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拼音课教学模式(第一课时)

拼音课教学模式(第一课时)

拼音课教学模式(第一课时)
拼音课教学模式(第一课时)

拼音课教学模式(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创设情境)。

可通过游戏、竞赛、动画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复习旧课,最好能创设一个情景,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复习旧课。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可加入“自主学习”环节。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情境图,思考以下问题:

1、图中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怎么样)?

2、你知道这些声(韵)母怎样读?

3、声(韵)母的形状与图中的什么(哪里)相似?

4、你怎样记住这些声(韵)母?

二、导入新课(看图说话)。

1、看图,说说图中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怎么样)。

2、围绕“中心词”说一句规范的话。所谓中心词,就是情境图中与声(韵)母读音有关联的事物词。

3、随机导出要学习的声(韵)母。

三、指导读音。(难点)

利用情境图导出声(韵)母后,要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声(韵)母。可按以下步骤做:

1、明确发音要领。向学生说清楚声(韵)母发音的口形、舌位、气流。教师要作正确的示范。

2、多种形式练读。交代清楚发音要领后,可开展形式多样的读,如领读、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自由读、开火车读、男生女生读、师生对读、同桌互读、竞赛读等,要让学生熟读牢记。

3、强化记忆。学生学会读后,可引导学生编情景歌(儿歌、顺口溜)、编故事等方法帮助记忆声(韵)母。可以鼓励学生编不同的儿歌、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声(韵)母,要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记忆方法,然后教师选择其中最好的一首儿歌(顺口溜)让学生诵读,强化读音记忆。

4、区别比较。引导学生比较音近声(韵)母的读音,以正确区分音近声(韵)母的读音。如学习j q x时,要引导学生与z c s 和zh ch sh比较;学习d t n l时,要引导学生比较n和l的发音;学习ang eng ing时要与an en in比较。

5、整组记忆。可根据情境图编“综合儿歌”,记忆整组声(韵)母。如:(j q x)洗衣机,嗡嗡响,星期天,洗衣裳,妈妈洗衣我帮忙。或者:搭积木 j j j,打气筒q q q,演京戏 x x x。

四、课间操(课间活动)。

结合学习内容进行课间操或游戏活动,或讲故事、读儿歌。

五、指导记忆。

即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中与声(韵)母)相似的地方,识记字形。步骤如下:

1、在表形图中寻找该课所学的声(韵)母。

2、强化记忆。引导学生根据声(韵)母的形展开想象,以编儿歌(顺口溜)、练习生活、用铅笔或手指摆一摆、做手型等方方法记忆其字形。

3、区别比较。引导学生比较形近声(韵)母的字形区别和读音区别。如b—d、p—q的区别。可以引导学生用编儿歌(顺口溜)、做手型等方法区别、记忆。

六、指导书写。(重点)

可按以下步骤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声(韵)母:

1、说笔画。让学生观察书上的笔顺图,说说声(韵)母占几格,由哪些笔画组成。

2、说笔顺和架构。让学生说说声(韵)母笔画的书写顺序及每个笔画在四线格中的位置、长短、宽窄等。

3、范写。教师在“四线格”上范写声(韵)母,要边写边说书写笔画、笔顺及注意事项,要让每个学生看得见老师每个画笔的书写过程。(蹲下身子写)

4、书空。让学生握拳伸出食指一齐在空中书写声(韵)母,边书空边齐说笔顺。

5、描红。让学生在课本中的四线格(或拼音描红本)上描写红色字形,强调要按照笔顺描写。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可让学生齐读写字歌:拿起笔来坐端正,头正肩平双脚稳。一拳一尺加一寸,字字争取得满分。)

6、抄写。描红完后,让学生在拼音练习本(四线格)上抄写1~3个声(韵)母。期间老师巡视指导,奖励表扬。

(学生练写前,可进行“错例警示”:出示学生书写不正确、不规范的字例,指出书写不当或错误之处,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错误。)

7、同桌(4人小组)互评。展示评析,集体纠错。

七、合作探究。

一节课,以学习三个声母较为适宜。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完两个声(韵)母后,小结一下学习声(韵)母的方法。然后第三个声(韵)母让学生自学探究、交流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八、总结回顾。

