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pdf
- 格式:pdf
- 大小:13.96 KB
- 文档页数:5
语文答题技巧高中模板高中语文答题技巧。
一、阅读理解。
1. 通读全文,把握文章主旨,了解文章脉络;2. 注意关键词,找出文章中的重点信息;3. 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再读相关段落,找出答案;4. 注意排除法,排除干扰项,找出正确答案。
二、写作技巧。
1. 明确立意,确定文章主题;2. 合理构思,确定文章结构,分清开头、中间、结尾;3. 语言得体,运用生动的词语,避免使用生僻字;4. 表达清晰,句子通顺,逻辑严密,注意段落转折;5. 注意细节,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避免语法错误。
三、作文题。
1. 仔细审题,明确写作要求,确定文章体裁;2. 合理构思,确定立意和论点,列出论据;3.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不要拐弯抹角;4. 适当发挥,丰富内容,展现个性思考;5. 注意篇幅,控制好文章长度,不要偏离主题。
四、古诗文解析。
1. 通读全文,了解古诗文的整体意境;2. 注意把握关键词,找出古诗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3. 注意修辞手法,分析古诗文的表达方式;4. 注意历史背景,了解古诗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5. 注意情感表达,理解古诗文的情感内涵,把握作者情感。
五、古文阅读。
1. 通读全文,了解古文的整体结构;2. 注意把握关键词,找出古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3. 注意句法结构,分析古文的语言特点;4. 注意历史背景,了解古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5. 注意文化内涵,理解古文的文化内涵,把握作者思想。
总结,高中语文答题技巧主要包括阅读理解、写作技巧、作文题、古诗文解析和古文阅读。
掌握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语文考试,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语文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倾心总结)第一篇: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倾心总结)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
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
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
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
常考题型一、人物形象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如何解答这类题型,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一、表达人称1.第一人称:表达和蔼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切生动之感。
并更能惹起读者感情的共识!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怀性和和蔼感,便于感情沟通。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显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应现实比较灵巧自由。
(客观实在)二、表达方式1.正叙:能按某一次序 (时间或空间 )较清楚地进行记述。
2.倒叙:造成悬念,令人着迷。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需的铺垫照顾,增补说明,使情节更为完好,构造更为严实,内容更为充分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增补解说,对下** 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 (指表达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 )使眉目清楚,照顾得体。
三、描绘整体来说,描绘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述人物的相貌及心里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绘、心理描绘:更好显现人物的心里世界、性格特色。
2.光景描绘:详细描绘自然风光,创建一种氛围,衬托人物的感情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绘: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址,衬着氛围,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绘、心理描绘、细节描绘:刻画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心理活动,促使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别的成效。
5.正面描绘、侧面描绘: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衬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庸为生动,化高深为浅易,化抽象为详细。
2.比较:给物给予人的形态感情(指拟人),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衬托氛围,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建氛围,揭露实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怀舒畅。
6.排比:节奏鲜亮,内容集中,增强气概;叙事透彻,条分缕析;擅长抒怀。
7.频频:写景抒感情染力强;承前启后,分清层次;多次重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照:使所表现的事物特色或所论述的道理看法更鲜亮、更突出。
高中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语文高中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语文第一篇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别意义和美质的发觉、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表达、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示意,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敏捷。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留意观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肯定的风物、场景。
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肯定的思想、抒发肯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亮、概念精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规律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经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深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殊留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模式(1)诗歌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2)现代文答题模式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3)小说独特答题模式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的精神(社会现象)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7.人物形象的塑造: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4)实用文独特答题模式1.访谈提问的艺术:紧扣主题,不蔓不枝+善于引导,环环相扣+适时应和,便于沟通2.新闻作品优秀之处:选材+对象+见解+提问技巧3.写xx多余吗?:主题+人物+文体特点(5)积累——现代文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 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整理一、题型分析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目主要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两大类。
现代文阅读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而古诗文阅读则包括诗词、文言文等。
不同类型的文章,答题方法也有所不同。
二、答题技巧1. 记叙文答题技巧记叙文阅读理解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结构、主旨等方面的理解。
答题时,要注意文章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要关注文章的叙事线索和人物形象,要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说明文答题技巧说明文阅读理解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方面的理解。
答题时,要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要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要关注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3. 议论文答题技巧议论文阅读理解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方面的理解。
答题时,要明确文章的论点,要关注论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要分析论证方法的合理性。
4. 诗词答题技巧诗词阅读理解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理解。
