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注射操作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2
简述肌肉注射的操作要点
肌肉注射是在肌肉组织中注射药物的一种常见注射方式。
以下是肌肉注射的操作要点:
1.准备工作:确认注射部位、选择适当的注射药物、准备所需
的注射器、消毒用品等。
2.选择注射部位:常用的肌肉注射部位包括上臂三角肌、臀部
最大肌、大腿外侧中部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3.消毒操作:使用消毒液对注射部位进行彻底清洁,确保无细
菌和污物存在。
4.准备注射器:将所需药物注入注射器中,并按照药物剂量进
行准确计量。
确保注射器内无气泡存在。
5.注射操作:用一只手轻轻拉紧注射部位的皮肤,用另一只手
将注射器垂直插入皮肤,并迅速注射药物。
注射速度一般为1
毫升/秒。
6.注射完成后,按住注射部位,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注射点,
促进药物的吸收和减少出血。
7.处理废弃物:将注射器和废弃物放入专门的容器中,并正确
处理。
重要注意事项:
- 尽量选择不发达的肌肉,避免注射到神经或血管附近。
- 使用正确的注射技术和角度,确保药物准确注入肌肉组织。
- 尽量避免多次使用同一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疼痛或感染。
- 注射药物前,确保了解药物的正确剂量和使用方法,并遵循医生或药师的指示。
需要注意的是,肌肉注射需要在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非专业人士不宜私自进行注射操作。
肌内注射法详细步骤及要点解析和结果判断一、目的经肌肉吸收给药。
将一定量的药液注入肌肉组织,使药物沿结缔组织迅速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及淋巴管的内皮细胞间隙迅速通过膜孔转运吸收进入体循环,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由于肌肉内所含血管比皮下组织和皮内组织多,药物吸收迅速,可以迅速达到全身,使药物在较短时间内发挥作用。
二、适应证1.药物不能或不宜口服、皮下注射,需在—定时间内产生药效者。
2.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不宜皮下注射的药物,如油剂、混悬液。
3.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药效,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的药物。
三、禁忌证1.注射部位有炎症、瘢痕、硬结或皮肤受损。
2.有严重出、凝血异常的患者。
3.破伤风发作期、狂犬病痉挛期。
4.癫痫抽搐、不能合作的患者。
5.2 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宜选择臀大肌注射。
四、操作前准备1.核对医嘱2.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和过敏史。
2)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能力、对用药的认知情况和合作程度。
3)评估注射部位的皮肤、组织状况。
3.环境准备清洁、安静、光线适宜,必要时准备屏风以保护患者隐私。
注意:记录注射时间、药品名称、浓度、剂量和患者的反应。
注意:严格执行查对患者床号、姓名、药品名称、药品剂量、时间、用法。
2.注射部位的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股外侧、腹部、后背。
3.消毒:用 75%酒精棉签消毒注射部位皮肤,直径大于 5cm。
4.注射:1)二次核对和排气。
2)左手夹棉签并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进针,小指固定皮肤,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0—400 角,迅速将针头的 1/2~2/3 刺人皮下。
3)左手抽回血,如无回血即可推药。
4)注射完毕,用无菌干棉签按压在针刺处,快速拔针,按压片刻。
注意:注意避开皮损、硬结等处,过瘦的患者注射时可捏起注射部位皮肤。
推药速度应缓慢、均匀。
4.患者准备1)向患者解释肌内注射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药物的作用及配合要点;注意:操作前与患者进行沟通很重要。
肌内注射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修订时间2014.01 评分者日期
肌内注射操作程序
一、评估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
2.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
3.了解患者注射部位的情况。
4.了解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二、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洗手。
2.准备物品,携物品至患者床旁。
3.(操作前)核对患者,检查药液。
4.为患者进行遮挡。
5.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注射部位。
6.按无菌操作原则抽取药液。
7.消毒注射部位皮肤、待干,(操作中)核对患者和药液,排尽空气,进行注射。
8.注射完毕后以棉球轻压针刺处,快速拔针。
(操作后)核对患者和药液。
9.推注药物时观察患者反应。
10.整理用物,安置病人,洗手,记录。
三、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注射时勿,肌肉放松,使药物顺利进入肌组织,利于药液的吸收. 2.告知患者所注射药物及注意事项。
四、注意事项
1.需要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刺伤神经和血管,无回血时方可注射。
3.注射部位应当避开炎症、硬结、瘢痕等部门注射。
4.对经常注射的患者,应当更换注射部位。
5.注射时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根部折断。
