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李广射虎 第二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8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一、教材解读“文包诗”的课文是苏教版教材的首创。
《李广射虎》就是这样一篇“文包诗”的课文。
它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介绍了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
课文生动地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在朦胧的月光下,树林深处风吹草动,误以为虎,箭射入石的传奇故事,表现了李广将军力大无穷和神勇无比。
所写之文为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古诗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本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课文由介绍《塞下曲》开篇,引出“飞将军”李广。
第三、四自然段具体描述了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便于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二、学生实态分析⒈三下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和阅读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语言文字的积累,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同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欣赏美、辨别美的能力,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比较浓厚。
⒉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学生比较感兴趣,我想男孩子应该更加喜欢这篇课文,也许是因为他们有崇拜英雄的天性吧。
文中的李广将军神勇无比、力大无穷,在学生心中树立了光辉的形象。
三、优质教育资源光盘的使用说明现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本案例中,教者对优质教育资源光盘采用了灵活的取舍,有时只截取画面,有时则“借题发挥”,有时拓展补充,有时又化为己用,体现了几种常见的光盘使用方式。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围绕诗句,精读课文,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理解文中的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中体会;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对飞将军李广的敬佩之情。
五、实施过程⒈教学结构:(一)、从诗入手,直奔重点(二)、用光盘教,学第三段(三)、学以致用,教第四段(四)、整合全诗,拓展补充⒉有效使用优质教育资源光盘完整教学块面的全程描述(一)、从诗入手,直奔重点:dvd光盘出示《塞下曲》一诗,指名读、齐读。
《李广射虎》教课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剖析:《李广射虎》采纳“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朝诗人卢纶所写的有名诗篇《塞下曲》,粗心是:夜晚将军出门巡逻,见树林深处有风吹草动,认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居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
这首诗表现了李广将军的神勇非常和力大无量。
学情剖析:“文包诗” 类的文章在一、二年级已经有所接触,教课时可依据以前熟习的“诗文比较”的方式,读好故事,掌握诗意,感觉李广神勇非常的高大形象。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尊敬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课目的: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意,背诵《塞下曲》。
2、经过诗文比较的方式,剖析课文内容,感觉李广的高大形象。
教课重难点:要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塞下曲》。
难点:剖析课文内容,剖析李广的形象特色。
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学生收集相关李广的小故事。
一、故事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以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古代,有一位将军,皇帝命令他镇守北方边疆,抗击匈奴。
有一次,由于匈奴兵多,他众寡悬殊被战胜了。
匈奴早就听闻了他的大名,打算生擒他。
他们把他放在两匹马中间的网兜里,他受伤了,躺在里面装死。
走了几十里,他发现旁边有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于是快速翻身上马,夺下他手中的弓箭,推下少年,策马向南奔逃。
匈奴派了几百个骑兵追捕他,他一边跑一边用弓箭射杀追兵,几乎弹无虚发。
到以后匈奴兵都不敢追击了。
匈奴出于对他的恐惧,就称他为“飞将军” 。
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李广。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屏幕显示:李广是——)今日,我们持续学习《李广射虎》。
二、古诗再现师:唐朝有一位诗人卢纶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此中有一首是这样的:(播放录音)师:这位“夜引弓”的“将军” ,即是被人们称为“飞将军”的李广。
《李广射虎》这篇文章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整篇课文里包括了一首古诗,这样的文章我们成为“文包诗”,学习文包诗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诗文比较” 。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李广射虎故事的教育意义;2.掌握“虎啸林中,惊震四野”的修辞手法;3.学习“尽义勇为,舍生忘死”的豪迈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贯通故事情节并理解故事背后含义;2.理解修辞手法并配合故事情节展开;3.培养学生的“以柔克刚,以勇制暴”的勇气和智慧。
三、教学准备1.标准普通话录音;2.拼音正音卡片;3.非图形组成的黑板或白板;4.表扬状或奖励证书。
四、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播放李广射虎的有声读物或视频,让学生听懂整个故事的基本情节。
