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要点(2017)
- 格式:docx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6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安监总局第90号令,2017年5月1日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90号(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职责范围内、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建设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是指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建设项目。
本办法所称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是指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者影响,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设备、设施、装置、构(建)筑物等的总称。
第三条负责本办法第二条规定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的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统称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
建设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
第四条建设单位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依照本办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及相应的评审,组织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建立健全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档案。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工作可以与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一并进行。
建设单位可以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安全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合并出具报告或者设计,并对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安全设施一并组织验收。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细则摘要
本文旨在为新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竣工验收制定细则,以确保
该项目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符合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保障职工的健康安全。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职业病防护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然后分别讨论了新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的内容、验收标准、有效证据和审查方法。
最后,本文概括性地介绍了职业病防护设施竣
工验收完成后的操作规程。
关键词:职业病防护;竣工验收;标准;证据
1.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工
业发展逐步深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减
少职业病对职工生命健康的威胁,不断改善劳动者的劳动环境,是我国实
施职业病预防的法律法规要求,也是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和
需要。
新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是实施职业病防护工作的重要
环节,是确保新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措施符合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护的法律
法规和标准要求,保障职工的健康安全的重要手段。
附件2.4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现场检查要点一、总平面布置的检查1.查看厂区总平面布置是否做到功能分区明确。
生产区、厂前区和生活区、辅助生产区布置情况;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与其它工作场所和厂前区和生活区之间卫生防护绿化带设置情况。
2. 查看生产区工作场所:热加工与冷加工分开情况,产尘的工作场所与产毒的工作场所分开情况,高噪声工作场所的布置情况。
二、厂房和设备布局的检查1.查看厂房、控制室、各工段操作室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各建筑物的间距及走向;2.查看产生高温的工作场所的纵轴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关系;3.查看产生强烈振动和噪声的工作场所,以及天棚、墙体、门窗设置情况;4.同一工作场所内同时存在尘、毒、物理因素等多种职业危害因素时,查看生产设施布置情况;5.存在高温、辐射等设备作业场所布置情况。
三、卫生防护设施的检查1.检查粉尘、毒物、物理因素(噪声、高温、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及生物因素的防护措施设置情况,查阅相关技术参数;重点查看局部机械排风系统各排风气罩设计、通风系统的组成、管道材质、及其布置;查看产生噪声、振动设备的消声、吸声、隔声及隔振、减振措施;查看高频、微波等非电高辐射设备的屏蔽;查看电离辐射的屏蔽;2.检查产生粉尘、有毒物质或酸碱等强腐蚀性介质的工作场所的冲洗设施,地面的坡度,及有毒物质或酸碱等强腐蚀性介质的工作场所应急处置的设施、应急救援器材(防毒面具、呼吸器、冲淋洗眼器、急救药箱等)的配置;3.查看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物质或易挥发性物质且可能泄漏或积聚的地方,固定式或便携式检测报警仪器和事故通风设施的设置;4.检查上述设施的管理台账,重点检查维护维修记录情况。
四、个人防护用品的检查1.现场查看各作业岗位工人防尘、防噪声、防高温、防毒的个体防护用品的佩戴、使用情况;2.检查个人防护用品台账,重点检查采购、发放记录和日常检查记录。
五、现场职业卫生管理的检查1.查看存在毒物、粉尘、噪声、高温和工频电场作业现场职业卫生警示标识、危害告知卡、警示线、应急通道等的设置情况;2.查看企业职业卫生公告栏设置情况,检查各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张贴公告等情况;3.查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和专项处置方案,及预案演练情况;4.查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重点检查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设置、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和落实、职业卫生规程的建立情况,及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内容、健康检查结果、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的处理等。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背景介绍在建设项目中,工人常常需要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操作,如高处作业、架桥作业、挖掘等,这些工作都会给工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在建设项目中必须加强职业病防护措施的落实,特别是要建立有效的防护设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的相关内容。
目标和意义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是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
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护措施的落实也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竣工验收标准1.环境检测标准要求在建设项目现场按照相关的标准对环境进行检测,确保建设项目现场的环境安全。
环境检测主要包括噪音、震动、尘埃、有害气体等检测,确保环境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
2.安全设施标准建设项目中要根据不同工种的特殊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常见的安全设施有安全带、安全网、防护栏杆等。
在竣工验收过程中,要检查这些设施是否完好,并且是否能够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3.工作程序标准建设项目中,不同的工种需要遵守不同的工作程序,包括工作时间、工作范围、工作高度等。
在竣工验收过程中,要检查各个工种的工作程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并且要检查工作程序的实施情况。
4.防护徽标标准竣工验收过程中,要检查建设项目中的防护徽标是否标准化,是否完好。
所谓防护徽标是指在建设项目现场摆放的符号和提示标识,用于引导工人按照安全标准操作。
要求这些徽标清晰明了,能够被工人容易认知。
竣工验收流程1.召集相关人员进行会议,明确竣工验收的标准和流程,确定各个负责人。
2.调查建设项目的现场环境,进行检测,确保环境符合国家标准。
3.对现场安全设施进行检测,检查其完好性和可行性。
4.对各个工种的工作程序进行检查,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5.对防护徽标进行检查,了解其标准化和完整性。
6.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完善安全措施。
竣工验收注意事项1.在建设项目竣工之前,要确保防护设施的建造和管理规范,以防出现安全事故。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评审要点(2017版)的原因是否分析清楚,提出合理的防护措施是否可行有效。
A13B14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规程的要求,是否可行有效,是否存在漏洞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BB三)评价结论及建议15评价结论16评价结论是否明确准确,与评价结果相一致,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的要求。
根据评价结果和结论,提出的建议是否切实可行、符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AB三、评审报告的编制和提交17评审报告的编制18评审报告的格式、内容、语言是否规范、清晰、易懂,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
