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自然通风节能技术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6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建筑节能-浅析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最新版)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建筑节能-浅析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最新版)摘要:建筑的自然通风对人类健康和建筑节能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可利用建筑物内部贯穿多层的竖向空腔—如楼梯间、中庭、拔风井等满足进排风口的高差要求,并在顶部设置可以控制的开口,将建筑各层的热空气排出,达到自然通风的目的。
热压式自然通风更能适应常变和不良的外部风环境,通过建筑竖井、烟囱、屋顶、双层维护结构等手段实现和加强建筑内部自然通风,有效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建筑内部自然通风设计是与气候、环境、建筑融为一体的整体式设计。
关键词:自然通风;生态;热压;漏斗效应;热舒适性风是人类生存空间中的生态因子,它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污染,提高了室内空气品质和人体的舒适感觉,为居住者和使用者提供了良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在炎热地区的建筑中,自然通风降低室温,驱除异味,保持房间空气新鲜,是实现生态建筑的重要手段。
一.自然通风的原理:在建筑中,自然通风主要是靠建筑物的一些开口(门,窗等)和空间组织〔过道,中庭,天井等)来实现的,如果建筑物的开口两侧存在压力差⊿p,空气就会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产生流动,空气流过此开口时所受到的动力也就等于⊿p。
⊿p=ξv?ρ/2其中:v一空气流过窗孔时的流速;ρ一空气的密度;ξ一窗孔的局部阻力系数。
建筑节能中采暖通风技术的运用论文建筑节能中采暖通风技术的运用论文摘要:建筑节能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采暖通风施工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与传热性能对建筑事业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既能满足建筑节能要求,又能满足暖通施工要求,必须要对采暖通风技术进行研究。
同时,各地政府也应当加强对建筑节能方面的监督与管理,采用相关的措施,即要给建筑工程施加相应的压力与要求,又要给予最大的支持。
关键词:建筑节能;采暖通风;施工技术;措施采暖通风技术进一步优化与改革对实现国民经济发展及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各地区政府对建筑节能的重视逐渐提高,并全面为采暖通风技术的改革与创新给予更高的支持,从法律到政策等方面都做出相应的措施。
建筑单位对采暖通风技术措施的优化也非常重视,并作出屋顶绝热、墙壁绝热、太阳能、地板辐射等采暖措施以及风压、热压、机械辅助式等自然通风措施,促进采暖通风技术应用效果增加。
1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1建筑节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暖通工程施工质量是保证建筑物供暖要求的根本条件,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数量比较大,为了满足建筑需要,多采用自然资源,随着建筑节能理念与宣传声势越来越大,人们对建筑材料不断进行改进,很多新型能源被陆续采用,不仅能够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还能更好的提高建筑暖通保暖性能。
还有一些能源再生能力相对较差,甚至以无再生能力,只要采用人工原料进行顶替,有效控制无再生能源过度被开采而造成的环境影响。
建筑节能实施后还能够大大减少运营成本,减少原料的资金投入,很大程度上为政府的财政支出减轻压力,保证能源供应充足,施工项目顺利进展。
通过分析能够清楚地知道,建筑节能的实施将是我国国民经济上升的基础保障,更是未来建筑事业发展要实现的目标。
1.2建筑节能可改善人们居住环境。
建筑节能是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有效途径,很大程度上,建筑物不仅拥有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作用,同时还蕴藏着很多优良性能。
建筑自然通风技术应用论文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工业发展迅速,拥有许多优秀的建筑设计和技术,其中之一便是建筑自然通风技术。
本文将探讨建筑自然通风技术的应用以及其对建筑能源利用的影响。
一、引言建筑自然通风技术是指利用建筑自然气流的原理,通过一些通风设备,如风口、排气扇、通风柜等将新鲜空气引入建筑内,通过室内外温差和风垂向热气流的交换,将污浊空气排出室外。
二、建筑自然通风技术的应用1、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潜藏着各种有害气体会对人的身体造成危害,而建筑自然通风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通过排出室内污浊空气,及时引入新鲜空气,让人们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
2、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建筑自然通风技术,可以利用季节性气流的流动来降低室内温度,从而节约室内的冷暖能量消费。
此外,它可以通过较低的能耗来保持室内正常通风,同时也降低了建筑空调系统的额外成本。
3、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和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都可以直接提高建筑的舒适度。
同时,当建筑物获得更多的自然光和自然气流之后,它可以改善室内空气的流动、湿度和温度分布,使人们感到更加舒适。
三、建筑自然通风技术的实现1、建筑布局设计建筑的布局设计是一种主导建筑自然通风技术的设计因素之一。
建筑设计师应该确定污染源的位置,根据室外环境制定通风策略和函数布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自然通风效率。
2、设计风口和排气扇确定建筑自然通风设计的关键因素是设计风口和排气扇。
风口必须放置在相应的位置,使通风效率最大化,排气扇必须设计得足够强大以排出污浊空气。
3、窗户调节窗户在建筑自然通风技术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设计现代化窗户,可以控制外部环境对内部环境的影响,利用窗户的选择、大小和数量,以及开启方式的改变来实现自然通风的目的。
