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电视中的色彩
- 格式:ppt
- 大小:206.00 KB
- 文档页数:52
浅析色彩蒙太奇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作者:王鹤翔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0期【摘要】蒙太奇是影视艺术中不可缺少的艺术方法和重要表现手段,其表现形态错综复杂,种类甚多,在电影电视作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影片《云水谣》为例,浅析色彩蒙太奇手法在本部影片的娴熟运用,以及对影片主题起到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色彩;蒙太奇;云水谣巴拉兹·贝拉曾说,电影中的色彩是一种语言、思想、情绪、情感、节奏,它必须成为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形象、创造情绪意境、构成影片风格的有力手段,即成为电影化了的色彩。
同样的,马克思也说过,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所执导的《蓝色》《白色》《红色》三部曲即是对颜色的创造性运用与象征的风格化尝试。
每部电影都有自己的色彩基调:《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深红色,《黄土地》是土黄色,《入殓师》则是静谧的白色……。
《云水谣》这段跨越海峡、历经60年大时代动荡背景下至死不渝的坚贞爱情故事,也同样有它的色彩;而这些色彩的运用,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场景色彩烘托氛围在电影《云水谣》中,色彩运用得十分出色:色调与情感到达了有机的统一,色彩在这里的作用突破了仅仅表现环境的桎梏,更是人物内心情感的外化,十分巧妙。
当陈秋水与王碧云初次相遇的那个黄昏,色调是暗黄中带着明媚的——热闹的街道,叫卖的报童,楼台唱戏的女子,画壁画的男孩,屋内表演着的木偶戏,楼外纷飞的哨鸽,喜庆的迎亲队伍,独自走着的流浪的艺人,坐在楼顶送女孩洋娃娃的男孩,奔跑着放风筝的幼童,巷内教授英文的年轻女老师,奋力向前奔跑的人力车夫……这样的叙事恰似西班牙导演维克多·埃利斯在《十分钟年华老去》中执导的《生命线》:时光静谧地走过,和煦的夕阳普照大地,舒缓的节奏有如被哼唱的古老的歌谣。
于是,“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在这样花瓣落满地的午后,他们美丽地擦身而过。
一、色彩出现在电影中的几种情况及作用1、色调出现在影片中的几种情况:①、整部影片: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整部影片。
《鸟人》,写浪漫,用蓝色的冷色调贯穿全片。
《好男好女》,写绝望,全片冷色调。
《黄土地》,写对土地的爱,桔黄色的暖色调贯穿全片。
《金色的池塘》:写黄昏之恋,黄色的暖色调贯穿全片。
②、一个段落: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段落。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③、一个场景: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场景。
《日瓦格医生》:帕沙和拉拉在小屋的火边,桔黄色的暖色调。
全片则是冷色调。
④、一个镜头: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镜头。
色调在电影中出现,通常是通过布光(彩色光)、胶片的特殊选择,以及胶片的特殊洗印来达到的。
2、色调在电影中的作用:①、喧染环境,营造氛围,表现人物的心境。
《日瓦格医生》:帕沙和拉拉在一起。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男女主角在酒馆中。
②、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主题。
《鸟人》蓝色冷色调表现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日瓦格医生》、《悔悟》中偏蓝的冷色调,体现了红色俄国对人性的极大的压抑。
