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信息的传递 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88.00 KB
- 文档页数:4
第六章语用一、单项选择题1.“善者不来,来者不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运用的修辞格是()A.借喻B.回环C.比拟D.借代【解析】B 本题考查回环,回环就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的一种修辞格式。
“善者不来,来者不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所运用的就是这种修辞格。
2.以下各例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这孩子像他爸爸。
B.这孩子像个猴子。
C.这孩子好像感冒了。
D.这孩子好像活过来了。
【解析】B 本题考查比喻,比喻是利用本质上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一种修辞方式。
本题唯有B答案比喻的是不同事物间的相似点的描绘,故选B。
3.下面的句子里使用了拈连辞格的是()A.人老心却不老。
B.舍不得孩子打不住狼。
C.酒好不怕巷子深。
D.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解析】A 本题考查拈连辞格,拈连就是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又叫顺拈。
“人老心却不老。
”句中把“人”的“老”,用到了“心”上。
4.下面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B.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C.天寒地冻冻不坏我们的决心。
D.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解析】B 本题考查比喻,比喻是利用本质上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一种修辞方式。
“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浇”、“交”谐音拈连。
前句比喻。
比喻与人相交要真心实意相处。
也说“交人交心”。
5.“瞧人家两口子,‘郎财女貌’,多般配!”这句话用了()。
A.仿词B.夸张C.双关D.反语【解析】A 本题考查仿词,仿词即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
“瞧人家两口子,‘郎财女貌’,多般配!”“郎才女貌”是从“两口子”防拟出来的。
6.关于修辞,下列最准确的说法是()。
A.修辞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格进行语言艺术的创新。
B.修辞是指有关修辞格运用的著作。
C.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实践。
绪论单元测试1.本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面向()类学生开设的?A:艺术类B:体育类C:“数物信”类及理工类D:文科类答案:C2.《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不包含以下哪个知识模块?A:园林花卉的分类与欣赏B:数据库技术C:操作系统D:软件工程答案:A3.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理论性很强,实践环节在此可以忽略。
A:对B:错答案:B4.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也是《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
A:对B:错答案:A5.《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学科基础课,其无需注重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需记住基本概念即可。
A:错B:对答案:A6.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很前沿的一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手段是用不上的。
A:错B:对答案:A第一章测试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A:1949年B:1946年C:1950年D:1941年答案:B2.世界上首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是()。
A:艾仑·图灵B:冯·诺依曼C:莫奇莱D:乔治·布尔答案:B3.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逻辑部件是()。
A:继电器B:电子管C:光电管D:晶体管答案:B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微型计算机最早出现于第三代计算机中B:按照计算机的规模,人们把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时代C: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首次实现了“存储程序”方案D: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结构理论基础答案:D5.关于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信息的本质是指有用的数据B:所有的数据都可称为信息C:信息与数据没有任何关系D:数据不会成为信息答案:A6.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两大核心技术就是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处理。
A:错B:对答案:B7.消息x发生的概率P(x)越大,信息量越大。
A:错B:对答案:A8.当概率为1时,信息量为100。
A:对B:错答案:B9.信息量存储的最小计量单位是Byte。
