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流程再造的与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683.24 KB
- 文档页数:2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急预案及流程应急预案及流程是指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为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降低事故损失,根据实际情况预先制定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指挥调度程序。
针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医院应制定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及流程,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以下是的详细内容:一、应急预案1. 紧急救治原则: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救治工作,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 组织架构:成立急诊抢救小组,由神经外科、内科、外科、重症医学科、手术室、检验科、放射科等相关部门组成。
3. 救治流程:(1)接诊:接到患者后,立即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评估,判断病情危重程度。
(2)初步诊断: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初步判断为重度颅脑损伤。
(3)紧急处理:立即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吸氧、心电监护、血压监测等支持治疗。
(4)术前准备:通知神经外科医生,做好手术前准备。
(5)转科:将患者迅速转至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
4. 救治措施:(1)神经外科:负责患者手术治疗、术后监护及并发症处理。
(2)内科、外科:协助神经外科进行术前准备,提供相关学科支持。
(3)重症医学科:负责患者术后重症监护,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4)检验科、放射科:及时为患者提供血液、影像学等检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流程图以下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急预案流程图:[接诊] -- [初步诊断] -- [紧急处理] -- [术前准备] -- [转科] -- [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 [术后监护] -- [重症医学科监护] -- [检验科、放射科检查] -- [治疗结束]三、注意事项1. 提高接诊意识:接诊医生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洞察力,对疑似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迅速判断。
2. 密切配合:各部门应密切合作,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3.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恶化。
4. 家属沟通:向患者家属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风险,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重症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急性颅内疾病,极易发生并发症,常常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困扰。
而对于这种疾病,往往都需要得到及时准确的急救和诊治。
除此之外,对重症颅脑患者的护理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本文则将从急救和护理两个方面来展开关于重症颅脑损伤的应对讲解,以便可以为大家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1.伤口处理颅脑损伤是一种头部创伤,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或运动比赛中,很容易受到伤害。
当人们出现颅脑损伤的情况时,应当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防出现危险的后果。
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首先要做的就是立即对伤口进行处理,如果伤口出血严重,应该即刻进行止血。
可以使用纱布、绷带等物品进行包扎,帮助止血。
在止血的同时,还要注意清洁伤口,避免感染的出现。
而清洁伤口的方法可以使用消毒液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然后再进行包扎。
如果伤口比较严重,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间。
另外,在颅脑损伤发生后应该保持平卧位,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伤势。
这样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缓解局部疼痛,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1.呼吸道处理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或将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急救过程中,除了对伤口进行处理外,还要特别注意呼吸道的管理。
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稳定,以免加重颅内压。
如果患者呼吸不畅,可以采用头后仰、嘴巴张开的方法,帮助清除呼吸道中的障碍物,维持氧气的供应。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时,则应该及时给予氧气呼吸、气管插管等治疗,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1.颅内压管理另外,在颅脑损伤的患者身上,还应该特别注意颅内压的管理。
如果颅内压过高,将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急救的过程中,要避免患者的剧烈运动、咳嗽、打喷嚏等行为,防止加重颅内压。
同时,在急救过程中,施救人员还应该注意保持患者的体温,避免出现过低或过高的情况,以免加重病情。
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39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32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护理过程,并总结急救和护理要点。
结果:通过对患者的伤情评估及救护,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结论:在院前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2-0233-02重型颅脑损伤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病情多变,抢救措施要全面、得当、及时,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
因此,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对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以及院内的后续治疗至关重要[1]。
