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班级:会计122班姓名:吕宝琪学号:1126210336

【摘要】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尤其是中美双边贸易摩擦频发,其根本原因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美国把出现的贸易巨额逆差责任全部归咎于中国,并对许多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近期又发起对人民币汇率的炒作,提出人民币升值等要求。中国在此形势下应积极运用WTO规则遏制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改变中美间的贸易不平衡,并积极拉动内需;鼓励企业在海外投资,降低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和不利影响;加强对美国贸易政策、宏观政策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建立产品出口预警机制,及时调整产品、贸易和竞争方式,巩固和发展已有的市场,增强企业在商品出口贸易中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措施的能力,增强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

随着中美经济交流的不断加深和发展,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二大出口市场。发展中美经贸关系有利于双方的长远的利益。但是,目前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中美贸易摩擦频繁发生。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和特保措施,中国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

一、美国对华贸易保护政策概述

贸易保护主义,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这些措施也是经济不发达国家保护民族工业、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发达国家来说则是调整国际收支、纠正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工具。

(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形式

(1)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一些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借口,通过制定内容较为复杂、苛刻的强制性的关于环保的法律、法规、标准,以限制或阻止不符合标准或法律规定的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国内市场,从而限制自由贸易的法律措施。

(2)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在现代国际贸易中,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保护产品质量等为由,采取一些限制其他国家产品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技术性措施。美国把这些标准用来作为国际贸易的标准,来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入。

(3)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保障措施

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和保障措施是用于维护国际经贸秩序、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合理侵犯和对付不公平竞争的合法有效措施,在性质上属于一种“非同寻常的救济”。 2011年10月,美国对我国出口多层实木复合地板做出反倾销终裁,征收0至26.73%的反补贴税和0至58.84%的反倾销税;2011年12月,美国际贸易委员会初裁认定在美销售的我国进口晶体硅光伏电池和组件产品对美造成产业实质损害;2012年1月,美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我国及越南的应用级风电塔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

(4)美国337调查

美国337调查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简称ITC)针对不公平的进口行为,主要是进口产品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调查并采取制裁措施的做法。337调查逐渐成为美国遏制我国具有一定出口潜力,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对美出口的重要手段。

(5)人民币升值

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不平衡加剧,美国政府一直施压人民币升值。2011年10月,美国参议院通过《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其主要内容是要求美国政府对“汇率被低估”的主要贸易伙伴征收惩罚性关税。同年11月,奥巴马在夏威夷APEC会议上表示:“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被低估20~25%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快升值。”

二、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一)出口贸易数量明显下降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直接影响表现在出口数量上。近年来,美国陆续对进口自我国的轮胎、油井管、铜版纸、焦磷酸钾、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礼物盒、包装丝带、多层实木复合地板等产品实行双反调查或征收高额的惩罚性关税。直接导致我国出口企业产品订单数量直线下降,销售量大幅缩减,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企业利益和权益得不到保障和维护,阻碍中国出口经济的发展。

(二)出口成本大幅提高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美国出台的新贸易保护措施愈演愈烈,他们要求将生态、环境等因素考虑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中,这就必然会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面对市场需求下降、劳动力成本增加、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一系列不利因素,中国出口遭遇了巨大的挑战。有一些企业,由于亏损面不断扩大,导致自身陷入生存危机,甚至面临破产倒闭。

(三)市场准入提高

目前,出口美国的产品受到各种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以及劳工标准的制约,这限制了我国产品的出口。同时,我国企业为了进入美国市场,必须在技术、环保及工人劳动条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善,获得相关认证证书,这无疑增加投入,致使产品价格提高,削弱了我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减弱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四)“连锁反应”威胁出口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当一种产品在一国遭遇贸易壁垒时,往往会连累到其相关产品甚至整个行业,阻碍它们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些国家会趁机搭便车,效仿美国的行为,而对我国出口企业产生巨大影响。

三、我国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应采取的措施

(一)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一是我国认真履行人世承诺的关税减让义务。二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多次派出贸易代表团赴海外进行采购。三是我国积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进程。与

其他国家共同努力,争取谈判早日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和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且拉动了世界经济增长。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9月29日发布的数据,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已从1978年的2.3%上升到2007年的19.2。

(二)逐渐改变中美间的贸易不平衡

这需要我国积极的扩大内需,由于中国长期对美国出现大量的顺差,这也是美国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的根源之一。企业可以考虑将商品出口市场多元化,多关注一下新兴市场,也可以考虑将部分外贸商品转为内销,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同时政府也要切实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因为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所以他们收入增长对消费比较敏感,从而有利于扩大内需。

