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支镜在麻醉科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4.04 MB
- 文档页数:33
麻醉科纤支镜院感处理流程一、引言纤支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观察呼吸道病变。
然而,由于纤支镜检查过程中可能引发院感,因此麻醉科在纤支镜检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麻醉科在纤支镜检查中的院感处理流程。
二、院感处理流程1. 预检查准备在纤支镜检查前,麻醉科需要进行预检查准备工作,包括:- 确认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过敏史、手术史等;-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准备麻醉设备和药品,包括麻醉机、监护仪、麻醉药物等;- 与纤支镜检查团队进行沟通,了解检查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2. 术前准备在纤支镜检查前,麻醉科需要进行术前准备工作,包括:- 与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麻醉史;-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等;- 与患者进行术前交流,解释麻醉的相关风险和注意事项;- 准备麻醉设备和药品,包括麻醉机、监护仪、麻醉药物等;- 在手术室内进行麻醉设备的检查和准备。
3. 麻醉过程在纤支镜检查过程中,麻醉科需要进行麻醉过程管理,包括:-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给予麻醉药物,包括镇静药、止痛药等;- 维持患者的麻醉深度和稳定性;- 在纤支镜检查过程中,随时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
4. 术后处理在纤支镜检查结束后,麻醉科需要进行术后处理工作,包括:- 温暖患者,避免术后低体温;-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包括意识状态、呼吸情况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后麻醉管理措施;- 与患者进行术后交流,解释术后注意事项和麻醉的相关风险。
5. 院感处理在纤支镜检查中,麻醉科需要注意院感处理工作,包括:- 术前对麻醉设备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设备的无菌状态;- 术前对手术室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手术室的清洁环境;- 术后对麻醉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术后对手术室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手术室的清洁环境;- 对麻醉科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加强院感防控意识;- 定期对麻醉设备和手术室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测,确保院感处理的有效性。
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在麻醉中的应用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是一种通过纤维光束传输图像的技术,可以在气管内实时观察和引导气管插管的过程。
在麻醉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1. 预期困难插管:在某些情况下,如喉结畸形、喉下囊肿或梗阻性睡眠呼吸暂停等,传统的直接喉镜插管可能很困难。
纤支镜可以在视野受限的情况下,准确定位气管入口,引导气管插管的进行。
2. 气管异物:当患者误吸异物而引起气道梗阻时,纤支镜可以用于直接观察异物的位置,并通过纤维光束进行操作,以保证成功取出异物并恢复气道通畅。
3. 气管切开术:在某些情况下,如颈部外伤、气管肿瘤或气管狭窄等,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术以确保气道通畅。
纤支镜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实时观察切口的位置和气管插管的过程,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的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工作:准备好纤支镜、气管插管和适当的麻醉药物。
确保纤支镜的光源正常工作。
2. 麻醉诱导:给患者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其进入无意识状态。
同时给予肌松剂,以放松喉部肌肉。
3. 纤支镜插入:将纤支镜插入患者的口腔,并通过喉咙引导到气管入口。
通过观察纤支镜传输的图像,确定气管入口的位置。
5. 确认插管位置:通过纤支镜观察气管插管的位置,确认是否准确插入气管,并避免误插食道。
6. 固定插管:将气管插管固定在患者口腔内,以防止插管脱出或移位。
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技术的主要优势包括:1. 提高成功率:纤支镜可以在视野受限的情况下准确定位气管入口,大大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率。
2. 减少并发症:纤支镜引导插管过程中可以实时观察插管的位置和过程,减少误伤周围组织的风险。
3. 提高安全性:通过纤支镜的引导,可以避免误插食道和导致呼吸道梗阻的情况,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因赛德思纤支镜操作流程1.麻醉:良好的麻醉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能否成功的关键,目前常用2%利多卡因。
一般情况下,成人应用利多卡因总量不应超过0.2G。
(1)雾化吸入法:利用氧气筒内氧气压力作为喷雾动力,通过雾化器将麻醉药喷入支气管内进行麻醉。
此法较简单,但麻醉时间较长。
(2)环甲膜穿刺麻醉:先用喉喷雾器喷雾咽喉部2~3次,然后行环甲膜穿刺,注入麻醉药。
此法准确,麻醉效果较好。
2.体位:病人体位大多取卧位,少数可取坐位。
3.插管方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一般有3种插管途径。