《黄土地》中桔黄色的暖色调,则反应出了创作者对我们这块土地的深厚的情感。
③、表现作者的诗意和浪漫、抒情的色彩。
《鸟人》:“鸟人”在海边的蓝光中“飞翔”。
④、形成影片特殊的风格和韵味。
3、小结色调在一部影片中,最有利于表现的是作者的情绪、情感、和作者心中的诗意,并且有利于使影片形成一种独到的、隽永的韵味和风格。
二、局部色相局部色相:画面中某一具体物体的颜色。
如一朵红花,一件女人的白裙等等。
局部色相在电影中的作用:①、主题作用。
如果说色调的作用主要是表现作者的情绪、作者的诗意、并使影片形成一种独到的韵味和风格的话,那么,局部色相的作用,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主题方面。
《黄土地》:红盖头、红被、红衣、红对联、红标语……《红色沙漠》:红墙、红机器、红木板、红色的火焰,女人的绿衣……《罗拉快跑》:影片的制作者为了强调罗拉,赞美罗拉,为了把他衷爱的主人公罗拉从影片众多的人物中突出出来,影片红色的运用已经达到了极致。
电影画面色彩影视美术期末作业影片中色彩的画面表现信息传播学院 03广电崔柳锋无论是拍摄电影,还是拍摄艺术表现性画面,我们都必须要有一种色彩构成意识和色彩表现意识。
因为在有限的电影框架平面之中,所能容纳的形象和色彩必须加以选择、调整和组合才会形成和谐的色彩美感,才能产生电影画面的色彩美。
(一)色彩基调的形成当我们创作一部影视作品,诸如电视剧、纪录片、专题片、音乐电视等都有一个与主题相对应的情绪基调或情感倾向,如浪漫的、欢快的、沉闷的、忧郁的等等。
而表现在具体的画面内容当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情绪基调和情感倾向落实到色彩基调上,要使色彩的运用与作品的主题、情境及氛围等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色彩组合来强化基调、塑造形象、烘托主体,给观众以鲜明的视觉印象和强烈的感染力。
所谓色彩基调,即指在电视节目中或在一个段落中,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色彩。
色彩基调是表现主题情绪的色彩手段和色彩倾向,当五颜六色的不同色彩在画面中构成统一、和谐的色彩倾向并统一于某一种色彩之下,那么那种颜色便是画面的色彩基调,简称色调。
比方说,电影《红高粱》是血红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深红的,《大阅兵》的草绿的,《黄土地》是土黄的。
色彩基调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因素,一是色彩在整体节目中的时间长度,二是该色彩在单一画面中的空间面积。
作为色彩基调的色彩,必须在时间长度和空间面积上都占据主导地位,这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基调”也就无从谈起了。
比如拍摄江南“早春二月,草长莺飞”的风光,“嫩绿”自然是当之无愧的色彩基调,不论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河湖景色,抑或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淡淡绿意,都应该在全片中把“嫩绿”的色彩断续往复地贯穿起来。
这样一来,色彩基调的明快清新就能给人以春的气息和春的美感。
从某种程度上说,色调即情调,在一定的色彩基调的统筹之下,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品主题的情绪特征和基调氛围。
比如说,我们前面提到的色彩的感情色彩,像蓝色的平静、深远,红色的温暖、热情,黄色的明快、沉稳,黑色的凝重、阴郁等,都可以通过在画面色彩构成中的设计和组合表现出某种富有寓意的色彩倾向和感情倾向。
120影视动漫浅谈电影中色彩语言的表现力——以《痛苦与荣耀》为例洪一丹(西北民族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124)摘 要:西班牙电影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的电影作品一向以绚烂的色彩应用而闻名于世,这是其艺术作品的标志,也是观众解读其影片内涵的途径。
本文以其作品《痛苦与荣耀》为例,从色彩与电影的联系及其应用出发,分析关于电影色彩语言的表现力。
