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实现及自然通风是一种利用自然风力进行室内空气流通的设计方式,可以在建筑中提供清新舒适的空气环境,降低室内温度,减少冷热负荷,节约能源。
以下是实现自然通风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1.建筑布局: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来引导自然风进入室内。
例如,多设置门窗,将室内与室外空气连接,使自然风能够自由进出;同时应尽量避免局部形成死角,以减少空气的停滞。
2.通风口设计:通风口是实现自然通风的关键设备之一、可以通过设置风口和排气口来帮助自然风进出建筑。
风口一般设置在建筑的向风面或顶棚上,可以利用气流的差异来实现自然通风。
排气口一般设置在建筑的背风面或地面上,用于排出废气和热气。
3.屋顶设计:屋顶是建筑最容易受到太阳辐射和气温影响的部分,合理的屋顶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
例如,可以采用浅色材料覆盖屋顶,减少太阳辐射吸收;同时可以设置天窗或天棚等透光装置,引入自然光线和空气。
4.窗户设计:窗户是建筑通风的重要途径。
合理的窗户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风力进行通风。
窗户的位置、尺寸和开启方式都需要考虑到建筑的风向和气流路径。
例如,可以设置大小不一的窗户,配合建筑的布局和气流路径,实现自然风的自由进出。
5.遮阳和隔热措施:在实现自然通风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建筑的遮阳和隔热措施,以减少太阳辐射和热量的进入。
可以使用遮阳板、树荫等方式阻挡太阳辐射;同样,可以使用隔热材料和隔热层来减少热量的传递。
6.利用地形和环境:建筑周围的地形和环境条件也对自然通风起到影响。
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周围的绿化和水体来引导自然风进入建筑。
例如,可以设计庭院或花园,利用树木和草坪来降低环境温度,增加风力。
7.控制系统:在建筑中还可以使用自动控制系统来调节自然通风。
例如,可以使用风速和温度传感器来监测室内外的气候状况,根据设定的参数来控制通风口和窗户的开关,以实现最佳的通风效果。
综上所述,实现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需要考虑布局、通风口、屋顶、窗户、遮阳和隔热、地形和环境等多个因素,并可以通过控制系统进行调节。
建筑通风设计中的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规范要求建筑通风设计在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和空气质量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是常用的通风方式,各自具有特定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探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在建筑通风设计中的规范要求。
一、自然通风规范要求自然通风是通过建筑设计和布局来利用自然气流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
以下是自然通风中常见的规范要求:1. 风洞试验:在建筑设计之初,需要进行风洞试验,以评估建筑在各种气流条件下的风速和风向,以及室内空气的流通情况。
2. 通风策略:根据建筑的用途、朝向和周围环境条件,确定合适的通风策略。
例如,在炎热季节,应该采用能够促进冷空气流入的设计。
3. 通风面积:根据建筑的体积和使用要求,确定合适的通风面积。
通风面积应足够大,以便满足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并保持室内外压力平衡。
4. 通风口位置和尺寸:通风口的位置和尺寸应根据室内布局和需要进行合理设计。
通风口的位置应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的各个房间和区域,以实现室内空气的均衡流通。
5. 自动控制系统:一些建筑可能需要自动控制系统来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并根据需要开启或关闭通风口。
自动控制系统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并确保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机械通风规范要求机械通风是通过机械设备如风机或排风扇来推动或抽走室内空气,以实现室内空气流通和排污。
以下是机械通风中常见的规范要求:1. 设备选择:选择适合建筑需求的机械通风设备,并确保设备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例如,噪音级别应低于规定限制,排风量应满足建筑使用要求等。
2. 通风系统设计:机械通风系统包括风管、风机、过滤器等。
设计应根据建筑的使用要求、空间布局和室内外环境条件来确定风管尺寸、通风量和风机功率等参数。
3. 电气安全:机械通风系统的电气配线和设备应符合电气安全规范,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人员安全。
4. 排烟系统:对于需要排除烟雾和有害气体的建筑,机械通风系统应具备排烟功能。
排烟系统的设计和布局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安全要求。
浅谈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摘要:通风是指用自然或机械的方法向某一房间或空间送入室外空气,或由某一房间或空间排出空气的过程,送入的空气可以是处理的,也可以不经处理的,自然通风除了能够有效地实现室内环境的降温,还能够节约常规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极大地改善室内环境品质。
