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同位素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数相等,原子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B. 质量数和原子序数都相等,化学性质不同 C. 质量数不相等,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 D. 质量数不相等,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不同

2. 原子的摩尔质量,正确的描述是指( )

A. 任何一摩尔原子的质量

B. 标况下,一摩尔原子的质量

C. 含有阿佛加德罗数目个原子的质量

D. 数值上等于原子量,单位为g·mol -1的质量

3. 一种未知气体,在一台扩散仪内以15.0mL·s -1的速度扩散,而此仪器内甲烷

气体以30.0mL·s -1的速度扩散,则未知气体的分子量为( ) A. 64 B. 32 C. 144 D. 72 4. 完全中和10升0.01mol·L -1 H 2SO 4需NaOH 的物质的量为( ) A. 0.2mol B. 2mol C. 0.5mol D. 0.4mol 5. 与20克SO 3所含氧原子个数相同的CO 2的质量为( ) A. 33克 B. 44克 C. 16.5克 D. 22克

6. 3.1克磷与氯气反应,生成PCl m 和PCl n 混合物,已知PCl m 和PCl n 的物质的

量之比为3:2,则PCl m 和PCl n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A. 3

B. 2

C. 0.06

D. 0.04

E. 0.05

7. 一种未知气体,在一台扩散仪内以15.0mL·s -1的速度扩散,而此仪器内甲烷

气体以30.0mL·s -1的速度扩散,则未知气体的分子量为( ) A. 64 B. 32 C. 144 D. 72

8. 将等体积的氧气和氢气放入钢瓶中,此时的温度为423K ,压力为20.26kPa ,

经点燃爆炸并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则P 总, P

2

O

分别为( )kPa

A. 10.133

B. 15.199

C. 5.066

D. 0.1

E. 0.05 9. 将100kPa 压力下的氢气150mL 和45kPa 压力的氧气75mL 装入250mL 的真

空瓶,则氢气和氧气的分压分别为( )

A. 13.5

B. 27

C. 60

D. 72.5

E. 145

10.实际气体接近理想气体的条件是( )

A. 低压高温

B. 高压低温

C. 低温低温

D. 高温高压

11.下列关于分子论的论点,正确的是( )

A.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 分子是保持原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C. 分子是保持原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D. 以上论述都不正确

1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 原子比分子的体积小

B. 原子比分子的质量小

C. 分子能不断地运动,原子则不能

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变成另一种分子,而原子则不能

1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纯净物称单质

B. 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纯净物称化合物

C. 纯净的石墨晶体由C-12,C-13,C-14构成碳单质

D. 纯净的氧中含少量的臭氧构成氧单质

14.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3,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必然含有( )

A. 42个质子和41个中子

B. 1个中子,41个质子和41个电子

C. 83个电子

D. 42个中子和41个质子

15.多核素元素的几种核素,在其原子核中具有( )

A. 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

B. 相同的质量数,但原子序数不同

C. 相同的质子数,电子数不同

D. 相同的中子数,但质子数不同

16.H-1,H-2,H-3与O-16,O-17,O-18六种核素,组成水的分子类型总

数是( )

A. 9种

B. 8种

C. 18种

D. 27种

17.核素C-12的原子质量为12.0000u,丰度为98.89%,核素C-13的原子质量为

13.0033u,丰度为1.109%,则碳的平均原子量为( )

A. 13.0008,

B. 12.011

C. 13.0045

D. 12.050

18.分子量为58的化合物,含5/29(质量)的氢,其余为碳,这个化合物的一个分

子中氢原子的数目为( )

A. 5

B. 4

C. 8

D. 10

19.有一元素X,它与氧化合形成分子式为X4O 的化合物,如果8.40千克的X

与6.50千克的氧恰好完全化合,则元素X的原子量是( )

A. 24.0

B. 31.0

C. 54.4

D. 70.3

20.一定温度和压力下,2.00克CO2体积为1.12升,同温同压下,2.00克某气

体体积为0.77升,已知CO2分子量为44,则该气体的分子量为( )

A. 64

B. 34

C. 18.8

D. 80

21.氯的平均原子量为35.453,自然界存在的氯的同位素仅有Cl-35,Cl-37则

Cl-35,Cl-37在自然界的丰度比近似为( )

A. 1:4

B. 3:1

C. 4:3

D. 3:2

22.标状下,25升气体的质量是0.050kg,则与气体的分子量最接近的数值是

( )

A. 22:

B. 34:

C. 45:

D. 56.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量"就是某物质的摩尔质量

B.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

C. 标况下,1摩尔物质的质量才是摩尔质量

D. "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是通过摩尔质量联系起来的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

B.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C. 标准状态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D. 标准状态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

25.一定量的某气体,压力增为原来的4倍,绝对温度是原来得2倍,那么气

体体积变化的倍数是( )

A. 8

B. 2

C. 1

2

D.

