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观察及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2
物要戴手套。
每次操作前后要认真洗手,给患者用过的器械用消毒液浸泡后清洗。
再行高压灭菌。
手术床每日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治疗室每日用三氧机消毒2h,使用过的敷料、一次性医用品应毁形、焚烧,防止医源性传播。
告诉患者尖锐湿疣不仅是通过性传播,也可由外界污染的环境、衣物、用具等接触感染。
因此,在未治愈前要进行必要的隔离,不要在公共浴池洗澡、游泳,不要乱用他人物品,患者内衣裤要单独清洗,以预防交叉感染。
2.6定期复查防治复发,要告知患者7d~10d复查一次,发现新生疣体,立即再行治疗,直至治愈。
参考文献:[1]唐均英,黄萍.微波力α-干扰素栓治疗尖锐湿疣临床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6(1):50.[2]狄文,殷霞.人乳瘤病素感染和宫颈尖锐湿疣[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2):67.(收稿日期:2008-02-14)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骨折的急救护理刘晓霞,王海梅(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陕西西安710054)[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骨折的急救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对98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骨折的患者进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早期心肺复苏,及时纠正休克,有效地控制感染,迅速的降低颅内压,骨折外固定,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救治与护理。
结果:经急诊救治与护理,89例平稳转入住院病房,经系统治疗临床治愈81例,7例有不同肢体残疾,1例植物生存。
急诊抢救中死亡9例。
结论:采用上述综合救治与护理措施是治疗骨折合并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急诊科救治;急诊护理[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5098(2008)14-1895-02重度颅脑损伤病情危重,合并骨折伤情更加复杂,若观察护理不当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威胁生命。
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重度颅脑损伤并发骨折98例,通过细心观察,精心治疗及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
现将急救护理总结如下。
第二十九章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第一节颅骨骨折(一)解剖概要1.颅骨穹隆部,内骨膜与颅骨板结合不紧密,颅顶部骨折——易形成硬脑膜外血肿。
2.颅底骨面有两侧对称、大小不等的骨孔和裂隙,脑神经和血管由此出入颅腔。
颅底骨折——易撕裂硬脑膜形成脑脊液漏。
(二)临床表现1.颅盖骨折①线形骨折②凹陷骨折——需经X线摄片才能发现。
局部脑组织受压或合并有颅内血肿。
2.颅底骨折常伴有硬脑膜破裂引起脑脊液外漏或颅内积气,视为内开放性骨折。
X线摄片检查价值不大,CT有诊断意义。
①颅前窝骨折②颅中窝骨折③颅后窝骨折(1)颅前窝骨折:眼睑青紫,眼结膜下出血,俗称“熊猫眼征”、“兔眼征”,鼻和口腔流出血性脑脊液,可合并嗅神经和视神经损伤。
(2)颅中窝骨折:耳后乳突区皮下出现淤血。
脑脊液漏从外耳道流出,如鼓膜未破,则可沿咽鼓管入鼻腔形成鼻漏;也会出现脑脊液鼻漏。
可损伤面神经和听神经。
(3)颅后窝骨折:在耳后及枕下部出现皮下瘀斑,脑脊液漏至胸锁乳突肌和乳突后皮下,偶有第9~12对脑神经损伤。
(三)治疗原则1.颅盖骨骨折凹陷范围>3cm、深度>1cm,兼有脑受压症状者——手术整复或摘除陷入的骨片。
2.颅底骨折——本身无特殊处理,重点是预防颅内感染。
3.脑脊液漏2周内愈合,4周不自行愈合者——做硬脑膜修补术。
(四)护理措施1.脑脊液漏的护理(1)预防逆行性颅内感染:①每天2次清洁、消毒鼻前庭或外耳道,避免棉球过湿导致液体逆流颅内;②在外耳道口或鼻前庭疏松放置干棉球,棉球渗湿及时更换,并记录24小时浸湿的棉球数,以此估计漏出液量;③应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预防颅内感染。
④4个禁忌!A.禁忌——鼻腔、耳道的堵塞、冲洗和滴药。
B.严禁——经鼻腔置胃管、吸痰及鼻导管给氧。
C.禁忌——做腰椎穿刺。
D.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及用力排便,以免颅内压骤然升降导致气颅。
(2)促进脑脊液外漏通道早日闭合:颅底骨折病人神志清醒者,取半坐卧位,昏迷者床头抬高30°,患侧卧位。
一、目的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应对跌倒颅脑损伤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因跌倒导致的颅脑损伤患者的紧急救治。
三、应急预案流程1. 发现患者跌倒- 当班医护人员发现患者跌倒时,应立即到达现场,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受伤部位。
- 若患者意识不清或生命体征不稳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初步评估- 检查患者意识、瞳孔、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 观察患者是否有颅脑损伤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3. 急救措施- 若患者意识不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 若患者出现呕吐,及时清理口腔异物,防止窒息。
- 若患者有颅脑损伤症状,立即给予头部冷敷,减少脑部肿胀。
- 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查。
4. 紧急转运-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如平车、救护车等。
- 在转运过程中,确保患者头部固定,避免二次损伤。
5. 医院内救治- 到达医院后,立即将患者送入急诊科或神经外科。
