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历史 必修一 第二单元 第二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祖国统一大业(上)
- 格式:ppt
- 大小:2.99 MB
- 文档页数:30
高一历史必修1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民版(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第15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二、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阐述了这一政策,这是区别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基本政策。
建国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外交策略,集中反映了新中国彻底改变屈辱外交、体现独立自主的重要政策,也体现出二战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国际形势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三、周恩来在访问印度、缅甸的时候,正式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四、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参加了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即日内瓦会议、亚非国际会议。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亚非会议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在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下,挫败了西方大国的阴谋,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大大提高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在亚非新兴的民族国家中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使新中国赢得了许多亚解题关键:可以从国际社会对其反映来思考。
——————————————被严重削弱;社会主义形成——————————; 亚非拉许多国家赢得—————————; 中国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斗争和——————————运动 : ———————————————————————————————政策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提出“—————————————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会议;————年,在————会议上提出“求同——-——”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思路引领:可以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中国外交工作的推动、对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两个方面来思考。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高一历史必修一(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的外交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53年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年,中国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出席了日内瓦会议。
1955年,中国参加了亚非国家万隆会议。
二.外交新局面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
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这样,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主张,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称为“冷战”。
“冷战”的主要表现:(1)“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
(2)“马歇尔计划”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的重要政策。
(3)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1955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组成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1949年,在美苏的主宰下,德国被_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1973年美军从越南撤军。
苏_领袖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苏联改革走入了误区。
1989年,东欧国家发生剧变。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一(二)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