肌肉注射操作流程自我介绍按医院要求着装【目的】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3、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
【部位】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
其中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1)十字法。
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服务员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
(2)联线法。
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核对】接到医嘱后,二人与电子医嘱核对,核对无误后在治疗单左侧画蓝勾。
【评估】一、评估患者的病历:姓名、性别、年龄、病因、病情(诊断、主诉、近期病情变化);近期生命体征情况;各项化验有无明显异常;心电图是否正常。
有无药物过敏史、既往史。
二、到病房评估患者:1、评估病房环境:光线充足,病房安静、舒适、整洁。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3、自我介绍,反核对患者。
4、向患者告知操作的目的、擦作方法,取得患者的信任及同意。
5、检查被注射部位的皮肤情况。
【准备】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治疗车、快速手消、棉签、安尔碘、治疗巾、遵医嘱准备药液(核对药品药名、剂量、浓度、有效期;检查瓶身有无破损、裂痕;药液有无沉淀浑浊絮状物)、无菌注射器2-5ml。
铺无菌盘后按无菌要求抽取药液放于无菌盘内。
【操作】1、再次核对患者,告知患者操作的方法、注射药物及作用;拉围帘,保护患者隐私;协助患者舒适卧位,松解衣裤,充分暴露注射部位。
2、选择注射部位后皮肤消毒两次,安尔碘螺旋式由内向外消毒,直径5CM以上,第二次消毒范围应大于第一次。
3、核对药液,排尽空气,检查核对后左手紧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如握笔姿势,中指固定针拴,准备注射。
肌肉注射操作流程肌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通常用于给药物注射到患者的肌肉组织中。
正确的肌肉注射操作流程能够确保药物的有效输送,减少不必要的疼痛和并发症。
下面将介绍肌肉注射的操作流程,以便医护人员正确、安全地进行操作。
1.准备工作。
在进行肌肉注射之前,首先要进行准备工作。
这包括准备所需的药物、注射器、消毒酒精棉球、手套等。
在准备工作中,要确保所用器具和药物的有效期和质量,避免使用过期或受损的产品。
2.选择注射部位。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是肌肉注射操作中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臀部外侧上方的上外侧臀肌、上臂三角肌和大腿外侧肌。
在选择注射部位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注射药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注射。
3.消毒皮肤。
在进行肌肉注射前,要先用消毒酒精棉球擦拭注射部位的皮肤,以减少注射过程中的感染风险。
擦拭时要从注射点向外圆周方向擦拭,确保擦拭范围足够大,避免细菌感染。
4.准备注射器。
将所需药物抽取到注射器中,并排除空气泡。
在注射器上要确保药液清晰可见,避免注射到血管中或其他不适当的位置。
5.注射操作。
在进行注射操作时,要让患者保持放松的状态,选择注射部位进行局部麻醉。
然后用一只手将皮肤稍微提起,以便插入注射针。
插入针头后,要确保针头没有进入血管中,然后缓慢注射药物。
注射完成后,要迅速拔出针头,并用消毒酒精棉球轻轻按压注射点,以减少出血和疼痛。
6.处理废弃物。
在完成肌肉注射后,要将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和其他废弃物按医疗垃圾处理规定进行分类处理,以避免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肌肉注射操作流程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因此医护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务必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同时,患者在接受肌肉注射时也要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保持身体放松,以减少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肌肉注射操作流程能够对医护人员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提高医疗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肌肉注射操作方法真人
肌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药物输液方式,以下是肌肉注射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
- 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
- 准备所需药物,确认药物名称、剂量和使用方法。
- 准备注射器,选择合适的针头。
- 擦拭注射部位,用酒精棉球消毒。
2. 技术操作:
- 抓紧皮肤,选择注射部位(常见的部位有上臂三角肌、大腿外侧中上部、臀部外上方)。
- 用拇指和食指拉开注射部位,使其呈硬质肌肉状态。
- 用另一只手拿起已经装好药液的注射器。
- 迅速刺入皮肤,注射针头大约应该插入肌肉1-2厘米。
- 检查是否有血液回流,若有则需要更换注射部位。
- 缓慢地注射药液,尽量避免药液溢出。
- 完成注射后,迅速且均匀地拔出针头。
- 用无菌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防止药液渗出或出血。
- 废弃使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
3. 收尾工作:
- 患者保持休息,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异常反应。
- 记录注射的日期、时间、剂量和部位。
