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积累和运用 第四讲 语段综合 专题一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 格式:ppt
- 大小:231.50 KB
- 文档页数:15
考点追踪打破4语段综合1.(2016铁一中二模)阅读语段,按要求达成下边的题目。
①念书是长久的一个需要付出辛勤的过程。
②所以,不可以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顺序渐进、磨铁成针。
③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④现实中,许多人都有长久坚持、日积月累,最后获得惊人收获的念书经历。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念书是一个长久的需要付出辛勤的过程。
(2)第③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请提取第④句的骨干,并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人有念书经历。
或:人有经历。
2.(2017·创原)阅读语段,按要求达成下边的题目。
①风筝, (亦称“鸢” ) 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工匠鲁班发明的。
② 古时候的风筝,有的用竹木制成,有的用丝绸制成。
③ 经过上千年的演变,风筝的裱糊、绘画、扎绑等工艺日益精巧。
④风筝上拥有祈福、长寿、吉祥等含义的图案,寄望着人们放飞希望的美好意愿。
(1)第①句标点符号有误,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风筝,亦称“ 鸢” ,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工匠鲁班发明的。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经过上千年的演变,风筝的扎绑、裱糊、绘画等工艺日益精巧。
(3)请提取第④句的骨干,并将其抄录在下边的横线上。
风筝寄望愿望。
3.(2017·测预)阅读语段,按要求达成下边的题目。
①丝绸之路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使了中国和欧亚非各国的友善来往。
② 此刻重拾“ 丝绸之路” ,是历史的回顾?仍是欧亚地区经济的需要?③ 丝绸之路,作为大西北的主要旅行路线,经过了十几年的 __B__和 __C __,基础设备正在__A __,已经成为中国诸多旅行产品中极具吸引力的一条主题旅行线路。
2017中考语文考点:常见语病类型|语文综合知识-2017中考语文考点:常见语病类型一、句子成分残缺句子成分残缺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缺少主语,另一种情况是缺少宾语的中心语。
缺少主语又分两种情况。
一是主语被掩盖,如:1.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这个句子由于在“这次活动”前加上了“通过”一词,和在“我们”前加上了“使”一词,使得这个句子的主语被掩盖起来,致使主语残缺。
修改的方法是,把“通过”一词删去,让“这次活动”作句子的主语。
或者把“使”删去,让“我们”作句子的主语。
一是误认主语,造成主语残缺,如:2.阵风掠过稻田时,恰似滚滚的黄河水,上下起伏。
这个句子误认“阵风”为主语,其实主语应是“稻浪”。
修改的方法是,在“恰是”前加上“稻浪”。
另一种情况是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如:3.他这个人有不少值得表扬。
这个句子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地方”。
二、句子成分不搭配句子成分不搭配有五种情况。
一是主语和谓语不搭配,如:4.这时,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集中到大会主席台上。
这个句子的中心语“眼睛”和谓语“集中”不搭配,应将“眼睛”改为“目光”。
一是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搭配,如:5.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英模的报告。
这个句子的谓语动词“注视”和它的宾语“报告”不搭配,修改的方法是,在“注视后加上“这位英模”,将“和”去掉,在“这位英模”后加逗号。
一是主语和宾语不搭配,如:6.七月的内蒙古草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这个句子的主语“内蒙古草原”和宾语“季节”不搭配,可改为:内蒙古草原的七月,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一是定语和它的中心语不搭配,如:7.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向我们走来。
这个句子的定语“强壮”与它的中心语“步伐”不搭配,可将“强壮”改为“强健”。
一是状语和它的中心语不搭配,如:8.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这个句子的状语“多么深刻”与其中心语“蕴含”不搭配,应改为:这朴素的话语蕴含着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三、词序不当词序不当容易产生歧义,如:9.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陕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粗拙.(zhuō)偏袒.(tǎn)侥.幸(jiǎo)茅塞.顿开(sè)B.雷霆.(tíng)挣.扎(zhèng)禁.锢(jìn)百废待兴.(xīng)C.步履.(lǔ)迸.溅(bèng)疮.痍(cāng)潜.滋暗长(qián)D.喷薄.(bó)哺.育(pǔ)璀璨.(càn)咬文嚼.字(jué)【答案】A【解析】【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妍丽庸碌好意难确持之以恒B.欣尉倾诉酣然入梦杂乱无章C.筹划精炼饶有兴味仗势欺人D.诸候企盼登峰造及绝处逢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
A项中,“好意难确”为“好意难却”;B项中,“欣尉”为“欣慰”;D项中,“诸候”为“诸侯”,“登峰造及”为“登峰造极”。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1)真正懂得生活(奥秘秘诀真谛)的人往往明了:身在何处并不重要,心在何处则决定了生活的意义有多深远和广阔。
(2)在同样的环境下,人们的精神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虽年富力强,却整日(碌碌无为无所事事麻木不仁);有的人虽已至暮年,却依然壮心不已。
【答案】(1)真谛(2)无所事事【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
通过一些近义词辨析的常见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去分析这些词语运用得是否准确、得体。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1)落红不是无情物,。
2017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病句修改一、复习要点1、能辨不句子的正误,修改常见的病句;2、能依照语意表达的需要,选用恰当的句式、句子;3、能依照句意关系选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借助关联词语,明白句子的含义。
