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后练习 必修1 2 再别康桥、雨巷
- 格式:doc
- 大小:104.00 KB
- 文档页数:9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2课《雨巷》课堂练习一、基础巩固(22分)1.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B.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C.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D.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2.下列对《再别康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轻轻的走”“轻轻的来”“轻轻的招手”,诗的开篇连用了三个“轻轻的”来修饰动作,不仅生动地再现诗人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更表达出他来去时不愿惊动自己深爱着的康桥的心情,对康桥的热爱和依恋溢于言表。
B.“悄悄的走”“悄悄的来”,诗的末节用两个“悄悄”与首节的三个“轻轻”相呼应,两个诗段不仅词语对仗,且节奏相同。
整齐的诗句,优美的音韵,可以融入诗人更多的离愁别绪。
C.诗篇首尾二段起呼应作用的,还有“云彩”这一意象。
云彩本是无情物,这里早已诗化了。
“轻轻的招手”,似乎欲同它话别;然而,又“挥一挥衣袖”,决计“不带走一片云彩”,两个细节,生动地说明诗人对康桥的留恋。
D.“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诗人似乎已忘记他要“再别康桥”,反倒撑起长篙随意地要到更深的青草中寻梦。
这种宕开笔来,不从正面写别情的写法,更有一番情趣和魅力。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戴望舒是一个善于借鉴的诗人。
他的诗歌创作最明显的特征留心古今中外诗坛,深文周...纳.。
B.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徐志摩的诗可谓独树一帜....:富于想象,意境清新,风格柔美飘逸。
C.学习新诗,就不能不注意到新诗的流派现象,从史料上看,新诗的流派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D.看了反映徐志摩爱情生活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后,我对这位大才子有了捉襟见肘....的感觉。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是极具概括力的隽永的语言,匆匆一生的徐志摩,似乎也预示在这谶语般的诗句里。
《雨巷》课后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训练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颓圮.( ) 彷徨..( )( )..( )( ) 寂寥.( ) 彳亍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结.婚结.着结.构张灯结.彩B. 雨巷.巷.口巷.道大街小巷.C. 哀曲.戏曲.曲.折曲.径通幽D. 颜色.货色.成色.行色.匆匆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撑着油纸伞,独自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②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着③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这雨巷A. ①彳亍②彷徨③走进B. ①消散②彷徨③留恋C. ①彷徨②彳亍③走尽D. ①彳亍②消散③流连4. 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B.《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C.《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后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获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D.《雨巷》这首诗写于大革命失败后,表现了诗人内心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5. 下列选项中对《雨巷》一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巷”象征着诗人寻觅、追求的理想。
B.“丁香”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代表美丽、忧愁。
C.“姑娘”象征着诗人心中可遇而不可求的理想。
D. 在诗中,诗人让“丁香”和“姑娘”合二为一。
6. 下列选项中对《雨巷》一诗所用形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7节,每节6行,诗句的停顿很有规律。
B. 每节第3、6行押韵,每节一韵,虽换韵频繁却音韵和谐。
C. 多处运用了重叠和反复的手法。
D. 起节复见,首尾呼应,音节优美。
二、阅读能力训练(一)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后面的问题。
开头诗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结尾诗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1. 下列选项中对开头诗节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雨巷》)(第1、2课时)练习一、基础积累与巩固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撑.(zhǎng)着彷.(páng)徨凄.(qī)清巷.(xiàng)道B.彳亍..(chì chù)凄婉.(wǎn)颓圮.(pǐ)迷茫.(mé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沉淀.(dìng)似.(sì)的泥.(nì)古2.下列各项词语字形有误的一组()A.彷徨寂寥河畔色彩斑斓B.竹篙漫溯凄宛惆怅而归C.笙箫繁衍挑衅彳亍独行D.记载哀怨浮藻碧波荡漾3.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4.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D.戴望舒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5.填空。
(1)徐志摩,被认为是________诗派的“盟主”,著有________等诗集。
(2)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________;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
