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作品欣赏
- 格式:doc
- 大小:486.00 KB
- 文档页数:4
各种中国传统民间绘画大全中国传统民间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风格各异,深受人们喜爱。
以下是各种中国传统民间绘画大全。
一、年画年画是中国传统的农村年俗之一,是以图画形式表现中国民俗文化的一种绘画,并被称为“家喻户晓的寿字画”。
年画广泛流传于中国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农村,是庆祝新年、祈求平安和美好生活的重要物品。
年画的特点是色彩鲜艳,画面简练,内容多为祝福、寓意、神话、传说、传统艺术等。
在制作技术上,年画常采用木板水印、彩线刻印和雕版印刷等多种方式,注重色彩对比和形象塑造,达到绚丽多彩的效果。
二、民间木板年画民间木板年画是中国传统的彩绘品种之一。
它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以简练的手法表现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内容。
从颜色来看,民间木板年画以红色、绿色、紫色和黄色为主色调,运用单色或多色,以暗淡的底色为背景,突出鲜艳的主题色,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三、样板戏画样板戏画,即以中国传统戏曲为模板创作的形象描绘。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戏剧曾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戏曲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样板戏画以中国传统的戏剧为题材,表现了戏剧中的卡通人物、戏曲角色、场景和道具。
它具有强烈的艺术风格和民间文化特点,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多样的魅力。
四、泥金画泥金画又称金泥画、金粉画。
它是以金粉、泥土、彩绘为主要材料,绘制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泥金画通常创作于宗教场所,如寺庙、道观、佛教、道教等,也被广泛应用于文艺出版物、春联、书法作品和装饰品中。
五、窗花窗花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是一种用剪纸技术制作的窗户装饰。
它起源于汉代,经过历史沉淀,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窗花颜色鲜艳,图案多样,常用的是红、白、绿、黄、蓝等颜色,其最大的特点是阴阳对称,多采用对偶图案、撞色花纹等手法,充满了民间文化特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吴元新⼤师扎染作品欣赏⼤师简介吴元新,第五届中国⼯艺美术⼤师,研究员,⾸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中国民间⽂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美术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化杰出传承⼈,江苏省民间⽂艺家协会副主席,南通市⽂联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现任南通⼤学蓝印花布艺术研究所所长,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
中国⼯艺美术⼤师吴元新吴元新⼤师著作《中国传统民间印染技艺》四⼗年来竭尽全⼒保护和传承蓝印花布艺术,抢救保护蓝印花布等传统印染实物遗存两万余件,创新设计近千件蓝印花布纹样及饰品,出版了国家重点图书等⼗多部专著,主持国家社科基⾦艺术学重点课题。
创新的蓝印花布作品三度获“⼭花奖”,设计的蓝印花布系列作品“凤戏牡丹”台布、“年年有余”挂饰、“喜相逢”桌旗系列被国家博物馆、中国⼯艺美术馆收藏。
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学美术学院等⼗多所院校聘为兼职教授和客座研究员。
被授予“全国旅游系统劳动模范”、联合国教科⽂组织的“民间⼯艺美术⼤师”、⼭花奖个⼈“成就奖”,被中宣部、中国⽂联授予“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艺⼯作者”荣誉称号。
彩陶纹装饰布系列之⼀规格:95cm*95cm该装饰布是吴元新于1988年设计的作品,整个画⾯结构选⽤新⽯器时代彩陶纹饰,运⽤蓝印花布中的⽩底蓝花和蓝底⽩花并⽤的装饰⼿法,⽅中有圆,内⽩外蓝,作品结构严谨,布局疏密有致,形式感强。
家居装饰系列《韵蓝》规格:靠垫45cm*45cm桌旗38cm*110cm该作品由中国⼯艺美术⼤师吴元新及其传承⼈吴灵姝共同设计制作完成,作品将传统蓝夹缬印染技艺运⽤到现代家居装饰之中,既保留了传统的技艺,⼜融⼊了现代装饰设计,弘扬了传统印染⽂化。
在图案上,该作品图案朴实优美,寓意美好,喜庆吉祥的仙童纹样通过连续不断的拼接设计,寓意百⼦送百福,吉祥如意接踵⽽⾄,连绵不断。
三⼗⼆个仙童形象看似相同实则各有千秋,极富趣味性;在⾯料上,该作品选⽤⼿纺⼿织的⼟布,⽤天然植物靛蓝染料进⾏染⾊,不同深浅的蓝⾊⼟布与夹缬纹样的和谐搭配更显现出作品的独创性。
中秋节的传统民间美术作品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华人世界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灯等,而传统民间美术作品也是中秋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意蕴,展示了人们对中秋节的热爱和祝福。
本文将介绍中秋节的传统民间美术作品。
一、月饼模具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之一,而月饼模具则是制作月饼的工具。
传统的月饼模具通常由木头或竹子制成,外形多样,有花卉、动物、人物等不同的图案。
这些模具经过精心雕刻,让每一个月饼都能拥有独特的外观。
月饼模具不仅仅是一个实用的工具,同时也被视为一种艺术品,代表着传统的美学观念和文化传统。
二、灯笼中秋节期间,街道上处处张灯结彩,璀璨多彩的灯笼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传统的中秋节灯笼多为纸质制作,采用精湛的剪纸工艺和彩绘技法制成。