①经鼻腔插入。
②经口直接插入。
③经气管套管插入。
(1)经鼻腔插入法:先行鼻腔及后鼻道局部麻醉,然后滴人1%麻黄碱2至3滴。
在喉及气管麻醉后,术者左手握持镜体,徐徐经鼻道进入,沿鼻腔底滑人鼻咽腔。
一般进入10至20Cm即可看见会厌、咽后壁及声门。
让病人平静吸气或嘱病人发“啊”的声音,使两侧声带张开,将镜体迅速通过声门进入气管。
经鼻腔插入法比较简单,病人痛苦不大,纤维支气管镜也不会被病人咬坏。
(2)经口插入法:经口插入纤维支气管镜时弯曲较少,更易调节纤维支气管镜的方向和角度,但若牙垫固定不好,纤维支气管镜有被咬坏的可能。
(3)经气管套管插入法:局部麻醉后,先用咽喉镜挑起会厌,看到声门后插入气管导管,固定好牙垫及气管套管。
再将纤维支气管镜徐徐沿导管内腔插入气管内。
此法的优点是便于纤维支气管镜反复拔出和插入,对咯血和分泌多的病人便于抽吸,但操作时病人的痛苦较大。
4.检查完毕,缓慢拔出纤维支气管镜,将其用清水、肥皂水清洗后,以氯己定(洗必泰)、乙醇等消毒备用。
麻醉科纤支镜院感处理流程一、背景介绍纤支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主要用于麻醉科对患者进行呼吸道检查和治疗。
然而,在纤支镜检查过程中,存在着院感风险,如交叉感染、器械污染等。
因此,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和院感的控制,麻醉科纤支镜院感处理流程应当得到严格执行。
二、院感处理流程1. 纤支镜操作前准备在纤支镜操作前,麻醉科医务人员应当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检查纤支镜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如光源、镜头等;- 清洁纤支镜设备,使用酒精棉球擦拭外表面;- 检查纤支镜设备是否经过消毒和灭菌处理;- 准备一次性使用的纤支镜套件和相关器械。
2. 纤支镜操作过程在纤支镜操作过程中,麻醉科医务人员应当遵循以下步骤:- 患者准备:麻醉科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让患者空腹、清洁口腔等;- 纤支镜消毒:将纤支镜设备放入消毒液中浸泡一段时间,确保彻底消毒;- 纤支镜引导:将纤支镜设备插入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检查或者治疗操作;- 操作注意事项:麻醉科医务人员应当注意操作细节,如避免过度插入、轻柔操作等;- 纤支镜操作结束后,将纤支镜设备取出,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3. 纤支镜器械处理在纤支镜操作结束后,麻醉科医务人员应当对纤支镜器械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 将纤支镜设备放入清洗盆中,使用温水和中性洗涤剂进行清洗;- 清洗过程中,应当注意使用刷子或者刷头清洗纤支镜的内外表面;- 清洗完毕后,使用清水进行冲洗,确保洗涤剂彻底清除;- 将纤支镜设备放入消毒液中浸泡一段时间,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完毕后,将纤支镜设备取出,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晾干。
4. 纤支镜设备存储在纤支镜操作结束后,麻醉科医务人员应当将纤支镜设备进行妥善的存储,包括但不限于:- 将纤支镜设备放入干燥通风的柜子或者箱子中;- 确保存储环境清洁、干燥,避免受潮或者受尘;- 定期检查纤支镜设备的完好性,如光源是否正常、镜头是否有损坏等。
5. 纤支镜操作记录麻醉科医务人员应当对纤支镜操作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但不限于:- 纤支镜操作的日期、时间;- 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 纤支镜操作的目的、步骤和结果;- 纤支镜操作中浮现的问题和处理措施。
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在麻醉中的应用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是一种常用于麻醉中的技术,它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气管插管的困难度和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在麻醉中的应用。
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是一种在麻醉中常用的无创技术,这种技术利用纤细的内窥镜来引导气管插管。
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操作,并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
相比较传统的气管插管技术,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具有以下优势:1. 防止误吸和误插在传统的气管插管中,由于视线不够清晰,插管的位置容易偏移或插入到食管内,造成误吸和误插,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严重创伤。
而采用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技术,可以明确看到气管的轮廓,减少误吸和误插的发生。
2. 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在插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包括喉头水肿、颈部过短等。
采用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技术,因为是采用内窥镜进行引导,所以可以直接观察气管的情况并及时调整插管的方向和深度,大大提高了插管的成功率。
3. 减少并发症气管插管时,如插管过程中作用力大或者引起气管、口喉、鼻咽等组织损伤,有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而采用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技术,可以减少对组织的损伤,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1. 患者的准备首先需要让患者在就位前适当地口咽部应用局部麻醉液以减轻口喉疼痛,然后在鼻腔或口腔喷一些局部麻醉剂也可以降低患者不适感。
2. 柔软纤支镜的操作将纤支镜放入鼻腔中,沿着口腔的后侧或硬腭处移动到口咽喉的开口处,观看喉部情况。