1

8

2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种气体产生的压力,与其它气体的存在有关

B. 一种气体产生的压力,与其它气体的存在无关

C. 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各气体的分压力之和

D. 各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总压与该组分的摩尔分数之积

27.初始压力为101.3kPa的N2(g) 1升和CO2(g) 1升装入一个单向抽空的0.5升

容器中,如温度保持不变,N2(g)的分压为( )

A. 101.3kPa

B. 202.6kPa

C. 303.9kPa

D. 405.2kPa

28.一敞开烧瓶在280K时充满气体,要使1

3

气体逸出,则应将温度升高到

( )

A. 400K

B. 300K

C. 420K

D. 450K

29.合成氨原料气中,H2,N2比为3:1(体积比),除此二种气体外,还含有杂质

气体4%,原料气总压为15198.75kPa,则N2,H2的分压分别为( )

A. 4217.0kPa

B. 3647.7kpa

C. 3500kpa

D. 11399.1kPa

E. 10943.1kPa

30.可使气体扩散速度增大的因素为( )

A. 增加气体的质量

B. 加入催化剂

C. 升高气体的温度

D. 恒温恒压下加入其它气体

31.标况下某气体1.12升,质量为1.25克,则H2的扩散速度是同条件下该气体

扩散速度的( )倍

A. 12.50

B. 0.08

C. 3.54

D. 0.35

32.一未知气体在一台扩散仪器内以10米/秒的速度扩散,在此仪器内,CH4气

体以30米/秒的速度扩散,此未知气体的分子量为( )

33.银有质量为106.902u和108.900u两种同位素,以知银元素的原子量为

107.870,求质量为106.902u的同位素的丰度为( )

A. 51.35%

B. 48.65%

C. 60.25%

D. 39.75%

34.用氢还原某n价金属氧化物时,1克氢气能还原m克氧化物,则该氧化物中

金属的原子量是( )

A. (m-8)n

B. (8-m)n

C. mn+8n

D. (m-16)n

35.某主族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RO3,该元素R能与氢生成氢化物,

其中氢的含量为17.76%,那R的原子量为( )

A. 7

B. 14

C. 31

D. 75

36.用足量的金属还原m克某金属氧化物R2O3 ,得n克金属R,则R的原子量

为( )

A.

48n

(m-n)

B.

24n

(m-n)

C. (m-n)

24n

D.

(m-n)

48n

37.欲配制1升含NH310%的氨水,(d=0.96g·mL-1),标准状况下,需NH3的体积

为( )

A. 253升

B. 126.5升

C. 63.25升

D. 0.1265升

38.373K与98658.6Pa压力下,一物质蒸气密度d=0.5977克/升,该物质的分子

量( )

A. 64

B. 34

C. 144

D. 18.8

39.关于摩尔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摩尔是计量一系统物质中所含基本单元数量多少的数量单位

B. 摩尔既是计量一系统物质中所含基本单元数量多少的数量单位,又是表

示它们质量大小的质量单位

C.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它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含的基

本单元数与0.012kg C-12的原子数目相等

D. 摩尔是一个质量单位

40.在相同条件下,2.00L某气体质量为3.04克,8L的N2的质量为10克,则该

气体的分子量为( )

A. 17

B. 34

C. 68

D. 136

41.一个20升的氧气钢瓶,未使用前其压力为1.52×107Pa,(室温293K时) 使用

一段时间后,钢瓶内压力降为2.03×105Pa,则用掉的氧气的质量为( )

A. 3.461

B. 1.825

C. 1.731

D. 0.913

二.计算题

1.将含有硝酸铜和铜粉的混合物若干克在空气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结果反

应前后质量未变,求原混合物中铜和硝酸铜的摩尔百分组成. (原子量: N:14 O:16 Cu: 64)

2.300K,101.325kPa下,一烧瓶充满氮气的质量为0.050426kg,在相同条件下,

充满氢气为0.049888kg,则烧瓶的体积为多少升?

3.将含等摩尔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入一反应器,在30397.5kPa下反应,若

氢气反应掉20%,这时反应器内的压力为多少?

4.将等体积混合的SO2(g),O2(g)的混合气体,通过接触器,有90%的SO2变

为SO3,求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

5.将两团棉花塞子,一个用浓氨水湿润,另一个用浓盐酸湿润,同时塞入一根

长0.97M的玻璃管两端,在氨气和氯化氢气体首先接触的地方,生成一个NH4Cl环,问这一环在距氨棉塞一端多远处出现?若V(NH3) =30ml·s-1则V(HCl)是多少?