1、整体复习(朗读)。

2、总结收获。

2

“新课程下的汉语拼音教学”课题研究方案精品资料

“新课程下的汉语拼音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有关汉语拼音教学的反映一直比较强烈,主要是汉语拼音难教,教学时间长,学生负担重,学起来感到枯燥乏味等。原因何在呢?我们认为,主要是汉语拼音教学功能的定位不适当。教学汉语拼音,抄写字母的作业普遍较重,即使是抄写生字也总要带上拼音。其实,汉语拼音只是识字的拐棍,主要是认,有什么必要抄这么多呢?80年代推广“注?提”实验,因为要提前读写,所以“大纲”又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基础上增加了“帮助阅读”,并提出了直呼音节的要求。汉语拼音的教学时间由本来的四个星期增加到六七个星期,有的甚至要用八九个星期,使本来就比较难学的汉语拼音雪上加霜,一年级师生普遍感到苦不堪言。 未来的课程标准应如何给汉语拼音定位呢?我们认为,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来看,只能将其功能定位在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上。 2.改革汉语拼音教学的突破口。 首先是降低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 ①重认读不重书写。认读什么?认读声母、韵母,要读得准,记得牢。有个问题值得研究,开始阶段,声母、韵母、音节是不是可以只认不写?识字可以先认后写,汉语拼音为什么不能先认后写? ②求拼读不求直呼。汉语拼音以训练拼读能力为重点,要确保拼读练习的时间。 相关的语音知识不讲或少讲。如教声母,就读呼读音,只是要读得轻一点儿。不要讲声母的读音跟音节的不同,也不要讲呼读音后面还有个元音。非讲不可的要尽可能地深入浅出,最好是用童话故事或歌诀的形式。有的可以推到以后去讲,不要都集中在开头,希图毕其功于一役。 其次是要减轻负担,激发兴趣。 在安排上,允许采取多种形式。可以集中在开始一气呵成。也可以将拼音教学分为若干单元,拼音与识字交叉安排,以拼音助识字,通过识字又进一步巩固拼音。如学过了拼读单韵母音节,遇有单韵母音节的生字,如“木马”、“大米”、“拔河”等,就借助拼音来读准字音。在这个过程中,拼读的技能也得以巩固。然后再接着学复韵母音节,练习拼读复韵母音节的生字注音。依此类推。 编写拼音教材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并要有趣味性。汉语拼音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是陌生的,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编写汉语拼音教材,要注意从儿童已经熟知的事物引入,并尽可能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或儿歌的形式。如学习一组字母,除了为每个字母配上形象的表音表形图外,还可以将它们组织在一幅图中,用故事的形式来表现,并用一首包含该组字母的儿歌来巩固。这样寓教于乐,儿童学起来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了。 据此,我们拟进行《借多种方法,有效落实拼音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慧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用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每一个人最少包括8种智慧,它们分别是: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音乐、肢体运动、人际、内省以及自然观察等多种基本智慧。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这些智慧不断受先天及后天的影响启发或开闭,而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只是在知识的传授上,更是在发掘并引领这些智慧的发展。多元智慧理论对于规划孩子的教育,开发他们的智慧潜力,提高综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尝试着用多元智慧理论来指导汉语拼音教学。在课堂上,不断变换讲课的方法,从语言到视觉再到音乐等等,经常以创新的方式激活孩子不同的智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 2.《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为了提供基础教育质量,开展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体系所制订的。这个标准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一年级拼音教学的教学设计

一年级拼音教学的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 师:好,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题目叫《小熊进城》。 师:很久以前,森林里住着一只熊妈妈和她的儿子小熊。可这只小熊贪玩,贪吃却不爱学习。无论妈妈怎么说,他都不听。转眼小熊长大了。有一天,他听说城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有好多好吃的东西,于是,他就偷偷一个人跑到城里去。玩着玩着,小熊想上厕所,于是他就进了一个看起来有点像厕所的地方。结果一进去,却被兔阿姨给赶了出来。为什么呢?原来,他进了女厕所。为什么他会走进女厕所呢?因为他不认识“男”跟“女”两个字。旁边的人看到小熊出丑,都大声笑起来,而小熊却脸红了。 师:好,老师的故事先讲到这里,那你们告诉老师,为什么大家会笑小熊呢? 生:因为他不识字。生:因为他进了女厕所。 师:那同学们,你们想识字吗?生:想。 师:要想识字就必须先学好拼音。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拼音。首先,我们来读一首儿歌。 汉语拼音用处大,看书识字需要它。 帮助学习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

(由于孩子们读幼儿园是在故事中逐渐成长的,当他们一进入小学一年级,难免有些不适应。而教师一开始就以故事导入,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让他们重温旧梦,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 二、教学单韵母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师:谁来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生:图上画的是爸爸妈妈在划船。 生:图上画了一位小朋友坐在船上唱歌。 生:图上画了一只公鸡在“喔喔”叫。生:图上还画了一只天鹅在水里游泳。 师:小朋友的眼睛真亮呀!哪个小朋友的耳朵最灵,能听到好听的声音! 生:我听到小女孩唱a 的歌,公鸡唱o的歌。(师出示a和o) 生:我听到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小鸭嘎嘎地叫着,大白鹅也在唱歌。 生:我会背《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师出示e )(在学习拼音之前,老师引导学生先观察图,欣赏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汉语拼音的第一课。教师充分利用情境图帮助学生学习拼音,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语言,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2、教学a o e的发音、形状 (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模仿,反复练习。

汉语拼音教学技巧

汉语拼音教学技巧 一、表演创设情境 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抽象字符,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味为有趣。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联系生活、学习实际,结合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利用语言、动作表演等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让学生生动有趣地学拼音。例如:声母“n”的发音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教学时教师用手捏住鼻子,夸张表情,让气息从口腔通过,然后让学生用手挡在教师口腔前感觉气息不从鼻子发出而从口腔冲出,直观体会鼻韵母的发音特点和方法。在教学四声时,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高低起伏的山路,用一个小模型汽车演示:从前方平坦的路上驶来“一声平”,上坡“二声扬”,下坡又上坡“三声拐弯”,下坡“四声降”,带领学生用手演示汽车的行驶方向,同时嘴里发出任意一个字母的四声。这样,学生脑、眼、手、口等多种器官协调活动,化难为易,学习就会轻松愉快。在拼读音节教学中运用一定的动作也能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拼读方法,读准音。如在“tiaowu”这个音节的教学中,“tiao”是一个三拼音节,学生在开始学习时一下很难拼准拼对,教学时师做几个舞蹈动作提示学生这个音节词直呼“跳舞”,“跳”→“t→I→ao→tiao”,从知道读音再去拼读。这样,先知其音,再感悟拼读规则转变了学习方法,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着就容易多了。又如教学声母“p”的时候,先让学生