关键词:色彩语言;《痛苦与荣耀》;表现力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120-01电影语言包含着多种多样的组成要素,这些要素的特征各不相同,但都是为表达导演的创作意图与艺术思想服务,色彩作为要素之一,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
在众多的电影中,美国导演韦斯·安德森、中国导演张艺谋、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等人的作品对色彩的运用可谓行云流水,游刃有余。
本文结合实际,具体以佩德罗·阿莫多瓦的电影《痛苦与荣耀》为例,探索电影中色彩语言的表现力。
一、色彩与电影语言的关系(一)色彩语言的发展1935年6月13日,电影《名利场》在美国上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彩色的影片。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语言、表现元素加入电影中,在这一阶段来说,仅限于为观众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而让它成为一种创作者主观意识与情感的有力表达,最初是在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中被开发出来,该影片被人们称为“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美学意义的彩色电影”。
在这部电影中,不同的色彩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来实现表情达意。
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成功地唤醒了一个新兴的虚拟世界,拓展了一种新兴的艺术风格。
(二)色彩与视觉心理的关联在电影中适当地利用色彩给人们带来心理暗示,有利于引导观众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这样的心理感受一开始是由视觉传达出来的。
各种色彩在明暗、冷暖上的差异放在电影空间中的张力不尽相同,因而能够营造出不同的环境,配合感觉的冲击,更能让观众具备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产生情感体验的共鸣。
影视色彩情感的趋势
影视色彩情感的趋势是多样化和个性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视觉效果的发展,影视作品中的色彩运用越来越丰富多样。
传统的冷色调和暖色调仍然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色彩表现方式。
一种趋势是通过色彩来传递情感和氛围。
比如,暖色调(如红色、黄色)可以表达温暖、活力、浪漫等情感,而冷色调(如蓝色、绿色)则可以传达冷静、恐惧、冷漠等情感。
此外,饱和度和明暗度的调整也能对情感产生影响。
因此,电影和电视剧会根据情节、角色和场景的需要选择适合的色彩来增强观众的情感体验。
另一种趋势是个性化的色彩运用。
不同导演和制作团队有各自独特的色彩风格和审美偏好。
一些导演喜欢运用大胆的色彩对比来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有些导演则更喜欢柔和的色调和色彩渲染来创造梦幻或诗意的效果。
这种个性化的色彩运用不仅体现了导演的艺术追求,也能为影视作品增加独特的感受和观赏价值。
总体来说,影视色彩情感的趋势是多样化和个性化。
通过细腻的色彩运用,影视作品能够更好地传递情感、营造氛围和丰富观众的观影体验。
《天使爱美丽》中的色彩与光线分析《天使爱美丽》中的色彩与光线分析这部精灵古怪、充满了奇幻想象力的影片是法国电影怪杰让-皮埃尔·儒内的杰作。
儒内早年凭借一系列颇有特色的短片确定了自己的电影风格,他偏爱于那些非同寻常、甚至带有卡通色彩的人物形象和超常规的摄影角度。
一、影片的整体色彩风格在其影片色彩处理上,导演强调的是一种以暖色调为主的把互补色并列放置在一起的关系处理,并强调色彩的对比,整个电影构图完全是油画重彩样式,就象女主角黑色的瞳孔与鲜艳跳跃的红唇,在法国标准得明朗阳光之下,让观者有种对生活的暖意与敬意,随着情节的层层推进,色彩配合人物的`情绪变化,将上世纪巴黎的景致慢慢舒展开来,淡淡的怀旧风格跃然。
色彩随着音乐在流动着,但又有戏剧式“停顿”的固有色。