答题时,要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要把握诗词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要关注诗词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5. 文言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等方面的理解。
答题时,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如实词的词义、虚词的用法、句式的结构等,要关注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要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答题步骤1. 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 阅读题目,明确答题方向。
3. 逐题解答,注意答题技巧。
4. 检查答案,确保无误。
5. 留意答题时间,合理分配。
四、注意事项1. 答题时,要注重细节,避免粗心大意。
2. 答题时,要遵循题目要求,切勿答非所问。
3. 答题时,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啰嗦。
4. 答题时,要注重逻辑,确保答案的合理性和连贯性。
5. 答题时,要注重规范,遵循答题格式和步骤。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整理一、题型分析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目主要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两大类。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这两部分的内容考查, 一般采纳单项选择的形式, 共设四个小题。
做好这四道题, 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思索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 反复对照理解,仔细推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 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状况:偷换概念, 以偏概全, 无中生有, 扩展或缩小概念的范围, 缺乏依据, 因果颠倒, 先后错乱, 张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 要坚持大脑清醒。
静下心仔细阅读, 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 在第几段第几行, 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 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 依据题干指向。
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 大都正确。
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略微大一点。
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
细小处要搞清楚。
文言文阅读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表达性文字为主的特点, 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 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 尽量把文中以下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 如何称谓;主角是谁, 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 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 有何意义, 大体分分层次。
接着审清题目, 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 要在紧要处下工夫。
1.文言实词的理解:保持"词不离句'的原则。
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
采用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 迅速理解词义。
选项中给出的解释, 可代入句中, 结合上下文, 反复印证。
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
平常我们积存的一些成语中各别语素的解释, 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也要为我所用。
2.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理解句意为前提, 依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化虚为实, 肯定词性和用法。
3."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两道题。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概论(主要考点剖析)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手法,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
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客观实在)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进行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做阅读的注意事项1、语文阅读以及作答的时候,一些基本的技巧要掌握。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集锦如下:一、整体把握与快速阅读浏览标题和首尾段:标题通常能揭示文章主题,首尾段往往包含作者的中心思想或总结性观点。
快速阅读全文:通过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形成初步印象。
二、审题与定位仔细阅读题目:确保完全理解题目的要求,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
定位关键信息: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快速定位到文章中的相关部分,并仔细阅读。
三、答题技巧直接提取信息:对于可以直接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题目,如细节题,直接找到相关句子并提取答案。
归纳整合:对于需要归纳整合的题目,如主旨题、观点题等,需要仔细阅读相关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然后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和整合。
推理判断:对于需要推理判断的题目,如推理题、判断题等,需要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逻辑关系,结合上下文进行推理和判断。
注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这些都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针对特定题型的策略细节题:注意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细节信息,以及转折词、因果词等关键连词。
主旨题:注意文章的首尾段以及各段的主题句,这些部分往往包含文章的主旨。
同时,要注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
推理题:需要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逻辑关系,结合上下文进行推理和判断。
同时,要注意推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观点题:需要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以及作者如何表达这些观点和态度。
同时,要注意区分作者的观点和文章中的事实信息。
五、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增加阅读量: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章,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掌握阅读技巧:如略读、跳读等技巧,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快地获取文章信息。
积累词汇和短语:词汇和短语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因此要注意积累并记忆常用的词汇和短语。
六、保持良好的心态在解题过程中,保持冷静和自信,不要因为一道难题而影响到后面的答题。
同时,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道题都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解答。
高一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语文1.仔细阅读材料。
所谓“读材料”,就是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
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2.找出阅读的“原话”。
所谓“找原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高中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
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寻找解题技巧,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
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
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阅读理解题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3.使用科学的答题方法。
(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
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3)根据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
(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号)。
