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 学成语1学而篇1(徐美华制)
- 格式:ppt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33
论语学而篇第一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yuǎn ① -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fāng lái bú yì lèhū rén bùzhī ér bú yùn bú yìjūn zǐ hū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xiǎn yǐ②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bù 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jūn zǐ wùběn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běn lì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本立而道生。
孝弟(悌) 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zǐ yuēqiǎo yán lìng sèxiǎn yǐ rén③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zēng zǐ yuē wú rìsān xǐng wú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úzhōng hū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yǔ péng yǒu jiāoé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h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zǐ yuē dǎo qiān shèng zhī guó jìng shìér xìn jié yòng ér ài ⑤子曰:“道(导) 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 1 -rén shǐ mín yǐ shí人,使民以时。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地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地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地篇名.《学而》一篇包括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b5E2R。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地人是很少见地.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地人是没有地.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地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地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地根本啊!”p1Ean。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地样子,这种人地仁心就很少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地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DXDiT。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地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地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RTCrp。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地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地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5PCzV。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地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jLBHr。
《论语》学而篇第一翻译及自我赏析————————————————————————————————【原文】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另译】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自我赏析】这三句话是我们非常熟悉的。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对此章评价极高。
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贯穿《论语》始终,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部分。
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原文】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自我赏析】此章中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是孔子以仁为本的哲学、伦理思想的核心。
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
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
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
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论语》中的成语《学而篇第一》1- 1、【学而时习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 11、【慎终追远】一一终:人死;远:指祖先。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 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论语 学而》(1 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论语学而》(1 1): 1-2、【不亦乐乎】远方来,不亦乐乎! ” 不是很高兴的吗?《论语 学而》(11):有朋自1-3、 语学而》 【犯上作乱】一一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论 (1 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4、 【巧言令色】 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论语 学而》(1 3):巧言令色,鲜矣仁! ”1- 5、【一日三省】一一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论语 学而》(1 4):曾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1- 6、【三省吾身】一一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 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论语 学而》(1 4):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 7、【入孝出悌】【入孝出弟】 一一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论语 学而》(1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汉 桓宽《盐铁论 授时》: 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1- 8、【行有余力】一一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论 语学而》(1 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 9、【贤贤易色】一一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论语 学而》 (1 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1-10、【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论语 学而》(17):1-12、【温良恭俭让】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 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论 语学而》(1 10):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以下是整理的《论语全⽂之学⽽篇第⼀》,希望⼤家喜欢!【原⽂】⼦⽈:“学⽽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注释】 “ ⼦:对男⼦的尊称,这⾥特指孔⼦。