(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发展方式转变

我国要进一步降低出口区域的过度集中与依赖,积极拓展美国以外的出口市场,要把出口的重点逐步转移到经济尚未蓬勃发展的亚太地区。促使出口区域结构更加多元化,构建我国出口稳定增长的基础。我国出口企业要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保持比较稳定的份额,必须由出口贸易为主转向贸易与投资并重,力争在海外直接设厂,把投资的重点定位在经济一体化的区域和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将国际贸易保护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四)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经济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同时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增加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各国纷纷建立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以期处于有利的经济地位。近年来,我国和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如积极参与“10+1”的合作,积极推动东北亚经济合作,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我们除了要增强自身能力的建设之外,还应该加强与伙伴之间的合作,增加谈判的力量,采取共同措施,应对目前的不利局面,化不利为有利,增加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实施成本,促使其及早醒悟。(五)鼓励企业在海外投资

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我国应加快外贸发展战略的调整,最大限度的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为进一步占有市场打下基础。为了减少贸易保护主义的威

胁,政府要为企业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支持中国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去,绕开美国的贸易壁垒,建立本身的全球生产体系和营销体系,开辟新市场。我们应制定措施,鼓励出口企业到美国等保护主义严重的国家去投资办厂,就地生产和销售。此外,应加强对美国贸易政策、宏观政策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早日建立产品出口预警机制,从而及时调整产品、贸易和竞争方式,巩固和发展已有的市场,来增强企业对可能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适应力。

(六)运用WTO规则遏制贸易保护主义

我国应调整经济发展目标、贸易政策目标、进出口管制等措施,使之于国际接轨,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维护本国的利益。积极参与WTO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在农产品关税减让、关税配额增量、服务贸易开放等重点领域,维护国家利益。面对贸易对手的敌对作法,按照世贸组织规则构建产业救济和安全保障体系,加速制定和完善技术贸易标准与市场准入标准,运用世贸组织允许的公平贸易手段,合理保护国内产业,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摘要: 中美两国一直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完成,中美贸易摩擦并未因中国加入WTO而得到缓解,相反却向更深层、更宏观、更关键的层面发展。这表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其自身的逻辑和规律,并不受具体事件或外在机制的影响。美国贸易政治的实质是政府、国会和利益集团三方之间的博弈和平衡,美国即时地调整了对华贸易政策,以此来试图解决中美贸易关系上出现的各种问题,缓解双边贸易的紧张,确保双方良性互动发展。 关键词:中美贸易;对华政策;趋势分析;中国威胁论