(3)轻轻的我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阅读与品味阅读《再别康桥》中的两节,回答6~8题。
6.2《再别康桥》课后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最具魅力的诗人之一,受西方浪漫派和唯美派文学思潮的深刻影响,在诗歌创作上,他极力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并达到相当的高度。
作为他的重要代表作,《再别康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审美精神,积淀了较为丰富的审美意蕴,极具审美价值。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抒情名作。
徐志摩早年游学英美,受西方资产阶级“文明”“自由”“个性解放”的思想影响很深,初步形成了唯美主义的价值趋向;但后期回国后,国家的贫穷落后,社会的腐败黑暗,与他的理想相距甚远,现实的刺激,心理的失落乃致失衡使他的思想常处于失望、伤感、哀怨的状态,他的这一心灵轨迹,反映在诗歌创作里,就是大量的关于爱情和人生的玄想,他更多地把笔触伸向自然和人生,凭藉自然美景来阐释自己的主观情怀,寄托自己的理想,表达自己的忧郁烦闷,作为他后期思想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自然地打上了这种种的烙印。
但尽管如此,和其他一些作品如《落叶小唱》相比,《再别康桥》仍不失为一首自然健康、明朗清新、委婉含蓄、起伏有致、音律和谐、手法新颖、脍炙人口的好诗,极具审美价值。
茅盾先生曾经说徐志摩诗的全部思想内容就是“在梦的轻波里依徊”。
《再别康桥》审美意蕴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其对于性灵的抒写和表现。
徐志摩主张诗应表现作者的“性灵”,表现“筋骨里迸出来,血液里激出来,性灵里跳出来,生命里流出来的真纯的思想”。
从整体上来看,这首诗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康桥是徐志摩心灵最重要的精神驿站。
水乳交融、美妙深邃的意境美是《再别康桥》审美内蕴的第二个重要方面。
近代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境,非独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在这首诗中,徐志摩对意境的领悟和运用可谓炉火纯青,已臻化境。
云彩、金柳、艳彩、青荇、水草、彩虹、幽梦、长篇、笙箫,这些丝毫不相关的景物,经诗人妙手穿联,犹如珠玉一般熠熠生辉。
《再别康桥》《雨巷》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撑(zhǎng)着彷(páng)徨凄(qī)清巷(xiàng)道B.彳亍(chì chù)凄婉(wǎn)颓圮(pǐ)迷茫(mé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沉淀(dìng)似(sì)的泥(nì)古2.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3.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4.填空。
(1)徐志摩,笔名________,________。
被认为是________诗派的“盟主”,著有________等诗集。
(2)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________;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
(3)轻轻的我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品味阅读《再别康桥》中的两节,回答5~7题。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5.这两节诗运用了哪些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写出两节诗的韵脚。
第一单元2诗两首再别康桥学习目标1.了解徐志摩诗歌三美的内涵。
2.解读文本,分析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其诗歌中表现出的轻烟似的离别情绪。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一)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二)查阅徐志摩的生平资料。
二、自练自测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荡漾( ) 青荇( ) 沉淀( )长篙( ) 漫溯( ) 斑斓( )满载( ) 笙箫( )2.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作品有《》《》《》等。
3.补出下面的诗句。
(1)桃花潭水深千尺,。
(李白《赠汪伦》)(2),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4),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三、质疑问难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有哪些。
2.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分别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以你喜欢的一种意象为例进行分析。
3.选择的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如何读出你所体会到的美?读一读,总结一下。
5.下面是《康桥再会吧》的片段,比较本诗,你能看出《再别康桥》的形式上的特点吗?“我但自喜楼高车快的文明,不曾将我的心灵污抹,今日我对此古风古色,桥影藻密,依然能坦胸相见,惺惺惜别。
康桥,再会吧!你我相知虽迟,然这一年中我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妩媚河身的两岸,此后清风明月夜,当照见我情热……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撑着(zhǎng)彷徨(páng)凄清(qī)寂寥(liáo)B.踟蹰(chì chù)漫溯(sù)满载(zǎi)迷茫(má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沉淀(dìng)似的(sì)笙箫(shēng)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陷井哀怨轻手蹑脚水波荡漾B.破锭凄婉柔声细语波光艳影C.回溯太息力挽狂澜招摇过市D.沉淀迷茫悄无生息沉默寡言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有能望其项背的。
