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填图教学实习的影响因素
- 格式:pdf
- 大小:235.69 KB
- 文档页数:3
野外地质工作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地质科研机构实习时间:2022年6月1日-2022年8月30日一、实习背景及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我选择了前往XX地质科研机构进行野外地质工作的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有三:一是通过实地工作了解和学习地质学的实际应用;二是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三是提高与他人沟通和协调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主要参与了该科研机构的野外地质调查项目。
具体内容包括地质地貌观测与研究、采样测试与分析、地理测量与制图等。
地质地貌观测与研究是我们实习的首要任务。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对实习地的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
我们使用地质工具,例如锤子、镐、测量仪器等,对地表的岩石、矿物、断层与古地理等进行了仔细地观察,同时还要对地表的形成历史进行分析和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
采样测试与分析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地质情况。
我们在进行了地质地貌观测的基础上,选择了合适的地点进行采样和测试。
我们使用工具采集地质样品,如测量岩石的密度、磁性、强度等。
通过对样品的测试与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更多地质情况,为后续的地质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地理测量与制图是我们实习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地理测量,在实地进行距离、角度等测量,然后利用制图软件将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和制图。
通过地理测量与制图,我们能够制定出详细的地质地貌图,为后续的地理环境研究和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三、实习收获及体会通过这次野外地质工作实习,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地质调查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和技术,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这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意识到实践对理论知识的补充作用。
通过在野外地质调查中的实际操作,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地质学的一些概念和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
例如,通过观察和测试,我更加清楚地认识了岩石的成因和演化过程等。
分析影响地质测绘质量的主要原因及改善措施地质测绘质量是确保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监控工作的重要环节。
影响地质测绘质量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人为因素和技术因素。
以下是对这些原因的分析及改善措施。
人为因素:1. 专业素质不高:地质测绘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测绘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可能会导致数据不准确或误差较大。
解决办法是加强地质测绘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2. 工作态度不端正:一些测绘人员对工作态度不端正,导致工作质量不过关。
改善措施包括加强工作纪律教育,严格执行测绘标准和规范,加强对测绘人员的监督和考核。
3. 团队合作不够:地质测绘工作通常需要多个人员共同配合完成,如果各个环节之间的协作不够紧密,可能会导致沟通不畅、数据传输错误等问题。
改善措施包括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工作流程。
技术因素:1. 仪器设备问题:地质测绘工作需要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和设备,如果设备质量不过关或者操作不规范,可能会导致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下降。
改善措施包括更新和维护设备,加强对仪器设备的操作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2. 数据处理不当:地质测绘工作涉及大量的数据,如果数据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数据的失真或错误。
改善措施包括提高数据处理软件和算法的研发水平,加强对数据处理人员的培训,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控制流程。
3. 地质条件复杂:有些地区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例如地形崎岖、土质复杂、水文条件恶劣等,这些因素会对地质测绘工作造成困扰。
改善措施包括加强对地质条件的调查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测绘方案,选择合适的测绘方法和工具。
影响地质测绘质量的原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和技术因素。
要提高地质测绘质量,需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改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还需要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提高数据处理和解读的能力,以及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制定合适的测绘方案。
这样才能确保地质测绘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水平。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模板一、实习背景本次实习是在XX地质勘探有限公司进行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地质填图实习。
实习期间,我们深入学习了地质填图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了绘制地质填图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还通过实地勘察和数据处理等方式,加深了对地质实践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二、实习目的1.掌握地质填图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2.熟练掌握填图软件的使用方法;3.加深对地质实践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我们首先通过课堂学习,了解了地质填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绘图等一系列基本工作流程。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填图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设置填图参数、如何导入数据、如何绘制地质图形等。
