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人物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孔子(没落奴隶主阶级)⑴主张:思想核心:“仁”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
(由上级到下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伦理观:性相近⑵影响:战国时期创立儒家学派,但不受统治者欢迎。
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孟子(新兴地主阶级)⑴主张: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加强对人民统治的一种手段)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伦理观:性本善名言: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三、荀子(新兴地主阶级)⑴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伦理观:性本恶。
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礼法并施名言:知天命而用之(人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孟子、荀子影响:战国后期,使儒学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四、老子(奴隶主贵族阶级)⑴主张:世界万物的本是“道”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政治主张:无为而治(无为—不乱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贵贱、难易、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辩证法)名言:治大国如烹小鲜(繁杂简单化)⑵影响:道家学派创始人五、庄子(齐物思想)⑴主张: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名言:天与人不相胜(人不能战胜自然,要顺应自然)⑵影响: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道家:构成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六、韩非子⑴主张:君主要依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⑵影响: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历史学人物归纳总结引言历史学人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对象,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影响深远。
本文将对几位重要历史学人物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贡献和成就。
人物一:司马迁司马迁(前145年-前86年)是中国历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史记》的主要作者,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以其深入研究和广泛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而闻名。
他的史学方法论强调事实真相的重要性,强调对史料的严谨和客观处理。
他的作品《史记》不仅记录了中国从夏朝到西汉的历史,还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司马迁的贡献在于他对历史研究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推动,为后世的历史学家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物二:培根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年)是英国哲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被视为现代科学方法的奠基人之一。
他主张通过感官观察和实验来获取知识,强调通过归纳推理来发现自然规律。
培根的作品《新工具》(Novum Organum)提出了新的科学方法,强调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并主张透过对自然现象的研究来揭示规律性原则。
他还提出了经验主义观点,认为知识应该通过对实证数据的观察和实验来获取。
培根的贡献在于他对现代科学方法的倡导,将科学研究从传统的推理和理论模式中解放出来,为后世的科学家铺平了道路,并对科学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物三:杜邦艾尔弗雷德·杜邦(1863-1935年)是美国化学家和工程师,他被认为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化学领域做出了众多重要贡献,尤其是在高分子化学和合成材料方面。
杜邦是第一个成功商业化生产合成纤维的人,创造了尼龙这一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产品。
他还在安全引爆草地社区研发了火药,开创了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生产方式,对现代材料科学和工程学做出了杰出贡献。
杜邦的贡献在于他对化学工业领域的创新推动,开创了很多先进的合成材料,为现代工业的发展和改善人们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
必修III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1.道家:①代表人物:老子(李耳)、庄子(庄周)----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②主要观点:“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 儒家:①代表人物:孔子(孔丘)、孟子(孟轲)、荀子(荀况)②主要观点:核心是“仁”3. 墨家:①代表人物:墨子(墨翟) ----代表下层平民百姓②主要观点:“兼爱”、“尚贤”“非攻”4. 法家:①代表人物:韩非子----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②主要观点:依法治国,利用权术和权威在驾驭、威慑臣民。
※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二、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1.孔子的思想主张:----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①思想核心是仁,即“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②包含了民本思想,主张“为政以德”。
③主张“克己复礼”。
(目的在于维护统治秩序,为统治阶级服务;这是其思想中保守的)④教育思想比较进步,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2. 孟子的思想主张:----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①政治:“仁政”。
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理解: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民贵”是指重视百姓在维护统治秩序中的作用,并非指在政治经济地位上“民”比“君”高贵)。
③伦理观:“性善论”。
(主张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3. 荀子的思想主张:----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①“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②民本思想上,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强大。
③伦理观:“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三、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1.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方面统一来实现政治上的统一。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历史这门学科需要背的内容很多,要想记得牢,就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下面是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赶快收藏吧!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道家:老子(春秋)、庄子;儒家:孔子(春秋)、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孔子:①孔子的主要成就:春秋晚期鲁国人。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晚年编订古代文化典籍。
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称为“六经”。
②孔子的主要观点:a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c主张“克己复礼”。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d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a主张实行“仁政”。
b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c主张“性善论”。
荀子:a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