4、能依照语境准确、得体、连贯地运用语言。
有关句子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历年来基本上中考语文试题中”语基积存运用“部分的重要角群。
具体的考查要求有:①能分析单句的成分;②会找句子主干;③了解各种句式及表达作用;④能区不常见复句类型,正确使用关联词语,分析二重复句间的关系;⑤能懂病句类型及特点,会辨析和修改常见病句。
⑥能依照语境准确、得体、连贯地运用语言。
考查的重点目前放在对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形成两个方面,以便更好地检测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解答这类试题,应注意的是:①了解句子大意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②逐层压缩句子成分,显示句子主干;③注意各种句子成分的位置规律;④分析各种病句产生的缘故,摸清规律;⑤了解各类试题的考查要求,运用解答的办法和技巧,如语感审读、提取主干、造句类比等;⑥严格按照题目要求,正确使用病句修改的规范符号;⑦对一些应用性的题目要仔细把握题干信息,密切联系上下文语境,认真揣摩。
三、病句要紧包括6种类型:语序别当、搭配别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别明、别合逻辑。
其中前四类是语法结构方面的咨询题,后两类是句意方面的咨询题。
1.语序别当(1)名词修饰语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普通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刻、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别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佛山一中的语文教师。
正确次序:佛山一中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语文(名词)教师。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别当的例子: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小孩都跑来看他们。
(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②在XXX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2017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 )A.粗拙.(zhuō) 偏袒.(tǎn) 侥.幸(jiǎo) 茅塞.顿开(sè)B.雷霆.(tíng) 挣.扎(zhèng) 禁.锢(jìn) 百废待兴.(xīng)C.步履.(lǔ) 迸.溅(bèng) 疮.痍(cāng) 潜.滋暗长(qián)D.喷薄.(bó) 哺.育(pǔ) 璀璨.(càn) 咬文嚼.字(jué)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 )A.妍丽 庸碌 好意难确 持之以恒B.欣尉 倾诉 酣然入梦 杂乱无章C.筹划 精炼 饶有兴味 仗势欺人D.诸候 企盼 登峰造及 绝处逢生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1)真正懂得生活 (奥秘 秘诀 真谛)的人往往明了:身在何处并不重要,心在何处则决定了生活的意义有多深远和广阔。
(2)在同样的环境下,人们的精神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虽年富力强,却整日 (碌碌无为 无所事事 麻木不仁);有的人虽已至暮年,却依然壮心不已。
4.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6....;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分)(1)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己亥杂诗》)(2) ,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其五))(3)问君归期未有期, 。
(李商隐《夜雨寄北》)(4) 。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
(《礼记•虽有嘉肴》)(6)陛下亦宜自谋, ,察纳雅言。
(诸葛亮《出师表》)(7)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为政》)(8)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毛泽东《沁园春•雪》)(9)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何其芳《秋天》)(10)寻梦?撑一支长蒿, ……(徐志摩《再别康桥》)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判断修改病句的方法一、判断病句的方法(一)、紧缩法。
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
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于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搭配有无问题,修饰语的内部是否存在语序问题。
例如: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担负着建设成为强国”。
从这个主干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紧缩法也适于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当。
例如: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壮歌。
紧缩以后,全句成为“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一曲壮歌。
”这样我们可清楚地看到“讲述”与“一曲壮歌”搭配不当。
紧缩法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紧缩时,为了避免在否定句中去掉否定词而出现与原意相反的情况,应把否定词保留在主干里。
②紧缩时,必须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结构不变。
如果砍掉了修饰成分以外的词语,就会破坏原句的结构。
(二)、类比法。
对句子的毛病拿不准时,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浅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较,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语病所在。
例如: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三)、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如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
例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国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四)、逻辑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