6.0.3263克某金属的氢化物MH2与水作用,MH2 + H2O →M(OH)2 +H2↑,在

294K,101.3kPa条件下得干燥H20.345升,求此金属的原子量。

7.在300K和101kPa时,一块0.136克的Al-Zn合金与盐酸完全反应,得到干

燥的氢气为0.129升,试计算合金中铝的百分含量。

原子量: Al:27 Zn: 65 Cl: 35.5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二.计算题

1. 解: 设铜为Xmol , 硝酸铜为Ymol

2Cu + O 2→ 2 CuO 2mol 增加32克 X Z Z=

32X

2

=16X 2Cu(NO 3)22→2CuO+4NO 2+O 2 2mol 减量: 4×46+32=216 Y W W=216Y 2 =108Y

∵Z=W ∴16X=108Y

令:X+Y=1 则: X=0.87=87% Y=0.13=13% 2. 解: W=

PVM

RT

W(N 2)=101.325×1×28

8.314×300 =1.14(g)

W(H 2) =101.325×1×2

8.314×300

=0.08(g)

(1.14-0.08)1 = (0.050426-0.049888)×10

V V=0.51(L) 3. 解:

N 2 + 3H 2 = 2NH 3 反应前: n n 0 反应后: n-0.23n n-0.2n 0.43n

n 总=n-0.23n + n-0.2n + 0.43n =1.867n

21.867 = 30397.5P P=28376kPa

4. 解: 设反应前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为1升.

2SO 2 + O 2 →2SO 3

始: 0.5 0.5 0 平: 0.05 0.275 0.45 总体积=0.775 升 V SO2=

0.05

0.775 =0.065 V O2 =0.275

0.775 =0.355

V SO3 =0.45/0.775=0.58 5. 解: V(HCl)/ V(NH 3) =

3

NH

HCl M

M =1.465

白环距氨端为:

1.465

(1.465+1)

×0.97=0.576(m)

V(HCl) =V(NH 3)/1.465=20.5mL·s -1 6. 解: 求在标况下,H 2的体积

压力不变时:

V 1 T 1 = V 2

T 2

V =0.375×273

294

设: 金属的原子量为X

MH2 + 2H2O = M(OH)2 +2H2↑ X+2 22.4×2

0.3263 0.375×273

294

= 0.348

0.348X + 0.696 = 22.4 × 2 ×0.3263

X = 40

7. 解: 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n=PV/RT=(101×0.129)/(8.314×300) = 0.00522mol 2Al + 6HCl=2AlCl3+ 3H2

54g 3mol

X m

m =3X/5.4

Zn + 2HCl=ZnCl2+ H2

65 1mol

0.136-x n

n = (0.136-X)

65

有: (0.136-X)

65

+

3X

54

= n + m = 0.00522(mol)

解得: X=0.078

Al%=0.078

0.136

×100%=57.35%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基本内容

化学 一、上海初中化学基本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一)学习要求 1.知道分子和原理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能从原子、分子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构成,为进一步从本质上认识物质的变化打下基础。 2.识记元素的概念,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并能判断元素的存在形容。 3.知道地壳中、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4.学会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5.知道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的概念,识记碳元素的一些常见的同素异形体以及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二化学用语 (一)学习要求 1.熟练书写常见的21种元素的符号和名称:H、He、C、N、O、Na、Mg、Al、Si、P、S、Cl、K、Ca、Mn、Fe、Cu、Zn、Ag、Ba、Hg。 2.识记常见的原子团的符号和名称:铵根、硝酸根、氢氧根、硫酸根、碳酸根。 3.知道化合价的概念,熟记常见的元素和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只要求掌握C和Fe的可变化合价)。能熟练运用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能应用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化学式的正误。 4.能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 5.知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能根据化学反应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质量守恒定律 (一)学习要求 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它们的本质区别,会判断比较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做出判断。 2.学会用化学方程式表述各类反应,理解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作出判断。3.知道中和反应的概念、中和反应放热,理解中和反应过程中常见指示剂颜色的变化。能书写若干常见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和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学会从得氧、失氧角度判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氧化剂、还原剂。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四、溶液 (1)学习要求 1.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常以某种分散体系的形态存在。溶液是一种重要的分散体系,在生活、生产和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初步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常识性了解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并知道它们跟溶液的区别。 3.初步体验自然界中充满了“物质溶解成溶液,溶液中析出溶质”的现象。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知道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点梳理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一)物质的多样性1、物质的三种状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三态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之间的间隔(距离、空隙)改变,大小改变不了.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举例:Fe2O3、CO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物质的种类(一种或多种)各举两例:纯净物:氧气、水、高锰酸钾混合物:空气、溶液、大理石、煤、石油 4、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元素的种类(一种或多种元素的纯净物)各举两例:单质:铁、氧气、氦气、碳化合物水、氧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钙 5、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分:看是否含碳元素,(除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根是无机物).各举两例:有机物:甲烷(CH4)乙醇(C2H5OH)乙酸 (CH3COOH)葡萄糖(C6H12O6)无机物大多数不含碳元素化合物.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二)微粒构成物质1、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2、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定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离子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5、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6、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化学反应的实质:宏观:物质生成新物质,微观:分子生成新分子 8、五个原子团的离子符号:(NH4+、NO3-、OH-、SO42-、CO32-) 9、分子的性质:不停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有间隔、有质量和大小 10、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高考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命题特点和复习策略