一、中美贸易发展概述 (一)中美经贸关系大事年 1979年7月7日,中美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为期3年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规定双方互享最惠国待遇。协定于次年2月生效。 1990年,美国一些国会议员提出议案,以人权等问题为借口,要求取消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或对其延长附加条件。 1994年5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延长1994年至1995年度对华最惠国待遇,并决定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问题脱钩。 1999年4月6日至1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问美国。访美期间,朱镕基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发表了联合声明。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在北京签署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定,从而为中国入世扫清了最大障碍。 2000年10月10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从而使这项由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法案正式成为美国法律。根据这项法案,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国将终止按《1974年贸易法》中有关条款对中国“最惠国待遇”(“正常贸易关系”)实行年度审议的做法,与中国建立永久正常贸易关系。 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这项命令于2002年1月1日正式生效。 2003年12月7日至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确保中美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的五条原则,布什总统表示赞同。双方还商定提高中美商贸联委会的级别。 2005年11月8日,经过七轮纺织品贸易问题磋商,中美双方就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在英国伦敦签署了中美两国《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从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棉制裤子等21种纺织品实施数量管理。 2006年9月20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与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在北京正式启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 2006年12月14日至15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双方确定了服务业、医疗、投资、加强透明度、能源和环境等领域为未来6个月的工作重点。 (二)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历史性分析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取得了世界霸主的地位,成为“美元帝国”,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根据霸权稳定理论,霸权国具有经济上的明显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它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这种霸权与二战后建立的自由经济之间存在正相关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192 2012年10月 https://www.doczj.com/doc/6514260025.html, 浅析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浩鹏 摘 要: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加快,全球贸易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同时各国的贸易经济也开始趋于不平衡状态。在商务部最新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2年秋季)》中显示,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显然,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外企的发展,如何在对外贸易活动中避免最大的贸易障碍是我国外企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特征分析了其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 外贸企业 影响 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c)-192-02 自从贸易保护主义实行以来,一直也备受大家的热议。最近,一篇题为《中国制造被“群殴”,全球40%贸易保护针对中国》的报道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虽然被“群殴”说的比较难听,但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事实。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55起,增长38%,涉案金额243亿美元,增长近8倍。据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世界贸易预警”项目监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40%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针对中国。中国最大的两个贸易伙伴——美国和欧盟,不约而同地把“中国制造”作为攻击的靶子。印度、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国,也不断向中国制造“发难”。针对以上现象的发生,我国外贸企业如何能在国外残酷的保护主义下生存下去并做出合理决策已经是迫在眉睫。 1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含义以及特征 新贸易保护主义,别名为“超贸易保护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慢慢兴起,其指的是成员国在进行外贸活动中为了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站立脚跟,增强自己国家竞争力而限制其他产品进入本国的一些政策,主要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关税壁垒,另一种是非关税壁垒。第一种主要就是通过高额进口关税的征收对其他国家商品进行限制。另一种就是使用进口许可证制以及进口配额等一系列的措施来对国外商品进行限制。这也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壮大国民经济力量所采取的有力措施。 伴随着生产力逐步发展以及发达国家经济实力不断的增强,新贸易保护主义便就此产生,相对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更大的强制性,在表现形式上也略胜一筹。而且其隐蔽性具有“合理”特点。但是无论新旧,其中心思想是一样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披着“公平贸易”的外衣。从整个方向来看,在WTO 规则的约束下全球自由贸易着实得到了不小的发展,但是很多现行的贸易规则体制并不是那么完美无瑕,能达到无懈可击的状态,所以很多通过制定对外投资的战略规划帮助企业明确投资目标,从整体上协调投资资源和力量,并确保对外直接投资在战略上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以有利的政策降低对外投资的盲目性。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专业的对外投资管理机构来有效管理对外投资风险。设置具有政府和私人身份的双重身份机构,在按照政府政策制定投资方针和计划的同时为投资企业解决与东道国的一系列问题。3.2 健全对外直接投资法律体系 当前我国对外投资在整体上还缺乏系统的法律规范和约束,现行的一些针对投资的法规由于颁布时间较早,对外投资法律的门类不够全面,迫切需要制定有中国特色的并且与世界接轨的对外直接投资法,形成以对外投资法为主体、其他法律相互配套的投资法律体系,为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更多法律保障。3.3 做好投资前期准备工作 同样的资金在不同的投资国产生的效益不尽相同,因此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前必须做好对东道国的考察分析工作,选择适合自身企业发展和战略以及产品定位的东道国,并做好风险评估。投资企业要仔细了解东道国的政治环境、经济水平、文化背景以及稳定状况,确保企业投资行为能更好融入东道国并能获取长期受益。在投资前对多个东道国的考察情况进行对比研究,选择风险最小而受益最大的投资项目。3.4 做好资金运作避险措施 为尽量降低因为外汇风险以及其它资金运作上的风险,除了 初期的原始投资外,投资企业在后期可以开拓多种渠道筹措运营 资金,尽量收进一些汇率呈上升趋势的货币,选择风险较小的币种。在汇率波动难以判定走向时,企业在投资中尽量选择多币种,分散汇率波动风险,降低汇率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另外,对企业的投资资金进行合理分配,正确划分投资和留用资金,从时间和空间上科学配置资金资源,降低由于资金配置不当引起的财务风险。3.5 做好企业经营中的内部风险防范 首先,实施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包含营销、生产区域以及生产要素的多角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其次,加强技术研发,从整体上把握产品技术发展方向,做好关键技术和信息的控制,从根本上做好技术风险的防范;再次,构建直接投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韩梅.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分析与产业选择[J].商业时 代,2009(01). [2] 王风丽.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风险成因及对策[J].中国流通 经济,2009(03). [3] 王艳丽.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J].时代经贸,2007 (09). [4] 聂名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提高与防范研究[J]. 2009.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 摘要:通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进行分析,进一步肯定了自由贸易在长期的国际经济交流与发展中对于提高各国乃至全世界的福利有着积极作用,是各国在中长期中应该实行的根本的贸易政策,同时指出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不同的阶段应实行符合本国实际的贸易政策,在特定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有其积极作用,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正确认识、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自由贸易;贸易保护;利弊;政策选择 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及扩展,以美国、欧盟、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其它国家也不同程度的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其实,不管是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它们代表的是不同国家统治阶级或统一国家统治阶级内部集团的利益。实际上都是隐藏着不同集团利益之间的斗争。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一、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奉行市场开放准则,通过消除贸易歧视和限制,实现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以获取最大化经济利益

