使译文地道简洁、生动活泼,便于译入语读者理解和接受。
翻译技巧的掌握帮助我们更好融入世界,翻译为我们搭起了各国之间的桥梁,翻译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培养更多的翻译人才,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始终保持专业、革新、开放的理念,精心打造全国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施行基地和全国跨语言跨文化培训服务综合平台,为中国走向世界架桥铺路,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奉献。
2英语翻译学习技巧注意事项一. 翻译的技巧没有技巧,只有一个熟字。
华罗庚说过,"苦干猛干埋头干,熟能生出百巧来'。
语法根基深厚,词汇量大,对专业词汇掌握得熟,自然就能驾轻就熟,怎么玩儿怎么转。
(完整版)翻译技巧翻译方法_文档视界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翻译方法:methods of translation1.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2.意译free translation3.异化alienation4.归化domestication1.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指在翻译过程中按原文逐字逐句一对一的翻译。
人们关心的是语言层面的技术处理问题,即如何在保持原语形式的同时,不让其意义失真。
e.g.one country, two systems 一国两制The three religions and the nine schools of thought 三教九流2. 意译(free translation;paraphrase)是指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区别于“直译”)。
通常在翻译句子或词组(或更大的意群)时使用较多,意译主要在原语与译语体现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得以应用.从跨文化语言交际和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意译强调的是译语文化体系和原语文化体系的相对独立性。
e.g.Don’t cross the bridge till you get to it.不必过早地担心。
(不必自寻烦恼)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你以为我是好欺骗的吗?Don’t 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has been stolen.直译:不要等马被盗后,才去锁马厩门。
意译:亡羊补牢。
直译和意译的区别1. It’ s a Smoke Free Area.直译:它是个自由吸烟区。
意译:它是个无烟区。
2. Shakespeare put his hometown on the map.直译:莎士比亚把他的家乡放在了地图上。
意译:莎土比亚使他的家乡声名远扬。
3. John would not come out of his shell and talk to others at theparty.直译:晚会上,约翰不愿从壳里钻出来与其他人说话。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首先要忠实于原文。
2、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语气不走样,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3、文字优美,即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留】专用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处所、职称(职务)、器具等,可照录不译。
2、【补】在翻译时,补出原文省略的成分(所省的介词、宾语、主语、谓语、量词等)。
3、【删】删去不译的词(发语词、音节助词、无实意的虚词)4、【换】翻译时将古代词换成现代汉语词(岁、吾、汝、抢……)将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去、安、语、病、加、且……)5、【准】译准古今异义词,译准文言文特殊句式。
译准实词、蓄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
6、【调】调整句子的语序,如谓语前臵、定语后臵、宾语牵制、介词结构后臵等。
7、【选】选用恰当现代汉语的词意译原文的词。
文言文中一词多意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
例:“三顾臣于草庐中”的“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有八条:①回头看;②看;③探问;④拜访;⑤顾惜、顾念;⑥考虑;⑦但、只是、⑧反而、却。
例句中只能用义项④。
8、【意译】文言中比喻、借代、引申等义,直译会不明确,只能意译。
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直译:黄头发和小孩子垂下来的头发,都自得其乐。
意译: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乐。
9、【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1)“得无……乎(耶)”相当于现代汉语:能不……吗?恐怕……吧?莫非……吧?“不亦……乎”不也是……吗?岂不是……吗?例句:览物之情,得无..说乎.?..异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学而时习之,不亦(2)无以……无从……相当于现代汉语:没有用来……的例句:河曲智叟亡以..致书以观。
..应。
家贫,无从(3)有所……相当现代汉语:有……的人(事、物)例句:A、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B、故有所览辄省记。
(4)无所……相当于现代汉语“没有……的人(事、物)”例句:①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英译汉原则:
英译汉是创造性地运用汉语把英语所表达的思想准确而完整地
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两点值得我们特别地注意:
(1) 汉语所要表达的是英语原文的内容,即句子或文章的意义,而不是句子结构;
(2) 在翻译过程中,英语原文的内容要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而不是将两种语言结构进行简单的转换。
因此,在做英译汉的题目时,汉语所表达的意义应与原文保持一致,而汉语的句子结构只是为这一表达服务,而不应拘泥于原文。
(3)应付英译汉考试和一般的从事翻译创作不同,因为各自有不同的衡量标准,翻译创作的标准为“信、达、雅”,而英译汉考试则只要做到“忠实、通顺”即可。
要做到忠实原文,就应该掌握好适度原则,即要把原文的内容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既不能改变和歪曲,也不能增加或删减。
汉译英步骤:
1、理解句子的意思。
2、根据意思选择句子结构,搭起基本框架;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手段,特别要按英语的表达逻辑来调整语句。
如“虽然…但是”,在译成英文时不能译成Although…but…,而只能译成Although he is poor, he is well contented.“他虽穷却能知足常乐。
”
3、最后审校。
这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在最后审校时一定要对照原句,这样才能检查出译文在理解和表达上有什么问题,是否有错译和漏译,以便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