(总分42分,时间45分钟)[基础演练](26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青荇.(xìng)长篙.(hāo)漫溯.(sù) B.笙.箫(shēng) 撑.开(chēng) 哀.怨(āi)C.寂.寥(jì) 彷.徨(páng) 彳.亍(cì) D.凄婉.(wǎn) 斑斓.(lǎn) 笙箫.(xiā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艳影彳亍冷漠凄婉B.颓杞寂寥彷徨迷惘C.凄清惆怅榆阴浮澡D.船蒿沉淀漫溯笙箫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志摩死亡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B.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
C.用丁香结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
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的诗句。
D.《雨巷》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使诗的意境深邃、丰富、并具有含蓄美。
4.下列填入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3分)(1)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
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________。
(2)一别两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________,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
①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②草的青,花的香,星月的光明,流水的殷勤③晚钟撼动黄昏,田野没遮拦④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爱眉小札》。
B.《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人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
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语文再别康桥雨巷跟踪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 一·基础训练题(艺体班必做)1.名句默写(1)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河畔.(bàn)荡漾.(yàng)撑.着(zhǎng)长篙.(hāo)B.沉淀.(dīng)青荇.(xìng)浮藻.(zǎo)揉碎.(suì)C.漫溯.(suò)斑斓.(lán)笙.箫(shēng)榆.阴(yú)D.满载.(zài)艳.影(yàn)金柳.(jīn)彩虹.(hóng)3.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彷徨河畔箫瑟荡漾B.颓圮凄惋繁衍寂寞C.惆怅哀怨追溯长嵩D.浮藻寥廓遒劲彳亍4. 《再别康桥》中有哪几个意象,请写出来。
一.能力提高题1.比较《雨巷》和《再别康桥》这两首诗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两诗共同特点都是首尾两节大体相似而微有诧异。
B.两诗都有很强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C.两诗都是通篇使用重叠和反复的句式,营造一种低回迷茫的氛围。
D.两诗所表现的情感很不一样。
2.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
B.徐志摩作为一个充满着诗人气质的作家,短暂的人生的旅途中既表现出其旷世奇才的天真和浪漫,同时亦流露出生活在乌托邦之国中的理想主义者的幼稚和可笑。
C.诗人非常善于以日常口语和朴实的描绘来绘景写情,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独特的质朴美。
D.诗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便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诗情,才能生动感人。
一、句子默写(名句名篇默写)1. 请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②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卫灵公》)③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④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⑤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布石上。
(柳宗元《小石潭记》)二、选择题组(语用综合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学术百家争鸣的今天,很少学术观点可以称之为____________。
因此,能开创一个新的研究体系、言前人之所未言的著作,就显得____________。
美国史学大师威廉·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就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
这本书出版于1976年,被翻译成各种文字,1998年被引进中国,最近,第三个中译版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
时至今日,()。
这部书常被看作是作者对其另一部作品《西方的兴起》搭建起的历史框架的补充,拾起了此前研究的遗珠弃璧。
不过,《瘟疫与人》在普通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更高。
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以往学者对历史的书写无外乎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你来我往、沉浮荣衰。
《再别康桥》《雨巷》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撑(zhǎng)着彷(páng)徨凄(qī)清巷(xiàng)道B.彳亍(chì chù)凄婉(wǎn)颓圮(pǐ)迷茫(mé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沉淀(dìng)似(sì)的泥(nì)古2.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3.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4.填空。
(1)徐志摩,笔名________,________。
被认为是________诗派的“盟主”,著有________等诗集。
(2)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________;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