第六章信息安全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1.关于网络游戏,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网络游戏可以放松心情,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以多一些时间玩是有好处的B.在网络游戏里,可以发泄不满的情绪,所以心里有问题,可以去玩游戏进行发泄C.网络游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应该禁止青少年玩游戏D.适当的玩一下可以调节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压力2.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下面的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通过网络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但也伴随着一些垃圾信息B.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时间和空间,所以你的隐私也受到了危害C.上网有利有弊,我们要吸取精华,弃其糟粕D.由于安全无法完全保证,所以我们最好不要上网,还是过去的方法好,安全3.下列叙述中,哪些正确的是()。
A.反病毒软件通常滞后于计算机新病毒的出现B.反病毒软件总是超前于病毒的出现,它可以查、杀任何种类的病毒C.感染过计算机病毒的计算机具有对该病毒的免疫性D.计算机病毒会危害计算机用户的健康4.目前使用的防病毒软件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查出任何已感染的病毒B.查出并清除任何病毒C.清除已感染的任何病毒D.查出已知名的病毒,清除部分病毒5.下面关于计算机病毒的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计算机病毒具有隐蔽性B.计算机病毒具有潜伏性C.计算机病毒具有报复性D.计算机病毒具有破坏性6.防止计算机病毒破坏计算机系统的正确做法是()。
A.只要把计算机关闭24小时后再使用,病毒就不会破坏计算机系统B.计算机病毒是不可能被清除的,所以不能在计算机中使用软盘C.每次使用计算机之前必须把计算机硬盘格式化,这样就不会感染病毒D.所有外来文件都需经过最新的杀病毒软件检查,确定无病毒后才能在计算机中使用7.网上的黑客是指()的人。
A.总在晚上上网B.匿名上网C.不花钱上网D.在网上私闯他人计算机系统8.以下四种操作中可能会使计算机感染病毒的是()。
第6章医学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一、单选题1.多媒体的是指参与的各方(不论是发送方还是接收方)都可以对媒体信息进行编辑、控制和传递。
A.非线性B.交互性C.集成性D.数字化2.下列不是衡量数据压缩技术好坏的重要指标的是。
A.压缩比要大B.压缩文件要小C.压缩算法要简单D.恢复效果要好3.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中的“多媒体”可认为是。
A.磁带、磁盘、光盘等实体B.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载体C.多媒体计算机、手机等设备D.互联网4.要把一台普通的计算机变成多媒体计算机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是。
A.视频音频信号的获取B.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和解码技术C.视频音频数据的实时处理和特技D.视频音频数据的输出技术5.媒体中的指的是为了传送感觉媒体而人为研究出来的媒体。
A.感觉媒体B.表示媒体C.显示媒体D.存储媒体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媒体是指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它向人们传递各种信息B.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就是有声卡的计算机系统C.多媒体技术是指用计算机技术把多媒体综合一体化,并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D.多媒体技术要求各种媒体都必须数字化7.下面说法是不正确的。
A.电子出版物存储量大,一张光盘可以存储几百本书B.电子出版物可以集成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信息C.电子出版物检索快D.电子出版物不能长期保存8.医科学生通过教学软件,借助于跟踪球和感觉手套了解人体内部的器官结构,节省了很多费用并且效果很好,这是技术引用到了医学中。
A.人工智能B.虚拟现实C.数据流D.超媒体9.以下哪一项不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A.多元化B.无纸化C.网络化D.智能化10.下列不属于多媒体开发的基本软件的是。
A.画图和绘图软件B.音频编辑软件C.图像编辑软件D.项目管理软件11.MPEG卡也称为。
A.视频采集卡B.视频叠加卡 卡D.视频播放卡12.DSP芯片是。
A.固定功能的芯片B.可编程的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C.非固定功能的芯片D.以上都正确13.以下选项中不是虚拟现实的基本特征有。
填空题1. PSK是用码元载波的(相位)来传输信息,DSP是用前后码元载波的(相位差)来传输信息,它可克服PSK的相位模糊缺点。
2.采用相干解调方式时,相同误码率条件下,2ASK,2FSK,2PSK系统所需信噪比数量关系为(2ASK>2FSK>2PSK)3.MSK信号时包络恒定,(相位连接),(带宽最小)并且严格正交的2FSK信号。
4二进制调制中,载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有(2)种变化,,相应的调制方式有(2ASK,2FSK,2PSK/2DPSK)5对正弦载波的振幅,频率或相位进行键控,便可获得(振幅键控)(频移键控)(相位键控)三种基本的数字调制方式。
6在误码率Pe相同的条件下,对信噪比r的要求:2ASK比2FSK高(3)dB,2FSK 比2PSK高(3)dB,2ASK比2PSK高(6)dB。
7 如果理想MPSK数字调制传输系统的带宽为12KHz,则该系统无码间串扰最大信息传输速率为(12㏒2Mkb/s)8模拟调频法产生的2FSK信号在相邻码元之间的相位是(连续变化的),而键控法产生的2FSK信号的相位在相邻码元之间(不一定连续)9. 2ASK信号中的调制信号s(t)是(单极性)非归零数字基带信号,而在2PSK 中的调制信号s(t)是(双极性)非归零数字基带信号。
10数字带通传输系统的最高频带利用率是(1)Baud/Hz,8PSK的系统的信息传输速率为1500b/s,其无码间干扰传输的最小带宽为(500)Hz.11 二进制数字调戏系统,当码元速率相同时,(2FSK)系统带宽最宽,抗噪声性能方面,(OOK)最差。
12对于2DSK、2ASK、2FSK通信系统,按可靠性好坏,排列次序为(2DPSK、2ASK、2FSK),按有效性好坏,排列次序为(2DPSK(2ASK)、2FSK)13在2ASK、2FSK、2PSK、2DPSK通信系统中,可靠性最好的是(2PSK),有效性最好的是(2ASK、2PSK)14设信息速率为2.048Mbit/s,则2DPSK信号带宽为(4.096Mbit/s,),QPSK信号的带宽为(2.048Mbit/s,)。
第一章测试1.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統,它只在向利害攸关的各个方面传递以财务信息为主的()A:经济信息B:经济分析C:经济效益D:经济活动答案:A2.会计数据的收集是指对()的收集。
