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学期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9.00 KB
- 文档页数:121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本册教材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一、六年级上册体例特殊.每单元不再设语文天地2全册一共八个主题单元,每个主题单元由主体课文、拓展阅读、综合活动和单元小结构成。
3.每篇主体课文后有两个思考题(内容/形式)。
4.主体课文一侧有三个栏目:“小资料”,主要是为农村学校提供的,有条件的应该让学生自己查找搜集资料;“我的视角”,用来引发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思考他们两人的体会;“日积月累”,引导示例,积累语言材料,要贯穿教学始终,大量工作由学生摘录,独立完成。
5.综合活动由“导语——活动过程——单元小结”三部分内容组成。
二、教学要点全面落实第三学段目标1.查漏、补缺:A 前几年级的教学要点;B 针对个人;C 和其他教材接口2.整合、实践:A 主体单元;B 教学要点;C 学习过程3.拓展、提高A 情感;B 积累;C 能力积累达到并略超过<课标>要求的数量。
阅读和背诵的数量但并非多多益善,不要加重师生的负担。
学生基本上能自主完成各单元、各项学习任务,能独立识字、学词、阅读、修改习作。
如:A独立识字,有效地预防错别字B词语“画——学——测——评”知道怎么读书,怎么交流,怎么写作。
达到提到质量,减轻负担(教师和学生)能较快地写出内容较充实文字流畅的作文。
三、关于目录前一页的《丁丁、冬冬的建议》一开学就应该给学生,由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完成。
在每个单元学习前都要复习并按此运作,反复使用,达到掌握。
其内容要点:1.整体把握单元内容;2.自主学习为主;3.单元学习抓住四个环节:⑴、浏览,制定计划⑵、学习课文⑶、综合活动,习作⑷、单元小结四、与其他教材及中学的衔接其衔接不在于具体的课文,1.词语以本教材为主,通过找近义词等等向其他教材延伸。
(关键在于适当扩大积累)2.文学常识最重要的作家及其作品,随课文复习延伸3.先是命题作文 8次一学期,其他练笔仍要坚持练。
背诵篇目(建议以课本上规定的为准,适当些)4.注音给汉字注音,课标里没有要求,小学教材里也没有要求,但是中学里有。
贾平凹《丑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句子含义,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
2、理清作者思路,理清文章线索,品味富有哲理而又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3、分析文章主题,激励学生学习进取心,培养学生孜孜不倦的恒心,从而树立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法学法:探究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
三、教学重点:1、把握内容和主题;2、理清思路和线索;3、探究作品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首歌中说:美丽的石头能唱一首美丽动听的歌,然而,我们今天要学习贾平凹的一篇题目为《丑石》的文章,看一看这世间万物中一块普通的、丑陋的石头,又会向我们讲述怎样一个故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板书课题,出示目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生自学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教师相机辅导。
(三)赏析作品(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老师展示以下问题)1、一块普通的石头,在作者笔下是如何的丑呢?有什么用途呢?2、丑石是在什么情况下重新受人瞩目和“仰望”,重获灿烂的呢?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思想?(学生读完后,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明确问题。
)A、那块石头完全丑到极点,无用到极处:伯父盖房垒山墙,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伯父压铺台阶,没有看上它;石匠洗石磨,嫌它石质太细,也没采用;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
真是既丑,又没用,还笨重,无用之极。
B、“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丑石,眼光立即就拉直了。
”原来它是“陨石”,是几万年前从天上落下的稀世珍品!“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C、这篇散文用象征手法和对比的修辞方法,通过对一块丑石的艺术刻画,表达了作者在历经“四人帮”时期到改革初期后,积极推崇不以貌取人、以形识物的进步思想。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花脸》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整理字词、归纳结构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一)字:积攒z ǎn 俨然y ǎn 凛然l ǐn 咄咄d u ō龇z ī 戳c h u ō 镶嵌x i ān g 依*y ǐ偃y ān 哧溜ch ī l i ū 水渍z ì 霎时s h à 掖y ē(二)多音字s āi 塞到y à 轧制l ūn 抡起塞s è 堵塞轧z h á 轧钢抡s à i 边塞g á 轧帐l ú n 抡动(三)词积攒:一点一点地积存。
俨然:形容很像。
凛然:严厉、严肃。
咄咄逼人: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
艳羡:羡慕。
横刀立马:形容非常英武。
张牙舞爪:形容野兽的凶相,多用比喻人的凶恶样子。
霎时:形容短时间。
克制:克服。
二、学生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三、初步感知(一)课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回忆性的文章大体结构一般是“总----分----总”,据此文章分为三部分。
1、(1)童年过年的魅力,引起下文(设置悬念)2、(3—17)写我买花脸,演花脸及因演花脸惹祸和遭惩罚(设置铺垫)3、(18)总结对于孩子来说过年的魅力更深一层的缘故,照应开头。
(一线贯穿)(二)、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总结)作者叙述了自己在一年过年时候得到花脸并因此闯祸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三)、总结全文收获四、作业:1、整理笔记2、作训练题教后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研读探讨、总结收获教学过程:一、课文围绕“花脸”共写了几件事?(学生总结归纳)(一)绘花脸(2)——为下文作铺垫(最喜欢)1、写花脸抓住了特征描写(形、色、眉、眼、头、胡须、对比)2、语言描写:①“我”:喜欢、渴望又胆怯的心理(二)买花脸(3--4)(体现童真童趣)②小伙计:可看出小伙计的精明强干(维妙维肖,符合人物身份)③舅舅:慈爱,理解一颗童心神气的表演(三)演花脸(5-17)表演惹祸惹祸后惩罚二、学生讨论、总结收获1、思想上2、写作上三、学习了本文后联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回想一下在你的思想海洋中有没有几朵晶莹美丽的小浪花,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说一说,并提炼出其中的积极意义。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本册书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由主体课文,拓展阅读,语文天地和单元小结四个部分组成。