整部影片充分体现出创作者的印象主义色彩与构成主义色彩的完美统一的色彩风格。
二、影片中光线及色彩处理的特点与整个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关系导演儒内在影片中的时间虽然是现代的,但其实际意境确是他充斥童年记忆的50年代色彩的美丽巴黎。
主人公艾蜜莉,打小就是一个与寂寞的孩子。
不能上学,金鱼和母亲又先后离她远去。
父亲也变得孤寂。
母亲曾送给她一个二手柯达相机,邻居利用艾蜜莉的天真无知,哄骗她相机有个致命的缺点,会引发一连串意外事故(画面一)。
由于艾蜜莉拍了许多风景照,入夜时她内心充满疑虑与恐慌(画面二),她凝视电视,内心充满罪恶感(画面三)。
摄影机以小艾蜜莉的主观视点来表现小艾蜜莉的恐慌心理,电视里的漫天大火(画面四),火车出轨,一架波音747坠毁,艾蜜莉恐惧的眼神光。
导演为了获得人物和光线上的变化,摄影机缓缓向艾蜜莉推过来,这是以天使的广角视角进行拍摄,深咖啡色的大沙发上坐着小小的艾蜜莉,大面积有节奏光感的浅黄色木板墙与艾蜜莉的粉红色外衣形成强烈的对比,人物脸部的造型光线做出一个亮暗反差截然分明的一个光效(画面二),完全是一个假定的主观光源光效,随着镜头的推进(画面三),表现了艾蜜莉孤独的心灵与人之间的冷漠和疏离。
影视调色技巧范文调色是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后期制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影像的颜色、亮度、对比度等参数进行调整,可以改变影像的氛围和表现效果,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影视调色技巧。
1.色彩对比度调整色彩对比度是指图像中明亮部分和暗部分的对比度强弱。
通过调整影像对比度,可以增强图像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一般来说,增大对比度可以让图像更加鲜明,但要注意不能过度增加对比度,以免造成画面失真。
在调整对比度时,可以使用曲线调整工具,通过调整图像的曲线形状,来增加或减小图像的对比度。
2.色温调整色温是指影像中的色彩偏暖或偏冷的程度。
通过调整色温,可以改变图像的氛围和表现效果。
一般来说,偏暖的色温会给人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适合用于表现温馨、浪漫的场景;偏冷的色温则会给人一种冷漠、压抑的感觉,适合用于表现紧张、恐怖的场景。
在调整色温时,可以使用色温调整工具,通过调整R、G、B三个通道的比例,来改变影像的色温。
3.颜色校正颜色校正是指调整图像中各个颜色的饱和度和色相,以达到理想的画面效果。
通过颜色校正,可以使画面更加真实、生动,并强调影像中特定的颜色。
在调整颜色校正时,可以使用色彩平衡工具,通过调整RGB三个通道的颜色平衡,来改变影像中各个颜色的色相和饱和度。
4.色调调整色调是指影像中色彩的整体倾向,如红调、绿调、蓝调等。
通过调整色调,可以改变影像的整体色调,营造不同的氛围和表现效果。
在调整色调时,可以使用色调/饱和度工具,通过调整整体色调滑块和个别色调滑块,来改变影像的色调。
5.合理利用LUTLUT(Look Up Table)是一种调色工具,可以通过在图像的每个像素上应用预设的调色表,来改变图像的颜色和对比度。
通过使用LUT,可以快速调整图像的色调、对比度等参数,以达到理想的调色效果。
在使用LUT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LUT文件,也可以自定义LUT文件,以适应不同的调色需求。
以上是影视调色中的一些常用技巧,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技巧,可以改变图像的色彩表现,增强影像的观赏性和表现力。
剪辑中的色彩调整与校正如何通过色彩处理提升视频质量在电影、电视剧、广告等视频制作过程中,色彩调整与校正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色彩处理,可以提高视频的质量,使观众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
本文将从色彩调整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实例等方面,探讨如何通过色彩处理来提升视频质量。