-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 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护理工作。
四、应急处理措施1. 加强巡视- 对容易发生跌倒的患者,如老年人、意识不清者等,加强巡视,防止跌倒。
- 对卫生间、浴室等易滑倒的区域,设置防滑设施。
2. 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跌倒的认识,预防跌倒的发生。
- 教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式,避免突然体位变化。
3. 完善应急预案-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跌倒颅脑损伤的能力。
- 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五、应急处理职责1. 医护人员- 熟悉应急预案流程,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 发现患者跌倒时,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及时通知医生。
- 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
2. 护士-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护理工作。
- 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
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指南解读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极其严重且危急的疾病,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为了提高救治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相关的救治指南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指南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重型颅脑损伤的定义与诊断重型颅脑损伤通常是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在 3 8 分之间,伤后昏迷 6 小时以上,或在伤后 24 小时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 6 小时以上者。
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外伤史、临床表现(如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瞳孔变化等)以及影像学检查(如头颅 CT、MRI 等)。
头颅CT 是诊断颅脑损伤的首选方法,能够快速明确颅脑损伤的类型、部位和程度。
二、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是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在现场,急救人员应首先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和鼻腔的异物、呕吐物等,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同时,要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维持循环稳定,纠正休克。
对于有明显颅脑外出血的患者,应进行加压包扎止血。
在搬运患者时,要注意保持头部和脊柱的稳定,避免加重损伤。
三、院内急诊处理患者到达医院后,应立即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
包括再次评估生命体征、GCS 评分、完善头颅 CT 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
对于有脑疝形成迹象的患者,应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如快速静脉输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药物。
四、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手术的目的是清除颅内血肿、挫伤坏死的脑组织,解除脑受压,降低颅内压。
手术指征包括颅内血肿量大(幕上血肿量大于 30ml,幕下血肿量大于 10ml)、有明显的脑受压症状和体征、脑疝形成等。
手术方式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等。
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正常的脑组织和血管,尽量减少手术创伤。
五、非手术治疗除了手术治疗外,非手术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666• 临床护理 •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3]。
4.4 手术当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告知及预防行下腰椎内固定的患者应教会患者从坐位到立位的正确方法不合适的方法可使内固定与骨界面松动,应坐有腰部支撑并有座椅扶手的椅子,患者站立时先将臀部移至椅面的前沿,双臂用力推椅子扶手同时双下肢肌肉用力而不是向前弯曲脊柱。
椅子的准备及正确的方法都要在入院前妥善安排。
4.5 如何制定康复计划在入院前即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术前身体状况,及术后期望达到的目标。
和所需要的时间,根据个体不同情况制定一个术前锻炼和术后康复大纲,入院前大体评估患者的脊柱肌肉力量和耐力,大多数中老年人都有肌力和耐力的问题。
对肌力和耐力较弱的患者,在入院前进行适当的锻炼。
通过如此的沟通、评估与护理指导,患者在入院前会对自己病情和愈后有了新的了解,患者知道病情的康复要有一个过程,不仅和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有关,更和患者自已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努力康复锻炼有关。
要让患者知道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和坚持不懈的过程,要积极面对。
4.6 完全自理的成年患者应知道术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需要依靠别人的照顾,患者在入院前就应该知道术后4~6周将会是低能量的变化,要让患者知道术后各种日常活动的限制并提前适应。