2. 详细阅读故事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李广射虎故事细节的阅读,并介绍故事人物的形象和特点。
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解读故事的含义。
3. 体验虎啸林中让学生用想象力体验“虎啸林中,惊震四野”的场景,模拟虎啸声音并掌握戏剧元素。
4. 聚焦修辞手法介绍故事中“虎啸林中,惊震四野”这个修辞手法的含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其实践意义和效果,并结合课文进行模仿和练习。
5. 推进故事情节在学生理解故事中含义的基础上,老师可以配合故事情节来推进故事中人物的转折和进展,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情景。
6. 引导学生感悟引导学生感悟故事中人物所展现出的“以柔克刚,以勇制暴”的豪迈精神,让学生理解勇气和智慧的关系,并让学生学习和模仿其中蕴含的优秀思想。
7. 总结教学内容在课堂末尾,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总结性的反思和收获,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让学生自主评估自己的学习进步。
五、教学扩展1.学生可以结合自己身边的事例或是动物故事进行故事和修辞手法的比较和学习;2.学生可以尝试编写自己的虎韵故事,扩展、拓展故事阅读的乐趣和学习深度。
六、教学评价1.学生理解李广射虎故事的教育意义的能力;2.学生把握“虎啸林中,惊震四野”的修辞手法的能力;3.学生体现“尽义勇为,舍生忘死”的豪迈精神的能力。
七、课后作业1.解答李广射虎故事中的疑问;2.选取一段李广射虎故事的文字,对其修辞手法进行分析;3.讲述一次自己遇到的怕和勇,并分析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以柔克刚,以勇制暴”的道理。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
《李广射虎》(第二时)
执教者沈漪
教学要求
1、学习,理解内容,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的意思。
2、体会“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神勇无比。
教具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诗,质疑问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生读题)
2、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李广是个怎样的人?(板书神勇无比)
3、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
我们先读读这首诗。
(1)关于这首诗,你已理解了什么?
(2)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师在黑板上打上?)
二、学习3、4自然段
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想李广射虎这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生交流。
(小黑板出示第一句)
理解月色朦胧
(2)这是一片怎样的松林?(相机出示第二句)
(多媒体播放风声)你听到了什么?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指导朗读。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案--徐蕊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一、复习、默词:神勇无比将军巡逻拈弓搭箭扎进2、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把《李广射虎》的故事有条理地说一说?()学生自由说(2)请一生说二、精讲课文。
师:这篇课文的形式很独特叫“文包诗”。
课文含有一首诗,诗的意思就蕴涵在课文中,往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告诉我们的。
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咏华山》和《静夜思》就是属于这一类的课文。
[一]、这首古诗谁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听?、塞下曲是什么意思?2、这首古诗的意思就蕴涵在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中。
你们能把诗和文对照起来一句一句找到诗句的意思吗?请同学们默读。
用()标出每一句诗的意思。
3、讨论共4页,当前第页234
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案一、导入课文1、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个谜语:花袍子,大嘴巴,威风八面传天下。
百兽见它都害怕,森林之王就是他。
2、提起老虎,大家就会想起许多打虎英雄,如武松醉打猛虎,李逵刀杀四虎等。
可今天,我们却要学习一个特殊的打虎故事——《李广射虎》。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默读本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2、谁来读一读前两句,说说你读懂了那些地方?(月色朦胧,疾风吹过,沙沙作响,“读到这儿,我仿佛见到了……”“通过“……”这个词我理解了……”)你来读一读,好吗?通过他的朗读,你们仿佛见到了什么景象?3、指导朗读,理解课文风吹草动,月色朦胧,在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呢?(请三个同学分别读3、4、5句)你在读“警惕”一词时注意到语调、语速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学生补充发言,也练习朗读体会)机警的李广四处搜索,又发现什么?是怎样做的?李广不愧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将军,反应与常人截然不同。
大家先读一读,再互相讨论一下:学生交流:⑴“猛然间”:语速快、语调稍高,以表现吃惊⑵“影影绰绰”:语速稍慢,以表现因看不见而犹豫的样子。
⑶李广的动作:语速快,一声比一声高,表现动作快。
⑷“嗖”:出口速度极快,停顿较长。
(教师边读边示范、指导、纠误)4、总结朗读方法读这一段时,由于前后情况不同,语速语调也不同,总之:前两句稍缓,后两句稍疾,前两句稍地低,后两句稍高,前两句平和舒缓,后两句顿起紧张之感。
5、齐读第三自然段6、联系诗句: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联系课文解义、诵读)7、展开想象箭射出之后,这天晚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为课文补上一些情节吗?(学生想象后发言)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过渡:由于林深夜暗,大家没有找到死老虎,天明之后,又发生了什么?1、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以上问题。
8《李广射虎》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学过许许多多的古诗,你们知道哪些边塞诗?
