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小头骨折临床治疗与手术技巧
- 格式:docx
- 大小:19.60 KB
- 文档页数:4
桡骨小头骨折概述桡骨小头骨折是常见的肘部损伤,占全身骨折的0.8%,约有1/3患者合并关节其它部位损伤。
桡骨小头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如果有移位,理应切开复位内固定,恢复解剖位置,早期活动,以恢复肘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功能。
儿童的发病率较低,多发生在成年人,儿童表现为颈部或头骺分离,成人为桡骨头颈骨折。
桡骨小头骨折发病机制桡骨小头骨折由直接外力引起的骨折很少见。
常见的是肘关节伸直位摔倒,手掌着地,外力使桡骨头在外翻位与肱骨小头撞击而产生骨折。
常合并肱骨小头损伤与内侧副韧带损伤。
根据骨折形态,分以下类型:1.裂纹型为线状骨折无移位。
骨折线多从外下斜向后上达关节面。
环状韧带无损伤,对骨折起到稳定作用,故不易再移位。
2.塌陷骨折桡骨头关节面被压而塌陷。
3.粉碎骨折无移位者仍保持桡骨头的外形,仍有完整的关节面。
环状韧带完整。
有移位者,环状韧带多有损伤。
桡骨小头骨折临床表现局部疼痛,肘外侧轻度肿胀,桡骨头周围有明显的压痛,前臂旋转活动受限,被动活动时疼痛,尤其是在旋后时明显,肘关节屈伸活动不受限,但活动时疼痛,临床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伸直型骨折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可出新典型畸形姿势,即侧面看呈“银叉”畸形,正面看呈“枪刺样”畸形,检查局部压痛明显,腕关节活动障碍,X线拍片可见骨折远端向桡,背侧移位,近端掌侧移位,因此表现出典型的畸形体征,可通知伴有下尺桡关节脱位。
二、屈曲型骨折受伤后,腕部下垂,局部肿胀,腕背侧皮下淤斑,腕部活动受限,检查局部有明显压痛,X线拍片可发现典型移位,近折吨向背侧位,远折端向掌侧,桡侧移位,与伸直型骨折移位方向相反,成为反Colles骨折或Smith骨折。
三、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临床上表现为与Colles骨折相似的“银叉”畸形及相应的体征,X线拍片可发现典型的移位,当跌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可发生与手术相反的桡骨下端掌侧关节面骨折及腕骨向掌侧移位,这些骨折较少见,临床上长漏斩或错误诊断为腕关节脱位,只要仔细阅读X线片诊断并不困难。
经肘前路可吸收钉治疗肱骨小头骨折目的:探讨经肘前路可吸收钉治疗肱骨小头骨折的疗效和方法。
方法:从2008年5月-2014年2月在本院对14例Ⅰ型(Haln-Steinthal骨折)肱骨小头骨折患者采用经肘前路可吸收钉治疗,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外伤原因为不慎摔伤,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手术时间为伤后3~7 d。
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4个月,所有患者均取得骨性愈合,未出现神经症状、骨化性肌炎、肱骨小头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
根据改良Cassebaum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11例,良2例,可1例。
结论:采用经肘前路可吸收钉治疗肱骨小头骨折,可直视下暴露及复位骨折块,复位准确,固定可靠、能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满意,且避免二期取内固定物。
标签:经肘前路;可吸收钉;肱骨小头骨折肱骨小头骨折是肘关节骨折中非常少见的一种[1],约占所有肘关节损伤的0.5%~1%[2],且临床容易漏诊、误诊[3]。
由于肘关节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手术时显露较困难,难于清晰的暴露骨折块及关节面情况,内固定往往不够可靠,若处理不当,常常导致关节僵硬、骨折畸形愈合、骨化性肌炎及肱骨小头坏死等并发症[4],将极大影响日后关节功能。
本院2008年5月-2014年2月对14例Ⅰ型(Haln-Steinthal骨折)肱骨小头骨折患者采用经肘前路可吸收钉治疗[5],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2008年5月-2014年2月共收治Ⅰ型肱骨小头骨折14例,根据Mehdian分型标准[5],共分为4型。
Ⅰ型(Haln-Steinthal骨折):骨折累及肱骨小头大部或全部,骨折片较大,本组共14例;Ⅱ型(又称Kocker-Lorenz 骨折):骨片为壳状的肱骨小头关节软骨帽,仅带有少量软骨下骨;Ⅲ型:肱骨小头粉碎型或压缩型骨折;(其中Ⅱ及Ⅲ型由于带少量软骨下骨的肱骨小头软骨碎片和碎骨片,内固定困难,据有关资料行骨折碎片切除术[6]。
儿童肱骨小头骨折治疗分析发表时间:2013-06-09T10:52:25.1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张盛成卜由东[导读] 克氏针以其固定确切、取出方便等优点已被临床所常用。
进针方向可因骨折情况不同而略有不同张盛成卜由东 (四川省威远县第三人民医院 642469)【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肱骨小头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
方法对52例肱骨小头骨折病例的损伤机制、手术方法、随访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随访35例,时间1-12年。
优26例,良4例,差5例。
