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方便法院原则在我国海事诉讼中的引入
- 格式:docx
- 大小:37.27 KB
- 文档页数:2
不方便法院原则在我国涉外海事诉讼中的适用研究【摘要】不方便法院原则通过法院行使自由裁量权,在有立法管辖权的基础上自我约束司法管辖权,有效解决国际民商事诉讼管辖权的积极冲突,平衡原被告利益,提高司法效率,降低司法成本。
我国海事诉讼立法中管辖权基础宽泛,缺少限制,易导致实践中与其他国家发生管辖权冲突。
不方便法院原则在我国海事诉讼中有适用的必要性,同时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也为该原则的适用提供了可能和适用的空间。
【关键词】不方便法院原则;涉外海事诉讼;管辖权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不同法系国家国际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制度的趋同化进程加快,合理分配民商事诉讼管辖权的理念日渐为各国所接受,管辖权行使的方式和根据日趋统一和合理。
然而,在国际化突出的海事领域,涉外海事诉讼管辖权制度的趋同化却步履维艰。
[1]1999年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公布了《民商事管辖权及外国判决公约》(草案),但是将海事和海商事项排除在公约的适用范围之外。
各国过度管辖现象依然十分严重,管辖权冲突现象频繁发生。
我国海事诉讼立法中强调了国家主权的管辖独立,基本没有考虑国际合作和国际礼让,这种做法不利于纠纷的解决,也不利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一、不方便法院原则概述(一)不方便法院原则的起源与发展不方便法院原则起源于19世纪苏格兰,起初被称为“不管辖法院”,到了19世纪中期,苏格兰法院才使用不方便法院这一术语。
在20世纪中后期,苏格兰的不方便法院原则逐渐被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普通法国家所采纳,各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发展了不同的不方便法院原则,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2]但是规则核心内容并无太大差异,不方便法院原则是一项具有广泛自由裁量性质的原则,法院在具有管辖权的前提下,对就自身管辖与其他法院管辖进行衡量,并且平衡当事人利益,认为自身管辖明显不适合且不利于当事人利益的实现,同时存在更适合管辖的法院时,法院放弃管辖权。
(二)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实质国际私法案件的管辖权问题是一个国内法院是否能够或者应该对含有涉外因素的民商事案件行使司法管辖权,它是国家主权原则在国际私法领域的主要体现之一。
从涉外合同纠纷看涉外合同中争议解决”及法律适用”条款摘要:我国法律对于涉外合同的定义并无直接规定。
一般而言,我们会将涉外理解成“带外国因素”,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民通意见”)一百七十八条规定凡民事关系的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法人的;民事关系的标的物在外国领域内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的,均为涉外民事关系。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四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就是专门为涉外民事诉讼所设,其中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需要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必须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律师。
据此,合同一方系外国人,标的物在外国的,或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的,均可以理解为我国民法及民事诉讼法范畴内的涉外合同。
司法实践中,常见的涉外合同纠纷案件,除与国内合同一样会出现买卖合同纠纷、运输合同纠纷等实体纠纷外,法律适用和法院管辖的问题,更是司法实践中涉外合同纠纷需面对的首要问题。
一、案例介绍(一)不方便法院原则2008年10月9日,Baron Motorcycles INC.(巴润摩托车有限公司)以海上货物运输事同货损赔偿纠纷为案由向宁波海事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AWELL LOGISTICS GROUP,INC.(美顺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返还货物。
①该案中,原告系收货人、被告系承运人,货物由中国宁波港运至美国MIAMI,原、被告双方都是在美国注册的公司,涉案提单系被告签发,运费由收货人到付,而提单背面载有第40条第2项载明的“美国区法院(U.S District Court)裁决”的条款。
但原告认为,提单为被告与发货人之前的合同关系,而涉案货物在我国的宁波港装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诉讼,如果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签订或者履行,可以由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论不方便法院原则在我国的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是国际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旨在保障诉讼的公正性和效率。
该原则的适用,对于解决跨国纠纷和保护当事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我国的适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我国的不方便法院原则适用范围相对狭窄。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只有当事人共同申请或同意,或者被告在合法传票送达后不到庭应诉,且原告请求转至其他人民法院审理的情况下,才能适用该原则。
这种限制使得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条件较为苛刻,难以满足实际诉讼的需要。
其次,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程序尚不完善。
我国缺乏明确的程序规定,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不确定性。
例如,当事人如何申请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以及如何确定适用的具体标准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此外,由于不同地区法院的案件负荷不同,法官的能力和经验也存在差异,因此在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时,需要确保判决的公正性和一致性。