关键词:自然通风建筑设计一、通风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挡风遮雨是建筑产生之重要原因。
从人类开始建筑房屋之时,防风是风和建筑之间重要的关系。
随着人类的探索,建筑技艺水平不断的提高,通风技术开始被人们所利用。
但这时期的利用还只是经验上的掌握。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到19世纪和20世纪的上半页,西方国家掌握了现代的通风空调技术,这时候,人们已经可以有效的控制建筑内的风了。
在20世纪下半页,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领域的不断的进步的推动下,通风空调技术在西方不再以只改变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的身份而出现了。
通风空调技术开始对建筑设计及建筑师们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影响。
二.自然通风的原理1、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所谓风压,是指空气流受到阻挡时产生的静压。
当风吹向建筑物正面时候,受到建筑物表面的阻挡而在迎风面上静压增高,产生正压区,气流再向上偏转,同时绕过建筑物各侧面及背面,在这些面上产生局部涡流,静压降低,形成负压差,风压就是利用建筑迎风面和背风面的压力差,室内外空气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由压力高的一侧向压力低的一侧流动。
而这个压力差与建筑形式、建筑与风的夹角以及周围建筑布局等因素相关。
当风垂直吹向建筑正面时,迎风面中心处正压最大,在屋角及屋脊处负压最大。
我们通常所说的“穿堂风”就是典型的风压通风。
2、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热压通风即通常所说的烟囱效应,其原理为室内外温度不一,二者的空气密度存在差异,室内外的垂直压力梯度也相应有所不同,此时,若在开口下方再开一小口,则室外的空气就从此下方开口进入,而室内空气就从上方开口排出,从而形成“热压通风”。
当室内外空气温差越大,则热压作用越强,在室内外温差形同和进气、排气口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上下开口之间的高差越大,热压越大。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摘要】本文介绍在建筑设计中,实现自然通风的几种技术,借此来探讨建筑的布局和建筑平面,以及建筑剖面与建筑构件,在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中起到的作用与探索方法,保持建筑自然通风的方法与技术很多,比如得得用底层架空的模式,以此来获得居室上的舒适度。
这也是一种利用自然风的一种手段与方法,借以达到通风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设计,自然通风,技术,风力,有效风速,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前言:自然通风是当今建筑通风设计广为青睐的一种设计方式,是利用建筑内外的风力或热压,而造成的风,以此促使空气的流动而进行通风与换气。
在建筑中自然通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两方面:一是它比通过应用空调、制冷等设备实现室内环境调节的机械通风更能环保节能的改革建筑热环境、节约空调带来的能耗。
第二,是能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的空气,用以维持室内的空气卫生,避免人体出现“空调病”等亚健康性的副作用病达到有利于人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程度。
在建筑通风的整体设计方法中,以建筑总体设计来配合室内外的通风条件,用以提高室内的有效风速,近而达到了通风和换气的目的。
现如今在空调的使用当中,人们不仅可以主动控制居住地的风速,不用在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这也让人们渐渐地淡化了那些对自然通风方面的重视。
并能在全球范围内,在能源与资源相对短缺,环境被破坏的情况下,建筑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地审视了自然通风这样的一种传统建设工艺了。
自然通风是一项原始的调节室温的技术,与功能复杂且耗能的空调技术相比,更是一项廉价且成熟的技术。
自古以来,人们掌握和积累了丰富的施工期方法和经验,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和条件几乎都相同的地方,就应采取相同的措施,利用风力,带走室内热度或湿度,从而使室内变得凉爽以及舒适。
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藏风聚气的风水学,无不体现了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在古代的中东地区,有招风塔以及招风斗,这些建筑的存在,都充分地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在利用了大自然风力方面无穷的聪明才智。
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问题研究【摘要】:社会的日新月异,使得人们对建筑设计中通风问题越来越重视。
本文对绿色建筑中通风问题的有关要点进行分析研究,说明通风在建筑设计中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自然通风;问题;研究一.前言远古时代,人们就懂得通过对风的利用,对生活环境进行改善。
一直以来,聪明的人类根据自身生活环境的特点,寻找出一套套有利于对自身的生活环境进行通风的措施。