高考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命题特点和复习策略 一、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及考点 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是化学的最基本内容与最基础的知识,是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分化点,更是高考的重点。基本概念"块":包括物质组成和分类线、性质变化线、化学用语线、分散系统、化学量线等五条知识线(或小系统)。基础理论"块":包括结构理论(原子结构,分子即化学键理论,晶体结构理论)和元素周用律、周期表线,电解质溶液(含氧化-还原理论)线,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理论线。理论块是化学的灵魂。主要考点有: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理解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气体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及离子共存、离子浓度问题,掌握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掌握有关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含溶液PH的计算、溶液浓度、质量分数、溶解度有关计算),掌握利用化学反应方程 式的计算等。 二、高考化学命题特点和趋势 1.注重基础: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题的挥毫泼墨 随着高考试卷整体难度的调整和试卷长度的缩短,高考化学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试题也越来越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题目涉及的内容和背景资料基本上为考生所熟知,例如高考常考不懈的“五同”的概念、原子的构成、化学键的类型、离子反应、平衡体系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等都是化学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中的重点、也是基点。 2.突出迁移:概念、理论试题的神来之笔 高考化学概念与理论试题重视基础,但不是就基础考基础,而是注重化学概念与理论基础的延伸和拓展,注重将课本理论知识的综合和应用。例如“氢镍电池”、“熔融盐燃料电池”、“镍镉可充电电池”、“甲醇燃料电池”等,都是课本原电池知识的

中考化学专题讲座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中考化学专题讲座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专题讲座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考点剖析: 1、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工具,熟悉并熟练应用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化学学科基本素质之一,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其基本要求是能够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书写。 2、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重点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会判断物质的类别并掌握各类物质的读法、写法。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重点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本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对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判别。 4、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热点预测 1、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用化学用语表示微粒或元素化合价,根据物质名称或指定物质类别书写化学式是较典型的题。近年来联系最新科技信息的题目渐多,一般是根据题目提供的化学式说明新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分子构成情况。 2、物质的结构和分类 分子、原子、离子定义及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等内容是本部分考查的重点,联系环保、化工等问题,考查物质的类别、组成或构成及隶属关系。在介绍一种新物质或有关环保、毒品或中毒的事件后,要求考生根据题给信息进行讨论和判断,是较新潮的题型。 3、化学方程式 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等内容是考查的重点,对化学反应类型的考查多与书写方程式相揉和,特别是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是必考点。 4、质量守恒定律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是本部分的基础,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各地中考题中的常见题型,如: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反应之中某物质的质量变化、求某物质的化学式或推断物质的组成。 说明:本部分内容在各省市中考题中都有,常常作为中考试题的开篇题,考核率为100%,命题的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 复习技巧点拨 1、掌握规律,把好记忆关,在记忆过程中注意总结,增强应变能力和迁移能力。 2、复习时要有所侧重,在中考中,化合价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必考知识点,对于这样的精品知识,复习时要重点突破。 3、抓住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归纳

2013年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归纳 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错误,是"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2.分子中键能越大,分子化学性质越稳定。正确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 错误,Sn,Pb等反应不明显,遇到弱酸几乎不反应;而在强氧化性酸中可能得不到H2,比如硝酸 4.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错误,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5.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7 错误,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可以是He、H等非金属元素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最外层7e-的117好金属元素目前没有明确结论 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 正确 7.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 (1)原子和原子;(2)原子和分子;(3)分子和分子; (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