c提出“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经过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和改造,战国末期,儒家思想发展成为百家争鸣的大集团。
2、汉代儒学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提出: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目的是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②实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③影响: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1、列举“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道家学派的;儒家学派的;墨家学派的;法家学派的。
2、孔子思想核心是“”;强调统治者要。
孔子在教育上首创,主张“”。
3、孟子(“亚圣”)主张统治者实行“”,提出“”的民本思想。
4、荀子主张”和“”并重,提出“”的民本思想。
提出“”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5、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提出的政治主张。
韩非子主张君主要,提出系统的理论。
墨子主张、、、。
6、是西汉儒家的代表人物,为适应加强的需要向汉武帝提出了“”和“”的建议。
主张不在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7、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提议,兴办,规定教科书为。
这打破了以往由世代为官的陈规,也大大提高。
8、宋代出现新的儒学体系即,是三家融合的产物。
代表人物有北宋,他们认为是万物的本原,提出的认识论。
9、南宋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其基本主张有: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强调“”;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
10、心学的创建者是南宋的,他认为只需就可得到天理,不必向外探求。
集大成者是明朝的,他在认识论上,提出“”、“”的学说。
12、“离经叛道”的、认为是非标准依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为标准。
13、明末清初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揭露是“天下之大害”。
提出“”的民主思想;倡导“”;认为世界是的,物质是不断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1、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核心思想:“”,不足:。
2、苏格拉底①倡导“有是万物的尺度”;②提出“”;③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指出对美德同样重要。
他使哲学真正成为的学问。
3、文艺复兴主张以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6、文艺复兴的核心是,马丁路德的思想核心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是这三大运动兴起的共同背景是这三大运动的性质是这三大运动的共同作用是,8、理解启蒙运动的影响(1)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______________,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三民主义的形成相关人物介绍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孙中山经历了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转变过程。
1894年春,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了改革的主张,但李鸿章拒绝召见他。
当时,适逢甲午战争,孙中山对清廷的无能尤感愤懑。
从此以后,孙中山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1894年11月,孙中山回到檀香山,他联合二十多位华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兴中会在会章中指出中国正面临列强瓜分的危机,猛烈抨击了清政府的腐朽。
会员入会的秘密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1895年2月又在香港成立了兴中会。
香港的兴中会一成立,立即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
孙中山在广州设立了农学会的组织作为掩护。
兴中会在广州的起义,预定在这年10月26日(九月初九日重阳节)发动。
但事先被广州地方政府发觉了。
广州政府破获了起义的机关,查到了从香港偷运到广州的枪械。
70多人被捕,孙中山的好友陆皓东牺牲。
孙中山侥幸逃亡。
孙中山自广州失败后,赴日本,再经檀香山而到美国,又转到了英国。
清朝驻伦敦的使馆设计把孙中山诱骗入使馆,准备把他偷偷押运回国。
幸经营救脱险。
经此事件,孙中山在国际间开始作为中国的革命家而驰名。
1897年,孙中山来到日本。
随后他就在日本东京、横滨两地继续宣传革命。
1898年戊戌政变发生后,康有为、梁启超先后来到日本。
孙中山等人主动联络他们,希望能联合反清,但被拒绝。
1900年,策划惠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继续在国外展开革命活动。
黄兴黄兴(1874—1916)原名轸,派名仁牧,字岳生,号谨吾,后因从事革命活动,改名兴,号克强,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革命领袖。
1896年中秀才。
1899年10月被派赴日本考察教育。
1900年春回国。
1902年夏被选派赴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学习。
1904年2月成立华兴会。
随后积极联络会党,运动新军,计划于阴历十月十日慈禧太后生辰,炸毙在皇殿行礼的全省官吏,宣布起义。
历史必修三人物整理中国1.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
2.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邹国人。
3.荀子(约前313——前238)战国时期赵国人。
4.老子春秋晚期楚国人。
5.庄子战国时期6.韩非子战国后期+1孙膑,战国时期兵家代表7.墨子(约前468——前376)战国时期鲁国人。
8.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时期广川人9.程颐(1032——1085)、程颢(1033——1107)10.朱熹(1130——1200)南宋11.陆九渊(1139——1193)南宋时期12.王阳明(1472——1528)明中期13.李贽(1527——1602)明朝万历年间13.黄宗羲(1610——1695)明末清初14.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15.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1毕昇北宋时期+2张衡东汉+3僧一行唐代16.郭守敬(1231——1316)元代17.张仲景东汉18.屈原(前340——前278)战国末期19.李白(701——762)唐代20.杜甫(712——770)唐朝河南道巩县21.苏轼(1037——1101)北宋中期22.辛弃疾(1140——1207)辛弃疾是南宋卓越的词人。
23.魏源(1794——1857)清代 24.康有为(1858——1927)25.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 26.陈独秀(1879——1942)28.胡适(1891——1962)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29.鲁迅(1881——1936)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30.李大钊(1889——1927)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31.孙中山 32.毛泽东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33.邓小平古希腊 1.苏格拉底(前469——前399) 2.柏拉图(前427——前347) 3.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意大利 1.薄伽丘 2.但丁 3.彼特拉克 4.拉斐尔 5.米开朗琪罗 6.达·芬奇英国 1.莎士比亚(1564——1616)2.雪莱(1792——1822)3.卓别林(1889——1977)4.牛顿(1643——1727)5.达尔文(1809——1882)6.瓦特(1736——1819)7.法拉第(1791——1867)法国 1.伏尔泰(1694——1778) 2.孟德斯鸠(1689——1755)3.卢梭(1712——1778)4.康德(1724——1804)印度 1.泰戈尔(1861——1941)德国 1.爱因斯坦(1879——1955)2.普朗克(1858——1947)马克斯·普朗克(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3日) 可能找的不全,请见谅哟19.李白(701——762)李白,字太白,性格豪放,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孔子朝代:春秋著作:整理出《诗》、《书》、《礼》、《仪》、《春》、《秋》等典籍。
主张:a.孔子的思想体系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b.治国理念:“仁”,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c.哲学:并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d.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当仁不让于师”;e.民本思想:强调“节用而爱人”,“为政以德”;f.伦理观:性相近;g.历史观:“克己复礼”,较保守。