A:账册数据B:原始数据C:凭证数D:报表数据答案:B3.系统的主要特征是()A:整体性B:关联性C:层次性D:目的性答案:ABCD4.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相结合的系统,该系統是由()等基本要素组成。
A:计算机软件B:人员C:信息资源D:计算机硬件答案:ABD5.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是“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将复杂问题进行抽象分解。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账套修改由账套主管进行A:错B:对答案:B2.系统管理员可以进入企业应用平台进行凭证处理A:错B:对答案:A3.建立账套时行业性质选择2007年新会计制度科目,则会计科目共分为六大类A:对B:错答案:A4.基础信息设置中,关于对供应商的【分管部门】、【分管业务员】进行设置,是为了在()系统填制发票等原始单据时能自动根据供应商显示部门及业务员信息A:采购管理B:销售管理C:固定资产D:财务管理答案:A5.下列信息中需要在基础档案中完成设置的有:A:业务信息B:财务信息C:机构人员D:存货信息E:客商信息答案:ABCDE第三章测试1.总账系统中,输入凭证时可以不进行输入或者选择的是()A:附单据数B:凭证摘要C:制单日期D:凭证类别答案:A2.总账系统中,修改已记账凭证的正确方法是()A:取消审核后修改B:红字冲销C:由账套主管修改D:直接修改答案:B3.总账系统中,计算机根据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勾销,并生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称为()A:手工核销B:手工银行对账C:自动银行对账D:自动核销答案:C4.制单人和审核人不能是同一个人,因此在审核凭证前一定要检查当前用户是否就是制单人,如果是,则应更换用户。
A:错B:对答案:B5.已审核的凭证将不能直接修改,只能在取消审核后才能在填制凭证的功能中进行修改。
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一、遗传信息1.DNA是遗传物质1.1遗传物质的条件:1。
1.1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1。
1.2能够精确地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1.1。
3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性状。
1。
1.4 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1。
2实验证明:1.2。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A.噬菌体结构:是一类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由头部(外面是蛋白质衣壳和内部有DNA分子)和尾部组成。
B.侵染过程: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C.实验过程:见上图6-3(详见教科书P39)(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1)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进行侵染细菌实验,发现细菌内无放射性;(2)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进行侵染细菌实验,发现细菌内有放射性,子代噬菌体也有放射性。
D.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DNA能自我复制,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注意: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DNA元素来源)1.2.2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A。
肺炎双球菌类型:S型菌--—-有荚膜菌,具致病性;R型菌——-—无荚膜菌,无致病性;B。
实验过程:a。
活S型菌→小鼠死亡;b。
活R型菌→小鼠不死;c。
死S型菌→小鼠不死;d.死S型菌+活R型菌→小鼠死亡;f.从死S型菌中提取蛋白质、RNA、多糖、脂质、DNA等物质+活R型菌,只有加入DNA的可以使活的R型菌转变成活的S型菌。
(实验更具科学性时应再加一组:DNA+DNA水解酶+活的R型菌)C。
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RNA、多糖、脂质等物质不是遗传物质.此外,还能证明DNA能够自我复制,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注意:1、有细胞结构生物体内核酸有两类,核苷酸8类,含氮碱基5类,遗传物质为DNA;2、教材48页阅读于思考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2.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2.1 DNA的化学组成2。
第一章测试1.“教育技术”定义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其研究对象是( )。
这充分体现了目前新的教育理念是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向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大转变。
A:理论和实践B: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C: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D: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答案:D2.“教育技术”定义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其研究形态是()。
A:理论和实践B: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C: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D: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答案:A3.教育技术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A:错B:对答案:B4.教育技术近百年来发展迅速,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