(7)阳离子和阳离子 错误,这几组不行: (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 8.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一定只生成盐和水 错误,比如10HNO3+3Fe(OH)2=3Fe(NO3)3+NO↑+8H2O 9.pH=2和pH=4的两种酸混合,其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一定在2与4之间 错误,比如2H2S+H2SO3=3S↓+3H2O 10.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成离子的形式 错误,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和H2SO4要写成分子 11.电离出阳离子只有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错误,比如水 12.甲酸电离方程式为:HCOOH===H+ + COOH- 错误,首先电离可逆,其次甲酸根离子应为H COO- 13.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都是共价化合物 错误,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4.一般说来,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带正电荷 正确 15.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所具有的元素种数满足2n^2(n是自然 数) 正确,注意n不是周期序数

人教版初中化学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和原理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和原理 【知识点精析】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 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 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宏观 元素 组成 微观分子 原子核 质子原子 中子离子 核外电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 鸣气及各种溶液。 28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 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ì元素符号 ? ?化学式 4. 化学用语í

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

第一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 学时:3 重点:第3、5节(本章主要从旧知识引出新概念,衔接内容)难点:分压定律 第一节分子、原子(自学,中学已讲过) 第二节元素(element) 一、元素(中学学过) 二、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原子 氧有三种核素168O核素178O核素188O核素 称氧16核素氧17核素氧18核素 ↓ ̄ ̄ ̄ ̄ ̄ ̄ ̄ ̄ ̄ ̄ ̄ ̄ ̄↓ (同位素) 三、同位素(中学学过) 第三节国际单位制(SI)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一、国际单位制(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es)(SI制) SI制是1960年第11届国际单位计量大会建议并通过的一个单位制是以米(m)、千克(Kg)、秒(s)公制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克服了各种单位制并存所带来的混乱现象。我国是1977年首次试行的,1984年正式出版宣布,从1991年起正式是实行国际单位制。 SI制有7个基本单位,2个辅助单位 7个单位质量Kg(千克)、电流A(安培)、长度m(米)、时间s(秒)、光强度Cd(坎德拉)、 物质的量mol(摩尔)、热力学温度K(开尔文)辅助单位(2个)平面角rad(弧度)、立体角sr(球面角)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自学) 三、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1、定义:中学定义: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 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1971年10月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定义摩尔。 ⑴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的包含的基本单元数 与0.012Kg C-12的原子数目相等。 ⑵在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严以说明。可以是原子、分子、 离子、电子及其它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2、理解: 系统:指我们研究的对象,也就是物质体系。 基本单元:指某种微粒,或这些微粒的特定组合,如分子、 原子、离子等。 如:Cu,H2O,Cu2+,C=C,C—C 反应Cu2+ + Zn == Cu + Zn2+特定组合 摩尔单位:是计数单位,不是计量单位,使用摩尔时,其基本单元必须指出。 四、摩尔质量 1mol某基本单元的物质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用符号“M” 表示,单位“g/mol”(中学学过,不多讲了)。 第四节相对原子质量和分子质量 (Relative Atomic Mass and Relative Moleculor Mass)其实这一节中学也学过,就是过去所说的原子量和分子量。中学定义以一种碳原子12C的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树脂。这是一个相对值,因此称其为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更科学,更准确。 一、相对原子质量(自己看书) 二、原子质量和平均原子质量 1、原子质量:某核素一个原子的质量称为该核素的原子质量。 单位“μ”或“mμ”,“amμ” 2、平均原子质量:不同的元素由于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不同而只有多种核素,那么不同的核素由于具有不同的原子质量,而且在自然界中所占比例不同,所以我们为了更准确地确定原子质量,采用平均质量。 平均原子质量=核素的原子质量×丰度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79065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 一.选择题 下列有关同位素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数相等,原子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B. 质量数和原子序数都相等,化学性质不同 C. 质量数不相等,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 D. 质量数不相等,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不同 原子的摩尔质量,正确的描述是指( ) A. 任何一摩尔原子的质量 B. 标况下,一摩尔原子的质量 C. 含有阿佛加德罗数目个原子的质量 D. 数值上等于原子量,单位为g·mol -1的质量 一种未知气体,在一台扩散仪内以15.0mL·s -1的速度扩散,而此仪器内甲烷气体以30.0mL·s -1的速度扩散,则未知气体的分子量为( ) A. 64 B. 32 C. 144 D. 72 完全中和10升0.01mol·L -1 H 2SO 4需NaOH 的物质的量为( ) A. 0.2mol B. 2mol C. 0.5mol D. 0.4mol 与20克SO 3所含氧原子个数相同的CO 2的质量为( ) A. 33克 B. 44克 C. 16.5克 D. 22克 3.1克磷与氯气反应,生成PCl m 和PCl n 混合物,已知PCl m 和PCl n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PCl m 和PCl n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A. 3 B. 2 C. 0.06 D. 0.04 E. 0.05 一定量的某气体于300K 时装入10升密闭容器中,此时压力为91.2kPa ,若温度升高为360K ,容器压缩为原来的3/4,此时压力将变为( ) A. 68.4kPa B. 121.6kPa C. 146kPa D. 73kPa 将等体积的氧气和氢气放入钢瓶中,此时的温度为423K ,压力为20.26kPa , 经点燃爆炸并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则P 总, P 2 O 分别为( )kPa A. 10.133 B. 15.199 C. 5.066 D. 0.1 E. 0.05 将100kPa 压力下的氢气150mL 和45kPa 压力的氧气75mL 装入250mL 的真空瓶,则氢气和氧气的分压分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复习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复习 一、知识要点 1、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工具,熟悉并熟练应用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化学学科基本素质之一,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其基本要求是能够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书写。 2、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重点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会判断物质的类别并掌握各类物质的读法、写法。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重点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本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对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判别。 4、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点拨】 1、掌握规律,把好记忆关,在记忆过程中注意总结,增强应变能力和迁移能力。 2、复习时要有所侧重化合价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重点突破。 3、抓住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4、熟悉初中常见物质的俗称,将其俗称的来源弄懂,并与其学名,化学式及所属类别联系起来记忆。 5、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原子守恒、元素守恒和质量守恒”这个核心。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可表示为: 二、知识运用典型例题 例1、(2009年·四川)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 A、Fe B、N2 C、CO D、H+ 例2、已知溴元素的元素符号为Br,溴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图)