四、结论建筑自然通风技术是当今社会中需求的关键技术,人们更多地考虑到建筑环保的问题。
通过它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和建筑的舒适度,还可以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建筑行业也逐渐过渡到自然通风技术的使用。
建筑中的建筑物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建筑物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节能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它不仅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也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在建筑中,通过优化通风与空调系统,实现节能是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建筑中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与措施。
一、建筑物通风系统的节能1.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利用建筑的自然风流和空气对流来实现室内外空气交换的一种通风方式。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物的窗户、门和通风口,以及选择合适的通风位置和方向,可以实现室内空气的流动和自然通风效果。
这种通风方式不需要额外的能源消耗,能够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2.智能通风系统智能通风系统是指通过安装传感器和自动控制设备,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自动调节建筑物的通风量和通风时间。
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通风,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3.热回收技术热回收技术可以利用室内空气中的热能,将其转移到新鲜空气中,减少能源的消耗。
常用的热回收技术包括热交换器、热泵和地源热能利用系统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废弃的热能,提高建筑物通风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二、建筑物空调系统的节能1.能耗监测与管理通过安装能耗监测设备,及时获取建筑物空调系统的能耗数据,对能源消耗进行监控和管理。
可以通过分析能耗数据,了解建筑物空调系统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能源浪费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高效节能空调设备选择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是提高建筑物空调系统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常用的高效节能设备包括变频空调系统、高效热泵系统和热发电冷却系统等。
这些设备具有高效节能、环保低碳的特点,可以显著降低建筑物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
3.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可以通过安装传感器和自动控制设备,实现对建筑物空调系统的精确控制。
通过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人员流量和用电负荷等指标自动调节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和参数,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结语建筑物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节能问题是建筑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建筑节能采暖通风措施论文摘要:随着节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节能思路和节能产品涌现,我们应积极地研究并推广使用节能产品来满足节约能源、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要建立生态建筑思想,尊重自然环境,用科学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方法进行规划和设计,将建筑节能意识贯穿于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使建筑节能获得巨大的实际应用价值,满足各阶段节能目标的需要。
1 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1.1什么是建筑节能建筑节能,就是在改善建筑舒适性的前提下,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在建筑设计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设计朝向、通风性能好的房屋;在屋面、墙体和门窗等建筑外围护结构上,使用具有隔热和保温性能良好的材料;在采暖供热、空调制冷、采光照明等建筑工程上尽量使用能耗较低的产品,同时尽可能开发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资源。
1.2建筑节能的现状当前,我国面临十分严峻的能源形势,能源消耗巨大,尤其是建筑能耗已占总能耗的30%以上,建筑单位面积采暖能耗是国际上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使得建筑节能成为我国节能的一个重点。
另外,我国城镇化正处于高速期,因此对建筑的热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采暖和空调使用越来越普遍,人均能耗将迅速增加,建筑节能刻不容缓。
同时,我国在建筑节能上还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缺少配套完善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我国虽然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但未制定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所以建筑节能工作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况。
二是国家对建筑节能技术创新技术支持力度不够。
