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专题试题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619.74 KB
- 文档页数:10
《黄河》现代文阅读及答案《黄河》现代文阅读及答案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10分)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
②她从巴颜喀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
③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土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
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
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之为“中华”。
现在,“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立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
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荚的彩色陶器。
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
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小题1: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黄河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4分)小题2:文中加点的词“相传”和“之一”用语准确有分寸,请简要说明。
黄河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 黄河的源头位于哪个省份?A. 青海省B. 四川省C. 甘肃省D. 宁夏回族自治区2. 黄河在中国的哪个方向注入海洋?A. 东B. 南C. 西D. 北3. 黄河全长约多少公里?A. 4000公里B. 5000公里C. 6000公里D. 7000公里4.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原因是什么?A. 黄河的流域面积最大B.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C. 黄河的水量最大D. 黄河的流域人口最多5. 黄河的泥沙含量非常高,主要原因是什么?A. 流域内降雨量少B. 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C. 流域内工业污染严重D. 流域内农业灌溉用水量大6. 黄河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多少次大的改道?A. 5次B. 10次C. 15次D. 20次7. 黄河的“壶口瀑布”位于哪个省份?A. 山西省B. 陕西省C. 河南省D. 山东省8. 黄河的“九曲十八弯”是指什么?A. 黄河的九个主要支流B. 黄河的十八个主要弯道C. 黄河的九个主要弯道D. 黄河的十八个主要支流9. 黄河的“三门峡”是指哪三个地方?A. 河南三门峡市B. 山西三门峡市C. 陕西三门峡市D. 甘肃三门峡市10. 黄河的“河套平原”位于哪个省份?A. 河南省B. 山西省C. 内蒙古自治区D. 宁夏回族自治区答案1. A. 青海省2. A. 东3. B. 5000公里4. B.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5. B. 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6. C. 15次7. B. 陕西省8. C. 黄河的九个主要弯道9. A. 河南三门峡市10. C. 内蒙古自治区结束语通过本次黄河知识竞赛,我们希望每位参与者都能对黄河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增强保护母亲河、传承黄河文化的意识。
黄河不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好这条伟大的河流,让它继续滋养着中华大地。
时政热点专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范围为黄河干支流流经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相关县级行政区,国土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
坚持4个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黄河是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河流之一,它既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给人们带来无尽的苦难。
无论是从代表性河流的角度,还是从和流域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黄河都是地理学习的重点,也是中考地理常考的热点。
关于黄河的考点有:源流概况、开发利用、黄河的问题与治理。
黄河的问题与黄土高原密切相关,因此要将黄河与黄土高原结合起来复习。
1.源流概况黄河发源于高原上的山脉,向东注入海,是我国第长河。
上、中、下游分界城市分别是、。
2.开发利用塑造平原(平原、平原、平原);水能资源(集中在游河段);农业灌溉。
3.黄河的忧患上游:严重;中游:流经高原,严重,河流含沙量;下游:进入平原,泥沙淤积形成“”,易泛滥。
凌汛:在、和境内的部分河段,受纬度位置影响,初春时节,上游河段开冻较早,河水携带冰块而下,水势汹涌,导致水位猛涨,形成凌汛。
4.黄河的治理上游: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库;下游:加固黄河大堤;疏通河道;治理黄河的关键在游的水土保持。
(2020·山东潍城·八年级期中)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A.降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B.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季C.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D.输沙量最大的季节是枯水期2.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D.地面沉降3.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A.水量减少,没有洪涝危险B.水量增多,水位季节变化小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D.流速减慢,有利于内河航运(2013·山东泗水·八年级期中)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专项训练:长江和黄河一、必背知识点1、长江:(1)发源地:青藏高原的a唐古拉山;全长6300千米;注入b东海。
(2)河段划分:上中下游以c湖北宜昌和d江西湖口为界(3)上游:流经地形区:A青藏高原、横断山区、B云贵高原、C四川盆地流经省区:青、藏、川、滇、渝接纳支流:⑥雅砻江、⑤岷江、④嘉陵江、⑦乌江(4)中下游:流经地形区:D长江中下游平原流经省区:(中游)鄂、湘、赣(下游)皖、苏、沪。