问: ①x的值为____。 ②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__ __(填序号) ③溴化氢的化学式为_____ __。 ④溴化氢的水溶液是一种酸,该酸的名称是______ __。 例3、(2009·北京模拟)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组成或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②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③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氧分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④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两种物质组成的⑤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⑥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⑦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⑧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 A、①⑤⑦⑧ B、①③⑤⑧ C、①⑥⑦⑧ D、③⑤⑥⑦ 例4、对于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不可能是两种沉淀 D、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例5、(2009·山西模拟)由 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下列要求各写出一种可能得到物质的化学式:(1)碱性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碱_______________; (3)含氧酸__________________ _;(4)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知识运用课堂训练 1、(2009·大同)在一小组的报告里使用了如下化学符号,其中错误的是() A、镁离子:Mg2+ B、两个氮原子:2N2 C、五氧化二磷:P2O5 D、氯化钾:KCl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 1、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物理变化: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这种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4、化学性质: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活泼性---稳定性、酸性---碱性 5、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6、混和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7、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8、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9、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10、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11、有机化合物:(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 12、无机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氧化物) 13、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14、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另一种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15、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16、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17、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18、还原反应:这种含氧化合物理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1) 放热反应:反应后使体系温度升高。 包括:燃烧反应、氧化反应、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CaO与H2O反应等。 (2) 吸热反应:需要在不断提供热量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的反应。 包括:加热分解制氧气。 19、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0、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查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2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 22、催化剂: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这种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做 催化作用。 23、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5、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6、相对原子质量:即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 所得的值叫做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7、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8、硬水: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29、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30、化学式:这种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3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融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3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中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和物,叫溶液。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与计算

巩固练习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氧化铝与硫酸的反应 3、氧化铝与烧碱的反应 4、氢氧化铝与盐酸的反应 5、氢氧化铝与苛性钠的反应 6、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 7、氧化铁与硫酸的反应 8、氢氧化亚铁与硫酸的反应9、氯化铁中加入铁粉 10、氯化铁中加入铜粉 11、氯化亚铁中滴加氯水 12、铜与浓硝酸的反应 13、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1、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 2、二氧化硅与生石灰(CaO)反应 3、实验室制备氯气 二氧化硫与生石灰的反应 4、工业合成氨 5、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6、实验室制备氨气 7、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8、C与浓硫酸的反应 (一)化学基本概念 1、化合物: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CO 2、NaCl、H2O都是化合物 2、单质: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如:Fe、H2、N2都是单质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4、化合价:化合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原子之间相互化合时的数目。它有正价和负价之分。