通过表演“泼水”的动作学发“p”的音,再记声母的形,接着教学“po”“pa”“pi”“pu”等音节时都可让学生表演“泼”“爬”“披”“扑”等动作以帮助发音,这样学起来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学得较轻松。另外,在扩展音节的练习中也可以让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拼音,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一部分学生表演“小猫小猫怎么叫”,“小狗小狗怎么叫”……一部分学生学小狗小猫叫,另一部分学生拼“m→I→ao”“w→ang”……游戏中学习,富练于乐,使枯燥单一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这样的课学生怎会不喜欢? 二、故事儿歌创设情境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宜接受直观生动的事物。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讲一些趣味故事或教一些带童趣的儿歌,也可让学生自编顺口溜,营造一种愉悦的氛围,帮助学生熟记拼音知识,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如教学字母“a、o、e”时,可利用儿歌“张大嘴巴aaa,圆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a、o、e,a、o、e,我们一起学唱歌。”引导学生掌握发音方法。也可鼓励引导学生试着创编儿歌、顺口溜来记住字母的形,如“左下半圆ddd,伞柄弯弯ttt,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学生能够参与教学的设计,在自编自悟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自然就学得轻松快乐。教学“j、q、x、y”和“j、q、x、y”相拼,“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时,可编这样一个故事并让学生表演:“j、q、x、y”是四个好朋友,他们经常去找小淘气“ü”玩捉迷藏的游戏,小“ü”太淘气了,每次都耍赖皮偷看别人

汉语拼音教学指导方法

汉语拼音教学指导方法 汉语拼音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即是孩子学习普通话的“拐杖”又是孩子认知的桥梁和纽带。说好普通话的关键环节是发音,发音的教学更是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学生发音是否规范,影响到以后认识汉字、口语交际和学说普通话。实践告诉我们,对学生进行方音辨正指导宜早不宜迟,那么在拼音教学中如何进行方音辨正指导使“拐杖”立起来。我的做法是: 一、规范发音,突破方音辨正难点 对于粤方言地区的孩子来说,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舌头的放位问题。抓好发音环节是方音辨正指导的第一步,而发音的关键在于读准音值,而读准音值的难点是发音部位与发音要领不清楚,而这些往往被教师忽略了,他们认为学生跟着老师能发出音就行了,其实不然。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从根本上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努力做好一看(指导学生看清发音图,认识发音部位)、二摸(亲手指摸发音部位,也可在教具模型上指摸)、三读(多种练读力求当堂到位)、四查(师生、生生互查,对录音自查)四项工作,加强训练,指导学生在源头上学好拼音。 1、借助图画,读准字音。如果教师只是教给学生方法,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实在太难。如果采用直观的方法让学生亲眼所见是怎么发音的,舌头应该放哪里,气流应该怎样呼出,那学生的思路就会

更清晰。在教学时我除了做好上文说到的四项工作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外,我还充分利用课本插图。课本上每一个拼音的学习都配有一幅相应的图画帮助学生学习。如“zh ch sh r”的学习,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本上的四幅插图,“织毛衣”的“织”、“吃东西”的“吃”、“大狮子”的“狮”来教学字母“zh ch sh r”的发音。 2、借助媒介,辨正发音。学生尝试发音,清晰发音要领之后,我们就可以借助录音、多媒体等进行辨正发音练习,让学生反复听音辨读,力争让每个学生发音到位准确。 3、看图说话,巩固读音。 可以在网上搜索大量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如:蜘蛛织网图、知了在鸣叫图、小朋友们被雨淋湿了等图片,在说话交流中既巩固读音,又训练说话表达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二、激发情趣,诱导参与辨正活动 一年级的学生处于语言的积累初期,而拼音的学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果老师只是让孩子们简单地一遍一遍地读去写和拼,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按低年级的思维水平和心理特征,想方设法创设拼音教学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不断地去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 1、在游戏中强化。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记忆拼音可事半功倍。寓学习于娱乐的教育模式。以喜闻乐见的游戏为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拼音基础。在粤方言中一般是没有舌尖

汉语拼音12课(第一课时)

《汉语拼音12an en in un ün》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设计思路: 新《课标》要求汉语拼音教学要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尽可能有趣味性,要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故事创设情境作为切入口,通过编小故事、看动画课件、编儿歌、组词、说句子、做游戏等,克服汉语拼音教学机械重复、枯燥无味的毛病,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看看、说说、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获得新知。 因此,本教学设计,力求从拼音教学的规律和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的实际出发,坚持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利用教材资源,开发学习资源,努力创设情境,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教材分析: 本课共包括四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五个前鼻韵母 an、en、in、un、ün 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 yuan、yin、yun,配有图画。第二部分是拼音练习,包括:1、声母与 an、en、in、un、ün 的拼音,巩固新学的韵母,复习 j、q、x 跟ü组成音节省写ü上两点的规则。2、看图读音节词语,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准确拼音的能力。 第三部分是看图借助汉语拼音认字读韵文。韵文中有许多含前鼻韵母的音节,还有要认的五个生字。第四部分是儿歌,配有图画。儿歌中有多个含前鼻韵母的音节。随儿歌学习“半、云、她”三个字。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插图,学会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yin、yun,读准音、认清 形,正确书写; 2、准确拼读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略规则; 3、认识“山、田”等8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和儿歌; 4、能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画面,认识事物,乐于表达。 教学重点:前鼻韵母的发音、整体认读音节的识记、声母和前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 教学难点:三拼音节的拼读。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浅谈学前班汉语拼音教学方法