2. 实地勘察在理论学习之后,我们进行实地勘察,深入了解地质现象及地质构造,以及岩石类型、结构特征、物化性质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实地勘察,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地质特征,在填图过程中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表达现场实情。
3. 数据处理在实地勘察之后,我们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包括岩石化学成分分析、岩相学分析、类岩石组分析等等,以此为基础生成各种地图、柱状图、曲线图等,为后续绘图提供数据支持。
4. 地质填图最后一步是进行地质填图。
填图主要包括将各种地质信息(如地形高程、地层分布、岩性类型等)整合到一个整体地图之中,以此表现地质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
在填图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填图图件的规范性、精确度和美观度,力求呈现出高水平的地质图景效果。
四、实习感受本次实习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
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探索,我们深入领会了地质填图的精髓,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地质填图这一实践工作对于地质勘探和应用研究的重要性。
在此次实习中,我认识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及发展方向,也提升了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实践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和同组的同学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一起调试,相互分享经验,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此外,实习期间与企业中的老师和职员的沟通交流,使我对地质勘探行业有了更加完整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我将来的工作方向,尤其是从事地质探测、地质图像分析和科研工作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和指导。
地质填图实习大纲地质填图实习大纲一、实习目的:地质填图实习是学生在学习了《普通地质》《古生物地层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地质基础学科之后,以及进行了《地质认识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是:1、通过野外实践进一步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
2、通过实习提高学生对野外各种地质现象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3、通过野外填图实践,使学生更加明确大比例尺地质图的绘制过程,以及在实践中充分搜索掌握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性。
4、通过填图实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绘图技巧。
5、通过实习,将实践中获得的资料及实习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通过野外填图,增强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实习要求:1、要选择一个适当地域作为填图实习区,面积不易过大,但要基本满足要求,构造中等有褶曲,有断层,植被不太发育,露头良好,交通方便,岩石类型不能单一。
2、实习区要有地形图,最好是1:10000的,按1:25000的精度填图最后清图达到1:50000的精度要求。
3、要有一定的实习装备: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皮尺(或钢尺)背包等。
4、通过实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地质点的观察,描述及标定,学会按“V”字法则勾绘地质界线。
5、通过实习,使学生基本学会实测地质剖面的基本方面,提高绘图技巧。
6、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实习区的地层发育情况,岩性特征,构造形态,初步分析其力学成因,以及与区域构造的关系。
7、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测区内的矿产资源赋存情况。
8、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对野外地质资料的搜集整理,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增强分析判断能力,提高文字报告的编写能力。
三、实习方法及内容:1、在测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路线,组织学生进行路线踏勘,通过踏勘使学生初步了解测区内地层分布,地层岩性特征分界标志,古生物面貌构造展布情况。
2、选择几条实测地层剖面进行详细踏勘,然后组织学生对剖面进行实测,并按一定比例尺划出正规的实测地质剖面图。
安徽省巢湖市凤凰山地区1:50000 地质测量实习报告班级:地质10-2班组别:第五组指导老师:***学号:***********名:***成员:张瑞儒王先毫杨政吴乐乐黄静蒋风茂目录第一章. 前言 (3)1.1实习目的及任务 (3)1.2实习区位置及行政区划 (3)1.3实习区自然及经济地理概况 (3)1.4地质调查史 (4)1.5工作方法、时间安排、工作量及质量评价 (5)1.6 实习队的组成 (6)第二章地层 (7)2.1.地层概述 (7)2.2地层分述 (7)第三章实习区岩石 (14)3.1岩石概述 (14)3.2岩石分述 (14)第四章地质构造 (15)4.1实习区地质构造概述 (14)4.2 褶皱 (15)4.3断层 (17)4.4节理 (18)第五章矿产 (18)5.1石灰岩矿 (19)5.2耐火粘土、陶用粘土 (19)5.3煤 (19)5.4铁矿 (20)5.5磷矿 (20)第六章区域地质发展历史 (21)结束语 (22)第一章. 前言1.1实习目的及任务目的通过地质野外填图实习,使我们初步具备一个地质工作者的素质,学会如何在一个地区进行地质工作以及野外地质工作的方法与要求(如资料的收集,编制地质图,编写文字报告等)。
并同时充实《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简明教程》、《古生物地史学》、《结晶矿物学》、《水文地质学》、《测量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任务 1.通过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观测,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等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3.编写文字报告。
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研究。
地质勘查专业野外实践教学若干问题探讨地质勘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野外实践教学越来越受重视。
然而,由于实习经费的紧张、实习地点的变更、带队实习老师的年轻化、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对实践教学的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以及如何健全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办法。