并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现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接诊3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3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男48例,女19例,年龄2岁—72岁,平均37岁。
致伤原因中交通事故伤53例,高处坠落伤11例,重物砸伤3例。
其中闭合性颅脑损伤19例,开放性颅脑损伤41例:在现场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4例,回院后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的3例。
2 院前急救护理措施2.1 伤情评估急救原则为先救命后治伤,多发伤病情危急,到达现场后首先进行伤情评估,立即监测生命体征,检查出血部位、瞳孔、意识、合并伤及肢体活动情况,根据病情,对危及生命的损伤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2.2 现场措施及时处理伤口,防止再出血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活动性出血病灶,迅速采取加压包扎,减少血液继续丢失。
对耳鼻漏者应将患者头偏向患侧,用棉垫垫于耳朵或鼻孔处,让其自流,禁止填塞,以防逆流,增加颅内感染的机率。
疑有颈椎骨折者用颈托固定,肢体骨折者用夹板进行固定,以免加重损伤;对开放性骨折不进行现场复位,用无菌纱布包裹以免进一步污染伤口,再加以固定。
2.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立即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选择较易固定的大静脉,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以利脱水剂、止血药、扩容药物的使用,维持有效循环。
神经外科实习总结颅脑外伤的急救处理流程神经外科实习总结:颅脑外伤的急救处理流程作为神经外科实习生,我有幸参与了一系列颅脑外伤的急救处理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颅脑外伤的知识,并且了解到了正确的急救处理流程的重要性。
本文将综合我在实习中的经验,以及相关的医学文献资料,总结出颅脑外伤急救处理的标准流程。
一、现场评估与保护颅脑外伤的急救处理应该始于现场。
首先,我们需要迅速评估事故现场的安全性,确保自己和伤者不会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接着,我们会进行意识水平的初步评估,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大小、瞳孔对光反射等指标,以便初步判断伤者的伤势严重程度。
在保护伤者方面,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其安全。
例如,对于可能有颈椎损伤的患者,我们会施加颈椎固定,避免进一步的损伤。
此外,对于出血、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我们需要及时处理。
二、呼吸道管理在颅脑外伤的急救处理中,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
当发现患者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时,我们需要立即采取措施以保证其呼吸通畅。
如果患者无法自主呼吸,我们可以进行人工通气。
此外,对于存在颈椎损伤风险的患者,我们需要注意采取颈椎固定的措施。
三、循环支持在处理颅脑外伤的急救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评估伤者的循环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支持措施。
如果伤者出现休克症状,我们需要进行静脉通路建立,并给予补液、输血等治疗措施。
此外,对于伤者合并有心律失常、心梗等情况,我们需要进行心电监护,并及时处理。
四、颅内压控制颅脑外伤可能导致颅内压增高,进而损害脑组织,因此控制颅内压是颅脑外伤急救的关键。
在实习中,我们通常会进行以下处理:1. 保持头部平放,避免或减少颈部屈曲。
2. 低剂量利尿剂的使用,以减少脑组织水肿。
3. 高渗透脱水剂的应用,可以降低颅内压。
4. 如有需求,可以采取颅内容物减压手术。
五、辅助检查与早期评估在进行颅脑外伤的急救处理时,我们需要尽早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以便更准确地评估伤者的病情。
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包括头颅CT扫描、颅内压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等。
重型颅脑损伤抢救流程重型颅脑损伤抢救流程介绍•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它对人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在面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及时、科学的抢救流程将决定患者的生死和康复。
紧急救援1.事故现场救护–第一时间确保安全。
–呼叫急救车辆。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2.初步评估–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
–判断是否有颅内出血等紧急情况。
3.施行基本生命支持–如有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控制外伤性休克等并发症。
院前急救1.运送患者到医院–尽快将患者送往有神经外科和重症监护室的医院。
–在运送过程中,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急诊处理1.微创颅脑损伤筛查–通过CT扫描检查是否有颅内血肿等严重损伤。
–检查伤情严重程度,决定进一步处理方案。
2.颅内压监测–钻孔穿刺或置入颅内压监测装置,监测患者颅内压力的变化。
3.药物控制颅内压–通过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控制颅内高压。
4.头颅外科手术–如有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头颅外科手术,减轻颅内压力。
重症监护1.进一步观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状态。
–定期进行颅脑CT扫描,了解损伤程度和治疗效果。
2.液体管理–维持患者体液平衡,防止脱水和低血容量状态。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给予液体的种类和剂量。
康复治疗1.早期功能训练–开始早期的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康复。
–包括功能恢复、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等。
2.心理支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其面对和应对困难。
3.长期康复计划–制定长期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进行调整。
–定期复查和评估,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的抢救流程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全面的团队合作和科学的处理方法。
•遵循以上流程,及时而有效地进行抢救和治疗,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简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指意外事故引起的头部剧烈撞击或创伤,导致脑部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症。