而科学的发展,使得传统的通风技术被人们遗忘在角落,直至到了今天,当能源逐渐被开发完毕,地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人们又开始有了对生态技术的追求,并试图寻找能通过对风的利用,达到降低能耗的效果,并且能够改善人们生活的室内环境,使室内环境变得更舒适、凉爽。
二.绿色建筑和自然通风的定义1.绿色建筑:所谓的绿色建筑,是指建筑在全寿命的周期之内,在资源上能够进行最大的节约,比如节地、节能、节水以及节材等,能减少污染,对环境进行保护,并能为人类提供舒适、健康以及高效的使用空间,能够做到和睦相处,谐平共生。
2.自然通风。
建筑内部是不是具备通风条件,将对人们的健康起着重大影响。
具有通风条件的建筑内部,通过空气的流通以及气流对人体的影响,并通过对室内温度、气温以及内表面的温度,对人们的健康进行间接影响。
关于自然通风所产生的作用,人们通常认为有3种功能,且功能不同:第一,热舒适通风。
皮肤如果过于潮湿,会引起不舒适的感觉,这类通风可以对皮肤的不舒适起到改善作用,可以帮助体内散热;第二,健康通风。
这类通风可以保持室内的空气质量;第三,降温通风。
当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高时,可以对建筑构件进行降温。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当室内与室外的温度相差比较大的时候,开窗达到十分钟以上,就可以对室内空气换气一次,温度相差不大时,大约三十分钟左右会换气一次。
热压与风压是自然通风的最基础的条件,因此,为了实现通风,通常依靠三种方法:第一,通过对热压的利用进行通风;第二,通过对风压的利用进行通风;第三,通过对风压与热压的利用进行通风。
自然通风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加强的自然通风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自然通风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自然通风;节约能源;应用中图分类号:p7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远古时代,人们就懂得通过对风的利用,对生活环境进行改善。
一直以来,聪明的人类根据自身生活环境的特点,寻找出一套套有利于对自身的生活环境进行通风的措施。
而科学的发展,使得传统的通风技术被人们遗忘在角落,直至到了今天,当能源逐渐被开发完毕,地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人们又开始有了对生态技术的追求,并试图寻找能通过对风的利用,达到降低能耗的效果,并且能够改善人们生活的室内环境,使室内环境变得更舒适、凉爽。
1 自然通风的原理及优、缺点1.1 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在具有良好的外部风环境的地方,风压是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
在我国很多湿热地区,建筑都会有开阔的窗户,采用轻便的墙体,深远的挑檐,建筑通常会架空,以采集更多的凉风。
在这样形式的背后,恰是利用风压促进建筑的室内空气流通,改善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的手段。
当有风从左边吹向建筑时,就会在建筑的迎风面产生能量的转换,动压力变为静压力,于是迎风面上将形成正压,推动空气从该侧进入建筑,而建筑物的侧面及背面由于受到空气绕流的影响而形成负压,吸引建筑内空气从相应位置流出,就形成了持续不断的空气流,成为了全面换气的风压自然通风。
建筑物周围的风压大小与建筑物的形式、建筑物的几何形状、建筑物相对于风向的方位、风速及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环境都有关。
一般当空气垂直吹向建筑的正立面时,正立面中心处的正压最大,而屋角和屋脊处的负压最大。
1.2 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热压差是形成建筑自然通风的另一手段,是由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差引起的,也就是通常讲的“烟囱效应”。
当室内存在热源时,空气将被加热,密度降低,并且向上浮动,在建筑上部设排风口就可将污浊的热空气从室内排出,而室外新鲜的冷空气则不断从建筑下部流入,以填补上部流出的空气所让出的空间。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原理自然通风是指通过建筑内外温度和风压差异,通过建筑结构和布局,利用自然气流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和更新。
它是一种经济环保的通风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居住、工作环境的舒适性。
本文将介绍建筑设计中常用的自然通风原理以及它们的应用。
一、自然冷却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自然冷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通风原理。
通过利用夜间和清晨较为凉爽的温度,采取适当措施将室内热量排出,达到降温的效果。
建筑设计中常见的自然冷却方式包括:1. 屋顶通风:在建筑屋顶设置通风孔、排气扇等设施,利用自然气流将室内热空气排出,实现室内空气的自然对流。
2. 空气流动:通过建筑结构的设计,引导自然风流进入建筑内部,将热空气带出。
可以采用屏风、飘窗等设计元素来促进空气流通。
3. 水体利用:通过建造水景、喷泉等水体景观,利用水的蒸发和风的吹拂,增加室内的湿度并获得降温效果。
二、自然采光自然采光在建筑设计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源,减少对电照明的依赖,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常见的自然采光原理有:1. 大面积窗户:在建筑立面设置大面积窗户,使室内得到充足的自然光照,减少使用人工照明的频率。