再次,我国的司法协助机制有待加强。
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往往需要通过跨境司法协助来实现。
然而,我国在司法协助方面的法律制度和实践仍然相对薄弱。
例如,在涉外民事诉讼中,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司法协助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导致涉外纠纷的解决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中,需要加强司法协助机制的建设,提高跨境司法合作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我国在推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方面需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不方便法院原则作为一项国际通行的诉讼原则,在我国的法律实践中尚不为广大当事人和律师所熟知。
因此,需要加大对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宣传力度,提高当事人和律师的法律意识和知识水平,以便更好地应用该原则解决涉外纠纷。
综上所述,不方便法院原则在我国的适用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发挥该原则的作用,我们应当扩大适用范围、完善适用程序、加强司法协助机制,并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诉讼的公正性和效率,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武大国际法评论2021年第2期不方便法院原则在中国法院的适用及完善—以125例裁判文书为视角陈南睿#内容摘要:中国法院的司法实践表明,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主要表现为法院拒绝管辖较为审慎、部分案件的说理明显错误或不规范、拒绝适用不方便法院 原则的阐述较为模式化以及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后存在“一刀切”的处理方式。
建议我国法院通过多因素确定可替代法院之存在、改良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严 苛条件、视情况采纳中止诉讼做法等予以完善,提升不方便法院原则在中国法院 的适用质量。
关键词:不方便法院原则可替代法院管辖权异议民诉法解释第532条不方便法院原则(/brum/jot co/jve/j/e/is)起源于苏格兰,后被世界上大多数普通法国家所采用。
®该理论认为,如果受案法院并不适合审理案件,或者基于审 理便捷的原因,外国法院更适合审理该案件,则受案法院可以此为由拒绝行使管辖权。
@中国的传统立法中并不存在不方便法院原则,其在我国的发展主要是以**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科技部司法专项“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课题四“法律援助律师服 务质量评价模型与智能推荐技术”(项目批准号:2018YFC0830904)的阶段性成果。
①See Ronald A. Brand & Scott R. Jablonski, Forum M w j Cb/jve/jj.e/is: History, Global Practice, and Future under the Hague Convention on Choice o f Court Agreements 1-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②S ee Zheng Sophia T m g,D e clin in g Jurisdiction in C hinese C ourts b y Forum N onC onveniens,45 Hong Kong Law Journal 351-352 (2015).114陈南睿:不方便法院原则在中国法院的适用及完善司法实践为先导,®而后在各类文件中予以明确,®并最终在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称《民诉法解释》)第532条规定了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需要同时满足的六个条件。
摘要: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表明,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较为混乱,导致诸多问题如产生司法沙文主义的嫌疑、弱化不方便法院原则减少诉累的功能、难以妥善解决平行诉讼与判决不一致。
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关于不方便法院原则适用的司法解释误解了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本质内涵。
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要旨在于,确定平等保护当事人利益并实现个案公正的法院,而非认定审理案件更为方便的法院。
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方面,应以“两阶段说”取代相关司法解释采用的“六条件说”。
这既有助于回归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本质内涵,又有助于解决“六条件说”产生的多重弊端。
关键词:不方便法院原则方便的法院公正的法院六条件说两阶段说作为解决国际私法上平行诉讼问题的一种方法,不方便法院原则在减轻受案法院的诉累、实现诉讼的公正和效率、避免相互冲突判决的产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正因如此,虽然不方便法院原则主要发展和丰富于普通法系国家,但是包括日本、德国、加拿大魁北克省在内的一些成文法系国家和地区在立法或司法实践中也接受了该原则。
这种发展趋势表明,不方便法院原则在协调不同国家和地区管辖权冲突方面的功能得到了相当广泛的认可。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早在20世纪90年代即曾以不方便法院原则为据拒绝管辖案件。
《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实务问题解答(一)》第7条也曾就如何理解和掌握不方便法院原则提出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提炼司法实践中的相关经验,明确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于2005年12月26日颁布的《第二次全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以下简称《工作会议纪要》)第11条就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规定了7个条件。