灯笼上的图案包括花卉、动物、传统人物等,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展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夜晚时分,灯笼点亮后,每一盏都如星星般闪烁,为中秋节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三、剪纸在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中,剪纸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中秋节期间,人们喜欢用剪纸装饰窗户或贴在门上,以展示节日的欢庆氛围。
传统中秋节剪纸常用的图案有兔子、月亮、桂花等,这些图案寓意着团圆、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剪纸所采用的技法包括剪、刻、剖等,通过精致的剪纸工艺,呈现出精美绝伦的作品。
四、女儿红中秋节期间,人们喜欢送女儿红作为礼物。
女儿红是一种特殊的绣花手工艺品,通常以红丝线绣制而成。
女儿红的图案多为花卉、动物、传统人物等,以及一些吉祥的寓意符号。
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体现了华夏儿女对家庭的亲情和思念之情。
五、中秋秧歌中秋节期间,一些地方还会有中秋秧歌表演。
中秋秧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结合了歌唱、舞蹈和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
表演者们身着传统的服饰,手持彩绘的扇子或彩灯,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展示出优美的舞姿。
《民间美术作品欣赏》课程心得体会
班级
姓名
序号
这学期选修了刘凌江老师的《民间美术作品欣赏》,从中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一开始老师就在课上介绍了一些有关皮影戏的知识,这才了解到皮影的很多新认识,同时也去查询了皮影的有关知识,比如,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
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皮影戏虽然种类繁多,但区别主要在声腔和剧目方面,至于影人制作和表演技术则大同小异。
影人一般是先将牛皮或驴皮、羊皮刮去毛血,加工成半透明状后再刻制上彩,其雕绘工艺讲究刀工精致,造型逼真。
影人一般分头、身、四肢等几部分,均为侧影,头部附有盔帽,身部、四肢皆着服饰,涂油彩后用火砖烘烤压平即成。
演出时将影人的头插于身部,身与四肢相接,同时在身部和两手安上三根竹扦,即可操作演出。
除了人物造型外,还要刻制一些砌末道具、桌椅和景物造型,以便配合表演。
道具主要为影窗,俗称"亮子",一般高3尺,宽5尺,最高不过4尺,宽不过6尺,以白纸作幕,以便单人操作。
其次为油灯一盏,用以映射影人和表演动作。
皮影戏是我国重要的民间传统艺术,近年来由于现代影视艺术的冲击,不过由于观众和演出市场日益减少,许多皮影戏面临消亡的危险,还需要我们新一代去保护并将其弘扬下去。
我们看了老师给我们课上展示的一些作品图片,接着给我们观看了湘潭民间艺人吴升平表演的皮影短片,表演时,在白色幕布后面,吴老先生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虽然听不太懂里面的唱词,
但是从皮影的人物照型,表演技艺上,仍然可以看出吴升平老先生表演的皮影戏保留了很多“原滋原味”的东西,皮影戏作为民间艺术形式中的一个经典代表,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神秘感。
纪录片中还有一段吴老在雕刻皮影的镜头,熟练的刀功,娴熟的技艺,认真的态度让我感到深深地敬佩。
当时就在想,我们一直在说保护民间美术,不让其失传。
但是仅仅依靠政府的保护往往难以收到很好地效果,为何不对传统的民间技艺进行创新呢。
拿皮影戏来说,完全可以依靠传统的技法,创作属于当前时代主题的作品,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
况且吴老先生创作的皮影人物栩栩如生,每个皮影人物都能够称得上是一个很好地收藏品,因为每个皮影的创作都凝聚了吴老的心血,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
虽然民间艺术带有一定的乡土气息,而且大部分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都需要很大的耐心,但是稍微进行一下市场化的运作,完全就可以收到很好地推广效果。
我们不要等到佳士得或苏斯比的拍卖会上出现了天价皮影人物才去能看到这些艺术品的财富价值。
对皮影中的剧本加以创新,使其符合时代主题,被年轻人所接受,让雕刻出的人物皮影展示出其应该有的市场价值,或许学习皮影戏的人也就多了,也不会面临失传的危险。
如果那样的话,虽然一部分人可能不是为了保护民间艺术的目的去的,但民间艺术的传统技艺仍然会得以传承,传统底蕴也可以在继承中得到发扬。
皮影戏可以得到发展,可以一直传扬下去。
随后我又懂得了美术创作和美术鉴赏也有很密切的关系。
美术创作与美术欣赏是美术活动的两个方面,并且是相互联系、相互推动的
两个方面。
一方面,美术创作不仅创造了美术作品,而且也生产了美术作品的欣赏者。
另一方面,美术欣赏不仅最终实现着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的价值,也反作用于美术创作。
欣赏者的审美需求、品味和消费能力构成了不同时代的不同的美术标准和不同的美术价值圈。
各个时代的最高层次的美术价值圈,要求并创造着属于他自己的杰出美术家和美术作品。
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艺设楼的陶艺工作室,里面有好多学生作品,看到学生作品感觉有的做工粗糙,技法还很生疏,但感觉已经很不错了,有一些直接就是临摹的历史人物,小说人物,还有动物,瓷器等。
我认为艺术创作更是一种脑力活动,是自己思维的联想,创作技艺只是用来表达创作者某种想法、某种思想的方式,有时候作品内涵往往意义深远。
我看到好多的艺术作品都比较不错,这让我感到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欣赏过程中,经过反复观赏品味,由表及里地感受艺术品的丰富内涵,画中美的动人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不仅能使观赏者得到视觉上的快感,而且可以从它的内容上体验到作品中体现的情绪和思想感情,加深了对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唤起了创造美的意念。
总的来讲,本次课程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眼界,让我对传统民间美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让我更懂得去欣赏艺术作品。
更了解到了民间艺术作品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