当看到气管的进口时,将纤支镜置于气管前壁。
3. 插管的操作在纤支镜先进导下,将插管置于气管内。
同时,根据气测仪监测呼吸量来确认插管位置。
在插管过程中,需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气管前膜和纤维膜。
4. 维持呼吸将连接在插管上方的呼吸器安装好,然后监测呼吸量,调整呼吸气流量和呼吸节律,保证患者呼吸正常。
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技术的适用范围较广,适用于口腔和鼻腔气管插管,可以用于喉部手术、支气管镜检和支气管扩张等。
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在麻醉中的应用引言在临床麻醉操作中,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生命支持措施,用于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能够保持正常呼吸。
由于气道结构的复杂性,有时会出现在常规条件下难以插入气管导管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技术被引入临床实践中,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在麻醉中的应用,以及该技术在提高插管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方面的优势。
一、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技术的原理与方法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是一种通过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e)来辅助插管的技术。
在该技术中,医生通过经鼻或经口将纤支镜送入气管,并通过画面显示器观察气道结构,然后再将气管导管沿着纤支镜逐步导入气管内。
通过纤支镜的实时显示,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气道的解剖结构,从而精准地将气管导管插入到气管内,避免了因插管位置不准确而引起的并发症。
二、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1.复杂气道条件下的插管在一些复杂气道条件下,如颈部肿瘤、声门下垂、气管瘢痕、气道异物等情况下,常规的气管插管手术难以顺利进行。
使用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狭窄气道的情况,准确定位插管位置并插入气管导管,大大提高了插管的成功率。
2.拯救呼吸道梗阻患者对于呼吸道梗阻的患者,如突发的气管痉挛、喉部水肿等情况,急需进行气管插管以维持患者的呼吸通畅。
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插入气管导管,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挽救患者生命。
3.气管插管的困难病例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插管困难的患者,如颈部创伤、颅面部手术、气道异常结构等,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技术能够有效地帮助医生顺利完成气管插管手术,保障患者在麻醉状态下的呼吸通畅。
三、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技术的优势1.提高插管成功率相比于常规的气管插管手术,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技术能够提供更清晰的气道画面,使医生能够更精准地定位插管位置,大大提高了插管的成功率。
麻醉科纤支镜院感处理流程一、引言纤支镜是一种常用的检查和治疗工具,广泛应用于麻醉科。
然而,由于纤支镜操作的特殊性,存在一定的院感风险。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麻醉科应建立纤支镜院感处理流程,以规范操作和有效预防院感。
二、患者安全保障措施1. 患者筛查:在预约纤支镜检查前,麻醉科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排除有禁忌症的患者。
2. 术前准备:麻醉科医生应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确保患者适合进行纤支镜检查。
同时,要求患者空腹,避免进食和饮水。
3. 患者告知:在纤支镜检查前,麻醉科医生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了解并配合操作。
三、纤支镜操作规范1. 操作环境准备:麻醉科应提供洁净、无菌的纤支镜操作室。
操作室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并配备必要的纤支镜设备和器械。
2. 医务人员培训:麻醉科医生和护士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纤支镜操作的技术和规范。
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3. 操作流程规范:麻醉科医生在进行纤支镜检查时,应按照以下步骤操作:a. 患者准备:将患者转至纤支镜操作室,协助患者脱衣并取得患者同意。
b. 检查器械准备:检查器械应事先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无菌状态。
c. 麻醉操作: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进行麻醉操作。
d. 纤支镜检查:医生按照纤支镜操作规范进行检查,注意操作技巧和操作时间,避免对患者造成过度刺激。
e. 检查结束:检查结束后,将纤支镜器械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四、院感监测和处理1. 院感监测:麻醉科应建立院感监测机制,定期对纤支镜检查相关的院感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
包括院内感染发生率、院内感染病例分布、院感相关因素等。
2. 院感处理:对于发现的院感问题,麻醉科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包括对感染源的处理、患者的隔离和治疗、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宣教等。