该病症的临床表现严重,需要尽早进行紧急救治,以防止病情加重。
本文将介绍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方法。
急救措施当受伤者出现头部剧烈撞击或创伤时,应立即进行急救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1.确定伤情首先需要迅速判断伤者的意识状态和呼吸情况,根据意识状态可初步判断伤者的脑损伤情况。
2.确保通畅呼吸如果伤者有呼吸困难,应立即进行呼吸道通畅处理,如果伤者没有呼吸,则应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3.制动颈椎如果伤者有一定的意识,但无法说话,应立即制动颈椎,以防止颈椎骨折导致脊髓损伤,影响病情。
4.急救出血如果伤者头部有出血,应立即进行止血处理,包扎敷料进行止血或使用救护车上的止血带。
病情评估在确定了伤者的意识状态和呼吸情况后,需要进行病情评估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伤者的病情。
病情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命体征检查需要检查伤者的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了解伤者的生命体征参数是否正常。
2.神经功能评估需要检查伤者的瞳孔、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神经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发现神经功能异常,则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救治措施。
3.影像学检查需要进行头部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了解伤者的脑部情况。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伤者的脑损伤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救治措施。
治疗方法在进行完病情评估后,根据伤者的病情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颅内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时,常常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的情况,需要进行控制。
可采用等容性溶液或呋塞米等药物进行治疗,以降低颅内压。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患者足够的水和电解质,以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通常采用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等液体进行输液。
3.抗炎治疗当损伤后脑组织发生炎症时,需要进行抗炎治疗。
可以选择静脉注射抗炎药物,如地塞米松等。
4.手术治疗当出现颅内血肿、脑挫裂伤等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时,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
颅脑损伤的急救与康复治疗概述: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或其他突发因素影响,导致颅骨和脑组织受到损害的一种严重的创伤性疾病。
其危害性和复杂性使得颅脑损伤的急救与康复治疗成为医学中极为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急救和康复两个方面对颅脑损伤进行探讨。
一、急救阶段:1. 识别和评估:在人员可能遭受颅脑损伤的事故现场,应立即进行识别和评估患者的情况。
观察是否存在头部外伤、意识改变、呼吸异常等症状,并及时调动急救人员。
2. 快速止血:对于外伤造成的大量出血需要迅速止血。
可以通过紧急抬高患者头部、加压止血等方法进行处理,并立即送往医院就医。
3. 建立稳定通气: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急救人员应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实施人工呼吸或胸外按压,并采取其他必要的救援手段。
4. 颅内压监测: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对于疑似颅脑损伤的患者,可以通过紧急开放气道、降低颅内压力等手段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5. 症状缓解与转运:在急救过程中,为了防止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需要给予适当的镇静和止痛药物,在稳定患者情况后及时将其转送至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二、康复治疗阶段:1. 多学科团队协作:颅脑损伤康复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共同协作。
由神经外科医生、康复医师、康复护士、语言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组成,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2. 早期功能恢复训练:根据颅脑损伤后不同受损情况,进行早期功能恢复训练。
如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以促进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
3. 认知训练和语言康复:颅脑损伤患者常常伴有认知和语言障碍。
通过认知训练和语言治疗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记忆、注意力等认知功能,并改善其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4. 心理支持与社会适应:颅脑损伤不仅对生理健康造成困扰,还常引起心理问题。
为确保患者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并帮助患者逐渐融入社会。
5. 康复效果评估与调整: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需要不断评估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康复计划。
重型颅脑损伤抢救流程(一)
重型颅脑损伤抢救流程
1. 评估患者状况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
•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评估瞳孔反应、肢体活动情况等2. 判断伤情程度
•根据格拉斯哥昏迷分级系统,确定患者的意识状态•评估CT/MRI扫描结果,判定颅内出血、脑水肿等情况3. 给予急救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必要的通气支持措施
•控制颅内压,如使用镇静、降颅内压药物等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予以静脉输液维持循环稳定
4. 确定手术指征
•根据CT/MRI扫描结果,判断是否需要手术干预
•鉴别颅内血肿、颅骨骨折等需要手术处理的情况
5. 进行手术抢救
•必要时进行颅骨开窗手术,减轻颅内压
•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修复颅骨骨折等
6. 术后监护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重点注意呼吸、血压和体温等指标
•进行神经系统监测,例如头颅CT、脑电图等
7. 康复治疗