对于独自生活的患者,应提前安排人员在患者需要护理期间提供专人护理,以帮助患者度过困难时期。
以上嘱患者入院前妥善安排,以免影响患者出院后病情康复。
5 讨 论5.1 强调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也包括院前护理及出院后的护理,围手术期是指患者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这一段时间。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十三项核心制度的建立,优质护理的实施,手术前的准备及术后的康复不仅仅局限于医院内和住院期间,扩大护理可操作的范围,开展院前护理变得更加重要。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治疗不再是单单挽救生命,更多的是解决身体的各种不适,同时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和工作压力使住院成为一种限制,使他们感觉到更多的不自由,减少住院的时间的要求显得更为的强烈。
而院前护理无疑是可以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
5.2 强化院前护理,使更多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方法提前完成,让患者有更多的时间接受和适应这一变化。
从而在生理上及心理上都能尽快的改变机体的适应状态,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并减少了院内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机会,节省患者的费用,加快病床的周转使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4]。
5.3 我们的方法值得推广我们的方法没有太大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2~3d,减少患者化费5%~10%,无论从各方面看都应得到认可,并希望在临床中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1] L epcz,ck M,Raleigh E,Rowley C.Timing of preperative patientteaching[J].J Adv Nurs,1990,15(3):300.[2] G reen cati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compliance with theapeutic and preventive regimes: the recent evidence[J].In Haynes B,Tayler D,and Sackett D(eds).Compiiance in health care.Baltimore and London: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9:157.[3] 胡有谷,党耕盯,唐天泗.脊柱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8.[4] 许凤娥,董三芹,陈旭.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院前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0):60-61.重型颅脑损伤是急诊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此类患者多伴有复合伤,具有病情变化快、伤情重、病死率高等特点。
因此,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科护士必须有良好的自身素质,熟练的专业技术,优质的服务,高度的责任心,要做到医护之间密切合作。
同时还要与患者及其家属有效沟通,密切配合和理解,以避免某些纠纷发生,使危重患者早脱离危险,尽早康复。
现将我们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1 首先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鉴别昏迷发生的原因,脑外伤患者入院时多数合并复合伤病情危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休克、气胸等危重情况。
因此,必须首先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学会昏迷的鉴别诊断,分清意识障碍的原因。
如当患者由神志恍惚转为昏迷,或四肢抽搐、内翻,则表示病情加重,应立即通知医师。
瞳孔应20~30min观察1次,若双侧瞳孔不等大,或一侧散大,表明有脑疝形成,应紧急处理,迅速滴注20%甘露醇降颅压,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此外还要排除酒精中毒、药物中毒等引起的昏迷。
2 对呼吸道的观察及护理患者取平卧位,头部抬高15~30°,并保持头偏向一侧,如有义齿需及时取出,以防止误吸。
患者抽搐时一般不用安定类药物,以免抑制呼吸及咳嗽反射,导致掩盖病情。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窘迫,口唇紫绀,呼吸困难时应立即报告医师。
必要时早行气管切开,发现患者痰多时要及时吸出,吸痰时动作要轻柔、敏捷。
昏迷程度深,伴有肺部感染者15min吸痰一次,每次要彻底,每隔2~3h翻身扣背一次。
对呼吸困难的患者吸痰前可给5~6L/分的氧气吸入,以提高血中氧饱和度。
患者呼吸好转,皮肤黏膜紫绀改善,心率下降,尿量增多,神智清醒等证明给氧合理[1]。
吸痰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加重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观察及护理马长虹(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潍坊261041)【摘要】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护理及减少并发症的措施。
方法通过对此类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通畅情况及是否并发应激性溃疡等方面进行观察及护理,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
结果防止感染加重或继发感染,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通畅情况及是否并发应激性溃疡等方面进行观察及护理,可使危重患者脱离危险,尽早康复。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病情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2)29-0666-02• 临床护理 •667或继发感染。