为目的的贸易方式。换言之,各国在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要素方面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比较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就可以把自身的要素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当然,这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进行自由贸易的国家必须是独立自主的,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经济命脉;二是这个国家必须具有一定的要素优势。否则,自由贸易的结果必定是以卵击石或血本无归。 (一)自由贸易理论观点 亚当·斯密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他的绝对利益论认为,不同国家生产同样商品的成本总是不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应放弃成本绝对高的商品或选择成本绝对低的商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进行交换,这样两国的劳动生产率都将得到提高,成本都会得以降低,劳动和资本才能得到优化配置和利用,才能实现本国(或贸易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为此,他进一步首创性地提出了分工学说,并得出了自由贸易是增加国民财富最佳选择的结论。 但是,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无法解释下述现象:当一国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时,如何实现互利贸易?也就是说,在此种情况下,他无法说明贸易双方通过自由贸易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可能性和原因。

现阶段美国对华贸易政策重点及启示(一)

现阶段美国对华贸易政策重点及启示(一) 摘要: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既是其总体对外贸易政策的一部分,同时又具有独特性。随着中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即将结束,现阶段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又出现新的特点。本文从讨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发展的历史入手,重点分析现阶段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目标和主要手段及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贸易政策,目标 2005年,中美双方的贸易总额达2116.3亿美元,增长24.8%。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分别增长9.1%和30.4%,中美贸易顺差为1141.97亿美元。如果按美方的统计,2005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高达2020亿美元。美国从与中国的贸易中获得许多低成本的消费品和工业品,从而使美国在获得经济增长的同时得以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美国的制造业者、服务提供者和农场主继续认为中国人均收入的提高以及新增的商业机会能为美国商品提供潜在的商机。实际上,自2001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是美国对世界其他地区出口增长的5倍,中国已经从美国的第9大出口市场跃升到第4大出口市场。尽管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给两国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促进作用,但美方日益增长的贸易逆差却使中国成为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中重点关注的国家。本文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入手,研究美国在中美贸易关系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及给我们的启示。 一、美国总体贸易政策的演变 在美国的战后贸易政策变化中,一直贯穿着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之间的斗争,其基本理念由强调自由贸易的福利效应转变为“互惠”基础上的公平贸易。具体看,二战后美国的贸易政策可根据政策理念和贸易政策基调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自由贸易时期,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以自由贸易为主线,贸易政策主要依托多边框架进行。当然,这种自由贸易是对盟国的自由贸易,而对社会主义阵营则采取了禁运等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期的贸易政策过渡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贸易政策出现由自由贸易向“公平贸易”或“管理贸易”的转变。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和欧洲经济的恢复,美国同日、欧之间的贸易冲突有所上升。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的浮动汇率制度加大了贸易摩擦和国际间协调的难度,美国的贸易政策开始日趋保守。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到克林顿政府执政时的公平贸易或管理贸易时期。这一阶段美国贸易逆差逐步扩大,国内保护主义势力上升,克林顿政府开始把经济利益上升到国家安全的角度,把“公平贸易”和对等原则作为贸易政策的基调,强调贸易伙伴在进入美国市场的同时必须对等地向美国开放市场。第四阶段是小布什上任以来贸易政策的单边主义倾向。由于国内经济衰退、失业和“双赤字”问题严峻,美国的贸易政策出现了以“公平贸易”为借口的单边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新单边主义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含义是,只要美国认为其贸易伙伴进行不公正、不合理的活动,美国就可以单方面采取行动.迫使其贸易伙伴改变其贸易政策,甚至迫使其修改有关的法律、法规,以促进美国产品的出口从而减少贸易逆差。 二、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 尽管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与其总体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还有其具体的特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发展可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9年到1986年,这阶段主要是中美恢复政治接触和经济往来,美国对华贸易主要服从于美国政治外交战略,中美贸易关系更多的是政治关系的“显示器”。该阶段中美政治关系发展平稳顺利,小摩擦不影响大的发展势头,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总体比较宽松。