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化及的方法学进展精品共27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94 MB
- 文档页数:27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化的研究进展
宋银丹;段勇
【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
【年(卷),期】2013(031)002
【摘要】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的检测结果能客观反映患者近6~8周的血糖代谢水平,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可反映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近年来,有关HbA1c检测的标准化越来越受到关注.
【总页数】4页(P108-110,130)
【作者】宋银丹;段勇
【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云南昆明650032;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云南昆明65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R578.1
【相关文献】
1.浅谈社区标准化仪器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脂的重要性 [J], 张燕
2.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化方法学评价 [J], 于强;汪咏新;吴新华
3.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和检测准确度现状 [J], 冯仁丰
4.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和检测准确度现状(续) [J], 冯仁丰
5.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及标准化研究进展 [J], 王少婷;刘倩;于洋;王艳;曹永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和检测准确度现状(续)冯仁丰【摘要】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是诊断糖尿病和监测其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在国际临床化学与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定义了HbA1c的被测量之后,经过各方的努力,全球各临床实验室HbA1c检测结果间的差异正逐步减小.所有提供HbA1c检测产品的厂商都不会客观地描述自己产品的弱点,只会强调其优点和临床价值.面对HbA1c检测的现状,临床实验室必须充分了解每个产品的特性及其不足之处,在将产品用于临床检测前必须验证产品的分析性能.只有确认其分析性能能够用于临床检测时,才能使用.一个实验室内必须具备2种不同检测方法的产品,这样才能识别患者样品内有无异常血红蛋白.目前,尽管人们认为免疫学方法检测HbA1c时无异常血红蛋白的干扰,但国际上尚未从临床上对各种异常血红蛋白的影响作出客观的判断.为了患者的利益,临床实验室一定要充分了解更多的信息.【期刊名称】《检验医学》【年(卷),期】2016(031)006【总页数】5页(P437-441)【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准确度【作者】冯仁丰【作者单位】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上海2001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968年,RAHBAR等[1-2]首次发现糖尿病患者HbA1c升高。
40余年以后,HbA1c已成为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一个不可或缺的指标。
自从DCCT、UKPDS等临床试验开展以来,HbA1c检测的标准化工作获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明确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由HbA1c检测确定)与其并发症之间的关系[3]。
由于HbA1c检测方法的发展,各大厂商在其产品特点和检测准确度宣传上有很多针对异常血红蛋白影响HbA1c检测结果的介绍。
尤其是我国,在厂商刻意夸大宣传的情况下,临床实验室对其产品优点和缺点的了解很模糊。
其实,任何一个检测方法都有其特点和优点,也一定有不足之处。
(一)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病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异常血红蛋白病)或珠蛋白肽链合成速率异常(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地中海贫血)所引起的一组遗传性血液病。
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化检测方法咱今儿个就来唠唠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化检测方法。
你说这糖化血红蛋白啊,那可真是个重要的指标呢!它就像是身体给咱发出的一个信号,能让咱知道血糖控制得咋样。
要检测糖化血红蛋白,那可得讲究方法。
就好比咱做饭,得有合适的食材、火候和调料,这检测方法也是一样。
首先得有可靠的仪器吧,这仪器就像是厨师手里的锅铲,没有它可不行。
然后呢,操作的人也得专业呀,不能马马虎虎的,不然得出的数据能准吗?检测的时候,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
每一个步骤都得准确无误,不能有丝毫偏差。
从样本的采集,到检测的过程,再到结果的分析,都得严丝合缝。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个小失误可能就会让结果大相径庭。
你想想看,要是检测不准确,那医生怎么能根据这个结果来给病人制定治疗方案呢?那不就像盲人摸象,摸不着头脑嘛!所以说呀,这标准化检测方法真的太重要啦!咱再打个比方,这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化检测就像是修房子,每一块砖都得放对位置,每一道工序都得做好,这样房子才能坚固耐用。
检测方法也是如此,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不然得出的结果能让人放心吗?而且啊,不同的检测方法可能就像不同的菜系一样,各有各的特点。
有的可能更准确一些,有的可能更快速一些,但不管怎样,都得符合标准,不然那不就乱套了嘛。
咱平时去医院检查,可得留意这个检测是不是按照标准来的哟。
要是不标准,那可得多问几句,毕竟这关系到咱的健康呢!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咱得对自己负责呀!总之呢,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化检测方法真的是至关重要。
它就像是我们健康的守护者,通过它,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所以呀,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可别不当回事儿哟!让我们一起关注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化检测,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2023年糖化血红蛋白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是一种用来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程度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过去2到3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糖化血红蛋白标准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