评价: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孟子朝代:春秋著作:《孟子》主张:a.政治思想的核心:仁政(孟子认为,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b.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c.主张人性本善;d.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评价: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的重要奠基人。
被尊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荀子朝代:战国著作:《荀子》主张:a.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b.主张“性恶论”;c.基本继承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同时主张礼法并施。
评价: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的重要奠基人。
被尊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董仲舒朝代:西汉著作:《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等。
主张:a.“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人均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b.借用阴阳家的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
提出三纲五常。
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评价:董仲舒提出的新儒学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是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主流地位。
程颢、程颐朝代:北宋著作:无主张:a.“天理”是万物的本源,世界先理后物;b.“人伦者,天理也”,天理就是纲常有德;c.“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代表重要)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思想主流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出现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士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变化,出现了私人讲学。
2.代表人物:道家:老子和庄子;儒家:孔子、荀子、孟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子。
3.作用: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名丘,字仲尼,被称为至圣。
2.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3.**孔子的主张:【思想核心是“仁”;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克己复礼”】{政治主张};【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称为六经,他的言行载于《论语》一书】{教育贡献}。
4.孟子,名轲,有亚圣之称,著有《孟子》一书5.孟子的主张: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方面,孟子主张“性本善”6.荀子名况。
7.荀子的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荀子提出“人之性善8.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道家和法家1.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老子的主张:【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老子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总在不停的运动;】{哲学思想}【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他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政治主张}3.庄子的主张: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学说,把世界万物看成是相对的;他认为放弃一切的大小、贵贱、生死、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1.孔子(前551——前479)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因不满统治者所为,他周游列国,晚年回国潜心办学和著述。
他对促进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
他先后传授弟子三千人,学业优秀者七十二人,时称“七十二贤”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和《春秋》后称为“”六经。
他的言行载于《论语》一书。
孔子被后人尊称为“至圣”思想主张:仁者爱人,爱有差等;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孟子(约前372——前289)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
他曾游历列国,主张不被采用,晚年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
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著有《孟子》一书。
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制天命而用3荀子(约前313——前238)荀子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
著作《荀子》系统阐述了他的学术思想思想主张:“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人之性恶”4.老子老子名聃,生平不详。
传说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
他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
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
老子退隐后,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思想主张:万物本原是“道”;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辩证法(循环论)5.庄子思想主张:否定一切差别,无为6.韩非子思想主张:社会向前发展(改革);法不阿贵;君主专制;中央集权7.墨子(约前468——前376)墨家创始人墨子,战国时期鲁国人。
他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的去爱所有的人;宣扬“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他的治国主张是“尚贤”,反对任人唯亲。
8.董仲舒(前179——前104)董仲舒,西汉时期广川人。
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他上《天人三策》,受到重用。
晚年辞职回家。
从师修学著书,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思想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9.程颐(1032——1085)、程颢(1033——1107)程颢,称明道先生。
历史必修三人物整理中国1.孔子(前551——前479)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因不满统治者所为,他周游列国,晚年回国潜心办学和著述。
他对促进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
他先后传授弟子三千人,学业优秀者七十二人,时称“七十二贤”。
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和《春秋》,后称为“”六经。
他的言行载于《论语》一书。
孔子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思想主张:仁者爱人,爱有差等;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孟子(约前372——前289)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
他曾游历列国,主张不被采用,晚年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
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著有《孟子》一书。
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制天命而用之”3.荀子(约前313——前238)荀子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
著作《荀子》系统阐述了他的学术思想。
思想主张:“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人之性恶”4.老子老子名聃,生平不详。
传说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