•进行脑功能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视力、肢体活动康复等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及家属应对可能的认知和情绪问题8. 定期复查和随访
•定期进行头颅CT/MRI复查,评估患者恢复情况
•进行长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恢复情况以上是重型颅脑损伤抢救的流程,医务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急救治疗、手术干预和康复治疗。
这些流程的执行将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颅脑损伤的急救与康复护理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引起的一系列脑组织的损伤。
这种损伤可能导致脑功能异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困扰。
在应对颅脑损伤的过程中,急救和康复护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颅脑损伤的急救与康复护理,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建议。
第一部分:颅脑损伤的急救急救措施是在出现颅脑损伤后的紧急情况下立即采取的处理方法,旨在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减轻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1. 现场急救首先要确保自身的安全,接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可以进行以下简单的急救措施:- 切勿移动患者:颅脑损伤可能导致颈椎骨折,移动患者可能会加重伤情。
- 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患者的呼吸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则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 停止出血:用干净的布料轻轻按压出血点,控制出血的情况。
2. 紧急处理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后,他们会继续进行急救处理:- 静脉通路建立:通过静脉通路给患者输液,确保体内的液体平衡。
- 头部固定:使用颈托和躯干带,将头部固定在正确的位置。
- CT扫描:通过CT扫描确认损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制定进一步的治疗计划。
第二部分: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是指在急救阶段之后,针对患者的症状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服务,旨在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1. 早期康复介入在患者脑损伤急性期,早期康复介入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以下方面的护理:- 物理治疗:包括肌肉和关节的活动、康复训练等,有助于维持和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
- 言语治疗:通过言语治疗训练,帮助患者改善语言沟通能力。
-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应对情绪和心理困扰。
2. 康复护理计划针对每个颅脑损伤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康复护理措施:- 功能训练:通过理疗师和职业治疗师的指导,进行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如自理能力、协调能力等。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急预案及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应急预案概述。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应急预案旨在有效地应对突发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伤者的伤害,并保障其生命安全。
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指南解读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极其严重且危急的疾病,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为了提高救治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相关的救治指南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指南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重型颅脑损伤的定义与诊断重型颅脑损伤通常是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在 3 8 分之间,伤后昏迷 6 小时以上,或在伤后 24 小时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 6 小时以上者。
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外伤史、临床表现(如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瞳孔变化等)以及影像学检查(如头颅 CT、MRI 等)。
头颅CT 是诊断颅脑损伤的首选方法,能够快速明确颅脑损伤的类型、部位和程度。
二、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是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在现场,急救人员应首先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和鼻腔的异物、呕吐物等,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同时,要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维持循环稳定,纠正休克。
对于有明显颅脑外出血的患者,应进行加压包扎止血。
在搬运患者时,要注意保持头部和脊柱的稳定,避免加重损伤。
三、院内急诊处理患者到达医院后,应立即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
包括再次评估生命体征、GCS 评分、完善头颅 CT 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
对于有脑疝形成迹象的患者,应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如快速静脉输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药物。
四、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手术的目的是清除颅内血肿、挫伤坏死的脑组织,解除脑受压,降低颅内压。
手术指征包括颅内血肿量大(幕上血肿量大于 30ml,幕下血肿量大于 10ml)、有明显的脑受压症状和体征、脑疝形成等。
手术方式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等。
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正常的脑组织和血管,尽量减少手术创伤。
五、非手术治疗除了手术治疗外,非手术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急预案及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重度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健康状况,需要及时、专业的处理以减少患者的伤害。