接纳支流:沅江和②湘江、①汉江、③赣江(4)开发和利用:上游侧重水能开发。
蕴藏量占全国的1/3,尤其是宜宾以上的金沙江,被称为“水能宝库”。
(E三峡、F葛洲坝,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防洪、发电、航运)中下游干流和主要支流航运价值高,被称为“黄金水道”(5)洪涝及治理(中游荆江河段最严重):原因:①上游汛期来水量大,②荆江河段弯曲、③中上游水土流失导致河道淤积严重、④围湖造田运动导致湖泊面积减少,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等。
措施:①加固大堤,②兴建分洪蓄洪工程,③荆江河段裁弯取直,④上中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
2、黄河:(1)发源于青藏高原的a巴颜喀拉山,注入b渤海,我国第二长河。
(2)河流分段:上、中、下游以m内蒙古河口镇、n河南省桃花峪为界。
(3)上游: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A、内蒙古高原B、流经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接纳支流:洮河、③湟水开发与治理:水力发电(g龙羊峡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等)和引黄灌溉(“塞上江南”之称的是f宁夏平原和e河套平原)(4)中游:流经地形区:C黄土高原流经省区:山西和陕西接纳支流:②汾河、①渭河生态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猛增原因:黄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开发与治理:植树造林种草,打坝淤地,兴修水库。
小浪底水库:防洪、防凌、减淤(5)下游:流经地形区:D华北平原流经省区:河南、山东河段特征:“地上河”,无支流汇入原因: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迫使人们不断加高河堤。
罗隐《黄河》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黄河罗隐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②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③,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注:①罗隐:晚唐诗人,十多次科举考试不第,史称“十上不第”。
②银汉:本指上天,这里指皇室、朝廷。
③高祖誓功衣带小: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
这句话是说功臣的爵位永不失去。
1.本诗前两联所写的“黄河”有何特点?请概括并分析。
(5分)2.请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的“讽喻”特点,并简要概括诗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6分)【参考答案】:1.(5分)①弯曲、浑浊(不清)(1分)②黄河之水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都倾进去,也不清澈,它从源头起就浑浊。
(2分)③黄河之所以能够通到天上去,是因为它河道曲折;(2分)(意思对即可)2.(6分)①诗中看似句句写黄河,实则句句别有所指,即讽喻科举制度,批判科举制度的黑暗。
(2分)黄河弯弯曲曲,实际上是说科举制度是求取功名的一种“曲”的手段,即不公正的手段;(1分)黄河水浑浊不堪,讽喻科举考试制度的黑暗与虚伪;(1分)②全诗流露出了诗人对科举的绝望(失落)与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2分)(意思对即可)译文不要把阿胶向黄河里倾倒,这里上天的意思难以明了。
黄河能曲曲弯弯上通银河,刚从昆仑发源便不再清澈。
高祖平定天下时宣誓好听,严君平占卜张骞乘槎上天。
三千年后黄河才澄清一次,你又何必着急报告好消息。
【赏析】:《黄河》是晚唐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借着吟咏黄河对晚唐以科举制度为代表的整个社会政治进行了影射和讽刺,句句扣紧黄河,写得形象生动,故事连篇;但又句句话外有话,表现了罗隐对当时黑暗政治的愤慨与不平。
罗隐的这首《黄河》,表面上借用黄河的特点和典故来对其施以赋咏之辞,实则为借事寓意,对唐末昏暗的社会现实作了真实写照,尤其是大力抨击和讽刺了唐代腐败的科举制度,令士心为之一振。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专题9 黄河一、单选题1.“泾渭分明”是我国的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事情的好坏就像古时的泾水和渭水一样清浊分明。
但现在两条河都浊浪滚滚,泾渭不分了。
其根本原因是()A. 河流改道B. 河水干涸C. 流域内植被覆盖好D. 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甲所在的省级的行政中心是()A.太原B.兰州C.银川D.西安(2)下列描述中,符合乙河段水文特征的是()A.汛期长B.含沙量小C.无凌汛D.无结冰期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有“塞上江南”美誉的平原是()A. 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B. 河套平原和吐鲁番盆地C. 宁夏平原和东北平原D. 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4. 2019年4月1日12时,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进入全域禁渔期。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黄河干流各河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各河段皆无结冰期B.①河段含沙量剧增C.②河段水流清澈D.③河段已成为“地上河”(2)下列黄河流域的开发利用方式,合理的是()A.全流域投放营养物质,提高鱼类产量B.扩大流域内围网养殖规模C.严禁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D.大量引黄灌溉,种植水稻5.读图,对黄河干流各河段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 黄河流域无结冰期B. ①河段水流平缓C. ②河段有凌汛现象D. ③河段为“地上河”6.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黄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AB段及CD 段在初春或初冬时节易发凌汛B.小浪底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河流径流量小C.黄河上游河段的治理主要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D.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小的原因是降水少(2)下列属于黄土高原民风民俗的是()A.大米饭高脚屋B.糌粑帐篷C.信天游黄梅戏D.窑洞羊肚巾7.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但又被称为“中国的忧患”,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河水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工业发达,污染严重B.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C.过度抽取河水,带走泥沙D.水中行船多,搅动河沙(2)黄河下游出现“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这现象说明()A.黄河形成地上河B.我国发射宇宙飞船C.人们的美好愿望D.海市蜃楼,船影在天上8.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图解真题黄河小北干流,这样解!真题这是匠心地理图解的第132道真题(2019年·全国卷一)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图3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9-11题。