浅谈学前班汉语拼音教学方法 汉语拼音是刚刚来到学前班的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好汉字和普通话的重要工具。然而汉语拼音枯燥,抽象,如何提高儿童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帮助掌握教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呢?在我的拼音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顺口溜记忆字母法 这是学龄前儿童容易掌握的一种拼音教学法。如何使学生通过这种方法读准字音,记准字形,关键是顺口溜编写的好坏与否。一般总是编一些和儿童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或者是和拼音字母相似的事物的顺口溜。 如在教学声母d时,我先把b和d同时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仔细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区别,有的学生说出b的圆圈在右下方,而d的圆圈在左下方,然后让学生看b和d像两个好朋友一样,面对面的坐着,它们会干些什么呢?是讲故事还在做游戏呢?通过猜一猜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心理很高兴。最后我教给学生一段三句话的顺口溜:右下半圆d d d,左下半圆b b b,b d对坐笑呵呵。这样既记住了d的形状,又巩固了b的记忆,并区别了b、d的形状。又如:两个门洞m m m,一个门洞n n n。 二、字形比较法 声母中某些字母的的部分形状有一定差别,但书写方位相似,比较适合字形比较法。如 m- n、 f- t、 q -ɡ的辨别。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m和n、f和t、q和ɡ之间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比较得出m是两个门洞,n是一个门洞;q像个数字9,ɡ像是在9的下面加了个钩子。f和t可通过看图进行比较,我在黑板上画了两把雨伞,一把伞柄向上,一把伞柄向下,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就能领会图意,这样就区分了f和t。由此可见,在声母教学中,字形比较法是一种培养学生辨别能力的好方法。 三、竞赛拼读法 音节拼读是拼音教学的重点,甚至在汉字教学中也不可缺少它。当学生第一次遇到音节时,并不能直呼,而是要通过拼读的方法才能认识该音节。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才能熟练的掌握音节的拼读。通过一些游戏或竞赛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竞赛拼读法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会、巩固拼读音节。如:“看谁找的动物多”是一种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拼读出音节的竞赛方法。比赛前,我先准备好几张动物音节的卡片。如(bái tù) (xiǎo māo) (wūɡuī) (xiǎo ɡǒu) (lǎo niú) (shān yánɡ) (cì wei) 等等。然后请两名同学,分别发给他们一些动物图片,接着让他们根据老师所出示的音节卡片,在手中的动物图片中找出相对应的动物,贴在黑板上,最后全班同学一起拼一拼音节卡片,看一看两位同学所贴的图片,选出第一名和第二名,对于第一名的同学老师可奖励给他们组一颗星星。通过这个方法,学生既能快速、准确地拼读音节,又能通过比赛认识许多动物。 通过以上三种方式的教法、灵活变换方式开展的拼音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为步入一年级打下了坚实的拼音基础。

一年级拼音教学方案(韩兴娥)

拼音教学提速的策略 韩兴娥 熟练拼读有待以后阅读 拼音教学要想提速首先要明确一个理念:大部分学生对音节的拼读不能在学习拼音期间就达到熟练的程度,即使按参考书上要求的教六个星期,也无法让大部分学生达到熟练拼读的程度,所以干脆提前用最短的时间教完拼音,让学生以后在阅读中逐步拼读熟练。我最近十三年教过的三届一年级(其中2006年的那个一年级班只教了一年)都只用了三个星期教学拼音,用正常教学时间的一半肯定教得不扎实,但由于学生以后的阅读量大,在阅读中需要不断地练习拼读音节,所以全班100%的学生拼读非常熟练,无一例外。而按常规教学的班级中总有个别几个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无法快速正确地拼读。 后来听陈琴说她两个星期就能教完拼音,而且拼读比较熟练。于是我吸取了她的一些教法,并且配了与这种快速教法相关的教材。 任老师随意发挥的识字书 开学前,我先编排了一本《读儿歌识汉字》,在新生入学前就发给了各班老师。这本小册子共分三部分——《唱儿歌》《入学教育》《汉语拼音情境歌》,都没有注音,是供学生在学习拼音阶段阅读识字用的。这三部分中的儿歌,先学哪首,后学哪首,应根据实际情况,不要拘泥于编排的顺序。比如《唱儿歌》中的《两只老虎》、《咏鹅》、《静夜思》绝对是所有学生熟悉的儿歌,那就先用这三首教给孩子“定位认读”的方法:小孩子把儿歌下面方框中打乱顺序的生字到儿歌中找出来,借助已经会读会背的儿歌识字。小孩子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圈划,可以用不同的图形圈划,做到即好玩又能识字为最好。 《唱儿歌》中的《闪烁的小星》《卖报歌》《蜗牛和黄鹂鸟》很长,可能不是学生熟悉的儿歌,那就不要急着学,之所以选择这些并不熟悉的儿歌,是因为后期要学习《成语儿歌100首》《多音字儿歌200首》,我找人用儿童歌曲的调子唱了《成语儿歌100首》《多音字儿歌200首》,并录了音,唱那些儿歌的的曲调大部分是《蜗牛和黄鹂鸟》等。所以这些不熟悉的儿歌可以什么时候有时间什么时候学,可以把录音发到各班的公共邮箱中,家长会随时放给孩子听的,听熟了,会唱了,就可以通过“定位认读”来识字。 老师们还可以欢迎家长参与意见,哪些儿歌是孩子更熟悉的,老师远没有家长了解,欢迎家长和老师们一起补充修改《唱儿歌》这一部分:家长把孩子熟悉的、好玩的儿歌文本及录音发给孩子的老师。 《入学教育》中的儿歌也是老师根据常规教育的内容随意选择先学哪首,再学哪首,比如上课铃一响,可以齐读《上课歌》,写字前读《写字歌》……有些内容老师们是可以随意改的,如,小册中的《课前准备歌》是这样的:上课铃声响,赶快进课堂,准备工作快做好,嘴巴不动静悄悄。这是我从陈琴的博客上下载的,没经大脑思考就复制了。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改成:下课铃声响,不急出课堂,书本铅笔准备好,嘴巴不动静悄悄。 《汉语拼音情境歌》是淄博的徐美华两年前教人教版的一年级时编排的,我一直没有看人教版的课本和参考书,任课老师认为哪首儿歌教着方便就教哪首,教着不方便就不教,就自己寻找或创编。但如果老师的创编没有明显的优势就用现成的小册子照本宣科最省事。 整体输入与定位认读 无论拼读音节还是阅读、识字,整体输入与定位认读都是我惯用的教法,学生惯用的学法。整体输入与定位认读也是拼音教学和识字阅读教学提速的不二法门。