3 并发应急性溃疡的观察及护理严重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者,病死率达30%~50%[2]。
因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原发颅脑损伤加强支持疗法的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应激性溃疡的诊断,主要是根据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合并呕血或肉眼可见黑便(原有溃疡病除外),出血的显著特点是它的间隔特性,有时间隔很多天,往往难以控制。
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胃肠综合症,预后不良。
因此,预防此病的发生非常重要,所以护士必须对这一疾病要有充分的认识,以便发现症状,及早治疗。
文献报道[3],重型颅脑损伤10d 内要高度警惕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及时治疗原发性损伤,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重症患者置入胃管,观察胃液的性质、颜色,定时测量PH 值。
同时还应观察测定血糖的变化。
因为伤情越重,血糖升高越明显。
血糖升高与应激性溃疡出血密切相关[4]。
血糖持续升高或>8mmoL/L 时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越高。
血糖升高提示有病情恶化趋势,血糖逐渐下降,提示病情趋于稳定[3]。
为了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应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合理控制血糖水平,预防性应用抗酸剂、组织胺及H2受体阻断剂。
早期进食或鼻饲以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
但患者意识清醒时,通过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以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3]。
4 饮食护理颅脑损伤的患者应给予高蛋白、低盐、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多食新鲜水果蔬菜,要保持大便通畅,不能进食者应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借以预防或纠正营养不良。
5 安全转运在搬运过程中,应有专人护理,避免再次损伤。
参考文献[1] 王琪.重型颅脑损伤的呼吸道护理[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24):2123.[2] 李宝民,张纪,徐百男,等.神经外科监护病房治疗机型上消化道出血81例报告[J].中华创伤杂志,1993,9(1):27.[3] 王慧琴,冯小红.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0,15(1):30.[4] 张赛,杨树源,王明璐,等.严重脑外伤急性期血糖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华创伤杂志,1994,10(1):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过高而导致的疾病,可损伤神经系统,诱发胆红素脑病,影响新生儿智力的发育,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据文献报道,其发病率高达5%~10%[1],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本文就我院进行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90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90例,其中男49例,女41例,早产儿4例,足月儿86例;6例体质量<2500g ,84例体质量>2500g ;病因:ABO 溶血68例,败血症8例,头颅血肿4例,Rh 溶血3例,不明病因7例。
所有患儿均在出生后12h 至9d 内进行换血治疗。
1.2 方法进行换血治疗前,采血化验(Hb)、(RBC)、(PLT )和(K +)。
换血前禁食,将患儿置于辐射保温台上、镇静,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用于补液和临时用药,一条用于输血;同时建立一条动脉通道用于抽血,输入和抽出端避免在同侧肢体,采取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从静脉端输入血液(3~5mL/分),并同步从动脉端抽出血液,控制输入及抽血速度,使进出量保持平衡,同时每换血100mL ,给予10%葡萄糖酸钙1mL 静脉推注,换血时间持续为1.5至3h 。
换血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并严密观察患儿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同时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氧等。
换血完成,抽血复查TBIL 、IBIL 、Hb 、RBC 、PLT 和K+,给予蓝光照射等其他对症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 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0.05,当P <0.05时差异显著。
2 结 果2.1 换血治疗前后血清钾和钙的水平比较经换血治疗后,患儿的血清K +水平明显降低,血清Ga 2+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 <0.05),见表1。
表1 换血治疗前后血清钾和钙的水平比较(mmol/L)分组例数K +Ga 2+治疗前90 5.04±0.91* 2.01±0.43*治疗后903.67±0.392.64±0.33注:治疗前后比较*P <0.052.2 换血治疗前后血清Hb 、RBC 、PLT 和K+水平比较经换血治疗后,患儿的血清PLT 水平明显降低,Hb 和RBC 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 <0.05),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