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4.67 MB
- 文档页数:24
心脏起搏器术后健康教育指导
手术简介: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将起搏电极导管从头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等处送至右心室或右心房,并将电极接触心内膜,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适用于需要进行长期心脏起搏的病人。
术后指导:
(1)术后卧床休息24小时,平卧位或左侧卧位,手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局部伤口用1kg盐袋压迫6-8小时。
(2)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皮下血肿。
(3)术后一个月内,避免大幅度的转体活动及上臂向上、向后大幅度运动(如举过头动作、梳头等)术后6周内避免抬举超过5kg的重物。
(4)术后避免剧烈咳嗽、便秘。
(5)不要将移动电话放在离起搏器很近的衣袋里。
起搏器术后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起搏器术后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1. 背景介绍起搏器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传导障碍和心律不齐的医疗设备。
在植入起搏器后,患者需要特殊的护理和监测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和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讨论起搏器术后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2. 起搏器术后的常见问题(1)局部切口感染:起搏器植入术后,出现局部切口感染的风险增加。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切口,观察是否有红肿、渗液、疼痛等感染征象。
如发现感染,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电极移位:有时,起搏器电极位置可能会发生移位,导致起搏器功能异常。
在术后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起搏器功能,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调整。
(3)起搏器电池耗尽:起搏器电池的寿命通常为5-10年,但实际寿命可能因使用频率和设备类型而有所不同。
护理人员需要提醒患者关注电池寿命,并及时备案电池更替工作。
3. 起搏器术后的护理措施(1)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术后,患者应避免抓挠或搔抓切口,以防感染。
切口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水浸泡或受潮。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清洁切口,并定期更换敷料。
(2)定期检查切口情况:护理人员应每天检查起搏器切口,观察是否有红肿、渗液、疼痛等感染征象。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告知医生。
(3)定期监测心电图和起搏器功能: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心电图监测以评估心脏的起搏情况。
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定期检查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和电极位置,如有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4)向患者提供起搏器知识和自我护理指导: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起搏器的作用、常见问题和护理措施。
还应向患者提供相关的自我护理指导,包括定期复查、避免剧烈运动和避免磁场干扰等内容。
(5)定期随访和评估: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和患者的安全。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密切的联系,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随访和评估工作。
4. 个人观点和理解起搏器术后的护理工作是关系到患者安全和康复的重要环节。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已成为治疗缓慢型心律的主要手段。
它适用于各种严重缓慢心律失常伴有症状且已不能恢复或有加重发展趋势的患者,是治疗心脏起搏及传导系统功能障碍的最有效的方法。
随起搏术的快速发展,接受起搏治疗的患者逐渐增多。
本科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共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20例,现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感悟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基本资料本科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共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20例中,男76例,女44例平均年龄28岁—59.2岁,其中心脏传导阻滞5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64例。
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昏厥、黑朦、心悸、疲乏等。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多采用国外产品。
1.2方法在导管室常规消毒病人右头静脉区,经皮穿刺头静脉,x线下,电极均经锁骨下静脉植入,做两房同步起搏的电极分别植入右心房、右心室及冠状静脉窦中部;做双室同步起搏的电极分别植入右心房、右心室及冠状静脉窦的右心室后分支。
电极植入后测试起搏阈值。
按常规方法做好起搏器囊袋,囊袋要略大于起搏器体积,便于转接器、电极导线及起搏器的植入。
起搏器植入后摄x线胸片显示导线位置良好。
1.3结果 120例患者均经过锁骨下静脉成功将电极植入到理想位置,未出现并发症。
体外起搏器测试:电极导线起搏器功能、感知功能、阈值均正常。
2护理感悟2.1术前护理为患者宣教安装起搏器的意义、心脏病变性质、起搏器植入的方法及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
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思想顾虑,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嘱咐患者卧床休息据病情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心律、心率的变化。
术前6h禁食、药敏试验、备皮、清洗手术视野皮肤;准备急救药品,校对除颤器性能和生理记录仪的准确性,装备好术后监护仪等设备;术前停用活血化瘀药物,如肝素、阿司匹林、潘生丁等,以防术中出血及皮下囊袋内形成血肿,训练患者在床上排泄大小便;完成手术前各项检查,化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及出凝血时间、胸部x线正位片、心脏彩超等。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后病人的护理方法。
方法总结分析我科近3年行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128例病人术后的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方法。
结果128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平均住院10-14天。
结论严密的术后病情观察及健康教育对病人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人工起搏器植入临床经验健康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的逐渐老龄化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病人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治疗重度慢性心律失常。
我科近年来共安装了永久心脏起搏器128例,其中VVI 71 例,DDD型永久心脏起搏器57 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128例,其中男病人76例,女病人52例,平均年龄65岁。
1.2 病例选择病窦综合征35例,房室传导阻滞93 例。
1.3 植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左或右侧定位后皮肤用碘酊、酒精消毒,采取穿刺锁骨下静脉将电极插入右心室,如为双腔起搏器则放入右心房,电极顶端嵌入肌小梁,测好阈值、感知、电极阻抗等参数合格后,在胸大肌与三角肌的肌沟处,用2%普鲁卡因行局部麻醉后,切开皮肤3~5cm,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分离出头静脉,将其远端结扎,自近端将导管电极插入,将起搏器埋于右或左侧胸大肌筋膜与皮下组织之间。
2、护理2.1 伤口的观察护理术后密切观察起搏器伤口情况,观察皮肤颜色、温度,皮下囊带有无渗血、出血、渗液以及感染。
医生缝合完毕后要迅速包扎伤口、并给以沙袋(约500克)压迫6-8小时,注意确保砂袋准确置于切口下方囊袋上,而不是在皮肤切口缝合处,以便于囊袋内有积血时及时从切口处渗出。
注意压力应均匀,放置要稳固,防止滑脱。
每日换药一次,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如遇碰湿、血迹或脱落应及时更换,如囊袋局部皮肤有波动感,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抽出局部积血,穿刺时斜向进针,避免垂直进针,穿刺后用无菌敷料包扎,砂袋压迫,以减少渗出,直到囊袋内无积血。