2023年的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将如何发展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当前的糖化血红蛋白标准是如何制定的。
目前使用的标准是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共识制定的。
根据这个共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小于或等于6.5%的人被认为是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患者。
这个标准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但并不完美。
随着糖尿病研究的进展,人们对血糖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的标准无法满足对更精确评估血糖控制的需求。
因此,2023年的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很可能会有所改变。
一种可能的改变是将标准值调整为更严格的水平。
研究表明,较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更好的血糖控制和较少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关。
因此,将标准值调整为6.0%或更低,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血糖控制的效果。
然而,这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低血糖的风险增加和个体差异的影响等。
另一个可能的改变是引入个体化的糖化血红蛋白标准。
目前的标准只考虑了整体人群的平均水平,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
然而,每个人的生理特征和疾病状态都是不同的,因此,个体化的标准会更好地反映每个人的实际血糖控制水平。
个体化的标准可以基于个体的基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风险等因素进行调整。
此外,改进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也是2023年标准可能的变化之一。
目前使用的方法主要是离子交换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对血红蛋白变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足。
未来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可能会采用新的技术,例如质谱法或免疫测定法,以提高准确性和灵敏性。
除了标准本身的改变,2023年糖化血红蛋白标准的应用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随着智能医疗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传感器和移动设备实时监测血糖水平,提供个性化的实时反馈和建议。
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和检测准确度现状冯仁丰【期刊名称】《检验医学》【年(卷),期】2016(031)005【摘要】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是诊断糖尿病和监测其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在国际临床化学与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定义了HbA1c的被测量之后,经过各方的努力,全球各临床实验室HbA1c检测结果间的差异正逐步减小。
所有提供HbA1c检测产品的厂商都不会客观地描述自己产品的弱点,只会强调其优点和临床价值。
面对HbA1c检测的现状,临床实验室必须充分了解每个产品的特性及其不足之处,在将产品用于临床检测前必须验证产品的分析性能。
只有确认其分析性能能够用于临床检测时,才能使用。
一个实验室内必须具备2种不同检测方法的产品,这样才能识别患者样品内有无异常血红蛋白。
目前,尽管人们认为免疫学方法检测HbA1c时无异常血红蛋白的干扰,但国际上尚未从临床上对各种异常血红蛋白的影响作出客观的判断。
为了患者的利益,临床实验室一定要充分了解更多的信息。
【总页数】5页(P345-349)【作者】冯仁丰【作者单位】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上海 2001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相关文献】1.浅谈社区标准化仪器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脂的重要性 [J], 张燕2.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化方法学评价 [J], 于强;汪咏新;吴新华3.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和检测准确度现状(续) [J], 冯仁丰4.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化促进糖尿病临床诊治一致性 [J],5.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及标准化研究进展 [J], 王少婷;刘倩;于洋;王艳;曹永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与研究进展作者:蒋园园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10期摘要:检验糖化血红蛋白已经成为了糖尿病监控检测的标准诊断方式,对糖尿病患者早期的筛查和确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出现了很多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相关的文献和研究,并根据不同的检测原理对其方法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类,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和总结。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和血液中葡萄糖缓慢、连续的非酶促不可逆反应的产物,它不会受到暂时性血糖的作用和影响。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对于高血糖,尤其是血糖波动比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属于长期控制血糖水平的重要指标,患者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能够反映其在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水平的病情控制程度。
1 糖化血红蛋白的来源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和血液中葡萄糖缓慢、连续的非酶促不可逆反应的产物,而HbA1c结构较为稳定,约占糖化血红蛋白的65%左右。