评审报告的编制是否严格按照评审要点,对评审结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分析,是否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BB19评审报告的提交评审报告的提交是否及时、完整、准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
分析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和生产过程中相应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状况,评价其合理性和符合性,提出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建议。
分析建设项目的运行和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相应的防护用品的配备状况和个人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和符合性,提出针对性的配备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建议。
分析建设项目的运行和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工作场所应急救援设施的设置状况,评价其合理性和符合性,提出针对性的应急救援设施设置建议。
综合评价建设项目的总体布局、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状况、辅助用室设置情况、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符合性和职业卫生专项投资概算及所列支的项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建议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如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的设置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以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影响。
专项投资项目需要对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计和预算需求进行客观、正确的符合性评价。
在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需要综合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具体补充措施,并明确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地点、设施种类、技术要求等,同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相关建议。
最新版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方案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方案一、项目概述为了保障建设项目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严格遵循相关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要求,确保其设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本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对最新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验收,以确保其完善程度、满足要求和可操作性。
二、验收内容1.设施类型:对建设项目涉及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全面的防护设施类型的检查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防护用品、防护设备、环境改善设施和教育培训设施等。
2.设施功能: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功能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其在各项工作环节中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3.设施合规性: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合规性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4.设施操作性: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操作性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其易于操作和维护。
5.设施培训:对建设项目工作人员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培训,确保其了解和熟悉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
三、验收方法1.文件检查: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计文件、验收报告和相关证明文件进行检查,确保其合规性和有效性。
2.现场检查: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现场进行实地检查,包括设施的实施情况、工艺流程、设备采购和设备安装等。
3.设备运行情况检查: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包括设备的性能指标、运行稳定性、设备寿命等。
4.设施操作流程检查: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操作流程进行检查和评估,包括设施的操作便捷性、使用规范性、维护保养等。
5.设施培训的组织和实施情况检查:对建设项目工作人员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培训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包括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方式、培训的对象等。
四、验收结果1.合格:符合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计要求、国家标准及法规要求,并且设施实施和操作过程符合要求。
2.不合格: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施工瑕疵、设备故障等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整改和修复。
五、返工及整改对不合格的设施进行返工和整改,必要时需要重新审查和验收。
六、验收报告验收结束后,编制详细的验收报告,包括对设施的检查结果、问题发现及处理情况、建议等,供相关方参考和参考。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方案
一、验收前检查
1、在开始验收前,应先查验项目建设方案,确定防护设施的技术指标、设计要求和结构及装潢,确定设施建成后的使用对象和技术状况,分
析和记录装饰材料、室内温度和湿度,检查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和存在量,检查防护设施的运行状况和设备机械的状态。
2、实施安全作业:验收前,应检查安全设施的完好性,并按规定的
要求检查安全作业机械及其周边环境,确保安全作业环境的正常运行。
3、检查防护措施:根据防护设施的实际情况,检查防护措施的设计
和使用,包括进出口的管理、室内活动区域、室内的空气流通及室外的空
气外洗换,目的是确保防护措施的设计和使用符合要求,确保防护设备能
够有效地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
二、验收过程
1、验收室内环境:根据室内温度、湿度、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等指标,对室内空气质量、室内设备及装饰材料的品质和装饰的完整性等进行
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情况进行更正和修改。
2、验收室外环境:检查室外设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检查室外空
气是否符合标准,室外环境的空气流通是否符合要求。
90号令规定职业病防护设施现场竣工验收主要内容如下:建设单位采取下列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五)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六)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七)建设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并组织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八)按照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九)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十)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符合要求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十一)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十二)职业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要求的其他管理措施。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建设项目概况;(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执行情况分析、评价;(三)职业病防护设施检测和运行情况分析、评价;(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析、评价;(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情况分析、评价;(六)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分析、评价;(七)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分析、评价;(八)职业健康监护状况分析、评价;(九)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分析、评价;(十)正常生产后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治效果预期分析、评价;(十一)职业病危害防护补充措施及建议;(十二)评价结论,明确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类别,以及采取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所提对策建议后,职业病防护设施和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职业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