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护理1.保持切口干燥和清洁:术后切口处需要保持干燥和清洁。
患者应避免在切口处使用香皂或化学物品,定期清洁切口时最好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肥皂。
在清洗时要轻柔地搓洗,避免用力摩擦或挠抓。
2.避免湿水浸泡:术后切口处需要避免湿水浸泡,患者应避免在手术切口处长时间接触水。
洗澡时可以使用保护套或胶布覆盖切口处,以避免水进入切口。
3.避免剧烈运动或重物提拿:术后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或重物提拿,以避免手术切口处的损伤。
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避免进行重型活动,可能需要暂时停止从事需要大量使用手臂和肩膀的活动,比如举重和剧烈运动。
4.定期检查切口:患者应定期检查手术切口,以确保没有任何感染或异常状况。
如果患者注意到切口红肿、有排液或有异味,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5.避免有磁性的物品和电磁干扰:患者需要避免接触有磁性的物品,如大功率电磁炉、金属探测仪等。
这些物品可能会对起搏器的功能产生干扰。
另外,避免靠近强磁场和高频电磁辐射的设备,如MRI机和手机等。
6.定期复查和维护: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和维护。
定期检查可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功能和电池寿命。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复查计划。
7.注意异常症状: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症状。
如果出现胸闷、心悸、乏力、头晕、昏厥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这些症状可能提示起搏器存在问题,需要及时处理。
总之,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
通过正确的护理步骤和注意事项,患者可以保持手术切口的良好状态,并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及时报告异常症状,并定期进行复查和维护是保障患者健康的关键。
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建议患者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问题阐述发布时间:2021-01-08T11:09:13.463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5期作者:陈荣[导读]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通过心脏起搏器改善患者心脏功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其能辅助患者进行心肌收缩,实现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疾病的有效治疗。
陈荣肥东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邮编:231608摘要: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通过心脏起搏器改善患者心脏功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其能辅助患者进行心肌收缩,实现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疾病的有效治疗。
本文在阐述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作用原理的基础上,就术后患者的护理的问题展开综述分析,期望能进一步提升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命时长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问题;综述步入新时期以来,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加,这些疾病对于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在现代医疗体系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是治疗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疾病的重要方式,其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特征,提升疾病治疗效果。
然而在实际治疗中,该治疗手段容易产生多种并发症,病害做好患者后期的有效护理。
本文就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问题展开综述分析。
1、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工作原理作为当前心功能疾病治疗的重要方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主要采用心脏起搏器设备来模拟心脏功能,该设备能定时的发出脉冲信号,并对患者产生信号刺激作用,由此存患者心肌收缩,使得患者心脏有节律的进行跳动。
需注意的是,这种方式虽然改善患者心肌功能,然在后期生活中,患者有较多的并发症风险。
对此在手术后,应积极地开展患者术后护理。
黄慧[1]等人研究指出:对患者实施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后,积极开展康复操锻炼,能减少患者关节疼痛问题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治疗效果。
张舒慧[2]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教育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是现代医学技术的重要成果之一,它为心脏疾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但随着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普及,患者的健康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重点介绍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健康教育问题,包括注意事项、日常保养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一、注意事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需要患者特别注意的事项如下:1、创口和伤口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出现感染。
2、术后一周内需要保持平卧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及扭曲伤害植入部位。
3、术后一个月内需要避免浸泡在水中进行洗澡和游泳。
4、术后两个月内禁止使用电磁波产生的设备,如手机、微波炉等,以避免对永久起搏器的干扰。
5、对于体重、药物的使用等生活方面的调整,需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
以上注意事项有助于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创口恢复,保证器件长期有效运行。
二、日常保养日常的保养对于永久起搏器的长期使用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日常保养的建议:1、避免突然弯曲或扭曲手臂,以免过度拉伸造成永久起搏器脱落或移动。
2、避免使用手持式钻机等高压电器,以免过度刺激永久起搏器,影响器件使用寿命。
3、避免滤波阻塞,保持血管通畅。
保持良好的心率水平和心律的稳定。
定期复查心电图,进行调整和管理。
4、避免重体力劳动,以免影响器件正常使用寿命。
三、生活方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生活方式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1、睡眠时需要平卧,保证睡眠质量。
2、饮食方面应注意低脂、低盐、低糖,以预防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的发生。
3、尽量保持精神状态舒适,避免心理压力过大。
4、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调整药物,保持身体健康。
总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是重要的医疗手段,但患者在术后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通过注意事项、日常保养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调整,可以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提供有效的支持。
因此,患者应该积极参与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保证器件的长期有效使用,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风险。
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护理要点是什么?
答:(1)术后应向手术医师了解术中情况,有无并发症,制定护理计划。
(2)观察伤口有无出血、血肿、术后嘱患者平卧24-48小时,患肢减少活动,伤口加压包扎6小时,在床上大小便。
(3)术后平卧1-2天后,鼓励患者取坐位或下床活动,这样更有利于于右
室心尖,但协助患者起床,注意避免过度牵拉患肢。
(4)24小时持续心电监护,每天观察心电图、体温等以了解有无早期阈值升高、电极移位或感染等并发症,尽早复查胸片以了解电极的位
置和导线是否完整。
(5)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防止便秘。
(6)遵医嘱给予预防感染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