结论儿童肱骨小头骨折可分为4种类型,手术治疗和积极正确的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肱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儿童【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051-01 Clinical analysis on treatment of children humeral head fracturesZhang sheng cheng Bu you dong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Weiyu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642469【Abstract】Objective Analysis of children humeral fracture operation treatment methodMethods In 52 cases of fracture of humeral condyle case the injury mechanism, operation method, results of follow-up analysisResultsFollow up in 35 cases, 1-12 years.Excellent in 26 cases, good in 4 cases, and poor in 5 casesConclusionChild humerus fractures can be divided into 4 types, operation treatment and correct function exercise can obtain satisfactory curative effect【Key words】Humeral fractures fracture fixation children儿童肱骨小头骨折临床相对少见。
I型肱骨小头骨折的手术治疗发表时间:2012-09-29T09:16:22.1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余建翔唐大军[导读] 肱骨外侧髁由关节面和非关节面两部分组成,而关节面部分即是肱骨小头,位于肱骨外髁前下方。
余建翔唐大军(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四川西昌 615000)【摘要】目的探讨半螺纹松质骨螺钉治疗I型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8例I型肱骨小头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
结果8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3个月,平均11.8±2.6个月。
所有患者主观感受满意。
患肘平均屈曲平均屈伸活动范围134°±3.7°,平均旋转活动范围151°±6.1°。
与健侧肘关节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根据随访时X线片结果,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无螺钉松动断裂。
临床骨折愈合时间3-4月,平均3.4月。
未见肱骨小头缺血坏死征象,7例肘关节未见异位骨化,1例见外侧副韧带轻微异位骨化影。
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其中优7例,良1例。
结论半螺纹松质骨螺钉治疗I型肱骨小头骨折,内固定牢固,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肱骨小头手术治疗骨折固定术疗效【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2-0088-01肱骨外侧髁由关节面和非关节面两部分组成,而关节面部分即是肱骨小头,位于肱骨外髁前下方。
肱骨小头骨折即为一种肱骨远端关节面骨折,由Hahn于1853年首次提出。
临床较为少见,约占全部肘部骨折的1%,占肱骨远端骨折的6%[1]。
其损伤机制主要是桡骨头对其的剪切应力所致,因此骨折线主要位于冠状面。
骨折块向前上方移位。
由于骨折块较小,提供给内置物固定的骨量较少,临床治疗仍具有挑战性。
目前主要的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骨折块切除、肘关节置换或肘关节镜微创治疗等[2]。
肱骨骨折复位手术记录患者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岁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手术医师:XXX 助理医师:XXX手术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手术部位:右上肢肱骨手术记录:一、手术准备阶段:1. 患者入手术室,确认身份后,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手术目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征得患者的同意。
2. 注射静脉麻醉药物,确保患者进入全身麻醉状态。
3. 对患者进行身体消毒,遵循无菌操作流程。
4. 配置手术所需器械、材料。
确保器械器械的无菌。
二、手术进行阶段:1. 医生和助理戴好手术手套,根据X光片检查结果,确认肱骨骨折位于干骺端。
2. 在肱骨骨折部位进行消毒,并用无菌巾包扎。
3. 外科手术准备完成后,医生使用手术器械进行切口。
切口选择位于肱骨骨折部位较远的侧面,以便进行内固定操作。
4. 使用无菌手术器械,医生将肱骨骨折端进行暴露。
5. 医生轻柔地进行骨折复位,确保骨折端准确对齐。
6. 使用钢板和螺钉进行内固定,固定肱骨骨折部位。
7. 术中进行透视,确保内固定器具的位置正确。
8. 检查骨折复位状态,确认满意后,关闭切口。
三、手术结束阶段:1. 验证切口无出血,无异常情况。
2. 撤离仪器,确定肱骨骨折复位手术结束。
3. 将患者转入恢复室,并进行监护,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性。
四、手术后处理:1. 观察患者术后病情,评估手术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
2. 监测患者伤口情况,防止感染的发生。
3. 定期进行X光检查,以评估内固定的稳定性和骨折复原情况。
4. 配合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肱骨骨折的康复。
以上是本次肱骨骨折复位手术的手术记录,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术后合理处理和密切观察患者,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术后需与患者进行详细交流,告知术后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衷心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并恢复正常的生活。
肱骨小头骨折临床治疗与手术技巧
从AO的分型上来讲,肱骨远端骨折分为关节外骨折、关节内骨折、关节外合并关节内骨折。
肱骨小头骨折通常为关节内骨折,不涉及关节外,因此骨折范围较小。
但是在临床中,因为肱骨小头骨折而产生的肘关节功能受限等问题往往很多。
今天为大家详解肱骨小头骨折临床治疗与手术技巧,值得大家学习参考!