指名背——和小伙伴背——小组背——集体背
2、唐代有一位大诗人卢纶就写了一首《塞下曲》,
出示古诗:塞下曲
诗中的主人公是谁?他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名将李广,这首诗,就描写了关于李广的一个故事——(李广射虎)
我们继续学习第八课,齐读课题——李广射虎
二、把诗读正确、读流利,初步了解人物
1、“这首《塞下曲》小朋友会读了吗?我们比一比谁读得最准确最流利”
请三个学生读(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2、教师评价:看来同学们都会读这首诗了。
李广是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课文的第二节,看你能用一句话把李广介绍好吗?
学生可能说“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师:“还有人补充吗?”
把他的美称也要说进去——“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飞将军’”。
他当时的责任是?“镇守北方边境”
再连起来说完整
“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飞将军’”。
他曾经镇守过北方边境。
”
教师评价:真聪明,能把第二自然段的意思概括起来介绍!
3、我们连起来把第三段读读
(1)有一个词语读得非常好,出示:“神勇无比”我们再来读一读。
(2)理解词语“神勇无比”
三、读懂诗句
1、师:唐代诗人卢纶写的这首《塞下曲》就写到李广神勇无比的一件事,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看你都能读懂吗?
(学生读诗)
2、师生交流能不能读懂。
师:二十字的一首小诗确实没有什么难懂的。
不过,古人云:“学
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意思是说:学习贵在有疑问,有小的疑问就会取得小的进步,有大的疑问就会有大的进步。
我想只要大家潜下心去读这首小诗,不见得就都能读懂,有疑问在学习可是非常宝贵的呀!
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词和句?
(学生再次读诗)
3、质疑
(教师相机打上问号)
学生可能会问的“林暗”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明白。
“夜引弓”的“引”是什么意思?
“石棱”的“棱”指的是哪儿?
“平明”“白羽”李广射虎(下)
学生交流,解决部分问题
四、讨论、读懂诗句
a) 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师:什么样的风叫“疾风”?当你听到这样的风,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3、学生交流。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师点拨:那是一个月光朦胧的夜晚,就刮着这样的风,如果是你在外面,心里会怎样?你能把那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
读好评价,如果学生读得不好
师:有点感觉了。
别忘了,那还不像我们这儿,到处都有村庄和人家,而是在——
生:北方边境。
师:是啊,那里只有草木丛生的高山和夜晚的凄清,再听到这吓人的“疾风”,心里会怎样?谁再来读读看?
生再次读。
师再次评价:感觉更好了。
听说李广带兵巡逻的地方还常有猛虎出没!谁还敢读?
生读。
(三)讨论、读懂诗句
师:你看,读得有几个同学都要藏到桌子底下去了。
真的害怕了。
李广怕不怕?生(齐):不怕。
师:他是怎么做的呢?接着读下去,看你能不能找到原因。
4、师:李广在射虎的时候有一系列动作,你们能把这些动作找出来吗?
“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教师在“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变红,相机解释这几个动词的意思)
5、作者在描写李广射虎的时候,用了一系列的动作,生动准确,大家看,李广射虎时他的形象是多么威武啊!出示李广射虎图请大家读好李广射虎的动作
指名读(边做动作边读)
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运足气,弓要拉得满、眼睛要平视……..)
齐读(喜欢做动作的小朋友可以配上动作)
这就是诗句“将军夜引弓“的意思——齐读“将军夜引弓”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引读:“…………………呀大家全都惊呆了”
课件:将士们看到李广的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说
学生交流
小卡片出示:可见李广真是一个神勇无比、力大无穷的将领
课件出示,你能用诗句的话能第四小节的内容吗?
三、指导背诵《塞下曲》。
师:李广将军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这首诗记到自己的头脑中去吗?
师:自己先试试看!背给你四人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还可以大家一起背!师:谁来背给大家听?
师:你背得真棒!还有谁愿意来试一试?生:(也非常流利且有感情地背出来了)师:你背得也很好!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背诵情况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起来背一背。
生:(配乐齐背)
(利用多种形式背诵,很好地巩固了学生对这篇课文和古诗的认识。
)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把《塞下曲》描写的《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此外,同学们还可以搜集李广将军的其他故事,课后,我们一起来讲一讲李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