(注:9-11题为原试卷题号)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参考答案】9 D【解析】黄河小北干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有汾河、渭河等河流的汇入,含沙量大,为温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大。
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导致冲淤变化剧烈,河道摆动频繁,形成堆积性游荡河道。
故选D。
(径流量大冲刷时,由于横向环流作用,导致原有河漫滩受到侵蚀,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产生新的边滩,使河曲发展;淤积时,由于原来冲刷作用,往往旧河槽被淤平,又拓出新河槽,如此导致河道摆动。
)10.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参考答案】10 C【解析】由上一题可知,河道的摆动主要是含沙量和流量的季节变化造成的,在该河段河流来水来沙条件相对不变的情况下,河道边界条件主要受两岸岩性和沿岸的地貌影响。
若两岸岩质坚硬,则不易被侵蚀,摆动小,相反岩质松软,则易被侵蚀,摆动大;若两岸地貌为高原、山地,则不易被侵蚀,摆动小,相反两岸地貌为平原、滩地,则易被侵蚀,摆动大;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小,说明两岸岩性坚硬,地貌为高原。
支流汇入与河流流量与之关系不大。
故选C。
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
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参考答案】11 C【解析】根据图中可知,渭河位于小北干流的下游,渭河为黄河最大的支流,在汛期流量大、含沙量大,对位于其上游的小北干流有顶托作用,甚至倒灌,使得小北干流水位抬高,流速减慢,加重淤积,由于位于小北干流下游,不会导致其含沙量剧增。
治理黄河试题及答案1. 黄河的源头位于我国的哪个省份?A. 四川省B. 青海省C. 甘肃省D. 宁夏回族自治区答案:B2. 黄河在中国境内的总长度是多少?A. 5000公里B. 5500公里C. 6000公里D. 6500公里答案:C3. 黄河在历史上曾被称为“中国之忧”,其主要原因是什么?A. 黄河的水量太大B. 黄河的含沙量高,易造成泥沙淤积C. 黄河的流域面积广D. 黄河的流速快答案:B4. 治理黄河的措施中,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治理方法?A. 植树造林B. 建设水库C. 增加黄河的流量D. 河道疏浚答案:C5. 黄河的下游地区,历史上多次发生决口,其主要原因是什么?A. 降雨量过大B. 河道淤积严重C. 人为破坏D. 气候变化答案:B6. 黄河的治理工程中,以下哪个是著名的水利工程?A. 三峡大坝B. 小浪底水利枢纽C. 葛洲坝D. 龙羊峡水电站答案:B7. 黄河的治理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意义?A. 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B. 只改善了生态环境C. 只促进了经济发展D. 没有意义答案:A8. 黄河的治理过程中,以下哪项措施是针对黄河中游地区实施的?A. 植树造林B. 河道疏浚C. 建设水库D. 以上都是答案:D9. 黄河的治理工程中,以下哪个是针对黄河上游地区实施的?A. 三峡大坝B. 小浪底水利枢纽C. 龙羊峡水电站D. 以上都不是答案:C10. 黄河的治理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影响?A. 减少了农业用水B. 增加了农业用水C. 没有影响D. 减少了农业产量答案:B。
黄河的高考地理题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主要原因是该河段河流()A. 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 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 落差大、主要分布在阶梯交界处D. 落差大、流速快正确答案是:C. 落差大、主要分布在阶梯交界处。
黄河从河口到河南郑州桃花峪为中游。
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侵蚀出壮观的峡谷地貌。
从河口到潼关的黄河谷地,称为晋陕峡谷。
其中的壶口瀑布撼人心魄,蔚为壮观。
黄河过潼关后转向东流,形成了雄奇的三门峡景观。
黄河中游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
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
故选:C。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河天然径流量从1972年的313亿立方米持续下降到2012年的215亿立方米,下降了31. 3%,目前径流量已不足长江的1/20。
材料二:黄河流域局部地区气候类型示意图。
(1)分析黄河流域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多样性的原因。
(2)简述黄河径流量下降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3)说明图中A、B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
(4)简述图中黄河干流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匀的原因。
参考答案:(1)黄河流域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多样性的原因是由于该地区地势起伏大,海拔高差大,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同时该地区跨多个温度带,使得气候类型多样。
(2)黄河径流量下降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黄河水量减少,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减少,加剧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问题;其次,黄河水量减少,使得河流水对土壤的冲刷作用减弱,造成下游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再者,河流水量减少,也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而影响到渔业资源;此外,黄河水量减少还会导致河流输沙能力减弱,加剧下游地区的泥沙淤积问题。