五、纤支镜操作质量控制1. 质量评估:麻醉科应建立纤支镜操作质量评估机制,对医务人员的操作进行评估和监控。
纤支镜在麻醉中的应用安徽省宁国市人民医院麻醉科242300陈小明童生元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y,简称纤支镜)1967年起开始用于临床。
随着性能质量的改进,它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它在麻醉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我们把纤支镜在我院麻醉中的应用经验及典型病例总结如下:1.用于对返流误吸病人的抢救病例:男性,75岁,因“消化道穿孔,感染性休克”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前放置胃肠负压吸引管。
常规全麻诱导,在麻醉诱导期面罩加压供氧时发生了返流误吸,立即用纤支镜进行检查,发现有大量糊状胃内容物堵塞右主支气管开口。
在纤支镜明视引导下,对堵塞部位进行有效彻底的吸引,并用小剂量生理盐水(20ml/次)进行灌洗后再吸引。
手术后继续呼吸机治疗两天,术后一周摄胸片提示右上肺斑片状阴影,病人完全康复后出院。
返流误吸常造成吸入性化学性肺炎,致病人多死于肺部并发症,盲目吸引不能有效彻底地吸尽返流物,还容易造成气道的损伤。
纤支镜直视下吸引提高了吸引的有效率,减轻了肺部的继发性损伤,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2.用于颈椎损伤病人的插管病例:男性,22岁,车祸致下颌骨骨折合并第四颈椎(C4)骨折,在全麻下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此手术需要术中对位上下颌的咬合关系,故进行经鼻插管,又因为存在颈椎损伤的情况,麻醉中要始终保持颈椎位置的固定,我们使用在纤支镜引导下进行经鼻插管。
常规全麻诱导:芬太尼5μg/kg、维库溴铵0.1mg/kg、异丙酚2mg/kg,面罩通气5min,将7.0#带支架的气管导管套在纤支镜上,在纤支镜明视引导下将气管导管顺利插入气管,手术完成顺利,待病人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术后检查颈椎损伤并无加重征象。
在插管时要避免或不可能移动颈项和头的位置多见于:颈椎骨创伤或退化以致不稳定、强直型关节炎、巨大的颈部肿瘤、椎动脉供血机能不全等,为了避免引起或加重颈髓的损伤,在施行全身麻醉时尽量减少颈部的活动,纤支镜在这方面就起到了它独特的作用。
纤维支气管镜临床应用指南纤维支气管镜是一种重要的呼吸内科诊断和治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指南旨在对纤维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和操作问题进行扼要叙述,以规范其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临床实践中,设备条件和临床经验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执行时可能存在一些差异。
常规纤支镜检查适用于以下情况:1.诊断方面:(1)不明原因的咯血,尤其是40岁以上患者,持续1周以上的咯血或痰中带血。
纤支镜检查可以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
在大咯血时,一般不宜进行检查,而痰中带血时检查则易获得阳性结果。
(2)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
纤支镜对于诊断支气管结核、气道良性和恶性肿瘤、异物吸入等具有重要价值,但对于支气管扩张等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受到限制。
(3)不明原因的局限性哮鸣音。
纤支镜有助于查明气道狭窄的部位及性质。
(4)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可能因喉返神经引起的声带麻痹和气道内新生物等所致。
(5)痰中发现癌细胞或可疑癌细胞。
(6)X线胸片和(或)CT检查异常者,提示肺不张、肺部块影、阻塞性肺炎、肺炎不吸收、肺部弥漫性病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支气管狭窄以及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等。
(7)临床已诊断肺癌,决定行手术的治疗前检查,对指导手术范围及估计预后有参考价值。
(8)胸部外伤、怀疑有气管支气管裂伤或断裂,纤支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9)肺或支气管感染性疾病(包括免疫抑制患者支气管肺部感染)的病因学诊断,如通过气管吸引、保护性标本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获取标本进行培养等。
(10)疑有食道-气管瘘的确诊。
2.治疗方面:(1)取出支气管异物。
(2)清除气道内异常分泌物,包括痰液、脓栓、血块等。
(3)在支气管镜检查中,明确了咯血患者出血部位后可试行局部止血,如灌洗冰盐水、注入凝血酶溶液或稀释的肾上腺素溶液等。
(4)经纤支镜对肺癌患者作局部放疗或局部注射化疗药物。
(5)引导气管插管,对插管困难者可通过支气管引导进行气管插管。
麻醉科纤支镜院感处理流程一、背景介绍纤支镜是一种常用的内窥镜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呼吸内科,尤其是麻醉科。
然而,纤支镜检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院感(院内感染)的风险。
因此,麻醉科纤支镜院感处理流程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二、院感处理流程1. 院感处理团队的建立- 麻醉科应设立专门的院感处理团队,由麻醉科主任或副主任带领。
- 团队成员包括麻醉科医生、护士和院感科专家。
2. 纤支镜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患者的基本信息记录,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过敏史等。
- 患者的病情评估,包括呼吸功能、心血管状况等。
- 纤支镜检查的目的和风险告知,包括可能的并发症和院感风险。
3. 纤支镜检查操作规范- 医护人员必须穿戴干净的手术衣、帽子、口罩和手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 纤支镜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清洁,遵循相关的消毒标准。