第二阶段是1986年到2001年,这阶段是中国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GATT)缔约国地位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申请阶段。美国在这个阶段的对华贸易政策主要是关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多边贸易体系的规则性谈判,由于中国还不是多边贸易体系的正式成员,美国在这个阶段并没有着重要求中国全面履行多边贸易体系的规则。在这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 一、前言 由于长久以来未阅读经济类文献,经济学水平大为下降,所以无法进行basic economic principles的教学。又鉴于贸易类对于模联会更加实用,所以今天我计划讲一些关于贸易的东西。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场经常会碰到的一个话题。今天会尽可能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为这两个贸易主张都提供经济理论支持,帮助站在不同国家立场的代表做出自己的判断。 如有问题,请及时提出,欢迎打断。 二、贸易的本质 在了解贸易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市场经济的本质:分工 有谁读过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吗?亚当斯密作为着名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在《国富论》中讲到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劳动者,如果对于这职业(分工的结果,使扣针的制造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没有受过相当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职业上的机械(使这种机械有发明的可能的,恐怕也是分工的结果),那末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要做二十枚,当然是决不可能了。但按照现在经营的方法,不但这种作业全部已经成为专门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分成若干部门,其中有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门职业。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有些工厂,这十八种操作。 这个生产大头钉的故事,应该有人听说过。在这里亚当斯密首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理论,为经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市场的本质就是分工与贸易。 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国际贸易。劳动分工为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奠定了基础,亚当斯密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增加物质财富。 从理论上来讲,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理的确适用于国际贸易。这实际上在当时的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是一个相当具有创建性的思想。在这样的基础原理下,当今世界的自由贸易,世界贸易,全球化才得以形成。 但实际上,国际贸易绝非亚当斯密的理论如此简单,理想化。 三、用现代经济学原理分析自由贸易的优点 1、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先介绍两个名词:绝对优势,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由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即指一个国家生产1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个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 比较优势由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弥补了亚当斯密贸易理论的缺陷。比较优势即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相对高的一种是本国的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不难理解,我这里重点解释一下比较优势,解决三个问题: 1、比较优势是什么意思 2、什么叫劳动生产率比率较高的一种是本国的比较优势 3、比较优势如何使得生产效益最大化 由于个人表述能力欠缺,这里引用教科书中的文字。教科书解释较为清楚。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根据以下内容及教材16-2 P271,思考: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能否改善美国贸易赤字?美国如何才能改善其贸易赤字? 政策如何影响贸易余额?【曼九,第六章开放的经济】P114 假定经济开始时处于平衡贸易的位置。也就是说,在世界利率上,投资I等于储蓄S,净出口NX等于零,让我们用我们的模型预测本国和外国政府政策的效应。 国内的财政政策首先考虑,如果政府通过增加政府购买来扩大国内支出,小型开放经济会发生什么变动。因为S=Y-C-G,G的增加减少了国民储蓄。在世界实际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投资保持不变。因此,储蓄降至投资以下,现在一些投资必须通过从国外借款来融资。由于NX=S-I,所以,S的下降意味着NX的下降。经济现在出现了贸易赤字。 【这里的S是国民储蓄,即私人储蓄+政府储蓄(或公共储蓄)】 同样的逻辑适用于税收的减少。减税降低了T,增加了可支配收入Y-T,刺激了消费,减少了国民储蓄。(即使部分减少的税收进入私人储蓄,但公共储蓄的减少量是全部的减税量;总体来看,储蓄减少。)由于NX=S-I,国民储蓄的减少又降低了NX。 图6-3说明了这些效应。一项增加了私人消费C或公共消费G的财政政策变动减少了国民储蓄(Y-C-G),因此,使代表储蓄的垂线从S1移动到S2。由于NX是在世界利率水平上的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的距离,所以,这一移动就减少了NX。因此,从平衡贸易出发,一项减少国民储蓄的财政政策变动引起了贸易赤字。 政府购买的增加或减税减少了国民储蓄,从而使储蓄曲线从S1向左移动到S2。结果是出现了贸易赤字。 国外的财政政策现在考虑当外国政府增加其政府购买时,小型开放经济会发生什么变动。如果这些外国是世界经济的一小部分,那么,它们的财政政策变动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微不足道。但是,如果这些外国占世界经济的一大组成部分,它们的政府购买增加就减少了世界储蓄。世界储蓄的减少引起世界利率上升,正像我们在封闭经济模型中看到的(记住,地球是一个封闭经济)。 世界利率上升提高了借贷的成本,从而减少了我们的小型开放经济中的投资。由于国内储蓄没有变化,储蓄S现在大于投资I,我们的一部分储蓄开始流向国外。由于NX=S-I,所以,I减少也必然使NX增加。因此,国外储蓄的减少导致本国贸易盈余。 图6-4说明了一个从贸易平衡出发的小型开放经济如何对国外财政扩张作出反应。由于政策变动发生在国外,所以,国内储蓄与投资曲线保持不变。唯一的变动是世界利率从r1*上升到r2*。贸易余额是储蓄和投资曲线之间的距离;因为r2*时的储蓄大于投资,所以,存在贸易盈余。因此,从贸易平衡开始,由于国外财政扩张引起的世界利率上升导致了贸易盈余。

