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护理对直肠癌造瘘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81.23 KB
- 文档页数:2
肠造口患者家庭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 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 肠造口手术是改善直肠癌患者的排便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从肠造口患者延续性护理的需求、具体形式和内容、应用效果、机遇及挑战方面进行综述, 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延续性护理模式, 以期为今后肠造口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提供参考和指导依据。
关键词: 肠造口; 延续性护理; 家庭护理;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 其发病率位居消化道肿瘤的第二位, 肠造口手术是改善直肠癌患者的排便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肠造口手术不仅使患者的身体形象发生了改变, 还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等造成严重影响。
在当前平均住院日缩短的背景下,肠造口患者在院期间适应和学习造口护理的时间有限, 大部分的康复需要在院外进行。
延续性护理指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设计, 如电子邮件、信函、电话、居家护理服务等方式, 以确保患者在同一健康照护场所( 如医院的不同科室) 及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 如从医院到家庭) 受到同等水平的协调性与延续性的照护, 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延伸至社区及家庭, 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对肠造口患者延续性护理的需求、具体形式和内容、应用效果及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 旨在为肠造口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改善其生活质量。
1 肠造口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需求肠造口患者出院后初期缺乏有效、便捷的途经获取造口维护相关专业知识, 导致其很难应付治疗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调查显示, 有93. 75%的患者在出院后希望能够得到延续性护理服务。
研究表明, 护理技巧需求、造口并发症指导需求、日常生活指导需求、心理需求、社会需求、性生活需求为肠造口出院患者的主要需求。
亦有研究表明, 造口患者家属也存在较大的护理需求, 包括造口技能和知识培训、照护者心理护理需求。
因此, 出院后肠造口患者及其家属存在造口相关方面的知识和心理护理需求, 临床医护人员不仅要满足患者的需求, 同时也要关注患者家属的需求。
延续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自我护理,延续护理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延续护理在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延续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医疗资源、患者自身条件等。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水平。
实证研究案例也证实了延续护理的重要性。
延续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是至关重要的,未来研究应该继续深入探讨延续护理在该群体中的作用,并提出更好的护理方案。
【关键词】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延续护理、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措施和建议、实证研究案例、重要性、未来研究、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直肠癌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部分病例需要进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手术。
这种手术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需要进行持续的护理和管理。
延续护理是指在患者出院后,由专业医护人员提供的持续性护理服务,旨在帮助患者适应新的身体状况,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受到延续护理的影响。
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和监督,患者可以更好地掌握造口护理的技巧和方法,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延续护理还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营养指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保持身体健康。
1.2 研究意义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直肠癌手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需要面临长期的自我护理和生活质量保障,延续护理对于这些患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现代医疗条件下,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其身心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延续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影响及意义,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这份“肠造口居家护理指导”请收好!在结直肠肿瘤患者中,部分患者需要行小肠造口或者结肠造口,其中,有预防性造口,也有永久性造口。
造瘘术是现在外科常见的一种治疗性手术,一般是患者患有肠道疾病需要进行造瘘术,待术后修养1-4个月再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行造瘘术。
正确的护理方法不仅可以降低瘘口感染的发生概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营养吸收,也利于造瘘术的进行。
造瘘袋更换难度系数高,造瘘口周围皮肤护理困难,而且造瘘术可能面临着营养吸收不良或丢失过多的情况。
那么术后的营养管理至关重要。
1.造口护理篇造口用品(防漏膏、3M液体敷料、合适的造瘘袋、造瘘粉);防漏膏:防止排泄物渗漏,造口周围皮肤凹凸不平和褶皱部的填充。
皮肤保护膜用于造口或伤口皮肤周围保护作用。
造口护肤粉用于造口周围很少间隙,皮肤炎症、渗出时效果显著。
2.更换造口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目的:加强造瘘口周围皮肤及黏膜的护理,避免发红、溃烂。
必需用物:造口用物:造口袋、防漏膏、皮肤保护膜、造口护肤粉、袋夹、水胶体敷料等辅助用物:湿巾或生理盐水棉球、一次性药碗、剪刀、棉签造口测量尺、垫单、弯盘等,除袋-清洗-测量-裁剪-粘贴-上夹。