2. 采光井:在建筑内部的核心区域或中庭设置采光井,通过天窗将自然光引入室内,实现室内的自然采光,并促进室内的空气对流。
3. 庭院设计:合理利用庭院布局,使得自然光可以从外部透过庭院进入室内,提供充足的自然光源和舒适的视觉环境。
三、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利用自然风进行室内空气对流,实现空气更新和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
它能够有效排除室内的有害气体和异味,保持空气清新。
常见的自然通风原理包括:1. 垂直通风:通过楼梯间、通风井等垂直结构,在建筑内部形成气流,促进室内空气的对流。
2. 水平通风:利用建筑的布置、开放式空间设计等,形成自然的气流路径,将空气引入室内并排出室外。
3. 气窗设计:在建筑立面设置可开启的气窗,能够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并实现空气流动。
现代建筑屋顶与建筑的自然通风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如何在室内创造舒适的空气环境。
而建筑的自然通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文将探讨现代建筑屋顶与建筑的自然通风的重要性以及实现自然通风的几种方法。
一、现代建筑屋顶与建筑的自然通风的重要性现代建筑由于密封性较高,室内空间常常缺乏自然流通的空气。
而空气质量差会对人们的健康和舒适感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通过设计和利用屋顶与建筑的自然通风,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供舒适的环境。
首先,自然通风可以解决室内空气质量问题。
室内常常存在各种污染物质,如甲醛、二氧化碳等。
良好的自然通风系统可以将这些有害物质排放到室外,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清洁。
其次,自然通风可以调节室内温度。
通过利用气流的引导和控制,室内的热空气可以被排走,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这有助于节能和减少对空调系统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最后,自然通风可以提供人们所需的舒适感。
新鲜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可以增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效率。
同时,通过自然通风使室内空气流动,可以减少潮湿和霉菌滋生,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二、实现自然通风的几种方法1. 设计合理的通风口和通风通道:在建筑设计阶段,应合理安排通风口和通风通道的位置和尺寸。
合适的通风口和通风通道可以使气流顺畅地进入室内并排出室内的热空气和污染物质。
2. 使用自动调节系统:现代建筑中常常配备自动风速调节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通风量。
这样可以保证在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室内的通风效果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3. 利用屋顶和立面的特殊设计:通过设计屋顶和立面的特殊结构,可以促进自然通风。
例如,在屋顶上设置型材和风口等设施,可以引导气流进入室内。
在立面上设置凸窗和凹槽,可以形成气流的抓手,增强通风效果。
4. 运用自然元素:利用自然元素,如绿化屋顶和庭院,可以加强建筑的自然通风。
绿化屋顶可以吸收阳光和热量,减少热岛效应,同时提供良好的通风效果。
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自然通风是指利用自然气流进行室内空气交换的一种通风方式。
自然通风不仅能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还能使能耗降低,从而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广泛。
本文将从几方面介绍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能耗减少自然通风可以减少机械通风和空调的使用,从而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
尤其在夏季,如果建筑设计合理,可以通过自然通风来降低室内温度,在凉爽的空气中乘凉。
同时,自然通风可以将新鲜空气带入室内,或将废气排出室外,从而降低室内空气质量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自然通风,在节能的同时,可以提高室内舒适度,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因此,减少能耗是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二、构建合理风道在建筑设计中,构建合理的风道是实现自然通风的关键。
风道的配置数量和位置日后会影响自然通风的质量。
为了提高自然通风的效果,通常选择布置一个中央天井或开放式的中央区域,在楼层之间形成通道,利用自然气流进行自然通风。
三、利用自然气流利用自然气流是实现自然通风的关键。
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建筑物周围的地形、气候以及风向等因素。
通常的做法是利用自然气流产生的气流来促进室内气流的交换,从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四、合理使用建材在建筑设计中,也有许多建材可以通过合理的使用来提高自然通风的效果。
例如选择较薄的建筑墙体、采用可开启的窗户和门、使用节能玻璃等建材,都能够促进自然通风,提高室内舒适度。