1. 找出文章的主题句2. 注意文章的篇章结构3. 先阅读文章的标题、图片、图表和副标题4. 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子5. 注意文章中的细节6. 将文章的信息归纳整理7. 注意文章的表达方式8. 对文章中的每一个问题进行思考9. 根据文章的语言特点判断文章的类型10. 根据文章的信息来推断作者的意图11. 注意文章中的反问句和转折句12. 注意文章中的排比句和比喻句13. 注意文章中的长难句14. 对文章的细节进行推理和分析15. 注意文章中的插入语16. 注意文章中的强调句17. 注意文章中的省略句18. 将文章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19. 注意文章的结论性句子20. 注意文章的转折词21. 对文章的细节进行深入思考22. 根据文章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23. 注意文章中的解释性句子24. 注意文章中的提问句25. 对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整合26. 注意文章中的举例句27. 注意文章中的结论性句子28. 注意文章中的假设性句子29. 注意文章中的推理句子30. 先预读,弄懂文章大意;31. 再审题,找出关键词;32. 归纳总结,回忆事实;33. 分析推理,证明观点;34. 综合运用,把知识点联系起来;35.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脉络;36. 分析文章语言,理解文章表达方式;37. 分析文章背景,了解文章来龙去脉;38. 找答案端点,定位答案所在位置;39. 综合运用上述策略,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40. 根据题意,画出知识点脉络图;41. 把握主干,舍弃细节;42. 运用排除法,淘汰错误答案;43. 利用前后照应,理解文章内容;44. 分析文章对比,对比不同观点;45. 分析语气语调,理解文章态度;46. 分析句子结构,理解文章意思;47. 分析句子成分,理解文章表达方式;48. 运用上下文线索,理解文章内容;49. 分析文章论述方法,理解文章观点。
50. 先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51. 细读第一段,弄清文章的标题、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式题型一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提问方式: 1.怎样理解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2.作者为什么反复说 ...这句话?3.某句话里的 ...词语的含义是什么?答:○1 写出表面意思;○2 写出深层意思。
(1)对重要词语的“理解”例2006 年湖南《在山阴道上》:“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什么答:①鲁迅的故乡 ( 字面意思 ) 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 内涵意义 )(2)对句子的理解例2007 年广东卷《泥泞》: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6 分)答:因为泥泞是浑然天成的,无法人为制造;而且泥泞象征着苦难与屈辱,没必要在未来的路上人为地设置逆境和挫折。
但是泥泞可以使人警醒,给人力量,可以促使人们重温历史,所以当我们在顺境中茫然和麻木时,我们会渴望在“泥泞”中再跋涉一回。
( 3)对标题的含义的理解例《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试结合文章内容,解释题目“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的含义。
(4 分)答:○1“秋日”果实累累,文中指的是李文珍先生学有所成的学生们,“春风”指的是李文珍先生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和人格光辉;○2 秋天的果实包含着春天雨露的滋润,寓学生对李文珍先生的充满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题型二:文章的写作思路提问方式:文章是怎样表现,, 的”或“如何”表达情感或主旨的?答:○1 从结构和内容入手;○2 从写作手法入手;如修辞的运用。
题型三:分析作用(1)词语、句子的作用(2)内容的作用: 1.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2.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3.照应前文4.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5.刻画人物性格(3)结构的作用:①开头:统摄全文、铺垫伏笔、设置悬念、引人入胜②中间:过渡,承上启下③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照应前文,深化主题,卒章显志。
(4)修辞的作用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答:○1 写出修辞;○2 写出在文中如何运用;○3 写出作用。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高中阅读理解万能技巧公式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二、答案****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
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三、友情提示: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四、文体知识备忘录说明文阅读1.明确说明对象辨析说明对象可以:a.看*题目;b.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2.概括说明内容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
(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
3.明确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4、明确说明方法:(1)说明方法(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b、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规范答:不能删去,“_”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过于绝对化)6、明确说明文的结构(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常用的结构模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议论文阅读1、找准论点标题、开头、篇末、不明显需精练概括。
高中语文答题模板(1) 诗歌答题模式1。
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
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 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
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 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 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
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 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 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
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2) 现代文答题模式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
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3)小说独特答题模式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的精神(社会现象)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7.人物形象的塑造: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4)实用文独特答题模式1.访谈提问的艺术:紧扣主题,不蔓不枝+善于引导,环环相扣+适时应和,便于沟通2.新闻作品优秀之处:选材+对象+见解+提问技巧3.写XX多余吗?:主题+人物+文体特点(5)积累——现代文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2024 年高中语文答题技巧(电子版)高考语文学科越来越来重要,占分也是比较多的一科,那么须要驾驭什么答题技巧拿高分?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中学语文答题技巧,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中学语文答题技巧1、心态摆正心态是考前必备的!历年高考前名列前茅但由于心态不好,名落孙ft的考生比比皆是。
心理学家探讨表明,适度的惊慌有利于考场发挥,假如你考试前一晚有些失眠,别怕,take it easy!只要你不把它当回事,它就不是事!2、物品备齐不论是大考还是小考,都须要我们提前打算好考试过程中用到的物品,重要的是证件,然后就是笔墨了!提前打算是一个必备的好习惯,以防丢三落四的状况发生,每次考试须要将这些物品随身同行。
如上午考完了放在一个地方,下午走的时候还是一起拿走,不要到时候上午考完了又抽出来,下午走的时候再现放进去。
3、时间支配合理考场时间是固定的,即使你有满腹学问,没合理把握时间将他们付诸于试卷就是无用!语文考试中作文的比重比较大,考生应当预留肯定的时间另外,对于文综理综的综合考试,肯定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综合科目的答题没必要刻意根据统一的答题模式,但最好分科进行,不交叉答题。
答题时,应先做自己最拿手的科目。
4、草稿纸合理运用在高考考场上,监考老师在发试卷和答题卡时,也会给每一位同学发一张草稿纸,草稿纸一般每个人只有一张,而数学、物理、化学这些科目须要大量演算,甚至有些题目还要画图来理解和解答,因此草稿纸更不够用!小鹿教你一个方法——折叠折叠再折叠,然后分区域运用。
这样运用时就不会东一题西一句了,回头检查做题步骤时也可以清楚明白。
5、答题规范答题的规范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须要考生渐渐养成,相同的题目,许多考生都不会做,为什么有人得分了,有人就一分未得呢?这就是答题规范的重要性!如物理多选题的规则是错选不得分,选不全得部分分。
因此,考生答题时肯定要留意,选择的每个选项肯定要自己有充分把握,否则宁可保一半的分,也不要强行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