标签:地质勘查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考核办法绪论地质勘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使地质专业的学生成为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于一体的高素质人才,加强野外实践教学环节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确实可行的。
在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业务素质、动手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野外实践性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野外实践性教学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检验,甚至关系着学生就业的情况。
笔者根据自身实践教学体会,简要阐述了野外地质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和探讨了高校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优化野外实践教学、促进野外实践性教学效果考核制度的完善。
一、野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登封地区为例,登封地区作为全国地质教学基地,一直是地质类及相关专业的野外地质实习的“第一课堂”。
然而,近十年来,受高校大量扩招以及资源、能源行业走俏的影响,开设地质类专业的院校数量以及同一所院校地质类学生的人数迅速增加。
以登封地区野外地质实习基地为例,近十年间,实习院校的数量以及实习的学生数量呈几何级数增加。
以河南工程学院为例,地质专业、采矿专业、煤矿安全专业的班级从几个班(30人标准班)到几十个班。
在实习院校、实习人数的增加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地质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也存在着一系列弊端。
(一)实习经费紧张地质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一般时间较长,路途较远,住宿时间较长,故此实习的成本较高。
由于高校地质类专业学生数量的激增,加上新专业的增加对地质类专业实习的经费都一定的压缩,这就造成了实习经费和学生数量增加之间的矛盾关系。
在这种矛盾的情况势必影响实习天数的减少、观测点数量的减少,那么直接的后果就是影响着实习的效果。
野外地质调查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人的因素、作业环境因素、设备因素。
一、人的不安全因素(-)身体本身原因造成的危险因素:(1)自身患有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低血糖、呼吸系统疾病、严重贫血者等等进入高原地区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而导致疾病。
(2)外界环境造成的生理疾病包括:在特别区域未注意防范而被有毒蚊虫叮咬;在传染病流行地区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未注射有关预防针剂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二)、自身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危险因素:(1)未遵守安全生产检查制度C未对交通工具、通信工具、自带仪表、个人防护用品等方的检查。
⑵未接受必要的安全教育。
①缺乏安全生产意识而导致误操作。
②缺乏野外生存知识而导致在本可以逃生的情况下受伤或死亡。
③缺乏对作业地区地理民俗等各方面的了解而导致与当地群众发生冲突。
④技术不过关而导致误操作。
⑶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①未穿戴好劳动防护服装和用具。
②野外作业途中单独外出作业。
③在野外地质调查作业期间擅自外出打猎、捕鱼、游泳等。
④每天天黑以前未按约定时间返回指定营地。
⑤野外工作车辆驾驶员未遵守相关规程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或超速行驶等。
⑥各种在专业区域及特殊自然环境下的不安全行为。
二、作业环境危险因素L山区谷⑴登山或下山过程中可能出现摔跤和坠崖事故。
⑵在悬崖、碎石堆积地段及不稳定岩石分布的峡谷中可能发生塌方、滚石伤人事故。
(3)可能出现走失事件以及迷路状况。
或误碰不明带电体触电。
(4)夏季光照强烈时易发生中暑、晕厥、日光性皮炎等症状。
⑸在山区可能突遇大雾、大雨、雷电等突发性天气。
汛期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林区(1)可能出现树枝回弹伤及后面行人。
⑵可能感染森林脑炎、接触性皮肤过敏症等病症。
(3)可能受到当地群众狩猎用的弩箭、套索、夹具、陷阱、爆炸品等的伤害。
(4)寒带森林中可能会被蛇咬伤潮湿密林中(多蚊虫)可能会被有害小动物叮咬。
3∙岩溶发育区及旧矿、老空区(1)调查旧坑(旧矿老井、老隆、竖井、探井、探槽等)可能会遇到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时未佩戴防毒面具;使用火把或露焰灯。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野外实践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野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引言野外实践教学是指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自然和社会,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的过程。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野外实践教学,将其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野外实践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野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学资源不足野外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场地、设备、师资等资源。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校由于经费有限、场地受限等原因,导致教学资源不足,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2. 教学内容单一部分野外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
学生在实践中往往只能接触到表面的现象,难以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
3. 教学方法落后野外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实践效果不佳。
4. 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野外实践教学涉及学生的人身安全,而部分学校在安全保障方面存在不足,如应急预案不完善、安全培训不到位等,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5. 学生实践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在野外实践教学中表现出实践能力不足,如观察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等,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6. 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野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对策建议1. 加大投入,优化教学资源学校应加大投入,改善野外实践教学条件,如建设实践教学基地、购置教学设备、聘请专业师资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2. 创新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性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创新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性,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同时,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提高实践能力。