主体课文下设两个思考题(内容/形式)主体课文侧面设“小资料——我的视角——我的摘录笔记”三个栏目,语文天地包括“日记月累——综合活动——单元小结”三部分内容。
语文学习是从多角度考虑学生的发展,以整体渐进的形式向前推进的。
“整体”的含义有两个:①三个维度整体设计,每个环节都应体现三个维度的发展。
②听、说、读、写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是综合的。
单元之间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序”,而不是知识体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体系。
每个单元没有明确的教学要点——没有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单元知识短文等,各单元之间,不能连成一条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线”。
各单元内容相对集中,借“题”组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一个情境,便于教师和学生借“题”发挥主动精神和创造性。
教学目标及要求1、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川景物,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陶冶爱美的情趣,培养高尚的情操。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从认读章节、辨析易混韵母、读准声调、轻声等方面进行较系统的复习。
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复习音序、部首查字方法和从字典中准确理解字义,并逐步提高查字典能力,达到熟练程度,养成自觉运用字典的习惯。
3、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
能按要求把词语归类和进行正确的搭配。
注意积累词语。
巩固对常用词的认识。
进一步提高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能力。
掌握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
复习表示因果、转折、递进、假设关系的简单句子。
4、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
穷人【教材简析】:本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
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反映了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
【教学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第二段。
理解桑娜内心的矛盾是本课的难点【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课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板题:穷人2.简介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
青年时期就开始创作,长达六十多年。
作者无情的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界中的不朽名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再读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2.默读课文,将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三段。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导朗读第一段,思考:(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当时气候怎样?(2)桑娜家的生活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3)为什么说小屋“温暖而舒适”?从中可以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2.讨论后指名回答:(1)故事发生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当时屋外寒风呼啸,海面上正起着风暴海浪汹涌澎湃。
(2)桑娜家里生活很困难。
(在书上划出有关词语)A.帆很破了,桑娜仍在火炉旁缝补渔网。
B.渔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打鱼。
C.从早忙到晚,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D.衣着破烂,孩子门没鞋穿,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3)暖和舒适仅仅表现在:(地扫得干净;火没熄;银具闪闪发亮;海风之中,孩子在帐内睡着。
长江之歌教材简析:《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这首歌词,从地理、人文两个方面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是理解的难点。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欣赏并跟唱。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了解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4.进一步查阅资料,全面了解长江。
5.领悟诗歌对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VC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中国地形图、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学生:查阅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导学生翻阅本单元教材,导课。
同学们,中国有两条大河,横贯中国大半个国土,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你们知道是哪两条河吗?这个单元我们就来学习描写介绍"母亲河"的文章。
请同学们浏览本单元内容,看看都有哪些课文,分别写得是什么内容。
二、播放电视风光片《长江》片断,教师适时给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播放完,出示中国地形图,师生共同介绍长江,对长江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
多年之前,有一部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其中的主题歌《长江之歌》深受人们的喜爱。
播放《长江之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词。
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放声朗读几遍课文,结合预习,了解大意。
四、指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分男女生、同位朗读,全班齐读。
五、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给以指导。
六、再读诗歌,体会课文的表达形式。
1.再读诗歌,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两段歌词相互照应的表达方法。
七、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花脸教材分析这是冯骥才的一篇回忆童年时代往事的一篇文章。