美国历史上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之争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历史上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之争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自从资本主义降生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之争始终是各国不同政治经济派别分歧的重要成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国可能从主张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也可能从贸易保护转向自由贸易。一般来说,在国际经济危机时期,贸易保护的声音往往抬头;而在繁荣时期,自由贸易又容易成为潮流。对于强国来说,自由贸易是占领弱国市场,打败弱国企业的旗帜;对于弱国来说,贸易保护是抵御市场强权,发展民族工业的盾牌。当一国从弱变强时,它就会开始赞同自由贸易;反之,当一国由强变弱时,它又会回到贸易保护主义路线上去。可以说,美国的历史就是根据本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力量强弱交替运用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两种主张的历史,而美国也正是因此才从一个殖民地国家变为世界第一流的强国。不仅如此,由于英国力图保持世界工场的地位,美国运用贸易保护手段曾遇到很大的阻力。如果不是英国炮舰调动了美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激情,美国很难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如果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许今天的美国也许就如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一样,徒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却仍受发达工业国的控制和掠夺,仍然贫穷落后。因此,对于今天追求强大的中国来说,破解南北美洲不同历史命运的奥秘,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独立战争、禁运和1812年战争 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但是独立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繁荣和发展。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 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北欧市场及其他全球市场,同时则加快向西部扩张,将西部广袤的土地变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增强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北部大商人也主张自由贸易,因为他们的利益得益于对外贸易的扩大,无论进出口是否出现逆差,只要贸易总额上升,就少不了他们的利润。主张贸易保护者成份比较复杂,既有保卫独立战争成果的爱国主义成份,又有在谢司起义前巩固统治秩序的成份,既有受英国打击最沉重的广大小农,又有为数不多的制造业主。由于当时主要矛盾是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因此,主张增强邦联政府力量、加强贸易保护的代表,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事实上控制了政府决策。汉密尔顿认为英国的力量来源在于制造业,因此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淮南师范学院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学生姓名:廖梦丹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07075106 指导教师:侯俊华

摘要 中美两国一直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完成,中美贸易摩擦并未因中国加入WTO而得到缓解,相反却向更深层、更宏观、更关键的层面发展。这表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其自身的逻辑和规律,并不受具体事件或外在机制的影响。美国贸易政治的实质是政府、国会和利益集团三方之间的博弈和平衡,美国即时地调整了对华贸易政策,以此来试图解决中美贸易关系上出现的各种问题,缓解双边贸易的紧张,确保双方良性互动发展。 关键词:中美贸易,对华政策,趋势分析,中国威胁论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time and people’s ever-changed aesthetic outlook, the expression of individuality and improvement of life quality are being better emphasized. The era changes of aesthetic taste re-awakened our beautiful memories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s a kind of millennium traditional culture, Blue-and-white Art re-embarked on a new stage of history. The Blue-and-white Element proposed in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features shown by the traditional blue-and-white porcelain, which include Blue-and-white Decoration, Blue-white Color, Inscription, Decorative Form, Decorative Craft Techniques, Artistic Style and some other elements. Blue-and-white Element is a unique feature of blue-and-white porcelain. It is widely used not only in the field of Ceramic Key words: Blue-and-white Element, fashion, application.

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知识讲解

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 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提出的一切理论体系都是为国家制订宏观经济政策服务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而导致国家富裕,就是指重商主义,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只考虑出口额,不考虑进口额,实质上这样会导致畸形的发展,出口等于进口才能使国家稳定发展。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奕”。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应该控制国家的经济,以便损害和削弱对手的实力,增强本国的实力。 在现代贸易体系中,国际间贸易所占比例和重要性越来越大,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对整个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性突出。国际贸易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地理大发现后,就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在当时的贸易背景下,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重商主义思想。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其复杂性的日益增加,国际贸易理论也也发生了巨大的演变和发展。后来的人们开始倡导自由贸易,,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自由贸易思潮在国际掀起了狂风暴雨,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纵观国际贸易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始终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的还有另一种思潮——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其成为与自由贸易主义相抗衡的一大势力,在国际贸易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起的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毫无疑问,贸易保护主义都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当今时代,国际间贸易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研究成为经济学家钟爱的一个课题。但是,只要人们留心观察,便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世界各国人民都受益于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享受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于此同时,尤其是近些年来,频繁地发生贸易纠纷,当事国互相指责对方的产品损害了本国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并采取保护本国产业、阻碍自由贸易发展的政策。经济学家称这种现象为贸易保护主义,是重商主义的回归。 当今世界人们都倡导自由贸易,然而,因为缓解经济压力,或者趋于某些政治目的,或者是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些国家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悍然设置贸易壁垒,加大对国外产品的税收,或者直接限制国外的某些产品。这些措施与行动可以说是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但是这与传统的重商主义又不尽相同。因为,以往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差别反映了商业资本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要求。重商主义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与确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重商主义的政策、理论在历史上曾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建立与发展。也就是说在以前的重商主义完全是为了经济的发展。重商主义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弱小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聚集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原始积累,在国家政治的保护下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现代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只是为了某一得势集团