(1)除袋:将底盘连同造口袋除去,撕离时一只手由上往下撕除造口袋,另一只手按着皮肤,以免扯伤皮肤。
(2)自外而内清洁造口周围皮肤,并用干纸拍干周围皮肤;取清洁棉球于造口上评估造口及周围皮肤;(3)用3M 液体敷料喷在造瘘口周围皮肤上,避免喷在造瘘口上,待干后喷第二次,共喷三次。
(4)使用护肤粉和皮肤保护膜,涂上皮肤保护膜范围大于造口袋底盘;将适量造口周围涂防漏膏,防止或减少粪便渗漏。
(5)测量造口大小,在造口袋底盘使用剪刀裁剪中心孔,并用手指将造口底盘裁剪口磨平。
(6)除去胶片外面的粘纸,使造口袋封口放于身体外侧贴于造口位置,轻压底盘,使其紧贴皮肤;(7)造口袋封口处用专用夹子将造口袋关闭。
注意事项:注意保护造瘘口旁伤口,防止污染伤口。
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摘要: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由于术后治疗所造成的一系列困难直接导致其生活质量的降低,而现代护理技术所关注的领域也不单单是患者的身体康复,而更加重视患者的生活情况以及心理健康程度。
关键词:直肠癌;结肠造口;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临床护理一、直肠癌结肠造口术的关注内容1、并发症威胁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造口周围皮肤破溃感染、造口狭窄、脱垂、造口周围疝等。
因而患者在完成手术以后依然面对较为残酷的术后并发情况。
肠造口术后常见并发症还有造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脱垂、造口黏膜肉芽肿等。
2、情绪干扰术后早期,患者对于结肠造口日常注意事项尚不熟悉、造口护理知识缺乏。
加之术后免疫力低下,腹泻、造口周围皮肤异常较频繁,导致患者对于术后造口有焦虑、恐惧、失落、愤怒情绪。
部分患者认为造口不卫生,担心性生活会影响病情、有害于配偶,从而出现性冷淡甚至性功能障碍。
2、环境的差异对于担心对生活影响的患者,应在心理护理的同时,着重于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对于担心社会接受和理解的患者,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有关造口知识的教育,制定以社区医生培训和社区群众造口知识教育为主的干预措施;对于造口术后性功能改变的患者,应邀请性功能科医生、心理医生共同会诊。
3、心理疾病心理健康水平低的造口患者其生活质量较差。
自尊的下降会使造口患者对日常生活的控制力下降,同时也意味着对疾病和造口控制能力的下降和不良的心理调节能力。
4、身体和家庭、社会的影响结肠造口术后33.0%~70.0%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性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到婚姻生活质量;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失眠、精神不足、食欲丧失等躯体不适;造口存在使患者感到生活不便,影响工作学习,不愿与他人交往;家人的照顾过于周到也增加患者依赖性,使患者丧失自信心。
二、影响直肠癌结肠造口护理的因素1、心理护理通过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逐渐接受造口事实,鼓励其釆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釆取自我护理和康复护理技巧的学习等,提高其自我护理效能,增强了自信心,从而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得到改善。
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详细介绍国内外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现状,重点对影响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指导临床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标签:肠造口;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社区护理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全身肿瘤中排第5位,目前国内大肠癌的发病率为5/10万左右[1]。
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是治疗低位结肠癌最常见、最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患者需要终身携带肠造口,它既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需要,也可成为患者永久生活的保证。
造口将排便的出口由原来的肛门移至腹部,也容易造成患者自尊低下和社交障碍等心理变化,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造口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近年来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现状进行总结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综述如下:1 生活质量现状1.1国内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杨秀秀等[2]回顾性分析93例结肠造口患者术后1个月以上生活质量发现,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顯著低于参考值;而直肠癌专用问卷QLQ CR38调查发现,男性性功能受影响最严重,远低于参考值50分。
覃惠英等[4]对86例结肠造口患者的调查研究发现,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躯体、心理、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均受到很大影响。
肠造口患者功能维度、总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的得分均处于中下水平;症状维度和单项问题都不是很重,其中以疲倦感相对较重。
另外,有研究[18]表明,接受造口术的患者都有发生器质性或心理性性功能障碍的可能,心理性性功能障碍在造口患者中较为普遍,28.45%造口术后患者中不敢过性生活,术后不能过性生活者109例(46.98%)。
1.2国外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Sideris等[11]通过对132例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研究发现,有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无统计学差异,但是造口患者尤其是已婚和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自我形象紊乱比较明显。
结肠癌是指结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
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4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800万人,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0%~15%。
临床表现1、早期症状:早期结肠癌的症状开始时可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
大便习惯的改变,也是属于早期结肠癌的症状表现之一。