正在起步发展中的建筑节能产业,普遍存在起点低,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国家在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和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还不够。
三是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进度缓慢。
据报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但80%的产品都进行出口,在国内建筑应用的比率依然很低。
2 提高建筑节能政府应采取的措施2.1政府制定法律和法规来执行我们的政府应采取行政手段,鼓励建筑节能,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对节能进行引导和扶持。
基于节能理念的建筑自然通风设计探究摘要:自然通风设计是结合气候的建筑设计,是实现建筑节能、创造健康人居环境的有效手段。
文章在阐述我国现阶段能源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探讨通过合理的建筑方案设计等措施实现通过自然通风达到建筑物降温的目的,进而实现建筑节能,为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提供一定的设计依据。
关键词:自然通风;节能;建筑;设计1问题分析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能耗增长迅猛。
建筑能耗一般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耗,其中采暖、空调能耗约占60%~70%。
据1998年估算的数据显示,中国建筑用商品能源消耗已占全国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27.6%,接近发达国家的30%~40%。
我国是能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建筑节能迫在眉睫,而据专家估算,约2/3~3/4的建筑能耗可通过合理的措施节省下来,相对自然通风和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两种模式,自然通风便是一项成熟而低廉的技术措施,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合理地加以使用。
本文在建筑节能的基础上,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在设计中如何合理地利用自然通风。
2自然通风技术的节能优势与同纬度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冬天气候更冷,夏天气候更热,南方空气湿度高,近几年愈演愈烈的“电荒”更宣告了今后我国总体能源偏紧的不争事实。
除了南方沿海生产用电的大量增长,电荒的主要原因来源于空调和北方燃气供暖,以2003年为例,全国当年用电量为1.89万亿千瓦,空调能耗就占到了15%,且北方冬天采暖耗能比夏季空调能耗高一个数量级。
我国能源有限,而发展又是必需的,因此唯有节能才是自救良方。
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取代(或部分取代)空调制冷系统,实现有效被动式制冷,当室外空气温湿度较低时,自然通风可以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带走潮湿气体,达到人体热舒适,即使室外空气温湿度超过舒适区,需要消耗能源进行降温降湿处理,也可以利用自然通风输送处理后的新风,而省去风机能耗,且无噪声。
关于建筑通风的论文当前自然风已经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建筑节能中普遍采用的一项重要手段。
又根据自然通风的实现原理的不同可分为:依靠风压实现的自然通风、依靠热压实现的自然通风、将风压与热压相结合的自然通风以及机械辅助通风等几种形式,从自然通风的实现方法着手,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其原理,并对双层维护结构和高层建筑的自然通风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采用自然通风取代空调制冷技术至少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实现了被动式制冷。
自然通风可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带走潮湿污浊的空气,改善室内热环境。
二是可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有利于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建筑中常用的自然通风实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最基本的动力是风压和热压。
在具有良好的外部风环境的地区,风压可作为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
在我国大量的非空调建筑中,利用风压促进建筑的室内空气流通,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质量,是一种常用的建筑处理手段。
风洞试验表明:当风吹向建筑时,因受到建筑的阻挡,会在建筑的迎风面产生正压力。
同时,气流绕过建筑的各个侧面及背面,会在相应位置产生负压力。
风压通风就是利用建筑的迎风面和背风面之间的压力差实现空气的流通。
压力差的大小与建筑的形式、建筑与风的夹角以及建筑周围的环境有关。
当风垂直吹向建筑的正立面时,迎风面中心处正压最大,在屋角和屋脊处负压最大。
另外,伯努利流体原理显示,流动空气的压力随其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从而形成低压区。
依据这种原理,可以在建筑中局部留出横向的通风通道,当风从通道吹过时,会在通道中形成负压区,从而带动周围空气的流动,这就是管式建筑的通风原理。
通风的管式通道要在一定方向上封闭,而在其他方向开敞,从而形成明确的通风方向。
采用自然通风对建筑节能的作用分析【摘要】自然通风是一种利用自然风力进行室内空气流通和换气的技术,在建筑节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从自然通风的原理出发,介绍了其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
接着分析了在不同季节和地区中自然通风的应用和适用性,以及其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通风在建筑节能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结论部分对自然通风的效果和优势进行总结,强调其在提高建筑节能和室内舒适度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然通风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及其实际应用,为建筑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自然通风、建筑节能、原理、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室内空气质量、适用性、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采用自然通风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减少能源消耗。