五、与环境协调在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与周围环境需要协调。
建筑物的朝向、距离、地形等问题都需要考虑到。
对于那些环境复杂的建筑物,尤其要进行详细的生态周边规划,以便实现有效的自然通风。
综上所述,自然通风是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种通风方式。
它可以不仅节约能源,而且可以算作是功能性美学的重要体现,在美学层面上给构建物造成诗情画意的同时实现了通风换气的效果。
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发挥自然通风的优势,使其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部分。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重视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简单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 建筑, 设计, 自然, 通风, 热压, 风压[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progress, we pay attention to the building design of natural ventil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is mainly simple construction design of the relevant contents of the natural ventilation.[key words] architecture, design, natural, ventilation, hot pressing, wind pressure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风,是人类古老的朋友。
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在生活实践中摸索出各种方法来充分利用风能使生活环境变得更为舒适,同时又避免风的不利影响。
长久以来,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同地理和气候条件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应的通风措施,利用风来使室内变得凉爽和舒适。
从中国传统勘舆中的“藏风聚气”到古代中东地区招风塔和招风斗,都充分体现了各国人民在利用自然风方面的聪明才智。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自工业革命后,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这方面的许多传统技术逐渐被人们抛之脑后。
直到能源消耗与日俱增、世界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生态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才开始重新研究如何利用风来取得降低能耗的效果,同时更大限度地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1、自然通风建筑内部的通风条件是决定人们健康、舒畅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通过空气更新和气流的生理作用对人体的生物感受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并通过对室内气温、湿度及内表面温度的影响而起到间接的影响作用。
关于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研究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致使人们对建筑物室内的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舒适度。
因此,对建筑物自然通风的设计尤为重要。
本文对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进行研究,剖析建筑物自然通风的机理,使传统风能相关原理及技术与建筑物的设计相结合,达到建筑物自然通风的最佳化。
标签:建筑设计;自然通风;机理;应用
1、自然通风的功能
建筑内部的通风条件是决定人们健康、舒畅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通过空气更新和气流的生理作用对人体的生物感受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并通过对室内气温、湿度及内表面温度的影响而起到间接的影响作用。
通常认为,自然通风的作用具有三种不同的功能:第一,健康通风,即保证室内空气质量IAG;第二,熱舒适通风,即增加体内散热,以及防止由皮肤潮湿引起的不舒适以改善热舒适条件;第三,降温通风,即当室内气温高于室外的气温时,使建筑构件降温。
据测定,室内外温差大时,开窗10~15分钟可完全换气一次;温差小时,大约半小时可交换一次。
2、自然通风的机理
2.1通过风压来实现自然通风
完全自然通风,是根据室外风速给室内外温度造成温差,产生空气流动而形成的。
大气的压差是导致风形成的原因。
如果风在前进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如树或房子,就会发生能量的转变。
由于通过阻碍物而产生的压力差,导致空气从室外的窗缝及空隙进入室内,再从将室内的空气从另一面排出,这就形成了完全自然通风。
建筑物四周的风压与其几何造型、建筑对于风来的方向、速度和建筑四周的自然地势有关。
2.2通过热压来实现自然通风
风压和热压是促进自然通风的力量,通常而言,当室内与室外的气压形成差异的时候,气流就会随着这种差异进行流动,从而实现自然通风,促进室内空气的流通,使居住者感到居住适宜,通风气爽。