小学语文一年级:汉语拼音5 g k h(第一课时)

小学语文一年级:汉语拼音5 g k h(第一课时) 1?学会g、k、h 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g、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初步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4?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g、k、h,配有一幅图。图上一只和平鸽衔着弯曲的橄榄枝飞来,鸽子的鸽提示g的音,橄榄枝的形状提示g的形。湖边有水草和小蝌蚪,蝌蚪的蝌提示k的音,小蝌蚪和水草构成的形状提示k的形。两个小孩坐在靠背椅上喝饮料,喝提示h的音,椅子侧面的形状提示h的形。 第二部分是g、k、h与单韵母的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g、k、h的书写格式和笔画笔顺。 第四部分是三拼音,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以音节guā为例,借助图画教学三拼音的方法;二是三拼音的练习。 第五部分是认字,配有图画和一首儿歌。画面上一个小哥哥在湖边画荷花,弟弟拉着妈妈在一边看。

教学重点难点: g、k、h的发音及三拼音的拼音方法。 教学准备 1?配合学习g、k、h发音的录音带;g、k、h的字母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2?本课的生字、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单韵母和学过的声母 (二)学习声母g 1?看图,.教学声母g。

(1) 指导看图。提问:图上画的什么?谁能给小朋友讲一讲鸽子。 (2) 出示声母g。谁认识?请读对的同学当老师示范发音,让学生模仿、感悟,体会发音要领。(教师指导把鸽子的鸽读轻一点、短一点,就是g音。可以边读边讲解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3) 指名试读 2?学生练习发音,体会发音要领。 3?利用图上的橄榄枝学习g的形。还可以用9字带钩就是g来记忆g的形。 小结:图上的鸽标音,用弯曲的树枝表示g形。讨论一下自己还有什么办法记住g的形。 4、教顺口溜:9字弯钩g、g、g。 比较读ge、g,让学生进行感知比较,进一步掌握g的发音要领。

拼音教学方法

拼音教学方法初探 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训练学生直呼音节 的技能,寓学拼音于语言之中,体现拼音与语言的结合,加强读词、读句和拼音阅读的初步训练, 同时运用记忆规律提高拼音教学的效率。 一、教方法,找规律,指导记忆 声、韵母声、韵母的教学要从整体入手,采用" 综合-- 分析-- 综合" 的方法,即从有具体意义的词语中带出音节,再分析组成音节的声母、韵母和声调,最后又回到拼音词语上来。比如学习声母b,首先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现音节bà,告诉学生这是bàba(爸爸)的bà;再引导学生分析声、韵、调,告诉学生bà 这个音节是由声母b和韵母a组成,最后又回到拼音词语bà 上来。这样,有形、有音、有义,既符合儿童整体识别的心理特点,又体现了科学地认读音节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掌握发音部位和方法。如教学鼻韵母an、en、ang、ong,先让学生掌握" -n" 与" -ng" 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再教" an"" ang" 的读音,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口型做" a" 的口型,紧接发" -n" 和"-ng" 的音。经过反复练习,学生从中摸索出规律,其他鼻韵母就 能很好地读出来了。

二、掌握音节,培养直呼能力 拼音教学要以掌握音节为重点,而培养学生直呼音节的技能,又是达到掌握音节的关键一环。普通话基本音节可分作两种拼音类型:一种是声母和韵母连续,一种是声介合母和后随韵母连续。单韵母音节、复韵母音节、鼻韵母音节,都采用声韵连读法。如连读bà 这个音节,让学生看清声母" b" 和带调韵母"à" ,然后教学生做好发" b" 音的口型,心里想着韵母" à" ,紧接发出" à" 的音,一口气连读成" bà" 。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大量的练习达到熟练地直呼音节。声介合母同后随韵母连读,关键在把声介合母当成一个整体,认准记熟。见到一个音节一分为二,直呼而出,如" su - àn→suàn" ,先读su,再读àn,一口气连读拼成suàn。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 lu- ó→luó" 、" gu- à→guà" 等音节,课堂教学通过记一个、带一串的方法,把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结合起来,学生的直呼技能就提高了。 三、拼音教学与语言训练相结合在拼音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言材料,把拼音教学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把拼音与语意联系起来。比如在教学前鼻韵母an、en、un时,与词语gān、shān、shù、gēn、ché、lún等词语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得自然,学得活泼,既学好了汉语拼音,又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为提前读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的改革《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之一