⽈(约):说。
时:时常。
习:⽤于实践,实习。
亦:也是。
乎:吗。
朋:同学为朋,同志为友。
愠(运):怨恨,恼怒。
” 【译⽂】孔⼦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不怨恨,不也是君⼦吗?”【原⽂】有⼦⽈:“其为⼈也孝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务本,本⽴⽽道⽣。
孝悌也者,其为⼈之本与?”【注释】悌(替):尊敬师长。
鲜(显):很少。
犯上作乱:冒犯尊长,*国家。
【译⽂】有⼦说:“孝敬⽗母、尊敬师长,却好犯上的⼈,少极了;不好犯上,却好作乱的⼈,绝对没有。
做⼈⾸先要从根本上做起,有了根本,就能建⽴正确的⼈⽣观。
孝敬⽗母、尊敬师长,就是做⼈的根本吧!”【原⽂】⼦⽈: “巧⾔令⾊,鲜矣仁。
”【注释】巧:好。
令:善于。
⾊:脸⾊。
【译⽂】孔⼦说:“花⾔巧语、满脸堆笑的⼈,很少有仁爱之⼼。
”【原⽂】曾⼦⽈: “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 " 吾(务):我。
⽇:每天。
三:多次。
省(醒):检查,反省。
传:⽼师传授的知识。
【译⽂】曾⼦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于实践?”【原⽂】⼦⽈: “导千乘之国,敬事⽽信,节⽤⽽爱⼈,使民以时。
”【注释】 " 导:治理。
乘(胜):军队基本单位,兵车⼀辆,兵⼠ 100 ⼈。
" 【译⽂】孔⼦说:“治理国家应该事事认真,时时诚信,处处节约,关⼼群众,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原⽂】⼦⽈: “弟⼦⼊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
⾏有余⼒,则以学⽂。
”【注释】悌(替):尊敬师长。
【译⽂】孔⼦说:“年轻⼈应该孝顺⽗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施爱⼼,亲近仁⼈志⼠。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范文一: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论语·学而篇》。
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
首先,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原文内容。
这篇文章讲述了孔子的一些教育理念。
他认为要做到“学而时习之”,也就是说,学习不仅需要有方法和知识,还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巩固。
同时,他也强调了做人的道德品质,如“仁、义、礼、智”,这些品质是成为一个合格人的基本要素。
接下来,我要将原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方便大家理解。
原文如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后要不断复习和巩固,这样不是很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当别人不理解你的时候,你不发怒,不是很有道德修养吗?”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孔子对于学习和道德的重视,还可以感受到他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关怀。
他的理念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社会,也为后代的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在写作中,我主要关注了原文内容和翻译,并且注意用词简洁明了,符合中学水平的阅读水平。
此外,我也特别注重对于论语的定位和提高读者的文化素养。
范文二:天下学问,唯有勤有功。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论语·学而篇》,这是孔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
这篇文章中,孔子最为强调的就是学习的重要性。
“学而时习之”,不仅是他的教育理念,也是中华民族的推崇精神。
他还提出了很多关于做人的道德准则,如“仁、义、礼、智”,这些准则至今仍被视为人们必须遵守的文化传承。
在论语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孔子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视。
他认为与人相处应该遵守礼仪纲常,不得过于随意。
与此同时,他也提出了“君子不器”的思想,强调人的品质和精神远比物质财富和地位更加重要。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待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现实意义。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可能更加注重知识的获取,而忽略了对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学习过程,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时习之”。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 子曰:“道千乘之国(2),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学而篇第一◆不亦乐乎出自《学而》1.1 释义:这难道不是很快乐吗?◆犯上作乱出自《学而》1.2 释义: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三思后行出自《学而》1.4 释义:三:三个不同角度(你,我,他)或过去/现在/将来,,表示慎重。
指考虑周到,然后再去做。
◆节用爱人出自《学而》1.5 释义: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言而有信出自《学而》1.7 释义: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食无求饱出自《学而》1.14 释义:吃饭不要求饱足。
◆居无求安出自《学而》1.14 释义: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为政篇第二◆一言以蔽之出自《为政》2.2 释义: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三十而立出自《为政》2.4 释义:三十岁自立于世,开始成熟。
◆随心所欲出自《为政》2.4 释义: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多含贬义。
◆温故知新出自《为政》2.11 释义:温习已学过知识有获得新的体会。
也比喻回顾历史,认识现在。
◆周而不比出自《为政》2.13 释义:关系亲密但不相互勾结。
◆异端邪说出自《为政》2.16 释义:不符合正统思想的、被认为有严重危害的思想、言论。
◆见义勇为出自《为政》2.24 释义:见到了正义的事情就勇敢的去做。
八佾篇第三◆绘事后素出自《八佾》3.8 释义:①指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进行彩绘。
②比喻礼乐产生于仁义之后;比喻做事先从简单做起,然后逐步深入。
◆杞宋无征出自《八佾》3.9 释义:杞国、宋国没有证据可以证明。
比喻事情缺乏足够的证据。
◆哀而不伤出自《八佾》3.20 释义: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②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之美。
◆既往不咎出自《八佾》3.21 释义: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追究、责备。
◆尽善尽美出自《八佾》3.25 释义:形容事物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
里仁篇第四◆流离颠沛出自《里仁》4.5 释义:形容生活困苦而到处流浪。
◆观过知仁出自《里仁》4.7 释义:通过一个所犯过错的性质,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学而篇第一原文注音版(原创版)目录1.学而篇第一原文注音版的背景和意义2.学而篇第一原文的内容概述3.学而篇第一原文的注音及翻译4.学而篇第一原文的主旨和价值观5.学而篇第一原文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启示正文【学而篇第一原文注音版的背景和意义】《学而篇第一》出自《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作者为孔子的弟子们。