- 检查前,医生应对纤支镜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
- 检查过程中,医生要细心操作,避免损伤患者的呼吸道黏膜。
4. 纤支镜检查后的处理流程- 纤支镜检查结束后,医生应及时将纤支镜送至消毒科进行消毒和清洁。
- 消毒科人员应按照规范进行纤支镜的消毒处理,确保其达到无菌状态。
- 消毒科应建立纤支镜的消毒记录,包括消毒日期、消毒人员、消毒方法等。
5. 院感监测和报告- 麻醉科院感处理团队应定期对纤支镜检查相关的院感事件进行监测和报告。
- 监测内容包括院感发生率、院感类型、院感原因等。
- 监测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领导汇报,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6. 院感处理的质量控制- 麻醉科院感处理团队应建立院感处理的质量控制机制,包括定期的质量评估和内部审核。
- 质量评估内容包括院感处理流程的执行情况、纤支镜消毒质量等。
- 内部审核应由专门的质控小组进行,定期对院感处理流程进行评估和改进。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1. 麻醉科院感处理团队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统计与分析系统。
2. 统计内容包括院感发生率、院感类型、院感原因等。
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在麻醉中的应用引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在麻醉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是一种通过纤维光源控制和导向气管插管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插管准确、术中监测方便等特点,因而在麻醉中的应用愈加广泛。
一、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的原理及步骤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是通过将纤维光源和导向仪器与气管插管结合使用,在气管插管术中进行显微观察和导引插管进入气管。
其具体原理为:利用纤维光源将光线传送至插管末端,通过观察屏幕来引导气管插管的位置,从而准确、迅速地完成气管插管。
而其具体步骤包括:首先要进行术前准备,包括检查仪器是否完好、插管是否有裂痕等;然后是术中定位,即将纤支镜插入患者口腔导向至气管;最后是插入气管插管,通过观察屏幕来引导插管进入气管。
二、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在麻醉中的作用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在麻醉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提高插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传统的气管插管可能因为视野受限或操作技术不熟练而导致插管错误或损伤患者,而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通过显微观察和导向,能够让医生清晰地看到插管位置,保证插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它可以减少插管时的刺激和对患者的伤害。
传统的气管插管可能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插管时的刺激和对患者的伤害,而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则可通过显微观察和导向来避免这一问题。
它还可以为麻醉操作提供便利。
传统的气管插管操作复杂,而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则可让医生操作更加简单,提高操作的便利性和效率。
三、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在麻醉中的应用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在麻醉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多种麻醉手术。
它在一般麻醉手术中应用。
在一般麻醉手术中,由于手术操作区域可能较为狭窄或深部,需靠近颈部或气管等较为敏感的部位,因而需要精准且安全的气管插管,这时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便可以派上用场。
它在急诊麻醉中应用。
在急诊麻醉中,患者可能因为突发疾病需要立即行气管插管,这时需要迅速、精准的操作,而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可以辅助医生实现这一需求。
立快妥应用于纤支镜检查的麻醉效果
林素梅
【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
【年(卷),期】2009(014)005
【摘要】纤支镜检查是诊治肺部疾病的重要手段,为了让纤支镜能顺利深入气管,咽喉部的麻醉是纤支镜插入成功与否的关键。
我科从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应用立快妥进行咽部麻醉,行纤支镜检查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预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656)
【作者】林素梅
【作者单位】363000,福建,漳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呼吸结核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在纤支镜检查麻醉效果比较分析 [J], 施萍;张骅
2.超声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在纤支镜检查及治疗中的麻醉效果 [J], 向建华;郭晓华
3.纤支镜检查超声雾化吸入利多卡因麻醉效果观察 [J], 古春伟;季娣;赵计国;陈玉
熙
4.不同体位麻醉对纤支镜检查患者麻醉效果的对比 [J], 陈俊;任丽玲
5.不同药物联合右美托咪定在纤支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J], 刘庆华; 崔晓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