自然通风五一是相对于电器的通风更加健康、更加经济、更加舒适的通风方式。
有时候通风口的设置对于促进通风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加强自然通风的实施效果。
影响热压通风的因素有很多种:窗孔位置、两窗孔的高差和室内空气密度差都是重要的因素。
在建筑设计实施的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建筑物内部贯穿多层的竖向井洞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合理有效的通风方法实现空气的流通。
2.3通过风压和热压的共同作用来实现自然通风
在实际应用环节中,关于自然通风是热压形成的还是风压形成的是非常不容易分辨的,而且风压和热压相辅相成,只是双方所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
再加上风压会直接受到天气、建筑物形状、室外风向等影响,因此风压和热压的作用是不能够单纯地进行线性叠加的。
也就是说,通常对于建筑进深较小的部分多是通过风压来实现自然通风,对于进深较大的部分多是通过热压来实现自然通风。
2.4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
现代化的建筑楼层越来越高,面积越来越大,实现通风的必要性更大,同时也必然面对的一个问题是这也使得通风路径更长,这样空气就会受到建筑物的阻碍,因此,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简单的依靠自然风压及热风无法实现优质的通风效果。
但是,对于自然通风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由于社会发展造成的自然环境恶化,对于城市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自然通风会把恶劣的空气带入室内,造成室内空气的污染,危害到居住者的身体健康,这时就需要辅助的自然通风,这有利于室内空气的净化,不仅实现室内的通风,也不将影响身体健康的恶劣空气带入室内。
3、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应用
3.1总平面布局
房间要想获取良好的通风条件,就要组织建立好穿堂风。
所以,在建筑设计总平面布局时,首先要考虑建筑物的朝向、之间距理和建筑群布局。
总之,建筑应使用错列或斜列的方式进行平面布局,使每幢建筑都能获取良好的自然通风;在设计上,应尽量使房屋的纵轴与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主卧应建在夏季风向的迎风面;建筑的宽度对自然通风有直接影响。
当建筑宽度在10m以内,可以选用单侧通风;宽度在15m以内,可以选用双侧通风。
3.2建筑朝向以及通风口的面积
由于风压的作用往往是通过风压系数表现出的,从而就与建筑朝向以及通风的面积具有密切的关系。
而且不同气候地区的主导风向都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所以就要求建筑朝向与夏季的主导风向保持一致。
与此同时,在进行整体布局的同时,对建筑物的形体(例如建筑物的高度、形状等)实施控制也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还应该在此基础上,结合室内新风量的需求来设计通风口,在这里所指的就是有效通风面积以及在建筑立面上的设计位置。
此外,房间的相对位置以及开口大小都会对风速以及进风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这样将进风口以及出风口两者位置错开并保持一定距离是很有必要的,从而就能够有效地改变气流在室内的方向,达到更好的通风效果。
3.3合理规划建筑间距
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规划是否合理,决定着自然风的流通是否顺畅,因此在建筑设计时,规划好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显得至关重要。
但是现在随着可利用建筑面积的减少,很多建筑商为了获取单位面积内更大的经济效益,盲目地压缩建筑间距,以提高建筑密度,这样极大地影响了自然风的顺利进入以及日照效果,使人们的居住质量和热舒适性大大降低。
因此,在实际的建筑规划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日照时间和自然风向确定建筑间距,实现经济效益和居住舒适性的统一。
3.4通过建筑高度以及门窗部位进行通风
较高的楼层有利于室内热压的形成,增强自然通风,适当增高建筑高度,可加速热空气流动,使新风更多的涌人室内,有效减小室内温湿度。
在炎热地区,可以通过安装特殊门窗如木板帘,更有效的进行通风降温。
3.5双层玻璃幕墙
研究表明,采用外遮阳设备比内遮阳设备节能效果更佳,但外遮阳设备投资大且影响美观。
于是发展了双层玻璃幕墙,双层玻璃之间留有较大的空间,常被称为“会呼吸的皮肤”。
在冬季.双层玻璃间层形成阳光温室,提高建筑围护结构表面温度:在夏季.可利用烟囱效应在问层内通风。
玻璃幕培问层内气流和温度分布受双层墙及建筑的几何、热物理、光和空气动力特性等因素的影响。
双层玻璃幕墙具有如下优点:避免开窗带来的对室内气候的干扰;使室内免受室外交通噪声的干扰;夜间可安全通风。
4、结束语
自然通风既能够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也是降低能耗的一项重要措施,将自然通风技术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自然通风将会为人类创造更加健康、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自然通风计算基础—表面风压系数和开口流量系数[J].张宇峰.建筑科学.2016(12).
[2]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策略研究[J].成晓燕.居舍.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