贸易保护主义

简谈经济全球化以及贸易保护 【摘要】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合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贸易全球化过程中相互依存,摩擦等不可避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其中,贸易保护主义是最具代表性的表现。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 一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贸易保护主义(Trade P rotectionism):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 1

15-16世纪期间,随着科学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大发现的来临,各国对外贸易逐渐扩大,国际交换日益繁荣,分工也开始逐渐跨越国界。但是国际交换关系尚未形成确定的体系,世界经济正待萌芽。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随着第一次科技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国际分工迅速发展,改变了世界面貌,密切了各地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为全球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和未来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出现了一发电机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它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国际分工不断加深,商品交换的范围日益扩大,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它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等。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主要表现有: 贸易自由化: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生产国际化: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 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2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自中国加入WTO后,国际经济竞争逐渐激烈,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国家保护主义也呈现出新的形式。面对各国对中国企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攻击,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 国际市场及其制度环境相当严峻。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将面临着全方位、多层次的挑战,首当其冲就是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建立。中国不像亚洲“四小龙”,不能单向地直接向国际市场迈进,只能在逐步开放国内市场的同时进军宽广的国际市场。同时,中国不得不全面接受以WTO为中心而制订的一系列国际贸易制度、准则,尽管这些制度、准则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完全合理。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逐渐与WTO规则相适应的规范的公平与保护并存的贸易政策。2007年,中国在前几年加强进出口调控的基础上,继续对外贸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主要措施有:调整和完善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降低或取消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以及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产品的出口退税;继续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体系,扩大了限制类和禁止类加工贸易商品目录;调整进出口关税税率,加征或提高了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关税,降低了部分国内需要的资源性产品和涉及百姓生活的日用品的进口暂定税率;取消了包括钢材、钢坯、塑料原料及部分机械设备、装备、仪器在内的338个税目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同时,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 针对国际竞争环境的越发激烈化,中国国际贸易在坎坷中经历了近二十多年

的改革,逐渐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去,使得中国国际贸易政策不断趋于成熟,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及国民福利的提升。在中国参与APEC运作及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国际贸易政策也越来越趋于理性,向自由化的贸易不断迈进,贸易政策措施的选择也越来越具有针对性、规范性。 1.在WTO体制下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中国已是WTO成员,中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必须依据WTO这个开放型的自由贸易体制,必须在WTO所确定的原则、规则下推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一般说来,WTO中对贸易政策及贸易行为而制定的准则、规范提倡的是使贸易自由化逐渐进行。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开放贸易制度。(2)建立并维护贸易环境的公平性。(3)采取规范的、透明的贸易调节政策。(4)允许WTO贸易政策规则以外的经济事项发生。在实际贸易交往中,一些交易和贸易政策部分的与WTO原则相冲突相违背的情况发生也是可以包容的。这些政策主要是:国际收支平衡、进口损害防御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幼稚工业保护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政策等。在WTO贸易政策规则下,中国的贸易政策选择主要体现在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以及利用WTO‘的相关保护措施对国内市场、产业、企业进行适当的必要的保护。 2.立足于本国的发展现状,制定符合本国利益的贸易法律体系。不同国家的经济实力大不相同,因而对他采取的贸易政策也不相同。所以每个国家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时,必须结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本国的具体法律制度,而不能盲目地采用西方国家的政策策略。在本国行业遭遇外国贸易保护主义冲击时,比如反倾销、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时,中国应适时地制定相关应对措施,加强贸易保护政策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贸易保护主义打击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必须制定实时的贸易政策来应对各个方向而来的保护主义攻击。如:利

贸易保护理论与实例(3个)