颅脑损伤紧急抢救流程
简介
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医学状况,需要紧急抢救和处理。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简洁明了的颅脑损伤紧急抢救流程,以便医务人员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此类情况。
流程概述
以下是颅脑损伤紧急抢救流程的简要概述:
1. 首要任务是确保安全。
在处理任何伤员之前,必须确保现场没有进一步的危险。
2. 进行初步评估。
快速评估伤员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跳和意识状态。
3. 寻求帮助。
通知医疗团队,尤其是神经外科专家,以便他们能够提供进一步指导和支持。
4. 进行详细评估。
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评估,包括神经逻辑状态、瞳孔反射、肢体活动度等。
5. 采取紧急措施。
根据伤员的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紧急处理措施,如气道管理、止血、升高颅内压的治疗等。
6. 运送到适当的医疗机构。
将伤员转运到配备有适当设施和人员的医疗机构,以便进行进一步治疗和观察。
注意事项
- 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务必确保保持冷静和专注,遵循标准的抢救操作流程。
- 尽快与神经外科专家联系,他们对于颅脑损伤的处理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 使用适当的护理和救治装备,确保对伤员进行正确而及时的处理。
结论
颅脑损伤紧急抢救流程是一项关键的医疗工作,需要严谨和快速的操作。
本文档提供了一个简洁明了的流程概述,以供医务人员
参考。
在实际操作中,医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判断,确保伤员能够得到最及时和有效的抢救。
2012年11月第9卷第32期
CHINAMEDICALHERALD中国医药导报
·工作探讨·神经创伤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患之一,中枢神经脑脊髓创伤是导致人类死残的第一因素[1]。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病情凶险,变化快,易发生不可逆性脑疝,死亡致残率高,为此在最短的时间窗内实施抢救和手术至关重要。本文引用先进的流程再造理念,就如何建立全方位的绿色通道,为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赢得时间进行了有益探索。1流程再造理念与神经外科创伤疾病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计算机教授MichaelHammer博士和CSC管理顾问公司JamesChampy博士提出,是指从顾客需求出发,以流程为改造对象,对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分析,通过对流程构成要素的重新组合,产生出更有价值的结果。流程再造理论实现了流程彻底的重新设计,获得绩效的巨大改善,开创了一场新的管理革命[2]。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注重对医院管理流程的研究与尝试。该理念目前主要集中在护理服务中,通过护理流程再造达到了四大目标之一就是简化工作过程,提高运作效率[3]。提高运作效率就意味着提高抢救效率,这在急危重患者救治中尤为需要,但目前流程再造理念在医疗管理中应用较少,在神经外科领域尚未有借鉴。笔者以“颅脑损伤”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共检索相关论文313篇,研究内容全部集中在临床救治与护理的研究,救治流程的相关研究为空白,为此,亟待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颅脑损伤救治流程。加之,当下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创伤发生率也大幅提升,颅脑损伤占死伤总数的半数以上,而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占比更高。提高颅脑损伤诊治的整体水平,及时地选择最佳治疗方法,减少可以避免的、导致死亡的因素,是提高颅脑损伤治愈率的关键[4]。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在神经外
科近20年的临床经验,以重型颅脑损伤为研究样本,提出神经外科急救流程再造的实施设想。2神经外科医生对流程管理的认知现状
2.1只管手术,流程管理是部门的事
大多数临床医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实施手术,疏于对手术以外的环节管理。而管理部门的政策制订者往往缺乏对特定疾病的认知,出台的相关规定缺乏个性化,往往存在刻板教条、不配套、不畅通的众多弊端,这种弊端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致命的,神经外科医生在被动的等待中,常常丧失抢救的最佳时机,也就意味着患者丧失生存的机会。2.2单兵作战,纠纷归因集中在医生
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中,对于部门间、部门内的协同能力显得更为关键,不少医疗矛盾和纠纷的发生原因在环节管理上。而医疗行业的顽症之一就是医院与医院之间、科室与科室之间、专家与专家之间相互排斥,形成壁垒,不仅限制了学科的发展,而且无法形成救治的合力。在此情形下,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患者家属会简单地归因为抢救不力或抢救不及时,救治医生会成为矛盾的最大焦点,成为纠纷的替代品。3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流程再造的目标
以先进的流程再造理念为研究方法,以人文的、科学的
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流程再造的探索与体会张宇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南通226001
[摘要]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病情凶险,变化快,易发生不可逆性脑疝,死亡致残率高,为此在最短的时间窗内实施抢救
和手术至关重要。本文引用先进的流程再造理念,提出了“信息”、“转运”、“费用”、“人员”、“知情同意”等全方位的急救流程再造模式。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流程再造的成功经验,对其他神经外科急危重症的救治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关键词]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流程再造
[中图分类号]R74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2)11(b)-0165-02