该篇旨在阐述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注音版的出现,使得读者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阅读原文,同时也方便了学者们对其进行研究和解读。
【学而篇第一原文的内容概述】学而篇第一原文共包括 16 句话,主要涉及儒家学派对于学习、道德、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看法。
其中,一些经典的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都出自这一篇。
【学而篇第一原文的注音及翻译】以下是学而篇第一原文的注音及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注音: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shuō hū?翻译:学习之后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注音: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qǐ lái, bù yì lè hū?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音:rén bù zhīér bù yùn, bù yì jūn zǐ hū?翻译: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是很有君子风度吗?【学而篇第一原文的主旨和价值观】学而篇第一原文的主旨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倡君子的道德品质,包括谦虚、宽容、乐于助人等。
这些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而篇第一原文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启示】在现代社会,学而篇第一原文的价值观可以应用于个人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论语》学而篇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论语第一章学而篇原文及解释《论语学而篇:智慧的源头与生活的指南》《论语》的学而篇就像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里面的原文和蕴含的道理那可真是宝藏般的存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开篇的三句话就像是三颗明亮的星星,照亮了我们为人处世的天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知识,然后经常去温习它,这难道不像是我们种下了一颗种子,然后看着它一点点发芽、长大一样令人喜悦吗?学习就像一场旅行,知识是沿途的风景,我们初次看到风景的时候觉得新奇,那是学习新知识的快乐。
可当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品味这些风景,就像温习知识,又会有新的感悟,这新的感悟就如同发现了隐藏在风景中的小秘密,怎能不让人高兴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从远方赶来,这就像一阵温暖的春风吹进了心里。
朋友啊,那可是在人生路上能和你并肩同行的伙伴。
你想想,在这个大大的世界里,有人愿意跨越千山万水来和你相聚,这就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找到了另一束光,相互辉映。
你们可以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交流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要是生活里没有这样的朋友来访,那该多无趣呀。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可太难能可贵了。
有时候我们做了一些事情,或者有了一些想法,别人却不理解。
这时候我们就容易生气,就像一只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起来。
可是啊,真正的君子不会这样。
他们就像平静的湖水,即使有石头投入其中,也只是泛起几圈涟漪,很快就恢复平静。
别人不了解自己,那又怎样呢?自己知道自己的价值和追求就好了呀。
再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就像是每天对着镜子给自己做一个检查。
每天问问自己,给别人办事的时候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就像你答应帮邻居照顾一下花草,如果只是敷衍了事,那肯定是不对的。
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讲信用呢?信用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你和朋友的心。
要是这座桥塌了,那友谊也就摇摇欲坠了。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为历代儒客习阅之经典名篇。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学而篇春秋战国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中的成语一、《学而》篇(1)不亦乐乎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释义:乎: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
不是很愉快吗?(“不亦”即“不是”,表示反问的副词,解释时不要加上“也”字)也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限或过甚的程度,并带有诙谐意味。
(2)犯上作乱原文:“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释义: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3)巧言令色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其实这个成语最早不是出自《论语》,而是出自《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释义: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
(4)行有余力原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释义:指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
(5)贤贤易色原文:“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释义: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
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6)言而有信原文:“及朋友交,言而有信。
”释义:说出话来算数;有信用。
(7)慎终追远或追远慎终原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释义:现多采用宋儒释义即: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8)温良恭俭让原文:“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释义: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9)小大由之原文:“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释义:指用途可大可小。
(10)食无求饱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释义: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节制。
(11)敏于事,慎于言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释义: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1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富而好礼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如何?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释义:贫而无谄:指虽然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而无骄:指很富有但不趾高气扬;富而好礼:虽很富有但不骄纵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