(3)A、B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两地的海陆位置不同。
A地位于内陆地区,降水较少;而B地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降水较多。
黄河练习题1、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是:()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龙江2、有关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河长度和⼊海⽔量均居我国第⼆位B黄河下游流经平原,因此多⽀流和湖泊C黄河上中游蕴藏着丰富的⽔能资源D黄河携带的泥沙主要来⾃于下游3、下列平原中,属黄河主要塑造的是:()A华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成都平原D东北平原4、黄河在下列哪个省区⼊渤海?()A内蒙古B河南C⼭东D河北5、黄河下游⽀流少,流域⾯积⼩的原因是:()A⽓候⼲旱 B地上河 C地势低平 D⼯农业⽣产耗⽔过多6、黄河90%以上的泥沙来⾃:()A黄⼟⾼原 B内蒙古⾼原 C河套平原 D宁夏平原7、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A上游修建⽔库,拦蓄洪⽔ B下游修整黄河⽔堤C加强中游黄⼟⾼原的⽔⼟保持⼯作 D治理泥沙8、⽬前正在建设中的黄河上的⼤型⽔利枢纽是:()A龙⽺峡 B刘家峡 C三门峡 D⼩浪底9、黄河最⼤⽀流注⼊的河段是:()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交界处10、长江、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是:()A陕西、河南 B四川、湖北 C青海、西藏 D青海、四川1.下列有关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B.C.黄河是我国第⼆⼤河,全长5 500D.解析:黄河下游是“地上河”,因此接纳的⽀流很少。
黄河的长度虽居我国第⼆,但其年⼊海⽔量远远不如长江和珠江⼤,因此只能称其为第⼆长河。
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军。
答案:D2.黄河有“地上河”的河段是()A.黄河上游B.C.黄河下游D.解析:黄河中游流经黄⼟⾼原,黄⼟⾼原⼟质疏松,夏季⼀遇暴⾬,⼤量泥沙随⾬⽔⼀起汇⼊黄河,进⼊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流流速减慢,从中游携带的泥沙沉积答案:C3.长江中上游和黄河中上游河流的共同特征为()B.C.⽔能资源丰富D.答案:C16.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A.在上游修筑⽔库B.加固黄河⼤堤C.搞好中游的⽔⼟保持⼯作D.多挖⼏条⼊海河道17.我国⽔能最丰富的⽔系是( )A.黄河⽔系B.长江⽔系C.珠江⽔系D.雅鲁藏布江⽔系6. 长江的⽔能资源集中在哪个河段( )A、上游河段B、中游河段C、下游河段D、荆江河段观察“我国部分地区钢铁⼯业分布⽰意图”,完成20~21题。
黄河保护法知识竞赛题库(53题含答案)国家加强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等的()、()、(),推进重点河湖环境综合整治。
综合治理(正确答案)系统治理(正确答案)分级治理源头治理(正确答案)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黄河流域,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科技成果开发和推广应用,提升黄河流域科技创新能力。
正确答案:科技创新《水法》规定,建设水工程,必须符合()。
A.经济社会发展规划B.流域综合规划(正确答案)C.流域防洪规划D.其他2003年,浙江省长兴县在全国率先实行河长制。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按照《防洪法》的规定,对河道、湖泊范围内阻碍行洪的障碍物,按照()的原则,由防汛指挥机构责令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防汛指挥机构组织强行清除,所需费用由设障者承担。
A.河道管理单位清除B.谁设障,谁清除(正确答案)C.水行政主管部门清除D.政府组织清除按照《黄河保护法》规定的黄河流域,是指黄河干流、支流和湖泊的集水区域所涉及的哪些省区相关县级行政区域?()A.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山东B.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江苏、山东C.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D.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正确答案)单位和个人没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行河长制作为()的重要举措。
A.治理保护河湖B.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确答案)C.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D.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定期通报河湖管理保护情况,对河长制实施情况和()履职情况进行督察。
A.政府行政领导B.部门C.河长(正确答案)D.党政领导防洪工作按照流域或者区域试行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根据《黄河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哪项属于新闻媒体的相关要求?()A.对黄河流域重大政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问题等提供专业咨询。
《申论》参考答案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
(20分)1.“给定资料4”定道:“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
”请结合对这句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题,围绕“给定资料4”作答。
题目所说的“基本事实”。
这是指黄河本身活动所遵循的客观规律,它活动的客观规律就是题目中所谓的“善淤、善决、善徙”。
即黄河经常性的淤积泥沙,并经常性的发生决口甚至河流改道。
这是黄河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活跃的表现。
把这个问题谈清楚就完成了题目所要求的对这句话的理解。
对于黄河这个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这个规律造福于人类自身,我国人民经历了艰苦的探索,从给定材料4本身来看,列举了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认识和实践,这就集中表现在几代领导人的有递进性的指示上,最新的实践就是“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办好黄河水利,造福人民。
因此,题目中所谓“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也就是说认识规律的目的是要为我所用,因此就要围绕这段文字材料加以深化和应用。