一
临床实例
•女,66岁,摔伤右肘部活动受限2月余,当地保守治疗,既往体健。
•右肱骨头陈旧性骨折。
•诊断要点:移位导致关节功能恢复不佳。
•治疗:肘关节外侧入路。
•外侧切口:肱骨小头骨折向上移位。
•清理骨折断端瘢痕,复位肱骨小头。
•术中复位检查:克氏针临时固定,观察复位情况。
•加压钉内固定。
•术后影像。
二
肱骨小头骨折概述
•占全肘关节骨折1%,肱骨远端骨折6%。
•肿胀:肘关节外侧面触痛;前臂旋转受限。
•必须检查腕部及肩部。
•冠状面上的剪切骨折:不仅冲击肱骨小头,也包括冲击一部分滑车、外髁。
•女性多见。
•伤情评估:最好采用CT,平扫即可看清骨折移位情况。
三
P肱骨小头骨折Bryan-Morrey分型
•I型:肱骨小头完全骨折。
•II型:肱骨小头部分骨折。
•III型:肱骨小头粉碎性骨折。
•IV型:肱骨小头骨折波及滑车。
四
影像学检查
•标准X线:在伤情评估中,在肱桡关系中一定要注意两条线,正位线和侧位线,通常是桡骨小头易有移位。
•CT检查
五
治疗
手术入路——外侧切口入路
•外上髁近侧2cm向下
•延伸至桡骨头下3-4cm
I型骨折内固定选择
•B3型骨折
•从前侧暴露,从前侧复位,从前向后固定,创伤较小。
•应用埋头钉:双头加压。
•如果外髁粉碎:先用克氏针固定,把高度恢复好,再用埋头钉挤压住,然后用抗滑移钢板。
•注意不要打到鹰嘴窝中。
IV型骨折内固定选择
IV型骨折抗滑移钢板内固定
肱骨小头骨折固定方向
•前-后固定更为牢靠
•不影响后方血运
•术后功能较佳
六
病例
病例一:陈旧性肱骨远端骨折——前侧抗滑移钢板
•范某,男,42岁,农民,高处坠落伤。
•克氏针石膏固定。
•2月后拆除功能锻炼。
•5月后因右肘功能受限来诊,体健。
•初次术后。
•2月后去除。
•入本院CT检查。
•术后影像检查。
•翻修术后2月。
病例二:伴有肘关节后脱位——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纠正。
•安某,女,26岁,技术员。
•摔伤致左肘关节肿痛、畸形3天。
•既往体健。
•查体:左肘部肿胀,肱骨远端外侧压痛明显,肘关节活动受限。
•X线、CT检查。
•左肱骨小头骨折VI型。
•肘关节外侧切口。
•内固定选用肱骨小头前侧抗滑移接骨板加两枚3.5mm埋头空心螺钉。
•术后:骨折块移位,肘关节后脱位。
•肱骨头骨折可伴有桡骨头骨折;肘关节后脱位。
翻修
•术后第3周第2次入院,行翻修手术。
•取出原来内固定,再次勇抗滑移接骨板和一根克氏针固定。
•修补外侧副韧带。
•肘关节骨性关系恢复。
病例三:外髁重建
•邹某,女,80岁,退休工人。
•摔伤致左肘部肿痛、活动受限3天。
•左肱骨小头骨折。
•既往高血压,控制良好。
•外髁重建。
由于外髁粉碎严重,用小钢板先维持稳定性。
•术后平扫CT情况。
病例四:外髁后壁重建
•李某,女,34岁,油田工人。
•摔伤致左肘部肿痛,活动受限3天。
•既往体健。
•查体:左肘部肿胀,外侧压痛,肘关节活动受限,肘内侧皮下淤血,局部压迫。
•1、左肱骨小头骨折VI型;2、左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切开,复位,临时固定。
外后侧入路,从后向前上钢板,保证前面的软骨面无任何内置物。
•术后情况。
七
小结
•肱骨小头是肘关节外侧稳定的重要结构。
包括骨性部分和韧带组成部分。
•肱骨小头属关节内骨折,应解剖复位与坚强固定。
•依据不同类型的骨折选取相应的内固定方式。
•科学肘关节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功能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