2014年,在沿袭《工作会议纪要》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532条首次在司法解释层面对人民法院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规定了六个条件(以下简称“六条件”)。
从内容上看,《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大体沿袭了《工作会议纪要》的规定。
试述不方便法院原则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和适用作者:王珊珊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28期摘要:在国际民事诉讼中,由于各国管辖规则不尽相同,国家过度管辖,管辖权冲突问题时有发生,不方便法院原则作为解决管辖权冲突的有效途径被各国立法所采纳。
该原则在我国经历了司法实践先行和曲折的理论探索后,于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532条首次以立法形式正式确立了,但是也存在立法上的逻辑混乱、要件缺位、二次解释及实施上的制度缺失等漏洞,需要加以探讨和完善。
关键词:不方便法院原则;适用1873年,在苏格兰法院审理的Macadam v.Macadam 一案中,苏格兰法院第一次采用“forum-non-convenience”来表述“不方便法院”,该原则也从“无管辖权法院”制度中独立出来,正式加以确立。
二十世纪以来该原则逐渐被若干大陆法系国家所借鉴采纳。
一、两大法系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之比较分析(一)英美法系在英国,最初不方便法院只是苏格兰法院适用“无管辖法院”的一种情形,其适用条件是当事人是外国人且在苏格兰法院诉讼不方便。
20世纪初期,在苏格兰法院审理LaSociete du Gaz de Paris Societe Anonyme deNavigation一案中,上议院用“合适的”来认定不方便法院原则中的“方便”一词,以此来确定最合适的法院。
之后要求综合各种因素来判断是否有更为“方便”的法院存在。
2000年,在Lubbe v.Cape PLC 一案中,上议院明确提出不方便法院原则应该分两个阶段来实施。
在美国,随着美国不断扩张其管辖范围,不方便法院原则逐渐成为美国反向平衡的重要措施。
1947年,在审理Gulf Oil Corp v. Gilbert案中,杰克逊法官提出了两步骤分析方法来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第一步是被告举证证明存在适当的替代法院;接着采用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因素平衡分析法,主要是公共利益,来判断“不方便”法院或“更为方便”法院。
《初探我国确立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可行性》文章标题:内容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货物、服务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与此同时大量的国际民商事纠纷产生。
世界各国在维护国家司法主权原则的指导下,都积极地主张对案件的管辖权。
但是在这种司法指导思想下的司法实践,却给诉讼的被告及案件的审理活动带来了种种不便,例如无法保证司法的公正、效率,以及不能使纠纷得到迅速有效的解决等。
为了避免上述不合理情况的发生,英美法系国家的法院普遍采用了所谓的“不方便法院原则”在某些情况下放弃管辖权。
“不方便法院原则”在我国的立法中并没有相应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各地人民法院也因各自的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标准,从而导致了司法实践客观上的不统一。
本文从案例入手提出问题,就我国确立“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可行性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就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不方便法院原则”制度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主题词:管辖权;不方便法院原则;可行性正文:一、问题的提出案例1。
日本公民大仓大雄要求在中国起诉离婚案[1]。
日本籍和尚大仓大雄,与中国上海妇女朱惠华结婚后,双方在日本共同生活数月即起纠纷。
大仓大雄欲赶朱惠华回国未成,遂远道来中国,在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其目的是保住其在日本的财产不受损失。
由于此案夫妻双方婚后住所均在日本,婚姻事实以及有关夫妻财产也在日本,法院认为如果诉讼在中国进行,既不便于双方当事人的诉讼,也不利于弄清夫妻关系的真实情况,更无法查明大仓大雄在日本的财产,难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为此,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决定不行使司法管辖权,告知大仓大雄去日本法院起诉。
后日本法院审理后判决双方离婚,并判令大仓大雄给付朱惠华折合近十万元人民币的日币。
案例2。
赵碧琰确认产权案[1]。
本案为一起国际财产诈骗侵权案,涉讼的财产位于日本,主要诈骗人也在日本。
但原告在中国,有些证据和证人也在中国,某些诈骗人还在中国被捕。
再论我国的“不方便法院”原则涂广建【专题名称】国际法学【专题号】D416【复印期号】2014年06期【原文出处】《武大国际法评论》(武汉)2013年1期第105~126页【英文标题】The Doctrine of Forum Non Conveniens in China【作者简介】涂广建,澳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剑桥大学克莱尔堂终身学者。
【内容提要】“不方便法院”是英美法系法院在受理案件过程中普遍运用的原则,而在大陆法系,该原则却极少被接受。
由于我国基本继承了大陆法系的传统,该原则原本也不被我国法律所采纳。
但是,近二十年来,该原则却逐渐被我国法学界所关注,并且在我国法院涉外审判实践中,事实上已得到了适用。
我国的一些学者对此已有所论述。
本文作者通过系统研究我国法院对该原则的适用情况得出:相对于英美来讲,该原则在我国仅仅是得到了限制性地适用,这与我国司法系统构成现状和涉外管辖权体系相符。
展望未来,“不方便法院”原则应当被我国法律所吸收,最高院可以制定出更多针对该原则的适用细则。