地质填图实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张雄华;章泽军;袁晏明
【期刊名称】《中国地质教育》
【年(卷),期】2009(018)002
【摘要】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涉及内容多,实践性强,与地质生产结合密切,是地质类专业野外实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保证实习质量,既要进行目的性和兴趣性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要进行系统的技能性和规范性教育,严格把关,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还要通过启发式教育和小专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总页数】4页(P126-129)
【作者】张雄华;章泽军;袁晏明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有关深部地质填图和立体地质填图的几个问题 [J], 陈克强;高振家;李龙
2.谈地质实习对学生地质思维的培养——以贵州大学乌当地质填图实习为例 [J], 蒋玺;唐波
3.有关深部地质填图和立体地质填图的几个问题 [J], 陈克强;高振家;李龙
4.有关深部地质填图和立体地质填图的几个问题 [J], 陈克强;高振家;李龙
5.矿集区地质填图实践中应注意问题研究 [J], 张铭; 王巧月; 贾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提高野外地质填图实习质量的措施研究一以湖南科技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作者:肖正辉,曹运江,杨荣丰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2期提高野外地质填图实习质量的措施研究[收稿日期:20171013基金项目:普通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TS11027)作者简介:肖正辉(1973-),男,湖南隆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矿产普查与勘探的教学与研究。
]——以湖南科技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肖正辉a,曹运江b,杨荣丰a(湖南科技大学 a.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b.煤炭清洁利用与矿山环境保护,湖南湘潭 411201)摘要:本文对湖南科技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质填图实习野外实践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实习经费不足、学生能力培养有待加强、学生实习成绩评定方法有待完善是目前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即把部分野外实践教学内容搬进课堂和校园、改变野外实践教学方式和增加实践环节,以及实行严格的定量评分标准可提高实习质量。
关键词:地质填图实习;实践教学;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地质填图实习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最重要的野外实践教学,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地质学习中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具备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地质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1-2]。
湖南科技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主要有4个野外实践教学环节,即一年级的普地认识实习、二年级的锡矿山地质填图实习、三年级的生产实习以及四年级跟随指导老师的与科研或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毕业实习[3]。
其中,锡矿山地质填图实习最为重要,决定学生毕业后能否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并独立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等[1]。
湖南冷水江锡矿山地区地质现象丰富、构造轮廓连续、野外露头完整,已成为中南大学和湖南科学大学理想的野外地质填图教学实习基地。
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湖南科技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质填图实习还存在一些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
高校野外地质填图实习的实践与思考作者:沈文杰杨志军何俊国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02期摘要: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是一门基础地质教学实践课程,是培养合格地质人才最关键的实践过程,对学生将来在生产和科研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野外地质填图实习开展过程中,实习备课必不可少,能对实习区地质概况统一认识;而实习动员工作极为重要,能大大地提高师生的实习热情;沟通协作、团队领导;带队教师严于律己、身体力行,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强有力的安全措施及后勤服务是野外地质填图实习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之一。
关键词:地质填图;实测地质剖面;野外地质实习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2-0140-03地质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一般有三次集体的野外实践教学环节,分别是大一课程结束后的地质认识实习、大二课程结束之后的地质填图实习和大三结束时的生产实习。
由于大部分地质基础课程在二年级开设,地质认识实习更多的是在认识中培养学生对地质科学的兴趣;二年级的地质填图实习则是在专业基础课学习结束之后,对野外工作基本技能进行系统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书本专业理论和知识学习掌握情况的大检阅;三年级的生产实习则与生产部门紧密结合,实习内容受生产单位(或现场)性质限制多。
由于野外现场观察、测量、采样、作图等是地质工作和研究的基础,因此,地质填图实习是地质类专业最重要的实践课程,在地质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4]。
地质填图是在野外踏勘的基础上,进行地质剖面的测量,建立填图区域的基本地层格架,然后路线填图,勾画出填图区域的地层界线,最终完成该区域的一幅综合地质图[5-6]。
该过程是对矿物、岩石、地层、古生物、构造等知识的综合检阅,同时涉及到综合运用地质罗盘和测绳,还包括标本采集、野外记录薄记录、野外信手剖面及室内各种图件的绘制。
目前,在国内地质类院校都毫无例外地开设有地质填图实习。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早期在湖南省娄底市开展地质填图实习,2008年前后开始转移到安徽巢湖实习基地,实习人数一般在50到100人,带队老师4到6人。