(3)轻轻的我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品味阅读《再别康桥》中的两节,回答5~7题。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5.这两节诗运用了哪些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写出两节诗的韵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你怎样理解“招摇”“甘心”二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8~9题。
(一)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8.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________,以细雨表现了________的天气特点。
9.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把“逢着”改为“飘过”,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特征。
拓展与创新10.“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的诗以语言浅近著称,意境显露,但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诗中表达了对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学了戴望舒的《雨巷》,你也来谈谈《花非花》的朦胧之美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完成11~13题。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11.作者以凉风吹拂下的颤动的水莲花作比,是为了突出其________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_ _______的神态。
12.“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中,“蜜甜”和“忧愁”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最后,诗人用“沙扬娜拉”(日语,意谓“再见”)作结,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今天,我们感受了徐志摩的离情别绪,其实,离别是没有时空界限的,它会超越历史,不觉来到我们身边。
月假结束,要与父母告别;高中毕业,要与同学分别;出差在外,要与亲人离别。
你最喜欢怎样的告别情感和告别方式?让我们把动人的离别留下来,一起分享好吗?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词赏析下面是由黄磊演唱的《再别康桥》的歌词,从这一艺术层面再来感受徐志摩的诗,你一定会有新的体味。
挥挥我的衣袖从你的裙下过频频我在回头时刻柔荡心波匆匆河水不休轻轻招一招手康桥桥下流过追寻明天下落爱情总是太快坠入水里漩涡瞬间已不存在爱去时我沉落伸手慢了一拍我在康桥这头只剩回忆可待望着桥下河流轻轻挥一挥手却只化作水草作别西天云彩停在原地飘游随着缘分游走一眼就能明白爱来时我自由一生都要牵绊我在康桥那头我是为你存在誓愿化作水流你是为我而来参考答案:1.C(A.zhǎng-chēng B.méng-máng D.dìng-diàn sì-shì)2.B(应在“自头”后断开,而不是在“我的”之后)3.D(格律诗讲求格律、押韵)4.(1)云中鹤南湖“新月派”《志摩的诗》《猛虎集》(2)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3)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5.运用了比喻和移就、拟人。
移就是把用来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用来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手法。
“荡漾”本是描写水的,在这里却用来形容“艳影”。
6.第一节韵脚是ang;第二节韵脚是ao;分别为娘、漾、摇、草7.“招摇”写出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态度;“甘心”深刻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眷念。
8.幽僻阴沉、郁闷9.形成回环叠唱的效果;表明了追求理想的坚贞与执著这种追求的虚幻与迷惘,反映了诗人当时复杂、矛盾。
10.“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着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
这里取喻于花和雾,比方所喻之物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夜来者”春梦也,虽美却短暂,于是引来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来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一连串比喻环环相扣,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朦胧含蓄。
11.柔媚欲言又止、含羞带笑、娴静与纯美12.不矛盾。
女郎处在将要分别、不忍分别、又只好分别的复杂的情绪交织之中,她不能一味沉默,只好把万千浓情蜜意化做一声声的“珍重”,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爱慕敬仰之意;诗人与这位温柔多情的日本女郎在交往中已经结下了真挚的友谊,即将分别,顿生“忧愁”。
13.用“沙扬娜拉”作结,不仅点题,而且把女郎的声声嘱咐,殷殷叮咛的眷恋心情,传达出来,这是深情的呼唤,也是美好的祝愿。
14.略。
拓展测试1.(2005年高考北京卷)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舷梯娴熟悬崖勒马弦外之音B.按捺纳税刚毅木讷方凿圆枘C.静谧猕猴弥天盖地所向披靡D.皎洁缴纳狡兔三窟矫揉造作2.下列各项词语字形有误的一组()A.彷徨寂寥河畔色彩斑斓B.竹篙漫溯凄宛惆怅而归C.笙箫繁衍挑衅彳亍独行D.记载哀怨浮藻碧波荡漾3.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D.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4.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5.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6.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偶然徐志摩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溢于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