规律 (1)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2)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 (3)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4)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0 5、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如O2、H2O、CO2、KClO3等 化学式的含义(以H2O 为例): 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水有氢氧两种元素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练习】:1、试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氯化钠硝酸氧化铝氯化铝氢氧化铝氨气 过氧化氢过氧化钠氯化亚铁硫酸钠碳酸氢钠硅酸钠2、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的是( ) A.AlCl 3——氯化铝 B.Ca2+——钙离子 C.2 O——2个氧元素 D.2H 2 O——2个水分子 3、氯化钴(CoCl2)试纸常用来检验水是否存在,其中钴(Co)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1 C.-2 D.-1 4、下列含氮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的是() A.NO B.NH 3 C.HNO 3 D.HNO 2 【解析】:由于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判断NO中氮元素化合价是+2,NH3中氮元素化合价是-3,HNO3中氮元素化合价是+5,HNO2中氮元素化合价是+3。 5、写出下列常考的离子 氢氧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 硝酸根离子()硅酸根离子()氯离子()碳酸根离子() 碳酸氢根离子()铵根离子()三价铁离子()亚铁离子() 高锰酸根离子() 常见的酸与酸跟 (二)、物质的分类之酸碱盐 一、酸 1、酸是一类化合物的统称。酸在化学中狭义的定义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25℃时,其稀溶液的pH值小于7。这类物质大部分易溶于水中,少部分如硅酸()难溶于水。 常见的酸主要有 碳酸H2CO3 磷酸H3PO4 盐酸HCl 硝酸HNO3 氢硫酸H2S 氢溴酸HBr 氢氟酸HF 亚硫酸H2SO3 氢碘酸HI 硅酸H2SiO3 硫酸H2SO4

我对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认识

我对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认识 摘要】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育,在概念的形成和运用上更凸显了概念的重 要性。死记硬背的方式会对以后的化学教学有所阻碍更多的是影响了学生学习化 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是对于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谈了一些简单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1-0075-01 在这几年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关于化学的基本概念的落实问题上一直在困扰着我。学生如果是靠死记硬背的记忆概念就显得很牵强,而且会使学生有抵触情绪,冲淡学习化学的兴趣,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轻松牢记化学的基本概念,并且还 可以让学生保持着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自己简单认识。 一、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忽略概念形成的过程,那是对概念的定义进行生搬硬套的传授,学 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学生只是学习了一些词语,会背诵概念的词句, 在做题时虽然也可以解答习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用概念的规律对习题做出判断,那不是真正有意义的构建了概念,那应该叫做一种条件反射。当遇到一些概念的 灵活与运用的问题和概念的外延的一些问题上就会显得很被动的。因此,化学基 本概念教学的基本原理应是注重学生概念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可以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分析归纳,形成基本概念适的条件使学生自主建构意义 形成概念。 教师应该注重对情景的设置和提出有效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从一定的方向对 情景进行分析,发现情景中的问题,学生若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学生明确 了学习的任务,有了明确的思维方向,也就为学生自主建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时,教师列出几个在四大反应范围内的和不在四大 基本反应范围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当学生首先按以前的经验给这些反应分类,但当他们用原有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这项反应遇到困难时,必然会产生用新的方式 去理解这些反应的动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从 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去观察,如果发现这些反应其实只有两类,这时学生基本上就 形成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内容的认识。此时学生应能对所选择的信息形成概括,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述或接受前人的描述语言,从而完成对概念的建构。 二、通过实验渗透概念 初三的化学是启蒙教育,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就这个原因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教师尽可能地加强直观教学,增加课堂实验, 让每个学生都能直接观看到实验现象,加强直观性,增强学生对概念的信度。同 时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概念。 三、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对于抽象的概念,在没有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应该应适当的比喻或指导学生自 学去获取知识。合适的比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分子这一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先去想象分子的样子,可以在纸上凭着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 分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微观意识。再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一些现象:为什么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为什么卫生球放久了会慢慢变小?烟雾的扩散等。 让学生从宏观的感觉中去体会微观粒子的性质,理解分子论概念。元素是一个很 抽象的概念,在建立元素概念时,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先让学生回忆原子及原子

