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七年级政治-让家更美好
- 格式:pdf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14
建设美好家庭,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1.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包括()庭,下列观点你不赞同的是()A.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B.避免亲子冲突,家长要给孩子绝对自由与信任C.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是家庭和谐的重要条件D.爱在沟通中加深,家庭矛盾需要良好的沟通来解决3.家和万事兴。
下列同学的做法不利于家庭和睦的是()A.小佳与父母商量寒假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B.天天在父亲驰援武汉抗击疫情期间,主动帮妈妈做家务C.小宁父母最近因为一些事总有争吵,小宁充当搭桥人,帮助父母和好如初D.小华反感父母给他报的课外辅导班,多次与父母发生冲突4.中学生小天原先与父母、弟弟一起生活,上了初二,父母把老家的爷爷奶奶接出来一起住了。
那么,小天的家庭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A.核心家庭到主干家庭B.主干家庭到核心家庭C.核心家庭到联合家庭D.联合家庭到核心家庭5.春节期间,有一件事“火”了——抢红包。
从央视春晚抢红包到通过微信或支付宝、商家给消费者发红包,发展到家庭成员、亲朋好友间玩起“红包接龙”,即使抢到的红包金额并不多,也玩得不亦乐乎。
有关“抢红包”的议论也随之产生,以下观点你最认同哪一个( )A.远方亲友来串门,就说我在抢红包B.红包礼钱谁不抢?留取小钱奔小康C.红包礼金万人抢,稍微迟疑轮不上D.红包虽小情也真,不及父母养我恩6.妈妈是我的好朋友,有时候,我在外面受了气,她就安慰我,逗我开心,我有不会做的作业,她总是耐心给我讲解,直到我昕懂了她才放心;爸爸是我的好伙伴,他常常陪我下棋、打羽毛球、做游戏。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这段初中生的话说明了( )A.现代家庭的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B.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C.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家庭,参与社区活动,是现代家庭的重要内容D.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朋友。
4.2让家更美好课时练习基础巩固1.和谐家庭我出力,我们青少年可以()①放弃学业、挣钱养家,为父母分担生活压力②孝亲敬长,尊老爱幼,以实际行动践行家庭美德③争当小小“传话筒”,与他人分享家庭成员间的小秘密④充当家庭“黏合剂”,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与互信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某中学从家庭老物件和老照片入手,开展“学家史、寻家训、传家风”活动,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响应。
这一活动旨在()A.确保中学生依法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B.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建设和谐家庭C.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崇尚孝亲敬长D.激励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道德模范3.某市妇联、市委文明办在全市广泛开展寻找“五好家庭”暨“最美家庭”活动。
最终,26户家庭被评选为“五好家庭”,38户家庭被评选为“最美家庭”。
下列适合作为评选“五好家庭”和“最美家庭”标准的是()①家庭成员互敬互爱,没有任何矛盾②父母重视言传身教,营造良好家风③与邻里和睦、友爱地相处④子女孝敬父母,对父母言听计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爸爸,我今天帮妈妈擦地啦。
”“你真棒!不过,不能说‘帮妈妈’,你也是家庭的一分子,你是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这段对话启示我们()①家是心灵的避风港②家庭成员间无须互相帮助③家庭成员要相互关爱和扶助④要共担家庭责任,建设和谐家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能力提升5.小明觉得同学小英的父母自然随和,小英的家庭温馨和睦,而自己的父母内敛深沉,自己家里缺少亲情。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部分家庭存在亲情,部分家庭没有亲情B.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C.自然随和的是亲情,内敛深沉的不是亲情D.温馨和睦的是亲情,磕磕绊绊的不是亲情6.某校开展了以“建设和谐家庭”为主题的问卷调查。
下表是其中一个问题的调查统计结果,这一结果可以反映出()当你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时,你的家庭通常如何解决?方式比例你说了算10.43%父母说了算14.31%共同商量解决75.26%A.“你说了算”的家庭亲子关系最平等B.“父母说了算”的家庭一定缺少亲情C.“共同商量解决”的家庭没有矛盾冲突D.现代家庭大多通过互动沟通解决问题7.情境一在2023年全国最美家庭名单中,共有1000户家庭获选。
部编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3课时《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的主题是“让家更美好”,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责任,以及如何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家庭中的亲情与爱,以及如何与家人沟通和相处。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增强家庭观念,提高与家人相处的能力,促进家庭和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独立,对家庭的关系和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有待深入理解和实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的互动频繁,但可能存在沟通不畅、理解不足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体验,引导他们反思家庭中的亲情与爱,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角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认识家庭中的亲情与爱,学会与家人有效沟通和相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家庭亲情,增强家庭观念,努力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家庭中的亲情与爱,与家人有效沟通和相处的方法。
2.难点:理解家庭中的亲情与爱,学会与家人有效沟通和相处。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责任。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家庭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案例分析:分析真实的家庭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4.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参与亲子活动,增进学生与家人的感情。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庭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角色扮演剧本,分配角色。
3.准备小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4.联系家长,邀请他们参与课堂亲子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庭的幸福瞬间,引发学生对家庭的思考,导入新课。
七上4.2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名称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探讨有关交往的话题,围绕“我与家庭、他人、集体”的关系问题,引导学生了解积极交往的意义,树立主动交往的意识。
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交往关系,不断提高交往能力。
本单元遵循人的社会性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依据我与家庭、他人、集体关系的逻辑,从家庭领域开始,然后逐步向外扩展到学校领域,呈现教育主题。
在与人的交往中,一方面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被需要的,从而获得意义感和价值感,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人人需要接纳、支持和帮助,从而学会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学会与他人共处。
同时,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同一单元呈现,引导学生体会在不同人际关系中的相处之道,提升交往能力。