参考答案:“善淤、善决、善徙”即黄河经常性的淤积泥沙,并经常性的发生决口甚至河流改道;这是它自身千百年来所遵循的客观规律。
黄河的规律一方面发育了华北平原,构成中国人生存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黄河也对群众构成威胁。
新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指示体现了对治黄规律的认识,最新的实践就是“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办好黄河水利造福人民。
2.“给定材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
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
(10分)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
不超过200字。
解析:本题是单一式的概括题,和2010年地市级概括《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的原因很相似,关键是要对材料五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把握,组织答案要注意答案要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初中地理黄河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黄河的发源地是:A. 青海省B. 四川省C. 甘肃省D. 陕西省答案:A2. 黄河全长约多少公里?A. 4500公里B. 5500公里C. 6500公里D. 7500公里答案:B3. 黄河的主要支流不包括以下哪一条?A. 渭河B. 汾河C. 嘉陵江D. 洮河答案:C4. 黄河在哪个省份注入渤海?A. 山东省B. 河北省C. 辽宁省D. 河南省答案:A5. 黄河中游的主要特征是:A. 峡谷B. 沙漠C. 湿地D. 草原答案:A6. 黄河下游的“地上河”现象是由于:A. 河道狭窄B. 泥沙淤积C. 气候干旱D. 人为截流答案:B7. 黄河的“几”字形大弯不包括以下哪个省份?A. 甘肃省B. 内蒙古自治区C. 陕西省D. 河南省答案:D8. 黄河的“壶口瀑布”位于哪个省份?A. 山西省B. 陕西省C. 河南省D. 甘肃省答案:B9. 黄河的“三门峡”位于以下哪个城市?A. 洛阳市B. 三门峡市C. 郑州市D. 开封市答案:B10. 黄河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A. 河南省B. 山西省C. 陕西省D. 甘肃省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其流域面积达到______平方公里。
答案:752,0002. 黄河的源头位于青海省的______山脉。
答案:巴颜喀拉山3. 黄河在河南省的______市形成了著名的“地上河”。
答案:开封4. 黄河的中游地区主要流经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省份。
答案:甘肃、宁夏、内蒙古5. 黄河的下游地区,因泥沙淤积,河床逐渐抬高,形成了独特的______现象。
答案:地上河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黄河的地理意义。
答案: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不仅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的流域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源12.4黄河讲义(含解析)12.4黄河考点1:黄河1.黄河的概况黄河发源于青海的巴彦喀拉山的约古宗列曲,呈巨大“几”字型,全长5464千米,为我国第二长河,(注意:黄河不能称为第二大河,只是第二长河)向东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九省区,注入渤海;黄河上游和中游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龙羊峡等),中游则修渠灌溉(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经黄河灌溉成了“塞上江南”),下游形成地上河,夏季多洪水泛滥。
2.黄河的贡献:a黄河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和中游,上游水电站:龙羊峡、李家峡(青海)、刘家峡(甘肃兰州附近);中游:小浪底(黄河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河南);b黄河上最大的水电站:拉西瓦水电站;c黄河上的著名景观: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和陕西交界处)3.黄河的忧患及解决措施河段黄河的忧患治理措施表现成因上游(源头——内蒙古的河气候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宁夏、内蒙古有凌汛降水少,放牧过度,植被破坏,纬度高,解冻迟造林种草,合理放牧,修建水库、水电站,及时疏通河道资源12.4黄河讲义(含解析)口)中游(内蒙古的河口-河南的孟津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乱伐森林、滥垦草地、流经黄土高原禁止破坏森林、草地治沙退耕还林、还草造林种草、打坝淤地并举修建梯田,承包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防洪下游(河南的孟津-山东的利津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洪水泛滥,山东境内有凌汛大量泥沙入河,下游河床抬高而形成,解冻迟加固大堤,引黄淤灌,疏通河道黄河的凌汛主要发生在初春的上游:宁夏、内蒙古和下游的山东境内黄河重要任务是治沙和保持水土黄河下游还容易发生断流:(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2)人为原因沿岸生产生活用水增多,(3)解决办法:修建水库、植树造林、涵养水源,跨区域调水,协调生产、生活用水。
考向:1.黄河读黄河示意图,完成下题。
1.黄河注入的海洋是()A.渤海资源12.4黄河讲义(含解析)B.黄海C.东海D.南海2.黄河上中游水能丰富的原因是()A.水量大B.流经我国地势阶梯的交界处C.地形平坦D.水土流失严重1.A解析:黄河注入渤海2.B解析:黄河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快。
八年级地理滔滔黄河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和“海”分别指的是()A.唐古拉山和东海B.巴颜喀拉山和渤海C.喜马拉雅山和东海D.昆仑山和渤海2.黄河和长江干流共同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A.青、川B.青、藏C.川、甘D.青、甘3.我国某条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为:河流水量不大,下游河道经常断流,每年7月至9月为汛期。
此河最可能是()A.海河B.塔里木河C.黑龙江D.黄河4.“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水中大量泥沙主要来源于()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D.黄土高原下图是“黄河水系”示意图,据图回答5、6题。
5.河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在不同的河流、不同的河段其表现不同。