高职地勘专业地质填图实习野外教学探索作者:邹志友陶中一覃艳引李瑞年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8年第12期【摘要】本文论述高职地勘专业地质填图实习野外教学,针对地勘专业野外教学中实习经费紧张、实习指导教师欠缺野外实战经验、实践教学考核机制不健全、实践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提出提高地勘专业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多措并举,实行“1个教改项目+1本指导书+1个学生团队”模式,提升青年教师野外教学能力;健全制度体系,提升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野外实习时间;进一步整合资源,促进片区共同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地勘专业; 地质填图实习; 野外教学; 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C-0185-02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是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矿产勘查实际生产过程的“工学结合”的课程。
该课程在教学模式与真实的工作任务相一致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中,学习掌握矿产勘查的准备、实施、总结等地质工作操作技术。
学生通过课程真实工作过程的实践,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并学习深入的专业理论知识,在目标管理的自我设计和管理过程中,获得矿产勘查岗位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发展职业关键能力,使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有能力的固体矿产勘查所需岗位人才。
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是地勘专业教学中最具特色的课程,能将固体矿产勘查技术这一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充分得以实践和运用,通过地质填图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能运用课堂理论知识于实践,学会对地质剖面的研究、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岩石的野外观察研究、对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的分析、填制地质图和编写地质报告等基本工作方法,进而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它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基本手段,而且具有承上(基础地质实习)启下(生产和毕业实习)的作用,是一次最重要、最关键的地质实习。
一、地勘专业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教学实践环节地勘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具备岩矿鉴定、物理化学勘探、勘查编录以及图件编制等专业技能,能够从事野外各类地质调查和室内资料整理等各项工作的能力,主要面向地质、矿山、水利、基础工程、地质灾害评估、矿产品开发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地质野外实习目的
地质野外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际操作,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知识
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野外调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的可以归纳如下:
1. 实践应用地质学知识:地质野外实习是将地质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重要
途径。
学生通过实地观察,触摸实物,实际测量和取样等方式,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的理解。
2. 培养实地调查和观察能力:地质野外实习是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和观察的机会。
通过
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地质现象,观察地貌、岩石构造、地层分布等现象,锻
炼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 培养野外采样和实验技能:地质野外实习中,学生需要进行野外采样和实验操作。
学生需要学习野外取样和标本制备技术,熟悉使用地质工具设备,并在实验室中进行
地质样品的分析和测试。
4. 培养地质勘探与矿产资源发现能力:地质野外实习对于培养地质勘探和矿产资源发
现能力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学习地质勘探的方法和技巧,了解矿床的形成机制及其寻
找的指标,通过实地勘探找寻矿产资源。
5. 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地质野外实习通常需要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培养学生的
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学生需要在实地作业中协调合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加强小组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综上所述,地质野外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地调查和观察能力,以及野外采样和实验技能,增强地质勘探和矿产资
源发现能力,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野外地质填图教学实习的影响因素
王绍清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是地质类专业野外实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具有涉及内容实践性强的特点。
详细介绍了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方法手段等内容。
指出成熟的教学流程,合适的教学手段、方法和规范的考核方式等影响着教学效果。
【总页数】3页(P85-86,90)
【作者】王绍清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1
【相关文献】
1.“以学生为中心”的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模式研究 [J], 谢焱石;谭凯旋;冯志刚;陈亮;韩世礼;王正庆;黄伟;胡杨;段先哲
2.数字化技术在野外地质考察实习填图教学中的应用 [J], 袁红旗;张景军;柳成志;
施尚明
3.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教学环节与改革优化措施r——以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 [J], 何金先;屈争辉;汪吉林;沈玉林
4.数字化技术在野外地质考察实习填图教学中的应用 [J], 张云峰;袁红旗
5.高职地勘专业地质填图实习野外教学探索——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为例 [J], 邹志友; 陶中一; 覃艳引; 李瑞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