贸易保护理论与实例(3个) 一、李斯特的贸易保护学说 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对十九世纪德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后,德国有了统一对外的关税政策,开始了工业革命。但最初几年,关税同盟的政策是相当温和的。以棉花和毛纱为例,税率仅从6%上升到8%。到40年代初,“面对英国占压倒优势的工业力量,为了使德国日益兴起的工业获得发展,有理由认为加强保护是必要的。”因此,1841年李斯特的著作发表以后,在德国引起强烈反响,他的学说“立刻为关税同盟工业圈所接受,极大的促进了这一时期的保护关税运动,”税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1843年棉纱进口税提高50%,1844年毛纺织品提高33% ,金属、皮革制成品提高了一倍。另一方面对机器和工业原料却尽量地减免关税。这些措施有效地抵制了英国竞争,使德国的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得以健康快速发展。随着工业的发展,德国资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加强了反对封建制度的力量。正如马克思指出,“保护关税成了它(指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和专制政权的武器,是它聚集自己的力量和实现国内自由贸易的手段。”在这个意义上,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不自觉地充当了推动德国社会转型的动力。以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为显著特征的这一时期在德国历史上被称为“李斯特时代”。 二、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 从促进出口的重点转向对进口保护的重新重视。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以后的很长时期内,其政策措施的重点是鼓励出口,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各国市场竞争加剧,剩余空间有限,尤其是遇到国内经济不景气时,新贸易保护主义又重新重视起对本国进口市场的保护。以美国为例,进入21世纪,美国经济增长率从1999 年的4.1%降至2001年的0.3%,于是美国政府加强了进口保护:一是借助WTO规则,滥用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条款。1995年WTO成立以来,美国的反倾销立案数直线上升,1998年37起;1999年和2000年各47起;2001年则高达74起;20002年共75起。二是恢复传统关税与配额手段,2002年5 月美国单方面决定对部分进口钢铁加征30%的关税,11月又对从中国进口的三种纺织品实行配额限制。三是高筑技术壁垒,阻挡外国优势产品的进口。据WTO 统计,2002年上半年,仅仅因为技术壁垒,美国和欧盟的进口分别下降了6%,而日本的进口下降幅度则超过10%。事实上,新贸易保护主义从来没有在一个时期单独采用鼓励出口或保护进口的一种方式,而是两者结合使用。1980年,美国进口产品的大约1/8就属于保护范围,而到了80年代末,该数字达到了1/4。新贸易保护主义又在向传统的进口保护措施回归。 为什么重新重视起进口限制?这依然发源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思想。与重商主义不同,凯恩斯主义将贸易顺差与就业、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一国的贸易顺差可以扩大有效需求、增加就业、促进增长。汉森、萨缪尔森指出一国的出口与国内投资一样,也具有乘数效应,而进口与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与就业的作用。凯恩斯理论给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干预思想注入了新的内涵,国家干预的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对外经济政策等。根据这一思想,新贸易保护主义要求政府加强进口管制,如实行配额制、要求生产国自动限制出口、规定最低进口价格等;同时采用经济手段,诸如优惠贷款、出口补贴等措施来鼓励出口;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关对外贸易法规来干预贸易活动从而达到恢复国际收支平衡、保护和促进国内生产、实现充分就业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凯恩斯主义又被称为“新重商主义”。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新特点及我国对策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新特点及我国对策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姓名:郑雪楠 班级:2010级英语国际贸易三班 学号:20101115040026(31)

【摘要】当前美国对华的贸易政策新特点是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这种改变有许多原因,如经济,政治,制度等。面对这样的改变,中国政府和各企业应该提出适当的政策并且积极应对,为中国对外贸易良好顺利的发展。 【关键词】中美贸易关系,贸易保护主义,对策 Abstract:International trade protection is the new characteristic about trade between America and China. As this was the process of accelerat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ole of some of the old measures gradually weakened, but the new and rising trade protectionism, especially in this financial crisis a special time. There are many reasons about it, while the China government should put out some suit policy to make the trade environment more smoothly.. Key words: Trading, Protectionism, Influence. 引言 尽管各国都在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对本国的影响,但进入2009年以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险上升,美国对华的新贸易政策——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对中国的轮胎、钢管、铜版纸等多种产品实行惩罚关税,年初,美国国会在美元刺激经济法案当中,继续保留“购买美国货”条款,意为,所有需要使用的钢铁产品和所有制成品,都必须为美国制造。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应该积极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将劣势化为优势。 一,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对华新贸易政策。 (1)贸易保护主义定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贸易保护主义的定义,贸易保护主义(trade protection),传统上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1]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较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常常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达国家则多提倡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只是用来作对付危机的临时措施。到了垄断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