高中化学概念总结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复习 纯净物与混合物:只含一种物质的物质为纯净物,反之为混合物。 单质与化合物: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反之为化合物。 氧化物:只含两种元素,并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为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等;碱性氧化物是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为金属氧化物,如CuO、MgO等。Na2O2是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酸酐:酸酐是指酸脱水之后形成的物质。无机酸的酸酐多为非金属氧化物(少数为金属氧化物),有机酸的酸酐不是氧化物。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在这两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溶解时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盐;不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就是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和水。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判断标准是其溶解时的电离程度,和溶解度无关。 胶体:胶体是指分散质尺寸介于1~100纳米的分散系(混合物)。 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尺寸的大小不同; 区分胶体与溶液的方法之一是丁达尔现象(效应); 胶体能透过虑纸,但不能通过半透膜;微观粒子都有布朗运动现象; 常见的胶体有:鸡蛋清、淀粉溶液、豆腐(属于凝胶)、生活中的空气等。 共价化合物与离子化合物: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主要是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 的物质,AlCl3也是共价化合物),包括非金属的氢化物和氧化物、 酸,大多数有机物; 只要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主要为非金属与金属 形成的物质,包括含有金属的碱、盐和金属氧化物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是指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能够重合的分子(如H2O、NH3、HCl等),正负电荷中心能够重合的就是非极性分子(如CO2、CH4等)。 极性共价键与非极性共价键:同种元素形成的共价键就属于非极性共价键,不同元素形成的共价键就属于极性共价键。 晶体的分类:根据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将晶体分为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原子晶体(由非金属原子构成)、离子晶体(离子构成)、金属晶体(金属原子构成);一般来说,原子晶体的熔沸点最高,离子晶体和原子晶体次之,分子晶体的熔沸点最低。 工业上的三酸两碱:H2SO4、HCl、HNO3、NaOH、Na2CO3。 工业上的两个标志:硫酸的年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个化工行业发达与否的标志,乙烯的年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行业发达与否的标志。 大气污染物:SO2、NO x、PM2.5、O3等。甲醛不是大气污染物,是室内污染物。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如:O2与O3、石墨与金刚石。 同位素: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即质子数相同,种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12C与14C,16O与18O。 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n个CH2的有机物互称为同系物。满足同系物的条件有二:分子组成要相差n个CH2 ;结构要相似(官能团相同)。如:乙烯和丙烯互为同系物,但C2H4与C3H6不是同系物的关系(C3H6有可能是环丙烷)。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基本概念和理论

/初三化学(下)总复习测试卷(一)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C:12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碘”是指( ) A 、分子 B 、元素 C 、单质 D 、阴离子 2、下列现象,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①有水滴产生的过程 ②浓硫酸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了 ③碳酸氢铵露置空气中质量减轻了 ④爆炸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3、下列变化中,可以用来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是( ) A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氮气和氧气 B 、分解液态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C 、分离KNO 3和NaCl ,得到KNO 3晶体 D 、对天然水加热时有气泡冒出 4、已知用碳还原烘干的铬酸钠可制得氧化铬4Na 2CrO 4+4C+O 2==4Na 2CO 3+2Cr 2O 3,在这反应前后的两种含铬的化合物中,铬的化合价依次是( ) A 、7、3 B 、6、3 C 、6、5 D 、5、6 5、下列各组物质中,在物质分类里前者从属于后者的是( ) A 、纯净物、混合物 B 、氧化物、化合物 C 、单质、化合物 D 、金属、非金属 6、过氧化氢(H 2O 2)是隐形眼镜的洗液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它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 、它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 D 、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7、一个CO 分子的质量为a 千克,其中氧原子的质量为b 千克,若以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则CO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b a a -8 B 、b a a -12 C 、b a a -16 D 、b a a -32 8、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或通入到水中,所得溶液pH 小于7的是( ) A 、CuO B 、CaO C 、CO 2 D 、NaCl 9、使25克甲与5克乙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中含10克甲和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其化学式分别用A 、 B 、 C 、 D 表示,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A+B==C+D B 、A+2B==2C+D C 、2A+B==2C+ D D 、2A+B==C+2D 10、现代医学证明,人类牙齿由一层称为碱式磷酸钙的坚硬物质保护着。碱式磷酸钙 的化学式中除钙离子外还含有一个氢氧根离子和三个磷酸根离子(PO 43-),则其化学式正 确的是( ) A 、Ca 2(OH)(PO 4)3 B 、Ca 3(OH)(PO 4)3 C 、Ca 4(OH)(PO 4)3 D 、Ca 5(OH)(PO 4)3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初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专项练习题

初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相对原子质量:K-39 I-127 0-16 C-12 H-1 Fe-56 S-32 Al-27 一、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木炭燃烧 C.冰融化成水 D.矿石粉碎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融化成水 B.铁生锈 C.豆磨成豆浆 D.汽油挥发 3、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 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 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干净无污染的空气 B.干冰 C.冰和水的混合物 D.液态氢 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质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6.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有些水果和花的香虽有一定距离,仍能闻到,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更小的原子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7.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 A.物质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原子的种类 D.分子的数目 8.下列各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 A.大理石、CaCO3 B.纯碱、NaOH C.熟石灰、CaO D.烧碱、NaCl 9.在空气的成分中,约占空气体积1/5的气体是( ) A.氮气 B.稀有气体 C.氧气 D.二氧化碳 10.在 M + 2O2 == 2CO2 + 2H2O 中,依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M为( ) A.CH3OH B.C2H5OH C.CH3COOH D.CH4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B.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的 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12.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三种物质,都可以得到氧气。说明这三种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