课文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对花脸的喜爱,以及得到花脸后的得意,然后由于得意而犯了错误,反映了作者童年时的快乐,同时也悟出了一个道理:“在这有限的自由里可得勒着点自己,当心事后加倍算账。
”教学目标学习通过各种描写充分表现人物心情的写作手法。
感受描写与情感发展紧密结合,展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写作手法。
通过朗读(传情达意)(把握重音)体会少年爱慕英雄的热情。
初步体会作者试图用文字保留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喜爱与留恋,以及倡导传承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通过回忆美好的童年往事,体味孩子的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搜集有关脸谱的资料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通读课文,理解作者童年时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交流脸谱资料1.同学们,什么是花脸?你知道哪些京剧中的花脸?2.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冯骥才的散文《花脸》,看看作者喜欢的是哪张脸谱。
二、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大意1.自由读课文,学习字词2.检查预习情况。
俨然气概凛然咄咄逼人戳嵌憋。
3.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详细复述,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了作者小时侯在年三十买花脸,戴花脸的故事。
三、精读感悟,捕捉人物心理1.通过复述,我们知道作者小时候喜欢戴花脸,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张花脸,看看这是怎样的一张脸谱,作者为什么喜欢它?2.指名朗读描写花脸的语句: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3.抓关键词语,概括这张花脸的特点:特别——毫不凶恶,却有股字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
4.学生欣赏课件,齐读体会。
5.这张脸是不是很熟悉,是谁的脸谱,从文章哪里看出?这是关羽的脸谱。
从下文卖花脸的小罗锅的话中知道,也可从与这个脸谱匹配的兵器上看出。
6.这是怎样的兵器?请学生齐读描写青龙偃月刀的句子。
谈谈自己的看法。
7.文中哪些描写写出了作者将得到花脸与刀时的心情?8.这种心情在买好花脸和刀后有没有变化?试从文中的语句中找出。
教学进度表时间单元教学内容计划节数实授节数备注第一单元《一夜的工作》 2 《穷人》 3 《白桦林的低 2 《杨震暮夜却金》 1 《尊敬普通人》 1 语文天地复习 4第二单元《丑石》 2 《寓言二则》 2 《做一个最好的你》 2 《有些人》 1 《丑公主》 1 语文天地复习 3第三单元《长江之歌》 2 《三峡之秋》 2 《古诗二首》 2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1 《故乡的河》 1 语文天地复习 3第四单元《体育颂》 2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 2 《学奕》 2 《足球史话》 1 《手拉手》 1 语文天地复习 3 期中考试时间单元教学内容计划节数实授节数备注第五单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 花脸 2 荷塘旧事 2 报纸的故事 1 第一支笔 1 语文天地 3第六单元古诗二首 2 小英雄雨来 2 夜莺之歌 2 狼牙山五壮士 1 螳螂捕蝉 1 语文天地 1第七单元期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2 黑孩子罗伯特 2 别急啦 2 瑞恩的井 2 阳光皮肤 1 语文天地 1第八单元墨梅图题诗 2 墨竹图题诗 2 题长松图 2 竹颂 1 黄山松 1 梅香正浓 1 期末考试教材分析本册书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由主体课文,拓展阅读,语文天地和单元小结四个部分组成。
主体课文下设两个思考题(内容/形式)主体课文侧面设“小资料——我的视角——我的摘录笔记”三个栏目,语文天地包括“日记月累——综合活动——单元小结”三部分内容。
语文学习是从多角度考虑学生的发展,以整体渐进的形式向前推进的。
“整体”的含义有两个:①三个维度整体设计,每个环节都应体现三个维度的发展。
②听、说、读、写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是综合的。
单元之间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序”,而不是知识体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体系。
每个单元没有明确的教学要点——没有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单元知识短文等,各单元之间,不能连成一条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线”。
各单元内容相对集中,借“题”组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一个情境,便于教师和学生借“题”发挥主动精神和创造性。
第一单元高尚单元分析:本单元以“高尚”为主题组元。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又在提倡“以德治国”,兴我中华。
举世瞩目的中华民族正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就是教育青少年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我做起,关心他人,乐于助人,重视品德修养,提高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本单元共五篇课文,有伟人的故事,有凡人的故事;有渔夫的故事;有现代人的故事,还有古人的故事,即包容了中外的无垠地域,又涉及了古今的广袤空间,这些人,所处的时代不同,身份有别,但他们身上的美德,却令人感动。
本单元所设的五篇课文,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来诠释“品德修养”和“高尚情怀”的深邃内涵。
课文概述《一夜的工作是一篇典型的以叙事为主的记述文,作者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周恩来总理彻夜工作的情景,讴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好总理。
《穷人》是一篇精炼的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为主的小说,通过一件小事,展现了穷苦渔民夫妇的善良和友爱。
《白桦林的低语》是一篇运用拟人的手法,以第三人的口吻,表达对一位无名看林工人无限思念的抒情散文。
《杨震暮夜却金》是一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的警示作用的文言文。
《尊敬普通人》一文在内容上对本单元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都值得学习和尊重。
教学思路:学习本单元课文可采取精读和品读的方法,或采取学生自读为主的学习方式来探究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康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夜的工作教材简析:本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作者用写实为主的手法记叙了周恩来总理彻夜工作的情景,讴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好总理,抒发了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