一、色彩调整的原理色彩调整是指对视频中的颜色、亮度、对比度等进行修正和改变,以达到一定的效果。
在色彩调整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视频的整体色彩风格、场景的特性、情节的表达等因素。
通常,色彩调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亮度调整:通过调整视频的亮度,可以使画面变得明亮或暗淡,从而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例如,在拍摄夜间场景时,适当调低亮度可以突出夜间的神秘感。
2. 色调调整:改变视频的色调可以调整整体的色彩风格,使其更加饱满或柔和。
例如,温暖的色调可以营造出温馨的氛围,冷色调则可以制造出冷酷的感觉。
3. 饱和度调整:通过增加或减少视频中的颜色饱和度,可以使画面更加鲜艳或柔和。
饱和度的调整可以使不同色彩更加突出,增强画面的层次感。
4. 对比度调整:调整视频的对比度可以改变画面中的明暗差异,使画面更加清晰和生动。
合适的对比度可以让观众更加容易聚焦于画面中的重要元素。
二、色彩调整的方法要进行色彩调整,我们可以使用专业的视频编辑软件,如Adobe 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等。
这些软件提供了丰富的调节工具,可以让我们对视频的色彩进行精确的调整。
常用的色彩调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色彩曲线调整:通过调整RGB曲线,可以对视频的亮度、对比度和色彩进行精确控制。
我们可以通过拖动曲线上的控制点来改变视频的整体色调和局部色彩。
2. 色彩平衡调整:通过对红、绿、蓝三原色进行调节,可以改变画面中不同颜色的比例,从而调整整体的色彩效果。
这种调节方法在处理特殊场景时特别有用,如夜景、日落等。
3. 色阶调整:通过调整色阶的灰度范围,可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和层次感。
影视画面造型中的光影、色彩和构图周 伶影视画面造型是创作者审美经验、审美意识的视觉形态化,是各种视觉造型因素如光影、色彩、构图等按照一定的意图组合成凝聚着审美情感的画面形象的艺术整体。
光与影,是指在画面上映出来的不同明暗变化的色调。
光是流动的,是一种不定现象,它不时变换着自身的强度和角度。
光是一切艺术都要触及、表现、探索的对象。
它给影片增添透明度,隐含着张力和动感。
灯光有深度,有风格,有品质,光是一种“化妆”。
光是画面造型的重要元素, 以明暗分布来暗示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纵深空间感。
“画格中每一样可见的东西都必须从光的角度来加以考虑。
对整个场面必须使用纵深照明。
因此,照明主要是创造一系列无止境的光的平面——从一个人走进画格后的第一层直到画格里可见的最远的空间界限的层面”。
①电影《黄土地》中的光线处理,就以“柔和”为主。
外景多用早晨和傍晚的自然光效,拍出土地的浑厚感和温暖感。
对光的巧妙处理可以含蓄地展现时代。
电影大师威利斯在拍摄《教父》时有意用了不同的打光来区分不同的时代。
比如在过去时的戏中,光就打得较平,以表现旧时代的陈腐、昏暗。
而在拍现代的戏时,就恢复正常的打光方法。
威利斯说,“我们做了很多时代的考据与设计,想把不同年代的场景分开来,而仍维持整部电影的连贯性。
……在处理旧时代的戏时,摄影结构便完全不同于其他的部分。
光圈打开,微弱的散光,加上打光的技巧,将不同的年代区分开来,但仍可以连贯,成为完整的电影”。
由光线产生的影子在影视作品中常用来交待剧中的时间,如早、晚的影子较长,而中午的影子短。
拍摄一间屋子的内景,上午光影应该在西墙上,中午在地面上,而下午影子则挪到了东墙,通过光影的变化可以交待剧中时间的变化,这就是视觉语言。
光影还可以通过不同程度的明暗对比来表现情绪与气氛,揭示含义。
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用光影塑造出了一种平稳的美感。
在许多镜头里,都可以看到,画面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是黑暗的,只有一个光源照亮了一小块地方,而人物就在这小块的亮处活动,或站,或坐,或从黑暗中走来,又走进黑暗里去。
包装世界Packaging World 艺术与设计浅析影视画面造型中的光影、色彩和构图刘亚楠河北广播电视台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不同的影视工作者依据自身的生活经历会有不同的审美经验,影视画面造型,以及光影色彩构图便是影视工作者这一部分审美意识不同的展现。