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的改革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之一自从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后,汉语拼音教学就成为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人们对汉语拼音的作用和功能认识不同,汉语拼音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定位也随之发生变化。尤其是曾经盛行的汉字拼音化的呼声,使人们一度迷失了汉语拼音教学的方向,将其推至极端,以至于到现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学实验还走不出其强大的背影,仍然沿着这样的思路苦苦地努力着。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汉语拼音教学做了相当大的改革,如何理解和认识汉语拼音教学要求的变化直接决定着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1992年大纲对汉语拼音作了这样的说明,“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把汉语拼音当作帮助阅读的有效工具,而且在教学要求中建议,“低年级学生在写话的时候,可以用音节代替没学过的汉字;”对大纲中这样的表述,至少可以作出如下的解释。第一,强调汉语拼音的作用和功能。如果说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作为基本的定位,那么增加其在阅读和写作中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在小学低学段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都与汉语拼音密切相关。第二,沿着这样的思路,在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中可以继续深入发展。在帮助识字的基础上,如果强调汉语拼音帮助阅读的作用,只有作到直呼音节才能够真正实现这样的目的。学生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看字上面的拼音直接读出字

音,而不用拼读,从而尽可能减少对阅读的影响。如果仅此而已,应该说还不至于走弯路。然而遗憾的是,一些人在教材编写和教学中还在此基础上勇往直前。为了作到直呼音节,要求学生只读拼音进行反复训练,而不重视汉字。只要作到了能够直呼音节,即使没有要求,面对上下两行,学生在阅读时关注更多的也是上面的汉语拼音。甚至在一些语文教材中,为了训练直呼,用拼音给出一段话,要求学生读出来,或者读拼音写汉字,诸如此类的练习随处可见。这就违背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应该让学生读的是汉字,不应该花大量的时间去读拼音。更为麻烦的问题是,既然可以达到直呼音节和默写声母、韵母这样熟练的程度,那么在写话时也自然要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因此,1992年的大纲六年制小学一年级就要求“写话时可以利用汉语拼音代替没学过的汉字。”从广泛意义上说,写作时遇到没学过或忘记的字用拼音代替,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就在于小学一年级本来就没有学会写多少汉字,(一年级结束时会认可能达到1000,会写达到600就相当不错。)所以写出来的话大多是拼音。 也许有人说,这样做不是很好吗?学生很有成就感,阅读和写作能力发展快,尤其是一年级就能够写一大段话。问题是学生读的和写出来的是什么,如果是汉字,当然值得提倡。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应该学的是汉字,而不应该把帮助识字的工具作为主要学习对象。这样做虽然在短时间内似乎成效显著,但是代价也巨大,并且对后面的学习产生副作用。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地去识汉字,也能实现尽快进入阅读状态的目的,同时学生识字越多,就越容易意识到汉字的

汉语拼音教学方法

汉语拼音教学建议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 1.把握教学要求。 (1)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 汉语拼音要求的历史变化:历年大纲对汉语拼音学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曾经有过直呼的要求,默写的要求,帮助阅读的要求。这些年来,有越来越降低目标的趋势:是识字的工具,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课程标准中的表述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教师要牢牢把握目标,不要人为拔高要求,增加难度,如,分析音节的构成、默写音节、给汉字注音等。也不宜用尝试错误的方法。如,谁和谁不能相拼。要在认识、拼读上下功夫,不要进行大量的抄写练习。 介绍人教社提供的汉语拼音测评方法。其意义:新课程背景下的考试,在内容方面,要淡化以记忆性内容为主的考试,大力加强了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汉语拼音的考查,以往采用的方式多数是笔试,最常用的题型就是要求学生把正确的音节与事物或词语连起来。其结果是,很多学生考试分数很高,但普通话不行,会写不会说,成为“行动上的巨人,语言上的矮子”。这样,实际上忽略了汉语拼音帮助学习普通话的功能,使汉语拼音教学不能充分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汉语拼音测评意见》,要求学生当场拼,当场读,既关注学生是否正确掌握了音节,又关注学生是否能读准音节,在推广普通话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以前的考试方式往往是就拼音考拼音,学生不了解学习拼音的价值,因此学得枯燥无味。《汉语拼音测评意见》,要求学生认读的不只是一个个孤立的音节,而是赋予汉语意义的音节,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拼音可以帮助识字,拼音可以帮助阅读,它使学生了解学习汉语拼音的意义所在,更加激发学好汉语拼音的兴趣。 在把握汉语拼音的要求上,还要处理好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学会汉语拼音是第一学段的任务,不要苛求一步到位,立竿见影。起步阶段先达到保底要求,以后在不断的运用中巩固并达到熟练,以及信息社会对拼音程度的要求:拼音输入法所要求的再现认知水平。现在只需再认即可。

第10课《拼音输入法》教学设计演示教学

第10课《拼音输入法》 一、教材分析: 《拼音输人法》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计算机小作家”第10课,是操作系统这一章中最基本的部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部分。要想成为一名电脑高手必须从这里人手,同时作为电脑使用者,也必须学会汉字输入,达到充分利用电脑这个工具帮助我们解决、简化问题的目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键盘输入、双符号英文标点符号输入、了解各种常见的输入方法,并且具有一定的指法规范。本节课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打开拼音输入法的基本步骤;二是拼音输入汉字的操作方法;三是添加中文标点的方法。本课是为后续进一步学习汉字输入技巧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本课学习中,学生首次正式接触汉字输入,或许有些学生不能正确保持指法规范,需要提醒并强调。在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通过自我探索去发现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 中文输入法有很多种,拼音输入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比较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知识储备上看,三年级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英文打字,个别同学应该已经初步掌握汉字输入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就可以让他们作示范演示,并在小组中指导他人学习,教师从旁引导。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上看,三年级的学生表现欲强,积极参与竞争,对信息技术课学习有浓厚兴趣。不满足于听一听、看一看,而更愿意动手操作;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发展阶段,善于通过摩仿来学习;凡事不够理性,不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言行和做事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这些特征,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的、任务驱动式的、合作式的、教师讲授引领式的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因此,本节课以创设情境(猜写字谜、成语、古诗等游戏,争创打字小能手)为导入,以输入单个汉步骤与方法为新知讲解,以“四个闯关任务”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在寓教于乐中掌握新课知识。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于运用搜狗输入法进行单个汉字的输入及中文标点符号的输入,而难点定为以下两点:1.搜狗工具条中主要按钮的功能。2.拼音中ü用V代替。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的拼音输入法,知道开启和关闭输入法的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学会运用搜狗输入法输入单个汉字的一般方法。 3.通过输入中文标点符号,掌握中、英文标点输入状态切换。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猜字谜、猜成语、猜古诗等任务,学习并掌握汉字输入的方法。 2.通过设置猜写谜底的问题悬念,培养学生观察及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汉字输入的兴趣,感受掌握指法和技巧对输入速度的影响。 2.初步了解中文输入法,知道中文输入法带来的方便,从而增强自信心、自豪感。