自然通风可以通过利用自然气流进行室内外空气的交换,有效地降低建筑的能耗,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
自然通风的原理是利用自然气流的流动来实现建筑内部的通风换气。
当室内外气温、湿度或压力等差异较大时,自然气流就会形成,通过设计合理的通风口和气流路径,可以实现建筑内部的空气流通和更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分析自然通风对建筑节能的作用,探讨自然通风在不同季节和地区的应用情况,并深入探讨自然通风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自然通风的应用可以减少建筑空调和通风系统的使用,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自然通风的优势,为建筑设计和节能减排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案。
2. 正文2.1 自然通风的原理自然通风的原理是指利用自然风力和温度差异来实现建筑物内外空气的自然对流,从而实现通风和换气的过程。
自然通风的原理主要包括自然风力通风和温度驱动通风两种方式。
自然风力通风是指利用外部风力对建筑物进行通风换气的过程。
当外部风力大于建筑物内部的阻力时,风力会通过建筑的通风口或窗户进入室内,推动室内空气循环流动,从而实现通风换气的目的。
生态节能绿色建筑论文11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类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增多,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全球能源的50%都消耗在建筑物的施工建设与使用过程中。
而绿色建筑则转变了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让建筑设计施工朝着低耗能的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建筑能源消耗的自给自足。
目前国内建筑的能源利用率相对较低,单位建筑内的耗能是很多国家的2倍左右,因此我们有必要积极推进绿色建筑的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中的绿色二字,并不是简单的指建筑立体绿化或者屋顶花园的设计,而是代表了一种象征,指的是建筑物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和危害,建筑自身可以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它是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所建造的建筑物,又常常被称之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建筑以及自然建筑等。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包含了六种指标,从上到下依次分成三星,二星以及一星。
我国住建部正式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属于国家标准,给予编号GB/T50378—20xx,20xx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原有的GB/T50378—20xx正式废止。
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适用于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而绿色建筑星级评价指标包含了节地和室外环境、节能和能源利用、节水和水资源利用、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以及施工运行管理等七种类型指标。
20xx年11月22日,于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住宅新趋势高峰论坛上,我国城市科研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李丛笑提出: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一星级绿色建筑未来必然会成为强制性绿色建筑。
2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原则1)和谐原则。
绿色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不单单要符合人们的生存需要,同时也应该与自然、社会相协调。
绿色建筑抛弃了过去那种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模式,它根据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的实际,逐渐朝着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基于舒适与健康出发,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带给人们高品质的生活,所以绿色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必须遵循人类、社会以及自然三者的和谐原则。
建筑自然通风节能技术论文
【摘要】在社会经济日益发达的背景下,环境问题却日益严峻,因此节能环保便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对于建筑业而言,在建筑节能方面采取建筑自然通风节能技术便有着实质性的作用。
0.引言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各个领域能源消耗越来越严重,因此节能环保便成为了一个受各界人士所充分重视的社会性问题。
其中,在建筑行业中,建筑自然通风便是一种节能的有效手段,但是自然通风节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建筑结构形式、建筑朝向等[1]。
鉴于此,本课题对“建筑自然通风节能技术”进行探讨与探究具有尤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1.建筑自然通风节能的作用分析
基于建筑节能层面,建筑自然通风节能自然存在一些明显的积极作用,主要包括:(1)自然通风能够使室内环境得到改善,进而使业主的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在城市人口密度逐年增长及建筑规模渐渐变大的背景下,大部分老旧建筑自然通风能力都很差,仅靠机械通风其效果不够优化。
并且风扇及空调所产生的风吹在人体身体,会引发各种疾病。