在黄河流经宁夏和内蒙古时,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A.电能B.航运C.灌溉水源D.养殖6.图中显示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十分狭窄,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因为()A.黄河穿行于峡谷中B.黄河穿行于山岭上C.该地降水少D.黄河是“地上河”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反映的景象位于()A.山东B.河南C.陕西D.山西8.“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反映了哪个地方的情景()A.黄河上游B.黄河中游C.黄河下游D.黄河干流9.治理图中现象的根本是()A.源头建设自然保护区B.上、中游修建水利工程C.中游加强水土保持D.下游加固两岸大堤10.下列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上游河段建有著名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B.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C.黄河的水量比珠江、长江小得多,不存在隐患D.黄河流经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11.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对各河段的描述正确的是()A.河段①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B.发生凌汛的是②③河段C.水能集中在①②河段,图中水利枢纽是葛洲坝D.河段③已成为地上河二、综合题12.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1)黄河中游两条主要支流的名称:①,②。
请说明黄河的上,中,下游的忧患和治理对策.【初三地理题】请说明黄河的上,中,下游的忧患和治理对策.【初三地理题】【题目】:13.黄河上中下游忧患的表现、原因、对策各是什么?【答案解析】:(1)上游。
表现: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原因:气候干旱、过度放牧、滥垦草地。
对策:禁止过度放牧,退耕还草,治理荒漠化土地。
(2)中游。
表现: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②地表缺少植被保护。
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④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⑤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对策:①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
②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
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禁止过度放牧等。
(3)下游。
表现:“地上河”。
原因:泥沙淤积。
对策:加固堤坝,冲刷河道。
【题目】:请说明黄河的上、中、下游的忧患和治理对策.【答案解析】:上游:造树种草、修建水库、合理放牧.中游:修建梯田.下游:加固大堤、疏通河道、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题目】:请简要分析黄河的上中下游存在哪些忧患以及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答案】:分析: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解答:建国以来,对黄河进行了综合治理.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这样,对确保黄河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很大作用.故答案为: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这样,对确保黄河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很大作用.点评:历史上黄河下游曾多次决口泛滥,给华北平原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黄河的忧患在上、中、下游表现各异;上游主要表现为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中游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因形成“地上河”,两岸河堤有决口的危险。
地理黄河习题及答案地理黄河习题及答案篇一:人教版初二地理《黄河的开发与治理》教案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目标:1、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海洋和大致形状。
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个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渐树立人和自然协调观念及课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分析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的只是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教学准备:黄河流域水系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黄河大合唱的歌曲。
老师讲述: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黄河的功与过呢?二:讲授新课(一)黄河的概况教师讲述并提问:引用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里的天上指的是什么地方?海指的是什么海?学生活动: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回答问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东海。
问题2:从地图上看黄河像什么?学生活动:读图回答:几字形3看图2.41说出黄河的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和上中下游的三级划分。
4将黄河与长江进行对比,让学生比较,并总结出黄河水的特点。
学生回答含沙量大水量小(二)黄河的贡献学生自读第49页3、4、5段,说一说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塑造平原提供灌溉发电和旅游(三)黄河忧患老师讲述:几千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黄河的哺育下才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那么黄河有没有过呢?学生回答:有教师让学生读第53页的图2.45分三组说黄河上中下游各有什么忧患学生回答: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黄河专题试题解析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A是____平原,B是____________平原。