不同的审美形态化会构筑出来形态不一的视觉构图和光影色彩,按照一定的意图规律组合成为凝聚者创造者审美情感的画面艺术形象。
在世界影视争相发展的现当代社会,不同影视画面中具体光影色彩以及构图的应用可以提高艺术创作工作的层次感,同时可以弘扬中华民族具体的传统造型元素,构建与时代精神相关的影视文化人物形象。
关键词:影视画面;光影色彩;造型构图光线是一种可以流动着向观众表情达意的语言,利用光线和色彩的变换可以完成通过对影视作品中具体内容的营造。
高级的光线层次感可以通过对影片故事氛围的讲述再现民众熟悉的日常事物,同时也能够诱导民众感受日常平凡事物中存在的独特魅力,达到调节整体气氛的深刻作用。
一、影视画面造型中的光影处理观众在欣赏中多的影视作品时,其欣赏到的色彩构造与影视创作工作者具体表达的内涵不谋而合,影视作品的色彩被观众群体赋予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美学意义。
(一)对光线的巧妙利用光影与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是通过不同颜色的明暗变化呈现出来的,而在具体的影视画面中则可以通过色调的深浅层次变化进行反应。
在影视画面色彩的调配过程中,光线是以流动的方式进行展示的,是一种较不稳定的视觉现象,通过自然的变换以及人为打造展现出光影的不同强度。
影视工作创造者在利用光源进行视觉色彩创造时,会对光感进行深层次的表现和探索,高级的光源可以为影视作品增加可观赏性,并且其中隐含着的层次感会进一步提高影视作品的高级感。
在拍摄影视作品进程中,不同的片段和场景要求运用不同的光感,光的层次感被影视工作者广泛应用于提升整体影片的立体感和画面感,高级有深度的光感可以着重提升观众探索影片的空间层次感,使得影视作品中的每一样艺境的创设都有光线的参与。
彩虹在电影和电视剧中的出现彩虹,作为一种自然奇观,美丽而神奇,常常被用来展示情感、象征希望和传递梦想。
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彩虹的出现往往能给观众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本文将以几个经典的电影和电视剧场景为例,探讨彩虹在影视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首先,我们来谈谈电影《教父》中的彩虹场景。
在这部经典的黑帮电影中,彩虹的出现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视觉上的对比和平衡。
故事中,主人公米高·柯里昂(Michael Corleone)在经历了长期的黑暗和暴力后,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寻求和平与幸福。
正当他走出密室,站在阳台上时,一道美丽的彩虹悠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彩虹的鲜艳色彩和柔和的光线犹如一盏明灯,为故事的发展注入了一抹亮色。
同时,彩虹也代表着希望和重生,它告诉观众,即使是在黑暗的世界中,仍然有机会找到自己的光明和出路。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迪士尼的动画片《狮子王》。
在影片中,主人公辛巴(Simba)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后,最终勇敢地回归王位。
在他登上皇家高地的场景中,一道神奇的彩虹出现在天空中。
这道彩虹象征着辛巴的荣耀和成就,也代表着他父亲的智慧和指引。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彩虹还暗示了这个世界的和谐和平衡,提醒观众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和珍惜。
除了电影,彩虹在电视剧中也经常出现,为剧情增添层次和意义。
例如,美剧《绝命毒师》中,彩虹的出现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暗示。
主人公沃尔特·怀特(Walter White)是一位化学老师,为了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他开始制毒并踏上一条黑暗的道路。