A: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B:视听教育和传播阶段C:教学系统设计阶段D:视觉教育与直观教学阶段答案:ABCD5.幼儿教师只需要了解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会上网浏览信息,不需要掌握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处理。
()A:对B:错答案:B6.幼儿教师需要掌握多媒体课件开发制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A:错B:对答案:B7.幼儿教师应具备多媒体素材开发和应用能力。
要求幼儿教师会获取、设计、开发数字化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资源,并对其管理和评价。
主要是提高幼儿教师获取和加工处理多媒体信息能力,满足学前教育中五大领域的教学需要,为幼儿收集、甄别、加工、整合与五大领域相应的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
()B:对答案:B8.媒体包括①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传递的信息本身,②也包括传递信息时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介质。
()A:错B:对答案:B9.图片格式Jpg、音频格式Mp3、视频格式Flv等属于表示媒体。
()A:错B:对答案:B10.ASSURE教学媒体应用模式中的A是分析学习者,主要是分析学习者学习需求,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和起点水平,以及对教学媒体熟悉程度和爱好倾向。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单项选择题1. 学习新信息对己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__________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2.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__________秒钟A.5B.20-30C.60D.120 ()3. 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__________A.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4. 由于反映程度的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__________A.记忆知识B.直观知识C.理性知识D.应用知识()5. 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__________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辩题学习()6. 个人能用语言描述的知识属于__________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7.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叫做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命题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8. 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说是__________A.痕迹衰退说B.同化说C.干扰说D.动机说()9. 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__________A.知识巩固B.知识运用C.知识提取D.知识迁移()10.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__________组块A.6±2B.6±12C.7±1D.7±2 ()11. 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一下哪一种记忆术__________A.位置记忆法B.关键词法C.缩简法D.视觉想象()12.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__________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13. 以词汇学习,实物,图片,图表,图形等为内容的学习属于__________A.概念学习B.命题学习C.符号学习D.并列结构学习()14. 对“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__________A.符合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上位学习()15. 学生已有了“四边形”的知识,现在让学生学习“梯形”的相关知识这种学习属于__________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学习()16. 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
第六章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章习题6。
1 单项选择题6。
1.1 表格分西图是( D )。
a。
数据流程调查使用的工具 b. 编程工具c。
系统设计工具 d. 管理业务调查使用的工具6.1.2 开发MIS的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Aa。
完成新系统的逻辑设计 b. 完成新系统的功能分析c。
完成新系统的物理设计 d. 完成新系统的数据分析6。
1。
3 数据字典建立应从( B )阶段开始。
a。
系统设计b。
系统分析c。
系统实施d。
系统规划6.1。
4 对一个企业供户、存管理信息系统而言,( B )是外部实体。
a. 仓库b. 划科c. 供应科d.销售科6。
1.5 数据流( A )。
a. 也可以用来表示数据文件的存储操作b。
不可以用来表示数据文件的存储操作c。
必需流向外部实体d。
不应该仅是一项数据6.1.6 管理业务流程图可用来描述( C )a。
处理功能b。
数据流程 c. 作业顺序 d. 功能结构6.1.7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不包含( A )a. 设备设计过程b。
学习过程 c. 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过程d. 通过改革管理制度来适应信息系统的需要6。
1.8 决策树和决策表用来描述(Aa。
逻辑判断功能 b. 决策过程c。
数据流程d。
功能关系6.1。
9 表格分配图是系统分析阶段用来描述( A )的。
a。