2.黄河上游水能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简述下游含沙量大且易沉积的原因。
【答案】1.宁夏河套2.水量大峡谷广布,落差大3.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含沙量大。
流经平原地区,坡度变缓;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易沉积。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
1.A、B为黄河沿岸的两地灌溉农业区;结合位置判断为A表示宁夏平原;B表示河套平原。
2.水能资源主要从河流流量和河流落差两方面分析。
3.黄河下游的含沙量大,主要是由于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游的泥沙淤积主要从流速减慢(地势平坦)则泥沙淤积。
4.案例探究:黄河流域的开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7月3日,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调整为1500立方米每秒,这标志着2008年黄河调水调沙正式结束。
材料二新华网西宁2008年10月9日电“十一五”期间国家及青海省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拉西瓦水电站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首台机组将于明年上半年并网发电。
材料三黄河流域示意图图3一201.在黄河的源头地区,不存在的环境问题为A.长时间断流B.草场退化、沙化严重C.众多的湖泊萎缩D.水土流失十分严重2.在图中标出黄河调水调沙关键工程一一小浪底水利枢纽的位置。
3.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上游水利枢纽很多,试分析黄河上游实施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及对下游的有利影响。
4.此次调水调沙首次实施了生态调度,试分析黄河调水调沙对人海口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1.D2.图略(注意与三门峡的区分)3.有利条件:河流流量较大,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
有利影响:减轻了旱涝灾害威胁;增加了枯水期的水量,改善了枯水期的水质。
4.(l)增加了入海口地区地下水的补给量,提高了地下水位;(2)向河口三角洲湿地补水,湿地水面面积增加;(3)有利于入海口地区鱼类的洄游和产卵;(4)带来了大量泥沙,加快了三角洲造陆过程。
(答对两条即可)【解析】本题以黄河流域为背景,综合考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区域生态环境以及治理保护措施。
第l题,黄河源头地区由于气候变暖、人类的乱砍滥伐,导致湖泊、冰川姜缩,河流断流,土地严重退化。
第2题水利枢纽大的落差,小浪底水利枢纽为图中黄河干流最下游的第3题,水能的开发需要有丰富的水量和较,水利枢纽能够调节河流的径流量。
第4题,黄河调水调沙为入海口地区带来了淡水和泥沙,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
5.读“黄河水系简图”,回答:(18分)(1) 将图中的序号所代表的地理名称填在下面空格:邻海:⑨_________ 支流名称:11_________ 12_________;(2) 黄河入海水量的70%以上来自兰州以上的河段,黄河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水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两个灌溉农业区要预防的主要土壤生态问题是_______,(3) 黄河下游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 黄河中游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_ ,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5)黄河上游主要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__,黄河中游主要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黄河下游主要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
【答案】(1)渤海渭河汾河(2)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同时沿途农业大量灌溉用水导致水量减少;土壤次生盐渍化。
(3)地上河;含沙量大在下游聚集使河床抬高,从而形成地上河。
(4)水土流失;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暴雨使地表冲刷严重。
(5)水能;煤炭;石油。
【解析】略6.材料一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16亿吨,经河口入海的约有12亿吨。
而黄河在利津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流的落差通常只有0.8~1.0米。
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河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2~3千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材料二黄河入海口海岸变迁示意图(1)依据材料判断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的趋势并分析成因。
(5分)(2)黄河入海口每年新增许多湿地,请说出其生态功能及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
(5分)【答案】(1)三角洲面积增大(2分)黄河含沙量大,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流速缓慢(入海口附近地势低平,河道变宽),河流泥沙大量沉积,潮流作用弱,搬运能力差。
(3分)(2)生态功能:调节气候(热容量增大,温差减小),保持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
(任答三点得3分)合理开发利用方向:建立自然保护区,发展黄河生态游。
(2分)【解析】略7.(26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难治的河流,全球所有河流存在的问题在黄河上都能够寻到踪迹,而黄河的泥沙、悬河、断流以及生态问题均可堪称世界之最。
在1992~1999年的28年中,黄河利津水文站站有22年发生断流共计断流86次1091天。
1996~2004年,黄河三角洲的陆地面积蚀退68.2平方公里。
自1999年黄河水量实施统一调度后,尤其是2002年黄河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以来,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09年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比1997年增加了253平方公里。
图6是黄河三角洲附近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
(1)描述图中所示时间海岸线变化特点,试从地质作用角度简析其原因。