- 清理工作区域,丢弃使用过的物品。
- 洗手,摘下手套。
请注意,上述操作描述仅为一般参考,具体的操作方法可能因医疗机构规定或药物特殊要求而有所不同,建议在操作前咨询医护人员的指导。
肌内注射实验操作报告实验目的:研究肌内注射的操作过程和技巧,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
一、实验原理:肌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人体肌肉组织中,使药物迅速吸收并产生药效。
肌肉组织富血管和丰富的血循环,能够加速药物的吸收和分布,因此肌内注射常用于药物的迅速治疗和紧急救治。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例如小鼠或大鼠)2. 注射药物3. 注射器4. 棉球或消毒纱布5. 消毒用品(例如酒精棉球或医用消毒剂)6. 实验室手套7. 实验记录表或笔记本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消毒实验台面和工具,穿戴实验手套。
b. 准备好注射器并装上正确规格和剂量的针头。
c. 检查注射药物,确保药物名称、浓度和剂量正确。
2. 动物准备:a. 将实验动物固定在适合的位置。
可以使用特制的动物固定架或按压其背部使其保持平稳。
b. 检查动物注射部位,观察是否有异常,确保注射部位干净。
3. 注射操作:a. 找到正确的注射部位。
常用的肌内注射部位有背部斜方肌、大腿外侧中上部、臀部上外侧等。
b. 用酒精棉球或医用消毒剂清洁注射部位,从注射点中心向外圆周方向消毒。
c. 摩擦注射部位,以促使血管扩张并增加药物的吸收速度。
d. 将针头插入肌肉组织中,注射药物。
注意注射时的角度和深度,确保药物注射到肌肉内而非皮下组织。
e. 缓慢注射药物,一方面避免组织损伤,另一方面让药物均匀分布。
f. 慢慢地将针头拔出,用棉球或消毒纱布轻轻按压注射点,有助于止血和防止药物渗漏。
四、安全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范,穿戴手套,并确保实验台面和工具的消毒。
2. 确保实验动物受到适当的固定,避免因动物移动而导致注射时的意外伤害。
3. 注意正确选择肌内注射部位,避免伤及重要组织和器官。
4. 注射时要注意注射角度和深度,确保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
五、实验结果记录: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记录药物注射部位、操作过程中的相关细节和观察结果。
六、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肌内注射的操作方法和技巧,能够正确地进行肌内注射并确保药物的吸收和分布。
肌肉注射的操作流程
1.准备工作:确保注射器和针头是干净的,并且选择适当大小的针头。
收集所需的药物和
其他注射所需的材料。
2.消毒: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洁注射部位。
通常使用酒精棉球或其他消毒产品,按照消毒
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3.准备药物:根据医嘱,将所需的药物抽入注射器中。
确保注射器中无空气泡,并将针头
插入注射器上。
4.定位注射点:在确定的肌肉注射点上使用手指或消毒棉球进行标记。
5.注射操作:将针头垂直插入标记点,以适当的角度进入肌肉组织。
缓慢注射药物,避免
快速注射。
6.拔针:缓慢拔出针头,然后使用干净的棉球或绷带对注射点进行轻轻按压,以帮助止血
和减少不适。
7.废弃和清理:将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放入专用的医疗废弃容器中。
清理工作区域,并进
行适当的消毒。
肌内注射操作
一、项目分类:常用临床护理
二、人员资质:执业护士、执业护师。
三、操作流程:
准备1、按医嘱进行俩人查对。
2、按规定着装,洗手,戴口罩。
3、用物准备:注射器、砂轮、注射盘(复合碘棉签、
棉签、酒精棉球)、无菌纱布、弯盘。
4、按医嘱备药。
5、铺无菌盘。
配制1、查药名、剂量、浓度及有效期。
药液2、对光检查液体有无变色、浑浊、沉淀或絮状物,安瓿
有无裂缝。
3、按常规弹、消、锯、消、折安瓿。
4、正确抽吸药液,排气后放入无菌盘。
解释1、核对患者病历号、姓名。
沟通:请问××,您叫什么名评估2、解释注射药物的名称、用药目的。
字?由于……,现在给您肌肉
3、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及注射部位皮肤。
注射……,请您配合。
周围环境整洁。
4、关门窗,松被,松衣裤。
①侧卧:上腿伸直,下腿弯曲。
②俯卧:两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注意: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
画一水平线,从髂脊最高点上做一垂
选择根据情况选择注射部位:直平分线,取外上1/4处,避开内角。
部位①臀大肌:十字法、联线法。
联线法:取髂前上脊和尾骨连线的外
上1/3处。
穿刺1、常规消毒皮肤(≥5cm)2次,取棉签夹于左手。
沟通:××,现在要给您注射了,请
2、再次核对。
您放松,不要紧张。
3、排气,以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另一手将针
头呈90°角迅速进针,固定针栓,抽回血,无回血后
缓慢注入药液,观察患者有无药物反应。
拔针 1、注射完毕,用棉签轻压穿刺处,迅速拔针,继续按压片刻。
2、再次核对。
观察1、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
沟通:××,注射药物已经完成,您有什么解释 2、观察患者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需要,请及时按呼叫器,谢谢您的配合。
3、向患者告知注意事项。
整理1、整理用物。
记录2、洗手,记录。
注:
1、目的:通过肌肉注射给予患者实施药物治疗。
2、注意事项:
①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
②需要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③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
④注射应当避开炎症、硬结、瘢痕等部位。
⑤对长期注射的患者,应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