管理业务流程的图表 b. 数据流程的图表c. 功能结构的图表d。
数据处理方式的图表6。
1.10 工资系统中职工的“电费”数据(每月按表计费)具有( Ca。
固定值属性 b. 随机变动属性c。
固定个体变动属性d。
静态特性属性6.1.11 数据流程图是描述信息系统的( Ca. 物理模型的主要工具b。
优化模型的主要工具c。
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d。
决策模型的主要工具6.1。
12 在系统设计阶段,图6。
1中的四种符号用于绘制( A )a. 数据流程图b。
处理流程图c. 信息系统流程图d。
表格分配图图6。
1 四种符号6.1。
13 描述数据流程图的基本元素包括:( D )a. 数据流,内部实体,处理功能,数据存储b。
《信息的传递》全章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信息传递的概念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
1.2 教学内容信息传递的定义和作用。
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
1.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信息传递的了解和经验。
2. 讲解信息传递的定义和作用。
3. 介绍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
4. 举例说明信息传递的应用场景。
1.4 作业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口头信息传递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口头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技巧。
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口头信息交流。
2.2 教学内容口头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技巧。
口头信息交流的注意事项。
2.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口头信息交流。
2. 讲解口头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技巧。
3. 练习口头信息交流的注意事项。
4. 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2.4 作业学生分组进行口头信息交流练习,记录并评估彼此的交流效果。
第三章:书面信息传递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书面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技巧。
3.2 教学内容书面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技巧。
3.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的书面信息交流。
2. 讲解书面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技巧。
4. 进行互评和修改。
3.4 作业第四章:非言语信息传递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非言语信息传递的方式和作用。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运用非言语信息传递。
4.2 教学内容非言语信息传递的方式和作用。
非言语信息传递的应用场景。
4.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的非言语信息传递。
2. 讲解非言语信息传递的方式和作用。
3. 练习非言语信息传递的应用场景。
4. 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4.4 作业学生分组进行非言语信息传递练习,记录并评估彼此的效果。
第五章:现代信息传递工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现代信息传递工具的种类和功能。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现代信息传递工具。
5.2 教学内容现代信息传递工具的种类和功能。
常用现代信息传递工具的使用方法。
第一章测试1.信息论的奠基人是()。
A:香农B:哈特利C:阿姆斯特朗D:奈奎斯特答案:A2.下列不属于信息论的研究内容的是()。
A:纠错编码B:信源、信道模型C:信息的产生D:信道传输能力答案:C3.下列不属于消息的是()A:图像B:信号C:文字D:语音答案:B4.信息就是消息. ()A:对B:错答案:B5.信息是不可以度量的,是一个主观的认识。
()A:对B:错答案:B6.任何已经确定的事物都不含有信息。
()A:错B:对答案:B7.1948年香农的文章《通信的数学理论》奠定了香农信息理论的基础。
()A:错B:对答案:B8.信息论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到信息传输过程的共同规律,以提高信息传输的(),使信息传输系统达到最优化。
A:保密性B:可靠性C:认证性D:有效性答案:ABCD9.下列属于香农信息论的主要研究理论的是()。
A:传输理论B:调制理论C:压缩理论D:保密理论答案:ACD10.信源编码的作用包含()。
A:检错纠错B:提升信息传输的安全性C:数据压缩D:对信源的输出进行符号变换答案:CD第二章测试1.信息传输系统模型中,用来提升信息传输的有效性的部分为()A:信道B:信源C:信源编码器、信源译码器D:信道编码器、信道译码器答案:C2.对于自信息,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以e为底时,单位是比特B:以10为底时,单位是奈特。
C:以2为底时,单位是奈特。
D:以2为底时,单位是比特。
答案:D3.信息熵的单位是()A:无法确定B:比特每符号C:比特答案:B4.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自信息量都是0 。
()A:错B:对答案:A5.概率大的事件自信息量大。
()A:错答案:A6.互信息量可正、可负亦可为零。
()A:错B:对答案:B7.互信息量I(X;Y)表示收到Y后仍对信源X的不确定度。
()A:错B:对答案:B8.信源X的概率分布为P(X)={1/2,1/3,1/6},信源Y的概率分布为P(X)={ 1/3,1/2,1/6},则信源X和Y的熵相等。
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例题与解析】1、一个办公室中有多台计算机,每个计算机都配置有网卡,并已经购买了一台网络集线器和一台打印机,一般通过()组成局域网,使得这些计算机都可以共享这一台打印机。
A 光纤B 双绞线C 电话线D 无线【解析】B,参见局域网的组成,在一个办公室中,通过双绞线连接集线器和计算机网卡,然后对计算机进行协议配置和打印机共享配置,则所有的计算机都可以共享这一台打印机。