Theexplorationandexperienceofemergency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inseveretraumaticbraininjuriesZHANGYuDepartmentofNeurosurgery,theAffiliatedHospitalofNantongUniversity,JiangsuProvince,Nantong226001,China[Abstract]Severetraumaticbraininjury(TBI)ischaracterizedbydangerouscondition,fastchange,liabletoresultinirreversiblebrainhernia,highmortalityanddisabilityrate.Itiscriticaltoperformtherescueandtheoperationinshortestpossibletimewindow.Thispaper,byintroducingtheadvancedconceptof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putsforwardafullrangeofemergency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modelof"information","transfer","cost","personnel","informedconsent".Thesuccessfulexperienceofemergency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ofsevereTBIhasagoodreferencetothetreatmentofotherneurosurgicalcriticalcases.[Keywords]Neurosurgerydepartment;Severetraumaticbraininjury;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
[作者简介]张宇(1971-),男,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
165·工作探讨·2012年11月第9卷第32期
中国医药导报CHINAMEDICALHERALD管理理念为研究基点,形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的最佳抢救路径,减少环节消耗和其他外因干扰,为生命救治赢得时间和机会。4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流程再造的策略据相关文献对124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情况的统计,在确诊后0.5h内得到及时救治25例,死亡0例;在接诊后1h内得到及时救治者52例,死亡2例;在接诊后2h内得到救治者43例,死亡4例。绿色通道组在急诊室处理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入院至手术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救治通道的畅通能使患者得到最佳治疗特别是专科治疗的宝贵时间,疗效显著[5]。为此,笔者提出了“信息”、“转运”、“费用”、“人员”、“知情同意”等全方位的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流程再造模式。4.1借力数码,建立“信息”绿色通道准确地判断颅脑损伤患者每一阶段的病情发展极为重要,是贯彻早诊、早治、微侵袭诊疗原则,减少继发性脑损伤的基本要求。对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断信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依靠X摄片机;第二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CT机被陆续引进,为开展脑脊髓创伤诊疗提供了基本条件;第三阶段是近年来一些大型医院引进了PACS的影像传输系统,使得摄片、览读信息基本同步,在CT室、急诊室、手术室能第一时间获知病情,高端的科技支撑为救治方案的制订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此,影像科、急诊科、手术室、病区等相关科室的信息终端都要确保通畅。4.2多位一体,建立“转运”绿色通道根据相关文献对37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结果来看,降低重型颅脑创伤的死残率之关键是注意院前急救及尽量缩短术前时间[6]。患者到达医院急诊抢救室后,一般都有送检查、送化验、送入院、送手术等诸多环节,如何使这些环节的运行时间之和最小化,是重型颅脑损伤得到及时救治的关键。一是实行“医生围着患者转”的抢救模式,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往往存在多科情况,常需专科急会诊、麻醉科插管、血交叉化验、急诊心电图等,在相关科室接到急诊抢救室通知的5min内必须赶赴抢救室,尽量减少患者的搬动和转运。二是实行专人陪护转运制度,形成流畅的急诊科-CT室-神经外科-手术室的转运链,在前往下一个地点时,前一站将提前通知下一站,包括运送电梯也要处于待命状态。对于病情发展迅猛压迫脑干的患者,可直接送往手术室,在急诊抢救室完成术前各项准备工作。4.3依据法规,建立“费用”绿色通道神经系统创伤占交通事故伤的70%[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较多为车祸、高空跌落等意外事故或突发原因,一是家属往往不能第一时间获知,二是常伴有神志模糊或神志丧失的情况,所以对于此类患者送往急诊抢救室时,往往存在患者身份不能确认,抢救费用不能及时缴纳的社会问题,这些现实因素必须纳入流程再造的范畴,充分运用法规制订相关预案。依据预案的相关规定,急诊科医务人员及时报告总值班,信息科及时开通费用临时应急通道,过程所发生的费用一律暂后缴纳。这种预案的提前制订充分体现了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的服务理念,更是为救治患者减少了不必要的社会因素干扰。4.4完善预案,建立“人员”绿色通道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时为集体意外事故,成批伤员被送往医院抢救室,神经外科值班医师可能会出现一时“短缺”,为此,科室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人员调度预案,实行三级值班制,二线班人员不得离开医院,三线班人员不得离开本市区,以备随时调遣。同时,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其往往还有合并其他严重外伤或生命体征极度不稳定,不仅需要神经外科专科医生的合理配置,还需要多科的综合救治能力,各专科间要形成良好的急会诊制度,会诊医师的资质要有严格准入。另院部要建立完整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以确保人员、流程、设施及药品等处于良好的应急状态。4.5有效沟通,建立“知情同意”绿色通道
“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不仅需在医护队伍中要强化,也需要让患者家属有良好认知。以硬膜外血肿为例,手术清除术应尽快进行,因为每小时的耽搁都与进行性疗效变差有关[1]。对于有救治机会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生要用尽量通
俗简洁的语言进行病情交代,以便家属果断做出决策。对于病情特别危急的,抢救小组可兵分两路,一路在实施各种急救措施,一路与患者家属进行病情交待,让家属感知医生及医院对生命的态度。对于疾病转归或预后极差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可实行医务处双重备案制度,夜间也由院总值班来替代此职能[7]。对于没有家眷陪同的患者,则启动院部的
“三无患者”处置预案,第一时间施救并留取救治的相关影像资料。总之,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流程再造的实施有效地减少了患者在诊断、治疗过程中时间的浪费,确保“黄金1h”的救治效率。借鉴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流程再造的成功经验,可使其他神经外科急危重症效仿其流程得到有效的治疗。[参考文献][1]江基尧.神经创伤诊疗新进展[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8.[2]VarunG,WilliamJ.Kettingerbusinessprocesschange-reengineeringconcepts:methodsandtechnologies[M].Hershey:IDEAGrouppublish-ing,1995:16.[3]崔妙玲,滕艳娟.流程再造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中华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