然而,自然通风能够使室内空气保持长久清洁、新鲜,能够有效保证业主的身心健康。
(2)自然通风能够使机械通风所消耗的能量得到有效节约,同时也可以使不可再生资源得到有效节约,另外还
与现代节能环保标准充分符合。
(3)能够为业务节省一笔费用[2]。
利用自然通风,便能够使机械通过所产生的电力费用得到有效节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业务节省了一笔开支。
2.自然通风节能相关技术分析
2.1电动开窗智能控制节能技术
基于现代高层建筑及公共建筑当中,以建筑自然通风理念为依据,进而规范科学对地窗体的驱动控制进行设计,同时从电气控制及职能控制双层角度考虑,使设计与自然通风当中的通风窗智能控制系统相适应,显然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节能方法。
电动开窗智能控制系统属于一种集散控制系统,它主要受计算机控制。
该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室内外气候参数进行检测,并对命令执行及智能控制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有效处理。
对于网络型控制系统的组建,所使用的是现场总线LonWorks,通常包括计算机控制单元、电动窗开关命令单元及电动窗驱动单元等[3]。
电动开窗智能控制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管理层、监控层及现场控制层,能够通过本地或者远程对电动开窗器进行有效控制,进而完成自然通风,使室内环节得到有效改善,同时提升室内的舒适感。
2.2以建筑布局及构造为基础的自然通风节能技术
通过建筑布局与建筑构造设计对自然通风进行合理利用,进而实现建筑节能的效果。
一方面,建筑群体的布局与自然通风存在密切联系,主要基于平面与空间两大角度进行考虑。
通常,建筑群的平面布局包括行列式、斜列式、错列式机周边式等。
基于通风层面分析,错列式与斜列式要比行列式、周边式更优化。
建筑高度会对自然通风造成极大影响,显然高层建筑对室内通风是有利的,同时对高低建筑进行合理排列也对自然通风有利。
另一方面,基于单体建筑平、剖面处理当中,自然通风受窗口设置的影响极大,窗口设置的内容主要为窗口的高度、位置及出风口面积比等。
通常情况下,进风口面积越大,那么空气流动范围便越大、越均匀。
当风口面积大于进风口面积时,那么便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
当风口位置和出风口位置高度相同,或者风口位置低于出风口位置时,便能够使自然通风效果更加优化,同时还具有通风散热并实现节能的效果。
另外,基于某些大型建筑当中,因通风途径比较长,且流动阻力极大,如果只是在自然风压和热压的作用下,一般不能够实现自然通风。
基于此类状况,通常使用一种机械辅助式的自然通风系统。
此系统具备完善的空气循环通道,加上具备与生态思想相符合的空气处理手段,例如:预冷预热及换热等,同时还在一定的机械方式的作用下使室内通风能够有效提速。
基于住宅建筑,可使用无管道智能新风系统。
该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送风机、排气机及空气质量智能监控器等。
送风机需安装在房
间及客厅的外墙,将室外新风送至室内,在卫生间与厨房将排风机进行安装,把室内污浊空气向室外排出。
另外,无论是送风机还是排风机,均利用室内空气质量智能监测器进行控制。
3.影响自然通风节能的主要因素及相关对策探究
3.1建筑朝向因素
对于自然通风节能,建筑朝向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一个节能型的建筑首先便需要考虑朝向对节能产生的影响。
在我国,北方建筑正向为“坐北朝南”,这是对太阳方位对建筑节能影响所做出的考虑[4]。
冬季太阳照射进室内和主墙面,便能够使因采暖而损耗的能量得到有效节约,进而使建筑达到很好的保暖效果。
另外,建筑朝向的设置也很重要,因其设置往往会使建筑物自身的通风状况发生改变,好的朝向设置能够使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3.2围护结构热惯性因素
一般情况下,建筑的维护结构均具备热惯性,维护结构热容量越大,则蓄热能力越强,同时所呈现的衰减及滞后便更加显著。
对于重型墙体,其蓄热能力要比轻型墙体高,这样对于蓄热能力强的厚重材料所组成的维护结构的稳定性便更加优化。
特别是在北方昼夜温差比较大的地区,基于夏天夜晚对自然通风进行利用,把冷量向室内的围护结构当中进行储存,白天则需合理降低室内温度,这样便能够使非空调的时间得到显著延长,进而实现了节能的效果。
3.3建筑结构形式因素
自然通风节能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建筑结构形式的影响。
一方面,建筑的几何形状与建筑周边风压分布存在必然联系,同时建筑周围的绿化、建筑密度均会对风速及风向造成不同程度的改变,进而使自然通风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室内外温差与建筑的开口位置是热压的主要影响因素。
对于建筑结构设计,其合理性可以对通风进行有效组织,进而使室内温度及空气质量得到有效保证[5]。
比如把通风器往屋顶安装,同时基于各层将通风格栅设置好,形成优化的烟囱效应,如此一来便有利于自然通风的余压。
3.4室内气流组织因素
建筑物的耗能、室内空气质量及热环境,均与建筑室内气流组织存在必然联系。
如果建筑室内气流组织不完善,那么便会对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造成影响。
基于建筑设计情况下,应充分考虑住宅朝向和内部构造设计,并且还需要保证气流通畅、阻力小及少拐弯等,形成穿堂风也是有效措施之一。
总而言之,对于现代建筑的自然通风,均需要良好的控制及组织。
4.结语
在社会经济日益发达的背景下,环境问题却日益严峻,因此节能环保便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对于建筑业而言,在建筑节能方面采取建筑自然通风节能技术便有着实质性的作用。
但同时,自然
通风节能也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影响因素,例如:建筑朝向问题、建筑结构形式的选择及室内气流组织影响等。
相信在充分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规避措施的基础上,建筑自然通风节能技术将更具完善性与科学性,进一步为建筑业的稳健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福军.许杭.建筑自然通风节能技术及影响因素[J].科技信息,2011,36:20-23.
[2]唐德超.石洪.建筑自然通风节能模拟技术[J].绿色建筑,2011,05:46-51.
[3]王昊.浅谈建筑自然通风节能技术和若干影响因素[J].赤子(中旬),2013,07:246-249.
[4]王亮.谭洪卫.徐晓红.李岩松.陈剑秋.基于节能效益评价的自然通风节能潜力研究[J]. 建筑节能,2011,06:67-70.
[5]季亮.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的节能量计算——自然通风——方兴梅溪湖绿建展示中心示范项目研究(三)[J].建设科技,2014,06: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