“新课程下的汉语拼音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汉语拼音课堂中“愉悦”教学场境研究 “新课程下的汉语拼音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有关汉语拼音教学的反映一直比较强烈,主要是汉语拼音难教,教学时间长,学生负担重,学起来感到枯燥乏味等。原因何在呢?我们认为,主要是汉语拼音教学功能的定位不适当。教学汉语拼音,抄写字母的作业普遍较重,即使是抄写生字也总要带上拼音。其实,汉语拼音只是识字的拐棍,主要是认,有什么必要抄这么多呢?80年代推广“注?提”实验,因为要提前读写,所以“大纲”又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基础上增加了“帮助阅读”,并提出了直呼音节的要求。汉语拼音的教学时间由本来的四个星期增加到六七个星期,有的甚至要用八九个星期,使本来就比较难学的汉语拼音雪上加霜,一年级师生普遍感到苦不堪言。 未来的课程标准应如何给汉语拼音定位呢?我们认为,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来看,只能将其功能定位在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上。 2.改革汉语拼音教学的突破口。 首先是降低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 ①重认读不重书写。认读什么?认读声母、韵母,要读得准,记得牢。有个问题值得研究,开始阶段,声母、韵母、音节是不是可以只认不写?识字可以先认后写,汉语拼音为什么不能先认后写? ②求拼读不求直呼。汉语拼音以训练拼读能力为重点,要确保拼读练习的时间。 相关的语音知识不讲或少讲。如教声母,就读呼读音,只是要读得轻一点儿。不要讲声母的读音跟音节的不同,也不要讲呼读音后面还有个元音。非讲不可的要尽可能地深入浅出,最好是用童话故事或歌诀的形式。有的可以推到以后去讲,不要都集中在开头,希图毕其功于一役。 其次是要减轻负担,激发兴趣。 在安排上,允许采取多种形式。可以集中在开始一气呵成。也可以将拼音教学分为若干单元,拼音与识字交叉安排,以拼音助识字,通过识字又进一步巩固拼音。如学过了拼读单韵母音节,遇有单韵母音节的生字,如“木马”、“大米”、“拔河”等,就借助拼音来读准字音。在这个过程中,拼读的技能也得以巩固。然后再接着学复韵母音节,练习拼读复韵母音节的生字注音。依此类推。 编写拼音教材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并要有趣味性。汉语拼音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是陌生的,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编写汉语拼音教材,要注意从儿童已经熟知的事物引入,并尽可能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或儿歌的形式。如学习一组字母,除了为每个字母配上形象的表音表形图外,还可以将它们组织在一幅图中,用故事的形式来表现,并用一首包含该组字母的儿歌来巩固。这样寓教于乐,儿童学起来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了。 据此,我们拟进行《借多种方法,有效落实拼音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慧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用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每一个人最少包括8种智慧,它们分别是: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音乐、肢体运动、人际、内省以及自然观察等多种基本智慧。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这些智慧不断受先天及后天的影响启发或开闭,而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只是在知识的传授上,更是在发掘并引领这些智慧的发展。多元智慧理论对于规划孩子的教育,开发他们的智慧潜力,提高综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尝试着用多元智慧理论来指导汉语拼音教学。在课堂上,不断变换讲课的方法,从语言到视觉再到音乐等等,经常以创新的方式激活孩子不同的智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 2.《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为了提供基础教育质量,开展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构