本单元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主动承担起建设美好集体的责任,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二、单元目标1.政治认同:理解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自觉传承优良家风,形成对家庭的深厚情感,培养家国情怀。
2.道德修养: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劳节俭、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家庭的好成员。
3.健全人格:开放包容,理性表达意见,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观念,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处理与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真诚、友善,拥有同理心,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具有互助精神。
4.责任意识: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具有民主与法治意识,守规矩,重程序,能够依规依法参与公共事务,根据规则参与校园生活的民主实践。
三、课时规划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据,以单元目标为任务驱动,每框均安排一课时教学,确定本单元课时规划结构图如下所示: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让家更美好总议题:建设美好家庭(一)教学目标1.道德修养:知道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能用心体味亲情之爱。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让家更美好”的相关内容,通过对家的认识,在学生内心中建立对亲情之爱的感受和维护。
具体包括对家庭的特征、家庭的变化及家庭矛盾处理方面的知识。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于家的认识多数限于感性层面的感悟,缺乏全面、整体的认识。
此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建立的初期,可能会在与父母相处中出现冲突,对亲情之爱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从而产生对家、对父母偏激的理解,缺乏相关的引导和教育。
三、教学方法情景分析法探究辩论法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爱家、维护家、为家庭和谐出力,提升对家庭、对父母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意识到家庭结构的变化。
能够意识到“和谐家庭我出力”。
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学会有效沟通,做家庭成员的黏合剂。
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现代家庭的特征。
了解家庭结构的变化,沟通方式的变化,家庭氛围等,初步感知现代家庭特点。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现代家庭的特征及变化分析教学难点家庭变化各方面分析如何做家庭小小“黏合剂”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爱在家人间》的学习内容进入新课。
提出问题:如何让我们的家更美好,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家做些什么?小组内相互分享,然后总结现代家庭具有什么特点分享一些同学的“家”的故事。
教师在展示同学的分享后,归纳整理学生的发言和观点,提炼现代家庭的特点。
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过去家庭和现代家庭的对比变化。
班级小辩论会正方观点:现代人用手机交流方便又快捷反方观点:现代人用手机交流淡化了亲情讲授新课第二目和谐家庭我出力对比左右两幅漫画思考自学互研、生成能力自主预习相关知识。
合作探究,如制作“家庭美德快递卡”并传递。
七、板书设计现代家庭的特点结构规模观念氛围和谐家庭我出力方式心态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4.2让家更美好课时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我不知道自己做得够好吗?我是第一次做妈妈。
孩子会穿过大雨,去懂人间的道理,我只能唠叨,因为我已帮不上你了”“我不知道自己做得够好吗?我是第一次做女儿,可也是第一次来做我,你的嘘寒问暖,我知道是为我好的”这是歌曲《是妈妈是女儿》中母女的对白,给人无限感动。
它让我们明白了()①爱是需要呵护的,要学会互动沟通②家庭成员要相互信任、体谅和包容③要用心感受和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④理解父母的唠叨,完全接纳父母的想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聆听父母往事拉,教会父母能上网;常为父母拍照玩;关爱父母说出口;沟通父母心结扣;支持父母之爱好……子女努力这样做()①体现了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②能够消除同父母之间的差异③能够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④能够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七年级(2)班同学们正在举行“体味亲情——亲情碰碰碰”活动。
下列同学们的分享,你认同的做法是()①尚尚:时代变化大,父母已经完全落伍了,我们要让父母跟上时代②爱爱:早上来不及吃早餐,妈妈一直唠叨,我再不理她③禾禾:我把父母加为微信好友,让父母通过微信了解我的校园生活④丽丽:我已经开始尝试早上独立完成上学前的一切准备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下列有关亲情之爱,认识正确的有()①人们内心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就是亲情之爱②每个家庭亲情之爱的表现是不同的③亲情之爱就应是热烈的,感觉不到的亲情是不存在的④继父母子女关系的家庭中同样有亲情之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当家庭遇到如图类似的情况时,以下认识正确的是()①亲子冲突难以避免,需要有效地化解②亲子冲突需要相互理解、平等沟通③体现了青春期反抗与依赖的矛盾心理④有效化解亲子冲突,只需父母做出榜样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6.中国民族历来重视家庭。
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
《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认同家和万事兴的家庭文化观念。
2、学会有效沟通,能做好家庭的“黏合剂”,掌握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能,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3、理解和掌握现代家庭的特征。
二、教材分析《让家更美好》一框为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三框内容。
主要学习“现代家庭的变化”“和谐家庭建设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在教材体系中,本框是继前面“成长的节拍”和“友谊的天空”两个单元,以及第三单元“师长情谊”已学知识的续化,本框在后面第四单元的学习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重要地位显而易见。
三、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在对家庭有了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
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家的意味”“爱在家人间”等相关的概念,对于家庭结构已经有了认识。
但是,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相同,学生身处的家庭环境不同,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个体差异的情况,所以本框题的学习时,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课堂教学环节。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现代家庭面面观难点:和谐家庭我出力五、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教法、收集案例学生课前准备:预习新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温故知新式导入老师:在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家的意味”和“爱在家人间”,那怎样可以让“家”更美好呢?学生回答老师引入,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活动一、现代家庭面面观【环节内容】PPT展示教材83页的“现代家庭”图把学生前后四人分为一个小组,交流讨论现代家庭有哪些特点,时间为3-5分钟,小组派成员总结和同学分享学生讨论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家庭关系也越来越简单,家庭不断趋向小型化。
PPT展示(高铁、火车、手机、电脑)等和老照片(牛车、卧铺车、写信)的对比图提问学生:从上面图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现代家庭的什么特点?学生自行举手回答老师总结: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