(8分)(2)请从人类活动角度分析材料中黄河下游断流的原因。
(6分)(3)调水调沙后黄河河口防洪防凌(汛)形势和生态环境有何变化,并简析原因。
(12分)【答案】(1)(8分) 向东北方向(或河口方向)扩展;(2分)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2分)黄河河口泥沙的沉积增长速度较海浪侵蚀和渤海海底地壳下降的速度快。
(4分)(2)(6分) 黄河沿岸人口和经济迅速发展,耗水量大增。
(2分)无统一调度,导致人类对黄河水资源的利用不合理。
(2分)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使得土地蓄水、保水性能很差。
(2分)(3)(12分) 防洪防凌形势得到缓解;(2分)调水调沙使得河底泥沙冲刷入海,河床加深,泄洪能力增强。
(4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分)河口地区淡水和湿地面积增加,减轻了盐渍化和水污染程度,增加了生物种类和数量有明显。
(4分)【解析】略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务院审议褡正式批准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这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开发在国家战略层面上进入深入实施阶段。
作为我国唯一一个以高效生态为特点的经济区,它对于增创山东省发展新优势,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推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随着一些措施的逐步实施和各项政策的落实到位,黄河三角洲发展具有光明前景。
黄河三角洲将成为山东新的经济增长极,黄三角处于天津滨海新区引发的产业北移的中间地带,拥有大量国家鼓励开发的盐碱地和荒草地,面临着主动接受辐射、扩大交流合作、集聚生产要素、吸引各方投资、加快开放开发的战略机遇。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抓住并用好战略机遇,突出高效生态主题,进一步优化环境,大规模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黄河三角洲地区交进入快速崛起阶段。
预计到2015年将突破9300亿元。
建成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为经济文化强省提供强力支撑。
(1)“黄河流经千百年,输沙造田建平原”,简要分析黄河三角洲进入21世纪以来造陆较多的原因。
(2)河流入海口通常是港口发育的理想场所,但黄河入海口却没有形成港口,主要的自然原因是什么?(3)黄河三角洲曾经被称为山东的“北大荒”,但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一座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生态优良的现代化城市——东营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分析东营发展的区位条件。
(4)简述黄河三角洲开发的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
(5)黄河三角洲拥有全世界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
东营市某中学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定了“黄河三角洲湿地公园旅游观光研究”课题。
请你帮他们确定资料收集的内容和途径。
【答案】(1)①国家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下游不再断流;②六次调水调沙又将黄河泥沙大量送入河口。
(2)①黄河改道频繁,河口位置不稳定;②河口泥沙淤积严重,航行条件差。
(3)位置:地处京津唐经济区与山东半岛经济区的结合部,交流便利;资源:中国第二大石油工业基地——胜利油田座落在东营市境内,地下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地热和盐卤资源也极为丰富,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海岸线长,浅海滩涂面积广阔,渔业资源丰富;黄河三角洲是全世界暖温带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旅游资源丰富。
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
交通:交通比较便利。
(4)地理区位条件优越:位于京津唐都市圈与山东半岛的接合部,与天津滨海新区距离很近,和辽宁沿海经济带隔海相望,具有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加快开放开发的有利条件。
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区内末利用土地数量大且集中连片分布,浅海面积广阔。
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其中石油储量丰富,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生态系统独具特色:海岸线漫长,具有世界上典型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大规模发展生态种植养殖业、发展生态旅游的优越条件。
产生发展基础较好: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批竞争力较强的支柱产业。
开发成本较低:与沿海大城市相比,水、电、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相对低廉,公路、铁路、港口、航空体系日益完善。
(5)内容:①游客数量(或游客构成)的时间变化;②游客数量与湿地生态变化的关系。
途径:观察(或问卷调查)【解析】(1)本题可采用逆推的方式进行思考,造陆较多说明泥沙入海较多,而随着国家生态林的建设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那么只能从近几年小浪底调水调沙工程的实施进行思考。
(2)结合港口形成的区位因素和黄河入海口的泥沙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3)从位置、交通、资源、政策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4)结合材料和区位理论进行分析。
(5)根据旅游地理的知识分析。
9.(15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及附近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黄河三角洲地区面积约5000多平方千米,其经济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黄河三角洲将建成能源基地、国家一流的石油化工、盐化工基地和农业、渔业等为主的综合农业生产基地。
(1)描述图中等积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4分)(2)简述B河的水系特征(4分)(3)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3分)(4)从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特征方面,说明确立材料二所述“三个基地”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