小学语文 汉语拼音教学方法 汉语拼音教学建议

汉语拼音教学建议 1.把握教学要求。 (1)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 汉语拼音要求的历史变化:历年大纲对汉语拼音学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曾经有过直呼的要求,默写的要求,帮助阅读的要求。这些年来,有越来越降低目标的趋势:是识字的工具,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课程标准中的表述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教师要牢牢把握目标,不要人为拔高要求,增加难度,如,分析音节的构成、默写音节、给汉字注音等。也不宜用尝试错误的方法。如,谁和谁不能相拼。要在认识、拼读上下功夫,不要进行大量的抄写练习。 介绍人教社提供的汉语拼音测评方法。其意义:新课程背景下的考试,在内容方面,要淡化以记忆性内容为主的考试,大力加强了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汉语拼音的考查,以往采用的方式多数是笔试,最常用的题型就是要求学生把正确的音节与事物或词语连起来。其结果是,很多学生考试分数很高,但普通话不行,会写不会说,成为“行动上的巨人,语言上的矮子”。这样,实际上忽略了汉语拼音帮助学习普通话的功能,使汉语拼音教学不能充分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汉语拼音测评意见》,要求学生当场拼,当场读,既关注学生是否正确掌握了音节,又关注学生是否能读准音节,在推广普通话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以前的考试方式往往是就拼音考拼音,学生不了解学习拼音的价值,因此学得枯燥无味。《汉语拼音测评意见》,要求学生认读的不只是一个个孤立的音节,而是赋予汉语意义的音节,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拼音可以帮助识字,拼音可以帮助阅读,它使学生了解学习汉语拼音的意义所在,更加激发学好汉语拼音的兴趣。 在把握汉语拼音的要求上,还要处理好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学会汉语拼音是第一学段的任务,不要苛求一步到位,立竿见影。起步阶段先达到保底要求,以后在不断的运用中巩固并达到熟练,以及信息社会对拼音程度的要求:拼音输入法所要求的再现认知水平。现在只需再认即可。 (2)识字的要求。汉语拼音教材中的70个字,只要求认识,即能读正确,知道字的大致意思,并不要求书写。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做过细的字形分析,只要通过多种形式跟学生见面,让学生整体认记即可,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是怎么记住汉字的,在哪里见过这个字。有的课生字较多,可借助图中人物的活动,或儿歌中的句子,通过多种语言环境,通过反复认

汉语拼音改革

汉语拼音改革遗翁 现行“汉语拼音方案”自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执行以来已半个多世纪了,对汉语的教学与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有不完善、不规范、繁琐的情况发生,应当改革。本文“抛砖引玉”,希冀对汉语拼音改革致棉薄之力,倘有益,是为幸。 1918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国语注音、拼音字母以前,传统的注音、拼音方法是“反切”。反切是用两个汉字来注、拼一个汉字的音。前一个字(反切上字)定被反切字的声母,后一个字(反切下字)定被反切字的韵母和声调。(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第128页汉语语音条目)例如:“耐,奴代切。”注音字母大陆不采用,(台湾采用,已改革。)故不论。现行拼音法用26个拉丁字母为汉语注音,拼音。 现行拼音方案:

解读韵母表的韵母的符号,拼音,读音,发音器官(全部为喉音)及韵母组成、拼读等:(下列1,2,项说明为本人理解, 原方案无此说明。) 1,韵母表由12个基础韵母,3个介母,20个导出韵母组成。 基础韵母: a wā啊,o wō窝,e wē鹅, ai wāi 哀,ei wiē唉,ao wāo 熬,ou wōu 欧,an wān 安,en wēn 恩,ang wāng 昂, eng wēng 亨(亨的韵母),ong wōng 轰(轰的韵母)。 介母:i yī衣,u wū乌,ü yǖ迂。 介母与基础韵母纵横交叉拼读出导出韵母。 导出韵母:ia iā呀, ua uā蛙,uo uō喔, üe üē约, uai uāi 歪, iei iēi 耶, uei uēi威, iao iāo 腰, iou iōu 忧, ian iān 烟, uan uān 弯,üan üān 冤, ien iēn 因, uen uēn 温, üen üēn 晕, iang iāng央, uang uāng 汪, ieng iēng 英, ueng uēng 庚, iong iōng 雍。 2,韵母组成成分。 全韵母由三部分组成:韵头(由i u ü担任)、韵腹 (由a o e i u ü担任)、韵尾(由o i u n ng担任)。 一个韵母韵腹是必须的,是标声部分,不可少;韵头、韵 尾可有,可无。 例:仙=xiān x 声母 i韵头ā韵腹 n韵尾。(全韵母)资=zī z 声母ī韵腹(无韵头、韵尾)。 3,现行拼音方案的诸多说明,不在此重复。

小学一年级语文 《汉语拼音1aoe》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汉语拼音1aoe》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a o e》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中的第一课,本课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情境图,早晨,路边的公鸡 o o 啼。阿姨领我到村子的西边去玩。池塘里的小白鹅 e e 叫,好像在说:“小朋友,早上好!”通过形象具体的情境图,引出本课要学习的三个单韵母,易于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第二部分是表音表形图,利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发音、熟记字形;第三部分是 a o e 的四声及汉语拼音四种声调的示意图,用小白兔骑车爬山坡的图片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四声的不同,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最后一部分是 a o e 的笔顺图示及其在汉语拼音四线格中的书写。本课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分析】 大部分学生在学前已掌握了一定量的拼音知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的。只是受“先入为主”的影响个别字母和音节的发音不准确。这种状况往往会使这些学生降低进一步深入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导致一些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听课。针对这种现象,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当"小老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采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孩子,能愉悦心境,让他们广泛参与到游戏中来,主动地轻松快乐地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⑴学会 a o e 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⑵认识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2、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孩子对汉语拼音的喜爱,更加热爱学习语文。 【教学思路】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以图激趣,明确要求。 3、激情促说,多向互动。 【教学过程】 ●一、芝麻开门 1、听说过《阿里巴巴》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将带小朋友们去拼音王国历险,可是城门紧闭。(出示紧闭着的城门图)想知道芝麻开门的口诀吗?请看儿歌:汉语拼音王国里,各个字母有本领,帮助学好普通话,我们都来学习它。 2、只要你掌握了芝麻开门的秘诀,就能去挖掘科学知识的宝藏。(城门打开,内有纸条:拼音显示:p n y n w ng g o hu n y ng n)以“情趣性、游戏性”为特点,倾心教学情境的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学习“aoe”的读音时,充分利用孩子们熟悉的童话中的背景,看插图,听儿歌,尝试读,亲自体验。 ●二、看图激趣 拼音王国的第一站,我们将去“单韵母农庄”,(出示情景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