他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
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
老子退隐后,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思想主张:万物本原是“道”;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辩证法(循环论)5.庄子思想主张:否定一切差别,无为6.韩非子思想主张:社会向前发展(改革);法不阿贵;君主专制;中央集权7.墨子(约前468——前376)墨家创始人墨子,战国时期鲁国人。
他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的去爱所有的人;宣扬“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他的治国主张是“尚贤”,反对任人唯亲。
8.董仲舒(前179——前104)董仲舒,西汉时期广川人。
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他上《天人三策》,受到重用。
晚年辞职回家。
从师修学著书,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思想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9.程颐(1032——1085)、程颢(1033——1107)程颢,称明道先生。
程颐,称伊川先生。
程颢、程颐兄弟曾在洛阳讲学,故其学派称为“洛派”。
思想主张:万物本源天理,理先物后;天理——伦理道德;格物致知10.朱熹(1130——1200)朱熹,字元晦,世称晦庵先生。
朱熹曾在福建讲学,故其学派称为“闽派”。
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思想主张:天理就是道德规范,“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11.陆九渊(1139——1193)陆九渊,号象山先生,江西抚州金溪人。
思想主张:“心”是万物本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穷理,反省内心12.王阳明(1472——1528)王阳明,名守仁,号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
思想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13.李贽(1527——1602)李贽,号卓吾,福建泉州人。
他活了七十多岁,晚年被明朝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入狱。
死于北京狱中。
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
《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
《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
思想主张:孔子不是圣人;是非标准在变化;批判道学家,强调正当私欲13.黄宗羲(1610——1695)黄宗羲,浙江余姚人,当时人尊称他为梨洲先生。
《明夷待访录》是他的代表作,思想主张: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工商皆本”14.顾炎武(1613——1682)顾炎武,江苏昆山人,号亭林。
当时人尊称亭林先生。
主要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思想主张:“经世致用”15.王夫之(1619——1692)王夫之,河南衡阳人。
因他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麓,世称“船山先生”。
主要著作有《周易外传》《读通鉴论》等,后汇编为《船山遗书》。
思想主张: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16.郭守敬(1231——1316)成就:制造简仪;编订《授时历》17.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18.屈原(前340——前278)诗人,代表作离骚。
19.李白(701——762)李白,字太白,性格豪放,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热烈地追求光明和理想,纵情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猛烈地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
诗风壮浪恣肆,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飞思经纶”。
他曾游历过许多地方,写下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佳作。
20.杜甫(712——770)杜甫,字子美,自幼好学,知识渊博。
与李白相遇后,结为知交。
杜甫具有忧国忧民之心,不满朝廷的腐败,同情人民的疾苦。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亲历唐朝由盛转衰的剧变。
他用诗歌深刻地反映这个急剧变化时期的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的炽热之情,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炼,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21.苏轼(1037——1101)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后登上词坛。
他是宋词中豪放派的开创者,对后世影响很大。
他把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题材,都纳入词的书写范围。
他以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给词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
22.辛弃疾(1140——1207)辛弃疾是南宋卓越的词人。
他的作品以豪放为主,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他写的婉约词也很出色。
23.魏源(1794——1857)作家,著有《海国图志》24.康有为(1858——1927)康有为,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
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
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著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等。
25.梁启超(1873——1929)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26.陈独秀(1879——1942)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曾就读于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最高领袖。
27.蔡元培(1868——1940)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中国绍兴山阴人,原籍诸暨。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28.胡适(1891——1962)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29.鲁迅(1881——1936)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汉族。
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30.李大钊(1889——1927)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31.孙中山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
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他是一位在海峡两岸都受到敬重的革命家,中华民国尊其为国父、中国国民党尊其为总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称其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32.毛泽东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33.邓小平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古希腊1.苏格拉底(前469——前399)苏格拉底知识渊博,擅长辩论,他本人没有著作传世,但他的思想言行散见于学生的著述中。
思想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2.柏拉图(前427——前347)思想主张: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3.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思想主张: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真理高于一切;创立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意大利1.薄伽丘作家,著有《十日谈》2.但丁诗人,创作《神曲》3.彼特拉克作家,著有《歌集》4.拉斐尔画家,创作《西斯廷圣母》5.米开朗琪罗雕塑家,创作《摩西》《大卫》6.达·芬奇画家,创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英国1.莎士比亚(1564——1616)作家,著有《哈姆雷特》等悲喜剧2.雪莱(1792——1822)作家,著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3.卓别林(1889——1977)卓别林是“默片”时代最负盛名的电影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