Forum non conveniens is a popular doctrine in common lawjurisdictions but it is generally rejected in civil law countries.Historically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civil law tradition andChinese law accordingly does not recognize this doctrine.Nevertheless,this doctrine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more and moreacademic attention and been de facto applied by some Chinesecourts in the past decades.A systematic survey of Chinese courts'practice,however,demonstrates that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USand UK,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doctrine is quite a limitedone,which is compatible with the Chinese jurisdictionalbackground and judicial reality.Looking to the future,thisdoctrine should be formallyrecognized in Chinese law and moredetails on its application have to be worked out.【关键词】涉外管辖权/不方便法院international jurisdiction/forum nonconveniens/China一、引言“不方便法院”是一项在英美法系国家很流行的原则,①它是用来适调国际民商事司法管辖权的有效工具。
论国际民事诉讼中的不方便法院原则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保护本国国民利益,世界各国都在争先恐后地扩张本国法院的涉外管辖权。
这种盲目追求管辖权扩大化的做法容易造成同一案件有可能在不同国家的法院进行审理,进而出现管辖权的积极冲突。
管辖权的积极冲突不仅会导致司法资源的浪费而且还有可能导致不同法院司法判决的冲突,出现法律的不确定性。
管辖权的积极冲突也为当事人挑选法院提供了机会,这会进一步加剧管辖权的冲突。
针对国际民商事案件管辖权的积极冲突,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做法。
比如有些国家在本国立法中规定了先受理原则,即以受理案件的先后顺序作为确定法院管辖权的依据;还有一些国家通过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来解决该问题。
虽然不方便法院原则在协调管辖权冲突、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维护和平的国际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不方便法院原则也不是完全没有弊端的。
如果运用不当则会损害当事人正当的诉讼权利,使当事人得不到应有的权利救济,而且还会损害国家主权,不利于维护本国权利。
在管辖权的积极冲突日益激烈的当今时代,我国应当建立不方便法院原则,并且有必要将该原则引入我国立法。
但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该原则,我们应当制定明确的原则和规则,扬长避短,使该原则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
本篇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等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基本问题进行概述,首先对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概念进行了说明,其次对它的历史起源进行了讲述,最后对它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
使我们对不方便法院原则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三部分,将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状况放到国际大环境中加以论述。
首先立足于各个国家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具体情况,其中包括英国的“更适当法院”标准、美国的“最适当法院”标准、日本的“特殊情势原则”。
其次,再以国际条约为视角,对不方便法院原则在国际条约中的运用进行了论述。
第四部分,以上文对不方便法院原则的研究为基础,以客观唯物论为指导思想,对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合理性以及理论缺陷进行了整体分析,最后还论述了该制度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影响。
非方便法院原则在我国海事诉讼中的引入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海事事务也日渐频繁。
在海
上运输、港口经营、海洋开发以及海上交通事故等方面,海事纠
纷的发生和处理也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有效地处理海
事纠纷,提高我国海事法律制度的质量和效率,成为我国海事审
判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为此,我国法律界普遍引入了非
方便原则,以期在海事诉讼中更加合理、有效地应用。
非方便原则是指在海事诉讼中,由于原告和被告的家庭住址、营业地所在地等诉讼事项方便的原因,选择法院辖区进行起诉,
诉讼其它合法地方或者做出管辖裁定。
非方便原则是我国海事审
判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海事审判的核心之一,它保证了当事人
在选择诉讼地点时的平等性和合理性。
这种原则的引入,有助于
调解当事人的利益,提高司法的公正性和效率。
非方便原则的引入意味着海事纠纷的处理将变得更加现实、正
式和标准化,有更大的保证。
这一原则的发展,不仅升华了我国
的法治精神和文化,还借鉴了国际惯例和人民群众的思路。
当然,在实践中,非方便原则的引入还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包括民事司
法实力的提高、人民群众服务水平的提高等。
为了使非方便原则更好地被应用于海事诉讼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司法服务质量:法院作为海事纠纷处理的机构,需要加强对当事人的服务质量和态度,使当事人感受到司法权威和制度保障的力量。
2、优化法律制度:海事纠纷的处理需要法律规范的支持。
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海事法律制度,注重制度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保证法律的实施效果和权威性。
3、加强司法人员队伍建设:海事诉讼领域的法律规范和特别事件要求司法人员具有高水平的技能和素质。
我们需要加强法官和检察官的培养和管理,不断提升他们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保证他们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总之,非方便原则在我国海事诉讼中的引入是一个顺应历史的进步和法制建设的必然趋势。
只有进一步强化和完善这一原则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保证海事纠纷的公正和合理处理,提升我国海事法律制度的质量和效率,为我国大海事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