在一系列的挣扎和冲突之后,当他最终选择面对自己的罪恶和后果时,一道亮丽的彩虹出现在他的前方。
这个彩虹似乎在宣告着一个结束和新的开始,给观众带来一种希望和解脱的感觉。
彩虹的意象成为剧中角色内心挣扎和救赎的象征,也为观众展示了罪恶与救赎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综上所述,彩虹在电影和电视剧中的出现常常具有象征意义和情感共鸣。
它可以代表希望、成就、救赎,同时也提醒人们对自然的敬重和对生活的热爱。
色彩是电影和电视领域实现内容的一种重要手段,一部影片的正确使
用色彩能够极大地增强观众的视觉感受,更好地传达影片的故事主题,表达它所想要达到的效果,优化观影效果,并起到增强艺术创作的作用。
作为电影和电视艺术的一个重要手段,色彩能够提出视觉特征,构成
和支持电影的整体感觉和质量。
通过使用饱和度高的鲜艳色彩营造出
热闹繁荣的气氛;通过使用低饱和度的色彩表现淡雅、沉郁和孤独的
氛围;通过使用恰当的色调提示电影中人物的情感和情绪变化。
影片
中的色彩可以选择一种到多种色彩组合,来表达某种时空、温度及某
种心理状态等主题,构建出具有特定色彩特征的画面,影响观众的感受,从而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
此外,色彩还能够传达电影的内在价值、暗示电影的主题、强调影片
的重要信息,可以引起观众的感情共鸣,以及帮助利用色形构成电影
中景物的层次感。
因此,色彩在电影和电视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它
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和识别功能,对电影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
色彩是完成电影和电视作品的重要布局元素,它可以使观众感受到电
影空间感,表达不同的视觉感受,帮助利用色彩和空间创造艺术效果。
因为电影艺术本质上就是以视觉形式把自然现实及其社会效应转换为
影像的结构,通过正确的色彩安排和运用,可以更好地把影片的内容、故事传达给观众,影响观众的情感,增加影片的观赏性及丰富��起观众的感受,从而使电影艺术创作获得越来越大的深度和广度。
夜宴》这部电影以“黑暗”的色彩基调,对比度强烈的色彩为影片中的主色彩,黑衣黑夹的武士,赭色袍子的将军和酱色裙呗的宫女成为影片中最主题的色彩。
用叶锦添的话说就是“色彩是性感的”。
正是这种黑暗的色调,《夜宴》中贯穿始终的是抑郁色调,《夜宴》以冷色映射人物的抑郁,给影片造成了一种压抑的视觉,目的是强调影片的悲剧性与历史化、悲剧化的大氛围,以此表现宫廷争斗的黑暗。
《夜宴》彩绘的特点1.这一次做的是全身的彩绘,一般人体彩绘都是以模特身上的某些部位作为绘制范围,其他部分会配合一些基本的化妆或是适当的衣物,而这次是要把模特的全身都变成我的画布,甚至会细致到模特的每根手指和脚趾(微笑),这样的选择可以最大限度的让人体的美和彩妆产品完美的结合起来,而且用整个人体作载体,你的作品会随着模特的一举一动变成“活的”——有灵性的,让人看上去整体是一件艺术品;2.这跟以前的一些作品,比如今年刚刚为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中国文化月做的装置艺术是不同的——那是要用艺术的形式表现艺术。
3.就是男性人体“性感”的美。
根据模特身上不同部位的肌肉的特点特别设计它们的颜色和图案。
把传统京剧很严肃的地方变得有点“性感”,男性同样可以用健壮的肌肉和健美的体态,来表现出一种力量的“性感”。
《夜宴》中人物角色的美术特色在《夜宴》章子怡扮演婉后,既是太子的继母也是太子的情人。
章子怡在片中的服饰色彩单纯,要么全红要么全黑,最多也不超过两种颜色。
即便是展现婉后沐浴的剧照也由红色花瓣布满画面,色调很纯粹。
黄晓明饰演太尉之子,为了从视觉上表现其从年少气盛到深怀城府的变化,造型师特别为黄晓明的后期造型增加了浓密的胡子设计,使他显得更成熟稳重,有谋略。
而说到片中这个武夫的形象,黄晓明所穿着的服装也是设计最精致的,其中一件盔甲肩胛两侧都绣有国画,刺有书法,盔甲的背部可以插刀,整套装备由十余个部分组成。
葛优扮演的这个角色——老谋深算的厉帝,在剧中引发了所有事件。
虽然服装上并不如前几人的华丽,但是从几张提前公布的剧照中,葛优奸笑的表情及充满阴谋与仇恨的眼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