2、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网站分别为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他们同属于中国教育网B 它们都提供www服务C 他们分别属于两个学校的门户网站D 他们使用同一个IP地址【解析】D,域名是层次化的。
cn代表中国,edu代表教育网,pku代表北京大学,tsinghua代表清华大学,www代表提供www服务的主机名,两台www主机不可能使用同一个IP地址。
3、提供可靠传输的运输层协议是()。
A TCPB IPC UDPD PPP【解析】A,在TCP/IP协议簇中,有两个互不相同的传输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协议,它安全,可靠,稳定但是效率不高,占用较多资源。
UDP协议是无连接方式的协议,它的效率高,速度快,占资源少,但是传输机制为不可靠传送,必须依靠辅助的算法来完成传输的控制。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Internet计算机必须是个人计算机B Internet计算机必须是工作站C Internet计算机必须使用TCP/IP协议D Internet计算机在相互通信时必须运行同样的操作系统【解析】C,任何计算机,从掌上PC到超级计算机都可以使用TCP/IP连接到Internet。
且上网的计算机可以运行任何使用TCP/IP协议的操作系统进行相互通信。
《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题一DIV.MyFav_1308035602787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308035602787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308035602787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308035602787DIV.Section1{page: Section1}一、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信息的是〔〕A.乌云密布,标志着大雨能够来临 B.钤响,标志有C.听到喇叭的响声,行人会让路 D.人被打了一下觉失掉痛2.以下属于第五次信息传达革命活动革新产物的是〔〕A.文字的出现 B.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普遍运用C.无线电广播的出现 D.印刷术的降生3.发明的是〔〕A.莫尔斯 B.爱迪生 C.贝尔 D.麦克斯韦4.以下各种通讯方式中,不属于现代通讯的是〔〕A.卫星通讯 B.互联网〔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C.在战场上的八百里加急 D.光纤通讯5.以下传达信息一次传得最远的是〔〕A.互联网 B.经过言语传达 C.电磁波 D.局域网6.以下是记载信息的载体,其中可以记载信息最多的载体是〔〕A.一张A4纸 B.一张3.5寸软盘C.一张VCD光盘 D.一卷竹简7.如图是正在传达的一列波,经过这个波,我们不能知道的是〔〕A.波源的振幅B.波源振动的周期C.波传达的速度D.波源振动的频率8.以下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电磁波传达时需求介质B.电磁波是沿某一特定方向在空间传达的C.宇航员在月球下面对面交谈时,靠移动无线来完成D.水波、声波是自然现象,而电磁波是人工制造出的现象。
第三章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
单元测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
1.基因化学本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A.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基因是蕴含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遗传信息是指()
A.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脱氧核苷酸C.氨基酸序列D.核苷酸3.生物体内DNA复制发生在()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B.有丝分裂的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4.包含有1000个脱氧核苷酸的DNA片段可以编码的蛋白质种类数可能是()
A.10004
B.4500
C.41000
D.5004
5.DNA分子的解旋发生在()
A.转录过程中B.复制和转录过程中
C.翻译过程中D.复制和翻译过程中
6. “转录”与“复制”过程相同的是()
A. 只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B. 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合成
C. 合成的产物是mRNA
D. 以碱基U与碱基A配合成对
7.下列各组细胞结构中都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①细胞核②线粒体③叶绿体④中心粒⑤高尔基体⑥核糖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⑥
8.把培养在含轻氮(14N)环境中的一细菌,转移到含重氮(15N)的环境中,培养相当于复制一轮的时间,然后取细菌放回原环境中培养相当于连续复制两轮的时间后,细菌DNA 组成为()
A.3/4在重带、1/4在中带B.1/4在轻带、3/4在中带
C.3/4在轻带、1/4在中带D.1/2在轻带、1/2在中带
9.右图示转录过程,此图中涉及的碱基种类和核苷酸种类分别
是()
A.6、2 B.8、2
C.5、6 D.5、8
10.信使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它从细胞核中出来与核糖体结合的过程中,要通过几层选择透过性膜()
A.0层B.1层C.2层D.3层
11.mRNA的核苷酸序列与()
A.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核苷酸序列互补 B.DNA分子的一条链的核苷酸序列互补C.某一tR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互补 D.所有tR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互补
12.一个DNA分子经过转录可以形成()
A.一个一种mRNA分子B.一个多种mRNA分子
C.多个一种mRNA分子D.多个多种mRNA分子
13.某一个DNA分子中含有30%的G+C,则由它转录成的RNA中G+C应为()
A.60% B.30% C.20% D.15%
14.“遗传密码”通常是指()