当右半结肠癌时表现为早期粪便稀薄,有脓血,排便次数增多,当结肠癌的癌肿继续增大影响到粪便的通过时还可出现交替出现的腹泻与便秘,而左半结肠癌则多表现为排便困难,并随结肠癌的病情发展而不断加重。
2、腹部包块:为瘤体或与网膜、周围组织浸润的肿块,质硬,形体不规则,有的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晚期时肿瘤浸润严重,肿块可固定。
3、肠梗阻表现: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如腹胀,腹痛,便秘或便闭。
结肠肿瘤的常见症状是体检可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并可闻及亢进的肠鸣音。
左半结肠肠腔相对狭小,粪便至此已粘稠成形,且该部多为侵润型癌,肠腔环状狭窄,因此较早出现肠梗阻症状。
4、中毒症状:也是属于结肠癌的临床表现之一,由于结肠癌的肿瘤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导致结肠癌患者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症状,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著。
右半结肠血运及淋巴丰富,吸收能力强,癌肿多为软癌,易溃烂、坏死致出血感染,因此以中毒症状为主。
5、晚期症状:有黄疸、腹水、浮肿等肝转移征象,以及恶病质,直肠前凹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现。
最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样症状,其中右半结肠癌时,多为腹痛不适或隐痛。
结肠癌治疗原则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同时联合化疗、放疗等降低手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对于不能切除的结肠癌,可采取新辅助化疗,一方面可以降低肿瘤的分期,使部分不能切除的肿瘤转化为能够切除的肿瘤;另一方面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结肠癌主要治疗方法有:根治性结肠癌手术的切除范围包括癌肿所在肠袢及其全结肠系膜(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 ,CME)。
直肠癌术后注意事项及疗养方法直肠癌作为人体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患者身心各方面的影响都非常恶劣。
在关于直肠癌的治疗方案中,手术治疗一般是直肠癌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但由于肿瘤位置大多深入盆腔,解剖关系较为复杂,即使进行手术治疗,也不容易将其彻底根除。
而且术后复发率较高,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下腹痛、排便不尽感等症状,这时家属或者护理人员对于患者术后的护理与疗养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
病症良好的预后与患者身体健康的顺利恢复不仅取决于手术的成功度,术后规范而优质的护理工作也起到关键性作用。
本文将概述直肠癌患者术后所需的各方面护理措施,以供家属或护理人员参考,帮助患者早日顺利恢复身体健康状态。
关键词:直肠癌恶性肿瘤术后注意事项1.直肠癌术后注意事项1.导尿管护理在直肠癌术后,导尿管一般会在患者体内留置两周左右,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患者家属或护理人员也应该要注意做好尿道口的护理,每天都应及时的进行清洗消毒,防止出现感染症状。
在患者做完手术后的五到七日后,每天应注意在每四个小时时需要开放尿管一次,训练患者的膀胱功能,防止日后出现排尿困难的情况。
2.人工肛门的护理对于人工肛门,用钳夹或者是暂时封闭的患者,在手术后的两日后,如果肠胃蠕动恢复正常就可以开放。
在此期间,也有许多护理的注意事项。
如卧睡时患者应该多行侧卧位。
因为刚开始时患者的粪便稀薄、次数也很多,侧卧位更适合患者。
而且粪便会不断流出,对腹壁周围皮肤的剌激也很大,容易污染切口,所以应该用塑料薄膜或纸把切口和人工肛门给隔开,并且可以用凡士林纱布在周围擦拭,再涂以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不受损伤。
当患者在术后调理一段时间可以下床后应该要教会他使用粪袋的方法,还要训练患者定时排便的习惯。
粪袋应该要勤换,同时要注意保持患者的腹部清洁。
患者在手术后很容易就会腹泻或者便秘,应该要注意调节饮食习惯,可以喂患者少渣半流或者是软食。
如果进食后几天内却没有排便,很有可能是因为粪块堵塞所以发生了便秘。
基于人文关怀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结肠癌术后造口患者的 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的影响王爱(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腹膜后肿瘤及肛肠外科,北京 102206)【摘要】目的:分析基于人文关怀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结肠癌术后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年至2022年8月收治的50例结肠癌术后造口患者使用随机分组法进行研究,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2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人文关怀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护能力、心理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及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8.00%(P<0.05)。
结论:基于人文关怀的围手术期护理在结肠癌术后造口患者的应用中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护能力,缓解患者负性心理,并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文关怀;围手术期;结肠癌;术后造口;生活质量;自护能力【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3)19-0147-04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男性发病人群高于女性,35岁后发病率快速上升[1]。
根据疾病大体分类分为溃疡型、隆起型及浸润型,结肠癌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诱发原因包括饮食因素、遗传因素、年龄因素、情绪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及患有消化道疾病患者等。
结肠癌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表现为腹痛腹胀、体重下降、恶心呕吐、便血等,若肿瘤发生转移,则会引起各器官功能的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
目前根治结肠癌的手术方式为结肠造口术,该方式虽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会改变患者正常的排泄方式,为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影响患者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有研究表明[3],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促进患者预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