合成糖化血红蛋白的不可逆性使得它可以在患者体内蓄积,并贯穿在红细胞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同时受到红细胞葡萄糖浓度的影响,两者形成正比,所以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越高,与血红蛋白反映产生的糖化血红蛋白也就越高,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稳定性,准确反映患者在2、3个月时间内对血糖病情的控制情况,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早在1968年,Rahbar就已经证实了HbA1c是糖尿病患者的红细胞中存在的一种异常的血红蛋白,它与糖尿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如今,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方法已经超过了30种,可以根据性质与原理的不同类型。
2.1糖化、非糖化血红蛋白电荷的差异2.1.1离子交换HPLC法这种方法是当前分析检测HbA1c的标准方法,原理是依据pH7.0基础上HbA1c不带正电荷,非糖基化的HbA带正电荷,可以通过弱酸性阳离子离子交换层析将其与其他HbAlb、HbAla等区分开,同样根据这个原理目前也已经开发了专业的仪器检测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对全血中的HbA1c直接进行测定,检测的结果不会受到异型血红蛋白和衍生物的影响,检测精密度很好,标本的检测速度也非常快,适合大批量标准同时进行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标准化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作用无效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导致不同脏器的(长期)损伤、功能障碍和衰竭。
200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接近2亿,预测2005年将再增加1倍,人群患病率将从0.67%上升到2.3%。
中国现有糖尿病患者4000万,占全球总数的1/5。
我国每年用于治疗糖尿病的直接医疗成本超过180亿,占医疗总费用的4%。
监测血糖水平,对糖尿病的诊治是非常重要的,监测结果可用于评价治疗效果、调节饮食、活动和治疗,以达到最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血、尿葡萄糖和尿酮体测定对糖尿病的日内管理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但无法评价一段时期内的平均血糖控制水平。
糖化蛋白测定,主要是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蛋白测定,进一步完善了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测手段,其检测结果可以定量过去数月和数星期的血糖平均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GHB)实验通常是检测由血红蛋白和葡萄糖经缓慢过程且非酶促反应所形成的稳定部分,其合成速率与红细胞所处环境中糖的浓度成正比,积累并持续于红细胞120天生命期中。
由于红细胞允许葡萄糖自由渗透,血液样本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反应过去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GHB 检测用于常规实验室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且稳定发展至今,成为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
临床实验室中应用的GHB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方法基于GHB与非GHB的电荷不同,如离子交换色谱、电泳和等电聚焦方法;另一类方法基于血红蛋白上糖化基团的结构特点,如亲和层析和免疫实验,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对临床实验室而言,尚无“最佳”方法可以选择。
虽然方法不同,结果的表示不同,但在正确操作和解释的情况下,方法间可以有较好的相关性,并能为临床提供有用的信息。
基于在美国进行的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临床研究(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trial, DCCT),表明了糖尿病患者病程的发展和合并症与血糖控制的密切关系,及血浆葡萄糖水平与HbA1c水平间的关系。
中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化
中国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标准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行业标准:201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行业标准,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方法、质量控制、结果报告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2. 开展教育培训:自2009年以来,中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CGHSP)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医师培训和大众患者科普教育,培训医务工作者和大众患者,提高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认知和应用水平。
3. 推广质控体系: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带领全国各地区临床检验中心及相关学术机构开展多种区域性的糖化血红蛋白EQA/PT计划(室间质评计划),实验室检测质
量得到显著提升。
4. 发布教材和指南:201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糖化血红蛋白》教材;2020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将HbA1c作为诊断标准正式写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5. 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化活动,与世界各国分享经验,推动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尽管我国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化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检测结果的标准化和一致性程度不够等问题。
为进一步推进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化,我国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教育培训和质控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力度,提高糖尿病的诊疗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