A.DNA分子上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碱基排列顺序
B.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碱基排列顺序
C.转运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碱基排列顺序
D.核糖体RNA上的不同碱基排列顺序
15.下列肯定不是密码子的碱基排列顺序的是
A.AAA B.UUU C.GTA D.GUC
16.tRNA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现象可出现在真核细胞的()
A.细胞核中 B.核糖体上 C.核膜上 D.核孔处
17.一个转运RNA的一端碱基为GUA,此转运RNA所运载的氨基酸是()
A.GUA(缬氨酸) B.CAU(组氨酸) C.UAC(酪氨酸) D.AUG(甲硫氨酸)
18.某蛋白质分子含有a条肽链,b个肽键,则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中至少含几个碱基()
A.a+b B.a-b
C.6(a+b)D.3(a+b)
19.牛胰岛素分子中的一条肽链由30个氨基酸组成,则控制该多肽合成的mRNA和转录mRNA 的基因中的碱基的最少个数(不计终止密码)分别是()
A.30和30 B.60和60 C.90和180 D.90和90
20.关于“中心法则”含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B.表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
C.DNA只能来自DNA的复制 D.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的性状21.下列物质中不是由DNA分子的遗传信息控制合成的是()
A.尿激酶B.卵清蛋白
C.甲肝抗体D.雌性激素
22.要研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最好选择下列哪一项为实验材料()
A.成熟的红细胞B.成熟的白细胞
C.卵细胞D.受精卵
23.DNA的复制、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分别发生在()
A.细胞核细胞质核糖体 B.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C.细胞质核糖体细胞核 D.细胞质细胞核核糖体
24.在同一草场,牛和羊虽吃同样的草料,但牛肉和羊肉的味道却不同,其根本原因是()A.牛羊肉中所含物质不同 B.牛羊的染色体数目不同
C.不同的DNA(基因)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D.牛和羊的祖先不同
25.科学家将含人的α—抗胰蛋白酶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的羊能分泌含α—抗胰蛋白酶的奶。
这一过程没有涉及到()
A.RNA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 B.按照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C.DNA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D.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0分)
26.(6分)已知甲、乙、丙3种类型的病毒,它们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如下图所示,(注:乙图中单螺旋线均表示RNA)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图中1、8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中2、5、9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____。
③图中3、10表示遗传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
该过程进行必需的物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7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_;此过程需有___________的作用。
27.(5
①②③④⑤
28.(10分)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E结构的名称分别是: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E.___________
(2)上图表示蛋白质合成中的____________过程,是
在____________内进行的。
(3)由图中的mRNA链可知DNA分子中模板链上对应
的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图表明图中所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是由mRNA上的____________排列顺序决定的,而mRNA上的这种顺序是由基因的_________排列顺序决定的。
29.(18分)依据下图回答:
(1)此图解的全过程是表示过程,叫做。
(2)图中①的生理过程叫,进行的场所主要是细胞的,进行的时间是和,其产物是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②的生理过程叫,进行的场所主要是细胞的。
(4)图中③的生理过程叫,该过程需要在的作用下才能进行。
(5)图中④的生理过程叫,该过程的发现说明。
(6)图中⑤的生理过程叫,进行的场所是细胞的,此过程中能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有________种。
(7)从DNA的功能看,图中①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图中②和⑤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__。
30.(11分)右图是DNA分子复制图解。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过程②称为,在③中,子链是。
(3)③过程必须遵循原则。
在DNA复制过程中,参与的酶
有和。
(4)将一个细胞的DNA用15N标记,放入含14N的4种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连续分裂
4 次,则含有14N的DNA细胞占总细胞数的,含有15N的DNA细胞占总细
胞数的。
(5)已知原来DNA中有100个碱基对,其中A有40个。
若复制4次,则此过程需要从外环境中吸收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6)DNA分子具有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